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甲马物流有限公司」山西甲马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山西甲马物流有限公司,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水浒传》朝廷中谁摆下“连环马”,又是谁破了“连环马”?
- 2、隋末西秦霸王薛举:曾大败李世民差一点攻取长安
- 3、郭元振简介
- 4、宋公明大破连环马主要内容20字
- 5、水浒传中连环马是谁的战术?
本文目录导航:
《水浒传》朝廷中谁摆下“连环马”,又是谁破了“连环马”?
《水浒传》朝廷中呼延灼摆下“连环马”,又是徐宁破了“连环马”。
呼延灼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宋朝开国名将铁鞭王呼延赞嫡派子孙,祖籍并州太原(今属山西太原),上梁山之前为汝宁郡都统制,武艺高强,杀伐骁勇,有万夫不当之勇。因其善使两条水磨八棱钢鞭,故人称"双鞭"呼延灼。在梁山排座次时,坐第八把交椅。呼延灼位列天罡星第八位,上应"天威星",为梁山第八名好汉,又被封为"马军五虎将"之第四员。梁山受招安后,随宋江征讨辽国、王庆、田虎、方腊,多建功勋。班师回朝后,呼延灼被封为御营兵马指挥使。后来率领大军,打败了金兀术四太子,大军一直杀至淮西,呼延灼阵亡。
徐宁,水浒人物,108将之一,金枪法、钩镰枪法天下独步,原为京师金枪班教头。宋江被呼延灼连环马打败后,愁眉不展,后因汤隆举荐徐宁可破连环马,得吴用用计让时迁盗甲赚得徐宁上了梁山。随后徐宁教梁山好汉使用钩镰枪大败呼延灼,立下大功。征讨方腊时,为救未突围的郝思文,被毒箭射死。
隋末西秦霸王薛举:曾大败李世民差一点攻取长安
薛举(?-618年),隋朝末年群雄之一,祖籍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其父薛汪时徙居兰州金城(今甘肃兰州)。薛举容貌魁梧雄壮,骁勇善射,初任金城府校尉。
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薛举起兵反隋,自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薛举称帝,迁都秦州。武德元年(618年),薛举与唐军交战,在浅水原大败秦王李世民,俘虏其大将慕容罗T、刘弘基等,正欲乘胜直取长安,却突然病逝。
起兵称王
薛举本是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西)人,其父薛汪,徙居兰州金城(今甘肃兰州)。薛举容貌魁梧雄壮,骁勇善射。其家钱财巨万,喜欢交结边地豪杰,称雄于北方边地。
隋朝大业(605年—618年)末年,薛举担任金城府校尉。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时逢年荒民饥,陇西盗贼蜂起,金城县令郝瑗为讨伐贼寇招募兵卒数千人,任命薛举为将。分发铠甲,大集官民,置酒飨士,薛举和儿子薛仁杲及其徒党于座中劫持郝瑗,假称收捕谋反之人,随即起兵,囚禁郡县官员,开仓散粮以赈济贫乏。自称西秦霸王,建年号为秦兴,封薛仁杲为齐公,小儿子薛仁越为晋公。别处贼寇宗罗T率其众归附,封为义兴公。继而招附群盗,劫掠官马。兵锋甚锐,所至之处城池皆被攻下。
隋将皇甫绾率兵一万人屯驻⒑保薛举选精兵二千人前往袭击,与皇甫绾在赤岸相遇。战前风雨突至,起初薛举一方逆风,而皇甫绾不出击。不久反风吹向对方,天色又很昏暗,军中队伍不整,薛举骑乘甲马率先出击,皇甫绾兵队大败而逃,薛举乘势攻陷⒑薄a荷角贾永俗率众二万人归降,薛举兵势大振。进封薛仁杲为齐王,授职东道行军元帅,宗罗T为义兴王,以辅佐薛仁杲;薛仁越为晋王,兼领河州刺史。接着又略取鄯、廓二州之地。不过十天,尽据陇西之地,拥兵十三万人。
称帝迁都
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薛举在兰州称帝,封妻子鞠氏为皇后,儿子薛仁杲为太子,尊母亲为皇太后。在其祖先墓地建置陵邑,立庙于城南,陈兵数万人,出巡扫墓,然后大飨士卒。派薛仁杲围攻秦州(即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天水);薛仁越前往剑口,攻掠河池郡,被河池太守萧r击退。薛举又派遣部将常仲兴渡过黄河进击李轨,与李轨部将李S战于昌松,常仲兴战败,全军陷没于李轨。薛仁杲攻克秦州,薛举便将都城从兰州迁至秦州。
计未成功
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二月,薛举派薛仁杲进犯扶风郡(治所在今陕西凤翔),F源贼寇唐弼抵御,兵不能前进。起初,唐弼拥立李弘芝为天子,有众十万人。薛举派遣使者诏谕唐弼,唐弼杀害李弘芝依附薛举。薛仁杲趁唐弼不备,袭破其军,尽收其众,唐弼仅率数百名骑兵逃走。薛举军势益盛,号为二十万众,筹划攻取长安。时逢唐王李渊拥立隋朝代王杨侑为隋帝,入据长安。薛举便留兵攻打扶风,李渊派遣次子李世民率军击讨薛仁杲,双方及战,薛仁杲大败,唐军斩首薛仁杲军数千首级,薛仁杲撤回陇右,唐军追击至陇坻而还。
薛举畏惧李世民,便越陇逃走,问其属下说:古时有投降的天子吗?黄门侍郎褚亮说:从前赵佗以南粤归降汉朝,蜀汉刘禅也出仕晋朝,近代萧琮,其家族至今仍在,转祸为福,自古皆有。卫尉卿郝瑗说:褚亮之言不对。从前汉高祖兵马屡败,蜀先主曾亡失妻小。作战本来就有胜负,怎能因一战不胜就言亡国之计呢?薛举也后悔其问话,便说:不过是试试各位而已。便重赏郝瑗,用他做谋主。郝瑗建议与梁师都连兵,送厚礼给突厥,合兵并力,东逼京师。薛举接受此议,与突厥莫贺咄设共犯京师。时逢都水监宇文歆出使突厥,劝说莫贺咄设停止出兵,因此薛举的计划未能成功。
病逝灭亡
武德元年(618年)六月,唐朝丰州总管张长逊进击宗罗T,薛举率全部兵力前往救援并进击泾州,屯驻于析~(今甘肃泾川县东)城 ,派出游军劫掠岐州、豳州。唐朝以李世民为元帅率军予以抗击,进驻于高~(陕西长武北)城,李世民认为薛举军粮少于速战速决,于是决定守城不战,以拖垮他们。 时逢李世民生病,卧床不出,而薛举多次挑战。
李世民的部将行军长史刘文静与殷开山示兵于高~,倚仗人多而未设防范,薛举诱使唐军出战时进行突然袭击,最后将唐军击败,唐军死者达十分之六,并俘唐朝大将慕容罗T、李安远、刘弘基等。李世民见大势已去,领军逃回长安,薛举于是夺取高~城。 八月,薛举命薛仁杲进逼宁州(今甘肃宁县),郝瑗设谋说:现在唐兵刚被击破,将士多被擒获,人心动摇,可乘胜直取长安。薛举表示同意。将出兵时生病,征召巫师看视,巫师说是唐兵作祟,薛举恶闻此事,不久就去世了。其子薛仁杲继立,谥薛举为武皇帝,未及安葬,薛仁杲就被唐军消灭。
郭元振简介
郭元振
郭元振(656—713年),名震,字元振,以字显,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北)人,唐朝著名军事将领、诗人。
郭元振所在的时期,科举之风已经盛行。唐延主要通过科举选拔官吏。有钱的人家都供养子弟读书,以此步入仕途,捞取功名。由于出身于地主家庭,家财万贯,所以郭元振自幼便进私塾读书。郭元振少有大志,身“长七尺,美须髯”(《新唐书·郭元振列传》),生得风流倜傥。郭元振性格也非常豪爽,从不吝惜钱财。在十六岁时,郭元振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生。一次家中曾送来四十万贯钱,有人自称:“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新唐书·郭元振列传》)。郭元振遂“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以至“稷等叹骇。”(《新唐书·郭元振列传》)
由于郭元振聪明好学,十八岁参加科举考试时,成绩优异,举进士。不久便出任通泉(今四川射洪县东南七十里)尉,从此走上了仕途。“尉”是统兵的武吏,官职一般为八品。郭元振便从“尉”的职位上开始了军事生涯。郭元振在任期间,“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遗宾客,百姓厌苦。”(《新唐书·郭元振列传》)
当时正是武则天执政,听说郭元振的事情后,便召其入京,准备责罚他。但武则天与郭元振交谈后,发现他才华横溢,便向他索取文章。郭元振遂将自己所作的《宝剑篇》呈上,武则天览后,赞赏不已,还让学士李峤等人进行传阅。武则天爱惜他的才能,遂授郭元振为授右武卫铠曹参军,进奉宸监丞。
武则天执政时,西部的吐蕃对唐朝威胁极大。为此,武则天长寿元年(692年)十月,令武威军总管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镇龟兹、疏勒、于阗、碎叶,今新疆库车、喀什、和田及巴尔喀什湖南)。延载元年(694年)二月,王孝杰率唐军又在冷泉(今青海西宁西)等地击破吐蕃军。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三月,吐蕃大论噶尔·钦陵率军反攻,于素罗汗山(今甘肃临洮界)大败唐军。经此大败,唐军元气大伤,无力再战。吐蕃方面也因赞普有意裁抑噶尔·钦陵之势,不再令其出战,双方即重开会盟。
同年(696年)九月,噶尔·钦陵遣使请求和亲。武则天遂令郭元振出使吐蕃,便宜行事。谈判时钦陵对郭元振提出:罢安西四镇唐兵,分十姓突厥之地等条件。面对钦陵这些无理的要求,郭元振质问道:“四镇、十姓与吐蕃种类本殊,今请罢唐兵,岂非有兼并之志乎?”钦陵回答说:“吐蕃茍贪土地,欲为边患,则东侵甘、凉,岂肯规利于万里之外乎”(《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五》)由于双方谈判未成,所以钦陵又遣使随郭元振入朝请之。
武则天召集众臣商议,但都迟疑不决。郭元振深知钦陵的话只不过是掩人耳目,蒙蔽视听而已。于是上疏道:
“臣闻利或生害,害亦生利。国家难消息者,唯吐蕃与默啜耳。今吐蕃请和,默啜受命,是将大利于中国也。若图之不审,则害必随之。今钦陵欲分裂十姓,去四镇兵,此诚动静之机,不可轻举措也。今若直塞其善意,恐边患之起,必甚于前,若以镇不可拔,兵不可抽,则宜为计以缓之,藉事以诱之,使彼和望未绝,则其恶意亦不得顿生。
且四镇之患远,甘、凉之患近,取舍之计,实宜深图。今国之外患者,十姓、四镇是也;内患者,甘、凉、瓜、肃是也。关、陇之人,久事屯戍,向三十年,力用竭矣。脱甘、凉有不虞,岂堪广调发耶?夫善为国者,当先料内以敌外,不贪外以害内,然后夷夏晏安,升平可保。如钦陵云“四镇诸部接界,惧汉侵窃,故有是请”,此则吐蕃所要者。然青海、吐浑密迩兰、鄯,比为汉患,实在兹辈,斯亦国家之要者。
今宜报钦陵云:“国家非吝四镇,本置此以扼蕃国之要,分蕃国之力,使不得并兵东侵。今委之于蕃,力强易为东扰。必实无东侵意,则还汉吐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即俟斤部落亦还吐蕃。”如此,则足塞钦陵之口,而事未全绝也。如钦陵小有乖,则曲在彼矣。又西边诸国,款附岁久,论其情义,岂可与吐蕃同日而言。今未知其利害,未审其情实,遥有分裂,亦恐伤彼诸国之意,非制驭之长算也。”(《旧唐书·郭元振列传》)武则天接受了郭元振的建议,遂使吐蕃企图利用和亲侵占西域的幻想落空。
郭元振又说:“臣揣吐蕃百姓倦徭戍久矣,咸愿早和。其大将论钦陵欲分四镇境,统兵专制,故不欲归款。若国家每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命,则彼蕃之人怨钦陵日深,望国恩日甚,设欲广举丑徒,固亦难矣。斯亦离间之渐,必可使其上下俱怀情阻。”武则天又接受了建议。
此后数年间,吐蕃君臣果然相互猜忌。圣历二年(699年)四月,吐蕃发生内乱。执掌大权的钦陵被赞普器弩悉弄所杀,其弟赞婆无路可走,遂率部降唐。武则天闻讯后,诏令郭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兵迎接,封赞婆为特进、归德王。
郭元振所献之策,对唐朝在稳定西部边疆,避免战乱起了重要作用。这是郭震初显其才能。
久视元年(700年)闰七月二十一日,吐蕃赞普亲自率大军出征。他驻兵河州(治袍罕,今甘肃临夏)为援,令大将曲莽布支率数万兵马进攻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并围昌松(今甘肃武威东南)。唐军在陇右诸军大使唐休璟指挥下,双方于港源谷展开激战,唐军六战六捷,大获全胜。郭元振因“参预其谋”,以功拜主客郎中。
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迁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州大使。郭元振初到凉州时,凉州境内南北界相距仅400余里,吐蕃、突厥常来侵扰,州内军民常年苦无宁日。凉州城池虽固,但一日之内敌军便能被攻至城下。郭元振到任之后,分析形势,制定对策。为了巩固了凉州防务,他在凉州城南部边境硖口设置了和戎城(今甘肃古浪),在北部碛口设置白亭军(今甘肃民勤东北),控制交通要道,一举为唐朝拓地一千五百里。此后敌军来玫,唐军可凭险据守,从此敌军不敢再攻至城下,凉州遂安。
同时郭元振又遣甘州(治张掖,今属甘肃)刺史李汉通选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的地区实行屯田,作为战备储粮。还兴修水利、改进耕作技术,推广蚕桑养植等。以往凉州地区的谷子和小麦每斛值数千钱,实行屯田之后,一匹细绢就可以换到数十斛粮,积存在军粮可供数十年之用。武周时期其所以能够取得平定契丹叛乱等军事胜利,与此不无关系。
郭元振在凉州五年,对凉州地区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不仅拓地千里,而且谷物充盈,牛羊遍野,路不拾遗,百姓安居乐业。加上郭元振风神伟壮,善于抚御,令行禁止,以至“夷夏畏慕”,“河西诸郡置生祠,揭碑颂德”。(《旧唐书·郭元振列传》)
神龙二年(706年),郭元振迁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时突骑施首领乌质勒部落强盛,表示愿意与唐朝通和。十二月,唐中宗派郭元振突骑施牙帐商议军事事宜。当时天降大雪,郭元振立于帐外,与乌质勒会谈。大雪愈积愈厚,郭元振足不移地,而乌质勒因年老体弱,不胜严寒,会谈结束后竟被冻死。其子娑葛误以为郭元振是故意害死乌质勒,图谋起兵攻打唐军。面对突然发生的意外,副使、御史中丞解琬闻讯,劝郭元振连夜逃走。但元振却说:“吾以诚信待人,何所疑惧,且深在寇庭,遁将安适?”(《旧唐书·郭元振列传》)遂安卧帐中。第二天,郭元振亲自到突骑施牙帐行吊唁之礼,哭之甚哀。吊唁之后,愿留下与娑葛共办丧事,一连数十日。娑葛终被郭元振的诚心所感动,与唐军和好如初。并遣使进贡5000匹马、200头骆驼、10余万头牛羊。二十八日,唐中宗以娑葛袭爵怀德王、嗢鹿州都督。郭元振因功被授金山道行军大总管。
景龙二年(708年),娑葛与其父乌质勒时的部将阿史那阙啜忠节不和,多次发生武装冲突。阙啜忠节由于兵少将微,渐不能支。郭元振遂奏请将阙啜忠节召入京师宿卫,移其部落于瓜(治晋昌,今甘肃安西东南锁阳城)、沙(治敦煌,今甘肃敦煌西)等州,此举得到中宗应允。
阙啜忠节奉命率部东撤,行至播仙城(今新疆且末西南)时,与唐西域经略使、右威卫将军周以悌相遇。周以悌对对阙啜忠节说:“国家有以高班厚秩待君者,以君统摄部落,下有兵众故也。今轻身入朝,是一老胡耳,在朝之人,谁复喜见?非唯官资难得,亦恐性命在人。今宰相有宗楚客、纪处讷,并专权用事,何不厚贶二公,请留不行。仍发安西兵并引吐蕃以击娑葛,求阿史那献为可汗以招十姓,使郭虔瓘往拔汗那征甲马以助军用。既得报仇,又得存其部落。如此,与入朝受制于人,岂复同也!”(《旧唐书·郭元振列传》)阙啜忠节听从了以悌的建议,遣使厚贿宗楚客、纪处讷,请求唐廷出兵攻打娑葛。
郭元振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即上疏,极力劝阻:
“往者吐蕃所争,唯论十姓、四镇,国家不能舍与,所以不得通和。今吐蕃不相侵扰者,不是顾国家和信不来,直是其国中诸豪及泥婆罗门等属国自有携贰。故赞普躬往南征,身殒寇庭,国中大乱,嫡庶竞立,将相争权,自相屠灭。兼以人畜疲疠,财力困穷,人事天时,俱未称惬。所以屈志,且共汉和,非是本心能忘情于十姓、四镇也。如国力殷足之后,则必争小事,方便绝和,纵其丑徒,来相吞扰,此必然之计也。
今忠节乃不论国家大计,直欲为吐蕃作乡导主人,四镇危机,恐从此启。顷缘默啜凭陵,所应处兼四镇兵士,岁久贫羸,其势未能得为忠节经略,非是怜突骑施也。忠节不体国家中外之意,而别求吐蕃,吐蕃得志,忠节则在其掌握,若为复得事汉?往年吐蕃于国非有恩有力,犹欲争十姓、四镇;今若效力树恩之后,或请分于阗、疏勒,不知欲以何理抑之?又其国中诸蛮及婆罗门等国见今携背,忽请汉兵助其除讨,亦不知欲以何词拒之?是以古之贤人,皆不愿夷狄妄惠,非是不欲其力,惧后求请无厌,益生中国之事。故臣愚以为用吐蕃之力,实为非便。
又请阿史那献者,岂不以献等并可汗子孙,来即可以招胁十姓?但献父元庆、叔仆罗、兄俀子并斛瑟罗及怀道,岂不俱是可汗子孙?往四镇以他匐十姓不安,请册元庆为可汗,竟不能招胁得十姓,却令元庆没贼,四镇尽沦。顷年,忠节请斛瑟罗及怀道俱为可汗,亦不能招胁得十姓,却遣碎叶数年被围,兵士饥馁。又,吐蕃顷年亦册俀子及仆罗并拔布相次为可汗,亦不能招得十姓,皆自磨灭。何则?此等子孙非有惠下之才,恩义素绝,故人心不归,来者既不能招携,唯与四镇却生疮磐,则知册可汗子孙,亦未获招胁十姓之算也。今料献之恩义,又隔远于其父兄,向来既未树立威恩,亦何由即遣人心悬附。若自举兵,力势能取,则可招胁十姓,不必要须得可汗子孙也。又,欲令郭虔瓘入拔汗那税甲税马以充军用者,但往年虔瓘已曾与忠节擅入拔汗那税甲税马,臣在疏勒其访,不闻得一甲入军,拔汗那胡不胜侵扰,南勾吐蕃,即将俀子重扰四镇。
又虔瓘往入之际,拔汗那四面无贼可勾,恣意侵吞,如独行无人之境,犹引俀子为蔽。今此有娑葛强寇,知虔瓘等西行,必请相救。胡人则内坚城垒,突厥则外伺邀遮。必知虔瓘等不能更如往年得恣其吞噬,内外受敌,自陷危道,徒与贼结隙,令四镇不安。臣愚揣之,亦为非计。”(《旧唐书·郭元振列传》)
郭元振在奏疏中认真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指出如果将吐蕃引入西域,“四镇危机,恐从此启”。而阙啜忠节所求立的阿史那献同他的父兄阿史那元庆和阿史那斛瑟罗一样,都无过人之才。但疏奏不纳。
景龙二年十一月,唐廷遣御史中丞冯嘉宾持节安抚阙啜忠节,侍御史吕守素处置四镇,将军牛师奖为安西副都护,发甘、凉以西各州之兵,并征吐蕃兵进击娑葛。这时娑葛所遣向唐献马的使者娑腊正在长安,闻讯后立即驰回碎叶,通报娑葛。娑葛即自立为可汗。又发精骑2万,在其弟遮弩等统领下,以5000骑攻安西,5000骑攻拔换(今新疆阿克苏)、5000骑攻焉耆、5000骑攻疏勒,分四路对西域唐军发动大规模进攻。
由于娑葛兵势甚盛,郭元振屯兵疏勒,设栅于疏勒赤河(今克孜勒河)河口,不敢出击。阙啜忠节率本部兵马在计舒河口(位于今新疆库车东南)迎接安抚大使冯嘉宾,娑葛派兵偷袭,生擒阙啜忠节,杀冯嘉宾,侍御史吕守素亦在僻城(今新疆库车附近)被缚于驿柱而杀。不久,安西副都护牛师奖所率甘、凉诸州兵继至,与娑葛战于火烧城(今新疆库车东南),唐军大败,牛师奖全军覆没。娑葛乘胜攻陷安西,断四镇路,安西的形势变得骤然紧张起来。随后娑葛遣使上表,请求唐廷处死楚客、处讷。但宗、纪二人依仗韦后之势,又奏周以悌代郭元振为安西大都护,征郭元振入朝。并以阿史那献为西突厥十姓可汗,派军进驻焉耆,讨伐娑葛。
娑葛在唐军将要抵达焉耆时,上书安西大都护郭元振:“与汉本来无恶,只仇于阙啜。而宗尚书取阙啜金,枉拟破奴部落,冯中丞、牛都护相次而来,奴等岂坐受死!又闻史献欲来,徒扰乱军州,恐未有宁日,乞大使商量处置。”(《旧唐书·郭元振列传》)书中揭露了宗楚客和纪处讷接受阙啜忠节贿赂的罪恶,希望郭元振设法阻止唐军。
郭元振对娑葛的处境非常同情,知其是情非得已,遂将事情俱实上奏朝廷。这使宗楚客大为恼怒,竟诬陷郭元振“有异图”,令其回京治罪。郭元振知道回京肯定凶多吉少,只好称“西土未宁,事资安抚”,暂时不能回京,然后再让儿子郭鸿携带娑葛书信走间道入京,通过太平公主上奏唐中宗,最终扭转了朝议。引发此事的周以悌被流放白州(治今广西博白),郭元振再次被任命为安西大都护,娑葛也被赦罪。不久,咽面、葛逻禄、车鼻施和弓月四姓部落又归附娑葛,娑葛自立为贺腊毗伽十四姓可汗。
景龙三年(709年)七月,娑葛遣使降唐,唐中宗册拜娑葛为贺腊毗伽钦化可汗,赐名守忠,其弟遮弩赐名守节。突骑施汗国正式建立,西域能在短暂的时间里重新安定下来,郭元振居功至伟,可以说,如果没有郭元振在其中力挽狂澜,安西都护恐怕已不复存在了。
唐景云元年(710年)六月二十日,临淄王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一举诛灭韦后集团。宗楚客因是韦氏党羽,也被诛杀。二十四日,相王李旦即皇帝位,是为睿宗。
由于郭元振在治军和理政上均有大才,因此深得唐睿宗的赏识,遂征拜为太仆卿,加银青光禄大夫。郭元振离任时,安西各部族的酋长掩面哭送。离凉州还有800里时,凉州城中的百姓就已经准备好壶浆欢迎。从各部族首领及当地百姓的感情之中,足可以看出郭元振治理西部边疆诸事的成功之处。
景云二年(711年)正月十三日,郭元振与中书侍郎张说并为同平章事。后同中书门下三品。十月初三,唐睿宗将郭元振等几位宰相召至承天门,责备他们“政教多阙,水旱为灾,府库益竭,僚吏日滋;虽朕之薄德,亦辅佐非才。”(《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随后将免去几位宰相职务,另任职务,其中郭元振取代宋璟为吏部尚书。后转兵部尚书,封馆陶县男。
先天元年(712年),皇太子李隆基继位,是为唐玄宗。郭元振出任朔方军大都督,筑丰安(今宁夏中卫西)、定远城(今宁夏平罗南),使戍守军队得以有屯驻之所。
先天二年(713年)六月二十四日,郭元振以兵部尚书复同中书门下三品。
唐玄宗即位以后,太平公主仍手握大权,她将当时的7个宰相中的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浞等4人拉为自己私党,朝中文武大臣,多数附之。她又控制了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等将领,掌握了部分军权。她企图驾空唐玄宗,进而达到称帝的目的。
经过准备后,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决定在七月四日举事。其部署是先派常元楷和李慈率羽林军进攻唐玄宗所在的武德殿,再由宰相窦怀贞、萧至忠和岑羲等于南衙举兵响应。但还未等动手,即被宰相魏知古所侦知,立即向唐玄宗作了报告。唐玄宗觉得事情紧急,遂与其弟、岐王隆范和薛王隆业以及身为宰相的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内给事高力士等密议对策。最后众人一致决定提前动手,先发制人。
七月三日,唐玄宗令王毛仲领闲厩马及兵士300余人,从武德殿入虔化门,收斩了常元楷和李慈,并在内侍省捕杀了散骑常侍贾鹰福和中书舍人李猷,在朝堂捕杀了宰相萧至忠和岑羲。窦怀贞闻讯,自缢而死。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后出首,被赐死于家。时 太上皇唐睿宗闻宫中大乱,遂登承天门,诸宰相都求自保,唯独郭元振亲自率兵保护 太上皇,并安慰道:“皇帝前奉诰诛窦怀贞等,无他也”(《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
初八,唐玄宗论功,郭元振进封代国公,实封四百户,赐一子为官,赐物千段。不久又兼御史大夫,复为朔方大总管,以备突厥。
十一月,唐玄宗出巡边境,巡视的地区西自河、陇,东到燕、蓟,巡行中选拔将帅、训练士卒。二十九日,唐玄宗任命郭元振为右军大总管、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都督宋璟为左军大总管,并州(治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长史薛讷为中军大总管。
此时内患平息,帝权已固。玄宗采取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加强边防等措施,使国家实力进一步增强。采取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加强边防等措施,使国家实力进一步增强。面对东北之契丹与奚、北方之东突厥、西方之吐蕃及西突厥等的军事威胁,玄宗采取了设置节度,增强边兵;大兴马政,扩充骑兵;严格军法,训练士卒等一系列的措施以提高军事实力。唐玄宗十分重视军容、军纪等军法的贯彻执行,认为这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
开元元年(713年)十月初九,唐玄宗到新丰(今潼关东北)视察边情。十三日,唐玄宗与文武官员在骊山脚下讲习武事,共调集20多万大军,旌旗连绵达五十余里 。三令后,玄宗亲自擂鼓,郭元振却突然出班奏事,致使演练中止,至使唐军军容不整。唐玄宗打算借此树立声威,下令让郭元振跪在军中的大旗之下,准备将其斩首。大臣刘幽求、张说急忙劝谏:“元振有翊赞大功,虽有罪,当从原宥。”(《新唐书·郭元振列传》)唐玄宗 遂将郭元振免死流放新州(治新兴,今属广东)。
不久,唐玄宗思其旧功,又被起用为饶州(治饶州,今江西鄱阳)司马。郭元振自恃功勋,遭此挫折怏怏不得志,于赴任途中病逝,终年五十八岁。开元十年,追赠太子少保。有文集二十卷。 并著有兵书《定远安边策》三卷。今佚。
郭元振虽少年得志,但为官后,生活非常俭朴,手不置书,人莫见其喜怒。“从国初仕至宰相而亲具者,唯元振云。”(《新唐书·郭元振列传》)
点评:郭元振身为名将,守边多年,但与众不同的是很少出兵作战,所以也无显赫武功。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善于经营、安抚,故能使唐朝与边疆各族能相安自守,同时,他还拓展了疆域,巩固了边防。 同时他“武纬文经”,以诚信对待边疆少数民族,因而深得他们的爱戴,能化干戈为玉帛,不战而屈突厥、吐蕃之兵。对保持边疆稳定、维护国家统一,直到了重要作用。
附1:古剑篇(一作宝剑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附2:塞上 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
宋公明大破连环马主要内容20字
答案是:呼延灼出动奇兵连环马打败宋江,徐宁可以破连环马,将徐宁骗上梁山,操练钩镰枪,大破连环马。
原文:
话说晁盖,宋江、吴用、公孙胜,与众头领就聚义厅启请徐宁教钩镰枪法。众人看徐宁时,果是一表好人物,六尺五六长身体,团团的一个白脸,三牙细黑髭髯,十分腰围膀阔。
选军已罢,便下聚义厅来,拿起一把钩镰枪自使一回。众人见了喝采。徐宁便教众军道:‘但凡马上使这般军器,就腰胯里做步上来,上中七路,三钩四拨,一搠一分,共使九个变法。若是步行使这钩镰枪,亦最得用。先使人步四拨,荡开门户;十二步一变;十六步大转臼。
分钩镰搠缴二十四步,挪上攒下,钩东拨西;三十六步,浑身盖护,夺硬斗强。此是“钩镰枪正法。”’有诗诀为证:四拨三钩通七路,共分九变合神机。二十四步挪前後,一十六翻大转围。徐宁将正法一路路教演,教众头领看。
众军汉见了徐宁使钩镰枪,都喜欢。就当日为始,将选拣精锐壮健之人晓夜习学。又教步军藏林伏草,钩蹄拽腿:下面三路暗法。不到半月之间,教成山寨五七百人。宋江并众头领看了大喜,准备破敌。
却说呼延灼自从折了彭圯、凌振,每日只把马军来水边搦战。山寨中只教水军头领牢守各处滩头,水底钉了暗桩。呼延灼虽是在山西山北两路山哨,决不能彀到山寨边。梁山泊叫凌制造了诸般水炮,克日定时下山对敌。
学使钩镰枪军士已都成熟。宋江道:‘不才浅见,未知合众位心意否?’吴用便道:‘愿闻其祥。’宋江道:‘明日并不用一骑马军,众头领都是步战。孙,吴兵法云利於山林沮泽。今将步军下山,分作十队诱敌;
但见军马冲掩将来,都望芦苇荆棘林中乱走。却先把钩镰枪军士埋伏在彼,每十个会使钩镰枪的,间著十个挠钩手,但见马到,一搅钩翻,便把挠钩搭将入去捉了。平川窄路也如此埋伏。此法如何?’
吴学究道:‘正应如此藏兵捉将。’徐宁道:‘钩镰枪并挠钩,正是此法。’宋江当日分拨十队步军人马。刘唐、杜迁,引一队,邹渊、穆春引一队,杨雄、陶宗旺引一队,朱仝、邓飞引一队,解珍、解宝引一队
,邹渊、邹闰引一队,一丈青、王矮虎引一队,薛永,马麟引一队,燕顺、郑天寿引一队,杨林、李云引一队:这十队步军先行下山诱引敌军。
再差李俊、张横、张顺、三阮、童威、童猛、孟康九个九个水军头领,乘驾战船接应;再叫花荣、秦明、李应、柴进、孙立、欧鹏,六个头领乘马引军,只在山边搦战,凌、杜兴专放号炮;
叫徐宁、汤隆总行招吊使钩镰枪军士。中军宋江、吴用、公孙胜,戴宗、吕方、郭盛总制军马指挥号令;其余头领俱各守寨。宋江分拨已定。是夜三更,先载使钩镰枪军士过渡,四面去分头埋伏已定。四更,渡十队步军过去。
凌振,杜兴,载过风火炮架,搁上火炮。徐宁,汤隆,各执号带渡水。平明时分,宋江守中军人马隔水擂鼓呐喊摇旗。呼延灼正在中军帐内,听得探子报知,传令便差先锋韩滔先来出哨,随即销上连环甲马。
呼延灼全身披挂,骑了踢雪乌骓马,仗著双鞭,大驱军马杀奔梁山泊来。隔水望见宋江引著许多人马,呼延灼教摆开马军。
先锋韩滔来与呼延灼商议道:‘正南上一队步军不知多少的。’呼延灼道:‘休问他多少,只顾把连环马冲将去!’韩滔引著五百马军飞哨出去,又见东南上一队军兵起来。
正欲分兵去哨,只西南上又拥起一队旗号,招旗呐喊。韩滔再引军回来,对呼延灼道:‘南边三队贼都是梁山泊旗号。’
呼延灼道:‘这厮许多时不出来厮杀,必有计策。’说言未了,只听得北边一声炮响,呼延灼骂道:‘这炮必是凌振从贼,教他施放!’众人平南一望,只见北边又拥起三队旗号。
呼延灼对韩滔道:‘此必是贼人奸计!我和你把人马分为两路:我去杀北边人马,你去杀南边人马。’正分兵之际,只见西边又是四队人马起来,呼延灼心慌;又听得正北上连珠炮响,一带直接到土坡上。
前面山门下,坐著四个小头领:一徊是金眼彪施恩,原是孟州牢城施管营的儿子,为因武松杀了张都监一家人口,官司著落他家追捉凶身,以此连夜挈家逃走在江湖上,後来父母俱亡,打听得武松在二龙山,连夜投奔入夥;
一个是操刀鬼曹正,原是同鲁智深,杨志夺取宝珠寺,杀了邓龙,後来入夥;一个是菜园子张青,一个是母夜叉孙二娘,夫妻两个,原是孟州道十字坡卖人肉镘头的,因鲁智深,武松连连寄书招他,亦来投奔入夥。
曹正听得说桃花山有书,先来问了详细,直上殿上禀复三个大头领知道。智深道:‘洒家当初离五台山时,到一个桃花村投宿,好生打了那撮乌一顿。
那厮为认得洒家,倒请上山去吃了一日酒,结识洒家为兄,便留俺做个寨主。俺见这厮们悭吝,被俺偷了若干金银酒器撒开他。
如今却来求救,且放那小喽罗上关来,看他说甚麽。’曹正去不多时,把那喽罗引到殿下,唱了喏,说道:‘青州慕容知府近日收得个进征梁山泊失利的双鞭呼延灼。如今慕容知府先教扫荡俺这里桃花山,二龙山,白虎山几座山寨,借军与他收捕梁山泊复雠。
俺的头领今启请大头领将军下山相救;明朝无事了时,情愿来纳进奉。’杨志道:‘俺们各守山寨,保护山头,本不去救应的是。洒家一者怕坏了江湖上豪杰;二者恐那厮得了桃花山便小觑了洒家这里;
可留下张青、孙二娘、施恩、曹正看守寨栅,俺三个亲自走一遭。’随即点起五百小喽罗,六十余骑军马。各带了衣甲军器,迳往桃花山来。
说李忠知二龙山消息,自引了三百小喽罗下山策应。呼延灼闻知领所部军马,拦路列阵,舞鞭出马,来与李忠相杀。原来李忠祖贯濠州定远人氏,家中祖传,靠使枪棒为生;
人见他身材壮健,因此呼他做打虎将。当时下山来与呼延灼交战,如何敌得呼延灼过;斗了十合之上,见不是头,拨开军器便走。呼延灼见他本事低微,纵马赶上山来。小霸王周通正在半山里看见,便飞下鹅卵石来。
呼延灼慌忙回马下山来,只见官军迭头呐喊。呼延灼便问道:‘为何呐喊?’後军答道:‘远望见一彪军马飞奔而来!’呼延灼听了,便来後军队里看时。
见尘头起处,当头一个胖大和尚,骑了一匹白马,正是花和尚鲁智深,在马上大喝道:‘那个是梁山泊杀败的撮鸟,敢来俺这里唬吓人!’
呼延灼道:‘先杀你这个秃驴,豁我心中怒气!’鲁智深轮动铁禅仗,呼延灼舞起双鞭,二马相交,两边呐喊。斗至四五十合不分胜败。呼延灼暗暗喝采道:‘这个和尚倒恁地了得!’两边鸣金,各自收军暂歇。
呼延灼少停,按耐不得,再纵马出阵,大叫:‘贼和尚!再出来与你定个输赢,见个胜败!’鲁智深待正要出马,杨志叫道:‘大哥少歇,看洒家去捉这厮!’舞刀出马来与呼延灼交锋。两个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
呼延灼又暗暗采道:‘怎的那里走出这两个来!恁地了得!不是绿林中手段!’杨志也见呼延灼武艺高强,卖个破绽,拨回马,跑回本阵。呼延灼也勒转马头,不来追赶。
两边各自收军。鲁智深便和杨志商议道:‘俺们初到此处,不宜逼近下寨。且退二十里,明日却再来厮杀。’带领小喽罗,自过附近山冈下寨去了。
且说呼延灼在帐中纳闷,心内想道:‘指望到此势如破竹,便拿了这夥草寇,怎知又逢著这般对手!我直如此命薄!’正没摆布处,只见慕容知府使人唤道:‘叫将军且领兵回来保守城中。今有白虎山,强人孔明,孔亮引人马来青州劫牢。
怕府库有失,特令来请将军回城守备。’呼延灼听了,就这机会,带领军马,连夜回青州去了。次日,鲁智深和杨志,武松又引了小喽罗摇旗呐喊,直到山下来看时,一个军马也无了,倒吃了一惊。
山上李忠、周通,引人下来拜请三立头领上到山寨里,杀羊宰马,筵席相待,一面使人下山探听前路消息。且说呼延灼引军回到城下,见一彪军马,正来到城边。为头的乃是白虎山下孔太公儿子毛头星孔明,独火星孔亮。
两个因和本乡一个财主争竞,把他一门良贱尽都杀了,聚集起五七百人,占住白虎山,打家劫舍;因为青州城里有他的叔叔孔宾,被慕容知府捉下,监在牢里,孔明、孔亮特地点起山寨小喽罗来打青州,要救叔叔出去。
正迎著呼延灼军马,两边拥著,敌住厮杀。呼延灼便出马到阵前。慕容知在城楼上观看,见孔明当先枪出马,直取呼延灼。
两马相交,斗到二十余合,呼延灼要在知府跟前显本事;又值孔明武艺低微,只办得架隔遮拦;斗到间深里,呼延灼就马上把孔明活捉了去,孔亮只得引了小喽罗便走。慕容知府城楼上指著,叫呼延灼引兵去赶,官兵一俺,活捉得百十余人。
孔亮大败,四散奔走,至晚寻个古庙安歇。却说呼延灼活捉得孔明,解入城中,来见慕容知府。知府大喜,叫把孔明大枷钉下牢里,和孔宾一处监收。一面赏劳三军,一面管待呼延灼,备问桃花山消息。
呼延灼道:‘本待是“瓮中捉氅,手到拿来,”无端又被一夥强人前来救应。数内一个和尚,一个青脸大汉,二次交锋,各无胜败。这个武艺不比寻常,不是绿林中手段;因此未曾拿得。’慕容知府道:‘这个和尚便是延安府老种经略帐前军官提辖鲁达;
今次落发为僧,唤做花和尚鲁智深。这一个青脸大汉亦是东京殿帅府制使官,唤做青面兽杨志。再有一个行者,唤做武松,原是景阳冈打虎的武都头。
这三个占住了二龙山,打家劫舍,累次拒敌官军,杀了三五个捕盗官,直至如今,未曾捉得!’
呼延灼道:‘我见这厮们武艺精熟,原是杨制使,鲁提辖,真名不虚传!——恩相放心,呼延灼今日在此,少不得一个个活捉了解官!’知府大喜,设筵管待己了,且请客房内歇,不在话下。
却说孔亮引了败残人马,正行之间,猛可里树林中撞出一彪人马,当先一筹好汉,便是行者武松。孔亮慌忙滚鞍下马,便拜道:‘壮士无恙?’武松连忙答应,扶起问道:‘闻知足下弟兄们占住白虎山聚义,几次要来拜望;
一者不得下山,二乃路途不顺,以此茌得相见。今日有事到此?’孔亮把救叔叔孔宾陷兄之事告诉了一遍。
武松道:‘足下休慌。我有六七个弟兄,现在二龙山聚义。今为桃花山,李忠,周通,被青州官军攻击得紧,来我山寨求救。鲁,杨二头领同了孩儿们先来与呼延灼交战,两个厮并了一日,不知何故,呼延灼忽然夜间去了。
桃花山留我弟兄三人筵宴,把这踢雪马送与我们。今我部领头队人马回山,他二位随後便到。我叫他去打青州,救你叔兄如何?’孔亮拜谢武松。等了半晌,只见鲁智深,杨志两个并马都到。武松引孔亮拜见二位,备说:‘那时我与宋江在他庄上相会,多有相扰。
今日俺们可以义气为重,聚集三山人马,攻打青州,杀了慕容知府,擒获呼延灼,各取府库钱粮,以供山寨之用,如何?’
鲁智深道:‘洒家也是这般思想。便使人去桃花山报知,叫李忠,周通,引孩儿们来,俺三处一同去打青州。’杨志便道:‘青州城池坚固,人马强壮;又有呼延灼那厮英勇;不是俺自灭威风,若要攻打青州时,只除非依我一言,指日可得。’
武松道:‘哥哥,愿闻其略。’那杨志言无数句,话不一席,有分教:青州百姓,家家瓦裂烟飞;水浒英雄,个个摩拳擦掌。毕竟杨志对武松说出怎地打青州,且听下回分解。
此文出自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第五十七回》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
《水浒传》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
《水浒传》话本的最早记载。南宋末有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序里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并说在龚开之前有画院待诏李嵩,曾画过宋江等人像。
但龚开的赞并未说故事内容。现在看到的最早写水浒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遗事》(见《宣和遗事》),它或出于元人,或为宋人旧本而元时又有增益。有的研究者认为它是说书艺人的底本。
它所记水浒故事梗概,从杨志卖刀杀人起,经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九天玄女授天书,直到投降朝廷镇压方腊起义止,顺序和后世的《水浒传》基本一致。这时的水浒故事已由许多分散独立的单篇,发展为系统连贯的整体。
元代杂剧盛行,有大量的水浒戏出现,元杂剧和《大宋宣和遗事》所记水浒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但聚义地点不同,杂剧说的是梁山泊,《遗事》说的是太行山;杂剧中已有“一百八个头领”之语,《遗事》只提到了36将的绰号姓名;
《遗事》中写李逵位列第14,燕青位列第28,杂剧中李逵是第13头领,燕青是第15头领。
作者简介: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新垛镇,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施耐庵接信后,将大弟彦明留在苏州原籍,带了续娶妻子申氏、二弟彦才和门人罗贯中,冒着烽烟,渡江北上,先在兴化顾逖家中暂住,而后由顾逖相助,在兴化以东人烟稀少的海滨白驹场购置了田地房产,在这里隐居著《水浒》。
施耐庵结识了许多农夫和盐民,他们生活中的许多故事,成了他创作的素材,经过再创造,以惊人的艺术才能,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108将豪侠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留世资料: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
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
水浒传中连环马是谁的战术?
呼延灼的战术。
呼延灼的祖先,是大名鼎鼎的呼延赞。熟悉杨家将故事的人,肯定不会陌生。呼延灼为人正直,不止一次帮助过杨家将。
连环马在当时算是特种部队了,人和马都穿着铁甲,马匹用铁链连在一起,列阵冲杀,威力惊人。
梁山最开始吃了败仗,后来把徐宁拉上梁山,针对连环马训练出了钩镰枪部队,这才打败了呼延灼。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山西甲马物流有限公司」山西甲马》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519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