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克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弗里克德甲最新消息,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钢琴诗人的音乐家是谁?
答弗里德里克·肖邦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1][2]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2]
中文名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弗里德里克·肖邦有哪些代表作?
答弗里德里克·肖邦代表作品《钢琴协奏曲》、《叙事曲》、《夜曲》、《革命练习曲》。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主要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
创作风格
肖邦多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手法简练、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诗歌,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
作为著名钢琴演奏家,肖邦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细腻、音响华丽、富裕激情、出神入化,他的钢琴踏板用法独特。
弗里德里克·肖邦有哪些代表作品?
答弗里德里克·肖邦代表作品《钢琴协奏曲》、《叙事曲》、《夜曲》、《革命练习曲》。
1、《叙事曲》
叙事曲一般指富于叙事性、戏剧性的独唱或独奏曲。叙事曲一词源出拉丁文ballade,意为跳舞,最初是一种舞蹈歌曲。到19世纪中期,波兰作曲家肖邦是首创了钢琴叙事曲这种形式。他的四部叙事曲,旋律优美、感情真挚、内容深刻、气象万千,是钢琴艺术史上的不朽杰作。
2、《夜曲》
夜曲是肖邦自己创新的一种钢琴独奏体裁,它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升C小调夜曲》,为三段体,第一段以柔声奏出暗淡的旋律,经种种转调后,情绪越来越不安;中段转快,出现悲痛的第二主题,它化解为明朗后再复归第一主题。
3、《钢琴协奏曲》
协奏曲成为器乐作品中最具戏剧效果的一种体裁。钢琴协奏曲是钢琴和乐队之间的协作贯穿整个作品,钢琴与乐队的关系在旋律的发展过程中互相作用所产生的丰富效果,就显得耐人寻味。如何去理解钢琴与乐队的关系,因此成了理解钢琴协奏曲的重要内容之一。
4、《革命练习曲》
肖邦的这首练习曲,表现了肖邦在华沙革命失败后内心的悲愤欲绝。因此,被后人命名为“革命”练习曲。全曲激昂悲愤,深刻地反映了肖邦在华沙陷落、起义失败后的心情,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5、《马祖卡舞曲》
肖邦的玛祖卡舞曲变化性地应用了民间节奏,并按照高度专业化的艺术标准进行再创作,在和声、调式等方面更有独出心裁的创造,他的乐曲中有着更精练的旋律,增加了跳跃感,在变化中赋予诗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弗里德里克·肖邦
希特勒的男孩的角色介绍
答1942年的德国,17岁的少年弗里德里克(马克思·雷迈特 Max Riemelt 饰)努力训练自己,梦想有朝一日能够加入纳粹的训练营。在通过重重考试之后,他获得了机会,然而他的父亲却极力反对,于是他伪造父亲在文书上签名,成功成为了训练营的一名成员,开始了每天艰苦的训练。在其中,他认识了阿尔布雷克特(汤姆·希林 Tom Schilling 饰),一个德国军官的儿子,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然而阿尔布雷克特却不热衷于纳粹,反而更喜欢文学和写作。阿尔布雷克特的父亲却希望儿子跟他一样,以后成为一名纳粹军官,两人矛盾不断。在训练营里,弗里德里克和阿尔布雷克特发现了许多丑恶的现象,弗里德里克的信仰开始有所动摇。而在一次水中训练中,阿尔布雷克特却再也没有从水中出来……
希特勒的男孩的剧情简介
答1942年的德国,来自柏林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17岁少年弗里德里克凭借自己的拳击天赋,获得了参加纳波拉(Napola)入学考试的机会。纳波拉的全称是一个专门为纳粹德国培养未来的精英人才的高级军事学校。弗里德里克很顺利地通过了测验,拿到了纳波拉的录取证书,他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离家出走,只身来到了纳波拉,要开始自己新的生活,因为他把这看作是自己的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他必须一个人面对周遭的种种困难和危险、时时遵循纳波拉严格的教条制度,还要承受平日辛苦训练所带来的身体和心灵上的痛苦。凭着出色的身体素质和拳击技术,他也逐渐适应了这种紧张的流血流汗的生活。
而且他在这里结识了阿尔布雷克特,一个出身显赫但是整日多愁善感的男孩。他们两个人的性格有很大不同,弗里德里克总是积极进取力争上游,但是阿尔布雷克特却沉默内向,他有一个脾气暴烈的军阀作派的父亲,阿尔布雷克特从小受父亲严厉而没有人情味的管教,内心早就厌倦了战争之类的东西,他是一个终日忧郁、对在纳波拉的学习颇为懈怠的寒星孤独派。就是这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在纳波拉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弗里德里克可以在阿尔布雷克特高贵出身的庇护下免受班长刁难和欺凌,阿尔布雷克特能从弗里德里克那里得到帮助和慰藉。
但是,纳波拉也有其黑暗的一面,弗里德里克和阿尔布雷克特的同学西格弗里德因为不堪忍受教官的凌辱而在一次训练事故中借机自杀,这对当时在场的每个人都是极大的打击。从阿尔布雷克特的眼睛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命的领悟,我甚至觉得这样对他来说更危险了,因为他原本已经十分忧郁的眼睛变得更加忧郁。而他邀请弗里德里克回家参加他的暴烈父亲的生日宴会的经历,更加重了他心中的阴影:他一直如此幼小如此瘦弱,让出身将门之后的父亲对他十分失望,和高大健壮又是拳击好手的弗里德里克比起来,用他父亲的话说就是“你太弱了,太弱了”。之后经历的一件事则是把阿尔布雷克特推向深渊的最后一击。随着前线战事日益激烈,纳波拉将派出一支青年部队上前线。阿尔布雷克特的父亲便给这些从没有真正上过战场的男孩们安排了一场荷枪实弹的杀人演练。弗里德里克和阿尔布雷克特的那一小队在黑暗中击毙了好几个和他们一样年龄的犯人。阿尔布雷克特发现自己真的打中了别人之后开始歇斯底里起来,他要拼命给犯人止血,要把他救活,但是被凶暴的父亲一把拉开然后他一枪结果了犯人。
阿尔布雷克特彻底崩溃了,他心灵的最后一道脆弱的防线被无情的击碎。杀人与被杀从来都是他想都未曾想过的很遥远的问题,这对其他参加了杀人演练的少年们也是一样的。每个人的心灵都被沉重打击了。或许经过这样的第一次之后,有的人会变得心狠手辣起来,以后上战场作战杀人就再也没有畏惧了。但是对阿尔布雷克特,再看他的眼睛,我意识到这孩子不能活了,他已经完全丧失活下去的信念。在他和弗里德里克最后一次深情地交谈之后,或许弗里德里克也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朋友已经做出了选择。
接下来的冰湖游泳训练让阿尔布雷克特为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第三个跳进封冻的冰湖,然后就再也没有上来,沉默地、但是心满意足的沉入了冰冷的湖底……这一幕拍得无比美丽。
阿尔布雷克特的死更像是一种超脱,只有明净剔透的冰湖才能承载他敏感而纯洁的内心。然后一切都化为乌有。这对弗里德里克也是重大的打击,他开始重新理解生活,重新定义人生。所谓的效忠元首、为帝国振兴服务之类也不过是残酷现实的一层破烂的外衣。他开始了反抗,即使要放弃即将属于他的荣誉。在决定胜负的拳击台上,他看到阿尔布雷克特的父亲正带着满意的微笑注视着自己,于是,他放下了拳头,让对手一拳又一拳把自己击倒,宁可永远输掉比赛,他也不会再作所谓的元首的精英了。于是在画面上,我们看到弗里德里克被对手狠狠地打,但是心里会默念:这孩子赢了,他不向命运低头。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电影的结尾,弗里德里克被逐出了纳波拉,外面大雪纷飞,看看身后那座古堡,一切似乎都那么陌生……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 )
关于肖邦的资料
答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年—1849年),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1810年,弗里德里克·肖邦生于波兰首都华沙近郊热亚佐瓦沃拉,同年举家搬迁至华沙。1816年,肖邦跟随著名的钢琴教师Wojciech先生学习钢琴。1817年,肖邦创作出第一首作品B大调和g小调波兰舞曲。
1818年,Radziwi家庭宫殿中举行的慈善音乐会上,肖邦第一次登台,演奏了阿达尔伯特·吉罗维(Adalbert Gyrowetz)的作品,从此跻身波兰贵族的沙龙。
1822年,肖邦师从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约瑟夫·艾尔斯内尔(Józef Elsner),一年后公开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里斯(Ferdinand Ries)的作品。1826年,中学毕业后,肖邦在华沙音乐学院继续跟随约瑟夫·艾尔斯内尔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
1829年后,肖邦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举行多场音乐会。1830年,因波兰起义,肖邦离开故乡波兰移居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演奏、教学、作曲为生。1837年,肖邦拒绝“俄皇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和称号。
1848年,肖邦在巴黎举办他的最后一次音乐会,并受邀访问英格兰和苏格兰。1849年10月17日,肖邦因肺结核于巴黎的家中去世。
扩展资料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1838年2月4日,海因里希·海涅在巴黎《音乐纪事报》上发表文章中,将正进入创作鼎盛期的肖邦称为“音乐诗人”。这大概是现在肖邦“钢琴诗人”称号的由来。海涅绝对是造词大师。1844年“李斯特狂热”(Lisztomania)这个单词也是他造的。
肖邦多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手法简练、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诗歌,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作为著名钢琴演奏家,肖邦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细腻、音响华丽、富裕激情、出神入化,他的钢琴踏板用法独特。
肖邦的作品精致却不矫饰,抒情却不滥情,忧伤却不嚎哭,绮旎却不风骚。听懂了肖邦的人都能感到他的音乐织体丰厚繁复又晶莹剔透。深灰色的悲哀衬着宝蓝的底色。即使泪水盈眶,泪珠也不落下。
代表作:圆舞曲:《降D大调圆舞曲》、《降A大调圆舞曲》、《降G大调圆舞曲》、《升C小调圆舞曲》;钢琴奏鸣曲:《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一钢琴奏鸣曲》、《C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夜曲:《降A大调夜曲》、《降E大调夜曲》、《升F大调夜曲》;练习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E大调离别练习曲》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弗里德里克·肖邦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弗里德里克》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622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