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甲多特疫情﹞如战争般的鲁尔德比,为何能成为德甲第一德比?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德甲多特疫情,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如战争般的鲁尔德比,为何能成为德甲第一德比?

答放眼世界足坛,各国联赛最火爆的德比通常都是国内最强球队间的顶级碰撞,比如亚平宁半岛的意大利国家德比和米兰德比,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国家德比,阿根廷上演的河床与博卡青年的对抗……但在德国,国家德比的概念并不明显,反倒是地区德比火爆异常,最为引人瞩目的则是多特蒙德与沙尔克04间的鲁尔德比。
一场德比,甚至可以牵动两座城市的喜怒哀乐,球场上的火爆与激烈更是不言而喻。这就不难理解多特蒙德市长在疫情期间都不忘死敌了,他在呼吁民众观赛时说道:“这个周末,我们不仅仅是让沙尔克拿到0分,还要确保0例新增病例。”——复赛后的德甲揭幕战,正是鲁尔德比。
那么,鲁尔德比为什么能够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力,双方的敌对情绪又为何如此剑拔弩张?这或许还要从德国的地理与 历史 渊源说起。
即便不是球迷的中国人,对鲁尔区也不会陌生,在高中地理书中曾有这么一个章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本中阐述了鲁尔区的衰弱与转型,而多特蒙德和沙尔克04就身处这个地区。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境内。核心区域中人口密度达到2800人/平方千米,是德国最大城市群,也是欧盟第三大城市群。早在19世纪70年代,鲁尔区就开始走向腾飞,当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人类从蒸汽时代跨越到电气时代,而鲁尔区在1870年就建立铁路系统,从而带动工业生产和人口增长。
早期时候,鲁尔区以采煤工业起家,通过煤炭发展炼焦、电力、煤化学等工业,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工业的发展,并在大量钢铁、化学产品和充足电力供应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了机械制造业。因此,鲁尔区成了德国的战争发动引擎,也遭遇敌军在战争中的“重点照顾”。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鲁尔区的钢铁产业被限制,地区单一性产业结构的弊端开始显现,在一段时期内造成了衰弱。不过,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这片地区已经十分繁华,超过50万人口(首都柏林不到400万)的城市就有多特蒙德、埃辛和杜伊斯堡。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城市群的地方就有竞争,鲁尔区同样如此。
沙尔克04于1904年在盖尔森基兴的沙尔克区成立,多特蒙德则是1909年在大城市多特蒙德诞生,两座城市都位于鲁尔河的沿岸,同为德国至关重要的工业输出地——盖尔森基兴以矿业闻名,而多特蒙德则以钢材和煤炭资源而著称,这就导致了两座城市经济发展上的激烈竞争,与之类似的有英格兰的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一条运河改变城市格局,城市战争更点燃了足球战争。
何况,地理因素促进了这种对抗,盖尔森基兴和多特蒙德的车程只有30分钟,这就像是不是同城德比的同城德比,你说火爆不火爆?
1925年, 历史 上第一场鲁尔德比上演了,那时的沙尔克是德国顶级强队,从1933年到1945年拿到过六座联赛冠军,自然在早期的德比战中对多特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在此期间进行的16次鲁尔区德比中,沙尔克04取得了14胜1平1负,其中不乏10比0、9比0、7比0和6比0这样的狂胜。
鲁尔德比最初并没有那么剑拔弩张,直到1943年,多特才取得首场胜利,打进制胜球的奥古斯塔-伦茨至今仍是大黄蜂球迷的英雄。此后德比因二战短暂中止,1947年才重新进行,四年之后,多特在地区决赛中3比2击败沙尔克,严重威胁到了后者北威州霸主的地位。不久之后,德国高级联赛开始进行,多特扭转了最初的劣势,开始成为德比的主角,这一时期战绩是15胜10平7负。
1963年,德甲成立,鲁尔双雄的竞争更加激烈,双方势均力敌,很少再出现大比分,更难以碾压对手。这之后,两支球队都经历过低谷,大黄蜂1972年降入德乙,三年后才重回德甲,矿工在1988年遭遇了同样的悲剧,不过在90年代初升级成功,并且立刻用一个5比2给了当时的联赛亚军的多特一记重击。
本世纪初,多特在巅峰之后陷入低谷,1998年至2005年,沙尔克德比战连续7年13场不败,然而,大黄蜂在苏醒之后就立刻蛰了矿工一口——2006/07赛季收官阶段,沙尔克只要赢下鲁尔德比就能收获49年来的第一个联赛冠军,结果他们0比2被死敌痛击,积分最终被斯图加特逆转,痛失冠军。
在搅黄了沙尔克的冠军美梦后,多特球迷专门租用小型飞机,在盖尔森基兴上空打出“你们永远拿不了冠军”的横幅,大黄蜂拥趸中甚至流传一句著名的口号:“宁可拜仁夺百冠,不要矿工一称王。”这样的鲁尔德比,媒体花式造势,警察如临大敌,绵延百年的恩怨,体现德国最剑拔弩张的死敌文化。
鲁尔双雄在德国足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多特赢得过5座德甲冠军,沙尔克则三次加冕德国杯冠军,并多次获得德甲亚军。不过放眼欧洲,他们称不上顶级豪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曾拥有巅峰记忆。
让我们将时钟拨回到1996/97赛季,当时意甲正处于小世界杯时代,亚平宁军旅在欧洲赛场所向披靡,征战欧冠的多特和进军联盟杯的沙尔克并不是绝对主角。然而,小组第二出线的大黄蜂变得所向披靡,他们双杀欧塞尔,两个1比0爆冷曼联(间接导致),接着又在看衰声中3比1掀翻当时的“宇宙队”尤文,队史首次捧起欧冠奖杯。
沙尔克的故事就更加孤注一掷,以联赛季军身份参加联盟杯的他们,从一开始就放弃联赛专攻欧战,一路淘汰罗达JC(荷甲)、特拉布宗(土超)、布鲁日(比甲)、瓦伦西亚(西甲)和特内里费(西甲),最终在决赛里依靠点球大战击败了强大的意甲豪门国际米兰,不可思议地拿下联盟杯冠军。
毫无疑问,1997年是鲁尔双雄的巅峰,他们分别在欧战决赛击败全盛时期的意甲双雄,在足球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地区的球队在同一个赛季斩获欧战冠军,放眼足坛 历史 也是前无古人。时至今日,那段往事都是德国足球不会褪色的美谈。
从1925年的首次鲁尔德比至今,已经走过了95年光阴,在过去的179场比赛中,沙尔克获胜71场,多特赢下61场,双方47次握手言和,矿工的进球数为340个,远远多于多特的273个。不过在德甲赛场,双方是真正的势均力敌,分别赢下32场和33场,另有30场平局。
2010/11赛季,多特只在2014/15赛季排在德甲第七,落后于第六的沙尔克,其余8个赛季都压制着死敌。毫无疑问,大黄蜂正经历着队史的又一个黄金时代,而挣扎中的矿工,也从不会忘记自己的野心。近些年来,鲁尔德比也诞生不少名局,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2017/18赛季那场4比4,多特25分钟就取得4比0领先,结果绝地反击的沙尔克60分钟之后连扳四球。
看吧,这就是鲁尔德比,有地理竞争,也有 历史 恩怨,同时伴随着盛衰起伏的变迁,期间更是制造无数经典。这一次,空旷的威斯特法伦球场将迎来一场无声的德比,即便没有那黄黑色的城墙,对抗的因素依然会根植于双方球员心中。那么,是沙尔克阻止多特追赶拜仁的步伐,还是多特踩着沙尔克向拜仁宣战呢?“揭幕战”的鲁尔德比,我们拭目以待!
(南看台)
欧洲青训之王的衰落:靠一群孩子,多特真的什么都赢不了?
答多特又输球了。
在北京时间周六凌晨进行的德甲第18轮比赛中,多特作客2-4不敌门兴,哈兰德双响也难救主。这场比赛让门兴结束了对阵多特的12连败。
输掉这场比赛之后,多特以 9胜2平6负的战绩积29分位列德甲第四 。但近期球队状态糟糕 ,已经连续三轮不胜。
好消息是,哈兰德这块瑰宝越来越讨人欢喜,现在已经成为多特的真神。但令人着急的是,阵中其他几位被寄予厚望的天才小将,好像并没达到预期的水准。
成也青训,败也青训。靠一群孩子什么都赢不了这句诅咒,难道终将要在多特身上应验吗?
时间回到去年夏季转会窗,多特在转会市场上可以说是一个另类的大赢家。
一边强留桑乔,一边抢来令曼联垂涎已久的贝林汉姆,年轻化路线走得可以说是相当扎实。
尤其是贝林汉姆的加盟,狠狠地打了红魔高层的脸。 据说三德子已经在三月初带着贝林汉姆的父母参观了卡灵顿训练基地,希望尽快促成双方签约,但最终,还是被多特中途截胡。
之所以让那么多年轻天才趋之若鹜,多特在青训体系搭建,年轻球员的培养方面,固然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除了历任主帅、高层都十分重视年轻球员的作用之外,多特的青训体系还有三个区别于其他欧洲豪强的特点。
第一,针对性和科学性。
这是很多豪门青训都在标榜的一个优势,但少有俱乐部能做到像多特这么极致。
在 器械 上, 旨在提高球员接球、停球能力的发球机,能全方位配合传接球训练的足球机器人,都是多特的标配。 在5年前,整个德甲只有三家俱乐部拥有这套设备,而多特此时已经使用这套设备足足5年了。
在 场地 上,多特的青训基地和一线队的训练基地相邻,双方能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 比如在部分球队青训梯队中鲜见的天然草坪(而且还有近10块那么多……),比如不同梯队的独立更衣室和战术分析室,比如长期保障最优训练效果的恒温系统 等等。
而近年来备受各大豪门青睐的 高 科技 训练设备 ,多特也一应俱全。前面提到的发球机和足球机器人,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二,看得到的上升空间。
回想起当初格策和多特前队长凯尔在健身房谈人生、聊理想的往事,这种积极、团结还充满希望的氛围,的确令人无比向往。
第三,人性化。
用青训主管里肯的话来说就是, 足球是多特青训小将们人生此阶段最重要的事情,但成为职业球员不是他们漫长人生道路上的唯一追求。
众所周知,虽然职业球员风光无限,但各大豪门青训营的成材率其实也并不高。对于醉心足球,又始终没法获得职业合同的孩子们来说,从前对足球有多爱,足球就能伤他们有多深。
因此,德国在青少年足球培训上,一直遵循全方位发展的策略。
而多特,对于这一套规则十分重视。
这种操作模式,和巴萨的拉玛西亚如出一辙。果不其然,成功者的故事大都是相似的。
只可惜,风光的多特青训,如今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了。
回顾过去这些年, 从 格策、罗伊斯到穆科科,从莱万、奥斯曼·登贝莱到桑乔 ,无论是血统纯正的自家青训出品,还是后天来料加工转出口的天才少年,总能在多特历练过后迅速成长。
而他们的发展之路,也大多相似。
不管这条路是多特自己的选择,还是面对各路豪强金钱攻势无力反抗的悲惨故事,结果至少都没有那么糟糕—— 因为这一拨又一拨天才,除了能换回来钱之外,也能确保球队的成绩不至于崩盘。
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多特愿不愿意承认,青训都是他们的安身立命之本。
这也是为什么,在疫情侵袭导致收入大减的情况下, 多特依然在去年价码2000万,对青训中心进行了扩建。
多特青训主管里肯也表示:
当哈兰德、桑乔等人如日中天,穆科科来势汹汹快速崛起的情况下,多特这套以青训为基础,配搭上低价收购天才球员加工出售的运作模式,运行得相当流畅。
然而,在莱比锡和门兴先后崛起之后,这条路似乎走不通了。
一来,吸引年轻天才的成本越来越高。 如今像切尔西、曼联、曼城这样的英超豪门,选材雷达都和多特出现明显重合。多特虽有威名在外,但想要留住天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二来,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莱比锡和门兴等新兴势力的崛起,意味着多特在国内赛场的地位已经愈发不稳。
或许,一个彻底失败的赛季,才是多特如今最需要的——因为这将为他们的重建,提供最好的契机。
英媒:多特深知留不住桑乔,坚持标价1.16亿欧,你怎么看?
答自从在2017年夏天离开曼城转投德甲联赛之后,桑乔就在多特蒙德的培养下逐渐成为了一名备受关注的新星,如今的他,不但射门能力出色,传球方面的创造力也非常惊人。本赛季截至目前,桑乔已经为多特蒙德出战了40场比赛,合计交出20球19助攻,这一组大号两双的数据不可谓不抢眼,要知道,目前桑乔仅仅只是一名20岁的球员而已,在这个如此年轻的年纪里就已经成为了德甲最出色的球员之一,可见他的未来是前途无量的。
近年来英格兰球员一直都很少会去除了英超之外的其他联赛效力,而桑乔年纪轻轻就来到德甲,确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如今他正式成长了起来,自然也吸引了多支英超球队的目光,以曼联为首的几支英超劲旅,目前就正在对桑乔发起争夺,而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基本上也可以确定,桑乔距离离开多特蒙德的那一天,似乎已经不远了。
①:曼联求购桑乔,多特要价1.15亿
根据《电讯报》消息,目前多特蒙德对桑乔已经进行了标价,他们希望能够从桑乔身上得到1.15亿英镑的转会费,虽然疫情对欧洲各大俱乐部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但多特依然不会选择降价,因此这个价格对于曼联来说,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数字,如果曼联不接受多特的报价的话,那么桑乔加盟曼联一事,很有可能就会因此告吹。当然,曼联是世界上商业模式最成功的俱乐部之一,让他们拿出1个亿来签下一名球员,虽然说不容易,但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1.15亿英镑,相当于1.29亿欧元左右,所以多特的要价已经接近了1.3亿欧元,根据德转显示,目前桑乔的最新身价为1.17亿欧元,因此多特要价1.3亿,其实也并不夸张,只要曼联愿意支付这个价格,那么这个夏天,桑乔就很有可能会正式加盟曼联,同时桑乔一旦加盟曼联,他也很有可能会披上曼联的7号战袍,在这一件极具传奇色彩的球衣身上,谱写属于自己的一段红魔故事。
②:多特以买卖球员谋生,很难留下桑乔
另一方面,桑乔作为一名如此优秀的球员,多特为什么留不住呢?按照目前多特的阵容配置,其实他们距离冲击德甲冠军,并不会太过遥远,只要能够保留现有的阵容,再针对球队现有的问题进行调整补充,磨合1-2个赛季,未来想要冲击德甲冠军,甚至在欧战赛场上取得好成绩,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但大部分球员在多特蒙德成长起来之后,最终却披上了另一支球队的战袍,而多特最终除了收到一笔可观的转会费之外,成绩上却始终无法迎来突破。
或许这就是多特与拜仁之间的差距所在,拜仁可以将有能力的球员都保留下来,而多特,更像是年轻球员锻炼的一个平台而已,未来踏上豪门的跳板。之所以造成如今这种现象,还是因为多特近年来出现了不少的案例,像目前正在巴萨效力的法国边锋登贝莱,当初在效力多特蒙德的时候就被誉为是新一代的天才球员,最终多特也因此卖出了一个不错的价格,或许也是尝到了培养球员带来的巨额利益,多特也逐渐开始走这样的模式,与本菲卡、波尔图这些俱乐部逐渐平齐,哪怕现在把多特称之为“欧洲黑店”,也绝对是不为过的事情。
③:1.15亿签下桑乔,值得曼联尝试
以桑乔的个人技术特点,未来一旦有机会加盟曼联,他的表现也肯定是值得期待的,除了出色的和盘带能力之外,射术和传球方面,桑乔都有着很不错的发挥,整体上来说,个人能力是绝对匹配得上曼联的需求,同时在索尔斯克亚的率领下,曼联也逐渐开始走“青春风暴”路线,多名年轻球员一起并肩作战,身边有拉什福德、布鲁诺-费尔南德斯这些有能力的球员搭档,桑乔想要融入球队,其实并不困难。
另一方面,桑乔的标价高达1.15亿英镑,到底高不高?其实,对于曼联来说,这个价格还是十分可观的,第一,桑乔的身价本来就很高,在于多特蒙德还有2年合同的情况下,曼联想要签下他,花费超过1亿肯定是很正常的事情;第二,桑乔足够年轻,他现在才20岁,无论是能力还是潜力,都极具投资价值;第三,桑乔是英格兰国籍球员,对于英超各大俱乐部来说,这是非常珍贵的,所以曼联1.15亿能够签下桑乔的话,这个价格还真的不亏,相反还是非常合理的。
④:桑乔虽然出色,但仍需不断努力
当然了,桑乔目前的能力确实是非常不错的,但他会不会像登贝莱一样,离开多特蒙德之后就出现大幅下滑,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初在多特蒙德大放异彩的登贝莱,数据上其实是不输桑乔的,只是加盟巴萨之后,却成为了外界口中的“水货球员”,昔日天才逐渐沦为了一名普通球员,登贝莱的经历,我们也是看在眼里的,为什么离开了多特蒙德,就会变成这个样子?
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首先,登贝莱能够在多特蒙德时期大放异彩,一方面是个人能力不错,在这一方面也确实如此,他的高天赋也是外界普遍认可的,另一方面,则是多特蒙德的“造星计划”,在战术层面上给到了登贝莱足够的支持,从而造就了他有着如此抢眼的数据。
而在来到巴萨之后,他在战术层面上失去了支持,从原来的进攻核心成为了梅西身边的打手,此外当时的巴萨主帅巴尔韦德也没有对登贝莱的能力有深入的挖掘,再加上俱乐部对登贝莱缺乏管理,导致登贝莱没有端正好自己的态度,久而久之,他的表现也慢慢开始下滑。另外,登贝莱运气也不好,频繁的伤病使得他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在状态不稳定的情况下,还需要背负压力,表现自然也好不了哪去。
结语
所以说,桑乔未来回归到英超之后,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登贝莱,这是有一定可能性的。当然,我们还是希望他能够踢出来,毕竟他还是有能力的,相信只要他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未来踏入豪门之后,就一定会有足够的机会去证明自己。
总的来说,1.15亿英镑签下桑乔,对于曼联来说,还是值得去做的,想要让前场的攻击变得更加丰富多样,那么签下桑乔就是可操作性的事情,如果曼联不买下桑乔,被其他英超球队截胡成功的话,那么最终吃亏的,也还是他们自己。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德甲多特疫情﹞如战争般的鲁尔德比,为何能成为德甲第一德比?》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643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