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冷眼观书·《不得贪胜》李昌镐——找到真正的“胜利意象”最佳答案“大部分人都不是伯乐,并不能够在最初就发现一个人具有天才的能力。只不过在看到之后所做出的某些非凡成果后...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李昌镐智商,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冷眼观书·《不得贪胜》李昌镐——找到真正的“胜利意象”

冷眼观书·《不得贪胜》李昌镐——找到真正的“胜利意象”

最佳答案“大部分人都不是伯乐,并不能够在最初就发现一个人具有天才的能力。只不过在看到之后所做出的某些非凡成果后,他们才会恍然大悟,说这个是天才之举。因此,如果我们抛弃对天才的固有观念,那么就会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被培养为天才。”

原书中非常值得咀嚼的一段话。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往往不是因为他们一开始采用了如何厉害的方法,而是最终所取得的成就。人们总是先看结果,再以结果论过程。爱因斯坦就是如此,李昌镐自己也是如此。李昌镐正是那样一个“一直都平平无奇”“很多教练都觉得他没什么特别”的学生。这段话由他说出来,真实可信,分量极重。

而且,这一句话,更是引出他后来的不少深刻的思考,如:“没有特别强的部分,就是所有部分都很强”“拒绝外界的诱惑,默默走自己的道路”“除了比别人精力更集中,思考得更多之外,没有其他捷径”……

没有什么能够像责任感一样使人强大。当时“只剩下我了,全靠我了”这种意识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刺激着我的大脑。说起来有些好笑,我的胜负节奏总是在责任感达到顶点,且由其产生的负担压遍全身的时候,或者当坐席上所有人对我胜利的可能性持悲观看法的时候,才能够达到最高潮。

这一段几乎总结了他所有胜败的根本原因。特别是他极为详细地写的第六届农心拉面杯的最后几局对弈之间所发生的种种。包括他弟弟英镐为他送饭节省时间,包括他反复复盘、看棋谱,包括他和英镐说“一定吃完最后20种菜”……这短短几天的比赛,却包涵了全文几乎最丰富最精彩的细节。而这种种细节都显现出,当责任极大的时候,他所爆发的那种集中力和不断进行更多思考的恐怖精力。也正因如此,他过去一次又一次地打败那些久负盛名的高手,而又经常败给一些客观水平应该不如他的对手,其实也是“责任感”不在,他的“求胜”心态不对,最终导致的。这份“责任感”对于他来说,实则就是他的“必胜心态”。

——————————————————————————

围棋十诀,第一条就说了“不得贪胜”。说是,越是对胜利存有贪念,越得不到胜利。

其实这句话,没有把最核心的部分说明白。

首先,不得贪胜,要跟“不求胜”区分开来。

在读书过程中,有一段我感到非常有趣的描述:

“常昊已经胜券在握,所以他悬着的心放松了,结果在最后终盘的时候,他松开了手中的胜利。”

这个时候的常昊,贪胜吗?或者说,不求胜吗?

明明是李昌镐自己说的,越是想要抓紧胜利,越是容易让胜利从手中溜走。那么常昊他“松开”了,为什么又不对了呢?

那是因为,他的大脑已经告诉他,“胜利”已经到手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局,他执黑子,结果证实判断失误,然后大家(包括他自己)都归因为应氏杯的特殊规则导致他急躁了。

这一局,鏖战305手。

第二局,手执白子的他一直在纠结“第一局我应该执白子”,过于执着于“如果第一局我怎样就会怎样这一点”,结果贪图小胜,再次负于李昌镐——甚至全局下来“一次都没有好转的迹象”。

这一局,更是足足针锋相对了328手。

第三局,常昊执黑子。这一局,他找到了自我,不纠结得失,厚实地掌握全局,而李昌镐则有些许动摇,也许是前两局的胜利,导致他掉以轻心。

结果,这一局,仅129手,常昊就让李昌镐投子认负。

于是,来到第四局。

原本,这一局其实是李昌镐的赛点。也就是说,常昊必须保持第三局的这种沉稳,把这一局再次拿下,他才有机会取得大局上的胜利。

然而也恰恰是在这一局,所有的天平似乎都朝他倾斜:

上一局执有让目劣势的黑子,仅129手胜出,看来实力并没有想象中的差距,甚至应该有小优;这一局李昌镐执黑子,负担极大;主场作战,声势极大,士气十足;甚至研究室都给出了“白子优势非常明显”的判断。

毕竟,对于实力相当、棋风相似的二人,一丁点的优势也可能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更何况有这么多有力的证据在“支撑”常昊“此局必胜”的信念?

于是常昊“已经胜券在握”:他在第三局的沉静厚实被放松了。他认为这一局他没有失败的理由,脑中早就失去了对这一局足够精密的思考,甚至可能开始思考下一局该如何布局了。

结果,他急于把胜利收入手中的心态被李昌镐抓住了。反而是,陷入客场不利、执黑子有劣势等种种不利因素压在身上的李昌镐,此时已调整好了心态。在这一局的结尾,更是发挥出他“官子天下第一”的实力。

心态上的此消彼长,反倒是李昌镐有了优势。此局胜负,到了最后,连研究室都预见到了,陷入了沉默。

这一局,鏖战304手,不难看出,是李昌镐的节奏。

常昊并不是因此而输棋的孤例。

李昌镐在书中提及的赵志勋、林海峰等先输3局后取4局连胜的例子,其实败者的心路历程,怕是与常昊此次无异。

而反过来,李昌镐却是“抗压”这方面的奇才,甚至当得上“绝境战神”的称呼。

与其说常昊是“贪胜”,不如说是脑中认为“胜负已定”于结束战斗。提前对胜利之后的事情开始打起了算盘,自然对当下的胜负少了几分集中,手也就“松”了。

那么,这时的李昌镐,他是否有求胜之心呢?

有。而且极为强烈。

他在第三局落败之后:

“我习惯性睡一上午……那一天,我没有睡……我一睁开眼睛就找棋盘……一直持续到决赛第四局当天的凌晨”

这还不叫强烈的求胜心,叫什么?

常昊手一松,李昌镐则是精神一紧,此消彼长,胜负可见。

于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第二点:不得贪胜,其实是有两个层次。

一是,原文中所说:“如果追求小的胜利而容许大的失败的话,那么在‘大局’中必然不会赢。”

这里是胜利“大、小”的区分。

常昊过于执着每一局的胜负,并寻客观的条件来增加自己的信心,于是前两局惨败;最后一局更是已经无视了大局还是落后的前提,过于执着于快速结束战斗,又把第一二局的问题暴露出来,再次告负。

二是,“想胜利”和“想如何胜利”是两回事。

第一个“想”意思是“想要”,单纯表达一个愿望,或是对具体场景的“想象”,并没有什么逻辑性。

第二个“想”的意思则是思考,表达的是一个极为精密的计算过程。

常昊在第一局告负后,认为胜负手在于“黑白子”。而第二局执白子再次告负,才总算明白,哦,好像不是黑白子的事情。第三局,总算稳稳地把握住了局势,尽管是使用黑子,依然拿下了胜利,而且仅仅用了129手——相对于其他几局的鏖战而言,一般时间都不到。于是他便认为,既然黑子能赢,白子更不在话下——于是他又陷入了“黑白子定胜负”的错误逻辑之中。他心中只有“想胜利”而没有“如何才能胜利”。就算是普通人也知道,黑白子是必然要交换的,而彼此之间真正较量的,是思考的量。

而李昌镐,第三局输了之后,并不去考虑黑白子的问题,而是认真复盘、分析,发现自己的问题,发现对方的弱点,稳稳地找到了“如何胜利”的方法。

“除了比别人精力更集中,思考得更多之外,没有其他捷径”这句话,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大师兄今天关于阅读书目的一句话也让我觉得挺值得玩味:“同类的书籍也可以,我们要看清学习的本质。”

参加读书会的根本目的,是把阅读方法学到手。读什么书只是“辅料”“药引”。能够跟随领读一起吸收营养自然好,因为解读参考性更强。但即使读的书不一样,能把握其中的要害,并把自己的技能磨炼出来,才是真正的“胜利”。

执着于“找对书”“和教练的答案一样”这种思维方式,其实依然是一种“等、靠、要”的学生思维。

这就让我想起最近学过的一个词,叫“进度焦虑”。

所谓进度焦虑,就是当我们想要达成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总会过度执着于其进度,其最终达成的结果是否理想。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忽略了我们应相应付出何种努力,采取何种方法有效。

越是执着进度,就越是妄顾逻辑,结果就越是陷入混乱,于是进度更加慢,于是焦虑更加强烈。恶性循环。

而我们在纠结书籍和答案的时候,也是一种“贪胜”在作怪:没有把大局放在眼里,没有看清楚每一步应该如何做,只是要求结果、结果、结果。

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和常昊一样,松开了手中的胜利了。

那么,当我们“想要取得胜利”时候,应该让我们的内心去“想”什么?

胜利”之后我们会得到什么?还是为了取得“胜利”我们必须坚持做些什么?

如果是前者,我们就给自己埋下了失败的祸根;如果是后者,哪怕只赢一点点,我也一定会保证胜利,还能百战百胜!(这几乎是李昌镐原话)

这就是《不得贪胜》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

——————————————————————————

把书通篇快速看下来,李昌镐的成长、性格、对弈风格、所处的时代、所取得的成就、乃至每一场对弈中心态的变化,都让我感觉非常熟悉。

为什么呢?因为他的事迹,和我熟悉的韩国电子竞技圈子有极其相似的特点。

就拿最近十年来持续火爆的“英雄联盟”多人团队竞技游戏来说,韩国队一直以来的特点就是“稳定厚实的运营”。

当然厚实这个词我是今天学到才加上去的。不然我就要用网络语言“稳如老……的运营”了。咳咳。

那么在英雄联盟这款游戏中,什么是“运营”呢?

其实,别看它是个游戏,其实它的本质,和围棋极其相似。

也是争夺资源(目数),也是要阻止对方的同时扩大彼此的差距,也是有前期(序盘)、中期(中盘)、后期(终盘),也是会有拼杀。

而韩国队的五连世界冠军的“皇朝”,则正是建立在把上面这几点做到滴水不漏的基础之上。

韩国大部分比赛,特别是韩国队内战,总是给人感觉“犯困”“没意思”“看不出来哪里强,但就是打不赢”……像不像李昌镐提起他的劲敌依田纪基九段?

而且,无论其他队伍如何挑衅、冲杀,韩国队要么躲着让着,要么换到其他地方抢别的资源,要么大家互换,首要就是保证自己不亏,然后再去考虑如何获得更多收益……像不像李昌镐说的“围棋竞技的胜利属于失误少的一方,这便是我尽量回避对杀的本质原因”?

此消彼长,对方在挑衅、设法进攻时消耗了争夺资源的时机,而韩国队却也没有让对方的这些举动而产生损失,于是此消彼长,直到双方差距越来越大,再在后期终局时突然发力,定下胜负。这就是韩国队……像不像李昌镐本人的风格?

而韩国队一直的胜利甚至让游戏官方考虑在资源争夺中增加更多变数,让这种“稳定厚实的运营”变得更加困难。这听起来就像我国乒乓球强得让国际乒联一再修改规则一样(据说是谣传)。

顺便一提,英雄联盟有一个数据叫“击杀数”。也就是通过游戏人物的攻击,将对方的队员“击杀”,使得对方这名队员无法参与资源争夺,就像围棋“吃子”一样,把已经在场上的棋子放回棋篓(提子)。

在普通玩家的游戏过程中,击杀数几乎就是胜利的主要因素。毕竟,击杀本身就可以获取资源,而大量的击杀更是能大幅拉开彼此差距的一种高效率的方式。一场比赛下来,击杀数超过20的比赛比比皆是。如果是一般玩家的对局,甚至一局击杀数可以达到四五十。

但,在韩国队的战场上,一场下来,双方击杀数加起来堪堪超过十。

这就像在围棋盘上,全局几乎没有怎么“提子”,一直在争夺地盘一样。

李昌镐引用《孙子兵法》,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说明围棋的上策,而韩国队也是一直这样坚持。连我国的不少观众都曾感叹过一句“韩国队教练研究《孙子兵法》比我们还透彻”。

不仅是韩国电竞团队的整体作风,连韩国传奇电竞选手个人,居然都是“运营”的高手,并且还体现出了“厚实中的敏捷”——当然,比起李昌镐的“慢”,电竞要求的是极端的“快”。

但两者之间并不冲突:“(围棋的)不是由外在的行棋决定的,其中所隐藏的认知、判断才是决定因素”“维持适合棋局运转的才是恰当的核心”。

这也是我们常常会说有些选手“操作到了,意识不行”,其实就是他们确实很“快”,但其实判断、认知质量不高。

如果是电竞游戏发烧友,而且生于80、90年代的,一定多少都听说过“Moon”张宰怙,一定听过“Boxer”林耀焕,当然也少不了“Faker”李相赫。

他们都是韩国人,都是稳重内向的性格,都是为了胜利以惊人的方式进行训练,达到了惊人的水平的存在。

当年星际玩家一再提起韩国选手的恐怖,就是“精确到秒”的行事方式,而Boxer每分钟达到数百次的操作更是让人感觉他不是在玩游戏,而是在搞艺术。他是韩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偶像,被称为“皇帝”。

当年魔兽争霸3玩家一提起Moon,那就是可怕的“多线操作”,一个人玩出了几个人同时在操作的效果,游戏公司甚至因为它要修改游戏的平衡性数据。他被称为“月神”。

而当年的英雄联盟玩家Faker,至今仍被我国粉丝昵称为“李哥”的李相赫,恐怖的冷静、精妙的操作和随时在线的大局观,三次为SKT战队捧回世界总决赛奖杯。他被称为“大魔王”。

当我回想起这些人,并且去翻看他们的一些经历,让我不禁怀疑:韩国人是不是把李昌镐从围棋中悟出的道都纳入国民教育之中去了,不然怎么三个打游戏的青年的成长、成就和个人风格,都跟李昌镐如此相似?

也许如果这三个人都出本书,我怀疑,也都可以用《不得贪胜》作为标题。

在这些人眼里,胜利,只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而在那之前,是他们为了追求胜利所反复达到的“极致”。

他们同样有极强的求胜心,而那些时候他们脑中所想的,就是后者:

为了取得“胜利”,我们必须坚持做些什么?

(所以以后有些记者采访选手别再问什么“夺冠的话你会做什么”之类的事情了,比赛输了都赖你们!)

——————————————————————————

前面说了一大堆,其实结论就是:所谓不得贪胜,是指不得分出精神去计较和贪恋“胜利”的意象,而要将所有精力集中在“如何取胜”这一意象上。

通俗一点来说,这与“吸引力法则”有着非常奇妙的相似之处。当你全身心都投入于去实现某件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全世界似乎都在“帮”你,被你“吸引”而来。

科学一点来说,其实就是我们心理最基本常见而又最缺乏锻炼的能力:注意力。

注意力是一切记忆加工的起点。没有经历过注意力加工的记忆在脑子里连一两秒都记不住,而经过注意力反复加工的记忆很可能一辈子都不能忘掉。

而注意力的另一个功能,则在于把每一件手上的事情顺利做好,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一切事情。

简单的,譬如你端着一碗满满的水,走出几步的距离,如果你稍不注意,就一定会洒出来。大家看影视作品也许都会看到那种人们被惊得目瞪口呆的时候,手上的工作一定会出现问题:手中的东西掉地上、茶杯倒满了茶溢出来了没发现……其实都是注意力分散的结果。

那么,如果注意力一直保持集中,这些事情几乎都不可能会发生。

而“不得贪胜”,其实强调的,就是把注意力收回来,放在“如何取胜”之上。

也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以及一步一步通向所需要结果的计算之中。

像围棋选手,就是思考数十乃至数百手的局势变化,然后投下一子。

像运动员,有个叫“表象训练”的训练方式,让他们知道在比赛的每一秒钟自己应该在做什么。

而一般人,则是专注于自己每个时刻要做什么事情,必须达成什么结果,一步一步计划,并依照计划前进,脑中始终有“这一步”“下一步”乃至“很多步”“最后几步”的意象。

当实际行为与脑中意象发生链接、达成一致的时候,才是我们能取得成功的时候。

关于这一点,李昌镐也说了:“能够无视种种诱惑,自始至终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才是制胜的秘诀。”

甚至林海峰连败三局反追四局的那次,也是第三局结束时收到了恩师吴清源送来的“平常心”墨宝,才创造了三连败后四连胜的历史。

这里的“诱惑”不一定是来自于胜利的,也可能是来自于各种不利因素等。总之就是那些,能够诱导我们把注意力分散到多个不同的点,甚至完全不同于我们所需要的意象的内容。

我们回头看看自己在生活中种种怎么做都不怎么会出错的事情,比如键盘盲打,其实也就是我们在做的时候从来不会计较得失,不会去斤斤计较每一次按键是否正确,而是按照脑中极快闪过的意象(所谓肌肉记忆)来引导我们,所以我们基本不怎么会出错。

但如果你在打字的时候试试和别人交谈,哪怕只是想听清楚别人说话,你马上就会打错,结果甚至会很搞笑——而更多时候,我们会自然而然停下手上的动作。这时候我们要把注意力转回来的话,往往会开始“念叨”自己想要打的字,然后重新回归注意力集中的状态。

但是,如果我们一旦紧张,一旦担心说错的时候,比如第一次,或者准备不足就当众演讲时,再熟悉的母语也会被我们说得磕磕巴巴。

参加过运动比赛、知识竞赛……哪怕只是单纯考过重要考试的人,一定听过一句话“不要紧张,就当时平时一样就好了”。

因为平时我们不计较得失,我们就只在乎当下的这件事有没有很好地完成,所以我们脑中的意象是清晰的。

而当我们面临紧张场面时,我们脑中的意象除了做好这件事外,还会掺杂,如果失败了会如何、如果失败,那么我可能会在哪里失败、失败了要如何应对、如果成功了又如何、如果我说到什么地方观众应该有什么反应、如果他们有什么反应我应该如何应对、如果他们没有反应我又应该如何应对、应对不成功又会怎样……

数一下,我们一下子要考虑的事情多了多少件?我们这小脑瓜真的处理得过来吗?

而且这个时候,脑中意象已经完全不是“我要说什么,怎么说”了,而是上面一大堆的“场景假设”,那不忘词不结巴才真的奇怪了。

说来也巧,今天我写作业的时候,太太在看好像是去年大火的电视剧《庆余年》,里面有一段,主角2人特意派手下吸引反派注意力,反派识破并前往客栈找人。这段情节就非常应景了。

这里先说明一下,这位反派在之前曾耍过各种手段,结果都被主角一一化解,导致他急于想扳回一城。

于是当他进入客栈房间里发现不见人的时候,他第一反应是主角如果藏在床底下就太蠢了,于是心中认定“人已经逃了,那么是从哪里逃的呢”,根本没有想过人还在屋子里,也无视了手下“没有人看到他们出来”的信息,甚至制止手下去搜房,脑子里想的全是“对方离开的痕迹”“对方如果离开了会做什么事情”“对方离开了多久”“一定不能让对方如何如何”……等等,脑子里全是“离开”,而不是“人可能在哪”的意象,思考方向与真相已然南辕北辙。

于是,他极为轻易地相信了主角特地制造的假痕迹,立刻夺门而出追人去了。

——而我们的主角实则恰恰藏在床底下。

千万不要以为这位反派是个笨蛋,主角设计这条计策,恰恰是利用了反派的机关算尽。

其实这时候只要反派坚持冷静思考,不放过那个看似最蠢最笨的可能性,主角2人就要被他一锅端了。

而主角恰恰是一直以冷静纵观全局的状态定计,才一直占据上风。

过去第一次看的时候,感觉反派这里是“剧情需要变笨了”。

但在今天看来,不仅合情合理,还暗含玄机,让人暗暗赞叹。

也就是说,所谓不得贪胜,不是“不要去想胜利”,反而是脑中要有所有能够使自己获胜的细节,一点一滴都不可以放过。

但是除此之外的东西,一点一滴也不能多。

而当这些意象统统化为现实时,就是我们拥抱胜利的时刻。

这逻辑完美而又简单,就如“两点之间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一样:

从一个点,到下一个点,无限地叠加到彼方的那一点,从未掺杂任何杂质,简单纯粹。

当然,也不可忽略其中所蕴含的无穷的努力。

始终坚持的努力,无论何时都直视前方的努力,保持不偏不倚的努力,再困难也要走到最后的努力。

道路就是如此铺成。有时候看起来很远,导致人们总想找捷径。

但再长的路,只要是直线,本就是最短的路径。人又不是四维生物,怎么可能找得到捷径呢?

崔泽六段原型是什么?

最佳答案崔泽六段原型是李昌镐。

从剧中描述看,崔泽无论从年龄、性格、棋力、生活习惯和家庭背景,都与韩国国宝级的围棋高手“石佛”李昌镐极其类似。

崔泽夺得了1989年应氏杯冠军,历史上就是李昌镐的师父曹薰铉在1989年夺得了奖金为40万美元的首届应氏杯冠军。

李昌镐大满贯得主

李昌镐是世界上第一个围棋大满贯得主,2007年之前的围棋世界大赛,他一个不落,全都拿过冠军,就连“围棋狂士”柯洁都自叹不如。

柯洁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李昌镐拿了17个世界冠军,而自己只有他的零头(7个),想超越他很难了。我们知道,柯洁天赋异禀,自视甚高,能让他自叹弗如的人,确实称得上霸主。

然而,李昌镐在围棋界呼风唤雨,离开围棋却步履维艰,小时候连鞋都不会穿,师母评价说:他不懂人类生活,对生活的感知能力比一般人差。

李昌镐,1975年7月29生于韩国全州,家里三代都是开钟表店的,小时候他并没有显露出过人的天赋,按他父亲的话说:昌镐小时候只是个平凡的孩子。

如何评价李昌镐?

最佳答案1975年出生的李昌镐,虽然说时至今日,已经是年过40的人了,但是,其实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成名去围棋赛场。1992年此时的李昌镐才17岁,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在别人家还正在上学的年龄,李昌镐却拿下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在李昌镐的围棋生涯当中,可以说他的围棋成就是少有人能够与之匹敌的。甚至有人认为李昌镐的存在开创了围棋历史上的李昌镐时代。

01、真的是拿奖拿到手软,如同开挂一般的职业生涯。

李昌镐出生于韩国,是韩国的职业围棋选手,曾经创造过多项历史纪录,在李昌镐32岁之时,他一共取得了18个个人赛冠军,同时还取得了13次团体赛的冠军,并且在这13次团体赛当中,有八次他都担当主将。到2007年为止他已经参加了从他进入围棋世界级比赛到2007年间,所有的与围棋有关的世界级职业大赛。

02、围棋如此优秀的他,家里边居然没有与围棋有关的人。

像李昌镐这样对围棋有着如此之高成就,有着如此天赋的人,很多人会直面认为他是来自于围棋世家,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李昌镐出生在一个钟表家庭,他们家族在他之前并没有与围棋有过太多接触,而李昌镐小的时候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性格是属于那种比较沉闷,天性沉默,不善于他人交流,但是喜欢钻研事物的性格。而他这样的性格,也许正是他能够在围棋赛场上有一番成就的原因所在。

这样的性格也许不会使他工作上有着什么的成就,但是却能够使他在一件事物上沉下心来。也许正是这样的性格才造就了他在围棋竞技场上的胜利。

李昌镐的成长经历

最佳答案李昌镐,1975年7月29日出生于韩国全罗北道全州一个钟表店主家庭。除了李昌镐母亲的不平凡的胎梦,他的降生人间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天性沉默,不擅言辞,喜欢钻研事物的原理。这样的性格并不能保证他必定成为杰出的人物,正是后来的刻苦磨练才造就了他在小小棋盘上的惊天动地的伟业。李昌镐从小就深得祖父李花春的溺爱,其祖父在李昌镐的人生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祖父及时发现了李昌镐性格中隐藏的优点,也成了李昌镐最早的围棋启蒙老师,并带领他遍访当地的业余高手。因此李昌镐小小年纪就下了无数的棋,仅与李贞玉的对局就超过了1000局。

李昌镐父亲李在龙生有三个儿子,李昌镐是老二。李昌镐出生时体重4.8公斤,比一般新生儿童重1公斤左右。因为是顺产,所以昌镐母亲在分娩时饱受其苦。据李在龙说,孩子们块头很大,看来是随外婆家人。

1982年3月,李昌镐进入全州教育大学附属小学。上小学后,他的数学特别好,计算能力十分突出。1983年1月,祖父开始教他学棋。虽说8岁开始学棋不算早,但李昌镐进步神速,仅半年时间祖父就不是他的对手了。同年6月,他投师于田永善六段门下,继续学棋。1984年2月,李昌镐就在少年围棋赛中战胜了师兄弟柳时熏,夺得第一个冠军头衔。

李昌镐围棋生涯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韩国围棋国手曹薰铉。李昌镐9岁的时候拜曹熏铉为师学艺。李昌镐刚出道时正是曹熏铉和徐奉诛争霸的年代,当时大部分的头衔被曹熏铉把持,而挑战权基本都属于徐奉诛,但李昌镐一出道就将徐奉诛一举打垮,取得了和师傅较量的资格。拜师后两年,李昌镐就拿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冠军。1990年,年仅14岁的李昌镐四段在韩国的各大棋赛中连胜41局,引起了韩国棋界的注意。同年,在富士通杯世界围棋锦标赛中,战胜了日本超一流棋手武宫正树,还在韩国的正式比赛中,以3比2战胜师傅,夺走了曹薰铉“最高位”的头衔。

随后李昌镐一发而不可收,1990年3个头衔,1991年6个头衔,1992年8个头衔,1993年12个头衔,到了1994年李昌镐就让曹熏铉只剩1个头衔了,韩国棋坛彻底迎来了“李昌镐时代”,而这一年他才19岁,放眼世界棋坛能在19岁就有如此辉煌战绩的找不到第二人。

1994年,李昌镐创造了一项新纪录,国内16项围棋比赛的冠军他都一个不漏地拿过一次,因此被授予韩国文化新闻奖。此前,他还在1989年创造了最多对局纪录(111局),1990年创造了连胜最高纪录(41连胜),并创下了胜率最高纪录(78胜12负,胜率高达86.7%)。1993年他还创造了多胜新纪录(90胜)。

从1995年至1999年,李昌镐连续5年被评为“最优秀棋手”,并于1996年获得韩国文化体育部二级银冠文化勋章。

在世界职业大赛里,李昌镐也不断谱写着传奇。1992年初,李昌镐在第三届东洋证券杯世界围棋锦标赛中以3比2击败了超一流巨星林海峰九段,夺得了第一顶世界级桂冠,也创造了夺得世界冠军的最年轻纪录,当时他只有16岁零6个月。从这开始,一直到2007年8月17日,第三届中环杯世界围棋锦标赛决赛在中国台北结束,李昌镐九段战胜同胞朴正祥九段,夺得中环杯冠军,世界个人冠军总数达到18个。

2010年10月28日,35岁的李昌镐与24岁的网站女记者李度仑结婚,2012年3月8日生一女儿。

(比赛图册来源 )

(生活图册来源 )

求李昌镐传记

最佳答案虽然曾统治世界棋坛十余年,但实际上,李昌镐是个很不善言辞的人,这些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也很难表达自己的内心。而去年他终于推出自己的第一本自传,今年中文版面世,中国棋迷终于有机会一窥这位围棋史上传奇人物的内心世界。洋洋15万字中,哪些是我们从来没有听李昌镐说起的?谁是他最尊敬的棋手?对于天才这种说法,他是怎么看的?借着此次应氏杯半决赛在成都都江堰举行,李昌镐的中文版自传刚刚上市,本报记者从厚厚的书中选出了那些过去无缘窥见讲述石佛内心世界的文字,让棋迷能更了解这位伟大的棋手。

非常遗憾,昨天,在第七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半决赛三番棋第二局比赛中,前世界第一人李昌镐继首局之后再次负于“90后”的后辈朴廷桓,以0∶2无缘决赛。但有一项纪录值得棋迷铭记,并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20个个人赛冠军、13次团体赛冠军等一系列丰功伟绩,而是在新人辈出的2012年,他是唯一一名还能闯进世界棋战四强的“70后”棋手,两个月前满了37岁的石佛依然值得敬畏。或许李昌镐正在远离世界棋战这个竞技世界的巅峰,但那个永恒的棋道的世界,依然会因为有他的存在而丰富和精彩。也正因此,李昌镐近日出版的自传《人生如棋 不得贪胜》显得格外有意义。

这本自传有15.3万字,李昌镐叙述了自己从学棋幼童到如今手中无冠但将升级为父亲的长达30年的人生经历。实际上去年已经在韩国出版,不过中国棋迷一直无缘得见,而在本月,自传中文版上市,本报记者作为多年的采访者也应邀撰写封底评语:“棋坛的李昌镐和李世石就像网坛的费德勒和纳达尔。和费德勒一样,李昌镐也是最接近神的人,而在那些年,他几乎就等于神本身。真想知道他现在还有什么没实现的梦想。”这是本报记者在自传封底留下的评语,即使是现在,即使是他昨天在应氏杯半决赛落败,继续无缘世界大赛冠军,这样的感受也没有变。现在的李昌镐,正如他在自传结束语《还没有结束的胜负》最后一句所言:“我绝不承认自己已经到达极限。在追逐胜负的路上,我的脚步永不停息。”

不过可惜的是这次没有机会再去追问李昌镐“还有什么没有实现的梦想”。昨天比赛结束后,李昌镐一脸困倦地离开赛场,连现场采访都没有接受。联想到他在自传里所言,每场比赛他的身体负担都非常重,随着年龄增长就愈发如此,加上折磨他的头痛,一回到房间就倒头休息也不稀奇。

但是不要紧。希望进一步了解李昌镐,想知道李昌镐更多,现在可以去看他的文字。一般棋迷绝对料想不到外表木讷的李昌镐竟然会有这样丰富的内心世界。希腊长篇叙事诗巨著《奥德赛》、皮革马利翁症候群、爱因斯坦症候群、孙子兵法等等,李昌镐皆信手拈来,对自己的家人、棋界前辈后辈、妻子等等都毫无避忌地侃侃而谈,那种对父母爷爷的热爱尊重,对老师曹薰铉的崇拜敬重,对妻子李度仑的眷恋怜爱,一一跃然纸上。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里还收录了日本棋圣藤泽秀行九段、中国棋圣聂卫平九段对于李昌镐的评价。聂卫平则在给李昌镐的信中敏锐地指出了后者围棋中的“”,对此,李昌镐大为感动。

关于天才

真能当回天才就好了

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做过什么天才。听到关于天才的称呼和赞美,我会感到很难为情,脸也会变得滚烫。而事实上,不仅仅是别人,我自己也会经常有这种心情,那就是深刻企盼,“如果真能当一回天才就好了。”

我自身不足的地方实在太多了,除了围棋之外的其他方面,我的能力十分平庸,甚至低于一般人的水平,比如我的记忆力非常差,是个路痴,而类似于电脑等机器的操作,更是非常不熟练。不仅如此,不论私下里自己怎么努力,我的口才还是很差。接受采访或是登台发表获奖感言这种事情,每每会搞得我非常慌张。像我这种有许多缺点的人都能够被大家叫做天才,如此看来,只要任何人,在某一方面有卓越的才能都能够被称为天才。

如果按照我的标准来选择围棋界的天才的话,那么有这么几位会出现在我的名单上。远处说有和木谷实九段一起主张“新布局”并称为围棋界新的典范的吴清源九段;近处说有我的老师曹薰铉九段和当代棋坛英才李世石九段。

大部分围棋天才幼年时的外貌就与众不同,比如我的老师曹薰铉九段和赵治勋九段,看他们幼年的照片就知道,他们的目光非同一般,能够从他们的目光里感觉到像冰一样晶莹剔透的冷静气息。而从我身上是绝对看不出一点儿那样的天才所具有的特征。不仅如此,我的外貌显现出的所有特征更接近天才的反面,蒙眬的目光和多少有点趋于肥胖的形象不仅愚笨,而且语言能力也欠佳。

关于老师

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由于我幼年是个自己一个人无法睡觉的孩子,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和爷爷奶奶一起睡觉,所以送到日本拜师赵治勋九段的围棋留学之路因此告吹。曹薰铉九段最终接收我为弟子,对我而言,这是我进入围棋世界以后的第一次决定命运的瞬间。身为正处于巅峰状态的现役棋手,还和自己父母住在一套窄小的房子里,老师就在这种境况下收下了9岁的我作为弟子——韩国围棋界第一号内弟子,并带着我一起生活,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虽然因为性格上不善言语,我从没有向老师说过一句“请您相信我”之类的话,但是不辜负老师期待的意志和感激之情却一直深藏在我的心中。1974年,我出生的前一年,老师获得了生平第一个头衔“最高位”,并且一直保守了16年。16年之后,他将这个头衔交到了我的手上。媒体将我们师徒间“最高位”的交接称之为“报恩对战”。回到家之后,我不知为何快要哭了出来。

许多记者都问我:站在国内围棋最高峰上是什么感觉?现在回望那个时候,觉得引用牛顿的话作为回答是再合适不过了:“如果说我比其他人稍微能够看得远一点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老师是为我照亮前路的灯塔。我不过是一个矮小的侏儒,只因为站在一个名为曹薰铉的巨人的肩膀上才得以看到广阔的世界。通过300次对局的师徒大战,看着头衔一个接一个地交到了弟子手中,老师有时也会面带苦笑,但是老师从来没有后悔收我为内弟子。如果我做老师,能够像他那样超然吗?坦率地讲,我没有那个信心。大约十年之前我曾经有过这种想法,就是:有一天我上了年纪的时候,我也要去发掘一个有杰出才能的孩子,培养围棋界的后续力量。但是当我越接近老师的心理的时候,反而越难再次产生这种念头了。

关于比赛

团体赛远重于个人赛

1992年第二届应氏杯十六强之战输给芮乃伟九段,对我来说简直是个噩梦。那次失败带来的巨大冲击严重到使我产生了想要放弃围棋的念头。

对我而言最美好的瞬间就是农心杯。我是唯一一个在一共举行了12届国家对抗赛中一届也没有错过的棋手,这个荣誉是我的围棋生涯中最重要的纪录。当然奖金巨额的个人赛冠军也很重要,但是获得团体赛冠军的那些瞬间我比任何时候都高兴。李昌镐个人失利后的痛苦只要自己承受就可以了,但是因为团体赛出战失利的话,会令一起出战的队友们和所有支持我的人感到失望。职业棋手也是人,在面临胜负的时候思想准备可能会略有不同。不管是在我全盛期的时候,还是在我的低谷期,作为团体战参战选手参加农心辛拉面杯比赛时,我比参加任何其他比赛所发挥的集中力都高,也许就是因为上面所说的原因。“我”个人的胜利只是小的胜利,“我们”的胜利是拿任何东西都不能换的巨大的胜利。

遇到重要的国家对抗赛,我都必须要面临失败带来的危机感。每当这个时候,耳边总会响起那个支撑我走下去的恳切的声音:“一定不要放弃!”我面临的对手都是代表自己国家出战的高手中的高手,像古力九段、孔杰九段,还有处于全盛期的依田纪基九段等。

相比过去的我,现在的我更强。问题是周围的人们进步得更快,更多。最近几年,我想要休息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但是真正当手中一个冠军头衔都没有的事实摆在面前时,那难以想象的失落感便向我袭来。这个时候支撑着我,让我找到内心平衡的无意识中的意识便是“不得贪胜”。

采访手记

“呆呆傻傻”的“诚意”

虽然他已经无冠在手,虽然他的时代已经落下帷幕,但在这位伟大的棋手面前,仍然能感受到全身心的激动。趁着本届应氏杯半决赛在青城山脚下举行之际,记者请李昌镐为这本自传签名,他一笔一画地写下名字。而如果是在扇子上用毛笔题字的话,李昌镐在自传里说,他选中了“诚意”二字,平时也花了很多时间练习,但依然很丑,“不过呆呆傻傻的也还好,恰好就是我真实的一面。”

这会不会是李昌镐最后一次来成都?2000年第四届应氏杯决赛五番棋前二局,2007年韩国王位战五番棋首局,2009年第七届春兰杯决赛,2011年全国围棋乙级联赛,到此次第七届应氏杯半决赛三番棋……石佛与蓉城缘分不浅,但是与世界大赛顶级决战的缘分,也许就将渐行渐远。这就是世代交替的规律。可是,他可以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说给崇拜他的孩子听,说给喜欢他的棋迷听。

当今的棋界是一个“90后”辈出、少年横行的时代,而这也是一个难以再产生大师的时代。古力之后,中国棋界你方唱罢我登台,韩国在李世石之后同样一片纷纭。比之其他竞技项目,围棋的魅力在于其文化底蕴,而不知李昌镐有没有考虑到这点,但他的这本自传《不得贪胜》的确值得所有的少年棋手以及棋手家长好好读一读,感受李昌镐木讷的外表下丰富的内心世界。围棋不该走向快餐化。

韩国围棋九段高手,绰号“石佛”真名叫什么?

最佳答案李昌镐,绰号“石佛”。

李昌镐为什么有“石佛”的绰号呢?是因为他的性格。

李昌镐的性格,在一种传说中,被刻画的最为传神。在一场比赛中,一位日本的摄影师一连为李昌镐拍了30多张照片,挑中一张,但当到洗片子的时候,他就找不到哪张是该洗的了。因为仔细地看,李昌镐在30多张照片里表情是一样的,没有变化。有人说,为李昌镐拍1000张照片,如果不是姿势有别,从表情上看是找不出变化来的。

李昌镐(1975— ),韩国围棋职业棋手,九段,曾创造多项围棋历史记录,开创了“李昌镐时代”。他从1992年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起,至2007年共夺得18个个人赛冠军、13次团体赛冠军(作为主将夺得8次)。他获得过2007年以前举办的任何一项世界职业围棋大赛(包括应氏杯、富士通杯、东洋证券杯、LG杯、三星杯、丰田杯、春兰杯、中环杯等个人赛以及真露杯、农心杯等团体赛)的冠军,真正实现了世界职业围棋比赛“大满贯”。

“石佛”李昌镐,巅峰时期的无解控盘,称霸一个时代的围棋天才

最佳答案在围棋界,他是一代王者,是开创一个时代的围棋天才,制霸棋坛十余年,他获得过2007年以前所有的世界职业围棋大赛的冠军,真正实现了世界职业围棋比赛“大满贯”,他的棋风质朴无华,积小胜为大胜,常常在收官阶段只以半目取胜,他就是韩国顶尖棋手李昌镐,本期子牙童趣 体育 观察员就带你一起走进李昌镐的传奇人生。

1975年,李昌镐出生于韩国全州的一个普通家庭,他沉默寡言,不善言辞,只是喜欢钻研事物,有时候坐在原地,一旦陷入沉思就是好几个小时,没人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只是这种性格很难想象会和杰出人物挂钩。

李昌镐能走上围棋道路,他的祖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祖父从他沉稳内敛的性格中,发现了他潜藏的天赋。善于思考,精于计算,祖父觉得李昌镐应该去下围棋。

1983年,祖父成了李昌镐的启蒙老师,经常带着李昌镐四处造访各大业余高手,因而李昌镐小小年纪就下了无数盘棋。八岁学棋,对于一个孩子来讲不算太早,但是李昌镐天赋异禀,进步神速,在围棋上的提升可谓一日千里,仅仅半年后,祖父就不是他的对手了。

这一年,李昌镐在田永善六段门下学棋,到了1984年,在少年围棋赛中,李昌镐就战胜了师兄弟柳时熏,夺得人生中第一个冠军头衔。李昌镐的人生从接触围棋那一刻起,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下棋。他沉浸在围棋的世界中,遨游在黑白方寸之间,他感受着围棋带给他无限惊喜,同时他也在大量实战中磨练棋艺。

在他9岁的时候,他遇到了另一个重要人物,韩国国手曹薰铉,他拜曹薰铉为师。彼时的韩国棋坛,正是曹薰铉与徐奉洙争霸的时代,曹薰铉把持着当时韩国围棋的大部分头衔,能够挑战曹薰铉的,只有徐奉洙一人。

然而,李昌镐出道后,就彻底改变了这个局面,他青出于蓝,就将徐奉洙一举打垮,取得了能够与师傅对决的资格。在之后的比赛中,1990年,年仅十四岁的李昌镐四段在韩国各大围棋比赛中连胜四十一局,从而引起韩国棋坛的注意,一颗棋坛新星崭露头角。

在那一年,李昌镐参加各项比赛,都取得惊人的成绩,先是在富士通杯战胜日本超一流棋手武宫正树,随后在韩国的正式比赛中,将师傅曹薰铉挑落马下,李昌镐以3比2战胜师傅,曹薰铉“最高位”的头衔易主李昌镐,一个时代的大幕徐徐拉开了。

随后李昌镐锋芒毕露,势不可挡,1990年拿下3个冠军头衔,1991年6个头衔,1992年8个头衔,1993年12个头衔,而到了1994年,李昌镐就让曹薰铉只剩下1个头衔了,韩国棋坛彻底迎来了“李昌镐”时代,这一年,李昌镐19岁,放眼世界棋坛,19岁的李昌镐足以傲视群雄。

1994年,是李昌镐步入巅峰之年,这一年,他将国内十六项围棋比赛的冠军一个不落地拿过一次,他是各项记录的创造者,此前还在1989年创造最多对局记录(119局)和1990年最高连胜记录(41连胜),他的最高胜率达到惊人的86.7%,数据十分恐怖。

李昌镐下棋的最大特点是从不追求所谓的“妙手”,这也是最让对手头疼的地方,因为他每一手棋,都只追求51%的胜率,俗称“半目胜”,在李昌镐看来,只要在对弈时,他察觉那怕对手有百分之一的希望逆转翻盘,他都会放弃这一手棋的选择,有一次,他的老师看他下棋,问他刚才怎么不去对杀搏一搏呢?已经优势很明显了,李昌镐却说,按我的方法稳操胜券,下十盘保证赢十盘。

所以在长期的磨练中,李昌镐形成了厚实绵密的行棋风格,端坐在棋盘前,面无表情,全神贯注,按照李昌镐的战略构想,每手棋都只追求“半目胜”,这样积小胜为大胜,在几十手、上百手之后,李昌镐就占尽优势,他不去冒险搏杀,也不在占据大优的情况下追求速战速决,因为在他看来,不得贪胜,一个人的求胜欲非常强的时候,很容易犯错,有时一个失误就会葬送好局。所以在很多棋手眼里,对付李昌镐是最头疼的,巅峰时期的李昌镐,让人感觉坐在他面前,还没有开始下棋,就已经输了。

成为当时围棋世界第一人的李昌镐,出了一本书,书名就叫《不得贪胜》,他将自己对于围棋的心得体会和自己的成长经历讲出来,我们可以看看他本人是如何看待围棋的。

李昌镐有一个愉快的童年,他的父母都是宽宏大量且性格开朗的人,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非常重要,在学业上,他的父亲从来都不去给儿子施加压力,有时候会带着孩子一起出门去 游戏 厅放松。他的爷爷也十分宠爱他,和他一起玩耍,让他感受到家庭的关怀和温暖,这也造就了李昌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在李昌镐眼里,父母和家人一直在背后支持着他,才能是一棵树,需要关爱成长才能发挥出来。

除此之外,他的祖父对他性格和世界观的养成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小时候,祖父经常带他去和别人下棋,每次李昌镐和别人对弈的时候,爷爷都会出钱为对方买烟或者一晚杂酱面,这让李昌镐形成了一种对 社会 的态度,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获得什么,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于是李昌镐在他的围棋生涯一直恪守着这个法则,超脱围棋之道,在为人处世上,他也是如此。李昌镐认为自己不是天才,取得的成绩都是源于后天的勤奋刻苦,他围棋刚入门时,就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减少失误就能成功,在学棋的时候,他反复观摩研究老师们下棋,得多一个结论就是:围棋竞技的胜利属于减少失误的一方。这也是李昌镐尽量回避对杀的原因。

他有自省和复盘的习惯,而且最大的优势就是持久力,围棋没有捷径,只有更加专注,复盘是一个好老师,下棋胜利了,复盘可以明白胜在哪里,失败了,复盘可以找出不足,他就是在复盘上下苦功夫,认真钻研和思索,一直保持这个胜利的习惯。

在对弈过程中,李昌镐的很多棋都是以半目胜结局,他将自己的心态修炼到了极致,心如止水,不去追求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如姜太公一样,稳坐钓鱼台,坚如磐石,而且无论搏杀是否激烈,无论自己处于优势还是劣势,脸上都不会露出任何表情,就像一个入定的石佛,俨然达到忘我无我的境界。所以李昌镐被人们称为“石佛”。

纵观李昌镐的职业生涯,辉煌无比,而且他本人也品德高尚,谦逊明达,他的技术全面,行棋绵密老成,计算精准无比,官子功夫极佳,下棋很少出错。在他全盛时期,拿下世界个人冠军18个,横扫中日韩三国的顶级高手,对中国围棋领军人物马晓春、常昊,均有过十连胜的骄人成绩,他的棋质朴无华,大巧若拙,善于“兵不血刃,不战屈人”,对手稍有失误,就会遭到他的致命一击。

好了,看了李昌镐的故事,你有什么感触,请在视频下方评论区留言。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作品的动力。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李昌镐性格》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