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工程怎么样?答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工程还不错。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由山西农业大学与美国甲骨文公司山西WDP中心联合创办,学院以培养具有创新型和应用型软件人才...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山西甲骨文学会,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工程怎么样?

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工程怎么样?

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工程还不错。

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由山西农业大学与美国甲骨文公司山西WDP中心联合创办,学院以培养具有创新型和应用型软件人才为使命,坚持“技术与素质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宗旨,遵循“践中学、学中闯、闯中创”的实践教学思想,追求并践行高端教育,积极探索独特的学生培养模式——“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由山西农业大学负责学生基础课程、公共课程、大部分专业课的教学,由甲骨文公司山西WDP中心负责部分专业课程与全部实训课程的教学。

学院简介:

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实用性、国际化软件人才为使命,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主线,以“技术与素质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宗旨,初步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用一体化,国际国内全方位合作办学的新途径。

学院现有全国唯一的智慧农业系统工程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智慧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农业信息化(软件工程方向)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软件工程、数字媒体艺术2个本科专业和服务外包、云计算与大数据、数字金融、数字媒体与游戏软件开发、嵌入式软件开发、智能空间、移动互联应用、网络信息安全、JAVA企业级应用等本科专业方向。

学院2007年在校本科生2285人,已建或在建软件工程实验室、云计算与数据挖掘实验室、数字媒体艺术实验室、嵌入式开发实验室、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金融信息化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等专业教学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可满足本科生及硕、博士研究生的学习、研究需要。

甲骨文-古字

对甲骨文的认识(即判明其为古人文字)始于光绪己亥(1899)年,鉴定者是金石学家王懿荣。他是从山东潍县(今潍坊)古董商人范维卿手中购得并率先开始肯定其价值的。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在中外学术界引起了重视。当时在中国,考古这门科学已开始受到西方现代技术和方法的影响。到1928年5月,当时全国的最高科研机构“中央研究院”成立,下设几个研究所,其中的历史语言研究所代所长是中山大学文学院教务长傅斯年。他上任后即以关注殷墟甲骨文为首要大事,这年8月12日,委派中山大学副教授、三十四岁的河南南阳人董作宾前往安阳进行调查。

董作宾此去的目的是查明甲骨埋藏、盗挖的情况,看是否值得进行系统、科学的发掘。他在实地调查后,发现殷墟遗址的发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关头,“迟之一日,即有一日之损失”。傅斯年看了报告后,当即同意发掘小屯村殷墟遗址。经院长蔡元培支持,特批一千银元的充裕经费,购置器材,调配人员,于1928年10月7日开始发掘。这就拉开了殷墟甲骨科学发掘的序幕,也奏响了我国现代考古科学大进展的乐章。

殷墟发掘共进行了十五次,至1937年6月因抗日战争而被迫中断。出土有字甲骨二万四千九百十八片,另有大量其他器物。其中有几次由留美归来的人类学、社会学专家李济博士主持,另几次分别由郭宝钧、石璋如、董作宾主持。这些人才原本多不是考古专业科班出身,但凭着强烈的使命感,以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个人的史学修养、国学根底,加上勤奋探索的精神,终于通过殷墟考古发掘这一重要实践,取得了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重大成就,也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1950年4月,中断十三年的殷墟发掘得以恢复。此后直至1991年10月,对殷墟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找到了大量甲骨,其中有字甲骨总数为六千二百四十三片。而尤以1973年在小屯南地的发掘,得到甲骨上万片为最多。专家由此推测,在殷中期以后,卜事机关大约由村北移至村南。这批甲骨文为殷墟文化的分期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自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甲骨之后,人们一直对此津津乐道,以至“殷墟卜辞”几乎成了“甲骨文”的同义词。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开始推测西周王朝也应该有甲骨文存在。1940年,何天行在上海出版的《学术》第一辑上发表《陕西曾发现甲骨之推测》,根据《诗经·大雅·文王之十·绵》的线索,推测殷民族与周民族早有往来,同样迷信占卜的周人早已学会龟甲兽骨占卜的方法以及契刻文字并保留存世的习惯。又根据《水经注》记载高陆县(属西安府)发现背部有八卦古字的龟,结合《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中“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的句子,推测在西安府曾有甲骨文发现,而这种甲骨文多半是属于周民族的。这一推测到了五十年代初期开始得到印证。

先是1951年在陕西�县出土了一件有钻、灼及兆痕的兽胛骨,显然是一块卜骨。1952年,在河南洛阳东郊遗址又出土了一块有方凿的龟版。1954年,在山西洪赵县坊堆村周代遗址中发现了一块有字的卜骨,人们终于认识到殷墟之外确有甲骨文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在周人的发祥地——周原地区以及西周王朝的周边诸侯地区都陆续发现了西周甲骨文。这些甲骨文,可以按占卜内容分为卜祭、卜告、卜年、卜出入、卜田猎、杂卜及专门的人名、地名、官名、月相等几类。其年代多数属于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时期,少量是周穆王时期。1991年在河北邢台南小汪西周遗址发现了一件刻辞卜骨残片,1996年北京房山县燕都遗址又出土甲骨数十片,其中有字的三片。这样到目前为止,西周甲骨文的发现地有九处,共计三百十二片,有一千零三十三字。其中既有西周王朝的都城遗址,也有边远诸侯国遗址,故而可以推测将来还会有西周甲骨文出土。由于西周甲骨文几乎都是在现代科学考古发掘下出土的,层位清晰,还伴随出土了其他同时代器物,专家学者一下子进入了对西周甲骨全面、深入的研究阶段,在对文字释读(它们比大部分殷墟甲骨文要细小)和对殷周关系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甲骨文与古代文字

汉字与古代埃及的圣书字、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并称为古老的表意文字。汉字本身的发展,从字体看可以分为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古文字阶段起自商代(以甲骨文为代表),止于秦代,历时一千余年。从时间顺序上分,有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秦系文字等;从文字载体上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印章封泥文字、简帛文字、石刻文字等。甲骨文作为最早的系统文字,对其他古文字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既然甲骨文已经是成系统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在此之前必然还有其他更古老、原始的文字。《周易》上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但结绳记事的作用只是以实物来唤起人们的记忆,因此绝无演化为文字的可能,原始的文字应该是从绘画中产生的。在远古居民遗留下来的岩画、石刻符号、族徽等大量带有图案的信息中,又如何去判断哪一种仅仅是图画,哪一种是文字呢?以前曾有学者认为,可视图案复杂与否来决定,越古老,越偏于画的本意;而符号化成分越多,结构相对概括而简单的则偏于文字的本意。但是后来发现,在不同的文字中很难以这个标准衡量。所以后来有语言学家将图画到文字的定义改为:一旦图画与语言形式之间出现了约定俗成的固定联系时,它就完成了向文字的过渡。比如看见以一个正面人形的“大”字和一只鹿形的“鹿”字,立刻使人想到这是指“大鹿”,而不是指人饲养鹿、猎鹿等其他意思,这样大字便从图画中脱胎出来了。但这个过程非常之漫长。

汉字是一种表意字,又称方块字,有别于拉丁字母一类的表音字(如英语)。但实际上汉字也有大量的表音成分。对于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与特征,传统的汉文字学有过较为全面、正确的归纳,这就是著名的“六书”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在汉字发展早期阶段(主要是西周以前),其象形程度较高,多使用意符和音符,甲骨文、金文均是如此。而随着汉字字形的演化,书写的规范,到隶书形成时,许多原先的表意字已看不出其表之“意”,变成了记号。所以汉字发展到后来,成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体系。

在甲骨文和原始文字符号间,尚未通过考古手段发现中间类型的古代文字遗物。然而通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现状的调查,已经发现了两种古文字里的活化石:尔苏沙巴文和纳西东巴文。尔苏沙巴文是四川西部自称“尔苏”人的文字,现在能收集到的尔苏沙巴文书籍四种,分别是黄历、算命、抽签、说鬼等内容的经书。尔苏沙巴文有近二百个独体字,象形程度很高,有不少是照实物描绘下来的简单图画,出现了少量的会意字。另一种较尔苏沙巴文成熟些的化石文字是著名的云南纳西族东巴文。东巴文现存经卷二万多册,在造字方法上,东巴文与其他汉古文字相似,有表意也有表音,但两者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如“日”字的甲骨文为圆圈中加一点(或一横、一小圆圈),东巴文则在圆圈内多加了表示光线四射的“十”状笔画。还有一种造字法,如东巴文中借“绿松石”来记“绿色”;借“火”表示“红色”,这种“义借”在甲骨文中也有。由于尔苏沙巴文、东巴文的原始性比甲骨文更强,所以反过来,也可以看出甲骨文的成熟性与系统性。

甲骨文与书法艺术

殷墟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系统文字,也是比较成熟的文字。而上古文字的点横撇捺、疏密结构,用今天的眼光去看,确实初具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要旨,孕育着书法艺术的美,很值得欣赏与品味。以甲骨文而言,郭沫若在1937年出版的《殷契粹编》的序言中,就对其书法体现非常赞赏:“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之世,文咸秀丽。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足知现存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钟王颜柳”指的是古代的四位大书法家。殷代的“钟王颜柳”们,自然就是那些书刻卜辞的史官卜人了。正是他们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史料,也留下了一份份珍贵的上古书法作品(尽管这是一种不自觉的创作)。若就甲骨文书契形式作粗略的一瞥,你会发现早期字体较大,像罗振玉编《殷虚书契菁华》所收录的许多武丁时期的卜辞,非常大气、醒目;而到商末帝乙、帝辛时代,字变得细小委琐;至于西周甲骨文则更是细若粟发。这便是风格、习惯的不同了。

我们进一步可以将甲骨文风格类型作如下描述:一是劲健雄浑型;二是秀丽轻巧型;三是工整规矩型;四是疏朗清秀型;五是丰腴古拙型。总之尽管甲骨文是契刻出来的文字,但笔意充盈,百体杂陈,或骨格开张,有放逸之趣;或细密绢秀,具簪花之格,字里行间,多有书法之美。正因为如此,在今天的书法艺术园地里仍活跃着“甲骨文书法”这朵奇葩。

所谓“甲骨文书法”,大抵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以商周甲骨文字体结构、书法特征为宗,加以工整地摹写而成的书法作品。这类作品可以按照需要集古字以组合为新句子。内容是新的,字却如同三千年前殷人的入笔文字一般饶富雅趣。但是甲骨文总共才二千多字,其中还有不少尚未释出的怪字(特别是人名、地名),真正派上用场的不是很多。因此一旦遇到甲骨文中没有的字,而所书写的对联、题词中又无法代替,就只好进行偏旁拆零,自己拼接了;再拼不出,就要到金文等其他古文字里去讨救兵。进行这项创作的首要人物是罗振玉。1921年他在研究之余,将甲骨文用毛笔书写成楹联,出版了《集殷墟文字楹帖》。继之有章钰、高德馨、王季烈等人,也仿效集字创作。一些古文字学前辈如董作宾、商承祚、唐兰、于省吾等也擅长甲骨文书法,这是本真意义上的甲骨文书法作品。另一层意思是指借鉴甲骨文特征加以自行创作的现代书法作品。他们将甲骨文视作一种灵感,仅仅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点启示,而并不在于追求“形似”。因此,他们并不严格按甲骨文的书法特征去写,可能是综合了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等多种古文字的特点而创作。这样的书法艺术与古文字学虽有关系,但不是亦步亦趋。

庆祝建党100周年——当代甲骨文书法名家作品专题展?

庆祝建党100周年——当代甲骨文书法名家作品专题展

统筹策办:

艺界网 / 家国情怀文化强国栏目

支持机构:

安阳学院甲骨文艺术研究中心

日本甲骨文书道研究会

参展者(以姓氏笔画为序):

池新民   阮渊椿   杨牧青   张大顺

张道森   陈爱民   崔学路   韩天雍

韩志强   傅伟华   谢兆岗   魏   峰

庆祝建党100周年——当代甲骨文书法名家作品专题展·导读

□ 杨牧青

庆祝建党100周年是中国人民的一件大事,世界瞩目共庆,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庆祝,缅怀党的光辉历程,展望党的蓝图擘画!

逢此庆祝,作为一名新生代的网络媒体人郝富强能够悉心筹划这么一个专题展,是非常的好,连同“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75位中国书画家新媒体展”、“联合国中文日·24国华人书法名家书写中国24节气”、“当代艺术家书写中国历史纪年”、“2021联合国中文日·中国艺术家以中华传统文化响应联合国倡议”、“世界地球日·中外名家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微展”、“纪念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爱与和平’50位中外书画家作品展”等付出辛勤工作一起给他点个大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路上需要更多有志者做好这个薪火相传的事业,有益中华民族大发展、大团结,有益世界人民和平共处、和谐美好!

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将它上升至书法艺术层面这在全世界可谓是独树一帜的。甲骨文书法是甲骨学的一个门类,是学习、研究甲骨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点在海内外甲骨学界初步形成共识。若不谙中国书法之道,不通甲骨文化书法之艺,估计研究“甲骨文”总会有点儿隔靴搔痒之嫌!

自1899年甲骨文被引起重视并成为国际学术研究对象广行其道以来,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环境下,老一辈甲骨学者大都是甲骨文书法佼佼者,如孙诒让(1848-1908)、罗振玉(1865-1940)、丁仁(1874-1949)、郭沫若(1892-1978)、董作宾(1895-1963)、于省吾(1896-1984)、商承祚(1902-1991)、潘主兰(1909-2001)、胡厚宣(1911-1995)等,他们接受着晚清文人规训,坚守传统金石学意蕴,在忠于甲骨契刻精神的同时取法篆书形体笔法的意趣。这一点在早期甲骨文书法作品中表现的很明显。当然,甲骨文书法创作不是抄字典,不是搬字模,而是需要艺术性的升华进行文字构造规律的再次出新。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艺术视野渐广,受现代书法艺术风潮和水墨实验艺术及线条色彩、展厅视觉等影响,甲骨文书法面貌发生了重大转变,许多从事甲骨文书法创作者开始艺术性的思考和探索,破体求变,推陈出新,具有一定的深刻的觉察度。

最早对甲骨文有书法表现意识的是孙诒让先生,然而将甲骨文直接引入书法表现形式的则是罗振玉先生开了个先河。之后,学者们相继循迹,时有新的突破。从甲骨文书法面貌上率先与前人拉开距离的是胡厚宣先生。再后来如沙曼翁(1916-2011)、刘江(1926年生)等先生也有了新的作品。突出者如杨鲁安(1928-2009)先生取篆刻刀法和大写意画法而融于笔端的率性笔斫、富有书写性的场景,使人对甲骨文书法不得不产生新的艺术审美和认知。

再如先后身居“书协”要职的翟万益(1955年生)先生是一位综合能力很强的书法家,学养深厚,“篆意草情的甲骨书风”突破了以往的藩篱,算是率先的大胆创新和实践者!至于当今能够进行甲骨文书法艺术和甲骨学学术研究“二者并重”的来创作出新者,从2019年举办的一些大型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书法展览”投稿数量和入展作品、编辑书刊等考量,甲骨文书法人才还是比较少的,这个“冷门”是需要升温持续性的热度!

就较全面性的考察,也有许多从事设计创意、工艺美术及现代书法创作者,从甲骨文的契刻精神和玄灵幽深的形体构造中汲取养分,以"汉字"为载体,抽其象,尽其性,水墨与色彩相媾和产生了另一番新风尚,如奥运会LOG创意者韩美林先生,艺术家石虎、徐冰、老甲、濮列平等先生。虽然他们远去甲骨文的簇生之系统,但对于中国文字与书法的艺术内涵发掘是有一定的时代意义的。

传统不是一味不变的,创新也不是不顾及传统的内涵,二者是在相互作用、相互激荡中求守、求进、求变、求新,这是一个极其矛盾的辩证问题,智者自觉,非言辞而能达其义!

本次专题展以甲骨文书法艺术性、创新性、学术性为原则,不仅主体内容写的好,写的有甲骨契刻精神,写的有笔墨艺术规律,而且还要察其落款处的书法功底,考察书写者近几十年来学术研究度如何,影响力如何,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推广和对新时代文化思想认知等方面的因素。

综合而考之,历时两月有余,从“我们所知”范围内对几百位老、中、青从事甲骨文书法创作者“艺术履历”和近千幅甲骨文书法作品“艺术风貌”进行比较分析、阅审览读,最后确定了一些先生参加展出,选推以庆祝建党百年之盛事!当然,有的约稿因碍于其它琐事未能参加,实为缺憾!就参展的这十几位,虽然不能概括当今甲骨文书法界的全貌,但是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和趋向。

譬如,生于洹上的魏峰(1942年生)先生,在甲骨文书法创作、学术著述、推广交流等方面成绩斐然,中国大陆以及台湾、香港、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多次组织交流活动,国际影响很大。启功(1912-2005)大师称他高古、野逸的甲骨书法堪称“甲骨遗风”。

早年创办《青少年书法报》的崔学路(1945年生)先生,以老庄哲学为基,见心、见意、见性、见道的“灵性甲骨文书法”在书法界是不可多得的。就书法推动方面,刘海粟(1896-1994)大师赞许其:“福佑书坛后坤,功莫大焉。”

张道森(1953年生)先生,先后执教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郑州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安阳学院美术学院等,受邀在鲁迅美术学院、海南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讲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已是誉满大江南北的教授。他于甲骨文书法投入具足,有《中国美术史》《美术教育学》《中外美术对比发展史》等24部著作行世。特别《甲骨文书法入门》一书,谓之在甲骨文书法史上揭开了新的篇章。

再如,张大顺(1962年生)先生,二十世纪八十代起,负笈东瀛,勤于刀笔,创出了匠心独具的艺术风格,尤以甲骨文书法称雄日本,渐播国际。还有印尼华人阮渊椿,上海池新民,山西韩志强,江苏陈爱民,沈阳韩天雍,河南傅伟华,湖南谢兆岗等几位先生,他们在业界都很棒,创作了许多新颖的甲骨文书法作品,出版了多种著作和文论发表,热心甲骨文书法研究和推广,举办展览、讲座等活动,有的在国际上影响力也非常大,恕愚不才,就不一一细述了。

留观书坛,遍览艺界。诸位有我认识并敬慕多年的,也有至今未曾谋面因艺神交的。今我忝列其中,缘于对甲骨文等古文字与上古文化研究学习的一些心得及书法、国画艺术创作展览、交流讲座与艺术、文化、社会评论文稿多见于网之故,亦因撰发“甲骨文非卜辞说”、“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等,努力期使新时代甲骨文信息综合研究有一个新的突破,求诸慧鉴之殊。

专题展筹办期间,1990年生于“羲皇故里”的小郝先生与我不断地沟通并嘱写个导读,今文内有不到之处请方家掩笑呵正便是!2021年4月26日初稿于龙城,5月18日修稿于京都,杨牧青记。

“甲骨文之父”是谁﹖

“甲骨文之父”是王崇烈。

王懿荣是发现、收集和研究甲骨文第一人,国际上把他发现“龙骨”刻辞的1899年作为甲骨文研究的起始年。

王懿荣对甲骨文字的最初判断,被后来的研究所证实。王懿荣对我国古代文物有着精深的研究,殷墟甲骨文经他之手,从龙骨变成了珍贵的古代文化研究资料。

避免了被继续当作药材而遭毁灭的厄运。王懿荣对保护和发扬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和甲骨学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扩展资料:

甲骨文的发现,不仅标志着中国有了将近四千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而且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甲骨文的发现,直接导致了对安阳殷墟的发掘,其重要性可以同古希腊的特洛伊遗址的发现相媲美,并形成了甲骨学和殷商考古这两门全新的学科。

甲骨文与明清档案、敦煌文书、流沙坠简并称中国近代史上史学领域的“四大发现”。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先后流散到十二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以收藏有中国的甲骨文为荣。甲骨学已成为国际上一门新兴学科,它不仅是中国的学问,也是世界性的学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懿荣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工程怎么样?》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