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德甲球队在欧冠遭英超球队团灭,是“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的竞争力吗?答“50+1”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甲球队的竞争力,但是否该考虑撤销该政策目前依然扑朔离迷。目前欧...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西甲90分钟,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德甲球队在欧冠遭英超球队团灭,是“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的竞争力吗?

德甲球队在欧冠遭英超球队团灭,是“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的竞争力吗?

“50+1”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甲球队的竞争力,但是否该考虑撤销该政策目前依然扑朔离迷。

目前欧冠以及欧联杯的第一轮淘汰赛已经全部结束,六支代表的德甲参加欧战的球队,居然只有法兰克福一支球队成功晋级,其余如拜仁、多特等强队均折戟沉沙。在欧冠赛场上,更是出现了拜仁、沙尔克04与多特在八分之一决赛中被英超球队团灭的惨剧。

德甲球队虽然低调,但其在欧战上的竞争力并不弱。德甲球队不仅常年能进入欧冠四强,在2013年还有过拜仁与多特会师欧冠决赛的盛况。仅仅数年,德甲被衰落至此。不少球迷甚至德甲俱乐部的管理者认为,罪魁祸首在于德甲实行多年的“50+1”政策。他们认为,正是由于这一政策的限制,导致德甲球队得不到足够的投资,自然竞争不过其他联赛。

那么,“50+1”政策究竟是什么?它是否限制了德甲球队在欧战上的竞争力?让我们细细道来。

“50+1”政策及其目的是什么?

“50+1”政策的具体规定比较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下面这一简化版的规定内容即可:在各德国地区注册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中,球迷会员群体在俱乐部中的投票权必须超过总票数的一半。也就是说,球迷会员群体实际上决定了俱乐部决策是否能够通过与实行。

首先,“50+1”的意思实际上是指球迷会员拥有一半的投票权,而并非真的是51%的投票权;其次,这一政策只对职业球队有效,即德甲与德乙俱乐部;最后,拥有投票权的并不是所有的球迷,而是成为该俱乐部的会员们。

不过,即使如此,球迷们的意见对于德甲俱乐部的决策也非常重要。即使大如拜仁这样的德甲巨无霸,在遇到如主席选举之类的大事时也必须召集所有会员进行投票。

很显然,“50+1”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俱乐部是球迷们的俱乐部,而不是资本手中的玩具。德国的足球俱乐部和欧洲其他大部分俱乐部一样,最初都是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并在民间足协的组织下聚在一起形成大的联赛,可以说是真正的“源于人民”。为了保证球迷们始终是足球的主导者,这才有了“50+1”政策。

“50+1”政策对德国足球有哪些影响?

在“50+1”政策的保护之下,德甲联赛堪称欧洲乃至全球足球联赛当中的一股清流。即使在西甲、意甲与法甲联赛,仍然有许多小球度因为战绩较差等原因吸引不到足够的球迷,每次主场比赛看台上都冷冷清清。

而在德甲联赛,由于“50+1”政策的原因,球迷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俱乐部与自己的紧密联系,因此几乎每场比赛球场都能坐满,几乎每支球队的主场气氛都堪称魔鬼主场。德甲官方一直骄傲地称自己这里有“最纯粹的足球”,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50+1”政策。

但是,“50+1”政策最大的不利之处就是限制了资本对于俱乐部的投资。“50+1”政策本身并不限制外来资金的注入,但即使投入再多,由于该政策规定球迷会员群体必须占有一半的投票权,投资方依旧无法掌控俱乐部。光投钱但是拿不到决策权,如果真有哪个资本家愿意这么干,那他不应该叫资本家,而是应该叫慈善家了。

除了“50+1”政策,德国联赛还有着全世界最为严格的财政审查制度,基本上要求每家职业俱乐部都要做到盈利。如果近几年亏损太多,那就将被毫不留情地取消参赛资格。因此,德甲俱乐部基本搞不了什么抵押贷款之类的骚操作,再加上“50+1”政策对投资的限制,各德甲俱乐部对财政支出只能严格控制。

一个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多特蒙德俱乐部。大黄蜂于上世纪末曾经击败尤文图斯拿到过欧冠冠军,那时的多特蒙德兵强马壮,可谓是德甲俱乐部的代表。换做其他联赛的俱乐部,很有可能就会继续加大投资,把自己的主力队员留住,争取多拿几个冠军。

然而,受困于“50+1”政策,拿不到投资的多特蒙德为了保持竞争力,不得不硬扛着给主力球员加薪,结果短短两年之内就到了破产的边缘。为了不被勒令降级,多特蒙德只能将自己的训练场以地皮的形式卖掉,之后再租回来使用。如此挣扎了十年的时间,多特才将自己的训练场赎回,并等到了自己的下一段辉煌。

另一个例子就是德甲“班霸”拜仁。拜仁慕尼黑由于经常从德甲其他球队买人,因此落了个“挖掘机”的恶名。然而,在财大气粗的“西超”与英超球队面前,拜仁也只能算个中产阶级。年年花几亿欧元的皇马巴萨与曼市双雄自不必多说,就连一向以抠门著称的阿森纳,其转会支出也经常比拜仁要多

在这个身价上亿的时代,拜仁的引援身价记录依然是哈维-马丁内斯的4000万欧元,德甲在转会市场上的竞争力可想而知。本赛季拜仁被淘汰出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阵容严重老化而无力及时更新。从这个角度来看,说“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球队的竞争力,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取消“50+1”政策?德国球迷们可能不答应。

既然“50+1”政策极大地限制了俱乐部的投资,那为什么不向德甲官方提议取消它呢?事实上,关于“50+1”政策是否该被取消的讨论几乎每个赛季都有,但最终都没有了下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德国本地球迷对该政策的大力支持。

之前我们已经说到过,正是因为“50+1”政策的保护,使得德国球迷始终是当地俱乐部的主人。如果没有这一政策,资本必然会大量进入德国的足球市场,那么球迷对俱乐部的投票权也将迅速失去。正因如此,自“50+1”政策诞生的第一天起,广大的德国球迷就成为了它最坚实的天然盟友。

德国球迷不仅不希望自己的俱乐部成为资本家的玩具,对于其他试图破坏“50+1”政策的俱乐部,他们也会自发地排斥甚至痛恨。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绕开“50+1”政策的规定,莱比锡红牛俱乐部的球迷会员名额只有八人,并且八人都是在红牛公司持有股份的高管或老员工,这样一来红牛公司实际上对莱比锡红牛有着100%的决策权。

对于这样一支破坏传统的球队,德国球迷们表现出了充分的痛恨。自莱比锡红牛还在低级别联赛开始,这支球队的比赛就充满了不平静。对手的球迷不仅会对他们辱骂整场,甚至还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不只一次有人在莱比锡热身的草皮里撒铁钉!德国球迷对“50+1”政策的维护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有部分球迷对于取消“50+1”政策持积极态度(尤其是新生代的德国球迷们),但总体来说,反对的声音还是占到了大多数。在球迷们如此激烈的反对之下,即使许多德甲俱乐部都提出过取消“50+1”,但最终也只能作罢。

有没有办法绕开“50+1”政策?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德国职业足球俱乐部都需要遵守“50+1”政策。“50+1”政策中有一条豁免条款:如果一支球队在该政策执行之前已经由同一投资者连续投资20年,那么该球队就可以不用遵守“50+1”条款。

比如勒沃库森,这支外号为“药厂”的俱乐部是由著名制药公司拜耳集团成立的,它最初其实就是拜耳员工组成的“厂队”;而沃尔夫斯堡是由大众集团成立的“厂队”。这两支俱乐部在“50+1”政策执行之前就已由各自的公司投资超过20年,所以他们不需要遵守“50+1”政策。当然,现在拜耳集团与大众集团基本也不怎么投资了,这两支球队基本是盈亏自负。

前面我们说过,“50+1”政策只适用于职业球队,即德甲与德乙俱乐部。那么,如果一支由资本投资的球队升上了德乙甚至德甲,那又该怎么办呢?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德丙甚至更低级别的俱乐部有什么好投资的?但这样奇葩的情况却真的出现了,还出现过两次:

第一支球队是霍芬海姆。霍芬海姆原本只是德国一个小村镇的低级别球队(这也是其绰号“霍村”的来历),但在当地老板霍普的大力投资下,霍芬海姆完成了联赛级别的三连跳,并于08年升入德甲联赛。

当霍芬海姆于07年升入德乙时,德国足协就有些头痛了:霍普是从1989年就开始投资霍芬海姆了,那时候的霍芬海姆甚至只混迹于德国第四级别联赛,自然不用遵守“50+1”政策。现在他们升上来了,要霍普放弃对俱乐部的话语权,总有种过河拆桥的意味。

然而,德国足协仅仅施了一下压,霍村的球迷们就先倒戈了:他们组织集会,主动要求老板霍普放弃对俱乐部的投资!在一番沟通之后,霍普保留了49%的决策权,但这位投资俱乐部将近20年的霍芬海姆本地人估计也寒心了。从此以后,他对霍村的投入就大大减少了。

另一个例子就是之前提到过的莱比锡红牛。为了绕开“50+1”政策,红牛集团也是从低级别就买下了莱比锡这支球队,并用八名红牛员工组成了所谓的球迷会员团体。除此之外,为了规避德国足协不允许在队名中体现商业元素的规定,红牛集团将队名中的缩写“RB”解释成了德语中的“RasenBall”,即“草地球”。当然,明眼人都知道这个“RB”实际上是英文“RedBull”的缩写。

是否真的有必要取消“50+1”政策?

说一千道一万,之所以在几乎所有德国球迷都反对的情况下,还有这么多俱乐部想要摆脱“50+1”政策的制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钱。由于没有投资,即使是拜仁这样的豪强也经常在转会市场上受制于人,更不用说其他的德甲俱乐部了。

近几年来,从德甲被挖走的顶级球员数不胜数,如姆希塔良、奥巴梅扬、萨内与比达尔等;但从其他联赛加盟德甲的却都只是格纳布里、科曼、巴舒亚伊与帕科等差一级别的球员,唯一可称得上巨星的J罗目前还只是租借,拜仁为了从皇马买断他甚至有可能花费一整个夏窗的预算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德甲是全世界财政最健康的联赛之一,这和各俱乐部由于“50+1”政策养成的良好习惯不无关系。意甲与西甲每年都会有一些小俱乐部陷入财政危机,轻者降级,重者甚至直接重组,但在德甲却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

除了取消“50+1”政策,其实德国足协也在想办法提升整个德国联赛的商业化程度。众所周知,英国俱乐部之所以那么有钱,最大的原因其实不是俱乐部老板投资多,而是整个联赛的转播分成多。

以2017/18赛季为例,当年的收视曼联分到了1.9亿欧元的转播权收入,而垫底的西布朗也拿到了1.1亿欧元。可以说,对于大部分英超球队来说,土豪老板并不是他们获得高收入的原因,电视转播费才是。

那德甲的情况如何呢?其实在2016/17赛季,拜仁足足拿到了9600万欧元的转播分成,整个德甲的转播权分成超过10亿。虽然这些数字比起英超来还是少,但相比之前的德甲已经好太多了。要知道,在拜仁勇夺三冠王的2012/13赛季,他们的转播分成只有可怜的2500万欧元,整个德甲加起来也只有4亿欧元!在五年之内,德甲的转播权分成已经涨到了之前的2.5倍。

这一数字虽然不能与英超相比,但已经和西甲联赛很接近了。2017/18赛季,整个西甲联赛的转播权分成为15亿,并且三支降级队加起来只拿了3000万欧元左右,而德甲转播收入最低的球队都能拿到这个数字。

总结:德甲不缺投资,缺的是慢慢积累的耐心。

资本并不是傻子,如果有资本愿意进行长时间的投资,唯一的原因就是有利可图。英超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的大老板,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高额的商业回报。而德甲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电视转播分成的数额也大幅度上调了,既然如此,那还需要资本的注入干什么呢?

德甲各队能拿到的转播分成相比西甲来说更加均衡,大家能拿到的总额也在慢慢提升。所以在笔者看来,只要多积累几年,将目前拿到手的资金进行妥善的运转,德甲各俱乐部的账面资金肯定会增长不少。德甲各俱乐部之所以抱怨“50+1”政策,不如说是对隔壁联赛疯狂烧钱的羡慕。其实只要有耐心,德甲早晚也能在转会烧钱榜上与各大联赛一争高下的。

德甲「50+1 政策」是什么?如何评价它给德甲球队带来的影响?

德甲50+1下政策指的是俱乐部会员至少拥有50%的投票权,商业伙伴或者说是投资者最多只能拥有49%。换句话说就是即使有一老板买下球队50%的股份,他的表决权也无法超过俱乐部。

50+1政策的条款限制了诸如阿布和曼苏尔这样的大金主,就算他们出巨资买下一支德甲球队,决策权也不在自己手里。例如买球星和选主席这些重大决策,依然有半数的表决权留在球迷手里。

该条款的设置,无疑是希望俱乐部能引入资金的同时,俱乐部也能良好的运转,球队的核心决策权依然能够牢牢掌握在会员手里。但是该条款的存在也会将各金主拒之门外。

老板花了巨资买了球队,每个转会期还烧钱买球星,到关键时刻发现自己说了也不算,违了球迷的意甚至有被弹劾下台的风险。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大金主自然是对德甲望而却步。所以这些所来,阿布和一些中东土豪纷纷投资英超,甚至法甲。

50+1政策的优点:

50+1政策杜绝了球队花钱大手大脚,保证了俱乐部资金稳定,健康运营,还能保证本土球员健康成长,避免像英超一样涌入大量外援,压制着本土球员。

但缺点也同样明显,受制于该政策,德甲在当今的金元足球下,无法出巨资买球星或是留下球星,一直是他们的中转站或者说是前往英超和西甲的跳板。

在西甲联赛历史上,最难破的记录是什么呢?

虽然记录是用来在足球场上破的,但是有些记录可以持续很久,那么西甲历史上最难破的五项记录是什么第一:梅西单赛季(联赛)进50球。2011-12赛季西甲联赛,梅西代表巴萨出场37次,攻入50球,创造了五大联赛历史上单赛季进球最高的记录,场均1.35球,无任何助攻。c罗,当今足坛最嚣张的位置之一,被称为得分机器。他几乎打破了梅西2014-15赛季的记录。他在35个联赛中进了48个球;2012-13赛季,梅西本可以打破自己的记录。可惜由于伤病,梅西只为巴萨出场32次,却进了46个球。后来出现了“最好的球员是梅西,第二好的球员是受伤的梅西”的经典说法。第二:梅西联赛连续21球!是的,2012-13赛季,梅西在西甲联赛对阵皇马贝斯特的第34轮比赛中替补出场,受伤的梅西本赛季两次打进第45和46球,也创造了西甲联赛连续21球的不朽历史。为什么连续进21个球很牛逼?号称投弹手的Ged Muller,

只连续进了16个球;战神巴蒂斯图塔只连续进了11个球,这些记录至今还保存在大联盟,基本没人能破。第三:西甲历史进球记录当然是梅西!自从2004-05赛季梅西在西甲打进自己的第一个进球后,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在西甲进了415个球。他不仅是西甲最佳射手,也是五大联赛最佳射手。最可怕的是梅西不断得分。第二名,c罗为皇马出场292场,进球311个。我们来看看英超的260球执,意甲的274球执,德甲的365球执,法甲的299球执。反过来,梅西的415球怎么破?1930/31赛季西甲揭幕战,毕尔巴鄂客场3: 6击败巴萨,但联赛第10轮第二轮,回到主场的毕尔巴鄂12: 1击败对手,创造了西甲历史上至今未破的最大比分差距纪录,也是巴萨百年前历史上最耻辱的一次失利。期间毕队首席前锋巴塔单场安排7粒进球。

单场12: 1输掉11个球,势必成为比赛中高度强调防守的西甲最艰难的战绩之一。四.c罗所有球队的进球记录。c罗是皇马沙龙前前锋。他在西甲9个赛季出场289次,进球311个。目标效率是恐惧的1,07。2012/13赛季西甲联赛第22轮,皇马客场挑战格拉纳达。当主力球星c罗在一次角球进攻中参与防守时,不幸头球攻门,打进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进球。他给了一次失球的对手1: 0的胜利,终结了西甲所有球队破门的精彩记录。c罗代表一支球队在对阵西甲所有球队的比赛中完成进球,这在西甲前历史上只有一次,也是西甲历史上最艰难的记录之一。该队在一个赛季中进球最多。

2011/12赛季,穆里尼奥带领皇马38场100分,32胜4平2负。多年后,他夺得西甲冠军,成为五大联赛第一支百分百冠军的球队,并以121球创下球队单赛季进球最多的记录。单赛季121球,场均3、2球,注定难以突破。c罗本赛季打进46球,隐藏在梅西50球光环下。他的46球银靴和梅西单上赛季50个联赛进球一模一样,

西甲史上最难破的五大纪录都是什么?

赛中还有皇马、巴萨、马竞这样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着大量的粉丝的球队,很多球迷都对西甲联赛的一举一动相当关注。在这样一个世界瞩目的联赛中自然也有着很多惊人的纪录,那么在西甲联赛中最难打破五大纪录分别是哪些呢?(排名不分先后)

最大分差纪录:毕尔巴尔竞技12:1巴塞罗那

虽然如今的巴塞罗那已经成为了西甲联赛的招牌之一,但在上个世纪初期巴塞罗那在西甲联赛并不属于强队,而在1931/1932赛季的联赛中,他们就曾被毕尔巴尔竞技打出了耻辱性的战绩。在当今足坛总出现净胜5球都非常罕见,打进超过10粒进球的比赛更是难得,而毕巴能以11球净胜巴萨自然是难以打破的一项纪律,而或许这也是巴萨为何每次面对毕巴都往死里踢的原因了。

垄断金球奖:连续11届金球奖获得者全部出自西甲

金球奖作为足坛个人奖项中含金量最高的荣誉,所有足球运动员都以拿到金球奖为毕生的梦想,但是在2009年后,这项荣誉一直被效力西甲的球队垄断。这其中梅西收获6座,C罗有4座,莫德里奇1座。而且由于本届金球奖的取消,这个数字还有可能继续有所突破。

梅西进球纪录:联赛37场收获50球

在2011-2012赛季,梅西的表现足以用天神下凡来形容,这位阿根廷巨星在当赛季的37场比赛中共为巴萨打进了50粒进球。虽然最终巴萨没有在当赛季收获西甲联赛的冠军,但50球的进球纪录预计未来十几年都不会有球员能够撼动。

单赛季最多进球:38轮皇马共打进121粒进球

2011-2012绝对是神仙打架的一个赛季,不仅梅西创造了令人仰望的50球纪录,皇马创造的单赛季121球同样让西甲其他球队望尘莫及。皇马在当赛季场均打进了3.18粒进球,这项数据直接刷新了西甲联赛的纪录,而这其中C罗凭借单赛季46球位列当年射手榜第二,伊瓜因22球,本泽马21球分列西甲射手榜第4与第5的位置,三人包揽了121粒进球的89粒。

夺冠积分最高纪录:皇马、巴萨100分夺冠

皇马、巴萨两支冤家球队争夺相当激烈,而最高积分夺冠的纪录则被两队共同占有。在2011-2012赛季,由穆里尼奥带领的皇家马德里率先打破这一纪录,当赛季皇马以32胜4平2负的成绩夺得了西甲联赛的冠军。然而转过1年后,巴塞罗那就还以颜色,巴萨在2012-2013年则同样以百分夺冠西甲,虽然并没有将这项纪录彻底打破,但在纪录的持有者方面却不再是皇马独占鳌头。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西甲90分钟 西甲50+1》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