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甲普鲁士之战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德甲普鲁士兄弟,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德甲历史最年长球员
答1.德甲历史悠久的球队介绍
普鲁士多特蒙德1909球类比赛俱乐部合资股份有限公司(德语:Ballspiel-Verein Borussia 1909 e.V. Dortmund,BVB),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北威)州多特蒙德市,是德甲乃至欧洲和世界足坛的一支劲旅。
二战后崛起的多特蒙德和同处北威州鲁尔工业区(鲁尔区)的传统豪强沙尔克04之间的比赛因紧邻的地理位置、相同的工人阶层文化而火爆异常 ,被称为“鲁尔区德比(鲁尔德比、矿区德比)”;和拜仁慕尼黑之间的比赛则是“德国国家德比”。多特蒙德在1997年曾经夺得过一次欧洲冠军联赛冠军,这也是德甲除拜仁慕尼黑以外的球队最近的一次获得冠军杯。
拜仁慕尼黑俱乐部最初于1900年2月27日由以弗朗茨·约翰(Franz John)为首的11个足球运动员成立。尽管曾于1932年获得当时的德国联赛冠军,但俱乐部在德甲联赛创立初期并未入选球队大名单。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拜仁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弗朗茨·贝肯鲍尔的带领下,球队连续三次获得欧洲冠军联赛冠军(1974-76年)。21世纪以来,拜仁已经称为德国最成功的球队,夺得了过去10个赛季中7个赛季的联赛冠军。
最近的一次国际大赛冠军是2001年的丰田杯。 桑普多利亚足球俱乐部(意大利语:Unione Calcio Sampdoria,简称:UC Sampdoria)是一支位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热那亚市的足球队,成立于1946年,由桑彼埃尔达雷纳人队和安德雷亚·多利亚队合并而成。
1990~1991赛季,桑普多利亚队在“进球双子星”罗伯托·曼奇尼和詹卢卡·维亚利的带领下获得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冠军。桑普多利亚曾于1994年、1995年两次访华与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比赛。
2012-13赛季桑普多利亚将参加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的比赛。 俱乐部名称: 慕尼黑1860队 英文名称: TSV 1860 Munchen成立时间: 1860-5-17所在国家: 德国所在城市: 慕尼黑俱乐部主席: 卡尔-海茵茨·韦尔德莫塞 俱乐部教练: 维内·洛兰特 主球场: 奥林匹克球场凯泽斯劳滕全名:1.FC Kaiserslautern成立日期:1900年6月2日所在城市:凯泽斯劳滕队服:红色球衣、白色球裤、红色球袜。
主席:昆茨主教练:克拉西米尔·巴拉科夫(Krassimir Balakov) 主场(容量):弗里茨·瓦尔特体育场(48500) 俱乐部名称: 沙尔克04队 英文名称: FC Schalke 04成立时间: 1904-5-4所在国家: 德国所在城市: 盖尔森基兴俱乐部主席: 盖德·雷赫伯格 俱乐部教练: 胡布·斯蒂文斯主球场: 公园球场 汉堡队1887年9月29日,汉堡有一所名叫马蒂亚斯·克劳蒂乌斯的文科中等专业学校。学校里活跃着一群来自汉堡和凡兹贝克两地的中学生,他们自发地创建了一个取名为德国女神的体育俱乐部,这就是在德国赫赫有名的汉堡足球俱乐部的前身。
1919年6月1日,创建于1888年的汉堡足球俱乐部和成立于1906年的法尔克足球俱乐部主动合并到德国女神俱乐部,最后定名为汉堡体育俱乐部(HSV)。 法兰克福足球俱乐部(Eintracht Frankfurt Fußball AG)是位于黑森州的美茵河畔法兰克福(Frankfurt am Main) 最大及最成功的足球俱乐部,成立于1899年,是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的创始成员,在1959年获得德甲成立前的联赛冠军,在顶级联赛比赛直到1996年才首次降级,自此球队便在甲乙级之间浮沉。
成立于1893年的斯图加特队在德国足球历史上有着过光辉的过去。特别是50年代,斯图加特冠绝群雄。
先后于1950年和1952年两夺甲级联赛冠军,1957、1958和1959年连续三年夺得杯赛冠军。这也是德国杯赛历史上的唯一一次三连冠。
1991~1992赛季,斯图加特队双喜临门,不但第四次登上了德国甲级联赛冠军的宝座,还捧回了德国超级杯。自从1997年捧起足协杯后,这个曾四次获得德国联赛冠军的球队总算在06~07赛季在最后一轮锁定冠军。
1848年,波鸿队宣告成立。波鸿队是一支韧性十足的球队,这从球队的历史战绩就可以看出来,每次球队不幸降入德乙联赛,就会马上通过优异表现重返德甲联赛。
1943年以后波鸿与当时实力最强的沙尔克04同区,最佳成绩也只是亚军。1963年当德甲成立时,波鸿只能在第三级的威斯特法伦业余联赛中作战,1965年获冠军升入第二级的西部地区联赛,直到1971年终于达成升级德甲的目标。
纽伦堡队1900年俱乐部正式成立。纽伦堡是德甲的老牌劲旅,曾经九次获得德甲联赛冠军,但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一直战绩糟糕,称为德甲和德乙之间的升降机。
沃尔夫斯堡足球俱乐部(VfL Wolf *** urg)是位于德国西北部下萨克森联邦州(Lower Saxony)的沃尔夫斯堡的足球俱乐部。成立于1945年,现时在德国甲组足球联赛比赛,主场球场是30,000座的大众汽车竞技场(Volkswagen-Arena)。
汉诺威96俱乐部是1896年成立的。球队历史上曾经两次问鼎过德国甲级联赛冠军,但最近的一次也要追溯到半个多世纪前的1954 年,俱乐部还在1992年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夺得德国足协杯的冠军,这对于默默无闻的平民球队来说已经是个不小的鼓舞。
但连续五个德甲赛季排名靠在10名开 外也 说明了球队的真实处境,新赛季球队引进了葡萄牙老将平托以充实球队阵容,同时也希望加强中场的控制力,有所突破是球队。
2.德甲历史最悠久的球队是哪只
我怎么把沃尔夫斯堡的帖上去了丢人了~~~
应该是波鸿
波鸿
成立时间: 1848年7月1日
所在国家: 德国
所在城市: 波鸿
俱乐部教练: 诺伊吕勒
主球场: 鲁尔球场
联系地址: VFL Bochum Geschaeftsstelle Castroper Strasse 145 Postfach 10282244791 Bochum
官方网址:
官方信箱: vfl-bochum@t-online.de
队服:(1)蓝色球衣/白色球裤/蓝色球袜(2)全身银黑(3)全红
联赛记录:
主场最大获胜比分:6:0(1982/83 vs纽伦堡;1996/97 vs圣保利)
客场最大获胜比分:6:0(1980/81 vs沙尔克04)
主场最大失利比分:0:5(1991/92 vs拜仁慕尼黑)
客场最大失利比分:1:7(1994/95 vs门兴格莱德巴赫)
参赛最多的球员:拉梅克 518(1972/88)
进球最多的球员:阿贝尔 60球
点球进球最多球员:拉梅克 18个
联赛总排名:第12 (923赛285胜240平398负 积1095分 进1277球失1502球)
俱乐部最佳成绩:
2次足协杯赛亚军(1967/68、1987/88)
1次德甲第五(1996/97)
3.德甲年龄最小的进球球员是谁
努里·沙欣。
努里·沙欣是一名土耳其足球运动员,目前效力于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他曾是德甲联赛历史上最年轻的出场球员和德甲联赛历史上最年轻的进球者。2011年夏天从多特蒙德转会皇家马德里,并同皇家马德里签下一份为期六年的合同。
2012年8月25日,利物浦官方宣布了沙欣租借加盟。 土耳其超级天才,早在参加德甲之前便已经成为了德国足坛的一个主要话题。
05赛季多特蒙德的沙欣,在对沃尔夫斯堡的比赛中,沙欣完成了自己的联赛处子秀,并且打满了全场,这个未年满17岁的土耳其少年成了德甲联赛历史上最年轻的球员。这名土耳其国脚创造了多项纪录,包括了德甲最年轻的进球者。
4.谁是现役德甲足球运动员中年龄最大和最小的
本赛季德甲的趣味统计 最高的球员:科勒(多特蒙德,前锋),身高202cm。
最矮的球员:米夫萨德(凯撒斯劳滕,前锋),身高164cm。 最重的球员:科勒(多特蒙德,前锋),体重100公斤。
最轻的球员:米夫萨德(凯撒斯劳滕,前锋),体重62公斤。 年龄最大的球员:莱特迈尔(沃尔夫斯堡,守门员)1964年3月17日出生。
年龄最小的球员:马杜尼(多特蒙德,后卫)1984年10月4日出生。 外籍球员最多的俱乐部:柏林赫塔和科特布斯,各有17名外籍球员。
外籍球员最少的俱乐部:罗斯托克,有10名外籍球员。 本国教练执教的俱乐部:15个。
外籍教练执教的俱乐部:3个。柏林赫塔(荷兰人诺伊巴特)、沙尔克04(荷兰人史第文斯)、汉堡(奥地利人亚拉) 最年轻的俱乐部:科特布斯。
成立于1966年1月31日。 最年长的俱乐部:波鸿。
成立于1848年7月1日。 年龄最大的教练:科特布斯俱乐部主教练盖尔,今年57岁。
年龄最小的教练:多特蒙德俱乐部主教练萨默尔,今年34岁。 最先进球的球员:古尔(柏林赫塔)。
最先失球的守门员:莱曼(多特蒙德)。 容纳观众最少的主场:沃尔夫斯堡俱乐部主场VFL球场,只能容纳20400人。
容纳观众最多的主场:柏林赫塔俱乐部主场奥林匹克体育场,能容纳76243人。 夺取德甲冠军次数排行:拜仁慕尼黑,17次;纽伦堡,9次;沙尔克04和汉堡,7次;多特蒙德,6次;格拉德巴赫,5次;凯撒斯劳滕和斯图加特,4次;不莱梅,3次;柏林赫塔和汉诺威96,2次;慕尼黑1860,1次。
从来没有夺取过德甲冠军的俱乐部:6支,他们是勒沃库森、沃尔夫斯堡、科特布斯、罗斯托克、比勒菲尔德、波鸿。 没有球衣赞助商的俱乐部:3家。
他们是不莱梅、罗斯托克、波鸿。 。
5.德甲十年最佳阵容
天下足球的《德甲·十年》最佳阵容评选出炉,多特九十年代三元老罗伊特、科勒尔、穆勒分别占据了中卫、边卫和前腰三个位置。
最最令我激动和意外的是,伴随着那激动人心的经典长途奔袭的画面,97领军人物之一(也是我的偶像)安迪·穆勒力压哈斯勒巴拉科夫等人成为了德甲十年来最好的前腰!即便回忆中仍旧挥之不去那半个赛季的低迷与空前绝后的经济危机,但直到今天才想起:我们曾经拥有过如此伟大的球员,我们也曾经是笑傲德甲的王者。 无论现在如何的今不如昔,但下半赛季的强劲反弹证明,我们作为王者豪门的底蕴依然存在。
虽然上述三位均已不在,但他们的荣耀与斗志并未随之尘封,而是彻底融进了威斯特法伦的的黄与黑中。化为球迷的热情,化为球员的勇气。
希望他们三人在多特实现复兴的那一天,能够亲自来到自己创造辉煌的地方,再次见证另一次的辉煌。 远在千万里之外的我们,也在等待着。
-------------------------------------------------------------------------------- 附德甲十年最佳阵容(4312) 守门员: 卡恩(拜仁) 后卫:利扎拉祖(拜仁) 马特乌斯(拜仁) 科勒尔(多特) 罗伊特(多特) 中场: 巴拉科夫(斯图加特) 埃芬博格(拜仁) 巴拉克(拜仁) 穆勒(多特) 前锋: 埃尔伯(拜仁) 基尔斯滕(勒沃库森) 。
6.历史上德甲谁夺冠最多
作为欧洲五大联赛之一,德甲在欧洲足联的联赛系数排名中目前位居全欧第二。
德甲也是全球平均上座率最高的足球联赛之一,自从德国足球甲级联赛于1963-1964赛季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50多个年头。一共只有12支球队有幸捧起过德甲联赛的冠军奖盘。
其中,德甲巨人拜仁慕尼黑是当之无愧的最大赢家,在德甲联赛50年的历史中,拜仁一共25次捧起德甲联赛冠军的奖盘,夺冠次数几乎占据了50年冠军次数的一半。排在拜仁之后的则是德甲老牌劲旅门兴和多特蒙德,两队各以5次夺冠并列德甲历史夺冠次数的次席。
紧随其后的则是不莱梅、汉堡、斯图加特等队,现在这些球队早已不复当年的竞争力。
为什么说普丹战争是德意志统一的序幕之战呢?
答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对丹麦发动战争。1863年11月,丹麦王国违反1852年的《伦敦议定书》,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伦伯格并入丹麦,在当地日耳曼居民中引发了抵抗。普鲁士和奥地利趁机向丹麦开战。丹麦战败,放弃了对这两个地方的权利。这是通过普鲁士战争实现德国统一的第一步。
这件事引起了两地德国人的愤怒。俾斯麦在德国联邦提出了一项动议,并最终达成了一项决议。德国联邦派遣军队占领荷斯坦公国。1863年圣诞节,普鲁士军队占领了荷斯坦。第二年1月,局势仍然紧张,但没有发生战斗。丹麦军队控制着伊达河的北岸,德国军队则在南岸。
两个公国之间争端的出现成为俾斯麦检验其“铁血政策”的好机会。他的目标是利用有利机会吞并两个公国,作为德国统一的前奏。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俾斯麦实施自己的政策:俄罗斯感谢普鲁士对其镇压1863年波兰起义的支持,并表示“永远不会派兵与普鲁士作战”,而法国则被困在墨西哥,忙得不可开交;尽管英国威胁要干预,但没有大陆盟友的合作,它什么都做不了。俾斯麦利用欧洲大国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英国、法国、俄国和其他国家。
1864年普丹战争爆发后,普鲁士和奥地利联军迅速击败丹麦军队,占领石勒苏益格,但没有遭遇任何激烈对抗。但在2月18日,普鲁士士兵受到了一场初创战斗的刺激,越过边境占领了科林。俾斯麦开始采取强硬措施。后来,丹麦被击败。丹麦政府也开始妥协并签署《维也纳和平条约》。它还被迫放弃对公国的所有权,并将其移交给奥地利和普鲁士国王。但是我们可以从地图上看到普鲁士位于赫尔斯坦和奥地利之间,所以奥地利得到了一个被一个国家隔开的“飞地”。如果奥地利想去赫尔斯坦,它必须经过普鲁士,这是俾斯麦为普奥战争做的铺垫。
帝国师的作战简史
答1939年9月1日:
德国入侵波兰。作为“东普鲁士”装甲战斗群和“肯夫”装甲师的下属部队,“德意志”旗队、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的侦察营和炮兵营参与了此次战役,而“日耳曼尼亚”旗队则归属第14集团军。
1939年10月9日:
警卫旗队、““德意志“旗队、”日耳曼“旗队、“元首”旗队合并组建了党卫队特别机动师,首任师长为保罗·豪塞尔。
10月10日:波兰投降。
1940年3月:
首次冠以武装党卫队称号。
1940年5月10日:德国入侵法国。党卫队特别机动师主要向荷兰的鹿特丹和芝兰进攻。
5月12日:帝国师士兵在经过鹿特丹时误伤了德国空降特种部队司令斯图登特。
1940 年6月:
所向披靡的党卫队特别机动师一路经比利时、法国、巴黎,一直杀到法国-西班牙边境。
6月14日:巴黎不战而投降。
6月17日:该师俘虏三万法军。
6月22日:法国停战。
6月24日:法国正式宣布投降。
1940年7月:
作为占领军留驻法国。
7月19日:乔治·克普勒、保罗·豪塞尔和塞普·迪特里希三人在柏林国会大厦里举行的祝捷会上,同获骑士十字勋章。
1940年8月:
驻扎在法国比斯开湾附近,为“海狮计划”进行两栖登陆训练。
1940年9月-11月:
驻扎于法国Vesol。
1940年12月:
特别机动师所属“日耳曼”旗队加入到“日耳曼”师(即后来的维京师)的编制序列中,其留下的空缺由党卫队“骷髅”旗队(党卫队第11步兵团)填补。特别机动师短暂更名为党卫队“德意志”师。
1941年
1941年1月:
1月28日:师更名为党卫队“帝国”摩托化师。
1941年2月:
继续留驻法国。
1941年3月:
“帝国“师调往罗马尼亚为入侵希腊和南斯拉夫做准备。
1941年4月:
4月6日:德国侵入南斯拉夫。“帝国“师军官一级突击队中队长弗里茨·克林根贝格(Fritz Klingenberg )带着10名手下就占领了贝尔格莱德。
4月28日:英军在希腊投降。
1941年5月:
全师在奥地利北部的林茨(Linz)进行短期修整。不久就调往波兰,为即将开始的巴巴罗萨行动做准备。
1941年6月:
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帝国”配属于中央集团军群,全师总兵力19000人。
“帝国“师协助党卫队特别行动队(Einsatzgruppen )于明斯克附近处死了920名波兰犹太人。
1941年7月:
7月2日:帝国师占领贝里西沃(Beresivo )。
7月7日:空前规模的基辅会战开始。
7月10日:帝国师在杰斯纳河(Desna )附近的叶里尼亚与苏军发生激战。
7月14日:占领高尔基(Gorki )。
1941年8月:
8月1-8日:帝国师击退了苏军在叶里尼亚的反击。
8月8-31日:撤至斯摩凌斯克修整。
1941年9月:
9月4日:帝国师攻占索斯尼察(Sosnitza)。
9月26日:基辅战役结束。此役德军共俘获66.5万苏军。帝国师在战役中顶住了苏军在罗姆内地域的突围,为全歼基辅包围圈内的苏军立了大功。
9月30日:德军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开始。
1941年10月:
10月14日:国防军第11步兵团编制被撤消,其成员被补充到“元首”团和“德意志”团。
10月15日:帝国师经激战后拿下了波罗迪诺(Borodino )。
10月19日:帝国师已到达距莫斯科仅49英里的莫扎斯克(Mozhaisk )。
1941年11月:
继续向莫斯科挺进。从入侵苏联以来,经历一系列大战的帝国师已伤亡了7000人,占其战斗人员总数的60%。
1941年12月:
12月2日:筋疲力尽的帝国师在距莫斯科20英里的地方被苏军挡住。
12月5日:台风行动终止。苏军开始进行反攻。
1942年
1942年1月:
1月12日:帝国师在吉兹哈斯克(Gzhatsk) 击退了苏军的反击。
1月29日:“元首”团全团仅剩29人,几乎全军覆没。
1942年2月-3月:
在Istra、Rusa和Rzhev一线进行防御。1月-3月间,帝国师又伤亡了4000人。
1942年4月:
大伤元气的帝国师大部分被调回德国和法国进行补充和修整。在法国,帝国师改编为装甲掷弹师。帝国师仍留在苏联的部队组成了“奥斯腾多夫”(Ostendorf)战斗群,部署于Rzhev 。
4月20日:帝国师下辖的党卫队第11步兵团被冠以“兰格马克”(Langermarck )荣誉称号。
1942年5月:
在德国修整。
1942年6月:
帝国师在德国修整。“奥斯腾多夫”战斗群返德并回归帝国师建制。
1942年7月:
继续在德国修整。
1942年8月-9月:
驻防法国西部
1942年10月:
驻防法国西部。帝国师重新命名为党卫队“帝国”装甲掷弹师。
1942年11月:
驻防法国西部。
11月27日:帝国师部分部队紧急赶往土伦港以阻止法国舰队凿沉其舰船。
1942年12月:
驻防法国西部。
1943年
1943年1月:
驻防法国西部。
1943年2月:
与苏军在哈尔科夫地域进行激战。
2月15日:面对苏军的强大攻势,党卫队装甲军军长保罗·豪塞尔决 定放弃哈尔科夫。
2月19日-3月1日:帝国师连同骷髅师对苏军第6集团军发起进攻。
1943年3月:
在哈尔科夫,党卫队装甲军(由警卫旗队师、帝国师和骷髅师组成)给苏军以重创,不仅重新夺回哈尔科夫,而且将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岌岌可危的南方战线稳定下来。
3月18日:党卫队装甲军重新占领别尔哥罗德(Belgorod)。
1943年4月:
帝国师抽调部分军官到新组建的党卫队第3“日耳曼人”装甲军(Germanisches)。
1943年5月:
帝国师下辖的“兰格马克”摩托车营转属党卫队“兰格马克”志愿者突击旅(SS-Freiwilligen Sturmbrigade Langermarck)
1943年6月:
帝国师进行重编,党卫队“兰格马克”步兵团被调走。
1943年7月:
帝国师被编入党卫队第2装甲军旗下,参加了“城堡行动”,在他的编制中增加了一个装备德国最新豹式坦克的党卫队独立装甲旅。在战役中,帝国师于别尔哥罗德和普罗霍洛夫卡地域与苏军发生大规模交战。
7月5日:库尔斯克战役开始。
7月6日:“元首”团突入苏军防线约20英里。
7月10日:帝国师已楔入库尔斯克突出部40英里。
7月13日:由于德军的进展缓慢且损失不小,为保存实力希特勒下令终止库尔斯克战役。
1943年8月:
在接下来的4个月中,帝国师分别在缪斯、哈尔科夫以西、第聂伯河、基辅和日托米儿,进行了一连串防御战,名称也改为党卫队“帝国”装甲师。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党卫队国家领袖希姆莱告知帝国师师长沃尔特·克吕格,他的女儿不能与党卫队团队长弗里茨·克林根贝格(在1945年当上了党卫队第17装甲掷弹师的师长)结婚,因为他妻子的家族隐瞒了从1711年起就混入了犹太血统一事。
8月13日:在哈尔科夫重创苏军第1坦克集团军的先头部队。
8月22日:帝国师撤出哈尔科夫。
8月23日:苏军攻克哈尔科夫,至此库尔斯克会战以苏军胜利而告终。在整个会战期间,帝国师共击毁苏军坦克及自行火炮448辆,自身损失4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1943年9月-10月:
帝国师向第聂伯河且战且退。
1943年10月:
党卫队102重炮大队第2连配属帝国师直至1944年4月。
1943年11月:
11月6日:帝国师撤出基辅。
11月7日:苏军收复基辅。
1943年12月:
在日托米儿进行防御。
1944年
1944年2月:
帝国师除部分部队组成“拉马丁”战斗群继续留在苏联外,其余大部分撤往法国进行修整。
1944年3月:
帝国师在法国进行反游击作战。
1944连5月:
“拉马丁”战斗群的残部从东部前线来到法国与师主力汇合。
1944年6月:
6月1日:帝国师经过补充后,总兵力恢复到20184人。
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当时帝国师驻扎在法国波尔多地区的卡霍(Cahours )。
6月9日:由于帝国师在向诺曼底行军的过程中不断遭到法国游击队的骚扰而耽误了不少时间,尤其是在图尔(tulle)有40名士兵遭游击队杀死。作为报复,帝国师吊死了99名法国平民。
6月10日:帝国师两名下级军官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卡姆普夫(Kampfe)和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格拉赫(Gerlach)被游击队俘虏,后来格拉赫伺机逃脱,回到部队后他告诉同伴他相信卡姆普夫一定被关在奥兰多尔村。于是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迪克曼(Diekman)率领一个连搜查了奥兰多尔村但一无所获。愤怒的德军于是屠杀了全部642村民(只有1人逃脱),其中包括207名孩子。在洗劫了村子后又将其付之一炬。由于此次事件的主要责任人迪克曼和他的大部分手下在此后相继阵亡,盟军方面对此事的追究也只好放弃。
1944年7月:
先后在圣洛( St. Lô)、铂希(Percy)和莫泰坦(Mortain)地区作战。
7月20日:德军内部暗杀希特勒的行动失败。
7月25日:盟军突破了帝国师在圣洛的防线。
1944年8月:
帝国师撤往靠近法-德边境的罗森(Rousen )和圣.维斯(St. Vith)地区。
8月6日:帝国师对美军防守薄弱的阿维兰希发起反击。
8月16日:帝国师陷入盟军设计的“法莱斯口袋”中,但是这个包围圈却有个长达25公里的缺口。
8月20日:在掩护包围圈中大部分德军逃离后,帝国师也冲出了包围圈。
8月25日:帝国师向维特芒提尔斯(Vitmoutiers)撤退。
8月26日:损失惨重的“元首”团全团只剩120人。
1944年9月:
9月1日:在法国苦战的7周里,帝国师遭受了重大损失,仅剩下450人和15辆坦克,不过也击毁了盟军200辆坦克,自身损失了75辆。
1944年10月-11月:
帝国师在德国施利尔 埃菲尔地区进行修整和补充,兵力恢复至18000人。
1944年12月:
帝国师参加阿登反击战,配属于党卫队地区总队长威廉·比特里希指挥的党卫队第2装甲军。
12月16日:阿登反击战开始。党卫队第2装甲军的目标是突破美军的防线并最终占领安特卫普。
1945年
1945年1月:
阿登反击战失败。战役中帝国师共摧毁盟军坦克和装甲车324辆,自身损失68辆坦克。
1945年2月:
帝国师调往匈牙利,在斯图尔维森堡(Stuhlweissenburg)与苏军激战。
1945年3月:
3月5日:德军为保住匈牙利的油田并确保维也纳方向的安全,发起了代号为“春醒行动”的大规模进攻,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为主要突击基团。
3月9日:骷髅师已突进了20英里。
3月13日:由于苏军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顽强抵抗以及泥泞道路的阻碍,进攻失败。
3月14日:对战役失败大为震怒的希特勒下令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所属的4个师(警卫旗队师、帝国师、骷髅师和霍亨斯道芬师)取下其荣誉袖标,但遭到集团军司令官迪特里希的拒绝。
3月16日:乌克兰第3方面军突然发起了反击,德军措手不及。
1945年4月:
帝国师调往奥地利。在维也纳和捷克斯洛伐克与苏军交战。
4月13日:苏军占领维也纳。帝国师在维也纳市内的佛罗里斯多夫桥进行了顽强抵抗。
4月15日:帝国师在维也纳以西重新组织防御。
1945年5月:
5月6日:“元首”团团长奥托·维丁格将德国伤兵和平民从布拉格营救出来,以免他们遭到苏军及捷克平民的报复。他率领由1000车辆组成的车队由Rokizany.撤回德国。
5月8日:帝国师向美军投降。
为利益和生存而战,英国与普鲁士是怎样成为盟友的?
答七年战争,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几乎波及了整个世界。而这场战争的核心就在持续了七年的欧陆混战。这场战争涵盖了欧洲几乎所有国家,而这场战争最大的胜利者英国的选择,则显得极为精妙。当欧陆孤狼腓特烈几乎被所有欧洲强国包围,随时面临灭国危险时,是英国站了出来,为腓特烈所统治的普鲁士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而英国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要了解英国为何会在普鲁士面临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还选择支持普鲁士。我们可以从英国的欧陆战略和世界霸权,以及普鲁士的价值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欧陆霸权角度来看
均势外交
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后期,英国出于大陆均势外交政策的考虑,及时刹车并通过《亚琛和约》,最终使奥地利痛失了富饶的西里西亚。限制了奥地利这个盟友在欧陆的做强,同时也变相的制造了普鲁士这个扎在法、奥、俄三国中心的钉子户。使得这三个欧陆强国不能有效地产生合力,形成挑战英国的实力,极大地加剧了欧洲大陆的混乱格局。
扶植代理人战争
由于英国人自大航海时代开启以来,其主要实力体现在海上。为了抑制欧洲大陆出现能够威胁他们的竞争对手,英国在欧洲大陆主要采取代理人战争的方式对欧洲各强国进行打压。好比七年战争之前,英国人扶持过法国对抗西班牙,后来法国变强了,就开始和奥地利勾搭在一起,利用奥地利来制衡法国的扩张,后来法、奥、俄三国,因为普鲁士在继承人战争中的色表现,选择联合准备消灭普鲁士。这就更让英国人感到不安了,如果这种联盟在对普鲁士的战斗中升级到整个欧洲大陆的联盟,这对英国而言将是一场灾难,毕竟英国即使海上力量再强,也无法面对整个欧洲。
其次,从世界霸权角度来看
削弱竞争对手
法国作为英国曾经的盟友,曾一同干翻了第一任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在消除西班牙的威胁后,两国就在世界各地开展起圈占殖民地和贸易线路的竞赛,争夺下一个日不落帝国的桂冠。此时的英国由于受制于岛国的属性,海上力量稍强于法国,但真正的国家实力还是远远不及法国所拥有的潜力,如果一旦法国获得了欧陆霸权,势必会对英国的优势造成威胁(这在拿破仑获得欧洲统治权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如果拿破仑不是远征俄国,如果法国没有英国在背后掣肘,欧洲的历史或许会在两百年前就成为统一的国家)。所以,奥地利攻击普鲁士不是问题,但法国和奥地利以及俄罗斯联合,那就是英国所不允许出现的局面,因此英国必须也非帮助普鲁士不可。
转移对手目标,争夺殖民地
在七年战争中,英国非常聪明的为普鲁士提供经济援助和少量的军事支持。他们利用普鲁士成功地吸引了法国、奥地利、俄罗斯和西班牙等国的军事实力。
当法国的军事力量被集中吸引到普鲁士战场的时候,英国的军队已经兵临法属加拿大和法属印度的殖民地,不出意外的这两处殖民地被英国轻易的夺取。
可怜的法国人正深陷普鲁士的泥沼之时,英国人却轻松的取得了他们辛苦建立的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更加广大的贸易市场和战争潜力。
最后,普鲁士的价值与抉择
继承人战争的新星
七年战争其实在一定意义上来看,可以看作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延续。腓特烈在这场战争中充分展现了自身的指挥天赋,以及普鲁士军队的强大实力。而普鲁士夺取的西里西亚,无疑挑战了哈布斯堡家族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皇族的权威,同时也削弱了其欧陆霸权。鉴于此,普鲁士无疑是英国人制约奥地利的最好棋子。
逆境中的抉择
当整个欧洲大陆都在为了消灭普鲁士而做着准备的时候,腓特烈已经发现原先的盟友法国、西班牙、巴伐利亚和萨克森等国,已经在自己那位可爱的表妹运作之下成为了自己的敌人,并且还纠结了俄国这个庞然大物一同对付他。
摆在腓特烈面前的选择要么灭亡、要么拼死一搏。为此他选择了上一次战争的对手——英国人,作为自己的盟友。后来的战争发展,证明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虽然英国人直到罗斯巴赫会战才确定腓特烈的军事价值,为其提供战争补助金。并在之后普鲁士与俄国缔结和约后又单方面的停止发放战争补助金,从中可以看出英国的谨小慎微,担心自己再次培育出一个强大的对手。但普鲁士已然强大,补助金给与不给已经没有太大的影响。
七年战争,英国选择普鲁士作为自己的盟友,无疑是英国为了限制欧洲大陆产生霸主,并借此战削弱全球争霸过程中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法国,所做出的历史必然性选择。
而普鲁士则在生存与灭亡的边缘,为了国家和民族,选择了在当时最为合适的盟友。双方的选择具有着历史的必然性,但不得不说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玩得很溜,而富有军事天赋的腓特烈则是这场战争中最耀眼的那颗星。英国凭借普鲁士的出色表现,几乎可以说是躺迎一般,轻松的取得了世界殖民霸权,而普鲁士也因此奠定了欧洲五强的地位。
普奥战争是怎么回事?
答普奥战争亦称七国战争,是近代战争史上普鲁士和奥地利为争夺德意志领导权而进行的王朝战争。普奥双方参战总兵力分别达63万人和58.5万人。
古老的神圣罗马帝国,曾在欧洲存在800多年,它是德意志民族的一个联合体,也是德意志多邦王公贵族不断争夺德意志领导权的政治舞台,这个舞台上的两大主角历来是奥地利和普鲁士。尽管大帝国已于1806年在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威逼下宣告解体,但解体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其内部两强争霸的斗争仍然很激烈。
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众多邦国之中,奥地利历来居于领导地位。1848年3月,德意志联邦的各邦代表,在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召开预备会议。会上,对以谁为核心组成统一的德国问题,出现了两种意见:多数代表主张,应由奥地利领导,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称“大德意志派”;少数代表认为,应把奥地利排除在外,建立一个由普鲁士领导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称“小德意志派”。此外,也有若干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主张,在德意志境内建立一个联邦制的共和国。各派都固执己见,不肯妥协,以致争论不休。最后,虽然选出了奥地利的约翰大公担任临时的帝国首脑,但他并没有任何实权,各邦的王公根本不听他的调遣,所以这个首脑形同虚设。德意志仍然无法统一。相反,彼此间的矛盾日益发展,两个大邦国即奥地利和普鲁士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则变得更加尖锐和公开化。于是,王朝战争成为德国统一之路。
1861年1月,普王威廉一世登上宝座。他为了实现兼并全德的目的,立即扩充军备,计划建立一支拥有37万常备军和13万后备部队的小型军队,并在全国储备16万人的国民预备兵。这在当时的欧洲,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同时,他任命具有新思想的人物罗恩为军政部长,毛奇为总参谋长,着手进行军事改革。1862年,又任命俾斯麦为首相兼外交大臣。这一任命,标志着普鲁士加快走上用王朝战争统一德国之路。
俾斯麦竭力推行“铁血政策”。他认为,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演说词与多数决议所能解决的。要解决德意志民族矛盾,只有用铁和血。对此,俾斯麦花了巨大精力。首先,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同盟者或中立者支持战争。其次,积极进行财力准备,以筹备足够的军费。再次,大力加强军事工作,积极改善武器装备,改组军队并加强训练,始终不懈地进行战争准备。
普鲁士经过全面战争准备,到1866年上半年,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即寻找战争借口。6月14日,德意志联邦议会以9比6的票数通过了反对普鲁士的方案。俾斯麦立即授权普鲁士公使声明:联邦议会无权以这种方式对待它的成员,并坚决要求解散联邦议会。同时,向萨克森国王、汉诺威国王提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接受普鲁士提出的《联邦改革纲要》,并且允许普军自由通过他们的国土。这些,都遭到上述国王的拒绝。至此,任何外交谈判都已无济于事。6月17日,奥地利首先发表宣战书;18日,普鲁士接着对奥宣战。20日,意大利按照意普盟约对奥宣战。普奥战争终于在俾斯麦的策划之中揭开了序幕。
这场战争的爆发,对于双方来说都不意外,而且阵线早已分明。站在普鲁士方面的,有意大利王国以及北德的一些中小邦国;站在奥地利方面的,有萨克森、汉诺威、巴伐利亚等一些德意志邦国。
普鲁士方面,战争的实际指挥者为总参谋长毛奇将军。他根据自己领导制定的作战计划,利用先进的铁路运输线实施战略输送,使用先进的电报手段进行统一指挥,从而克服了远距离机动和外线作战所带来的困难,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25万余兵力和800门火炮集结到了萨克森和奥地利的边境地区,使之在宽约420公里的正面上,完成了集结和展开。整个战争行动在南、西、北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北线波希米亚为主战场,它决定着整个战争的命运。
南线意大利战场由奥意军队交锋。战事一开始,形势就对奥地利有利。本来,意大利拥有一支人数颇多、装备精良的军队。它由国王维克多一厄曼纽尔二世亲自统率,主动向阿尔布特将军率领的奥地利军队出击。可是,6月24日两军在库斯托查发生的第一次会战中,意军竟被打得惨败,以致达到无力再战的程度。俾斯麦对自己的盟军如此缺乏战斗力感到十分恼火,但却无可奈何。意军的惨败使普军迫敌两线作战的战略计划不能实现。奥军在意大利获胜后,并没有继续发展攻势,而是放弃了威尼斯,只留少量兵力驻防,而将大部分兵力迅速调回多瑙河沿线,以支援形势紧迫的北战场作战。
西线德意志战场,由普鲁士军队与奥地利阵营中的一些成员国交战。宣战后,普军迅速开进了奥地利的盟邦汉诺威、萨克森等毗邻国家。这些国家的军队,在普军的强大威势下节节后退。萨克森军队被迫撤至摩拉维亚地区,并与奥地利的军队会合,并入贝奈德克将军指挥的北方军团。6月27日,冯·法尔肯施泰因将军率领普军5万余人,挺进朗根萨尔察附近地区,在那里大败汉诺威军队,进而围困了汉诺威城。6月29日,汉诺威王奥格尔格宣布投降。尔后在7月初,法尔肯施泰因挥师南下,准备先占领法兰克福,随后向巴登和符腾堡进军。
北线波希米亚战场由普军发起主要突击。起初,毛奇令3个军团向东移动:第一军团向尼斯河以东地区挺进,第二军团进至格尔利次以东地区,易北河军团则沿易北河南移,向第一军团右翼靠拢。6月22日,易北河军团占领了德累斯顿,随后即与第一军团会合。这时,毛奇得知奥军正由摩拉维亚向西北方向边境开进,于是当机立断,命令第二军团翻越苏台德山脉,回师向西南突进,第一军团和易北河军团则沿厄尔士山脉的隘路行进,向山南进军。这样,普军构成钳形攻势,分进合击,首先消灭贝奈德克将军统率的奥军主力,然后直取维也纳。
6月25日,普军按命令向前开进。两路大军因不知奥军的具体位置而摸索前进,指挥无法协调,因而在翻山越岭通过山隘时,行动缓慢。此时,正在朝西北方向开进的奥军,如能利用普军行军困难之机,扼守山南各隘口,本来是有把握将普军各个击破的,遗憾的是,贝奈德克将军不是高明的战略家,他坐失良机,致使普军顺利地通过了山地,进入到山南地区。
6月26日,贝奈德克率领的奥军主力,共6个军28万余人,进至亚罗默希以西地带,企图在两路普军之间选其一路,集中兵力予以打击。次日,奥军主力一部与普军第二军团相遇,结果被行军疲乏的普军打败。6月30日,贝奈德克率奥军主力向东南退却,以逃避普军的钳形攻势。7月1日夜间,奥军到达易北河上游凯尼格列茨与萨多瓦之间的高地上。贝奈德克眼见形势危急,决心在7月3日向南渡过易北河,经由帕尔杜比策向南撤退。然而,还来不及南撤,决定性的萨多瓦会战打响了。
1866年7月3日,普奥两军相会在柯尼希格莱茨附近的萨多瓦村。于是,爆发了一场欧洲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会战。当地集结的奥方兵力约23.8万,普方兵力为29.1万人,上午8时,普军第一军团自西向东对奥军发起了正面攻击。由于地形有利和炮兵的有效支援,奥军很快挡住了普军的进攻,并且展开了攻击。第一军团随之陷入危急之中,卡尔亲王极为恐慌,曾要求派预备队支援第一军团战斗,还建议第二军团立即投入交战。然而,毛奇对于自己的部署却信心十足,他拒绝改变原计划。事实上,毛奇的决策是正确的。他之所以用第一军团去作正面攻击,是要以此吸引和牵制奥军主力,而以易北河军团和第二军团攻击敌军的两侧和后方,实行南北夹击。只要奥军在第一军团正面投入的兵力越多,战斗的时间越长,普军的两面夹击就越容易成功,胜利的把握就越大。战斗发展果然如此,普军易北河军团和第二军团趁奥军主力不断向普军第一军团反击之机,迅速前进至奥军翼侧,勇猛发起攻击,很快突入奥军防御阵地,使奥军措手不及,整个阵线面临崩溃。
萨多瓦决战,以普军的胜利而告终。奥军伤亡、被俘人员虽达4.5万余人,但总司令贝奈德克率领的15万余人却安全撤退了。普军在作战中伤亡达1万人。此役决定了战争的命运,奥地利军队已无力再战。
7月22日,普奥双方代表在尼科尔斯堡进行谈判;8月23日,双方正式签订《布拉格和约》,战争至此结束。和约规定:德意志联邦议会解散,奥地利完全退出旧的德意志联邦。而普鲁士则有权建立以它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奥地利把它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管理权,全部让给普鲁士,并向普鲁士偿付一笔大的赔款;同时,奥地利还把威尼斯割让给意大利。
普鲁土赢得对奥战争的胜利,是其统一德国的关键。战争结局改变了德意志的内部面貌。普鲁士军队在普奥战争中的胜利,为欧洲近代史谱写了外线、速决的进攻战这一重要篇章。普军之所以获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政治上来说,普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普鲁士新国王威廉一世和首相俾斯麦竭力推行“铁血政策”,把统一德国的事业摆在其政治措施的首位。从军事上来说,首先,普鲁士是一支强大的军队。到战争爆发前,普军在总兵力和武器装备方面都比奥军略胜一筹。其次,普鲁士重用了一位高明的统帅。毛奇将军作为普军的总参谋长,担任了普军作战指挥的实际统帅,成功地确定了战前计划、战略部署以及战略决心。再次,普军利用了现代铁路交通和通信工具,在战争中成功地实施了机动和正确及时而不间断的指挥。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德甲普鲁士之战》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615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