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德甲退役时间表!阿德勒怎么样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阿德勒德甲退役时间表,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阿德勒心理学
答《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是我觉得对个人生活具有指导意义的心理学或者说哲学书籍。副标题叫做自我启发之路,阿德勒的哲学课。阿德勒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他的很多观点都具有极强的冲击性,比如,否认心理创伤的存在,提出“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
心理学我们知道最多的就是弗洛伊德,再者就是创立了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的卡尔荣格,而阿德勒与他们并称心理学的三巨头。
本书主要是以青年与哲人的对话进行的,像极了辩论,不同的是,青年能够抓住的很多辩驳的点我抓不住。
第一篇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痛苦的时候很容易去找原因。或者是自己,或者是他人。成绩不好的时候会觉得是老师没有教好,自己没有复习好,考试考得太偏……总之不幸的事情面前,总要找“责任人”,其实找来找去,都只能是自己。
在不顺意的时候都想要改变,阿德勒认为,“期待改变”是因为大家都无法改变,假若轻易就可以改变,就不会特意“期待改变”了。仔细想想,确实如此。期待自己变瘦,其实往往意味着变瘦这个过程不容易,需要运动,需要控制饮食。
找来找去可能说,要是天生就是瘦子的基因就好了,或者说,要是自己没有吃那么多就好了。“如果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依靠原因去解释事物,那么就会陷入决定论”,即现在是由过去造成的。其实不要考虑过去的“原因”,要考虑现在的目的。现在想要瘦,就应该制定现在的运动计划,饮食计划。
阿德勒坚决否定心理创伤的存在。比如说,一个人,她/他说现在恋爱道路不顺是因为父母感情不合,或者说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㆒所谓的心理创伤㆒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就我自己而言,我有些时候和爸爸相处很不和谐。我就会想起很多我们之间不愉快的回忆以及我觉得他哪些教育方式或者处事方式让我觉得不满意。但是当我们关系修复或者我想他的时候,我又会记起许多愉快的事,比如小时候教我学英语的时候他自己重新学音标,也曾经送我上学,他很喜欢我给他煮的面汤。
当然,人对于父母是有着强烈的感情的,无论怎么样,我们都不会轻易放弃彼此。
讲到这里,不得不提今天看到的一个微博。关于自残者。说出来可能太过于严厉,但事实上,他们的行为也是有目的的,他们也是有目的的从过去挑选了一些经历来作为现在的行为的借口。他们不懂得人生的决定权在自己手里。
我们没有理由埋怨。“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在这一章里还提到一个观点,“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也就是说,并不是因为受怒气而大发雷霆,完全是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怒气。愤怒是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
我想起每次自己发怒,其实这不是我的目的,我的目的,是想要他赞同我的观点,想要他听我的,或者说想要他关心我。选择怒,是因为我想要他“屈服”。实际上冷静下来就知道,这是最愚蠢的行为。
人是有感情的,有七情六欲的,但是人坚决不是受到感情支配的。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现在的状态都取决于你赋予现有事件的意义。
也就是说,我完全可以不发怒,正确表达自己的目的。相信不需要这样“暴力”的形式,也能够得到我想得到的结果。
人不应当受到过去的“原因”左右,而应该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
总结一下,阿德勒第一章有用的一些颠覆性观点。
1.坚决否认心理创伤
2.是目的论而不是原因论
3.关于勇气的理论(无论是说出自己的目的还是承认自己的目的,都需要极大的勇气)
上次说到哲人说阿德勒坚持的是目的论,可是没有办法喜欢自己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呢?讨厌自己难道是有好处的吗?
对此,哲人的回答是极其严厉的,他说,之所以不喜欢自己是因为下定了不喜欢自己的决心,这样对自己而言是一种“善”,也就是有好处。
哲人接着说了一个患脸红恐惧症的女孩。她的苦恼是害怕见到人,一见到人就脸红,说是无论如何都想治好这种脸红恐惧症。她说自己一旦治好了,就马上向自己喜欢的男孩表白。哲人不会给她治疗,因为只要脸红恐惧症存在,女孩就可以用“我之所以不能和他交都是因为这个脸红恐惧症”这样的想法来逃避,如此便可以不必鼓起勇气告白或者被拒绝也有理由说服自己,而且最终也可以抱着“如果治好了脸红恐惧症也可以……”的幻想之中。
只要有人际关系就会有烦恼,任何烦恼中都有他人的因素。真正的孤独不是因为只有你一个人,感觉被周围的他人、社会和共同体所疏远才会孤独。想要没有烦恼除非宇宙中只有自己一个人,但那是不可能的。
在与人相处过程中,会感到不如别人,这其实是一种自卑感,都是主观臆造的。
自卑感并不是什么坏事,它只是一个中性词。人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人希望改变这种状态,继而就有了普遍欲求,追求卓越性,即“希望进步”或“追求理想状态”。是自卑感在推动我们进步。但是自卑感过度发展就会演变为自卑情结或者优越情结。
感到自卑是因为自己觉得这样做是一种“善”,因为“弱势具有特权”,比如婴儿可以通过弱势来支配大人,它一哭泣就不得不去哄它。
但是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他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友课题,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完成课题需要我们行为上①自立 ②与社会和谐共处,支持这两种行为背后的心理目标是①“我有能力”的意识②“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我们要树立自己的勇气,不是一味追寻为什么我没有,而是使用好已经拥有的东西。
让干扰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上次说到,一切烦恼都是来源于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当中,常常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比如当我们顺着父母的意愿做出职业选择,而那个职业恰好也是自己喜欢的,那就会有一种安心感。
在赏罚教育的制度下,我们常常会在别人的表扬下才会做出行动。
但是阿德勒心理学是坚决否认寻求认可欲的。自由就是不再寻求他人的认可。
按照社会的一般期待得到了地位和权力,并不一定会幸福。要按照自己的期待而活。
那么在人际关系中,要怎么做呢?
阿德勒心理学提出了课题分离。
比如,孩子学不学习或者跟不跟朋友玩,这原本是“孩子的课题”,而不是父母的课题。父母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别人如何看自己,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那都是对方的课题而不是自己的课题。
如果对方为自己做了什么一一即使那不是自己所期望的事情——自己也必须给予报答。这其实是受到了回报思想的束缚。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不再按照别人的期待而活。
不是刻意作恶,而是不害怕被别人讨厌。既不是自以为是,也不是将错就错,只是分离课题。
自己才是人际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人,不害怕被别人讨厌,需要的是勇气,这种勇气是通往幸福之路的能力。
人人都可以幸福。但是能否真的幸福,要看是否运用好了这种能力。
自己握有人际关系的王牌,人际关系如何发展,关键在于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这一章里的主要观点
1.否认寻求认可欲
2.分离“人生课题”
3.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但是心中仍然是有困惑的,分离课题,什么都分得很清楚的话,那岂不是减少了与他人的联系,自己孤独的生活着,甚至要遭人唾弃?这真的就是自由吗?
因为懒,一直没有写完。今天又重新看了书,梳理了一下,还是很有必要分享的部分分享出来了。阿德勒心理学是一步一步发展的,从《自卑与超越》到《被讨厌的勇气》,很多的观点都是逐步成熟慢慢坚定的。
如何评价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这本书?
答《自卑与超越》,天津人民出版社,杨蔚译,2017年9月版。
这个版本翻译语言非常流畅,可读性很强,内容比较全(另外两个版本少一些内容,特别是案例相关,可能对应的原版不同),关键术语做了索引解释,有利于读者深入学习。不过由于意译较多,有的地方感觉加入了译者的理解,或许有失真。这个译本推荐。
介绍
阿德勒这本书是他的核心著作之一,内容丰富,是学习个体心理学的好书,但是阿德勒沟通演讲能力应该比较好,但本身写作能力估计一般,所以有的地方有些表达重复,篇章的结构性逻辑性有瑕疵。
国内的译者为了蹭热点,把原著名字“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生活对你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比较平实准确的名字,改为吸引眼球的“自卑”、“超越”这样的字眼。
阿德勒人格理论怎样形成的?分析阿德勒自己的人格
答生活风格与人格发展——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阿尔弗莱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毕业于维也纳大学的医学院,后从事精神病学,因写过赞同弗洛伊德观点的论文而被邀加入精神分析学会,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但他对人格心理的看法与弗洛伊德大相径庭,不久便与弗洛伊德分离,于1911年自己创立了“个人心理学”,阿德勒的理论强调人的积极品质和社会动机在个人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阿德勒从小体弱多病,身患佝偻病而身材矮小,由于疾病和车祸还差一点死于非命。儿时的创伤经历和死亡的恐惧曾使他极度自卑,因此,他的人格理论始终围绕着克服自卑而进行。 阿德勒认为,人格是在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过程中形成发展的。人天生自卑,因为其生下来是弱小、无力的,完全依赖成人,由此产生自卑。但是,正是自卑促使人们去努力克服自卑,追求成功,成为人格发展的动力。但是,若被自卑所压倒,则产生自卑情绪,导致神经症人格,抑郁、悲观、消沉。人类还有追求优越与完美的倾向。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追求优越的最终目标。追求优越也是双重性的,适度追求,促进个人发展,对社会有益。过分追求,走极端,则产生优越情绪,自我中心、自负、忽视别人和社会习俗、缺乏社会兴趣。个体如何追求优越,取决于自己独特的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由此会发展出不同的行为特征和习惯,即所谓的生活风格。生活风格的发展和自卑感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儿童有某种生理缺陷或主观上的自卑感,那他的生活风格将倾向于补偿或过度补偿那种缺陷或自卑感。例如,身体瘦弱的儿童可能会有强烈的愿望去增强体质,因而锻练身体、跑步、举重,这些愿望和行为便成为他生活风格的一部分。生活风格决定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形成了我们的行为模式。
支配- 统治型(dominant-ruling)
这一类型的人倾向于支配和统治别人,缺乏社会意识,很少顾及别人的利益,他们追求优越的倾向特别强烈,不惜利用或伤害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需要控制别人从而感到自己的强大和有意义。在儿童期,他们在地板上打滚、哭闹,希望父母向他屈从。如作为父母,他们又要求孩子服从,说:“因为我说了要这样”。作为教师,他们威胁学生,说:“如果你不这样做,那你就去校长办公室”。这样的人容易发展成虐待者、违法者和药物滥用等。
索取型(getting type)
这种类型的人相对被动,很少努力去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依赖别人照顾他们。许多富裕或有钱的父母对他们的孩子采取纵容的态度,尽量满足孩子们的一切要求,以使他们免受“挫折”。在这样的环境下的孩子,很少需要为自己努力做事,也很少意识到他们自己有多大的能力。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而希望周围的人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回避型(avoiding type)
这样的人缺乏必要的信心解决问题或危机,不想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试图通过回避困难从而避免任何可能的失败。他们常常是自我关注的、幻想的,他们在自我幻想的世界里感受到优越。
社会利益型(social useful type)
这样的人能面对生活,与别人合作,为人和社会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常常生长于良好家庭,家庭成员相互帮助、支持,人与人之间彼此理解和尊重。 在上述4种生活风格中,前3种是适应不良或错误的,只有第四种才是适当的。
编辑本段影响不良生活风格形成的因素
1、生理自卑,可能激起积极的补偿(努力)或过度补偿,但也可能导致不健康的自卑情绪,被自卑感所压倒,一点也不追求成就,一事无成。 2、溺爱或姑息,父母过分宠爱儿童,过多满足儿童的需要,这种儿童是家庭的中心,长大后变得自私自利,缺乏社会兴趣。 3、忽视,父母和成人无视儿童的愿望,缺乏必要的关注,使儿童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也引起他们的愤怒,并使他们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别人。 儿童生活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克服自卑和追求优越影响着生活风格的形成,模仿也是生活风格形成的主要途径之一。儿童往往把自己所处环境中最强有力、有影响和感染力的人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如父母、老师和好友等。生活风格的发展还主要取决于儿童与社会的交互作用。根据阿德勒的观点,儿童碰到的最初的社会环境是家庭,在家庭中与母亲的接触和母子关系的发展形成了将来与他人关系发展的基础,如果母亲采取一种积极、合作的态度,儿童就倾向于形成社会兴趣。然而,如果母亲把孩子紧紧束缚在自己身边,那孩子就容易将他人排斥在自己生活之外,形成较低的社会兴趣。正是母子早期交互作用的性质,影响甚至决定儿童将来能否以健康坦诚的态度对待他人。 在阿德勒的理论中还有一个重要观点,即创造性自我(creative self)。 他认为,人类不是环境或遗传影响的简单消极的接受者,相反,人可以有目的的生活,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生活方式。例如,某些有生理自卑的人经过补偿发展成对社会有益的人,而有的人形成自卑情绪,一事无成,差别在于选择,用阿德勒的话说:“正是他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编辑本段评价
阿德勒的理论是积极的,丰富了我们对人格发展的认识。与弗洛伊德强调无意识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以及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节)在人生中的作用不同,他特别强调个体的主观选择和创造性,注重人对目标、理想的追求,并对人持乐观的态度。这一点对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大影响。另外,他既注重探索人的主观世界,同时又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强调了遗传和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双重作用,其人格心理发展的观点有明显的社会倾向。即“生活的意义是——对同伴发生兴趣,作为团体的一份子,并对人类幸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但是,阿德勒的人格理论也有其局限之处。首先,他从自身童年的经历出发,过分强调自卑对人格发展的作用,认为自卑贯穿于人的发展的全过程,这无疑带有很大的片面性。这正应了他自己所说的一句话“他们的观点是依他们个人的经验而定的,对某些人,他们之间有关联,对其他人则否。”其次,阿德勒虽然重视人格的统一整体性,但他忽视对人格结构及其内在矛盾的分析,把人的发展简单化。其三,阿德勒虽然重视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但他所说的环境实际上仅指家庭环境,而没有看到社会环境对人发展的巨大影响。
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
答阿德勒是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
出生顺序对人格的形成重要作用:
1、阿德勒的研究结论。阿德勒研究了长子、次子、幼子、和独生子的人格特点,认为长子在弟妹出生前一直是被关心的中心人物,但第二个孩子出生后,父母对长子的爱就会减少,他的地位就会迅速下降。
2、国内多子家庭的浅见。阿德勒的研究成果并不是被所有的心理学家的研究数据所支持,尤其在中国,在多子家庭中,中国家庭强调长兄如父、重男轻女、宠幼苛长、多让让弟弟妹妹等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多子家庭研究成果还没有在学术界有认可度高的结论。
3、多子女家庭中如何避免性格缺陷。阿德勒也好,自己的观察也好,没有哪个出生顺序是完美无缺的。老大会因为要承担更多而步履沉重;老二、老三会因为关注争夺而性格独特;老小会因为集宠爱于一身而缺乏历练。
多子女家庭如何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长的注意事项:
1、平等。至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等孩子会说话时候,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此时作为教练的父母就要多去倾听、去引导,让他自己去权衡利弊再自己做选择,选错了也不要干涉,吃亏是成长最快的方式之一(除去危及生命安全的选择)。
2、独立。这个独立不仅仅建立在自己日常事务的独立,还有人格的独立,他不仅需要自己去掌握一些生活技巧,还要独立去思考,去执行自己的想法,在兄弟姐妹的团体中,明白自己能力的局限性,学会去协作、去分享。
3、自驱。自驱包含自我激励、自我学习、自我更新、自我承担,有自驱力的孩子,父母不需要太操心,从小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很重要,而填鸭式的灌输和命令都不足以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
4、打破。打破传统思想束缚,没有哪个孩子必须如何,家庭的资源分配也是由家庭成员来决定,父母不必思考如何端平一碗水。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阿德勒德甲退役时间表!阿德勒怎么样》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673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