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修行要领》——德加尼亚禅师语要81则优质回答作者/德加尼亚禅师这是由马来西亚禅修者Sheng Bing 整理的,由闲云在天翻译。这些语要浓缩了德师教学的精华,与各位贤友分享~禅修...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德甲尼亚禅师,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修行要领》——德加尼亚禅师语要81则

《修行要领》——德加尼亚禅师语要81则

优质回答作者/德加尼亚禅师

这是由马来西亚禅修者Sheng Bing 整理的,由闲云在天翻译。这些语要浓缩了德师教学的精华,与各位贤友分享~

禅修的心要与“觉知”而不是与“经验”待在一起。

“觉知”就是禅修的心,它是修行五根之一。(注:其它4根是信、精进、定和慧) 你修行有多少,进步就有多少-不会多也不会少。

当以正见觉知到烦恼时,烦恼已经从心中移除了。

你在觉知上多用一分精力,在烦恼上就会少用一分。 当觉知比较微弱时,心就不能够学习。

(真正的)禅修和渴求是背道而驰的。 每一次当烦恼升起时,等待并且观察。让这种观察成为一个习惯。

当我们不带正见地专注时,烦恼就开始滋长了。

不要为你的修行设定目标!

烦恼无处不在-每天在你洗热水澡时,什么心会生起你并不知道。

在家修行的正确态度:任何一次觉知都不会浪费。

不要从杂念妄想中逃离,而要观察你思考的动机。因为动机思考才会持续,对吗?

禅修觉知六根门(中的实相),而不是概念。

心不应该认为平静是好的,因为它也会变化。经验只是经验,仅仅是心知道的对象而已。

由于渴爱,无聊才会生起。 当我们一再重复地做某件事时,惯性才会建立起来,这是一种自然地精进。 很多禅修者告诉我禅修是困难的。他们实际在说的是,他们得不到他们想要的。 当禅修困难重重时,渴爱是导致困难的关键。

如果你有正见,定(三摩地)也已经在那了。智慧、觉知和精进是因,正定是果。 觉知-智慧这样的禅修是一辈子的修行。开悟没有捷径。换句话说,心的品质提升就像培育一个生意一样,而不像摸乐透中大奖。

禅修者想要禅修得好,这就是那么多紧张、沮丧和无聊会生起的原因。

每次当你感到什么东西愉悦或者不愉悦时,你就开始观察它的感受。让它成为一个习惯。

和觉知待在一起,记住觉知才是重要的,所缘并不重要。

如果没有觉知和智慧,你将会对你一而再、再而三做的事情上瘾执着,这就是无明的自然属性。

你不可能躲开烦恼。欢迎它们并从中学习。 智慧不在场,心和所缘粘成一堆。

当你用力专注于所缘时,心就会开始想所缘像什么,然后它就变成了一个概念,一个心想象出来的东西。

许多禅修者想禅修,但并不想全天候禅修。这就是他们不能进步的原因。 我们并不是要试图移除烦恼和苦。净化的过程是通过观察发生的。

如果你不觉知,心就是愚痴的;当有愚痴的时候,任何烦恼都可能升起。

任何时候当你的身语意有觉知和智慧的时候,你就是安全的。

当一个念头搅动心制造痛苦,不要相信或者跟着它走,它是个毫无意义的荒谬念头。

不要创造任何事也不要排斥任何正在发生的事,只是保持觉知。

你不是要试图使事情向你想要的方向发展,你要试着去如实观察正在发生的。

当我们发现我们有错见,这是正见。

心从来不会到这或者去那,只是注意心正在发生并灭去。

不要让事情自行发生,知道并让心做出选择。

当有“自我个人性地做事”这样的念头时,烦恼就开始增长了。

烦恼会哄骗我们不要去禅修。

无论你在当下知道什么都绝对好,因为所缘被知道了,你正在禅修。 如果你在觉知,这就够了。不需要专注,不需要费力。 如果我们急匆匆的话,我们就丢失了正念。 只有在正念禅修时,你才能做两件事情,甚至是在厕所里。

内观禅修的所缘一定是自然的,因此你不需要试着去控制经验。 “将来”里没有禅修,我们只是需要现在就做。 觉知不使用专注。

当正念在场,智慧会生起。如果你持续这样做,心的品质会越来越好。

不要这样去想:“我好是因为我禅修得好”;要这样去想“我好是因为我保持着觉知”。

你并不需要努力去看,也不需要仔细看。你只需等待眼镜变得清晰起来。

禅修者不需要关注所缘,或者关注所缘有多清晰,他应关注的是如何觉知,以及如何让觉知连续起来。

不要试图拥有正确的态度,认出错误的态度就可以了。

(我们观察的是当下在那的,而不是寻找当下不在那的) 觉知只可能在现在,而不是在未来。 正见不会将经验据为己有。

通过心门(觉知心、动机等)观察所缘时,觉知会更持续。

如果不理解心的话,直到死亡你都不可能停止喜欢和不喜欢的升起。

你应该珍视觉知,而不是抱怨经验。(问问自己的心,所缘不重要,觉知才重要,它相信吗?)

好的禅修者是能够觉知,而不是拥有什么特殊的禅修经验。 如果你知道怎么赚钱,你就不会担心赔钱(如果心知道如何觉知,它就不会担心觉知丢失)。

如果我们明白因缘自然法,我们就会利用因缘自然法。心也是因缘自然法。 如果我们了解心,我们可以明智地利用它。 如果你不明白心,它永远不会休息,因为喜欢不喜欢一直在推动它。

不用使劲觉知,因为心已经知道了。 当心和经验待在一起,喜欢和不喜欢升起;当心和觉知待在一起,觉知会变得越来越强。

禅修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渴爱和期待。 渴爱总是要结果,智慧则把注意力放在因上。 毗婆舍那定从来不担心所缘。

当正念在场时,智慧会升起。如果你一直这么做的话,心变得越来越好。 如果心不能从所缘中分离出来的话,智慧就不在场。 所有的烦恼都把注意力投向概念,智慧则把注意力转向因缘自然法/实相。 我们在整个一生中,总是带着渴爱吃饭-食物是一个渴爱所缘。

如果你睁开眼睛,你不可能过分专注,因为在80%的时间里,心的注意力会转向眼门。 如果你的平静(定)里面没有智慧,你将会执着它。

平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苦的缺席。 我们利用所缘来增长觉知,所缘本身并不重要。 当任何的理解升起,烦恼会越来越微弱。

每当心认识到觉知在场,觉知将会变得越来越好。

认为禅修好或者坏是因为一个特定的地点、姿势、或时间是荒谬的。 因为有正确的态度,任何地点、姿势和时间对禅修来讲,总是好的。

每当你有正念的时候,你一定要检查你是否拥有正见。 如果你的禅修方法正确的话,因为智慧,心一定是愉悦和轻快的;如果禅修时很累,苦很多,那么一定是有什么地方出问题了。

南传佛教的法师名集

优质回答帕奥禅师 道澄尊者 阿姜摩诃布瓦尊者 圣喜尊者 明法尊者 坦尼沙罗法师 吉祥尊者 迦那卡禅师 焦谛卡禅师 雷迪西亚多大师 觉音尊者 圣法长老 达摩难陀长老 恰宓禅师 阿姜李·达摩达罗 法增法师 隆波通禅师 德雄尊者 明昆长老 护法法师 阿姜查禅师 佛使比库 那烂陀长老 马哈希法师 一行禅师 强帝玛法师 班迪达尊者 菩提长老 宗净法师 玛欣德尊者 舍弃我禅师 向智尊者 孙伦禅师 毗耶达西法师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 三界智尊者

想修习南传佛教,有哪些可以入门的典籍

优质回答阿含经,能看懂英译版本的最好,北传的阿含经某些地方与南传巴利三藏的阿含经有些出入。如果不好找的话,就先看北传版本的也可以。

清净道论,这是南传比较推崇的论著。

德加尼亚禅师简介和采访

优质回答About Sayadaw U Tejaniya Sayadaw U Tejaniya began his Buddhist training as a young teenager in Burma under the late Shwe Oo Min Sayadaw (1913–2002). After a career in business and life as a householder, he has become a permanent monk since 1996. He teaches meditation at Shwe Oo Min Dhamma Sukha Forest Meditation Center in Yangon, Myanmar. Sayadaw’s relaxed demeanor and easy sense of humor can belie a commitment to awareness he encourages his students to apply in every aspect of their lives. His earlier life as a householder gives him a rare insight into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his lay students. His book, ―Don’t Look Down on the Defilement, They Will Laugh at You‖, aptly characterizes his teaching style—accessible and true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s of the Buddha. 德加尼亚禅师简介 西亚多乌德加尼亚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已故雪吴敏禅师门下开始了佛教修行。

在 1996 年 出家之前,他是一名商人。现在,西亚多乌德加尼亚在缅甸仰光雪吴敏禅修中心教导禅修。 西亚多鼓励他的每个学生把正念的修习运用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出家前作为居士 的生活经验使西亚多能够深入了解他的学生在世俗中遇到的挑战,并能给与他们智慧的引 导。他的书《别轻视烦恼你将会被取笑》恰如其分地传递了他的教授风格—真实地反映了佛 陀的教诲。 《采访西亚多乌德加尼亚》 采访者:James Shaheen 英译中者:维安 1.您能否谈谈您的书《不要轻视烦恼你将被取笑》? 我从来没有打算写一本书。我的一个学生在小参时记了很多笔记并希望能够提供给他 人。 这些笔记后来由我和其他的一些行者所编辑和补充。 我们选择了这个标题是希望指出很 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低估了烦恼的力量。当我指导禅修时,我强调观察心的运作。当你这 么做时,你会看到大量的烦恼。它们粗显地表现为贪、嗔、痴。它们还有很多的近亲,通常 显现为五盖:欲念、厌恶、掉举、昏沉和疑。我建议行者们去了解和检验这些烦恼,因为只 有通过了解烦恼,我们才能学会处理烦恼,并最终摆脱烦恼。如果我们忽略了烦恼,最终烦 恼会取笑我们,并把我们打败。 2. 如果烦恼引起了我们如此多的悲伤,为什么人们会忽略了它们的存在? 人们常常执着于他们擅长的事情,执着他们目前以来已经取得的成就,他们只想看到 自己好的一方面。

因此,他们往往不承认自己的弱点。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自己的消极面,所 以经常会感到骄傲自负。但是如果你不能同时看到好的和坏的,就不能说这是完整的图片。 如果你不观察到烦恼,智慧就不会增长。 3.没有烦恼就是智慧吗? 是的,当有了正见之后,不会有任何烦恼。它们是对立的;无痴就是智慧。智慧倾向于善,但不执着它。智慧会回避不善,但不会有嗔在里面。智慧会了解善与不善之间的区别, 并了解到不善的不可取之处。 4.您似乎要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正念,而不是坐着禅修。您能谈一下吗? 这基本上就是佛陀所希望的那样,让人们一直持续的修习。我只是把佛陀的话做了一 个广告而已。 坐禅可以只是整个修习的一部份。 我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修习正念是因为人们常 常忽略这一点,这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有效的修习,尤其是当人们没有太多时间来坐禅。 5.那坐禅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我常说禅修的重点是心的运作,而不在于是什么姿势。这就是我理解的禅修。 6.您如何定义禅修? 禅修是培养心的良好品质。 也就是把条件聚集起来以便好的品质升起。 如果你在坐禅 的时候,心却在造作贪,我并不会把这称作禅修。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禅修时比姿势更重要 的是心的运作。

但是人们常常把―坐禅‖就等同于―禅修‖。这两个词几乎成为了同义词,这是 错误的。 禅修有两个分类, 一个是 Samatha (止禅), 你需要坐着止静; 还有一个是 Vipassana(观 禅)。对于观禅来说,坐禅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修习观禅的目的是培育智慧。 7.那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们培养智慧是为了理解,也就是清楚地看到,来了解。你并不需要来去除烦恼,那是 智慧的工作。 8.您曾经有过一个十分丰富的在家生活。为什么您会出家?是什么触动了您 我选择出家是因为我可以作为一名僧人全职一心地修习。 9. 难道作为居士,就不能全职一心地修习吗?您刚刚还说我们可以在任何情况下的修习。 当然可以;它取决于个人。有一些不同,但是你必须用大量的时间来修习。 10. 是不是作为出家众就比较容易全心的修习? [西亚多笑。] 其实,我不能说是出家使得禅修更容易。来禅修与你是在家还是出家身份无关。我选 择作一名僧人是因为我想出家。 僧人的身份并没有在修习上会对我有多大帮助, 同样以前的 在家身份也没有在修习上对我有害处。 11.您成为一名僧人,因为您觉得有义务来教导禅修吗? 我曾经没有意向来教授禅修,我以前不知道我会来教导禅修。

但后来我的老师要求我 来教,所以我才开始教授禅修。12.所以您出家,只是因为您想成为一名僧人,没有别的原因,是吗? 是的。没错。 13.您曾经说过,出家前您曾经经历过抑郁症,您后来是怎样度过。您能谈谈吗? 我 14 岁时开始修行, 在我开始经历抑郁症时, 我已经培养出来一定的能力来客观的认 知并处理心念,而并不把这些心念当作是自己的,纠结在其中。当我抑郁时,我可以运用所 有这些技能。我一共经历了三次抑郁症,第一次我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从中摆脱了出来。第二 次,同样如此。但每次来的抑郁症,力量都比上次的要大,但头两次我克服了抑郁症,但复 原时间并没有持续很久。我知道头两次我用的是努力,而非智慧,没有理解。所以在最后一 次抑郁时,我已经没有精力再努力克服了,所以抑郁处处伴随着我。 14. 那您当时做了些什么? 对我来说,在处理抑郁症时关键是正确的态度。我意识到必须使用智慧来了解它,理 解它。 15.怎么做? 只有通过认识到抑郁症和并在当下与它同在。我只是认知到,这是自然的,只不过是 心的一个特性,和个人无关。我持续地看着它,从中学习。它走了吗?是否增加?心在想什 么呢?心念是如何影响情绪的?我开始感兴趣了。

16.您经常用―兴趣‖来形容这种检视的态度。为什么呢? 我看到,当我带着兴趣来做的话,我的检视就会带来一些轻松。在此之前,我都受着 抑郁症的支配,但我学会了我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我选择主动,来了解抑郁症,然后它就减 轻了。 17. 那是不是由于接收了它,所以改变了呢? 这是主要的,完全接受它。我看到我对此无能为力,所以我只是让它在那里。但我可 以检视它。我不能对它做任何事,但是我可以检视它,并了解它。 18.为什么你认为当你使用―努力‖克服抑郁症时失败了,但用―兴趣‖时却成功了呢? 当用兴趣来检视时,便有智慧。没有智慧的努力通常是一种紧张的活动,因为这通常 是由贪、 嗔、 痴所引发的。 拥有智慧的努力是一种健康的意愿去知道去了解当下发生的事物, 而对结果没有执着。 19.为什么您用―兴趣‖来形容正精进?正精进是在智慧引导下的精进。因为智慧在的时候,兴趣也在。愿意去了解事物的意愿 就是智慧在运作。保持正念并不难,但难的是持续地保持正念,为了此你需要正精进,这并 不需要花费你很多精力,放松地却坚持不懈的提醒自己来觉知。当你又觉知时,智慧会自然 展现,随之带来更多的兴趣。 20.什么是邪精进(Wrong Effort) 你必须靠自己来认知,外人并不能告诉你。

你必须自己认知,现在是否精进,怎样精 进,是否是一种强迫的精进以至于在耗费自己的精力。如果你太强迫自己,你的精力会被耗 尽。如果你是一个谨慎的行者,你无法付得起这个代价。这是一生的修习,是马拉松,而不 是短跑。 21. 您说,我们能在日常所有的活动当中培养正念。然而,这挑战是巨大的。您能指出一个 特别适合居士的修行方法,就是说当您还是一个商人的时候发现这种方法特别有帮助。 对于居士,说话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来修习。当我还是一名居士、一名商人的时候, 四个涉及到正语的戒律(说谎、恶口、两舌和绮语)让我的正念大大提升。因为我每次在说 话的时候必须运用到正念和智慧, 所以我一天都在修习。 说一些你不该说的话或说了太多将 会给心带来很多焦虑不安。但另一方面,如果你完全沉默,即使有时候发言是有用的或必要 的你也选择沉默的话,这也是有问题的。实践正语的练习在一开始的时候是困难的,这需要 练习。但是如果你每次和人说话的时候都实践这个修习,心便会学习如果觉知,去了解该说 什么或不该说什么,并知道什么时候是必要的交谈。当然你会犯很多的错误。每一个错误是 一个学习的机会,将教你下一次如何做得更好。 22.您一次又一次指出,沉默和坐禅并非是修习的全部。

为什么? [西亚多笑。 ] 这时候我开始真正理解内观的性质时, 我开始这么说的。 通常我们以坐禅来开始我们的修习, 但是我们必须谨记坐禅是为了什么。 坐禅是为了使我们的心平静下来, 但是一旦它开始平静 下来,我们需要来培养智慧。为了培养智慧,我们不是一定要坐禅。我并不是说,人们不应 该坐禅,我也没有意愿要取消坐禅。但人们开始说你必须要坐禅,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23.您同时还不赞成在内观中一项通用的技巧―标明(Labeling)‖作为一种认识念头并不执 著它们的方法为什么。 (西亚多笑) 因为标明是用来向他人解释的时候用的。你自己需要用这些来向自己说明吗? 24.对于很多心很散乱的人来说,―标明‖不是可以使他们的心回到当下吗? 你并不需要有意识地使用那标签。你知道心在想什么,当你标明心念的时候,你其实已 经知道心在想些什么了。 并且, 这样做有个潜在的风险。 例如, 如果我们标明―痛, 痛, 痛‖ , 这可能会变得更糟,因为心知道这个词的含义,它可能会加强疼痛。重点不在于来改变这状 态,而是来如实地观察它们。我还想补充一点,我们通常认为散乱的时候心就到外面去了, 但实际上它并不去任何地方。

念头生起,就这样。问题是,我们却认为念头不应该升起!25.您现在就坐在禅修中心,这是用来专门禁语坐禅的地方。这不是有点讽刺嘛? [西亚多笑。] 如果他们没有其他事可做,这也可以。只要你用的是善巧正确的方式,坐禅和行禅本身 是没有问题的。 26.幽默之外,每个人情况都不同,什么可以说明我们是在善巧正确地修习? 只要修习当中有正念正知、定、智慧,当我们感觉到轻松、觉知、警醒。随着时间的推 移,你发现正念越来越强的建立起来了,心的状态越来越稳定了。你理解了你以前没有理解 的东西。相反佛陀禅师简介,如果你很累,情绪不稳, 或感到抑郁, 说明你正在以一种错误的方式在修习。 你需要一直地检查你心的品质, 只有当心培养出好的品质的时候, 就说明了你是以一种善巧 正确的方式在修习。 修习的质量应该以这种方式来衡量, 而不是以坐禅的坐姿或者你修习了 多少小时坐禅、行禅、站禅。 27.您建议行者参加密集禅修吗? 是的。这就好像在大赛前参加集训一样。 28.但通常情况下,在密集禅修过后,正念会迅速消散。 如果我们在禅修中心是以一种善巧正确的方式在修习,正念不会轻易消失。同样,如 果我们对修习有正确的理解也会帮助我们保持地更长。

29. 但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 正念是会消退。 我们应该怎样在密集禅修过后保持并加深正念 人们通常对于密集禅修的目的有着错误的认知, 密集禅修的目的是学习到用心方法以便 回到家中,回到工作场所中能够继续使用。密集禅修就像去上学校,难道你能够在学校里面 待一生吗? 30.您已教了十多年禅修了。你教了很多人来自亚洲和一些来自欧洲,现在也有很多的美国 人。在教美国人的时候有没有一些特别的挑战呢 他们很有意思。 31.为什么? 因为美国人会思考,他们不是信教徒。他们有一个天生的好奇心。西方人一直被教导 来询问。 32.这种质疑会带来更大的智慧吗? 是的,因为智慧是调查,有意愿去了解。一旦有兴趣调查、了解,心就不会纠结在正在发生的事情里面了,并会采取一种客观的角度。但,我们一旦对我们调查或了解的结果有 兴趣的话,我们就再也不能如实了知了。因为想要了解的意愿是智慧,想要一个结果就是贪 婪。 33.但是,我们需要有一个目标。单纯想知道这个动机就足够了吗? 是。当智慧增长的时候,它就会引导你了。你无法停止。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的无神 论者。他们有希望。没有必要相信任何事。人民成为无神论者,因为他们会思考—他们无法 单纯相信,但他们仍想了解。

最初,就从想了解开始。每个人都有一些好奇,一些最基本想 了解的需求。只需要鼓励这些就可以了。一个良好的教育是激励一个人要靠自己来了解。靠 复习和背诵是不会有良好的教育。 你将无法通过这个方法来培养出好的人才。 只会把他们的 潜力窒息了。只有人的内心想要去学习才会不断激励人们不断发展。 34.在您的书籍佛陀禅师简介,在插图作者把烦恼画成了小老鼠,并在嘲笑我们。幽默能不能在我们的修 习里发挥作用? 智慧在任何事里面都能看出幽默的地方。智慧永远不会忧郁。当你看见真相的时候,你 很容易笑。你可以经历一些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当你真正理解了,你就会笑。人们都不想难 过,他们想笑。 35.还有别的吗? 保持你的兴趣。就没有理由失败。如果你根本就不修习,你将一无所获。但是如果你实 践了,你不会失败。在你实践的过程中,你已经获利。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德加尼亚禅师和坦尼沙罗尊者〗德甲尼亚禅师》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