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德累斯顿战役的背景最佳答案1811年,由于英国进行反封锁,法国经济不景气,农民开始厌恶战争,但是拿破仑狂妄的征服野心并没有减退。他兼并了罗马教皇国,软禁了罗马教皇。他不...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13德甲汉堡vs多特蒙德,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德累斯顿战役的背景

德累斯顿战役的背景

最佳答案1811年,由于英国进行反封锁,法国经济不景气,农民开始厌恶战争,但是拿破仑狂妄的征服野心并没有减退。他兼并了罗马教皇国,软禁了罗马教皇。他不顾帝国大厦的基础在动摇,不顾他的军事顾问和政治顾问的劝说,还是决定发动规模空前的对俄战争。

1811年,法俄矛盾越来越尖锐。首先,拿破仑在法俄争夺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上不向俄国让步;其次,拿破仑极力巩固和扩大从属于他的华沙大公国,作为压抑、牵制俄国的前哨阵地;其三是拿破仑宣布与俄国有亲戚关系的奥尔登堡并入法国的版图:其四是俄国提高法国工业品的进口,破坏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体系,让英国商品流入欧洲。由于这些矛盾的尖锐,法俄两国关系趋于破裂,拿破仑决定发动战争来征服俄国。

1812年5月,拿破仑在德累斯顿设置大本营。6月24日,400,000余大军(其中法军150,000~200,000,其余为仆从国军队)渡过诺曼河,侵入俄国,攻击目标直指莫斯科。拿破仑在有山有水的意大利战场上运用自如的军事指挥才能,在荒凉而广阔无际的俄罗斯平原上无法施展。由于各种因素,部队减员日益严重,到斯摩棱斯克时已减到160,000人。8月斯摩棱斯克(Smolensk)会战,俄军防御失败,焚城而退。法军伤亡10,000人,俄军伤亡至少有15,000人,但法军未能捕捉俄军而加以歼灭。

1812年8月29日,俄国任命米哈伊尔.伊拉里奥诺维奇.库图佐夫( Mikhail I. Kutusov)(1745~1813)为总司令。俄军退到莫斯科西方70英里的保罗迪诺(Bor odino) 占领防御阵地,等待法军来攻,其兵力有120,000人。

拿破仑集中兵力,只比俄军稍多一点。9月7日开始攻击,法军集中400门炮,以密集火力,打开一条通道,让骑兵从缺口中突破。经过可怕的火力战后,缪拉的重骑兵用闪电式冲锋,横贯战场,终于打破了俄军的阵线。法军步兵在骑兵后面跟进,占领了核心阵地。此战俄军伤亡42,000人,向莫斯科撤退。法军伤亡32,000人,因拿破仑生病,没有追击。法军未能歼灭俄军,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中央指挥,各元帅自行战斗,失去协调的结果。这是法俄战争中的决定性会战,拿破仑通过一次决战取胜的的企图落空,法军士气大挫,俄军则受到鼓舞。

1812年9月14日,拿破仑进入莫斯科。俄军将城内居民撤退,纵火焚烧。拿破仑的军队大部分在郊区露营,兵力还有95,000人,十分疲乏。拿破仑尽管有过西班牙战争的痛苦经验,面对俄国的焦土政策,仍没有觉悟到自己又碰上一次人民战争-这是不能凭藉幸运的一击而结束的。他在莫斯科废墟上徘徊了6星期之久,3次向亚历山大一世提议媾和,而沙皇却宣称:“我的战役现在刚刚开始。” 黄金般的秋日白白地浪费了。由来所传说的“寒冷气候击败拿破仑的大军 ”,己深入人心。然史家们根据史料,那一年有长时间温暖气候,为俄国罕见现象,法军败亡真正的原因,是拿破仑迟疑不决,而俄国上下一心。库图佐夫已集中了110,000人,精神充沛。另有南北两支军团,威胁着法军后方数百英里的交通线。11月19日,拿破仑下令退却,仍命军队带著战利品和俘虏的火炮而行。军队刚自莫斯科退出,已开始瓦解,主要原因是官兵不服从命令,兵员日有损失,而寒冷气候及哥萨克骑兵的追击将归途变成了恶梦。靠著内伊元帅的无比勇气,使5万名形容憔悴的官兵到达了斯摩稜斯克。11月26日开始渡别列季纳河(Berezina R.聂伯河支流)时,许多战斗部队的军官,因自己急于脱险,不肯严格执行命令,使各部有秩序的依次渡河。造成混乱,成千成万官兵被河水溺毙或被踏死。

12月8日,大军已不复存在,生存者只有10,000人,拿破仑将残兵交给缪拉元帅指挥,自已先行赶回巴黎去另召新军。俄军亦已精疲力竭,俄军统帅库图佐夫因病于4月28日在本劳去世。1813年1月1日,原归麦唐纳指挥,在里加方面作战的普鲁士军叛变,投奔俄国,麦克唐纳军被迫撤退。缪拉带着残部,会合麦克唐纳,回到波兰西部的波兹南(Poznan)。远征莫斯科之役,法军及其同盟军队损失300,000人,俄军亦损失250,000人。

拿破仑回到巴黎,加紧组织新的军团,因为他预料比以前任何一次规模更大的反法联盟将向法国扑来。 12月30日,里加方面指挥着3万普鲁士军队的约克将军突然自行与俄军签订条约,宣告中立。约克的叛变成了普鲁士全面叛变的一个讯号,2月26日,腓德烈.威廉与俄国签订了攻守同盟条约,普鲁士同时向法国宣战。

nbsp; 1月18日俄军于渡过维斯瓦河,2月进入华沙,3月进入汉堡。此时拿破仑正忙于在4个月之内建立一支新军。“法兰西已经变成一个大工厂。整个法兰西民族都忘却了过去的挫败,纷纷表现出他们的热诚和信心。”就全体而论,新召集的步兵似乎还很不错;和从前一样,炮兵还是极为优秀,但骑兵的数量和素质却不够水准,原因在于老骑兵都在俄国牺牲光了。在法国再也找不到那么多的补充人员,由于缺乏有效的骑兵,使拿破仑在新的战役中从头到尾都感到束手束脚。

nbsp; 到了4月中旬,拿破仑运用其出色的后勤才能,已经基本准备妥当。他所控制的兵力,共为官兵22600 0人,组成两个军团。他自己指挥梅因军团,尤金亲王则指挥易北军团。

nbsp; 5月1日,拿破仑进入了吕岑,内伊奉命稳固吕岑。联军由于得到了准确的情报,抢先进攻。拿破仑并未料到在5月2日会受到敌人攻击,他立刻赶回吕岑。他的出现对他的部下足以产生魔术般的效力,各部队一致发出了皇帝万岁的呼声。激战中,普鲁士的沙恩霍斯特将军负了重伤。夜幕低垂,会战结束。联军决定撤退。法军赢得的胜利不具有决定性,如果再有两小时的白昼,那么毫无疑问就可以成为决定性的胜利,法军并未追击,因为他们的骑兵不是俄军的对手。胜利的成本极高:法军损失了18,000人(包括死伤被俘都在内),联军方面损失了11,500人。

5月8日,拿破仑进入德累斯顿,他把无能的尤金送回意大利,把所有军队重新分为两个独立军团,一个由内伊指挥,一个亲自指挥。 5月19日,拿破仑亲自侦察在包岑的联军阵地,联军为俄军64,000人和普军32,000人据守,名义上的统帅是维特根斯泰因。20日开始的包岑会战是完全有利于拿破仑的。5月21日联军认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于下午4时摆脱会战。如果拿破仑此时进行一个强力的骑兵追击,那么他们很可能迅速瓦解。双方的损失可能都在20,000人左右。和吕岑之战一样,包岑会战又是一次虎头蛇尾的胜利。当敌人开始退却时,拿破仑就准备不顾一切追击。几分钟后,站在他身边的杜罗克元帅突然被一颗炮弹击毙,使皇帝的神经也大为震动,于是他命令吹停火号。 6月1日3个交战国同意休战,以后于6月6日,在布拉斯维茨又同意延期到 7月20日,然后再延到8月16日,以便拟定和平条件。

nbsp; 6月15日,英国依照条约给俄普两国辅助费2,000,000镑,并宣称如果奥地利参加同盟,也可获得500,000镑。7月7日,瑞典皇储贝尔纳多特(原拿破仑的元帅)也倒向联军方面。7月19日,各国在莱茵巴赫开会,奥地利也参加了。他们共同约定无论在任何环境之下,都不冒单独与拿破仑交战的危险。如果在战场上单独与他遭遇,就应立即退却,一直等到联军兵力集中之后再对付他。不久,奥地利向法国提出下述的和平条件:取消华沙大公国和莱茵邦联;依里利亚各省应归还奥地利;普鲁士恢复在1805年的地位。拿破仑拒绝接受,于是普俄两国在8月10日宣布废止休战,两天之后,奥地利也向法国宣战。

8月15日,休战的最后一天,拿破仑已经集中了442,000人的兵力,其中有四万余人为骑兵。他的对手为俄军184,000人,普军162,000人,奥军127,000人,瑞典军39,000人,还有盎格鲁-日尔曼联军9,000人,包括由布古上尉指挥的英国火箭连在内。联军的野战军共分为3个军团:波希米亚军团,由施瓦尔岑堡亲王指挥;西里西亚军团,由布吕歇尔亲王指挥;北面军团,由贝尔纳多特指挥。拿破仑却并不知道敌人有如此强大的兵力。

26日上午9时,拿破仑在疯狂的“皇帝万岁呼声中骑马进入德累斯顿。下午,联军施瓦尔岑堡开始攻城,战役正式开始。

莱比锡决战,法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最佳答案这只是一个不利因素,并非莱比锡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1、人员相差较大,18万对30万。2、地理形势对法方不利,法方所在莱比锡城地势低,在火炮攻击上受抑制。3、法方指挥调度出了问题,不会因势而变。4、法方物资供应不如联军通畅。5、拿破仑在一些判断上出现失误。6、盟军(奥地利等)背叛。

莱比锡战役,发生于1813年10月在德国莱比锡附近。拿破仑以18万人与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及其他各国30万联军苦战,最后败阵。拿破仑败返莱茵河西岸,最后返回巴黎。隔年元老院宣告废除拿破仑的帝位。整场战役下来,反法联盟死伤约5.4万人,法军约死伤3.7万人。莱比锡战役是拿破仑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拿破仑的战败代表着拿破仑统治德意志的最后希望已经幻灭,反法联军于1814年3月31日进入巴黎,同年4月11日,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拿破仑本人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依然保留“皇帝”称号,领土仅限于厄尔巴岛。

战役过程

莱比锡城是法国的附庸国莱茵联邦的一个小城(现位于德国)。

法军在德累斯顿获得了胜利,但拿破仑不在场的其他战线却接连遭到了失败。首先,受命向波希米亚军团侧后迂回的第一军,在库尔姆附近被联军的优势兵力包围了。该军战斗到八月三十日,由于弹尽粮绝,军长旺达姆率领余部投降,使法军损失一万三千余人。沙皇的副官布屠林上校曾经说过,库尔姆之战把原已遍布波希米亚谷地的失望气氛一扫而空,整个谷地充满了欢呼的声音。于是,战败的奥军又从失败中振作起来了。

拿破仑从西里西亚返回德累斯顿时,给麦克唐纳留下了七万五千余人的兵力。他一走,麦克唐纳随即按其指示向布吕歇尔的西里西亚军团发起进攻,企图将敌军赶回亚沃尔以东去。布吕歇尔得知拿破仑离去的消息,马上停止撤退,指挥西里西亚军团进行反扑,结果又将法军赶回到了博伯尔河以西。这一仗,麦克唐纳损失了约一万五千人、一百零三门火炮,以及大量的弹药和装备。

向柏林方向实施进攻的四个军,也被敌北路军团击败,乌迪诺在损失了约三千人以后,被迫撤过易北河一线。由汉堡出发策应乌迪诺行动的第十三军,同样出击受挫。这样,法军在整个东线和北线都连遭失利,被迫转入防御。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拿破仑只得命令南线德累斯顿方向的法军转入防御,着内伊前往柏林方向,接替乌迪诺的职务,因为后者在连遭失利之后主动要求解职。拿破仑本人飞驰到东线,亲率业已溃退到博伯尔河西岸的法军,向咄咄逼人的敌西里西亚军团实行反击。布吕歇尔看到,法军的士气明显提高,攻击的强度有所增加,知道是拿破仑返回来了,于是立即命令部队撤退。这一着,把拿破仑气得暴跳如雷,干着急而抓不住敌人。

布吕歇尔刚刚撤走,拿破仑又接到来自德累斯顿的告急报告。原来南线又吃紧了。波希米亚军团在拿破仑离开之后立即折转回来,继续围攻该城。待到拿破仑带领部队急匆匆地赶回来,敌人又自行撤退了。对于联军在德累斯顿方向的撤退,拿破仑还没有来得及仔细回味,说不清是祸还是福,又传来北线法军在于特博克附近被再次打败的消息。这一仗,法军又损失二万二千人左右,其中有一万三千人是放下武器被俘的。敌北路军团正在继续向南推进。

联军的三路大军逐渐向德累斯顿合拢,形势对于法军越来越严峻。法军在战场上来回调动,疲于奔命,部队的给养越来越差,每个土兵每天只能得到半磅面包,已无肉类供应。这样,部队的减员非常严重,据说病员达到了五万多人。在此同时,敌军的后备兵员则源源不断地开上了战场。俄国哥萨克骑兵在法军背后的袭扰行动,也越来越活跃了。然而,此时的拿破仑还显得非常沉着,据圣西尔说,他在谈论法军近连续遭受的失利时,就像谈论远在中国发生的事情一样。一个严重的事实是,联军三个方向的包围圈在继续缩小。而拿破仑手中的预备队,除了奥热罗指挥的那个第九军外,已经全部用上了。

看来日益临近。由于德累斯顿一时难以攻克,在布吕歇尔的提议下,联军决定采取一个大胆的计划:放弃对德累斯顿的攻击,南面波希米亚军团绕过德累斯顿,直取法军背后的莱比锡城:东面西里西亚军团西渡易北河,与北路军团会师,从北面进逼莱比锡,两路都以莱比锡为目标,实施钳形攻击,尔后切断法军的后路,并把它合围和歼灭在莱比锡附近地区。

为了执行这一计划,普军老将布吕歇尔留下少量部队继续与当面法军保持接触,亲率主力悄悄地向维滕堡方向转移。十月三日,普军击溃了守卫易北河的法军,在维滕堡上游十余公里的地方架起两座浮桥,渡到了易北河南岸。十月四日,贝尔纳多特也率北路军团渡过了易北河,从而实现了两个军团的会师。他们会合后,兵力约有十六万余人,相互策应着,从北面直向莱比锡城压来。

当时,拿破仑可以集中的兵力,还有二十五万余人。为了对付联军的钳形攻势,他决心充分利用内线作战的有利地位,继续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他的部署是:以一部分兵力赶到莱比锡以南,阻击十八万人的波希米亚军团,集中主力向北,首先击溃西里西亚军团,尔后歼灭北路军团。制订这一计划时,拿破仑考虑,要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于是决定放弃德累斯顿。他对防守德累斯顿的圣西尔说过,预计会有一场会战发生,要把所有的部队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然就会感到遗憾,而且谈到,把圣西尔和他的部队留在德累斯顿,对于他的会战将毫无贡献。可是,他在后来竟放弃了这个想法,命令圣西尔军继续留在德累斯顿。这又因为什么?很有可能,法军一旦撤出这个城市,撒克逊将会很快倒向联军方面。

当年10月2日拿破仑命令缪拉率领第二军(一万六千人)、第五军(一万四千人)、第八军(七千人)和第五骑兵师迅速赶到莱比锡以南,其任务是阻击敌波希米亚军团,保障拿破仑对北路敌人实施进攻。

当年10月9日拿破仑亲率十五万余人向北推进,寻找敌西里西亚军团。当时,布吕歇尔已进到易北河以南的德绍附近。他得知拿破仑亲率法军前来迎战,马上率部溜走了。对于联军继续玩弄这样的把戏,拿破仑很是恼火,但又不敢率部穷追,因为南线敌军正向莱比锡逼近,缪拉指挥的阻击部队能够坚持多久,他丝毫没有把握。如果现回师攻击南线敌军,那么,它也可能马上溜走。因此,拿破仑决定,暂时驻军不动,等待南路敌人和法军阻击部队纠缠在一起而难以脱身的时候,再迅速挥师南下,从两翼迂回敌人,将其歼灭在莱比锡城下。不久,缪拉送来报告,他正率领部队同波希米亚军团展开激战。

正在此时,俄国一支五万人的后续部队开始到达前线,另有数万援军也在赶往莱比锡的途中。十月十三日,布吕歇尔向沙皇建议;让三个军团向拿破仑实施集中的进攻,因为联军都已靠拢,兵力占有优势,有可能一下子把敌人击溃,并把这一建议通报了联军总司令施瓦尔岑堡,但波希米亚军团正在缓慢地开进中。沙皇了布吕歇尔的建议,随即为最后的围攻进行协商和准备。

拿破仑于十月十四日中午到达莱比锡以南的瓦肖镇,那是缪拉的司令部。这一天,联军集中大批骑兵,向缪拉的防御阵地进行了一次试探性进攻。双方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骑兵战,结果不分胜败。

莱比锡周围的战争气氛日益紧张了。这个在当时只有约三万居民的商业城市,西面是艾尔斯特河,北面是帕尔他河,南面是普来泽河。后两条河在莱比锡城北汇合后流入艾尔斯特河。所以,莱比锡城位于三条河流汇合点的东面,地势比较低,在河流经过的地方形成了一些沼泽地。在东,南,北三面,有七条道路相通,东面的一条干道,通往德累斯顿。城西有两座桥,分别架在艾尔斯特河与普来泽河上,这是莱比锡西去的唯一通道。城南约五公里的地方有一片连绵的丘陵地。

当年10月14日,法军大约仍有十九万人,被联军压缩在莱比锡附近,处在一个三面环河的狭小地域之内,被迫采取防御。东、南、北三面通往莱比锡城的七条道路,都被联军封锁了,城西横跨普来泽河与艾尔斯特河上的两座桥,仍在法军控制之下,从这里可以退往莱茵河和法国本土。当时,法军的部署是:缪拉指挥第二、五、八、九、十一、十二军和第五、一、四、二骑兵师,在莱比锡以南和东南阻击敌波希米亚军团,内伊指挥第六、七、三、四军,阻击北路联军,主要是布吕歇尔的西里西亚军团;拿破仑的近卫军和一些骑兵为总预备队,位于莱比锡及城东附近地区。

当年10月15日后,联军的进攻计划是由施瓦尔岑堡制订的,但在经过沙皇的修改以后才确定下来。按计划,联军分为四个攻击集团,分别从四个方向发起进攻。布吕歇尔率领一个集团约五万四千人,从西北方向向莱比锡压缩;波希米亚军团分成三个集团:格莱将军率领一万九千人,在艾尔斯特河以西向林德瑙进攻,其任务是夺占莱比锡向西去的唯一通道,切断法军的后方交通线和退路,默费尔特将军率领二万八千人,从次维考向莱比锡进攻,维特根施坦元帅率领九万六千人,在莱比锡东南方向担任主攻任务,夺占莱比锡。

对于联军的上述部署,拿破仑在判断上产生了部分错误。十月十五日下午,他根据不确实的情报作出结论,说什么布吕歇尔和贝尔纳多特不敢从哈勒沿大路发起进攻,认为他们会从莱比锡以西绕到南面去会师。基于这个判断,拿破仑于十月十六日晨七时匆忙下令,把驻守莱比锡西北拉地费尔德和林登沙的第六军从防御阵地上撤出来,转移到莱比锡西南地区充当预备队。他指望,这样调整以后,向西可以支援林德瑙,向南可以支援南线部队。当时,军长马尔蒙正在林登沙的教堂上进行观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北面的一连串营火,估计到布吕歇尔的军团已经开到,但是他在接到拿破仑的命令后,还是不顾当面的敌情而勉强地执行了命令。

1813年10月16日上午九时,联军方面发出三声号炮,史称“民族会战”的莱比锡战役正式开始了。接着,双方持续进行了五个多小时的激烈炮击。天上下着寒冷的细雨,地上罩着浓密的烟雾。联军的四个攻击集团,逐渐地向莱比锡压缩。

在北线,马尔蒙刚刚开始向南转移,马上受到了布吕歇尔部队的猛烈攻击。马尔蒙看到,他不能执行拿破仑的命令了,于是撤退到艾尔斯特河边的默克思和华仑一线,继续进行防御,同时向北线指挥内伊告急。内伊命令贝唐德率第四军前去增援,但贝唐德在行军途中又得到了林德瑙告急的消息。贝唐德深知,林德瑙桥梁是法军的唯一退路,千万丢不得,因而果断地改变方向,赶往林德瑙进行增援。内伊获悉—上述情况,随即改令刚刚收拢回来的第三军派出一个师支援马尔蒙,并以另外两个师去占领第四军的原防御阵地。第六军的情况又变得十分危急,马尔蒙恳请内伊把第三军的另两个师也调给他指挥。这样,大约有一万五千人的兵力,在整整一天当中来回奔跑于战场上,没有放过一枪。人们认为,这是那一天中最大的不幸。经过激烈的战斗,北线的法军被迫后撤,退到了莱比锡城北的戈利斯和欧提兹希一线。

在西线,林德瑙地区的情况还算好,在第四军紧急增援以后,桥梁与道路还掌握在法军的手中。

在南线,从上午九时到十一时,战斗异常激烈。法军在各个点上都打退了联军的进攻,牢牢地坚守着阵地。波兰亲王波尼亚托夫斯基指挥的第八军,坚持着马克勒堡,多里兹和孔尼维兹一线。奥热罗的第九军仍驻杜森,准备随时支援第八军。维克托的第二军在瓦肖。劳里斯顿的第五军在李贝特乌尔克维兹和周克尔豪森。莫蒂埃和乌迪诺各指挥两个师的青年近卫军和老年近卫军,作为预备队,分别位于莱比锡东侧和瓦肖西北侧。麦克唐纳的第十一军位于何尔兹豪森及其附近。此外,在面对南线联军的中央位置上,即在瓦肖和李贝特乌尔克维兹之间,法军还集中了一百五十门火炮。

根据当时态势,拿破仑决定集中尚有的大约一万二千名骑兵,由缪拉指挥,在一百五十门火炮的掩护下,从南线联军战线的中央实施突破,其他各军利用骑兵和火炮突破效果随后跟进,将敌一劈两半,同时,以第十一军和第三军沿何尔兹豪森和赛费尔特方向对敌人的右翼展开攻击,以第六军从西向东攻击敌人的左翼,策应第十一军和第三军的行动。可是,第六军和第三军当时正被敌人纠缠在莱比锡以西和以北地区,一时不能脱身,所以一直等到下午两点钟左右,拿破仑才决定不再等待,立即发起攻击。

在炮兵火力的掩护下,缪拉带领一万二千名骑兵和紧紧跟随其后的步兵,从山脊后疾驰而上,以密集的队形直冲对方的中央阵地。这位那不勒斯国王,骁勇不减当年,挥刀冲在前面,一万二千把战刀发出森森寒光紧紧跟进,大军冲去,所向披靡,一连冲散了敌方两个营的步兵,并缴获了二十六门火炮。三个同盟国的君主受到惊吓,慌忙退走,以免被擒。与比同时,麦克唐纳军也向敌人的右侧发起了攻击。缪拉的骑兵和后续步兵,先后进到了久尔登哥沙与奥恩汉以南一线;麦克唐纳军也接近了赛费尔特。缪拉的骑兵经过一阵狂风式的奔驰以后,很快就精疲力竭了。这时,联军从普来泽河以南调来了十三个中队的骑兵预备队,这支以哥萨克骑兵为主的劲旅,对进攻的法军骑兵进行反击。经过激战,联军把进攻的法军又驱回到了原出发阵地。联军左翼的默费尔特集团,也乘势向多里兹地区的法军发起了进攻,但攻击受挫,默费尔特本人被俘。

布吕歇尔又在莱比锡北面发起了进攻。于是,拿破仑不得不暂时放下胜败未分的南线,策马赶往莱比锡城北。法军北线作战失利,损失了五十三门火炮,但敌方的约克军也损失约八千人。这样一来,联军对莱比锡的包围圈便进一步缩小了。

双方各损失约二万人左右(一说法军近三万人,联军近四万人),胜负不分。有的战史学家认为,拿破仑这时完全应该而且可以向西撤退,以图东山再起,但他没有这样干,而是决心继续拼下去,这是拿破仑所犯的一个致命的错误。

当晚战斗结束后,拿破仑把他的大本营搬到莱比锡东南的斯托特里兹。按照惯例,周围都是他的老近卫军。在这里,拿破仑召见并释放了在当天战斗中俘获的默费尔特将军,拿破仑同他是老熟人,奥斯特里茨战役后,联军的停战建议就是由他交给拿破仑的。这一次,拿破仑请他转达进行停战谈判的建议。

同盟国方面没有回答拿破仑的建议。第二天,即十月十七日,双方都只进行一些零星的战斗,没有进一步的大战行动。双方都意识到,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都在为最后的一击积极作好准备。

还在十六日夜间,拿破仑即对法军的防御部署作了调整,撤出了南线和东线的防御阵地,将法军向后收缩到罗斯尼格、周克尔豪森、何尔兹豪森、巴芬多夫和戈利斯一线。法军已经没有援兵可以指望了。圣西尔率领二万七千人在德累斯顿,距离太远,且其自身孤立无援,难以自保。达乌的第十三军被围困在汉堡,不能脱身。只有将位于莱比锡东北迪本地区的第七军抽调回来,这样才使法军增加约一万五千人,但其中大部分是外籍人。调整部署后,法军在莱比锡的总兵力约为十五万人。十七日凌晨,拿破仑在缪拉的陪同下巡视战场。缪拉说,自博罗季诺以来,还没有见过这么多战死的人。法军陷在联军的三面包围之中,地域越来越小,城里到处躺满伤兵,在连绵的阴雨中,外籍士兵的牢骚声已经随处可闻。

仅在十七日这一天,就有十一万名援兵到达,其中有贝尼格森率领的四万一千名俄军,贝尔纳多特军团的约六万名瑞典军,以及科洛雷率领的一个奥地利军。至此,联军的兵力超过了三十万人,而且弹药和各种补给物资充足。

联军计划在十八日上午发起总攻,届时分成六个攻击集团,对莱比锡城进行四面围攻。布吕歇尔攻击东北面,格莱仍攻击西面的林德瑙,贝尔纳多特攻击北面。另外三路分别指向罗斯尼格、普罗布偕达和周克尔豪森。此时,拿破仑的大本营转移到了斯托特里兹的一个烟草工厂中。

十八日上午八时,联军开始进攻。战至下午二时,除在左翼有些进展,攻占了罗斯尼格和杜森以外,大部阵地仍在法军手中,其中向普罗布偕达进攻的巴克莱部,因遭法军炮火的猛烈轰击而损失惨重,被迫暂取守势,向林德瑙攻击的格莱部被贝唐德军完全击溃,随后,贝唐德军发起反击,向西推进了十几公里,这样就确保了法军退路的畅通。

面对联军优势兵力的攻击,拿破仑命令法军主动撤离了一些难以继续坚守的阵地。下午三时左右,当法军正在收缩兵力,联军步步进逼的关键时刻,在防守莱比锡东北蓬恩斯多夫的第七军中,竟有两个撒克逊旅和一个炮兵连共约三千余人,带着十九门火炮投降了联军。拿破仑听到这一消息,马上带领部分近卫军疾驰赶来增援,稳住了防御阵地。但是,法军终归寡不敌众,情况越来越严重。最糟糕的是炮弹快打完了,以致拿破仑后来念念不忘地说,如果他当时还有三万发炮弹,那么他就会成为世界的主人。

到了傍晚时分,除了孔尼维兹、普罗布偕达和斯托特里兹三处阵地外,其它阵地都放弃了,法军被压缩,挤到了莱比锡城里及其近郊。内伊和另一名军长也负了伤。

天黑下来了。拿破仑认识到大势已去,指示参谋长贝尔蒂埃向部队下达撤退的命令。按照命令,麦克唐纳指挥其第十一军和第七军继续坚守孔尼维兹,普罗布偕达、斯托特里兹、劳德尼兹和莱比锡城,掩护主力撤退。同时,命令坚守德累斯顿的圣西尔军自行组织突围。下达了命令以后,拿破仑倒在大本营的板凳上,立即睡着了。将领们坐在周围,沉默地望着他。周围一片黑暗,最后战斗的呼喊声、伤员的呻吟声和军队撤退的车轮声,混杂在一起,传入拿破仑所在的那个破水磨房。一刻钟以后,他突然醒了,随即赶往莱比锡城,直到第二天上午九点过后才撤离该城。

10月19日法军从各个方向撤下来了,都汇合到莱比锡城里,向西面唯一的林德瑙渡口退去。每条街都拥挤不堪。普军和瑞典军正突入北郊,奥军也从南面逼近城里。弹药车,马队,炮兵、牛羊、伤兵和随军的小贩等等,都拥挤在一起,争相逃命。敌军的每一发炮弹落下来,都可以听到许多受伤人的呼喊声。拿破仑还是保持着一贯的冷静,好象周围毁灭的景象与他无关一样。他在少数侍从的陪伴下,和混乱的人流一起渡过了林德瑙桥,过桥后,就在林德瑙附近的一个磨房中平静地入睡。他要等待法军全部过河,然后再继续随军西撤。

战役结果

19日上午9时沙皇要求坚守莱比锡的法军后卫部队投降,以保全该城,但遭到守城法军的断然拒绝。

法军在后撤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意外的情况:负责保护桥梁的一个工兵班长接到命令说,敌方追兵一到就要立即炸毁桥梁。当布吕歇尔的少数骑兵沿河向林德瑙方向迂回时,枪声使工兵班长着了慌。误认为敌人的大队追兵已到,因而引爆了预先放置好的炸药,炸毁了法军撤退的唯一一座石桥,使后卫约两万八千名官兵无法过河,其中包括军长劳里斯顿、雷诺,麦克唐纳和十六日刚刚晋升为元帅的波兰亲王波尼亚托夫斯基。麦克唐纳跳入河里,侥幸游到了对岸,波尼亚托夫斯基被淹死,法军全部被俘。震惊欧洲的莱比锡战役,就是这样结束了。

这一仗,法军共损失六万五千余人,除战死之外,有三十六名将官和三万余人做了俘虏。另有二十八面军旗,九百辆弹药车、三百余门火炮和四万余枝步枪被联军缴获。拿破仑率领撤退出来的法军且战且退,于十一月初到达莱茵河一线,他留下马尔蒙率领三个军在美因兹做后卫, 自己返回了巴黎。十月十一日,圣西尔在德累斯顿率部投降。虽然联军取得胜利,伤亡却远远大于法军,五万四千名官兵成了法军的枪下鬼,比法军多出近两万。

艾尔斯特河边的战场上,尸积如山,血流成河,近代的欧洲从此脱出了中世纪的蜕壳。法兰西第一帝国从此罹难,走向崩溃,法国人民又象一七九三年那样,面临着外部强敌的入侵。

战役评价

拿破仑在吕岑,包岑和德累斯顿连战皆捷之后,终于又在莱比锡被彻底打垮,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政治上看,战争的性质变化了。

拿破仑在执政初期所进行的战争,尽管有着为其帝国扩张领土,为自己争夺霸权的成分,但是从客观上来说,仍然有着某些进步的意义,因为当时的主要矛头,还是指向各国的封建王室和他们赖以生存的封建制度,是受到被压迫人民欢迎的。而在执政后期,当他成为欧洲的征服者和霸主以后,法国所进行的各决战争,已经不是给欧洲各国人民解除封建制度的桎梏,而是给他们带来沉重的战争负担和苦难,因此,曾经获得部分解放的人民不希望法国再来压迫他们,反对拿破仑又把战争加在他们的头上。所以,拿破仑晚期的战争是与大部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相抵触的。同时,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前期对拿破仑的战争中失败后,也被迫实行了某些改革,利用了人民不满法国榨取财富的情绪,鼓动了部分人民起来反抗法军的起义运动。这样,法军就被迫在充满敌意的国家进行作战,缺乏人民的帮助,不能及时得到情报,零散人员经常受到袭击,后勤补给日益困难。法军中的一些外籍士兵,多次出现阵前哗变。所有这些,给法军的士气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其次皇帝的高度集权束缚了元帅们的主动性。

拿破仑战争的后期,作战地域不断扩大,参战的兵力日益增多。这样,集最高统帅与前线指挥职务于一身的指挥体系,已经不适应作战的要求。为了在宽广的战场上指挥几十万大军,不仅需要有一个得力的参谋班子,而且需要有能够独当一面担任战场指挥重任的得力将才。然而,拿破仑对于元帅们的要求,只不过是唯唯诺诺,象钟表那样准确地执行命令而已。长年累月,慢慢形成一种习惯:拿破仑在场,一切都是生龙活虎,指挥系统能够高度发挥作用,一旦拿破仑不在,他的元帅们,包括总参谋长在内,常常不能发挥主动性,甚至不敢做出一个那怕是很小的决定。

在一八一三年的战争中,联军参战的兵力急剧增加,经常进行多路作战,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单靠拿破仑一个人已经不能应付情况多变的局面,更何况他的元帅们又不能发挥主动性呢?尽管拿破仑到处奔波,不停地作出各种指示,但毕竟不能及时掌握并处置各方面的情况,以致法军常常陷于被动。例如,在莱比锡会战过程中,拿破仑曾口头指示,要在艾尔斯特河上增架桥梁,以确保法军的退路。但是,总参谋长贝尔蒂埃的办事方针是:没有拿破仑的书面命令便不能贸然行事,因此,他并未积极落实拿破仑的架桥指示,这就使得法军在撤退时只有一座石桥可通,因而造成了严重损失。又如,在包岑作战中,内伊率军进行迂回,比拿破仑规定的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到达敌人的背后,但因为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指示,就一直消极地停留在那里,待新的命令到达时,已经贻误了战机,形成了被动局面。

从作战原则上看犯了分散兵力的大忌。

忽视了机动歼敌的传统战法。本来,高度地集中使用兵力,是拿破仑指挥作战的一贯特点和优点。在一八一三年的战争中,他却多次地分散了自己的兵力,结果,即使在初步获胜的情况下,也不能达到彻底击溃或歼灭敌军的目的。例如,在吕岑和德累斯顿作战中,他一再分兵去攻打柏林,以致在决胜时刻,因为兵力不足而影响到胜利的成果。其实,当时只要歼灭俄军,柏林自然就成了法军的囊中之物。在最后的莱比锡决战中,他也没有把汉堡的达乌军和德累斯顿的圣西尔部集中起来。特别奇怪的是,他在临战前,把本来抽调圣西尔部北上莱比锡参战的决心改变了,让圣西尔率领几万人马空守德累斯顿城,实在是毫无意义。

在一八一三年的战争中,拿破仑一反过去机动作战和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原则,过分地看重了地理目标的夺取。始终盯住柏林而必欲攻占这座城市,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就当时形势来说,夺取柏林对于达成战争的目的只具有次要的意义,可拿破仑却一再追求攻占柏林的目的。又如,在德累斯顿取得胜利以后,如果实行最初的计划,继续追歼敌主力波希米亚军团,直指布拉格和维也纳,那么战场的主动权就有可能完全转到法军方面。可惜的是,拿破仑居然不敢放弃德累斯顿和易北河防线,致使原来的计划流产。约米尼后来在他的《战争艺术》一书中评论说:“如果拿破仑在德累斯顿取胜后乘胜穷追,进军波希米亚,那么他可能避免库尔姆的惨败,甚至可能威胁布拉格,从而把联军拆散。”

此外,拿破仑缺乏骑兵,不能在广阔的战场上及时获得敌方情报和扩大战果。法军新兵成分比重过大,也对拿破仑的失败有着重要影响。

联军方面所以取得胜利,一是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二是采取了灵活的战术。联军决定,专门攻击法军元帅们所指挥的部队,避免同拿破仑本人交锋,这正是抓住了拿破仑指挥体系的致命弱点。从整个战争进程来看,联军的行动是小心翼翼的,是迟缓稳重的,这就使他们少受了过去常常遭受的那种损失。在联军阵营中,普军老将布吕歇尔的积极大胆的行动,对整个联军起了带动作用。他大胆渡过易北河与北路军团会师,从西北方向插入法军的侧后,既带动了过分谨慎的贝尔纳多特,也配合南路波希米亚军团造成了夹击和围攻法军的有利态势,从而牢牢地夺得了战场的主动权。

为什么二战空袭德累斯顿颇具争议?

最佳答案因为轰炸汉堡 柏林 都是大多攻击军事目标

而空袭德累斯顿 是不分军用 还是平民一律轰炸

这是经过:1945年1月25日,美英空军按照英国首相邱吉尔的指示,决定在2月13日对德累斯顿进行大规模空袭.而这个时候被战火逐出家园的东普鲁士人、波兰人、西莱佳人纷纷向西逃难进入德累斯顿这座城市.满载着难民的列车隆隆地开往德累斯顿。爬不上火车的便使用小车推着行李,沿公路徒步西行。由于列车在到达目的地后无法再向西行,德累斯顿的难民人数发生了爆炸性膨胀。中央火车站人山人海,一片混乱,市内人数陡然增加到14多万人.因为该市未曾收到过空袭,所以人们把他当成了躲避空袭的避难所.

在轰炸过程中炸死的135000多名群众 这次空袭被誉为空中大屠杀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汉堡对德累斯顿比分预测》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