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甲灵异球:德甲经典鬼球事件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德甲经典鬼球事件,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德甲和英超哪个水平高

答德甲和英超哪个水平高如下:
德甲和英超都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足球联赛,拥有众多的知名球队和超级明星球员。不同的是,德甲的球队实力更加稳定,每个球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比赛,而英超则更加紧张,更有竞争性。
每个球队都会尽全力取胜,尤其是英超联赛的豪门球队,往往会招募超级球员,投入大量资金,以获得更好的成绩,并竞争冠军。
总的来说,德甲的球队可能具有更高的水平,因为它更加稳定,而英超则更加激烈,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英超豪门球队,往往会招募超级球员,投入大量资金,以获得更好的成绩,并竞争冠军。因此,在水平上,德甲可能会更胜一筹。
知识拓展
德国足球甲级联赛,是德国足球最高等级的足球联赛,由德国足球协会于1962年7月28日在多特蒙德确立,始于1963-64赛季。作为欧洲五大联赛之一,德甲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风雨历程,长期是全球平均上座率最高的足球联赛之一。
德甲联赛共18支球队参赛,采取主客场双循环赛制,冠军将获得俗称"沙拉盘"的冠军奖盘;排名最末的两支球队直接降级至德国足球乙级联赛;排名倒数第三的球队将与德乙季军进行附加赛,优胜者将参加下赛季德甲联赛。
德甲联赛前四名可获得欧洲冠军联赛小组赛参赛资格,联赛第五参加欧罗巴联赛小组赛,联赛第六参加新成立的欧洲协会联赛附加赛。所有德甲球队都可直接入围德国足协杯比赛,德甲冠军与德国杯冠军将参加德国超级杯的争夺。
2022年4月23日德甲第31轮,拜仁提前锁定2021/22赛季德甲联赛冠军。至此,拜仁实现德甲十连冠,打破了尤文图斯创造的五大联赛最长连冠纪录;拜仁31次获得德甲联赛冠军,是获得德甲冠军次数最多的球队,超过了德国其他所有球队夺冠次数的总和(28次)。
德甲单赛季进球记录为41球,由波兰前锋罗伯特·莱万多夫斯基于2020/21赛季创造。
为什么cctv那么爱播德甲
答1。因为德甲球队水平平均,除了拜仁,基本没有大手笔的买进,竞争激烈,不会出现一边倒的局面,夺冠路有看头。
2。德国的转播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很少有失误,镜头的切换也都恰到好处。
3。德甲的转播费相比之下,比较便宜,而且规定了转播场次的下线。
4。德甲和西甲意甲冲突很少,在夏季,德国用夏季时,9点半就能享受到比赛。
5德甲的上座率最高,比赛气氛好。
德甲球队在欧冠遭英超球队团灭,是“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的竞争力吗?
答“50+1”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甲球队的竞争力,但是否该考虑撤销该政策目前依然扑朔离迷。
目前欧冠以及欧联杯的第一轮淘汰赛已经全部结束,六支代表的德甲参加欧战的球队,居然只有法兰克福一支球队成功晋级,其余如拜仁、多特等强队均折戟沉沙。在欧冠赛场上,更是出现了拜仁、沙尔克04与多特在八分之一决赛中被英超球队团灭的惨剧。
德甲球队虽然低调,但其在欧战上的竞争力并不弱。德甲球队不仅常年能进入欧冠四强,在2013年还有过拜仁与多特会师欧冠决赛的盛况。仅仅数年,德甲被衰落至此。不少球迷甚至德甲俱乐部的管理者认为,罪魁祸首在于德甲实行多年的“50+1”政策。他们认为,正是由于这一政策的限制,导致德甲球队得不到足够的投资,自然竞争不过其他联赛。
那么,“50+1”政策究竟是什么?它是否限制了德甲球队在欧战上的竞争力?让我们细细道来。
“50+1”政策及其目的是什么?
“50+1”政策的具体规定比较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下面这一简化版的规定内容即可:在各德国地区注册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中,球迷会员群体在俱乐部中的投票权必须超过总票数的一半。也就是说,球迷会员群体实际上决定了俱乐部决策是否能够通过与实行。
首先,“50+1”的意思实际上是指球迷会员拥有一半的投票权,而并非真的是51%的投票权;其次,这一政策只对职业球队有效,即德甲与德乙俱乐部;最后,拥有投票权的并不是所有的球迷,而是成为该俱乐部的会员们。
不过,即使如此,球迷们的意见对于德甲俱乐部的决策也非常重要。即使大如拜仁这样的德甲巨无霸,在遇到如主席选举之类的大事时也必须召集所有会员进行投票。
很显然,“50+1”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俱乐部是球迷们的俱乐部,而不是资本手中的玩具。德国的足球俱乐部和欧洲其他大部分俱乐部一样,最初都是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并在民间足协的组织下聚在一起形成大的联赛,可以说是真正的“源于人民”。为了保证球迷们始终是足球的主导者,这才有了“50+1”政策。
“50+1”政策对德国足球有哪些影响?
在“50+1”政策的保护之下,德甲联赛堪称欧洲乃至全球足球联赛当中的一股清流。即使在西甲、意甲与法甲联赛,仍然有许多小球度因为战绩较差等原因吸引不到足够的球迷,每次主场比赛看台上都冷冷清清。
而在德甲联赛,由于“50+1”政策的原因,球迷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俱乐部与自己的紧密联系,因此几乎每场比赛球场都能坐满,几乎每支球队的主场气氛都堪称魔鬼主场。德甲官方一直骄傲地称自己这里有“最纯粹的足球”,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50+1”政策。
但是,“50+1”政策最大的不利之处就是限制了资本对于俱乐部的投资。“50+1”政策本身并不限制外来资金的注入,但即使投入再多,由于该政策规定球迷会员群体必须占有一半的投票权,投资方依旧无法掌控俱乐部。光投钱但是拿不到决策权,如果真有哪个资本家愿意这么干,那他不应该叫资本家,而是应该叫慈善家了。
除了“50+1”政策,德国联赛还有着全世界最为严格的财政审查制度,基本上要求每家职业俱乐部都要做到盈利。如果近几年亏损太多,那就将被毫不留情地取消参赛资格。因此,德甲俱乐部基本搞不了什么抵押贷款之类的骚操作,再加上“50+1”政策对投资的限制,各德甲俱乐部对财政支出只能严格控制。
一个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多特蒙德俱乐部。大黄蜂于上世纪末曾经击败尤文图斯拿到过欧冠冠军,那时的多特蒙德兵强马壮,可谓是德甲俱乐部的代表。换做其他联赛的俱乐部,很有可能就会继续加大投资,把自己的主力队员留住,争取多拿几个冠军。
然而,受困于“50+1”政策,拿不到投资的多特蒙德为了保持竞争力,不得不硬扛着给主力球员加薪,结果短短两年之内就到了破产的边缘。为了不被勒令降级,多特蒙德只能将自己的训练场以地皮的形式卖掉,之后再租回来使用。如此挣扎了十年的时间,多特才将自己的训练场赎回,并等到了自己的下一段辉煌。
另一个例子就是德甲“班霸”拜仁。拜仁慕尼黑由于经常从德甲其他球队买人,因此落了个“挖掘机”的恶名。然而,在财大气粗的“西超”与英超球队面前,拜仁也只能算个中产阶级。年年花几亿欧元的皇马巴萨与曼市双雄自不必多说,就连一向以抠门著称的阿森纳,其转会支出也经常比拜仁要多
在这个身价上亿的时代,拜仁的引援身价记录依然是哈维-马丁内斯的4000万欧元,德甲在转会市场上的竞争力可想而知。本赛季拜仁被淘汰出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阵容严重老化而无力及时更新。从这个角度来看,说“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球队的竞争力,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取消“50+1”政策?德国球迷们可能不答应。
既然“50+1”政策极大地限制了俱乐部的投资,那为什么不向德甲官方提议取消它呢?事实上,关于“50+1”政策是否该被取消的讨论几乎每个赛季都有,但最终都没有了下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德国本地球迷对该政策的大力支持。
之前我们已经说到过,正是因为“50+1”政策的保护,使得德国球迷始终是当地俱乐部的主人。如果没有这一政策,资本必然会大量进入德国的足球市场,那么球迷对俱乐部的投票权也将迅速失去。正因如此,自“50+1”政策诞生的第一天起,广大的德国球迷就成为了它最坚实的天然盟友。
德国球迷不仅不希望自己的俱乐部成为资本家的玩具,对于其他试图破坏“50+1”政策的俱乐部,他们也会自发地排斥甚至痛恨。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绕开“50+1”政策的规定,莱比锡红牛俱乐部的球迷会员名额只有八人,并且八人都是在红牛公司持有股份的高管或老员工,这样一来红牛公司实际上对莱比锡红牛有着100%的决策权。
对于这样一支破坏传统的球队,德国球迷们表现出了充分的痛恨。自莱比锡红牛还在低级别联赛开始,这支球队的比赛就充满了不平静。对手的球迷不仅会对他们辱骂整场,甚至还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不只一次有人在莱比锡热身的草皮里撒铁钉!德国球迷对“50+1”政策的维护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有部分球迷对于取消“50+1”政策持积极态度(尤其是新生代的德国球迷们),但总体来说,反对的声音还是占到了大多数。在球迷们如此激烈的反对之下,即使许多德甲俱乐部都提出过取消“50+1”,但最终也只能作罢。
有没有办法绕开“50+1”政策?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德国职业足球俱乐部都需要遵守“50+1”政策。“50+1”政策中有一条豁免条款:如果一支球队在该政策执行之前已经由同一投资者连续投资20年,那么该球队就可以不用遵守“50+1”条款。
比如勒沃库森,这支外号为“药厂”的俱乐部是由著名制药公司拜耳集团成立的,它最初其实就是拜耳员工组成的“厂队”;而沃尔夫斯堡是由大众集团成立的“厂队”。这两支俱乐部在“50+1”政策执行之前就已由各自的公司投资超过20年,所以他们不需要遵守“50+1”政策。当然,现在拜耳集团与大众集团基本也不怎么投资了,这两支球队基本是盈亏自负。
前面我们说过,“50+1”政策只适用于职业球队,即德甲与德乙俱乐部。那么,如果一支由资本投资的球队升上了德乙甚至德甲,那又该怎么办呢?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德丙甚至更低级别的俱乐部有什么好投资的?但这样奇葩的情况却真的出现了,还出现过两次:
第一支球队是霍芬海姆。霍芬海姆原本只是德国一个小村镇的低级别球队(这也是其绰号“霍村”的来历),但在当地老板霍普的大力投资下,霍芬海姆完成了联赛级别的三连跳,并于08年升入德甲联赛。
当霍芬海姆于07年升入德乙时,德国足协就有些头痛了:霍普是从1989年就开始投资霍芬海姆了,那时候的霍芬海姆甚至只混迹于德国第四级别联赛,自然不用遵守“50+1”政策。现在他们升上来了,要霍普放弃对俱乐部的话语权,总有种过河拆桥的意味。
然而,德国足协仅仅施了一下压,霍村的球迷们就先倒戈了:他们组织集会,主动要求老板霍普放弃对俱乐部的投资!在一番沟通之后,霍普保留了49%的决策权,但这位投资俱乐部将近20年的霍芬海姆本地人估计也寒心了。从此以后,他对霍村的投入就大大减少了。
另一个例子就是之前提到过的莱比锡红牛。为了绕开“50+1”政策,红牛集团也是从低级别就买下了莱比锡这支球队,并用八名红牛员工组成了所谓的球迷会员团体。除此之外,为了规避德国足协不允许在队名中体现商业元素的规定,红牛集团将队名中的缩写“RB”解释成了德语中的“RasenBall”,即“草地球”。当然,明眼人都知道这个“RB”实际上是英文“RedBull”的缩写。
是否真的有必要取消“50+1”政策?
说一千道一万,之所以在几乎所有德国球迷都反对的情况下,还有这么多俱乐部想要摆脱“50+1”政策的制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钱。由于没有投资,即使是拜仁这样的豪强也经常在转会市场上受制于人,更不用说其他的德甲俱乐部了。
近几年来,从德甲被挖走的顶级球员数不胜数,如姆希塔良、奥巴梅扬、萨内与比达尔等;但从其他联赛加盟德甲的却都只是格纳布里、科曼、巴舒亚伊与帕科等差一级别的球员,唯一可称得上巨星的J罗目前还只是租借,拜仁为了从皇马买断他甚至有可能花费一整个夏窗的预算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德甲是全世界财政最健康的联赛之一,这和各俱乐部由于“50+1”政策养成的良好习惯不无关系。意甲与西甲每年都会有一些小俱乐部陷入财政危机,轻者降级,重者甚至直接重组,但在德甲却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
除了取消“50+1”政策,其实德国足协也在想办法提升整个德国联赛的商业化程度。众所周知,英国俱乐部之所以那么有钱,最大的原因其实不是俱乐部老板投资多,而是整个联赛的转播分成多。
以2017/18赛季为例,当年的收视曼联分到了1.9亿欧元的转播权收入,而垫底的西布朗也拿到了1.1亿欧元。可以说,对于大部分英超球队来说,土豪老板并不是他们获得高收入的原因,电视转播费才是。
那德甲的情况如何呢?其实在2016/17赛季,拜仁足足拿到了9600万欧元的转播分成,整个德甲的转播权分成超过10亿。虽然这些数字比起英超来还是少,但相比之前的德甲已经好太多了。要知道,在拜仁勇夺三冠王的2012/13赛季,他们的转播分成只有可怜的2500万欧元,整个德甲加起来也只有4亿欧元!在五年之内,德甲的转播权分成已经涨到了之前的2.5倍。
这一数字虽然不能与英超相比,但已经和西甲联赛很接近了。2017/18赛季,整个西甲联赛的转播权分成为15亿,并且三支降级队加起来只拿了3000万欧元左右,而德甲转播收入最低的球队都能拿到这个数字。
总结:德甲不缺投资,缺的是慢慢积累的耐心。
资本并不是傻子,如果有资本愿意进行长时间的投资,唯一的原因就是有利可图。英超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的大老板,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高额的商业回报。而德甲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电视转播分成的数额也大幅度上调了,既然如此,那还需要资本的注入干什么呢?
德甲各队能拿到的转播分成相比西甲来说更加均衡,大家能拿到的总额也在慢慢提升。所以在笔者看来,只要多积累几年,将目前拿到手的资金进行妥善的运转,德甲各俱乐部的账面资金肯定会增长不少。德甲各俱乐部之所以抱怨“50+1”政策,不如说是对隔壁联赛疯狂烧钱的羡慕。其实只要有耐心,德甲早晚也能在转会烧钱榜上与各大联赛一争高下的。
足球历史上有哪些球星穿13号球衣
答在西方国家,因为宗教原因,很多人对“13”这个数字都显得十分的避讳。在足球世界中,很多球员都不情愿选择这个象征背叛与厄运的号码。但偏偏有些人与常规背道而驰,他们钟爱“13”甚至把它当做一生的追求。 主要有以下十位:
1,尤西比奥 在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上,葡萄牙队一举打进四强,并在三四名决赛中战胜了前苏联队。在那届世界杯中,葡萄牙队13号尤西比奥打进9球获得金靴奖,同时也入选了世界杯最佳阵容。除此之外,尤西比奥在20世纪60年代末还获得过一次欧洲金球奖、两次欧洲银球奖,在1968年和1973年,他两次荣获欧洲金靴奖,成为与鲍比·查尔顿齐名的世界巨星。13这个数字与尤西比奥有着不解之缘,除了球衣的号码,他在本菲卡队获得联赛冠军的次数也正好是13次。
2,盖德·穆勒 德国足球史上生产国两架著名的轰炸机,一个是克林斯曼,另一个就是盖德·穆勒。技术全面的穆勒在拜仁慕尼黑和国家队中都身披13号球衣,作为球队的灵魂人物,他从来不去争抢10号球衣,在他心里射门才是第一位的。在自己的球员生涯中,穆勒取得了不亚于贝肯鲍尔的成绩。1974年世界杯决赛中,穆勒打进的那里金子般的入球被永远载入了德国足球的史册。如今,穆勒成为德国球员效仿的对象。巴拉克就是因为对穆勒的敬仰而穿上了13号球衣。
3,内斯肯斯 有人说内斯肯斯是上帝的又一位宠儿,因为上帝赋予他太多太多的才华,他的突破能力、创造力和得分能力均超越了同时代的球员。内斯肯斯在阿贾克俱乐部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在1974年和1978年两届世界杯上,他更是将自己的足球天赋演绎的淋漓尽致,在他巧妙的调度下,荷兰队全攻全守的打法荡气回肠,两度打进世界杯决赛,尤其是1974年世界杯决赛对西德队的那粒闪电般的点球,让内斯肯斯橙色的13号球衣又多了一份神奇的色彩。内斯肯斯在那届世界杯上的5个进球,使他成为荷兰足球最伟大的球员之一。
4,巴拉克 在2002年世界杯上,德国队面貌一新,而最令人感到意外的还是球员号码的变化,尤其是巴拉克身上的8号变成了13号。巴拉克加盟凯泽斯劳滕是选择了3号,他首次入选国家队时穿的是15号,但自从转会勒沃库森队后,13号一直是他的最爱。在世界杯和欧洲杯的预选赛上,欧足联规定首发上场的球员只能穿1到11号球衣,可最后因为巴拉克的请求而特批了一个13号给他。巴拉克为何队对13号如此着迷?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德国著名球星盖德·穆勒的球迷。由此看来在足球圈内,即使在大牌球星中,追星的风气也不小。
5.内斯塔 他是所有前锋的噩梦,却是无数少女的梦中情人。他挚爱意大利,却有着古希腊人漂亮的卷发与古铜色皮肤。他在最富宗教气氛的罗马长大,却选择了西方人最忌讳的13号球衣。 内斯塔对13情有独衷,甚至有人说,当年他从拉齐奥出来,不去国米而选择了AC米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国米一开始不给他13号球衣。不过,内斯塔的伤病不断,也被说是13号作祟。
6,卡尔·海因茨·里德尔 里德尔在1988年第一次被贝肯鲍尔招入国家队,登场三分钟就打入自己的国家队首粒进球,这位德国锋线上的利刃没有因为克林斯曼的存在而暗淡。1990年先是在联盟杯赛上演帽子戏法,干净利落地将马拉多纳领衔的上届冠军那不勒斯队打发回家;接着他随德国队在意大利捧起了世界杯。职业生涯后半段虽不顺利的里德尔又在1996-97赛季欧洲冠军杯决赛尤文图斯对阵多特蒙特的比赛中再次爆发,开赛不到35分钟,里德尔就为多特蒙德打入两球,最终德国球队3比1战胜老妇人捧起大耳杯。
7,巴斯勒 90年代熟悉德甲的球迷一定不会对巴斯勒的名字感到陌生。1996-99三年时间里身披拜仁慕尼黑13号战袍的巴斯勒用精彩表现赢得了许多中国球迷的赏识。这位在球场上以大力远射扬名的德国人,脾气也如射门力道一样暴躁。名帅雷哈格尔在德国素有“驯兽师”之称,这其中的“兽”就是指巴斯勒。遇到雷哈格尔之前的巴斯勒傲慢而狂放,泡吧、抽烟、喝酒、赌博、打架、不当言论都是他的拿手好戏,给人感觉是无可救药。然而在雷哈格尔地用心调教下,他不仅球技突飞猛进,连坏脾气都收敛了不少。在1999年离开拜仁后,随着状态的下滑,巴斯勒开始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8,贾尼尼 弗朗西斯科·托蒂是现在公认的罗马王子,这位王子心中的偶像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另一位王子——朱塞佩·贾尼尼。在1990年世界杯上,贾尼尼出色的组织盘活了蓝色军团的中场,成为了意大利国家队绝对的中场核心,也让球迷记住了他所穿的13号球衣。不过贾尼尼穿13号球衣纯属偶然,因为当时意大利国家队是按照位置和姓氏开头字母分配球衣号码,就这样,贾尼尼和13号球衣开始了一段世界杯的不解之缘。由于出色的表现,贾尼尼成为了1990年世界杯意大利国家队中最大的亮点之一,13号球衣也成为意大利球迷对那届杯赛的一个闪亮回忆。
9 ,尤西马尔 在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上,巴西队年仅24岁的尤西马尔横空出世,他不仅出现在与内林霍同样的位置上,还接过了巴西国家队永远为右边卫留下的那件13号战袍。尤西马尔的表现一点都不比他的前辈逊色,尽管巴西队止步于1/4决赛,但初出茅庐的尤西马尔打进了两个精彩的进球,在与北爱尔兰队的比赛中,他的一记小角度抽射破门排在世界杯50大精彩进球的前列。在1986年世界杯上,尤西马尔入选了世界杯最佳阵容。
10,内林霍 上世纪70年代,巴西的克鲁塞罗队是活跃在世界足坛上的一支劲旅,1976年,他们夺取了世界俱乐部杯冠军(丰田杯前身),队中的主力球员内林霍一战成名。1978年世界杯是内林霍的第一次世界杯之旅,在与意大利队的比赛中他再次给人们以惊喜,一脚惊世骇俗的远射让观众将13号的背影牢牢记住。再那届世界杯中他打进两球,其中在三四名决赛中打破意大利“钢门”佐夫十指关的进球被列为世界杯历史上的十佳进球之一,排在英国媒体评选出的世界杯百大精彩瞬间的第43位。凭借这一角世界波,内林霍和他的13号战袍永远在世界杯的史册中封存。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德甲灵异球:德甲经典鬼球事件》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640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