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第10放映室(20090609)解说词“《第十放映室:电影过年》节目因言辞犀利被禁播了!”近日,央视《第十放映室》栏目解说员龙斌在博客上报料称,因为审片时领导不喜欢,因此该栏目...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德甲惊悚片,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第10放映室(20090609)解说词

第10放映室(20090609)解说词

“《第十放映室:电影过年》节目因言辞犀利被禁播了!”近日,央视《第十放映室》栏目解说员龙斌在博客上报料称,因为审片时领导不喜欢,因此该栏目今年春节的特别节目胎死腹中。此外,龙斌还在博客上贴出了原本写好的“电影过年”的解说词以表愤慨。

《家有喜事2009》:本片不但水准低劣,而且毫无诚意,拉开了港产烂片2009年在内地抢钱闹剧的序幕。

《花木兰》:对白的信息量少到甚至连剧情都无法推进,直接导致本片的故事一直在按一种奇怪的叙事节奏推进,忽快忽慢的步伐不但绕晕了观众也绕晕了导演。

《追影》:当电影结束之后,观众所能做到的,只能是默默起身,鸦雀无声地离开,仿佛是走错了路,在一个错误的地方,参加了一场错误的追悼会。

《寻找成龙》:本片讲述了一个追星男孩儿最终得以圆梦的故事。这个故事所透露出来的含义,不得不让家长们不寒而栗———它无疑是在鼓励那些幼稚的追星族少年,只要你能坚持不懈地犯傻,最后就会有无数好人帮助你实现最荒诞不经的念头。

《气喘吁吁》:对于任何一个期待看到一部喜剧的观众来说,看这部电影的过程完全就是一个看自己如何站上茶几变成杯具的故事。

《机器侠》:作为一部大肆宣扬的所谓“科幻电影”,《机器侠》以无知者无畏的精神,彻底无视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体系的基本水准,以及中国数量庞大的科幻迷和影迷的基本底线,用香港僵尸片和神棍片的风格,再加上许多早年香港娱乐片的陈腐桥段,最后包装出了一部让人浑身麻酥酥的“科幻电影”。

《火星没事》:一个愤怒的观众看完本片后在网上留言,“火星没事,观众有事”。希望本片编剧和导演看到这句话后能深刻地意识到,地球很危险,赶紧回火星去吧。

《刺陵》:对于稍微严肃一点的电影观众来说, 《刺陵》则是一部愚蠢到了一个新高度的电影,完全是在植入广告的间隙见缝插针地放了一些不带情节的动作场面进去

《 恋爱前规则》:本片的一句台词恰如其分地评价了本片:脱离实际,胡编乱造。这基本上是一个日趋靠拢相声的小剧场话剧和电视情景喜剧的混合体,虽然是根据一部网络上很红的小说改编的,但唯一能让观众留下印象的节,就是那些态度坚决姿态强硬的插入广告。除此之外,这部电影只能用“乏味”来形容。对这样乏味的一部电影,也就没必要再浪费大家的时间了。

《赤壁》:对于一向缺乏选择的中国观众来说,他们作为消费者既然无从选择,那就只能从唯一的选择里各取所需——想看爱情的就看爱情,想看战争的就看战争,想看帅哥的就看帅哥,想看美女的就看美女,反正《赤壁》这部电影对方方面面的观众都照顾的很周全,作为消费产品它无可非议。但是《赤壁》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唯一没有被照顾到的就是影迷,因为他们从中看不到电影和故事。

《孤胆义侠》:地球上或许没有最好的导演,但却有最烂的导演——德国导演乌维·保尔正是这一“殊荣”的获得者。乌维·保尔专门拍摄根据电子游戏改编的电影,因无聊至极的拍摄风格和奇差无比的作品质量而“声名显赫”,其“代表作”包括《死亡之屋》、《鬼屋魔影》、《吸血莱恩》和《地牢围攻》等。《孤胆义侠》在国内公映时,号称是“本月惟一进口惊悚大片”。作为一部能把观众看笑的惊悚片,本片在国内票房居然有3000万人民币左右——作为一个对比,本片在全球范围的票房只有7000万人民币。

可能是受到这个票房成绩的鼓舞,乌维·保尔执导的另一部著名影片《地牢围攻》也已经被国内引进,原计划于2009年11月27日在国内公映,后来推迟到2010年。国内译名尚未最后确定,可能会翻译为《地牢围攻之以国王的名义》。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导演,乌维·保尔在国内已经开始拥有一批口味独特的影迷,他也被这些粉丝亲昵地称为“宝哥”,并得到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宝哥出品,必属精品”。

《风云2》:对于《风云2》这部电影,有一句网友的话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了一部分观众的感想: 风哥哥,云哥哥,你们不要再打了,我是多啦A梦还不行吗?作为一部100分钟的电影,80分钟的打斗场面。为了在剩下的20分钟里交代一下剧情,本片用了200句惜字如金的简短对白完成了这个任务。虽然在精彩的特效帮助下,这些打斗场面都眩目而精彩,但对于大多数并非原著漫画爱好者的普通观众来说,他们还是希望能看到一点点故事将这些打斗场面串联起来。但是他们最后还是失望了,如果说《刺陵》的故事很糟糕,糟糕到根本没故事,那么《风云2》这部电影就根本没剧本。

恭贺2010—2009电影回顾(一季度回顾)

〔精彩片花剪辑〕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2009年,是最好的一年,也是最坏的一年。

中国电影市场积蓄多年的力量,终于在今年爆发。不断攀升的票房数字,以及更加诱人的愿景,让许多人期盼的“中国电影黄金十年”,仿佛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曾经高不可攀的单片亿元票房,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式大片的票房及格线,而中国电影市场上有史以来的三部单片票房超4亿元的影片,它们分别是《变形金刚2》、《建国大业》、《2012》,全部集中在2009年出现,并且均匀分布在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三个档期,构成了年度票房的基准线。

作为这种电影票房井喷式增长的基础,经过2007、2008两年的基础建设,中国电影市场的银幕数在2009年开始了令人惊讶的增长,总银幕数已经逼近6000块,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数年内还会继续高速增长。同时,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的3D电影市场,拥有的3D电影银幕数仅次于美国。如果2010年能够按照业界期望的那样成为“3D电影元年”的话,那么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增长空间将会更加可观。

但是在市场的红火热闹背后,中国电影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2009年贺岁档作为第一个有好莱坞分账大片进入的贺岁档期,气势如虹的《2012》虽然并没有直接参与贺岁档的票房争战,但它还是出乎意料地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总冠军,并直接压缩了之后上映的贺岁档国产影片的市场空间。

可以预计,在未来这种挑战和威胁只会更加明显。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争夺市场空间的份额则直接关系到未来的生存问题。只是,中国电影用什么去争取观众的支持呢?2009年它们交出了一份什么样的答卷?

《赤壁·下》

作为在2008年暑期档创下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新纪录的《赤壁·上》的续集电影,《赤壁·下》曾经有一个备选片名是《赤壁·决战天下》。不过本片在公映时还是改回了低调的《赤壁·下》。据说,中影集团一直在努力打造一部单片票房超过一亿美元的电影,《赤壁》自然就成为这部肩负重任的影片。根据片方公布数据,上下两集《赤壁》的国内票房总额约为5.8亿人民币,已经很接近这个目标了。

也许是2008年的中国实在太不平静,中国观众到了年底就一窝蜂地拥进电影院寻找欢乐,于是连《非诚勿扰》这种勉强和喜剧沾点边的电影票房都过了三亿人民币。考虑到《赤壁·上》曾经在暑期档给无数观众带来了欢乐,大量患有“喜剧饥渴症”的观众就不由分说地将《赤壁·下》当成了贺岁档喜剧电影替代品,努力在其中寻找着喜剧元素和搞笑台词,完全不管导演和片方的本意是什么。

《赤壁·下》也成功地迎合了观众的这种饥渴和期待,很多台词飞快地出现在网络和媒体上,然后被封为“年度最囧”或“年度最雷”之类的头衔。对于一部以追求最高票房和最大利润为出发点的电影来说,这种关注并非坏事——因为评论的好坏并不能影响票房,只有评论的数量才会和票房有某种正比关联。特别是对于拥有绝对资源优势的《赤壁·下》来说,任何表扬或批评其实都不会对它的预期票房有影响,因为观众根本没得选。

对于一向缺乏选择的中国观众来说,他们作为消费者既然无从选择,那就只能从唯一的选择里各取所需——想看爱情的就看爱情,想看战争的就看战争,想看帅哥的就看帅哥,想看美女的就看美女,反正《赤壁》这部电影对方方面面的观众都照顾的很周全,作为消费产品它无可非议。但是《赤壁》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唯一没有被照顾到的就是影迷,因为他们从中看不到电影和故事。

作为一部时间长度有两个半小时的电影,《赤壁·下》令人困惑地几乎没有讲述故事。这个问题其实同样也存在于《赤壁·上》中,但那时考虑到这部《赤壁·上》其实算是一部超长预告片,对于剧情的要求相对可以降低,毕竟还有《赤壁·下》可以期待。但现在面纱揭开后,所有的期待都变为了困惑——加在一起有五个小时的电影,居然没有能够讲述一个让观众可以有所期待的故事。

按照好莱坞的编剧规律,一个好的电影故事应该可以很简洁地用一句话表达出来。但是对于《赤壁·下》来说,这个故事是如此简单,以至于片名就可以讲完这个故事。

片中出现了诸多明星,他们如同出席春晚一样依次露脸,但其言其行都苍白无力,无论是普通观众还是狂热影迷,都只能把他们当成影视明星而非电影演员。片中还出现了诸多战争场面,其火爆程度如同一只穿越时空的现代军队正在对一只冷兵器时代的军队展开屠杀。但这些暴力和爆炸都只能给观众带来逐渐麻木的视觉刺激,没有一个人的死亡能够让观众的内心有一丝颤抖。

作为一个在中国脍炙人口的通俗故事,“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几百年来被各种流行文化用不同的方式反复表述过,如何能把这样的故事讲出新意,的确是导演吴宇森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我们不知道这个剧本是如何出炉的,但从最后呈现在银幕上的效果来看,电影《赤壁》在各种利益和力量的影响下,最后选择了一条最简单也是最粗暴的方式,就是用金钱堆砌出一个张牙舞爪的视觉怪兽直接横扫市场,但它虽然貌似庞大无比,但却内里空无一物。

这个吸金怪兽是如此地庞大,以至于《赤壁》无论其成本,其票房,其影响,都注定会被载入中国电影的史册。对于这样的电影,过于苛求它的艺术属性可能是吹毛求疵了。因为这就是中国电影工业的现状。

国产商业大片贡献了中国电影票房的半壁江山,它们支撑着数以十亿计的中国电影产业,它们构成了中国电影产业原始简单但已具雏形的产业链。如果没有这些国产商业大片,中国电影还会停留在小作坊阶段,根本无从谈及产业化。

但如果仔细看看2008年之前的中国电影市场,我们会发现这个市场里基本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成本和票房动辄过亿的国产大片,一种是成本和票房都始终徘徊在百万级别的国产低成本影片。而中等成本中等回报的国产影片,则是中国电影市场最稀缺的类型。很明显,这个市场中的某种渠道出了问题,所以才会出现这个古怪的蜂腰格局,低成本国产电影无法积累利润进行产业升级,而高端市场的利润则无法返回并滋养根基。

我们的市场现状,就决定了中国商业大片和高成本主旋律电影必然会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主要构成,也就能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大片能够在违背电影观众需求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拥有对中国电影市场化红利的全面控制权。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观众的意愿被稀释到了最稀薄的程度。这些影片可以完全无视观众的基本娱乐需求和电影的基本叙事规则,却还能如此从容地在市场上独霸天下。因为影响票房的根本因素还是资本运作和档期,影片本身的质量已经不再影响利润的产生,于是一部又一部的所谓“国产商业大片”在一次又一次的票房胜利中,已经从看不起观众演变为看不见观众。

《疯狂的赛车》

在2008年的最后一天,《疯狂的赛车》拿到了公映许可证。这个应该完全是巧合的日期,却有意无意地让《疯狂的赛车》具有了某种里程碑般的意义。凭借本片出色的品质,以及未映先红的口碑和良好的档期,《疯狂的赛车》最后取得了1亿元人民币的票房,而这种成功可以说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在异常喧闹的2008贺岁档上映的电影中,无论制作成本还是票房成绩,如果仅仅只看数字,有太多的国产电影刷新了纪录。但是真正能够对于中国电影产生影响的,以至于能够变成标志性事件的,却恰恰是这部《疯狂的赛车》。

因为《疯狂的赛车》是一部“中等成本”的“类型片”,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如果能够在“中等成本”和“类型片”这两个方面取得突破,就获得了一次解开中国电影市场困局的机会。

在中国电影很短暂的市场化过程中,中国电影的成本瓶颈一直是制约中国电影发展的致命问题。在以《英雄》为首的国产大片时代来临之前,中国电影无论产量还是效益,都基本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既谈不上技术进步也谈不上产业升级。一个产业的年产值常年徘徊在十亿人民币左右,好莱坞电影又在一旁虎视眈眈,在现在看来简直是摇摇欲坠。

当国产大片时代来临后,虽然它们能够带动市场消费,扩大市场规模,完善产业体系,但为了能够让这些吸金怪兽活下来,有限的电影市场资源不得不被倾斜使用。在整体市场还没有足够大之前,这种大片对于档期、资金等方面的资源垄断,更是进一步恶化了低成本影片的生存空间,以至于现在的电影市场现状就是只有成本动辄几千万上亿的高成本影片才有最大的利润回报,百万级别成本的低成本影片基本只能跟在大片后面舔盘子,依靠残余的市场空间勉强苟活。

在这样的市场现状下,中等成本的类型片如果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其意义之大绝对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市场化的一个里程碑。因为这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链开始初步形成,只要电影行业能够抓住机会,也许会有机会再次迎来一个中国电影的黄金十年。

很多观众知道宁浩导演就是从2006年的《疯狂的石头》开始的。这部影片以300万的制作成本,获得了将近3000万的票房收益,虽然其中有太多不可模仿的偶然因素,但还是由此掀开了中国电影一轮低成本喜剧的投资高潮。不过对于诸多跟风者来说,这种低成本模式下的模仿,各种偶然因素实在太多,以至于成功者寥寥无几。

从2008年的4月份起,那时还叫《银牌车手》的《疯狂的赛车》就开始不断传出即将上映的消息,然后就是一次次地推迟——五一黄金周被取消,512汶川地震,奥运会,国庆,贺岁档,《疯狂的赛车》虽然是中影力推的新人新作,但在种种必须回避的因素面前,它都只能无奈地继续等待。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十全九美》这样一部技术指标和艺术质量都异常粗糙的低成本影片,却因为能够抓住奥运档期的机会,获得了票房上的成功——而《十全九美》被认为是票房黑马的重要标志,就是票房成绩超越了《疯狂的石头》。

对于《十全九美》这种山寨电影来说,票房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它的票房成功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复制。2008年急剧扩大的中国电影市场的消费需求,以及奥运会导致的影片类型空缺,才让这样一部粗糙和简陋的影片获得了投机成功,很难指望再有类似低成本影片能够通过这种模式获得成功。对于一个完整的电影产业体系来说,真正能够起到完善产业结构和完成产业升级的影片,还应该是象《疯狂的赛车》这样的中等成本的类型片。

2008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达到了43亿人民币,2009年则达到了57亿人民币。对于这样一个正在迅速扩大的市场,即使主管部门在政策和市场上继续给予国产大片支持,国产大片在这个日渐扩大的市场中也不可能从头吃到尾,从产业链角度来说,扶持中等成本影片的健康发展也是必然的。

对于一个市场来说,全部都是高成本影片的格局无疑是古怪的,也是不可能稳定的。而如果都是低成本影片的话,无论制作质量还是叙事模式都必然无法和国外影片抗衡,在互联网时代的资讯冲击下,这样的市场是否还能存在都值得怀疑。中等成本影片的存在就成为一个必须的环节,从而让整个产业成为一条具有循环功能的链条。

在巨大的断裂之间,大片所需求的人材无法从小片的拍摄中得到锻炼和选拔,而小片所需求的资金又无法从大片的利润中得到回馈,从而失却了生机——对于一个创意产业来说,源源不断的新鲜创意和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可能比资金更加重要。如果在大片和小片之间存在一个成规模的中等成本影片层面,那么这个产业链就能够完成输送新鲜血液和养分回馈的循环。

当制作成本从300万升级到1000万后,《疯狂的赛车》带给观众的已经不仅仅是故事规模和画面质量的改变。从电影工业体系的角度出发,《疯狂的赛车》和完整工业体系下生产出来的电影产品当然还有很大差距,但这种差距已经是可以看到和衡量的了。当事情做到这一步后,剩下的仅仅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疯狂的赛车》在市场上的成功,一定会带动更多中等成本影片的成功。因为作为一部类型片,它的成功模式是可以精确分析和大量复制的,而这一点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其贡献一定远远大于票房数字。

家有喜事2009》

作为一个原本很有口碑的香港电影系列,《家有喜事2009》彻底断绝了这个系列在内地的口碑和市场前景。本片不但水准低劣,而且毫无诚意,拉开了港产烂片2009年在内地抢钱闹剧的序幕。

余家有“长女未嫁,弟妹不能嫁娶,否则多灾多难”的家规,然而吴君如扮演的长女余珠年近四十却依然待字闺中,害的郑中基扮演的弟弟余宝和女友相恋八年却无法结婚,导致女友和他分手。余宝为了拯救自己的爱情,请古天乐扮演的爱情分析师曹迪克混入杂志社打动余珠的芳心,曹迪克果然在72小时之内得手。在前往千岛湖考察期间,曹迪克邂逅了单纯美丽的甜品店老板小敏,余宝则与粗鲁张扬的龅牙珍不打不相识,余珠更与跟踪小敏的私家侦探成为朋友,三对男女在征服爱情的同时,闹出一连串笑话。

1992年第一部《家有喜事》大获成功后,直到1997年才有第二部,2009年出了第三部。但是冷饭放十多年都会馊,更不要说是一个电影创意了。没有诚意的馊饭,就算拿出来翻炒,最后炒出来的也还是馊饭。港片市道日益低迷,每个香港导演都知道,北上合拍才是出路,但是却不认真融合香港电影和内地市场的优点,只想大干快上,赶紧数钱走人,结果香港本土化的喜剧风格不但消失殆尽,还让进电影院的观众落得一身内伤。

《孤胆义侠之异形浩劫》

地球上或许没有最好的导演,但却有最烂的导演——德国导演乌维·保尔正是这一“殊荣”的获得者。乌维·保尔专门拍摄根据电子游戏改编的电影,因无聊至极的拍摄风格和奇差无比的作品质量而“声名显赫”,其“代表作”包括《死亡之屋》、《鬼屋魔影》、《吸血莱恩》和《地牢围攻》等。

作为一部在2005年就已经上映的外国影片,本片原名直译为《独身在黑暗中》,港台地区译名为《鬼屋魔影》。作为一部进口批片,本片在国内公映时的片名译为《孤胆义侠》。本片在著名电影网站IMDB(互联网电影数据库)上评分只有2.2,其水准可想而知。它之所以在这里被提及,完全是因为本片导演乌维·保尔。

在10分为满分的IMDB网站上,乌维·保尔所有的作品都奇迹般地徘徊在1分和2分之间,居然没有一部电影得分超过3分。他在接受MTV电影频道的采访时,称自己曾联系过暴雪公司,商议暴雪公司出品的著名游戏《魔兽世界》的电影改编权,而暴雪公司则回应说:我们不会出售魔兽世界的电影改编权,尤其是你。”

《孤胆义侠》在国内公映时,号称是“本月惟一进口惊悚大片”。作为一部能把观众看笑的惊悚片,本片在国内票房居然有3000万人民币左右——作为一个对比,本片在全球范围的票房只有7000万人民币。

可能是受到这个票房成绩的鼓舞,乌维·保尔执导的另一部著名影片《地牢围攻》也已经被国内引进,原计划于2009年11月27日在国内公映,后来推迟到2010年。国内译名尚未最后确定,可能会翻译为《地牢围攻之以国王的名义》。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导演,乌维·保尔在国内已经开始拥有一批口味独特的影迷,他也被这些粉丝亲昵地称为“宝哥”,并得到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宝哥出品,必属精品”。

如何评价人体蜈蚣1?值得一看吗?

《人体蜈蚣1》电影,只要你胆子够大,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看完蜈蚣这电影,心中有点抑郁,感叹德国人的变态和对蜈蚣三人组的纠结。也许是唤醒了人性的思考,但是总让我想起历史。

这电影是德国人拍的,蜈蚣的头是个日本人,和二战历史对应。那个医生是个纳粹主义者,依靠个人理想和科技企图凌驾于他人之上制造逆天的东西。

日本人虽是被迫,但却是蜈蚣头,可以进食和带头。但最后选择了自刎,映照了当年日本人自动投降。实际上是一种美化。

蜈蚣尾那个女的,直接病死了,实际上就是意大利,战争初期就灭了。蜈蚣中间那个,暗示德国民众,二战中被希特利利用殆尽,最后家园一片瓦砾,受困无助。

电影中的警察,相当于盟军势力,但是最后却一起被杀。暗示了战争结束,光明与黑暗都消失了,最后的行动还是归结于利益。

这电影,抓个日本人并把他安排在“人体蜈蚣”的前体节就是暗讽日本人的。因为在整个“人体蜈蚣”中,只有最前端的被害者才能与德国变态医生对话,所以把一个日本人安排在影片中当这样的第二主角自然有这个德国导演的寓意。

期间什么“纳粹”、“神风敢死队”的互骂言论以及愚蠢的日本武士道自杀精神都在影片中体现了出来。比如这个日本人前期一直反抗,看似显得很有气节,不屈不挠。

但是当德国变态医生吃饭的时候,那个日本人饿得忍不住便也趴在地上舔着狗碗吃了起来……等吃完了就反咬了德国变态医生一口,之后这个日本人马上就又出现忍不住要大便的场景。影片进度播放到这后,你们想到了什么吗?

还有就是影片中德国变态医生反复把日本人当狗使唤的过程,再有就是这个日本演员很丑陋,整部电影中就会大喊大叫,非常不符合日剧中的男神情景。这无非都在表达着无论是二战纳粹德国还是现在德国打心眼里都是看不起日本人的。

令人感到绝望的电影推荐,很久没解说这类题材?

以下是一些令人感到绝望的电影推荐:

《活埋》:主人公在挖掘自己坟墓时被埋,他必须面对死亡的恐惧和孤独的绝望。

《月球》:一名工程师被迫在月球基地工作,多年后返回地球时,他发现自己的身份被取代,而地球早已不再是他离开时的那个样子。

《黑暗侵袭》:几名探险家探险洞穴时遭遇岩洞崩塌,被迫与怪兽殊死搏斗,面临生存绝望的他们将如何逃出生天?

《致命ID》:10个人在沙漠中醒来,发现他们的车坏了,孤立无援,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被杀死,而没有明显的线索。

《闪灵》:一位作家和他的家人搬进了一间古老的酒店,酒店有着诡异的氛围和邪恶的幽灵,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变得越来越疯狂。

《沉默的羔羊》:一个年轻的FBI探员必须面对一个聪明的连环杀手,以解开两个案件的谜团。

《黑暗面》:一名音乐家发现他的女友与另一个男人私通,不幸被困在巨大的音乐盒中,他必须想出办法逃脱。

《恐怖游轮》:一群朋友出海游玩,但他们遇到了一个疯狂的船员,事情变得混乱和恐怖,他们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无限循环的噩梦中。

电影情节紧凑、惊心动魄,有的还带有恐怖元素,建议在心理和情绪状态良好时观看。

绝对巨星内德维德的解说文

“我战斗,我存在”,这就是内德维德,“勇敢的心”是他最喜欢的电影,而正像影片中勇猛的威廉华莱士一样,内德维德就是足球场上刚强的战士。在他的眼神中,似乎有一种像坚冰一样透彻而坚决的光芒,那是一种对胜利的渴求。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后退,在他的面前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对手的球门,冲破面前的一切障碍,只为最后致命的一击。

1996年欧锦赛上,除了捷克球迷几乎没有多少其他国家的球迷知道内德维德的名字,在拥有波博斯基、伯格和库卡等众多球星的捷克队中24岁的帕维尔也只有身穿4号球衣出场的资格,在对意大利开场仅仅5分钟就洞穿了佩鲁济把守的球门,这个球对世界宣告了一名巨星的升起,也让内德维德的名字开始走进了中国球迷的视线。虽然在最后的决赛中捷克几乎抓住冠军奖杯的情况下被德国金球逆转痛失冠军,但是这件4号球衣背后的内德维德这个名字却已经成了很多欧洲豪门的交汇点。

凭借他出色的表现,96年欧锦赛后,内德维德转会到了意甲的拉齐奥队,尽管在96年欧锦赛上他攻破了意大利队的球门,但是当他踏上了亚平宁的土地后才真正体会到了意大利混凝土式防守的压力,而此时的意大利球迷还没有忘记在欧锦赛上让他们心痛的一幕,当内德维德一次次被对手凶狠的掀翻在地时,就连主场的球迷也很少为他打抱不平。这时的内德维德只有自己默默的从地上站起来,他要告诉所有人,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屈服,没有懦弱。每一次从跌倒的痛苦中站起来就是一次洗礼、一次重生,他那像冰一样坚毅而纯洁的眼神也正在慢慢融化意大利和全世界球迷的心。在赢得联赛冠军后,拉齐奥的球迷把“钢铁心脏”这个名字送给了内德维德,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内德维德就是一名钢铁、铸就的绿荫战士。

01-02赛季,内德维德转会尤文图斯,就像刚刚来到意大利一样,来到都灵的内德维德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征程,而他代替的正式齐达内。的确,也许捷克人没有齐达内那样优雅的脚法,但是他给尤文图斯带来的是强悍、是激情。他的朴实渐渐让人们忘记了齐达内的华丽,以至于当齐达内随皇家马德里回到都灵的时候那里的球迷打出了“对不起,齐达内,但是我们现在更爱捷克人”这样的标语。在阿尔皮球场,钢铁心脏再一次显示了他强劲的脉动,在里皮的精心调教下,内德维德不仅成为了一名更加出色的球员,在他的身上也开始显现出领袖的风范。当尤文图斯在最后时刻超越国际米兰登顶意甲联赛王座的时候,尤文图斯对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后齐达内时代,一个内德维德的时代。

内德维德曾经说:“作为一名球员,最大的荣耀当然是身穿国家队的战袍为自己的祖国效力。”但是为捷克队赢得奖杯就是内德维德第一个没有实现的梦想,在2000年欧锦赛上,在与荷兰队的比赛进行到最后时刻,当克里纳的手指向罚球点时,内德维德近乎绝望的跪倒在禁区内的一幕几乎让所有球迷在那一瞬间感受到一种心碎的痛。高傲的钢铁战士为了那一场本该属于他们的胜利不惜低下自己高贵的头,在内德维德的脸上写满了一种叫做悲壮的表情。最终捷克队只能遗憾的离开,也许我们只能说:为了国家队他真的做了他可以做的一切,在捷克队中,内德维德就像是一个孤独的骑士,勇猛的让对手肃然起敬却无法站在他梦寐以求的最高领奖台上。此时,参加冠军联赛的决赛就成了他寄托自己最后一个梦想的全部希望,对于内德维德,那就是他的世界杯。

2003年的5月14日,这个梦想离他是那么的接近。在都灵那个近乎疯狂的夜晚,当尤文图斯淘汰了皇家马德里进军冠军联赛的决赛后,当所有身穿黑白剑条衫的人都在为胜利狂喜的时候,这个坚强的战士,这个不会被任何伤病击倒的内德维德却痛苦的趴在了队友的肩膀上哭泣,胜利的喜悦似乎不属于他,因为最后时刻的一次犯规,他不能踏上冠军联赛决赛的战场,那时他用全部的职业生涯去等待的时刻。他说:“不能参加决赛我宁愿去死。”此刻,他眼中的坚冰融化成了清澈的泪水,从那天起,我们记住了他的钢筋铁骨,也记住了他的似水柔情。而力量与坚韧在内德维德的身上演绎的这样维美,这样令人心碎。对他来说,那也许这一生中最为残酷的判罚。

2004年夏天这支东欧铁骑真正展示了自己的强悍实力,在内德维德的带领下,捷克队再一次出现在了欧锦赛的赛场上,然而他们却被分在了拥有荷兰跟德国的死亡之组。首战对荷兰,在开场5分钟就连丢两球的情况下,捷克队众志成城,连入3球反败为胜。3-2逆转荷兰一战成为最荡气回肠的演出,替补阵容击败德国更是充分展露了球队雄厚的整体实力,3场比赛3次逆转更让人看到了只有强队才拥有的那种成熟。不过当往日的神话成为新的大热门时,他们却无法阻止新的神话诞生,希腊人的铁桶与头球让捷克再次扼腕,在2003年达到个人生涯顶峰的内德维德,却无力帮助自己的球队重演当年辉煌。但是我们知道,他依然会在每次踏上球场后都战斗到最后一刻,当人们的心随着这颗钢铁心脏一起跳动的时候,那种期待依然像熊熊燃烧的

火焰,在烈火中铸造的是更为坚强和勇猛的战士,在他那坚冰中的眼神中是对胜利更加炽热的渴求,就像骑士永远不会放下手中那柄象征着勇气和信念的长剑,那是他用生命磨砺出的剑锋。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德甲惊悚片!德国惊悚片解说》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