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迭戈·马拉多纳的足球生涯?优质回答1960年10月30日,马拉多纳(Diego Armando Maradona)出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维拉-费奥里托区,1岁在教堂做洗礼时,幼小的他哭闹挣扎,需要两个大人按住...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足球神童登陆德甲梯队,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迭戈·马拉多纳的足球生涯?

迭戈·马拉多纳的足球生涯?

优质回答1960年10月30日,马拉多纳(Diego Armando Maradona)出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维拉-费奥里托区,1岁在教堂做洗礼时,幼小的他哭闹挣扎,需要两个大人按住才能完成仪式。若干年后,类似的情况在足球场上重现,要想“制服”马拉多纳,一两个人可不够。

“卡拉多纳!”

3岁时,马拉多纳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一个皮革制作的足球,他第一次踢这个球用的是左脚(相关资料摘自马拉多纳自传《EL DIEGO》),这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左脚第一次触碰一只足球,23年后,这只脚将球捅进了英格兰的大门,创造了世界杯史上最神奇的进球。

1971年9月28日,一个名叫“卡拉多纳”的足球神童第一次上了报纸,这是记者们的拼写错误。3个月后,11岁的马拉多纳带着一只足球在电视上露面,这时已不会再有人写错他的名字,因为他和他的小洋葱头队(阿根廷青年人俱乐部属下的少年队)已经小有名气。教练科内霍甚至将马拉多纳用在更高年龄段的比赛中,慢慢的,马拉多纳出名了,大家都知道了青年人俱乐部有这么一个孩子,为了公平竞赛,结果14岁级别的比赛拒绝一名11岁孩子参加!

天才从小就是天才。1975年8月14日,14岁的马拉多纳升入了青年人俱乐部的成年队,被列入了甲级职业比赛的名单!虽然后来因联赛罢工而未能出场,不过这也创造了阿根廷国内联赛的一项纪录。

马拉多纳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号码是16号,那是1975年10月20日,在16岁生日前10天,马拉多纳在甲级联赛中替补出场,上演了处子秀,对手是科多巴队,这成为了他永远难以忘怀的一天,几天后,他在联赛中打进了2个球,马拉多纳回忆说:“那个时候,我第一次感觉自己的手能够触摸到天空!”

马拉多纳的几张生活照

在阿根廷青年人队的5年里,马拉多纳参赛166场,打进116球,1981年,他转会博卡青年,又在40场比赛中打进28球。在70年代末的阿根廷赛场,这个矮壮身影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太大了,至今观看那时候的比赛录像,你都能感受到来自一个绝对天才的震撼。

1982年夏天,马拉多纳转会巴塞罗那,在那里,他甚至做到了让皇马的球迷为一名巴萨球员喝彩。那是在伯纳乌球场,马拉多纳从中场启动,穿越了对手压上的防线,在晃过门将后,他又向回扣球,戏耍了回追上来的后卫胡安-何塞,当后者滑铲撞上立柱时,马拉多纳才轻松的将球送入大门。这个时候,不可思议的一幕上演了,伯纳乌的球迷们起立为这个进球鼓掌喝彩,马拉多纳令足球超越了仇恨的界限。

在巴塞罗那,马拉多纳第一次经历了命运的磨难。1982年底的肝炎让他休养了3个月,83年9月24日,他又被铲断了腿。尽管如此,在效力巴萨的2年里,马拉多纳仍留下了58场进38球的成绩单。1984年夏天,巴塞罗那将马拉多纳卖到了意大利,若干年后,他们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无形的力量

足球场上靠什么决定胜负?技术、、体能、战术……可有时候,你能在场上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无法用数字去量化,但却凌驾于这一切具体因素之上,它可以化平凡为神奇,可以在一瞬间模糊所谓强与弱的分别。

世纪妙传镜头连拍

1990年6月24日,世界杯1/8决赛阿根廷对巴西,61381名观众在一瞬间捕捉到了这种力量的影子。第81分钟,马拉多纳先在中圈变线晃过了阿莱芒,随后带球躲过了邓加的铲抢,又利用假动作突破了迎上来的罗查。此时,剩下的三名巴西后卫(加尔维奥、布兰科和戈麦斯)竟然不顾队形,集体向马拉多纳围拢过来!接下来,一脚传球——卡尼吉亚轻松破门——巴西出局。

这本是一场被很多人认为一边倒的较量,双方实力有不小的差距,但最终一个人在瞬间的爆发改变了一切。为什么那三个巴西后卫会那样的惊惶失措、忘记队形不顾一切的扑向马拉多纳?答案很简单:就因为他是马拉多纳,那一路突破而来的气势震撼人心,在一瞬间,巴西人的心理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摧毁,这种力量来自马拉多纳。

由此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不勒斯和那时的阿根廷都被称为一个人的球队,而1986年世界杯则是属于一个人的世界杯。在这个人身上,时刻焕发着这种无形但却可怕的力量,它可以让队友信心倍增,也可以让敌人从心底里感到恐惧。

在马拉多纳加盟前的一个赛季,那不勒斯是一支名副其实的弱旅,他们仅以1分的优势勉强保级,而在马拉多纳加盟后,球队呈现出惊人的上升势头。在个人的头一个赛季,马拉多纳攻入14个进球,那不勒斯名列第八,第二个赛季攻入11球,球队进入三甲,第三个赛季,那不勒斯人的梦想实现了,1987年5月10日,马拉多纳率队历史上首次加冕意甲冠军(此时卡雷卡等人尚未加盟),从一支保级弱旅到意甲冠军,他带给那不勒斯质变只用了三年。“我来那不勒斯,就是为了能和马拉多纳一起踢球。”卡雷卡曾这样回忆道,1990年,他随马拉多纳拿到了个人唯一一次意甲冠军,球王走后,他和那不勒斯竟从此与任何奖杯绝缘。主教练比冈也认为,马拉多纳的力量已经超出了技战术的范畴。“有他在场上,我们就感觉自己是不可战胜的,他不仅仅提升了球队的技术水平,他还给整个俱乐部一种心理上的巨大鼓舞。”

最伟大的进球

1986年世界杯上的故事如出一辙,巴西和法国是夺冠的最大热门,但阿根廷拥有马拉多纳。对英格兰的比赛,人们见证了一个人击败一支球队的神话,关于马拉多纳那个无与伦比的进球,英格兰主帅老罗布森说,“我们保持着队形,没有犯错误,但对手是一个天才,那真是个该死的奇迹(Bloody miracle)。”在半决赛输给阿根廷队后,比利时老帅蒂斯也曾感叹说:“没有马拉多纳,阿根廷会是另一支球队,他们不会如此强大,如果把马拉多纳给我,我也能赢得世界杯。”

数据说明了一切,本届大赛的7场比赛中,阿根廷队共打进14个进球,马拉多纳攻入5球、助攻5次,一个人成就了其中的10球!1986年世界杯是一种战术的成功,阿根廷主帅比拉尔多围绕马拉多纳制定了独特的“球星战术”,布鲁查加、巴尔达诺等人只需跟跑,有马拉多纳在就有机会。那时候,比拉尔多的指导思想甚至可以归结为:“剩下的人守住球门,然后进攻的事情交给马拉多纳”。8年后,整体足球时代到来,这种围绕一个超强个体的独特踢法随着马拉多纳的退隐而绝迹江湖。

我爱马拉多纳

在巴蒂的自传中,他称1994年世界杯上的阿根廷是他经历过最强大的一支。“我们拥有迭戈-马拉多纳,最初和他一起踢的几场球,我无法理解他的意图,他的思路超乎常人,有时候他一拿球,我认为他不可能传到我想要的地方,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却把球传到了对我来说再理想不过的位置,只是我没有跑而错过了机会。马拉多纳对比赛的掌控能力太强了,巴尔博也有同感,总和我这么说,虽然我们亲自经历过和他一起踢球的感觉,但有时候仍感到难以置信。”这不是第一次有人谈及马拉多纳的神奇,那不勒斯的队友卡雷卡、德纳波利等人都曾说过,只要看到马拉多纳拿球,就向空档冲刺,他总有办法把球舒服的传到你脚下。

旷世奇才

“我们当时拥有一支完美的队伍,”巴蒂在自传中回忆道,“我认为没有什么球队比我们更强大了,即使今天,我也这样认为。只要一个眼神、一个笑容,彼此就明白要怎么做了,但后来我们失去了迭戈,没有了他,一切都变得困难了。”当马拉多纳在场时,阿根廷漂亮的两战两胜,希腊队被4球狂扫后,主教练帕纳格里亚斯气愤的斥责队员“满脑子只想着赛后去和马拉多纳握手……”。失去马拉多纳后,阿根廷队先后负于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被淘汰出世界杯,巴蒂在那届大赛中4场打进4球,但他不是马拉多纳,他没能拯救阿根廷。

你很难量化马拉多纳对一支球队的影响力,就像你只能将阿根廷在1994年的瞬间变脸归结为一个原因:有还是没有马拉多纳。在自传《EL DIEGO》中,马拉多纳回忆了当时的一个场景:“比赛后,雷东多找到我,眼里含着眼泪对我说:“我在场上一直寻找着你,可我找不到,整场比赛我都在寻找着你!迭戈!”在那支阿根廷,马拉多纳已经成为了精神支柱,34岁的他也许再也不能像1986年那样突破过人,但他的存在与否却仍决定着一支球队的命运。

有人说,1986年对英格兰的比赛,是马拉多纳一生的浓缩,天神与魔鬼的两副面孔在同时闪现。不过,按照1986年阿根廷队友巴尔达诺的说法,马拉多纳不是神,更不是魔鬼。“20年来,所有人都对他说,迭戈,你是上帝,但只有真的靠近他,你才会了解,他更像个天真的孩子。他的一切都是与生俱来的,他的迷失只是因为率性而为,他从来没有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怀有过恶意。”(摘自2004年6月观察家报的采访)

当巴尔达诺最后被问道,如何评价这位率性而为的队友时,他这样回答:“我爱马拉多纳。”

一生中的经典时刻

--------------------------------------------------------------------------------

马拉多纳的俱乐部生涯:

小洋葱头队(1970-1975):详细介绍

阿根廷青年人(1975-1981):参赛166场、进球116个:详细介绍

博卡青年(1981-82):参赛40场,进球28个:详细介绍

巴塞罗那(1982-84):参赛58场,进球38个:详细介绍

那不勒斯(1984-1991):参赛259场,进球115个:详细介绍

塞维利亚(1992-93):参赛28场,进球7个:详细介绍

纽维尔斯老男孩(1993-94):5场0球;

博卡青年(1995-97):31场7球;

阿根廷国家队:

国家队详细介绍

处子秀1977年2月27日,5比1胜匈牙利;最后一战1994年6月25日,世界杯2比1胜尼日利亚;处子进球1979年6月2日3比1胜苏格兰;最后一个进球1994年6月21日世界杯4比0胜希腊;共参赛91场,进34球。其中世界杯参赛21场,进8球,助攻8次,是有详细数据统计以来世界杯上助攻最多的人。

19年前,那个被米卢称赞的中国“足球神童”,后来怎么样了?

优质回答足球作为世界上最知名的球类运动之一,拥有着数以万计的狂热爱好者,从富有到贫困,每一个阶级中我们都能看到那些热爱足球的孩子和大人们。可以通过电视转播看到,不管是什么规模的足球比赛,赛场必定是座无虚席的,更不用世界杯这样的国际赛事,那更是一票难求。

在足坛的发展史上,也涌现了许多为人称道的足球明星,从贝克汉姆到C罗梅西,每一位球星似乎都是一群人的青春。当然,中国足球虽成绩不佳,但也出现了不少天才少年,远在19年前,一个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小朋友,却因高超的球技,被米卢称之为“足球神童”。

起因:人小鬼大,年少成名

这个小朋友名为周了了,因为他的父亲是足球的忠实爱好者,周了了刚满两岁,就在父亲的熏陶下,对足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父子两人经常相互训练,提升球技。正是在这种极其普通的训练背景下,周了了展现出了出众的足球天赋。

在他仅仅四岁的时候,就能够像成年人一样完成颠球的训练。又因为足球运动需要长时间的大距离奔跑,父子两人在训练球技之余,也会一同进行长跑训练,为了检验儿子的训练水平,其父专门为周了了报名了马拉松比赛,在比赛中周了了也表现出了不俗的耐力和爆发力。

由于父子两人经常在东单公园等人多之处训练踢球,再加上周了了过人的球技,使得他也有了不小的名气。在附近踢球或喜欢踢球的人都知道了周了了这样一个天才儿童,甚至还有很多人会慕名前来看其训练,更有甚者邀请了媒体对其进行报道。

一直到2002年,中国队首次打入世界杯,让全中国的球迷为之兴奋不已,全国上下都陷入了狂热的庆祝。而时任中国队主教练的米卢,也成为了全国球迷眼里的中国足球第一人,收获了许多赞美之词。

在某次国足活动中,众多媒体请来了周了了,为大家表演颠球等一系列足球基本功,引起了媒体和在场大多数人们的惊叹。没有人会相信,这么小年纪的孩子,基本功竟然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就连主教练米卢也连连称赞道,如果日后加以系统训练,周了了定会是一个好苗子,是中国足球的后备力量之一。

米卢此话一说,人们似乎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看到了中国足球的未来。从那以后,关于周了了的话题便在媒体的传播下逐渐被夸大,“足球神童”这一称呼,便不胫而走,周了了也成为了当时家喻户晓的小球星。

堕落:四处宣传风光不已,浪费训练时间

名声越来越大的周了了,不仅总是受到国内媒体的邀请和采访,就连韩国媒体都邀请周了了为其拍摄了相关的足球纪录片,年纪尚小的周了了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将是什么,在他自己眼里,也仅仅是在镜头前展现一下自己的训练成果罢了。

不仅如此,此后周了了的日常起居和训练过程,都会有媒体进行跟踪拍摄记录,为的就是记录这位"足球神童"的成长过程,作为该媒体日后宣传的重点内容。

但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周了了全国各地四处奔走,面对众多新闻媒体的轮番采访,根本没有自己的训练时间,这也让年仅十多岁的周了了十分疲惫且迷茫。曾经的足球,是自己和爸爸消遣娱乐的共同爱好,如今却变了味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足球的表现越发地不尽如人意,国家队也一度成为了球迷谩骂诋毁的对象。而曾经那个被寄予厚望的天才少年,也因为国足的堕落和媒体的过度报道,逐渐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之中,不了了之。

直到两年后,某家媒体再次曝出周了了的相关信息:正在接受专业系统的足球培训时,网友和球迷才想到了这个小孩子。但当周了了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时候,却和几年前天差地别,如今的周了了随着年纪的增长,体态发福,怎么也无法让人联想到这个肥胖的少年便是曾经的“足球神童”。

传言说,周了了的父亲为了能够让他恢复曾经的体态,便给他制定了十分严苛的减肥计划。也正是如此,他的足球训练一拖再拖,直至泯然众人。

如今已过去19年之久,如若周了了在年少时没有被摄像机和闪光灯环绕,而是抓紧时间训练,提升球技。如今的他应该正值当打之年,在球场上风生水起。可他却还没踏入赛场,就已经踪迹全无了,实在令人感到可惜。

终结:昔日天才今已没落,错在于谁?

一个曾让国家队教练称赞的足球天才少年,为何却没能真正地走上职业足球的道路,这期间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每个人深思。

首先,家庭问题。作为周了了的父亲,一名成年人,没能经得起曝光率和知名度的考验,将自己的儿子作为赚钱的手段,不断地将正值训练阶段的周了了推至媒体跟前,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导致周了了浪费了大量的训练时间。任何体育训练都需要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即便是冠以天才的名号,也不能忽略训练的重要性。

其次,社会问题。媒体过于关注周了了,一个年纪尚小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将来的选择是什么,他仅仅将足球当作了自己的爱好,可社会和国足球迷却将为国足效力的重担压至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身上,属实有些过分。再加上媒体大肆的宣传方式,使得关于周了了的消息内容被不断夸大。

正所谓:天才是百分之1的智慧加上百分之99的努力。天才固然存在,但如果不正确和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天赋,即便是天才,也终将没落。

被米卢称赞为足球神童,4岁就能颠2000下足球,如今过得怎样?

优质回答对于喜爱足球的中国人来说,最值得纪念的一天就是中国队第一次进入世界杯的那一天,而能引领中国杀入世界杯的人,就是国足教练米卢。那一年可谓是中国足球非常璀璨的那一年,那一年也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当时中国足球龙之队的颁奖典礼上,全场都关注着一个六岁的神童,而之所以他能被人们称为足球神童,是因为中国的教练米卢称他为足球神童。被米卢称赞为足球神童,4岁就能颠2000下足球,如今过得怎样?

足球神童

周了了被人称为足球神童,他的父亲非常喜欢踢足球,所以他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对足球非常感兴趣。在周了了刚学会走路之后,他便每天带着足球出去玩,因为他从小便练习踢足球,所以他和同龄孩子相比是非常出色的足球运动员。周了了在4~5岁的时候也开始学习一些技术性的动作,周了了在4~5岁的时候就可以做到两分钟内颠球两千多下,而周了了在很小的时候便训练到可以在35分钟之内跑完5km。当时一些成年的球员都无法做到在20分钟内颠球2000下,也无法做到在三十五分钟之内奔跑五公里。

在2002年,也就是周了了六岁的时候,他在颁奖典礼上表演点跳球。当时的国足教练米卢看到周了了表演,认为周了了如果加入中国足球队的话,一定可以帮助中国足球走向更辉煌的明天。当时的人们都称他为足球神童,甚至一些人认为周了了在未来可能引领中国进入世界杯决赛。

人生发生转折

这次颁奖典礼也使得周了了的人生发生转折,刚开始他踢足球是自己的一个兴趣,从那之后,周了了认为足球也是自己毕生要从事的事业。而米卢教练也点醒了周了了,让他明白了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当时一些媒体也开始关注周了了,有一些韩国的媒体甚至来到中国,只为了帮周了了拍摄关于他的纪录片。

周了了在镜头面前也没有非常的羞涩,反而非常的活泼热情,他在球场上表现自己的技术。韩国导演看见踢球踢得正高兴的周了了,也受到感染,脱下外套当守门员帮助周了了进行射门训练。周了了在很小的时候,身材相对来说是有点偏胖,虽然他每天都有很高强度的练习,但他并没有因为那些而瘦下来。在青春期之后,他也有点发胖。随着学业的加重,而对于周了了来说,足球也变得并不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而是他因为外界的压力,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情。这些外界的压力,使得周了了并不在对足球抱有单纯的喜爱,他慢慢的也不再展示出他与众不同的天赋。

“神童”落幕

就这样,最初的足球神童连职业联赛都没有参加,别提说带领中国球队再次进入世界杯一展雄途。许多人对于周了了如今的遭遇倍感唏嘘,认为周了了可惜,但对于周了了来说,他的人生也并不是是非要带领中国足球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他只要过好自己的一生,就无悔了。

用现在的概念来说,神童就是天生就有能力,天生就能做好某些事情的人。他们似乎并不是要努力也不需要外界的指点,其实所谓的神童也并不是完全依靠自己,他们也需要外界的帮助,所以我们不要将一些有能力的孩子神化。那些孩子即便再有能力,也是普通的孩子,他们也会有普通孩子所需要的需求,也会有自己的忧愁,也会有自己的沮丧。我们对于这些孩子应该做的事,是对于他们发扬光大的一些地方予以赞扬,而对于他们不如其他人的地方,也不要与指责,给孩子健康发展的空间。

结语

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赢在起跑线上,可以通过一些才能比其他孩子强,这样在未来更有竞争力。但是这家些家长们在培养孩子竞争力,培养孩子学习力的同时,忘了孩子应该健康成长,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孩子健康成长,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是更为重要的。因为孩子即便在学习成绩再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没有一个独立人格的话,那么这些好的成绩并不能使他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20分钟颠球2000次,被米卢称为“足球神童”,周了了如今怎样了?

优质回答历史上有一位文学家,名叫江淹。他从小就努力学习,六岁就能写诗。因为姜郎的文章写得好,名声大噪,他的作品也为建平王刘景素所欣赏。

江淹得到刘静素的赏识后,徐州南部的学者又上了高中,名声又得到提升。后来,江淹成为历史学家,编撰历史。江淹很快又得到了历史上升职的机会。

有一天,襄阳出土了一座古墓。墓中有一个竹简,上面刻着一种无人知道的字体。这时他们找到了江淹,江淹一眼就认出了那些话是什么意思,从此姜郎名声比以前更大。

江淹做大官的时候,每天都过着闲散的生活,再也不读书了。最后,他的写作开始衰退。有时人们读了自己写的东西,发现它们不如以前好。他们惊呼:“你的才华耗尽了。”

江淹才尽的故事流传至今,一直在催着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今天的文章和江淹才尽也是从小就出名的,他的经历和江郎才尽有什么区别呢

一、九年练就成名,成为神童

2002年,这样的一幕出现在国家足球队的颁奖典礼上。一名儿童在现场展示了完美的跳球得分,多次受到媒体的称赞,他只是一名6岁的神童,名叫周了了。

周了了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的父亲总是带着她去看足球,踢足球。周了了渐渐对足球产生了兴趣。周了了的父亲看到儿子喜欢足球,就开始训练周了了。

周了了在足球方面有很高的天赋。当她四岁的时候,她能在20分钟内弹球2000次。她还知道一些技术动作,比如手背。正是因为周璇的出色表现,她才有机会出现在国家足球队的颁奖典礼上。

当时,周了了登上颁奖典礼的时候只有6岁。六岁时,他就能像这样练习足球了。难怪一些杂志和媒体找到了他,为他做了单独的报道和纪录片。

当时,一位韩国导演特地来看周迅,希望她能参与他的宣传影片。在拍摄过程中周了了再次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导演也对周了了大加赞赏。

从那时起,周了了就出名了,并被称为中国足球未来的希望。周了了成名后一直积极训练,并因在2002年国家足球队颁奖典礼上的表现而被公众誉为天神。

周了了被表扬得那么高,最开心的莫过于他的爸爸,从那以后,爸爸每天陪他踢足球和锻炼身体。尽管当时她还是个孩子,但她的身体状况也比同龄人好得多。

如果说周了了在媒体上的名声是功劳的一半,那么另一半则是因为他受到了前国足教练米卢的赞扬。

二、被米卢誉为中国“足球神童”,却没有成为一名球员

周了了在国足颁奖典礼上表演时,当时的国足教练米卢蒂诺维奇也在场。米卢看到了周了了的表现,称赞他为中国的“足球神童”。这是把他送上神坛的最后一步。

米卢是谁那被称为“魔术教练”的人物,虽然米卢蒂诺维奇作为一名球员并不是很好,但当他作为一名教练负责球队时,却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米卢于2000年出任中国男足主教练,并于2001年带领中国男足打入世界杯决赛,实现了中国足球参加世界杯的梦想。他的名言“态度决定一切”沿用至今。

这样一位“魔术教练”看到周总不免赞叹不已,可见周总到底有多好,米卢曾说过周总如果继续发展,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球员。

那周了了他成为好球员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成名后,周了了很快就从公众的视线中消失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关于周了了的消息。

直到2007年,媒体才在北京足球训练班上看到周了了。那时候,周了了很胖。也许是因为学习的原因,他减少了足球训练。

然而,当这位前足球神童以这样一种方式回到公众的视线中时,可能会有一些失望,也许是因为人们的期望太高了。

对于周了了来说,她现在需要做的可能更多的是学习和减肥,而恢复体形比成为天才更重要。

那么,为什么这一代神童会从媒体的聚光灯下消失呢原因很简单。

第三,媒体的标签使神童堕落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媒体,他们认为周了了年轻时表现很好,长大后会成为足球天才。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可能不知道什么是神童,他只是比其他孩子更喜欢足球,而媒体对他的描述是如此之多,以一种无形的方式,类似于对一个孩子成长道路的道德绑架。

这些行为可以让周了了认为她很有天赋,她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甚至是一名足球明星,而不需要像其他人一样努力。这对周了了来说不是好消息,他仍处于成长阶段。

历史上有很多像周了了、方仲永、江淹等人,都是年轻的名人,最后也因为年轻的名人毁了自己的一生。

周了了没有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并不意味着他不是一个优秀的人,即使他成为了一个普通人,他仍然可以继续踢足球,继续做他喜欢做的事,但这件事确实值得思考。

当一个孩子被贴上标签时,就等于固定了他未来的发展道路。江淹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被认为是最好的作家。当他老了,不再写文章时,人们认为他的才华枯竭了。

不像周了了,他没有成为一名球员,所以他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也许有一天长大成人的周了了会再次回到我们的视线中,他可能是一名教师、白领,也可能是一名足球运动员。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足球神童是怎样的》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