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足球解说张力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德甲张力解说德国队,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送你一颗百忧解
本文目录导航:
送你一颗百忧解
最佳答案闷热潮湿的天气,除了闷头睡觉,可能还适合坐下来发呆怀旧。
最近经常没来由的困倦,一碰上下雨天临近中午才起床已不算稀奇,往往吃过午饭坐在办公室眼皮依然沉重。咖啡浓茶试了一个遍不见效,小长假的间隙出去泡温泉做按摩拔火罐,效果也仅仅持续了不到48小时,一度让我怀疑将这笔钱换一堆兴奋剂兴许就会立竿见影。
说到买药,前天脑海中突然闪现一个名字:百忧解。对于一个走进药店两眼一抹黑的人来说,能想起这个名字的唯一理由,或许是听上去还算文艺的名称。不过当我打开浏览器检索这三个字,弹出的结果居然是神经疾病治疗药物,比如焦虑症,又比如……抑郁症。
我并没有抑郁症病史,即便2007年第二次复读前要求从县城去长沙咨询心理医生,我也不相信自己这种没皮没脸的性格会经受这种令人悲伤的病痛。这类病情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往年出现在媒体上的跳楼报道,以及听闻身边一位朋友的母亲因为抑郁症自杀的事情。
不过在2013年,我算是和「抑郁症」这三个字有过几次近距离接触。那时候我还在北京,做着自己喜欢的媒体工作,彼时正是「新媒体编辑」最红火的时候,各种定期或不定期的饭局,加上北京丰富的活动资源,结识了许多有共同理想或爱好的朋友,其中就有从足球运动员转型做书商的王启宪先生。
编辑出版学的专业背景不仅培养了我逛书店的习惯,也养成了围观各种读书沙龙的爱好。那年7月,《门将之死》读书沙龙在单向街举行,这本书讲的是德国足球运动员恩克2009年因抑郁症卧轨自杀的故事,由王启宪所在的公司引进版权,活动还邀请了德国足球记者张力和足球解说员申方剑一同参与分享。
由于前一晚宿醉,当天的活动我错过大半,只赶上了后半程,不过提问交流的环节还是让我学到了不少。恩克自杀的新闻我早就看过,我只是好奇为什么抑郁症能够轻易打败一个成年人,把他们逼上绝路。三年前的回答我如今已记不太清楚,印象中好像某位嘉宾(也可能是王启宪本人)是这么解释的:自杀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不是解脱,而是一种休息的方式,因为他们情绪低落,行动力差,甚至无法入睡,在这种情况下,自杀就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可以将这一切画上句号。
更重要的是,他们让我意识到「抑郁症」和「抑郁倾向」并不是一回事,后者是广泛存在的一种精神状态,比如长期意志消沉、不想起床、体重无故增减、自我评价降低等。这些表现特征倒是像极了我2011年在《中国新闻周刊》实习末期的状态,不过有点遗憾的是,尽管没有做出任何极端的手段,然而缺乏及时调整心态的意识最终还是影响了我大四毕业前的职业规划。
巧合的是,这场活动结束后两天,我在供职单位的新刊上看到一篇文章,专栏作者尹珊珊向我们描述了自己「被产后抑郁症正中靶心」的经历,看完也令人感概万分。当时我负责更新单位官方微博已近两个月,知道有一大批读者喜欢她的文字,也结合了周末读书会上的收获,非常用心地重新编辑了微博上的推荐语。
这篇专栏最初的标题是《你我周遭的精神病患者》,我觉得一来容易误伤,二来莫名其妙(把「抑郁症」和「精神病」画等号有点不近人情),缺乏让人传播的情感元素。我把原文通读了四五遍,换了两三个标题,最终决定从文中摘取一句话:那些过于悲伤的人,都有一张奇怪的笑脸。
换标题的效果如我意料中的好:通常推荐尹珊珊专栏的微博,转发量维持在200-400之间,但这条微博的转发量累计超过了3800。我后来经常想起这件事,觉得尹珊珊的文字固然动人,标题也简单易懂,但要想将自身丰富的情感融合在140字内,并传递给更多的人,需要的不光是专业素养、知识结构,还有不可或缺的同理心。
可话说回来,同理心有时候用在职场上真是稀缺又无用的啊。你为他人考虑了许多问题,对方要么嫌你多管闲事,要么对此觉得理所当然。经常听身边人吐槽说,单位的同事(主要是领导)缺乏格局又喜欢邀功请赏、推卸责任,感觉这样的工作压抑无趣。然而这大概就是生活的常态吧,忍受不了就只能分道扬镳,然后希望自己将来不做或少做这种让人讨厌的行径,仅此而已。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想说,我等了这么久,你就给我看这个?可惜现实就是这样,正如我那天满怀期待地在网上查阅类似「普通人服用百忧解会变得快乐吗」这种问题,得到的结果却有点沮丧:虽然有一个听起来不忧愁的名字,但服用百忧解并不会让普通人快乐起来,抑郁症患者短期内服用也不会立刻见效。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德国足球解说张力》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652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