导读长尾理论(一)记录一下组长分享的长尾理论。长尾理论是对80/20法则的突破,看似偶然,实际上是必然。长尾理论在美国市场上观察到这样一个统计规律:在以物理为基础的“短头...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克里斯安德森,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长尾理论(一)

长尾理论(一)

记录一下组长分享的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是对80/20法则的突破,看似偶然,实际上是必然。长尾理论在美国市场上观察到这样一个统计规律:在以物理为基础的“短头”经济中,20%的热门产品,带来80%的收入,并且带来100%的利润,而以知识为基础的“长尾”经济中、20%的热门产品,将集中为10%的热门产品,其进一步分化为2%的大热门产品和8%的次热门产品。2%的大热门产品,带来50%的收入和33%的利润;8%的次热门产品,带来25%的收入和33%的利润。剩下的90%的长尾产品,将带来25%的收入和33%的利润。从利润上看,出现了平分天下的3个33%!

这里最重要的看点在于:大热门产品的总利润,竟然同冷门产品——长尾产品——的利润总和相等!这不是主观臆断,而是大样本统计得出的结论。

这意味着,如果将长尾上的小批量多品种生意集合为一个生意——而这种机会是无限的——这个生意可以同大热门生意分享同样的利润。长尾理论由此认为,将冷门集合在一起经营,与经营热门利润上可以是一样的,大热门、次热门和冷门集合,可以像魏蜀吴那样三分天下。

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中、“短头”就是规模经济,长尾就是范围经济。通俗地说,规模经济,就是品种越少,成本越低;范围经济,就是品种越多,成本越低。规模经济通向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范围经济通向小批量多品种。长尾理论实际讲的就是如何从单纯依靠规模经济,逐步转向依靠范围经济。

这里简单总结一下长尾理论,让我们有个大致的概念,下面进入第一章。

如今在中国,我们已经对网购习以为常了,剁手党们经常苦恼于买买买,买多了。实际上很多东西用不上,或者很多东西根本就不是原来想要买的,但是因为网购的时候,网站的各种推荐,我们买了一堆无用的产品,实际上,我认为很多产品就是长尾理论里的长尾产品,冷门。而冷门,也会变成大热门。

这不仅仅是网上书店的一个优势体现,也是媒体和娱乐业的一种崭新经济模式的范例,现在,这种模式已经展示了它的威力,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对中国网络购物的影响很大。

我们从所有的网购平台上看到,无限的选择空间正在揭示市场的真相:消费者想要什么产品?他们希望如何得到这些产品?人们正在细查目录,在长长的候选名单中寻找目标。这么多产品,在实体店是看不到的。

我们所认定的流行品味,实际上只是供需失衡的产物,而供需失衡就是市场对无效分配的一种反应。

必须找到本地客户是传统零售业的一个软肋。作者用娱乐业来举例子,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娱乐业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化解了区域的和物理的限制:聚焦大热门。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大热门现象与人类心理直接相关——它们是社会潮流和口头传播效应共同造成的结果。

实际上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大热门,每个人的品味都与主流文化有些许不同。现在在中国发展到现在,已经显现出来,小众更显品位,每个人都在彰显个性。

关于这条长尾巴,真正让人吃惊的是它的可怕规模,如果有足够多的非热门产品组合在一起,实际上就可以形成一个堪与热门市场相匹敌的巨大市场。

大多数成功的网络商家都在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利用长长的尾巴,比如Google 的大多数收益并非来自于大广告商,而是来自于小广告商(广告的长尾)。

eBay做的也主要是长尾生意——也就是利基产品,比如车迷收藏的经典汽车或是精心装饰过的高尔夫球杆。

事实上,在这些企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产品(因为它们有这样的能力)后,它们发现需求实际上是随供应而动的。选择的迅猛增多似乎释放了对新选择的需求。对利基产品的需求究竟是新生的需求还是潜伏已久的既存需求,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们知道,对某些为我们提供了最详实资料的公司来说,比如亚马逊对本书的贡献极大,有1/4~1/2之多的收益来自它们的“转头和水泥”(传统的实体企业)竞争者们没有提供的产品——而且,这个比例仍在年复一年的上升。

但我们知道,对某些为我们提供了最详实资料的公司来说,比如亚马逊对本书的贡献极大,有1/4~1/2之多的收益来自它们的“转头和水泥”(传统的实体企业)竞争者们没有提供的产品——而且,这个比例仍在年复一年的上升。

这个规律如今在淘宝、京东等网购平台,非常明显,这就是剁手党们的贡献。

一个月读完21本书,我收获了什么?

今天,我就文章汇总一下,说说这30天里我读过的那些书,以及读完之后的收获。

从数量上来看,这个月我读了21本,具体分类如下:

列出这个清单之后,我自己被吓了一跳。因为在读书时并没有发现,原来我的阅读倾向居然有些偏食,沟通类书籍居然远超其他类的书。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

人因困而思,因思而学。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会因为困惑而去思考问题,因为思考了问题,所以去学习如何解决。

反过来说,当你特别关注某个领域的时候,是否意味着:我们在某个领域中遇到了困惑呢?

好了,这个问题到此为止,我们还是来看看大家都好奇的一个问题吧:一个月要怎么读完21本书?

第一、 带着问题找答案 。

正如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所说:“ 没有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

这句话我之前也知道,但是知道和做到就两回事儿。那么,我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要归功于我读的第一本书 《演讲的力量》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解决了一个困扰自己很久的写作问题:文章过于松散,不能紧扣主题。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一个可以理清主线的方法: 一句概括法 。特别简单,动笔之前先想想“我想传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接着想“读者能从文章中获得什么?”,最后用一句不超过15个字的话概括出文章观点。比如这篇文章,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希望我的经历能为你带来启发”。

读书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先找出你想要从书中解决的问题: 我为什么当初会选这本书?我最想得到解答的困惑是什么呢?

提出问题之后,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发现自己实在提不出什么问题,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本书对现在的你来说没什么用,可以换一本书来读了。

第二、 有选择地跳读 。

很多人读书都习惯从第一页开始,按照目录一页一页读下去。但是,这种阅读方式有三个弊端:一是读起来比较慢,容易半途而废;二是缺少对书的整体把握;三是很难把读到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实际上,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读完一本书的所有内容,只要了解到书中我们最需要的那部分就足够了。比如说,你最近在读工具类书籍,想要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找到阅读方法,那就只读“如何阅读实用型书籍”这一部分就可以了。

如果你害怕漏掉某些信息,建议你先 快速翻阅一遍 。实际上,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只要快速地过一遍,就能对书中的内容有大致的理解。就像看外语电影时,扫一眼字幕就能对剧情有个大致的印象。

第三、 内化书中内容 。

读完之后,我们还得把书里的东西内化,才算是真正读完了一本书。有个挺简单的办法: 想象一下,如果你要为一个朋友推荐这本书,你最想跟他分享的内容是哪一点呢?

根据这一点,去回顾、思考,然后写一段自己的感悟,或者像我一样,直接完整的文章都是可以的。

其实,读完21本书之后,我最大的收获是:

那么,从内容上来讲,这些书给了我哪些启发呢?让我一本一本跟大家分享一下。

先说演讲类的书,一共6本:

《演讲的力量》 :作者是克里斯·安德森,他参与并指导了上千场TED演讲,书里有特别丰富的演讲经验。对我最大的帮助,也如上文所言,其实是帮我改善了写作,这也算是一种跨界吧。

《高难度对话》 :作者是迈克·贝克特尔,既是金牌培训师,也是畅销作家。书里分享了许多解决沟通难题的方法。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沟通也需要成长。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人际关系也一样。越是重要的关系,就越需要投入更多精力。

《瞬间赢得信任的冷读术》 :作者石井裕之是日本颇有盛名的精神治疗师,书中的“逆向沟通术”,能够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推测出对方心理,被广泛应用于星座、算命和占卜。比如说“杯子技巧”,当你把桌上自己的杯子向对方的方向靠时,如果对方没有移动杯子,就说明两个人的距离缩短了;如果对方把杯子移开,就说明你们的关系还不够近。

《沟通的艺术》 :作者有两位,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他们在“沟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这本书畅销40多年,再版14次,堪称大部头经典。因为特别厚,所以书里的内容也特别充实。个人感觉,如果能把这本书读完,沟通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了。而且,你还会发现,很多沟通方法,其实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原型。

《演讲的艺术》 :作者戴尔·卡耐基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被誉为“成人教育之父”。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改善怯场的方法:找一家KTV,在包间里独自练习、肆意嚎叫,体验放飞自我和放开声音的感觉。等你感觉的时候,再找几个小伙伴来看你极富真性情的表演。就像“学游泳要先下水”一样,你要先开口,才能说得更好。

《脱口而出,妙语连珠:即兴演说术》 :作者安德里·赛德涅夫是“魔力公众演讲体系”的创始人。在剖析了数千场即兴演讲之后,创立了详尽的演讲体系全球数百位演讲家用最短的时间成为优秀的即兴演说家。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你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无论对方提出什么问题,你都可以通过一些过度技巧,把话题引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详情参考娱乐圈里,那些被采访时的机智反应。

再说思维类的书,共3本:

《第3选择》 :作者史蒂芬·柯维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当问题发生时,除了听你的和听我的之外,还可以听我们的,实现双赢。

《选择卓越》 :这本书的一位作者是吉姆•柯林斯,曾任职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出版过《基业长青》、《再造卓越》等千万畅销书。另一位作者莫滕•T•汉森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为世界各地的公司提供咨询服务。简言之,这本书是教我们如何在多变的世界里,通过小步试错、制定计划、筹备预案,一步一步走向卓越。

《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 :作者布兰登·罗伊尔自哈佛大学毕业后,在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担任主管。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公式:论点=论据+关键假设。如果我们想反驳一个人,从这几个角度任意切入都可以找到反驳的点。

然后是心理类,2本:

《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用青年与哲人对话的形式书写,传达了“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观点。这本书我读了最多遍,因为实在是太震撼了。只要你愿意,并能承担后果,你就可以摆脱来自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任何束缚,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重塑自我:如何成为一个很幸福的人》 :作者尼尔•帕斯理查是哈佛大学的MBA、沃尔玛高管、TED演讲家。这位号称全世界最幸福的人,还受邀为谷歌等世界500强企业做幸福力培训。书里提到一个测试自己兴趣所在的方法:周末测试法。

方法很简单,就是问自己一个问题:在周末无所事事的时候,你会干什么呢?思考一秒钟,然后说出你的答案,是去看电影,去读书,还是去唱歌呢?原理也特别简单:如果周末你都不想做这件事,怎么可能是你的兴趣呢?

接着是哲学类,2本:

《哲学的邀请》 :这本书是“治愈马”老师送给我的,感谢!作者费尔南多·瓦尔萨特是马德里中央大学的哲学教授,被誉为“西班牙的萨特”(萨特被称为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书里只说了一个观点:哲学就是不断地提问,通过提问题倒逼进步、深入思考。读完之后,你会发现:原来人生还有这么问题尚未解决。(笑)

《哈佛中国哲学课》 :作者迈克尔•普鸣是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中国历史方向教授。他开设的中国古代哲学课是排名前三的全校选修课。与其说是哲学,不如说是中国古典大家的思想合集,汇集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主要思想,读完后整个人都斯巴达了,只愿我们都能做一个善良的聪明人。

生活类,2本:

《吃的法则》 :作者迈克尔·波伦是美国首屈一指的饮食作家,也是有着“美食奥斯卡”之称的詹姆斯·比尔德奖的获得者。关于吃的法则,我个人记住的一点是:不是任何东西都能称作是“食物”。

《这书能帮你戒烟》 :这本书太神奇了!作者亚伦·卡尔自己就是一个有着33年烟龄、一天100支烟的老烟枪。发现“轻松戒烟法”后,不但告别烟瘾,还立誓为这个世界解决吸烟问题。这本书畅销20多年,全球热卖900多万册,戒烟成功率高达90%。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推荐大家去看!

剩下的类型,都只有一本,按顺序写下去吧:

《练习的心态:如何培养耐心、专注和自律》 :作者托马斯 M. 斯特纳认为:我们的焦虑来自于设下的目标。摆脱焦虑的办法在于:用心感受生活,专注于过程而不是目标。我试了试,确实会不一样。比如,在楼下散步的时候,盯着花坛边抬腿撒尿的小公狗看,确实看出了平静,感受到了时间流速变慢的体验。还看到了小公狗做坏事时,有些不安地四处张望,以及撒完尿拔腿就跑的细节。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跟上面那本《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是同一个作者,布兰登·罗伊尔。这本书里有特别多实用的写作技巧,值得一看。要注意的是,作者是从西方视角看待写作,如果要借鉴的话,需要酌情稍作取舍。

《语言的魔力》 :罗伯特·迪尔茨是公认的NLP(神经语言程式学)大师,长期受聘于迪斯尼、IBM等世界500强。语言的奥秘在于,如果能够避开盲点,就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当我们想要找到问题的关键,却不知道怎么说时,可以这样问自己:“如果能够避免压力/花费/失败,你能得到什么呢?”比如说,上司觉得“这个项目花费太高”,其实,他只是想“避免额外的浪费”,这时候,做一个“最划算的方案”出来,他就会满意了。

《极简工作法则》 :作者理查德·泰普勒的人生轨迹极其精彩。30年的职场生涯里,他涉猎过众多领域,也负责过许多截然不同的工作。如今自主创业,同时经营着好几家公司。虽然名字是极简,但是书里的法则特别多,一点儿都不简。不过,如果能坚持下去的话,工作上大概会简单一些。

《情绪急救:应对各种日常心理伤害的策略与方法》 :这本书强烈推荐!作者盖伊•温奇是纽约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美国心理协会的成员。一直以私人心理医生的身份在曼哈顿工作病人将情绪急救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书里针对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心理伤害都一一做了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读完绝对会有不小的收获。

最后一本, 《影响力:技能与实操》 :作者是特里·R.培根,他是高端人才培训公司—国际知识学院的创始人。但是这本可不是我们通常说的《影响力》,所以我个人其实并不推荐阅读。不过,书里的部分内容也还是不错的,感兴趣的话可以找电子版来简单翻翻。

,就是这一个月来,我读了21本书的方法和收获。

说句题外话,最近,我迷上了 刘墉 的书,故事简单,道理深刻,句句深入人心,是真的好看!特别推荐!

《长尾理论》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长尾理论》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尾理论》读后感1

在通读《长尾理论》一书后,使我对长尾理论的认识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作为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我从以下四个方面的感受谈谈对该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长尾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过去人们只能关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些人或事,人们只能关注曲线的“头部”,而将处于曲线“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的大多数人或事忽略。例如,在销售产品时,厂商关注的是少数几个所谓“VIP”客户,“无暇”顾及在人数上居于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而在网络时代,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例如,某著名网站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广告商,它没有一个大客户,收入完全来自被其他广告商忽略的中小企业。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网络时代是关注“长尾”,发挥“长尾”效益的时代。

其次从长尾理论的内涵我们又可以看出,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于传统需求曲线上那个代表“畅销商品”的头部;而是那条代表“冷门商品”经常为人遗忘的长尾。举例来说,一家大型书店通常可摆放10万本书,但亚马逊网络书店的图书销售额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排名10万以后的书籍。这些“冷门”书籍的销售比例正以高速成长,预估未来可占整体书市的一半。这意味着消费者在面对无限的选择时,真正想要的东西、和想要取得的渠道都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一套崭新的商业模式也跟着崛起。

再次在深入理解长尾理论后,我又理解了为什么“长尾理论”被认为是对传统的“二八定律”的彻底叛逆。尽管听上去有些学术的味道,但事实上这不难理解——人类一直在用二八定律来界定主流,计算投入和产出的效率。它贯穿了整个生活和商业社会。这是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归纳出的一个统计结论,即20%的人口享有80%的财富。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比例数字,但表现了一种不平衡关系,即少数主流的人(或事物)可以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以至于在市场营销中,为了提高效率,厂商们习惯于把精力放在那些有80%客户去购买的20%的主流商品上,着力维护购买其80%商品的20%的主流客户。在上述理论中被忽略不计的80%就是长尾。就像书中ChrisAnderson说:“我们一直在忍受这些最小公分母的专制统治,我们的思维被阻塞在由主流需求驱动的经济模式下。”但是人们看到,在互联网的促力下,被奉为传统商业圣经的“二八定律”开始有了被改变的可能性。这一点在媒体和娱乐业尤为明显,经济驱动模式呈现从主流市场向非主流市场转变的趋势。

最后长尾理论无处不在!长尾理论的应用决不止于互联网以及娱乐媒体产业。传统的市场曲线是符合80/20铁律的,为了抢夺那带来80%利润的畅销品市场,我们厮杀得天昏地暗,但是我们所谓的热门商品正越来越名不副实,比如说黄金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几十年来一直在萎缩,若放在1970年,现在的一档最佳节目恐怕连前10名之列都难以进入。简言之,尽管我们仍然对大热门着迷,但它们的经济力量已经今非昔比。那么,那些反复无常的消费者们已经转向了什么地方?答案并非唯一。他们散向了四面八方,因为市场已经分化成了无数不同的领域。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使得99%的商品都有机会进行销售,市场曲线中那条长长的尾部(所谓的利基产品)也咸鱼翻身,成为我们可以寄予厚望的新的利润增长点。

因此从分析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降低小规模、个性化产品生产的成本,甚至通过消费者对于生产的参与,来降低产品的成本;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将数量庞大的产品以极低的成本集合和存储起来;可以利用网站的搜寻功能和其他信息技术,使消费者能够方便地在海量的选择中发现和了解到自己偏好的产品——由此,过去那些非主流的、需求量小的商品销量的总和,也能够和主流的、需求量大的商品销量相匹敌;此时,整个市场中所有产品按照销售额多少进行排列,所描绘的曲线就如同拖了一条长长的“尾巴”。

最后用一句话来归纳我在读完《长尾理论》的感受,那就是当海平面下降后,人们会惊喜地发现,岛屿下面原来是绵延的山峰,曾经隐藏在水下的东西会在刹那间显现,其精彩远非水上可比。适合在山峰间旅行的是毛驴,而善于在岛屿间穿梭的是鱼。对鱼儿们来说,下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下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长尾理论》读后感2

在长尾的`新奇世界里遨游了两天后,我读完了《长尾理论》。我兴奋异常于向身边的朋友讲述一个被大家忽略的市场和一种不可忽视的利基文化。如果我要向别人讲什么是”长尾理论“,我的理解是:在大热门的市场后面还许许多多非热门的小市场,这些小市场就像长长的尾巴,虽然单个小市场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无数多个小市场加起来后形成的合力足以对抗大热门市场。因此,长尾市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市场。

其实长尾现象一直存在,那么为什么在我们21世纪这个时代长尾现象才被人发现,并表现得如此突出呢?我觉得这是时代的产物,肯定有这个时代决定的。任何伟大的变革都离开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长尾市场被掘出之因。

文中说”市场上的音乐产品有99%不能陈列在沃尔玛的货架上,绝大多数你想要的产品都不在你身边的那些商店中。“我们在沃尔玛店中买到的大多是所谓的大热门产品,而那些可能我们也同样需要的非热门产品并没有陈列在店中。因此,在沃尔玛市场中我们很难发现长尾市场。就算发现了,也只是少许,不能形成合力,更不会引起我们太多的注意。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下在沃尔玛市场中为什么没有发现长尾市场。第一,沃尔玛店中的货架是有限的,并不能陈列下无穷无尽的非热门商品。第二,非热门商品陈列在货架中并不能盈利。因为”非热门“就决定了它们的购买量少,而大量的积压产生的库存费用使得商家很难盈利。第三,顾客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非热门产品。要知道非热门商品存在于无穷无尽的长尾世界中,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过滤器帮助查找,顾客找到所需非热门产品的机率很小的。

但在互联网席卷的这个信息时代,长尾市场再也不能潜伏在水底之下,它终于逐渐露出了水面,它那高大的身躯,为世人所瞩目。

文中说”长尾理论阐述的实际上是丰饶经济学——当我们文化中的供需瓶颈开始消失,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每一样东西的时候,长尾故事便会自然发生。“互联网产生后,网上拥有无穷无尽的虚拟货架,而虚拟货架空间是没有租金的,对那些数字产品(如音乐)来说,只是多了一些字节,生产成本可以说为零,再加上Google、Yahoo等搜索引擎的应用,可以帮助顾客从数量繁多的非热门产品中找到所需产品。当一个极大极大的数(长尾中的产品)乘以一个相对较小的数(每一种长尾产品的销量)仍然等于一个极大极大的数时,长尾市场怎能不会发掘出来。

长尾的价值。

既然长尾市场被我们发掘出来之后,那就要深入的去研究,利用长尾市场去创造价值。

长尾的产生的三种力量:”第一个力量是生产工具的普及,实现廉价的生产;第二个力量是普及传播工具,使营销成本显著下降;第三个力量是连接供给与需求,将供求匹配服务做好。“

第一种力量可以帮着长尾更长,出现多样化和差异化的产品。这需要生产工具的普及和大众人民的积极参与,而专业和业余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天文学家和业余天文学爱好者共同参与发现了天文现象;而维基百科的例子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群众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商业中很多商家都会提供DIY服务,让更多的消费者变成生产者;还有”孤岛“的例子等等都让我感受到大量低廉生产的长尾商品无处不在。也就是说生产长尾产品的力量是大量存在的。

第二种力量要求我们要把无穷无尽的长尾产品集合起来。对于有形产品,可以采取分散化仓储的方法降低供应链成本,比如说亚马逊的书籍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把那库存商品的费用全部转移到实体书店上了。对于无形产品,可以集中化存储到硬盘上。由于是数字产品,它的库存费用可以为零,而它是通过宽带网运输货物的,运输成本也可以为零,利用网络的搜索引擎可以提供无限的产品选择。因此数字产品更能使长尾更长。

第三种力量需要我们提供能使客户找到所需产品工具——过滤器,以解决供需链瓶颈。

《长尾理论》读后感3

《长尾理论》是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以他在2004年发表在《连线》杂志上的同名文章为基础,写的一本经济学的知识性书籍。

《长尾理论》说的是在供给的商品很多的情况下,虽然有些东西买的人不多,但还是有人买,他的用户不会是零。

长尾理论能够成立,有三个条件:1,产品很多并很廉价;2、有各式不同需求的用户;3、产品与用户的联系方便快捷。

作者以唱片、电影、新闻为例,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网上有各种各样的产品,同时很多人都有条件上网,这些人就是不同的用户,而互联网就是提供用户与产品之间的连接。

作者详细分析了以前的市场由于货架有限,如果一样商品买的人不多,商家获得的利润就小于成本,卖它会亏本,所以商家只能卖热销的商品,不能热销的商品无机会上架,也不会为用户看到。同样,用户多只能在他周围几十公里内买东西,有些个性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只能退而求其次买热销的商品。

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有出现,他举的例子是itunes和iPod,且网上购物才刚出现。看看现在的淘宝,快手,抖音,不都是后来实现的例子吗?特别是象快手和抖音,用户就是生产者,生产的产品成本几乎为0,用户有几亿人,可以在手机上方便的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所以它们在短短的一两年的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的用户,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长尾理论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的经济学理论,得益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结合中国发达的快递业和灵活的支付方式,所以在中国实践得最好。读后感。这给中国的创业者提供了无穷的商机。一方面,长尾说明有些商品虽然买的人不像热门那么火爆(利基产品),但只要找准了用户的特殊需求,在细分市场上可以大有作为。另一方面,你可以提供连接,给商品和用户提供互相可见的便利手段,淘宝就是典型例子。

看了这本书,让人不得不多次感叹作者的先知先觉,除了之前提到的快手,抖音,作者还提到了通过大数据分析,向用户精准推荐广告,这也在我们今天的电商和今日头条这类的软件上实现。还有今天的网红,都是各个细分市场的热门,都是长尾理论的实现。

总之,这本书让人读了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在互联网的今天,本书不仅可为创业者提供发现创新源泉的方法,也可为每一个人作为消费者应用新的消费方式和技巧提供思路,很值得一看。

你看过哪些书?推荐大家看看可好?

今年读了克里斯·安德森的三本书,感觉都挺好的,推荐给大家。

先介绍下作者。克里斯·安德森,互联网时代的思想家、预言家,《连线》杂志前主编。

长尾理论

互联网时代,大众市场不再一统天下,小众市场也可以呼风唤雨。

在《长尾理论》一书中,克里斯·安德森详细阐释了长尾的精华所在,指出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于传统需求曲线上那个代表“畅销商品”的头部,而是那条代表“冷门商品”的经常被人遗忘的长尾。尽管我们仍然对热门商品着迷,但它们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已经大不如从前,因为市场已经大大分化。黄金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几十年来一直在萎缩,若是在七八十年代,现在的一档高收视录节目恐怕连前10名都难以进入。互联网的出现使得99%的商品都有机会进行销售,市场曲线中那条长长的尾部也可以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长尾理论》是众多企业成功的不二法门,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企业可以借此开拓全新的运营模式,传统企业也需要积极变革以避免被颠覆。长尾理论将一直搅动商业势力的此消彼。唯有善于并充分利用长尾理论的人,才能赢得未来。

免费

《免费》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变革,腾讯、百度、360借此开疆辟土。

“免费”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以电脑字节为基础上的经济学,而非过去建立在物理原子基础上的经济学。在原子经济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周围的物品都在逐渐升值。但是在字节经济的网络世界中,物品变得越来越便宜。在上世纪“免费”是一种强有力的推销手段,而在21世纪它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创客:新工业革命

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可能就是制造业的未来。阿里巴巴网站现象背后有三大动因:首先,中国的互联网一代已进入企业管理层,他们了解面向大众的重要意义;其次,数控机器等数字驱动工具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自动化生产中,增加了生产灵活性与产品可定制性—小订单生产与大批量生产难易程度相似;最后,此类小批量订单是低利润商品生产死螺旋的解决之道。定制产品更具特性的小型客户可以带来更高的利润,竞争程度却随之减弱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克里斯安德森〕克里斯安德森在什么一书中指出》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