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欧洲中世纪军队都有什么阵型?最佳答案中世纪欧洲的骑兵种类非常多,大多分为几类轻骑兵,没有重装甲的骑兵,多数用于侦察和传递消息;重装骑士,拥有厚重的铠甲,多数以长枪...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欧洲骑兵对阵德甲,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欧洲中世纪军队都有什么阵型?

欧洲中世纪军队都有什么阵型?

最佳答案中世纪欧洲的骑兵种类非常多,大多分为几类

轻骑兵,没有重装甲的骑兵,多数用于侦察和传递消息;

重装骑士,拥有厚重的铠甲,多数以长枪和佩剑为武器,马匹也有护甲,在近距离采取密集阵型对敌方的阵型进行冲击(多数情况是步兵方阵)为后续的步兵打开缺口;法国重骑兵比较有名,但在百年战争中由于兵种过于单一(只有重骑兵)在前期很吃亏;

界于轻骑兵和重骑兵之间还有一种骑兵,只有少数国家训练,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撒克逊的胸甲骑兵,拥有比轻骑可靠的护甲和比重装骑士更快的。

当时欧洲大多数国家没有骑射手,少数小国拥有,比较著名的是帕提亚骑射手,他们能够在奔跑的马上回射,后来产生了一种“帕提亚战术”就是用骑射手引诱敌方重装骑士出战利用上的优势对骑士进行杀伤。

埃及的马木留克兵是欧洲比较特殊的一种骑兵,他们是埃及军队的特殊兵种。成员来自买来的7-8岁的奴隶男孩,他们买来就被阉割,然后开始异常残酷的格杀训练。他们的马匹是特殊品种,他们的战术也很特别,在冲锋前马对排成一列对地方齐射一次,然后开始冲锋,在离地方比较近时再齐射一次,然后用弯刀作战,由于没有任何欲望(性欲都没了啊!)以及长期残酷的训练,这些战士的战斗能力超强,所以这一兵种一直沿用至拿破仑占领埃及。

为欧洲冷兵器时期的骑兵种类。

元朝骑兵怎么打的欧洲重甲兵方阵呢?

最佳答案首先,元朝的骑兵根本没有和欧洲军队打过仗。每个人都必须清楚地把蒙古的帝国和大元,的帝国分开,这是两个政权完全不同的帝国。大蒙古是一个与帝国,的部落联盟,其权力中心是蒙古汗,他拥有领导权,但许多事情仍然取决于其他部落领导人的意思。

大元是中华彻头彻尾的帝国在政治上,蒙古的大汗已经是中国,的皇帝,官制的安排完全仿照金国的中央体制,正是因为大元脱离蒙古体制,成为中国才失去了蒙古的共有人地位。

那么哪些蒙古人与欧洲军队打过仗呢?巴豆在东欧平原建立了钦察汗国

事实上,在蒙古西征的过程中,巴豆的军队是最容易的。

在西亚,旭烈兀军队遇到了难缠的土耳其人和马穆鲁克,人,也面临着十字军的威胁。

但是在东欧,蒙古人可以说是无人能及。

原因不仅仅是蒙古人打得太狠,还有当时东欧人太垃圾。

根据现在历史学家的评估,波兰,骑士日耳曼和条顿的盟军最多只有3万人。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没有10万军队。

当时,匈牙利国王不受贵族欢迎,所以贵族对国王的军事支持很少。最后,只有库曼人派了4万人参战。加上贝拉四世的原班人马,总共有五六万人,步兵是主要因素。

当时,欧洲的大部分步兵都是临时招募的农民,他们穿着布甲上天。如果他们能有头盔,他们都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因此,军队中可能有重步兵对抗蒙古人,但没有重步兵方阵。

此外,蒙古军队在打败匈牙利,时,采取了诱敌深入,然后进攻和歼灭的战术。对于一直在奔跑的步兵来说,他们根本没有机会组成方阵。

在另一个战场上,日耳曼联盟的骑士们看到大势已去,纷纷逃离战场,丝毫没有给蒙古人民增加任何负担。蒙古军事科学中的大迂回战略是成吉思汗及其后裔在长期战斗中形成的作战战略之一。这套战术其实是蒙古人与生俱来,从狩猎中学来的独特战术。

哥特式铠甲:中世纪欧洲最著名的骑兵铠甲

最佳答案 哥特式铠甲的介绍

哥特式铠甲,十五世纪最著名的铠甲之一。

遮盖全身的哥特式铠甲重量也只有25公斤,关节部位和肩甲里面不再使用钢片,使得四肢的活动空间更大。躯干部与其他部件相连的关节部分,用鹿皮或者亚麻布作为内衬,并使用锁子甲来进行防护。出于保险的目的,往往还会使用护腋甲来保护腋部。出于减轻重量的考虑,多数的哥特式铠甲的大腿甲只有前半片,大腿内侧则缺少防护。

哥特式铠甲的历史

由于14世纪时的铠甲就已经在强度上达到了很高的层次,所以此后对铠甲的纯材料性能的改善是缓慢的。

虽然材料上的进步并不大,但是结构上和造型上的进步非常明显,所谓的哥特式和米兰式铠甲就是从这时开始出现:因为前者是从米兰开始流行的,而后者受哥特艺术风格影响很大,所以把这两种铠甲风格称为米兰式和哥特式。

在所有的铠甲中,大致来分的话就是最流行的这两种了,别的风格不是没有,但基本都是仿造这两种的;米兰式的特点是线条圆润、贴身,优美,造型漂亮;而哥特式则简洁、充满机能美,多棱角,运动性好。

从这时开始,铠甲所出现的大量的棱角状设计,可以极大地改变箭石和弹丸的弹道,避免直接的撞击,也可以偏转分散近战的力度。就象坦克装甲的倾斜角度一样,即使在厚度材料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增加防御能力。

到15世纪中期为止,欧洲铠甲的制造中心在米兰(Milan),意大利式样的盔甲做工过硬、造型美观。但中世纪的领主往往去德国南部的市镇购买装备,因为那里集中了更多的商人掮客。这些城镇分布在奥格斯堡(Augurg)、慕劳(Mühlau)和伦德夏特(Landshut)等地。

德国本地产的盔甲就被称为哥特式铠甲,与米兰式样外形不同,但有着同等的质量。德国哥特式铠甲用钢片层叠嵌套,以此增强防护性能。就像哥特式建筑那种复杂的转角和摺边,想必名字也由此得来。哥特式铠甲设计时显然充分参考了人体解剖学的依据,穿着更加合体。

哥特式铠甲的特点

与以往的全身板甲中所用的整体式胸甲不同,哥特式铠甲的胸甲部分一般是由三块拼接而成的,中间一块较为细窄,起到连接的作用。这种结构让胸甲也有了一定的可动性,使得穿戴者的动作更加灵活。

不过也有很多哥特式铠甲采用两片式的结构,取消了中间的连接甲片。与曾经广泛流行的米兰式铠甲相比重量较轻,活动也比较自由。这样整件盔甲的重量就由全身承担,并且穿着也舒适。

哥特式甲胄的另一个特点在于颈甲(bevor)的使用。夏雷尔式头盔原本作为轻骑兵和步兵的使用的头盔,是无法防护嘴部以下的部位的。因此哥特式铠甲都采用了带有护颚的大型护颈,达到完整保护面部的效果。哥特式铠甲在设计时充分的考虑到了人体的结构,这使得其穿着较为舒适。

与曾经广泛流行的米兰式铠甲相比重量较轻,活动也比较自由。作为全身甲典型代表的哥特式铠甲的重量普遍在25公斤上下,躯干部与其他部件相连的关节部分,用鹿皮或者亚麻布作为内衬,并使用锁子甲来进行防护。

出于保险的目的,往往还会使用护腋甲来保护腋部。出于减轻重量的考虑,多数的哥特式铠甲的大腿甲只有前半片,大腿内侧则缺少防护。

德国人所制作的哥特式铠甲的另一特征是在铠甲的表面都敲有棱条来加强防护效果和减重,而这一做法在后来的马克西米利安式铠甲上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这也是在15世纪的时候,骑士们往往放弃使用刀剑而转而偏爱钝器的原因。在这一时代还开始流行带有矛尖的钉锤,德国人赋予其“晨星”,“慈悲”这些颇有诗意的名字。为了杀死穿戴此类厚重铠甲的敌人,骑士们还采用了细剑直接攻击脖子,眼睛等铠甲防护不到的部位的方法。

在奥德堡等地的德国铠甲制作大师们的精心制作之下,产生出了一批极为精美奢华的铠甲。这些铠甲不仅外形优美,各个关节部分更是制作的精密合体,德国人的精细可见一斑。

其缺点也比较明显,关节处用锁子甲提供防护,虽然中箭的概率不大,但近战时,战马的冲刺加上一柄锐利的长矛,很容易刺穿这些薄弱部位。并且,哥特式铠甲的头盔与躯干部是分开的,虽然转动更灵活,但在钝器猛力打击下,骑士很容易丧失战斗力(尽管还不足以敲破头盔)。因为冲击力不再由肩膀承受,而由脑袋扛了下来。16世纪的铠甲改进了这些缺点,但重量也急剧增加。

马铠在15世纪30年代开始在德国仿制,1480年的产品总重31公斤(不计马鞍)。

17世纪欧洲的枪骑兵有多厉害?

最佳答案17世纪欧洲的枪骑兵有多厉害?

在讲述枪骑兵的衰落之前,首先得先说明,17世纪的枪骑兵,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虽说人们对于这种近代初期的枪骑兵印象,可能大多是大都会博物馆中,那种人马皆穿着板甲的超级铁罐头。但老实说,板甲虽然抵御冷兵器有着不错的防御效果,但是它们却遇到了一个“既生瑜何生亮”的对手——火器。

伴随着15世纪火绳枪在欧洲的出现和迅速普及,让原本在防御力点满的重装骑士们,一下子不得不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处境。火绳枪和后来的燧发枪,都拥有足以击穿骑士们板甲的威力。更糟糕的是,沉重的板甲在战争中会极大拖累战马的奔跑,让不仅容易导致骑士们错失良机,也给了火枪手们更多射击的机会。

惨遭降维打击的具装全身甲枪对火器的威胁,加之欧洲传统的骑士制度衰落,当时欧洲的枪骑兵们不得不开始给自己“减重”。首先是骑兵们炫酷的马甲,到16世纪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不过即使如此,沉重的防护完备的全身板甲也难逃一削。在16世纪出现的“半甲枪骑兵(Demi-lancers)”,他们所穿的铠甲,基本只是四分之三甲,甚至有些枪骑兵干脆连下半身的裙甲也一起卸下。

到这里,经过减重的枪骑兵们,在16世纪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也算是留下了不少闪光点。但是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枪骑兵们却迎来了一个新的对手——火枪骑兵。

一说起火枪骑兵,可能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火枪骑兵堪称经典的半回旋战术,以及似乎完全舍弃骑兵冲击力,而用操作繁琐的火枪射击,槽点满满的形象。不过结合火枪骑兵大行其道的16~17世纪,却是一种比枪骑兵,更加适应战场的新式兵种。尤其是在16世纪,虽然金贵,但是小巧的簧轮手枪出现后,让骑兵们可以在保持移动的状态下,依然能进行大约的瞄准

欧洲重装铠甲骑兵对阵蒙古骑兵,谁比较厉害呢?

最佳答案公元1241年4月,多瑙河流域的支流塞约河,匈牙利国王的弟弟科罗曼,审视着由匈牙利、日耳曼和奥地利三国勇士所组成的欧洲联军,他相信凭借装备着重装铠甲的多国联军精锐部队发起足可以毁灭任何强大对手的雷霆万钧,眼前身着简陋皮甲的蒙古骑兵必将折戟于匈牙利大草原。

然而,短暂的亢奋激情后,科罗曼心中也泛起了淡淡忧思,因为他们的对手是那些宛如魔鬼一般的蒙古铁骑,倘若此战失利,那么欧洲门户洞开,“上帝之鞭”的怒火也将彻底摧毁整个东欧大地。一场生死对决即将在浩瀚无边的欧洲东部平原拉开血腥厮杀。

重新审视了双方力量对比后,远处山包上的科罗曼面对山下黑压压的各国重装骑士联军,嘴角绽开了轻蔑的微笑,他深信十万装具重装铠甲的东欧精锐勇士必将让这股来自东方威胁的恶魔灰飞烟灭。

在他看来这是一场几乎毫无悬念的战争,今夜,所有的一切也将尘埃落定。决战终于开始了于结束战斗的科罗曼出动了他全部的重装骑士,向蒙古骑兵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但科罗曼和他的铁甲军团所积蓄的力量完全没有得到释放。

蒙古骑兵采用了迂回的战术,躲开了欧洲联军铁甲军团的锋芒,不停地用弓箭消耗着这支铁甲军团,以往在欧洲战场上一往无前的重骑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轻装的蒙古骑兵始终与他们保持着距离,使他们的长矛和骑士剑没有了目标,欧洲铁甲军团凶狠的爆发力如同拳头砸在了棉花上有气无力,而每个蒙古骑兵手中的弓箭却编织出了足以威胁他们生命的精确箭雨。

对于蒙古骑兵,美国著名历史学者杜普伊有过这样的描述“蒙古军的百分之六十是轻骑兵,他们的任务是侦查、掩护,为重骑兵提供密集的火力支援”。从杜普伊的分析来看,在整个战争中,蒙古轻骑兵是战场上的中坚力量,而他们的主要兵器就是大名鼎鼎的蒙古弓。

蒙古轻骑兵究竟凭借着什么样的蒙古弓,能洞穿号称有着“移动碉堡”之称的欧洲重装铠甲兵团?

根据史料记载蒙古族人在即将临世前,父辈都会预先制作一把质地优良的蒙古弯弓,蒙古幼童四至五岁开始玩弓,比至十七八岁蒙古人对弓已经相当熟悉了,因此自小生活在马背上的蒙古妇孺老少全民皆兵人人会骑马射箭。

弓箭作为远程兵器最为重要的指标就是射程,而根据物理专家和古兵器专家的测验,蒙古重箭的初达到36.2米/秒,射程约为180米左右,轻箭头的初高达42米/秒,射程约为134米,蒙古骑兵由于实施的是无后方作战,军粮补给完全依靠自给解决,因此,蒙古骑兵出征时,会携带各种型号的箭矢,而轻箭和重箭就是蒙古骑兵常用的两种类型的箭头。

当第一波蒙古轻骑兵向敌人发起近距离的扰袭时,马背上的蒙古骑兵会选择短弓重箭对凶猛的敌军骑兵进行轮番射击,而当蒙古骑兵弃马步行时,他们则会采用长工轻箭对远距离的敌军发出致命打击。

优秀的射程、完善的战术,蒙古骑兵自然天下无双。然而,蒙古骑兵所面对的敌人是有着金属堡垒之称的欧洲重甲骑士,其从头到脚几乎密不透风的恐怖金属具装铠甲防护力,是任何对手都无法轻视的。那么蒙古弓真的能射透号称“金属板甲”的欧洲重装骑士兵团吗?

根据古兵器专家的模拟测试,蒙古重箭的箭矢在50米范围之内能轻易射穿欧洲重装铠甲,并贯穿至体腔8厘米左右,而蒙古轻箭也能洞穿欧洲重装铠甲深达体腔5厘米。因此,从实验数据来看,蒙古骑兵凭借着力道浑厚的蒙古弓穿透欧洲重装铠甲可谓轻而易举。

因此,从两百米开始,欧洲重装铠甲骑士兵团就不得不面对蒙古骑兵的远程打击,漫天的箭雨、无法想象的精准成了欧洲军团挥之不去的梦魇。而最令欧洲骑士军团头痛的则是一种被他们称之为“安息射箭法”的战术,也就是蒙古骑兵一边撤离,一边向后方的追赶之敌射击,而且箭矢命中率也是相当精准。这让欧洲重装铠甲的骑士们防不胜防。

在蒙古人百步穿杨、箭如飞蝗的凌厉攻势下,科罗曼眼看着他的部下一个个倒在了冲锋的路上,让整个欧洲引以为傲的重骑士深陷泥潭而无法自拔。此时,两翼的蒙古骑兵开始了对联军本阵的攻击,作为联军统帅,科罗曼并没有丧失斗志,他指挥队伍中的弓箭手和十字弓手进行了反击,然而,他绝望地发现,这些攻击并没有造成他所预期的伤害。他不能想象这支看起来装备如此简陋的部队,是如何抵挡住他们的弓箭的。

关羽蒙古骑兵的铠甲一直有着一种传说,在模糊不清的记载中,蒙古骑兵似乎装备了一种神奇的丝绸战甲,这种战甲尽管非常轻薄,却对弓箭有着神奇的防护力。

根据1245年出使蒙古的意大利主教约翰普兰诺加宾尼所写的《蒙古史》记载,大多数蒙古轻骑兵都没有装备完善的铠甲,简单的内衬皮甲是他们的全部防护。

如果按照这种描述来看,蒙古骑兵简陋的内衬皮甲是如何抵挡住欧洲骑士军团的十字弓的呢?

其实,蒙古骑兵为了追求来如电、去如风的“闪电战”式轻便简单的作战风格,蒙古骑兵在战场上的装备主要依靠皮甲和铁叶甲,恰巧这两种铠甲对一般的箭矢防护性能比较出色,加之欧洲骑士军团的十字弓普遍动能不足,因此难以穿透蒙古骑兵的铠甲,而当欧洲重装骑士的十字弓箭矢射入蒙古骑兵体内,包裹在蒙古骑兵贴身的生丝棉布就可以及时通过棉丝纤维将箭头带出。这种战时简单有效解决箭头残留体内的方式,确保了蒙古骑兵即便在受伤的情况下也能快速投入战斗。

曾经像钢铁堡垒一样矗立的重骑兵和步兵方阵在蒙古骑兵的漫天箭雨下一层一层地崩塌。欧洲重装铠甲骑士兵团的斗志已经荡然无存,沉重的马蹄声传来,蒙古军队隐藏已久的重骑兵终于出现了。无数把蒙古弯刀反射出的片片月光让科罗曼彻底崩溃。

蒙古骑兵的进攻战术极为简单,它的战斗队列一般为五横队,两列重骑兵在前,三列轻骑兵在后,当靠近敌军时,三列轻骑兵便越过重骑兵向前推进,然后向敌人开始远程武器的进攻。敌人的阵线会在这种密集的乱箭袭击下动摇甚至溃散。当进攻的时机来临,隐藏在后方的重骑兵便会发起冲锋给敌人致命性的一击。

而造成蒙古骑兵形成这种简单有序的战术在于蒙古族属于游牧民族,他们在出征时采用的是无后方作战方式,不具备完善的医疗条件,加之蒙古骑兵人数的限制。因此,通过以“非接触战”大量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从而一举击溃对手成为了他们不得不选择的战术方式。

然而,蒙古弯刀真的能够达到破甲的效果劈开欧洲重装骑士兵团的铠甲吗?要知道,装备有重装铠甲的欧洲骑兵兵团是当时陆地上名副其实的“移动碉堡”,甚至堪称南宋时期金国“铁浮屠”的加强版。一把蒙古弯刀再怎么锋利也不可能劈开如此厚重的铠甲。

因此,蒙古骑兵在对阵科罗曼的欧洲重装骑士兵团时,往往采用的是一种名为“骨朵”的钝形打击类兵器,“骨朵”类似长柄锤,木柄上安装一个蒜头或蒺藜形的重铁器。这件看起来简陋无比的兵器,据说在破甲方面有着很好的功效。

根据后世古兵器专家的测试,一把“骨朵”所爆发出来的打击力,足以造成人体主要骨骼的损毁,而“骨朵”正是通过钝击力的向内传导,足以让敌人粉身碎、骨头破血流,当场毙命于马下。

原始粗糙的武器,简单有效的战术,看似军容不整的蒙古骑兵,让所有敌人都为之胆寒。欧洲最精锐的十万大军,在蒙古骑兵反复的冲杀下被一举击溃。

蒙古军队也正是凭借着蒙古轻骑兵的袭扰拖垮了爆发力惊人的敌军,然后将欧洲骑兵引入预设的阵地,而以逸待劳的蒙古重骑兵彼时再向疲惫不堪的欧洲重甲骑士兵团发起致命性的反攻,欧洲骑士军团瞬间陷入土崩瓦解、砍瓜切菜般的悲惨命运。

灵活狡诈的战术,从小训练的骑兵战士,经过战火淬炼的武器装备,再加上耐力超群的蒙古马,这些条件的叠加与融合,打造了一支所向披靡的传奇军队——蒙古骑兵。

而依仗着这些先天性的优势,欧洲重装铠甲骑兵在蒙古骑兵狂风暴雨般的打击之下,宛如秋风扫落叶一样在疆场上徒留无数具尸体,成吉思汗也也正是拥有了这群野狼般的强悍军队,蒙古骑兵才能纵横天下,成就了地球上的“陆战之王”的伟业。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欧洲中世纪军队都有什么阵型?》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