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德字演变 德字在汉字中的演变历程如下:在甲骨文中,德字的形状从彳(或从行)、从直,以示遵行正道之意。甲骨文中的德字,左边是彳( chì)形符号,它在古文中是表示道路、...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道德甲骨文字体,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德字演变

德字演变

 德字在汉字中的演变历程如下:

在甲骨文中,德字的形状从彳(或从行)、从直,以示遵行正道之意。甲骨文中的德字,左边是彳( chì)形符号,它在古文中是表示道路、亦是表示行动的符号,其右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条垂直线,这是表示目光直射之意。这可以理解为德字的初步形态,强调的是遵循正道和直行。

到了金文中,德字的形态有所变化,竖上又加了一点,强调目标点,点又渐渐演变为一横,强调终点线。后来又在直下加了一个心字,德遂以㥁为声。这一阶段的德字,已经开始具备了现代意义上的道德或品行的含义。

在篆书中,德字的形态进一步演变,最终成为现在的样子。

德字的演变过程是从表示道路和行动,到强调目标和终点,再到有心和有德,最后形成了现在的形态,表达了道德、品行和节操的意义。

德字演变的历史:

德字演变的历史悠久,其根源可追溯至上古时期。从字形、字义的角度来看,德的演变过程可谓是一部人类道德观念的发展史。本文将简要介绍德字演变的过程,以期对这一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德字最早的形态出现在商朝的甲骨文时期。当时的德字形态较为简单,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为彳,代表行走,下半部分为十,象征承载。

整个字形象地表达了人行走在天地之间,承载万物的精神内涵。这一时期的德字多用于形容君主的美德,以及臣民对君主的忠诚。

进入西周时期,德字形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西周的德字上半部分仍为彳,下半部分则变为一心,意为人心。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社会对道德观念的重视,德字开始泛指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周公旦提出德者,仁、义、礼、智、信也,将德字扩展为五个方面,成为后世德论的基础。

猜一猜德字最初的含义是什么?

德(拼音:dé)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德的古字形从彳(或从行)、从直,以示遵行正道之意。也有人认为“德”的本义是登上、升。“德”常用于指道德、品德,引申指有道德的贤明之士。“德”是美好的,故又引申有恩惠、感恩。又引申指客观规律等意义。德在古代文献中也与“得”通,表示得到。

“德”在金文中又写作“惪”,曾有学者认为“惪”是“德”的古字。实际上“惪”比“德”出现得更晚,是为“德”的异体字。作为正直、坦率、诚实、自然之“直”,一直被古人视为“德”之重要表征。所以人们干脆将“德”字写作“直”下一个“心”,即为“惪”。在《说文解字》中,许慎把“惪”和“德”分为两个字头,他认为“惪”是指身外对人使有所得,身内对己也同样有所得;“德”则是登、升的意思。

道德两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什么

说文解字话“道德”

我们知道,汉字,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汉字以其独特的形式,记载和传承着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因此,当我们知道一个汉字的来龙去脉,当我们知道为什么这个结构叫这个字的时候,对于这个字的理解就会更深一步。比如“道、德”二字,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从文字学的角度看,有几个人能说清楚它们的本义呢?如果连其本义就说不清,哪还能正确理解它们那不断发展的引申义呢?看来,如果我们想下功夫研究一个字或词的意义,还真有必要从文字学的角度追根溯源一番。那就让我们先从“道”与“德”二字谈起吧!

“道 dào”,即道路。现今供车马通行之路都可以称为道路。然而,古代的“道 ”则指有别于小路的大道。甲骨文的“道”字“从行从止”,用十字大路和一只脚来表示行走之路。金文的“道”字,演变为“从行从首”。这是说,“道 ”在此时,已指那种直通大路,很远之处可以看清楚人的面目的宽广大路。小篆的“道”字,承接第二款的金文,成为一个“从辵从首”的会意字,楷书缘此而写作“道”。

《诗·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记载了商周时期交通大发展,远在千里之外的诸方国,已经融并在以商周王国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之中的情景。两周时期,为了使各地封建诸侯与王室保持密切联系,更为了适应兵车战争的特点,在全国修筑了“其平如砥,其直如矢”的“道”,即称之为“周行”、“周道”者。这就是“道”字构形发生演变的缘由。

“道”的本义为大路,即“康庄大道”。其词义,由道路的通达,又引申为方向、途径,如“志同道合”一词。由循行、通达之义,又引申为“道理”,即探究事理的原则、标准。又由道理、标准引申出“道德”之义。又引申指主张及方法,如“门道、医道、道行”等;又转指述说,如“道谢、一语道破”等。

“道”又指“道家”,乃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又指“道教”,乃东汉末年张道陵所立,奉老聃(dán)为教主。

“德dé”,这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德”字中的“ ”形符号,表示道路;“

”则表示用眼睛直视前望。两形会意,表示目不斜视,双脚不偏离道路,直达目标。金文的“德”字在“直”下又添加了一个“心”的象形图案,强调了不仅要按目光直视,走通行大路的准则去“行”,而且必须这样去“想”。小篆秉承金文,楷书缘此写作“德”。

“德”的字面中,含有正直、公开以及去行、去想四层意义。从“德”字的构形来分析,这里已包含有禁忌:不去想、不去做那些走小路、抄近路的投机行为。

“德”用作动词,则指恩惠,如《左传·成公三年》:“然则德我乎?”现代汉语中,则有“感恩戴德”、“德被四海”等。

“道”和“德”的引申义不止这些。比如,“道”的引申义还有:

(1)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曰道。如《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2)仁义礼乐称为道。如《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3)善事、美德曰道。如《论语·公冶长》“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4)有德行者曰道。如《论语·颜渊》“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5)施行、实施曰道。如《荀子·议兵》“必道吾所明,勿道吾所疑。”

(6)僧侣曰道。如《南史·梁武帝纪》“道俗五万余人”。

“德”的引申义还有:

(1)善道曰德。如《论语·里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2)万物之本性曰德。如天有好生之德,又如《大戴礼记·四代》“有天德、有地德、有人德,此谓三德也。”

(3)品行曰德。如《易经·乾卦》“君子进德修业”。

(4)指有道德的贤明之人。如《书经·蔡仲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5)感恩、感激曰德。如《豫让吞炭》“但人心素德赵氏,不忍判离”。

(6)福曰德。如《礼记·哀公问》“君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

(7)教化、善教曰德。如《礼记·内则》“降德于众兆民”。

(8)德目曰德。如三德、四德、七德。

(9)心意曰德。如同心同德、离心离德。

(10)四时旺气曰德。如《礼记·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通过对“道”与“德”字形结构所作的溯源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字是紧密相连的。《中庸》云: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提醒我们不要只顾埋头奔走,走累了要停下来,走不通的时候,也要停下,回头看看自己走得对不对,有没有越来越偏离?要随时校正方向,不可偏离正道。“德”就是要我们一心一意顺道而行,不偏不倚走人生该行的道路。又提示我们,凡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皆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警示中,随时警策自己要谨慎地沿正道而行。

人生就是一条道路。如何把握方向顺利走好这条道路,是每个人终生的愿望。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踏上这条康庄大道。因为,光明的人生大道,它需要智慧的学习与努力实践,才能走得上。

附言:

中国人每天都离不开汉字。我们现今能见到的最早汉字是刻在龟甲和牛骨上的甲骨文。甲骨文的主体符号约有300余个,汉字就是根据这些符号排列组合的,目前人们能识读的甲骨文有1500字。接着有了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金文有3700多字。到了秦汉时代的小篆,约有8700多字。

转自: 浪花里的歌.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道德甲骨文字体』德字演变》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