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为什么叫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蒙府本,戚本要研究《红楼梦》不可不注意版本。《红楼梦》的版本主要分两个系统,一个是脂批本系统,另一个是程高本系统。 一、甲戌本,又称...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正德甲戌进士题名,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为什么叫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蒙府本,戚本

为什么叫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蒙府本,戚本

要研究《红楼梦》不可不注意版本。

《红楼梦》的版本主要分两个系统,一个是脂批本系统,另一个是程高本系统。 一、甲戌本,又称脂残本,或称脂铨本。清代同治年间大兴刘铨福所藏十六回《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二、己卯本 又称脂怡本,或称脂馆本,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有人认为是清朝怡亲王府的原抄本,也有人认为不是原抄本而是一个过录本。原存三十八回,即一至二十、三十一至四十、六十一至七十回(内缺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系据另一种乾隆抄本抄配〉

三、庚辰本

又称脂京本,是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抄本,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原本八十回,中缺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实存七十八回。

四、戚序本

又名脂戚本、戚本或有正本。原由乾隆三十四年进士戚蓼生收藏抄本《石头记》并写了序言,故名戚序本。

五、蒙府本

又称王府本、脂蒙本,原为淸朝某蒙古王府旧藏《石头记》抄本,现藏国家图书馆,有书目文献出版社(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本,题《蒙古王府本石头记》。

还有很多版本,如圣彼得堡本.舒序本.杨藏本.梦序本.北师大本. 卞藏本. 靖藏本 .程甲本.程乙本。甲乙本也称为程高本,为程伟元.高鹗所作序的120回版本。

明清时期姓孟的进士有哪些人?籍贯哪里?那一年?

孟应春,浙江德清(仁和)人,崇祯十六年三甲九十一名

孟颜,山西泽州人,嘉靖十七年三甲一百三十五名

孟一脉,山东东阿人,隆庆五年三甲二百十七名

孟三迁,山东定陶人,万历二十六年三甲二十二名

孟雷,山西泽州人,嘉靖八年二甲九十四名

孟霦,山西泽州人,嘉靖八年三甲八十名

孟张明,直隶沧州人,崇祯十六年三甲三百十四名

孟廷柯,湖广武昌人,正德六年三甲一百五十七名

孟廷相,顺天府霸州人,嘉靖十七年三甲一百四十名

孟瑄,湖广安化人,永乐二年三甲一百四十二名

孟瑛,直隶归德卫人,正统四年二甲三十三名

孟玘,福建闽县人,正统四年二甲十三名

孟羽正,直隶华亭人,嘉靖二十九年二甲八十二名

孟习孔,湖广武昌人,万历二十三年三甲一百三十四名

孟重,陕西渭南人,嘉靖三十二年三甲一百五十五名

孟儒,山西辽州人,弘治十二年三甲一百九十八名

孟颛,浙江会稽人,天顺元年二甲七十五名

孟化鲤,河南新安人,万历八年二甲二十七名

孟勋,直隶沧州人,景泰五年二甲五十四名

孟名世,湖广江陵人,天启五年三甲一百八十名

孟绍康,河南杞县(祥符)人,万历四十一年三甲一百四十名

孟绍虞,河南杞县(祥符)人,万历四十一年三甲二百七十一名

孟绍庆,湖广武昌人,万历八年二甲四十六名

孟秋,山东仕平人,隆庆五年三甲二百十七名

孟淮,直隶博野人,景泰五年三甲四十五名

孟淮,河南祥符人,嘉靖十七年三甲一百零六名

孟瀛,直隶博野人,成化八年三甲四十九名

孟准,山西辽州人,成化二十年三甲四十三名

孟官,陕西咸宁人,嘉靖二十六年三甲八十三名

孟兆祥,直隶交河(山西泽州)人,天启二年三甲二百三十六名

孟述,河南泌阳人,成化八年二甲五十三名

孟逵,顺天府玉田人,成化二十三年二甲六十六名

孟洋,河南信阳卫人,弘治十八年三甲一百九十八名

孟祥,山西辽州人,正统十三年三甲三十五名

孟希孔,山西蒲州守御千户所人,万历二十九年三甲二百十三名

孟奇,陕西咸宁人,正德九年三甲八十四名

孟楠,直隶浚县人,万历二十六年三甲十八名

孟春,山西泽州人,弘治九年二甲八十七名

孟国祚,直隶邢台人,天启二年三甲三十一名

孟易,山西临清卫(山西蒲州)人,正德十六年二甲九十三名

孟时芳,山西蒲州人,万历二十六年二甲四十二名

孟明辅,河南祥符人,崇祯十三年三甲一百六十五名

孟阳,山西泽州人,正德九年三甲八十六名

孟居仁,山西辽州人,嘉靖二年三甲二百十八名

孟学易,陕西灵台人,嘉靖四十四年三甲一百十六名

孟养浩,湖广咸宁人,万历十一年三甲一百五十四名

孟养性,山东齐河人,嘉靖十七年三甲一百九十八名

孟钊,河南泌阳人,正统元年三甲三十八名

孟鉴,直隶博野人,宣德八年三甲五十七名

清朝甲戌年是哪一年,甲戌年是哪一年

清朝甲戌年是哪一年

( :潇湘夜雨)

《红楼梦》最初是以稿本的形式在小范围内传阅,后来又以钞本的形式广泛流传。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程伟元和高鹗将前八十回与搜罗到的后四十回编纂成一部完整的《红楼梦》,以木活字排印出来,通称程甲本。第二年,程高二人又对程甲本做了一些修订工作,重新排印,通称程乙本。在程高本刊刻以后,出现了各种程高本的翻刻本,并出现了很多评点本。比如《增评补图石头记》、《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等等,成为除程高本外《红楼梦》流传的主要版本形式。清朝末年出现的戚序本是之一个被发现的钞本,因其卷首有戚蓼生的一篇序而得名。上海有正书局于1911年至1912年将戚序本石印出版,题为《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目前发现的《红楼梦》钞本有十余种: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蒙府本、杨本、列本、甲辰本、舒序本、郑本、靖本、庚寅本、卞本等等。我们将把《红楼梦》各个版本知识向广大红迷进行介绍。本篇 介绍的是甲戌本。

甲戌本,题名《脂砚重评石头记》,因钞本中有“至脂砚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而得名甲戌本。甲戌本原为清朝大兴刘位坦(1802-1861)得之于京中打鼓担中,传其子刘铨福,之后流传不详。1927年胡适在上海得到甲戌本,1948年12月,胡适南下,随身带走了甲戌本。1962年胡适去世后,其子将此本寄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图书馆,现被上海博物馆购。

甲戌本现存十六回,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四回一册,共四册。每半叶十二行,行十八字。书口题“石头记”,下部有“脂砚”署名。甲戌本无目录,经过重新装裱,封面后加。甲戌本封面所题《脂砚重评石头记》为胡适手笔,各册首页首行题名《脂砚重评石头记》。

甲戌本中有刘铨福在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所作的跋,极有见地。又有濮文暹、濮文昶(青土、椿馀)兄弟跋。胡适、俞平伯、周汝昌在其上亦有批跋。

之一回之一叶之一行顶格题“脂砚重评石头记”,第二行空一字书“凡例”二字,第三行空二字起凡例五则,末题诗一首。其中之一至四则及题诗,共四百一十四字,为此本独有。第五则“此书开卷之一回也, 自云……”,后来本子仅存此段作为引言,与正文混同,遂成了正文开始。凡例之后的七律题诗,尾联“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脍炙人口,为论红著作所常引用。《凡例》缺右下角,胡适补“多”、“红楼”、“鉴是”五个字,并盖钤章。 《凡例》,有人认为是 手笔,有人认为是批语,有人认为是书贾所为。第四回末叶“凡族中”后缺下半叶,胡适根据庚辰本抄录九十四字,并校补一个“闹”字。第十三回起首半叶缺左下角,在原书与衬纸间印有“刘铨畐子重印”“胡适之印”,衬纸上印有“专祖”朱文方印。

之一回第四叶下之一行“丰神迥异”句下至第五叶上末行“大展,将……”句之间,较他本多出一段文字,恰好两叶,424字。又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与警幻之妹兼美成亲的一段情节,与各本也不同。

甲戌本是过录本, 其祖本可能是脂砚的编辑本,因每页版心下部都有“脂砚”的署名。此本正文有误抄现象,也有批语混入正文。有些地方虚以待补,如若干回的回前诗,仅有“诗曰”空悬。林黛玉眉目描写尚未成文,其下半句以朱笔空围。底本无拼凑现象,正文很少修改。

甲戌本使用的是“强”字,而乾隆年间开始 公开刊刻印刷中,都使用了“强”字,后者避讳了乾隆名讳弘历的“弘”字,因为“弘+虫”是对皇帝的极大不尊,而以 形式规范了写法为“弓+虽”。从抄本的不避讳看,《红楼梦》应该成书于乾隆朝以前。下图是甲戌本“强”字影印截图:

雍正三年(1725),谕旨全国读书人必须尊重孔子,只有孔子才可以用这个“丘”字,其它有“丘”的词语不得写成 “丘”,要写成“邱”,以避孔 名讳。但甲戌本中带“丘”的词语依然是“丘”,根本没有避讳,这是雍正三年以前书写的标志。

甲戌本“丘”字截图:

乾隆年间刊刻的程甲本“邱”字截图:

甲戌本有眉批、侧批、双行批、回前回后批多种。所存各回批语远多于其他抄本,尤有一些重要批语为他本所无。如之一回“满纸荒唐言”诗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何?怅怅!”这条批语是持曹雪芹卒于壬午年论者的首要依据。但也有学者认为,该眉批应该是两条,“壬午除夕”是上一条批语的落款日期。

在甲戌本之一回贾雨村中秋咏月诗处有批语:“这是之一首诗。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胡适错误断句为:“这是之一首诗。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并在发表 时不顾 ,将“为”篡改为“有”,为他的曹寅之孙“曹雪芹”独创这部书的观点强拉批语证据。当今的很多汇校本如邓遂夫汇校本、吴铭恩汇校本,沿袭了胡适的错误断句,并把“为”篡改为“有”。

从抄写笔迹分析,现存甲戌本正文内还有后人眉批和侧批等形式的批语。有些从笔迹上可以断定是胡适所批。在这些后人批语中,第二、三、五、六、七、八、二回多数为墨批,基本可断定为同一人手迹。在这些笔迹相同的批语中,有一条值得注意,即第三回第二叶后半叶墨笔眉批,附有落款“同治丙寅季冬月 左绵痴记”,钤“情主人”印。左绵痴为孙桐生(1824-1904),字小峰,四川绵州人,咸丰二年进士,与刘铨福有交。

由于胡适认为《红楼梦》创作于乾隆年间,自然也认为抄本中的甲戌年为乾隆甲戌年,即1754年。很多出版社在出版甲戌本时,也题名《乾隆甲戌脂砚重评石头记》。笔者认为这样题名不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红楼梦》创作于康熙年间,此甲戌年应为1694年,因此不要将甲戌年认定为乾隆甲戌年才合理。

(本文部分资料 于 络)

———————————————————

校对:王华东 至真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 。欢迎 “吴氏红学”号,欣赏更多吴氏红学精品 !

就是与清朝甲戌年是哪一年相关内容,是关于脂砚重评石头记的分享。看完甲戌年是哪一年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求历史上有名的状元公资料

中国历代状元之最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2.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崇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 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3.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 年) 丙辰科状元翁同龢。他一生两次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4.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 癸亥科状元李遵顼。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于天庆十年(1203 年) 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 年) 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6.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 年) 辛酉科状元崔元翰。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 、进士状头(状元) 、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7.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8.历代科举考试中, 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孙何、王曾、宋庠(xiáng,即宋郊)、杨寘(zhì,同‘置’)、冯京、王岩叟等6人。

9.历代状元中,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 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商辂等17 人。

10.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状元王维。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 杜(甫) 而下,当为第一”。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

11.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 年)甲戌科状元张孝祥。其词追踪苏轼,气概凌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张元干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12.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 年) 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历史上还把他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頫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

13.历代状元中,史学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时后汉乾佑二年(949 年)己酉科状元王溥。他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三十卷。不仅史料丰富翔实,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所仿效。这一贡献被《四库提要》称为“厥功甚伟”。

14.历代状元中,著述最丰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 年) 辛未科状元杨慎。他不仅工诗,而且能文、词和曲,并重视民间文学,是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其平生著述达四百余种,虽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种,现存诗作二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丰,明时推为第一 。

15.历代状元中,植物学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庆二十年(1817 年)丁丑科状元吴其浚(jùn,同‘浚’)。他一生历任多省巡抚,所至注意各地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依据耳闻目睹,绘图列说,并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文献,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是我国19 世纪一部重要的植物学专著。

16.历代状元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绍熙四年 (1193 年) 癸丑科状元陈亮。他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 和朱熹多次进行过义利、王霸关系的辩论。其学说独具体系,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17.历代状元中,最嗜饮茶并对我国茶道研究作出贡献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 年) 甲午科状元张又新。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评论各种泉水煎茶之优劣,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18.历代状元中,唯一出使过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 年) 戊辰科状元洪钧。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他利用西方资料撰著的《元史译文证补》,开创了利用西方著作、资料研究元史的新纪元。

19.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唯一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是唐会昌二年(842 年) 壬戌科状元郑颢。他状元及第后七年,即大中三年(849 年) ,被宰相白敏中作为驸马人选推荐给唐宣宗,尚宣宗之女万寿公主。

20.历代状元中,唯一在刚刚及第后即被皇帝下令处死的,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 年) 丁丑科南榜(或称春榜) 状元陈安。因该科殿试录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满。明太祖朱元璋怀疑录取有私,大为震怒,竟下令将主考官及陈安等人一并处死。

2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癸丑三年(清咸丰三年癸丑,1853 年) 女科状元傅善祥。

2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文字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状元的,是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 年) 癸巳女真进士科(又称策论进士) 状元徒单镒,为女真族人。他参加科举考试是用女真文字。

2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 甲辰科状元刘春霖。他状元及第次年,即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 ,慈禧太后即下诏停止科举,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末科状元。

24.历代状元人数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 年) 壬午科,至哀帝天四年(907 年) 丁卯科,285 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 人。在《登科记考》、《玉芝堂谈荟》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40 余人。

25.中国历史上,一届科举考试中由同一地区包揽前三名发生在明朝建文二年,来自江西吉安府的胡广、王艮和李贯包揽了一甲前三的状元、榜眼、探花。永乐二年则诞生了一个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科举奇迹:同样是来自江西吉安府的才子们包揽了此次科举考试前七名!

26.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苏省。从顺治四年(1647 年) 丁亥科武进籍状元吕宫,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 甲午科南通籍状元张謇,247 年间,共产生状元49 人。

注:清朝一代正宗江苏籍状元应为43人。之所以有49人的说法的原因是戴有祺(康熙30年状元)、王敬铭(康熙52年状元)、秦大成(乾隆28年状元)、徐郙(同治元年状元)等4人严格说应属上海人,而当时上海属于江苏;吴信中(嘉庆13年状元)、黄思永(光绪6年状元)等2人原籍都是安徽休宁、寄籍在江苏。就算除去这4人,江苏的43人仍大大领先于第二的浙江19人(如不算寄籍在外的应为18人)。

27.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苏州府,共有状元24 人。

28.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县,是南宋时期的永福县( 今福建永泰) 。自乾道二年(1166 年) 丙戌科,至乾道八年(1172 年)辰科,七年之间,连续产生萧国梁、郑侨、黄定3名状元。

29.历史上产生兄弟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张式(兄) 、张正甫(弟) 等兄弟状元19 人。

30.历史上产生父子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张去华(父) 、张师德(子) 等父子状元6 人。

31.历代兄弟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唐咸通十四年(873 年) 癸巳科状元孔纟熏(兄) 和唐乾符三年(876 年) 丙申科状元(弟)孔缄。兄弟二人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32.历代父子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北宋开宝二年(969 年) 已巳科状元安德裕(父) 和北宋开宝五年(972 年) 壬申科状元安守亮(子) 。父子二个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32.历代状元中,最早开始从事实业活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 年) 甲午科状元张謇。他于及第后次年(1895 年) 即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办起数十个企业及大批社会事业,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

33.历代武状元中,唯一参加过两科考试,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状元的, 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庚辰武科状元马全。马全初名为马王泉,于乾隆十七年(1752 年) 曾参加一次武科进士考试,并在殿试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后因在任职期间与同僚发生矛盾, 被削夺官职。为洗刷耻辱,他更名为全,决意再次夺取功名,终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进士殿试中得。

34.历代状元中,最年轻的状元是唐高宗永徽七年(656年)登第的苏瑰和咸亨四年(673年)登第的郭元振,都是18岁。

35.历代状元中,有史可查的最年老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一直考到70多岁,才因一偶然机会毛遂自荐,成了状元。嘉庆年间,杭州人王严,以80高龄中试,但未及殿试就死了,不然的话他也许会打破尹枢的纪录。

36、历史上唯一一次同年文武两状元均为同一个地方举子,发生在北宋熙宁九年(1076),福建路兴化军(今莆田市)的徐铎和薛奕分别高中文武状元,宋神宗得知大魁天下的文武状元乃是同乡时,不由龙颜大悦,特作诗以赐,诗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

37、历代状元中、在今天地位最高的,当属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状元陈文龙(福建莆田人),明永乐六年(1409年),朝廷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皇帝加封陈文龙为镇海王,是福州城惶庙神。

38、在历代状元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因为诗赋被罢免的状元,为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状元莆田人徐寅,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几何赋》中“一皇五帝不死何归”句,要其改写,徐寅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

39、历代科举唯一一次“四异”同科,为绍兴八年(1138),莆田人黄公度(1109-1156)殿试进士第一名为榜魁(状元);陈俊卿(1113-1186)第二名为亚魁(榜眼);林邓七十三岁,为榜尊;龚茂良(1121-1178)十八岁,为榜幼。时称“四异”同科。又,黄公度与陈俊卿,又被称为“魁亚占双标”。

中国历代状元榜

隋代状元(进士)榜

张损之 孙伏伽 侯君素 杨 纂 房玄龄 温彦博 黄凤麟

唐代状元榜

孙伏伽 陈伯玉 杜 绾 李 琚 羊袭吉 常 衮 李 博 杨 凝 张正甫 陈 讽 班 肃 李顾行 韦 谌 裴 俅 李 余 李从实 狄慎思 莫宣卿 刘 蒙 赵 峻 许佑孙 归 黯 羊绍素 崔 詹 崔 液 宋守节 姚仲豫 严 迪 贾 至 杨 护 卢 庚 王 溆 王 储 牛锡庶 李 程 徐 晦 李固言 卢 储 李 合 陈 宽 崔 岘 顾 标 于 镶 裴延鲁 归仁绍 郑合敬 陆 扆 崔 胶 卢文焕 李 超 弓嗣初 常无名 李 嶷 崔 曙 杨 誉 洪 源 张 式 魏弘简 卢 顼 郑巨源 武翊黄 尹 极 白敏中 韦 筹 郑 确 郑 颢 卢 深 颜 标 薛 迈 李 筠 孔 缄 郑贻矩 苏 检 裴 格 赵 蒙 郑 益 李 昂 虞 咸 王 阅 李巨卿 杨栖梧 杨 凭 崔元翰 尹 枢 李 随 王源中 张又新 郑 冠 宋 刓 李 肱 卢 肇 于 珪 崔 铏 孙龙光 郑昌图 孙 偓 李 瀚 赵观文 归 佾 杨仲昌 许 且 范崇凯 王正卿 刘 单 杨 儇 萧 遘 丁 泽 薛 展 贾 棱 封孟绅 柳公权 郑 澥 李 群 杜 陟 裴思谦 郑 言 张温琪 李 亿 韩 衮 孔 纁 郑 蔼 杨赞禹 崔 谔 归 系 吴师道 王 维 徐 征 赵 岳 杨 纮 齐 映 黎 逢 郑全济 苑 论 陈 权 韦 瓘 独孤樟 柳 璟 李 珪 崔 囗 易 重 李 郜 孔 纬 郑洪业 归仁泽 崔昭纬 崔昭矩 杨赞图 裴 说

五代十国状元榜

崔 邈 陈 逖 崔光表 王 彻 王归璞 黄仁颖 徐寅 郭 晙 王 朴 扈 载 简文会 梁 嵩 王克贞 伍 乔 卢 华 寇 湘 王 溥 乐 史 邱 旭 张 确 费黄裳 王崇古 卢 郢 杨 遂 邓 及

宋代状元榜

杨 砺 张去华 马 适 苏德祥 李景阳 刘 察 李 肃 刘蒙叟 柴成务 安德裕 张 拱 刘 寅 安守亮 宋 准 王嗣宗 吕蒙正 胡 旦 苏易简 王世则 梁 颢 程 宿 陈尧叟 孙 何 孙 仅 孙 暨 陈尧咨 王 曾 李 迪 姚 晔 梁 固 张师德 徐 奭 张 观 蔡 齐 王 整 宋 庠 徐铎 王尧臣 王拱辰 张唐卿 吕 溱 杨 寊 贾 黯 冯 京 郑 獬 章 衡 刘 辉 王俊民 许 将 彭汝砺 许安世 叶祖洽 佘 中 徐 铎 时 彦 黄 裳 焦 蹈 李常宁 马 涓 毕 渐 何昌言 李 釜 霍端友 蔡 薿 贾安宅 莫 俦 王 昂 何 焕 沈 晦 李 易 张九成 汪应辰 黄公度 陈诚之 刘 章 王 佐 赵 逵 张孝祥 王十朋 梁克家 木待问 萧国梁 郑 侨 黄 定 詹 骙 姚 颖 黄 由 卫 泾 王 容 余 复 陈 亮 邹从龙 曾从龙 傅行简 毛自知 郑性之 赵建夫 袁 甫 吴 潜 刘 渭 蒋重珍 王会龙 黄 朴 徐元杰 吴叔告 周 坦 徐俨夫 留梦炎 张渊微 方逢辰 姚 勉 文天祥 周震炎 方山京 阮登炳 陈文龙 张镇孙 王龙泽

辽代状元榜

高 举 高 正 郑云从 石用中 王熙载 吕德懋 王用极 张 俭 陈 鼎 杨又玄 初 锡 南承保 邢 祥 李可封 杨 佶 史克忠 刘二宜 高承颜 史 简 鲜于茂昭 张用行 孙 杰 张克恭 张仲举 张 渐 李 炯 张 昱 张 宥 张仁纪 刘 贞 刘师贞 冯 立 邢彭年 王 寔 王 棠 张孝杰 梁 援 王 鼎 张 臻 赵廷睦 刘 霄 刘 瓘 李君裕 张 毂 文 充 冠尊文 陈衡甫 康秉俭 马恭回 李 石 刘 祯 韩 昉 王 翚 李宝信 李 球 边贯道

西夏状元榜

李遵顼

金代状元榜

刘 伪 许 必 胡 砺 赵 洞 石 琚 吕忠翰 杨建中 王彦潜 常大荣 郑子聃 任忠杰 孟宗献 徒单镒 张行简 王 泽 孙用康 杨云翼 张 檝 纳兰胡鲁剌 李俊民 李 演 张 本 李献能 斡勒业德 富珠哩察罕 王 鄂 卢 亚 李 塘 赵承元 郑时昌 武明甫 赵安时 赵安荣 刘 海 李 安 张继祖 刘文龙 元 堪 刘仲渊

元代状元榜

护都答儿 忽都达儿 普颜不花 霍希贤 泰不华 林济孙 宋 本 捌 剌 张 益 阿察赤 李 黼 林亨 笃列图 王文烨 同 同 李 齐 拜 住 陈祖仁 张起岩 张士坚 阿鲁辉 帖木儿 王宗哲 朶烈图 文允中 薛朝晤 牛继志 侻 征 王宗嗣 买 住 魏元礼 宝 宝 杨 輗 张 栋 赫德溥化

明代状元榜(按及第先后为序)

吴伯宗 丁 显 任亨泰 黄 观 张 信 陈安阝 韩克忠 胡 广 曾 棨 林 环 萧时中

马 铎 陈 循 李 骐 曾鹤龄 邢 宽 马 愉 林 震 曹 鼐 周 旋 施 盘 刘 俨 商 辂 彭 时 柯 潜 孙 贤 黎 淳 王一夔 彭 教 罗 伦 张 升 吴 宽 谢 迁 曾 彦 王 华 李 旻 费 宏 钱 福 毛 澄 朱希周 伦文叙 康 海 顾鼎臣 吕 柟 杨 慎 唐 皋 舒 芬 杨维聪 姚 涞 龚用卿 罗洪先 林大钦 韩应龙 茅 瓒 沈 坤 秦鸣雷 李春芳 唐汝楫 陈 谨 诸大绶 丁士美 申时行 范应期 罗万化 张元忭 孙继皋 沈懋学 张懋修 朱国祚 唐文献 焦 竑 翁正春 朱之蕃 赵秉忠 张以诚 杨守勤 黄士俊 韩 敬 周延儒 钱士升 庄际昌 文震孟 余 煌 刘若宰 陈于泰 刘理顺 刘同升 魏藻德 杨廷鉴

大西政权状元榜

大西国,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发动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统治。 明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覆灭,同年,张献忠于成都建立“大 西国”政权,年号大顺。大西国科举设文、武二科。仅存文状元龚济民、武状元张大受。其他情况不详。

清代状元榜(按及第先后为序,括号中数字为及第公元年份)

傅以渐(1646) 吕 宫(1647) 刘子壮(1649) 邹忠倚(1652) 麻勒吉(1652) 史大成(1655)

图尔宸(1655) 孙承恩(1658) 徐元文(1659) 马世俊(1611) 严我斯(1664) 缪 彤(1667)

蔡启僔(1670) 韩 菼(1673) 彭定求(1676) 归允肃(1679) 蔡升元(1682) 陆肯堂(1685)

沈廷文(1688) 戴有祺(1691) 胡任舆(1694) 李 蟠(1697) 汪 绎(1700) 王式丹(1703)

王云锦(1706) 赵熊诏(1709) 王世琛(1712) 王敬铭(1713) 徐陶璋(1715) 汪应铨(1718)

邓锺岳(1721) 于 振(1723) 陈德华(1724) 彭启丰(1727) 周 澍(1730) 陈 倓(1733)

金德瑛(1736) 于敏中(1737) 庄有恭(1739) 金 甡(1742) 钱维城(1745)梁国治(1748)

吴 鸿(1751)秦大士(1752)庄培因(1754)蔡以台(1757)毕 沅(1760)

王 杰(1761)秦大成(1763)张书勋(1766)陈初哲(1769)黄 轩(1771)

金 榜(1772)吴锡龄(1775)戴衢亨(1778)汪如洋(1780)钱 棨(1781)

茹 棻(1784)史致光(1787)胡长龄(1789)石韫玉(1790)潘世恩(1793)

王以衔(1795)赵文楷(1796)姚文田(1799)顾 皋(1801)吴廷琛(1802)

彭 浚(1805)吴信中(1808)洪 莹(1809)蒋立镛(1811)龙汝言(1814)

吴其浚(1817)陈 沆(1819)陈继昌(1820)戴兰芬(1822)林召棠(1823)

朱昌颐(1826)李振钧(1829)吴钟骏(1832)汪鸣相(1833)刘 绎(1835)

林鸿年(1836)钮福保(1838)李承霖(1840)龙启瑞(1841)孙毓溎(1844)

萧锦忠(1845)张之万(1847)陆增祥(1850)章 鋆(1852)孙如仅(1853)

翁同龢(1856)孙家鼐(1859)钟骏声(1860)徐 郙(1862)翁曾源(1863)

崇 绮(1865)洪 钧(1868)梁耀枢(1871)陆润庠(1874)曹鸿勋(1876)

王仁堪(1877)黄思永(1880)陈 冕(1883)赵以炯(1886)张建勋(1889)

吴 鲁(1890)刘福姚(1892)张 謇(1894)骆成骧(1895)夏同龢(1898)

王寿彭(1903)刘春霖(1904)

太平天国状元榜

武立勋 傅善祥 杨朝福 吴容宽 刘闼忠 朱世杰 乔彦才 叶春元 刘盛培 范朴园 沈抡元 吴镇坤 汪顺祥 陆培英 徐首长

古代考状元并非易事,要经过童生、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个阶段。殿试通常由皇帝钦命大臣主持。第一名则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合格者皆为进士。一旦高中状元,披红挂彩,敲鼓呜金,骑马游街,可谓屙屎抽烟--前呼后涌,好不威风。旧时一幅对联生动地描绘了状元前后的境遇:

旧岁饥荒,柴米无依。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戚外亲,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今科侥幸,衣禄有望。夺得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也扬,不论张三李四,踵门庆贺,都来锦上添花。

状元中更有甚者,被皇帝招为驸马,身价百倍,少不得光宗耀祖,享不尽荣华富贵。比现在的什么“款儿”、“腕儿”、“星儿”神气多了!

建朝代考状元多以“八股文”为主。据史籍记载: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共考取状元503人;如加上辽、金两代、张献忠的大顺朝廷以及太平天国状元计48人,则中国历代共有状元551人(不包括武状元及女状元)。史料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为唐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位状元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状元刘春霖;最年轻的少年状元当数唐高宗永徽七年登第的苏瑰和咸亨四年登第的郭元振,皆不足十八岁;最老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一生考了几十次,直到七十多岁才自荐考中了状元,了却“金榜题名”夙愿!

二、女状元

中国历史上曾出了女皇帝武则天,但女状元几乎没有。传说中女状元倒不少:清乾隆年间,女作家陈瑞生创作了一部长篇弹词《再生缘》,词中女主人公孟丽君女扮男装考中状元,后当上宰相,终与失散的未婚夫皇甫梦华相遇、完婚;明代《四声猿》杂剧中的《女状元》描写了一个叫黄春桃的姑娘女扮男装考中状元的故事……当然,这些“花木兰”式的女状元都是文艺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历史上第一位被人们称作“女状元 ”且流传甚广的则是古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市)人黄崇嘏。

据《玉溪编事》 、《十国春秋》载:五代十国王建父子称帝时期,蜀国临邛出了个女诗人叫黄崇嘏。她童年丧失父母,但天资聪颖,为了外出方便,自幼女扮男装,勤学苦读,琴棋诗画,无一不精。唐僖宗江文德元年(公元888年),王建带兵攻下临邛,后去成都,留下幕客周痒守城。一次,黄崇嘏燃“井火”(即天然气)夜读,不慎失火毁屋,被打入县大牢。为求脱祸,她赋赞诗一首呈献周庠:“偶辞幽隐住临邛,行止坚贞比涧松。何事政清如水镜,绊他野鹤在深笼”。

周庠见诗中“政清如水”的赞语大喜爱其才,怜其年轻,便把她释放留置府中,后调她至成都任幕中司户参军。府中上下均不知其为一弱女子。周庠后提出要招赘她为婿,黄崇嘏婉谢不允,乃赋《辞蜀相妻女》诗,后四句为:“立身卓矣青松操,挺志坚然白壁姿。幕府若容为坦腹,原天速变作男儿”。坦露真相后,辞职还乡隐居。时人敬慕她的才华,称之为“女状元”。明代徐渭的《女状元》一剧,都是根据黄崇嘏故事编写的。至今,邛崃市火井乡崇嘏山上仍保存着“王蜀女状元黄崇嘏之墓”。

严格说,历史上真正参加科考而成为“女状元”的只有太平天国时期20岁女子傅善祥。《清稗类钞.考试类》记载:科考中一道题目取自《论语》的“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傅善祥一反众议,“力辟‘难养’之说,引古来贤女内助之功”大举女性之作为,抨击了封建大男子主义及孔子歧视妇女的错误观点。傅善祥在当时的环境下敢于反对“男尊女卑”谬论,敢于批驳“千古圣人”孔子的的定论,其精神,其勇气,深受洪秀全赞赏,亲自选定她为状元,并与她戴上花冠,穿上礼服,在锣鼓喧天声中游街三天,出尽风头。

时代在变革,社会在前进,科举时代早已不复存在。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状元辈出的时代,不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单说那相似于古时状元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来说,层出不穷,可能数也数不清啦!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的一个镇

状元镇:辖 渔业大队、状元、龙腾、龙泽4个居委会;状元桥、横街、御史桥、山西、西台、石坦、甘岙、三郎桥、大岙溪、响动岩10个村委会。

清朝进士题名录的目录

上册

清朝进士题名文献概述

凡例

清朝进士题名录

顺治三年丙戌科(1646)

顺治四年丁亥科(1647)

顺治六年己丑科(1649)

顺治九年壬辰科(1652)

顺治九年策试满洲进士壬辰科(1652)

顺治十二年乙未科(1655)

顺治十二年策试满洲进士乙未科(1655)

顺治十五年戊戌科(1658)

顺治十六年己亥科(1659)

顺治十八年辛丑科(1661)

康熙三年甲辰科(1664)

康熙六年丁未科(1667)

康熙九年庚戌科(1670)

康熙十二年癸丑科(1673)

康熙十五年丙辰科(1676)

康熙十八年己未科(1679)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科(1682)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1685)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科(1688)

康熙三十年辛未科(1691)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1694)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1697)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1700)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1703)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科(1706)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1709)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1712)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1713)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科(1715)

……

中册

下册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正德甲戌进士题名--为什么叫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蒙府本,戚本》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