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延福寺的历史答宋乾德间(963—968),陈洪进增建,复旧名延福寺,“支院故有五十余区”,僧侣亦不在少数。宋曾会《修寺碑铭》载:“宋开宝(968)建三门,……端拱中(988)作亭...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宋乾德甲子年,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延福寺的历史

延福寺的历史

宋乾德间(963—968),陈洪进增建,复旧名延福寺,“支院故有五十余区”,僧侣亦不在少数。宋曾会《修寺碑铭》载:“宋开宝(968)建三门,……端拱中(988)作亭于前。殿之 前,众作经幢、石塔、东南钟楼者。寺之西北有星宿堂,寺之东有浴室。西堂五百罗汉,东峰亭、西峰亭。亭之右,古松二株。北峰之南有白云井,井之左有檀越林。” 蔡襄《游九日山题奉先院壁》“日照溪山生翠光,春深花草杂幽香。登临谁识迟留意,门外尘动去路长。” 宋元丰年间(1078—1085),将54院落、50余支院合为一大禅林,规模十分宏大。寺两侧建有通远王庙,二、三、四贤祠,水陆堂、墨妙堂、御书阁等,形成一独特的建筑群。从宋代遗下的数根立式石柱看,其宽广度不亚于开元寺的大雄宝殿,是欢送、宴请蕃商的地点。元代仅添建明堂于大殿后。明、清时期大大中落。至清代陈庆镛重修时,其规模已缩成一小寺庙。后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文革”中被毁,80年代重建。

相传延福寺最初建寺时,曾得到永春乐山一位白胡子老人的帮助,通过溪流发运来大批木料,满足建寺之需。寺院建成后,就在寺院东边建了一座小庙奉祀他,尊他为“白须公”,庙名“神运殿”。随着泉州地区海上交通的发展,这位与水运有关的乐山老人,就成了第一代水神,受到船家的敬奉和地方政府直至朝廷的关注,从一介布衣摇身变成“通远王”。并于将唐咸通中(860—873),将“神运殿”升格为“灵乐祠”祀之。宋元丰年间(1078—1085),开始在通远王神祠举行由地方官员主持的航海祈风典礼。此后,泉州地方官员于每年夏、冬两次祈风于九日山通远王祠,又是“桂酒椒浆,为舟预请”,礼毕,又是“饮福”。道教俗神通元王神的声誉,远远超过延福寺的佛教,以致九日山摩崖尽是祀通远王神的祈风石刻。

宋绍兴元年(1131),慧邃禅师以佛戒改造世俗化道教的祀神仪式,美其名曰“是佛与神交致其道,人与物两蒙其利”。进士李邴作《延福寺水陆堂记》里,对慧邃禅师以佛戒改造通远王神祠的杀牲祭祀行为,表示了高度的赞赏。说“师以佛戒信于神,其有不信于人乎;神以佛戒惠于物,其有不惠于人乎?是佛与神交致其道、人与物两蒙其利”。南宋泉州知州真德秀在《祭大仙祈雨祝文》云,“夫以佛道之尊,仙道之大,固万灵之所命”,把仙、佛放到同等地位一起祷祝,这是宋代泉州儒、道、释合一的事例。

从晋代到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第三次设置武荣州,州治由丰州城迁址今泉州市区时,丰州是当时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海上丝绸之路遣舶祈风祭典之地。建于西郊风景秀丽的九日山下的延福寺,自然吸引了大批高僧名士。南朝陈天嘉三年(562),就有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又名真谛)挂锡翻译佛经。先后主持的高僧还有唐无等禅师、宋无可禅师。晚唐诗人秦系、名相姜公辅,宋代名宦蔡襄、苏绅,理学大家朱熹等都曾过游,留下不少胜迹和满山诗文题名摩崖石刻。

急求关于南唐后主李煜的大事年表以及他著名诗作的创作年份和背景

大事年表

后晋天福二年 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 1岁 七月七日,李煜生. 后周显德元年 南唐保大十二年(公元954年) 18岁 娶娥皇 后周显德五年 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 22岁 长子仲寓生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 23岁 九月太子弘翼卒,李煜自郑王徙封吴王 北宋建隆二年 (公元961年) 25岁 二月,立为太子. 七月,继位于金陵.尊母钟氏为圣尊后,立娥皇为皇后.遣使如宋表陈袭位. 次子仲宣生于此年. 北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 26岁 三月,遣使赴宋朝贡. 六月,遣使赴宋朝贡. 十一月,遣使赴宋朝贡. 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 27岁 三月,宋平荆南,遣使犒师. 十一月,宋改元. 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 28岁 三月,始行铁钱. 十一,次子仲宣卒. 十一月,皇后娥皇卒,亲撰<昭慧周后诔> 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 29岁 正月,葬昭慧后于懿陵. 四月,宋灭蜀.贡银绢万计. 九月,母圣尊后钟氏卒. 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 30岁 奉诏匡胤命,约南汉俱宋事,未成.宋始决议伐南汉. 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 32岁 南唐大饥. 六月,遣弟从谦赴宋朝贡. 十一月,娶小周后并立为皇后. 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 33岁 校猎青龙山,录囚大理寺,诸郡普渡僧尼 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 35岁 遣弟从谦入宋,贡珍宝数倍于前. 十月,遣弟从善入宋朝贡.上表请去南唐国号,印文改为江南国,自称江南 国主. 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 36岁 正月,贬损仪制,改诏为教,衣紫袍见宋. 闰二月,宋留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于汴梁建礼贤馆,待李煜降. 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3年) 37岁 上表愿受宋爵命,宋不许.杀名将林仁肇. 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 38岁 上表宋,求从善归国,宋不许.遣使诏李煜入朝,不行,遂伐南唐. 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 39岁 六月,宋军与吴越兵围金陵.赵匡胤谕降. 十一月二十七日,城破.李煜率子弟及官属4人出降.北上汴梁,南唐亡.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 40岁 正月,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十一月,进封陇西公.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 42岁 七月七日,被赵光义毒杀.追封吴王. 十月,以王礼葬于北邙山.小周后亦卒于此年,于李煜同葬. 前主,李知诰,登基后改名李昪 中主,李景通,即位后改名李璟 后主,李从嘉,即位后改名李煜

艺术成就李煜在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最有名的词是虞美人和浪淘沙令。 书画: 他能书善画,对其书法,陶谷《清异录》曾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 对其的画,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曰:“江南后主李煜,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石、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惜无书画传世于后。 词: 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相见欢》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王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王氏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帝”。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当然,还有“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菩萨蛮》)这样偷情诗,也是十分著名的。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见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正如纳兰性德所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 (《渌水亭杂说》) 李煜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他的旧臣说他有《文集》30卷及“杂说”百篇。《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直斋书录解题》中载《南唐二主词》1卷,现能见到的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墨华斋本,录李煜词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为二首。后清代邵长光又录得 1首,近代王国维为《南唐二主词》补遗,增加了9首,不过其中有问题的似不少。据近代多数学者的意见,能确定为李煜词的不过32首。其词集注本有清刘继增的《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等。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词》,注释颇详。事迹见《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今人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 与大周后一同修补《霓裳羽衣曲》。

大宋时期的莆田县是如今的哪里

宋乾德二年(964年),清源郡改称平海军,仙游县属平海军。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四月,平海节度使陈洪进(今枫亭镇人),将漳泉两州及其所属14县(含仙游县)正式归入宋廷版图。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析仙游县的游洋镇(今仙游县的游洋、石苍、象溪一带),莆田县的百丈镇、永福县(今永泰县)的陈山头和福唐县(今福清市)的头、百丈岭、下庐岭一带山区置兴化县,县治设在游洋(古邑)。同时,设太平军(后改称为兴化军)领莆田、仙游、兴化等三县,军治亦设在游洋。

求北宋灭后蜀的详细经过。

乾德二年(964年)至三年,宋太祖赵匡胤遣军攻灭后蜀的作战。 }Ogb|8

nxB[T o*P

战争的远因和近因 33 ; '6/

1tLEKSo+

唐王朝崩溃后,中原地区先后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在巴蜀、江南和河东(今山西境内),先后建立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南汉、吴越、闽、南平(荆南)、楚(后为武平)和北汉共十个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在广大边疆地区,还有契丹(辽)、回鹘、吐蕃、大理等少数民族政权。这时的契丹也很强盛,并从后晋石敬瑭的手里,夺取了燕云16州,乘中原混战,时常南下袭扰,以后又控制北汉,威胁中原。五代十国共历53年(907—960年),是一个由动乱、分裂渐趋统一的时期。 *\u5O(

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即位后,为了巩固其统治,采取了一些恢复生产的措施。世宗元年(954年),柴荣(郭威养子)继承郭威的皇位。柴荣是一个革新图强,较有作为的君主。他先后实行均平田赋、整顿吏治、加强法制、裁减冗兵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后周的实力日渐强盛。柴荣为了扩大其统治范围,西攻后蜀,取得凤(州治在今陕西凤县东北)、秦(州治在今甘肃秦安北)、成(州治在今甘肃成县)、阶(州治在今甘肃武都)4州;南攻南唐,占领淮南江北14州;北攻辽,夺取瀛(州治在今河北河间)、莫(州治在今河北任丘北)、易(州治在今河北易县)3州,为以后北宋的统一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六月,柴荣病死,由其幼子柴宗训继位。 S*gm[ZLQ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四,掌握禁军的归德(治宋州,今河南商丘南)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乘“主少国疑”之机,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宋王朝(史称北宋),改元建隆。 JfY(};&

赵匡胤出身于大官僚家庭,身经五代的更迭,久统禁军,深知兵权的重要。他和谋臣赵普分析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跋扈,以致战乱不已、朝代频繁更替的历史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军政措施,实行高度的君主集权制。他把过去节度使掌管的兵权、政权、财权收归中央,以加强中央集权。为收兵权,建隆二年(961年)闰二月,赵匡胤免去了慕容延钊殿前都点检的职务。同年七月,召集主管禁军的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将领宴饮,名义上劝他们“多积金钱,厚自娱乐”,实则威逼他们“释去兵权”,出任地方大使。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随后,他消灭了后周残余势力在潞州(州治在今山西长治)的李筠、扬州的李重进等,巩固了统治,便着手整顿内部,加强中央集权,恢复农业生产,发展工商业,注重军队的训练,实行精兵政策,因而实力不断增强。 ik #Wlz`4

xZ6x`BET-

描述:宋灭南平、武平、后蜀、南汉作战示意图.jpg

图片:宋灭南平、武平、后蜀、南汉作战示意图.jpg

TW|- 0

当时对北宋统一关系较大的割据政权主要有后蜀、南唐、南汉、吴越、南平、武平、北汉7个。这些地区的统治者对农民的剥削很严重,阶级矛盾尖锐。他们力量不强,兵力不多。而北方的北汉,地区虽小,但士卒强悍,且受契丹的支持,威协宋王朝的北部地区。早在后周时,比部郎中王朴曾提出“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主张首先并吞江南,然后收复燕云16州,最后消灭北汉。但周世宗没有,而是在取得南唐江北之地后,转锋北上,直指幽蓟,后因中途患病而撤军。赵匡胤即位后不久,北汉便出兵攻宋的河西地区,又策动李筠反宋,于是赵匡胤在消灭李筠之后,便企图先攻北汉。但熟悉北汉情况的武胜(治邓州,今河南邓县)节度使张永德认为:太原(指北汉)兵少而悍,加以契丹为援,不易取他。臣以每年多设游兵,扰其农事,仍发间使以谍契丹,绝其援,然后可下也。”华州(治所在今陕西华县)团练使张晖也不主张立即进攻北汉。赵匡胤了他们的建议。放弃了先攻北汉的意图,实行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略。为此,赵匡胤于建隆三年(962年)四月,选派一批得力将领。率兵守卫北部要点:在延州(治所在今陕西延安)、环州(治所在今甘肃环县)、原州(治所在今甘肃镇原)、灵武(治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屯兵,以防备党项(即后来的西夏);在关南、瀛州(今河北河间)、常山(治所在今河北正定西南)、易州、棣州(今山东惠民一带)驻兵,以防备契丹;控制西山(今恒山)、晋州(治所在今山西临汾)、隰州(治所在今山西隰县)、昭义(治所在今山西长治),以防御北汉。北面的防守加强后,才挥军南下,分别击灭南方的各割据政权。 8Ihl}aguW

建隆四年(乾德元年963年),赵匡胤消灭了南平、武平后,控制了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使后蜀东北两面处在北宋的瞰制之下,取得了溯江入蜀的有利条件。于是积极筹划攻蜀。后蜀是后唐末期西川(治所在今四川成都)节度使孟知祥所建。据有四川、汉中共45州,建都成都。其后孟昶继立,君臣奢侈,政治腐朽。 *{P/3yH

乾德元年(963年)四月,赵匡胤任命张晖为凤州团练使兼西面行营巡检壕寨使,令其详细勘察,川陕地形,以备由陆路攻蜀;力紧在开封城南朱明门外凿池引蔡水,造楼船百艘,训练水军号“水虎捷”,以备由水路溯江入蜀;命诸州造轻车,以供山地输送之用;设西南面转运使,作攻战的物资准备。这时,后蜀主孟昶闻宋欲兴师,感到了宋军的威胁。宰相李昊建议孟昶向北宋纳贡,以求偏安自保。但掌握军政大权的知枢密院事王昭远则劝孟昶先发制人,不可坐而待毙。孟昶决计严兵拒守,以抗宋军。当时,北宋东临三峡,北控陇右和秦岭各隘,但后蜀前方所能依恃的要地,尚有长江三峡和米仓山等。于是,后蜀一方面派兵东屯三峡,并在涪(今四川涪陵)、泸(今四川泸州市)、戎(今四川宜宾市东)等州扩充水军,以为后援。另一方面派人约北汉同时举兵,准备联合攻宋。乾德二年(964年)十月,孟昶派大程官孙遇、军校赵彦韬等出使北汉,约其南下联合攻宋,并预定蜀军出黄花(今陕西凤县东北)、子午谷(今陕西西安南),与北汉夹击宋军,夺取关中。但是赵彦韬中途叛蜀投宋,并向赵匡胤密报了后蜀实情,并绘呈后蜀的山川形势和兵力分布图。赵匡胤正欲伺机攻蜀,得到后蜀约北汉攻宋的密书后,高兴地说:“吾出师有名矣!” ,i1Bo G

描述:被俘获得孟昶后妃图.jpg

图片:被俘获得孟昶后妃图.jpg

T:@7EL

宋灭后蜀之战经过 hNhEA $X5

M9""(`U

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初二,赵匡胤发兵5万(一说6万),分两路攻蜀:令王全斌、崔彦进为西川行管凤州路正、副都部署,王仁赡为都监,率北路步骑3万出风州(今陕西凤县东北),沿嘉陵江南下;令刘光义为归州路副都部署,曹彬为都监,率东路步骑2万出归州(今湖北秭归),溯江而上。两路分进合击,直指成都。临行前赵匡胤分别以阵图授予王全斌和刘光义,并向刘光义指示方略说:蜀军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东)设有锁江浮梁(即浮桥),上置木栅三重,夹江配置炮具,封锁汀面。因此要先夺浮梁,然后水陆夹击,方能取胜。并严令三军不得“焚荡庐舍。驱略吏民”,“违者以军法从事”。 \A,zwdt P

孟昶得知宋师来攻,命王昭远为行营都统,赵崇韬为都监;韩保正(一作韩保贞)、李进为正、副招讨使。王、赵率兵约3万自成都北上,扼守利州(今四川广元)、剑门(今剑阁东北)等关隘;韩、李率部数万驻守兴元(今陕西汉中),加强北面防御;东面仍由昭武节度使高颜俦等扼守夔州(今四川奉节)。 rlGv6)vb

乾德二年(964年)十二月中旬,北路宋军攻入蜀境,所向皆捷,连拔兴州(今陕西略阳)外围各要点。十二月十九日击败蜀军2000人,进克兴州,得军粮40余万斛。蜀兴州刺史蓝思绾退保西县(今陕西勉县西);蜀军招讨使韩保正闻兴州失守,放弃兴元,移师西县(今勉县西)。 SZyORN

宋马军都指挥使史延德率先锋军进攻西县,韩保正懦怯不敢迎战,派兵数万依山背城,结阵自固,被史延德击退,宋军又获粮30余万斛。于是崔彦进、史延德与马军都监康延泽等率部乘胜追击,俘韩保正、李进,越过三泉(今陕西勉西南约百里),直抵嘉川(今四川广元东北50里),虏杀甚众。韩、李余部为阻宋军南进,烧绝栈道,退保葭萌(今四川广元西北)。时蜀将王昭远、赵崇韬率军屯驻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及以北的大、小漫天寨(分别在利州城北25里、40里)诸要点,立寨而守。利州在嘉陵江东岸,群山环绕,形势险峻,是入蜀的咽喉之要路。因栈道断绝,宋军被阻,难以直进。王全斌遂率主力由喜川东南的罗川小路迂回南进,由副都部署崔彦进率军一部,赶修栈道,进克小漫天寨,然后会攻利州。宋军如计而行,破小漫天寨,蜀军退保大漫天寨。不数日,王、崔两部会师于深渡(大、小漫天寨之间嘉陵江渡口),并夺占桥梁。旋又分兵3部夹攻大漫天寨。蜀军集中精锐奋力抵抗,但被宋军击溃。宋军乘胜拔取蜀军各寨,俘义州刺史王审超等。王昭远、赵崇韬率兵堵截宋军,三战皆败,宋军追至利州北。王昭远等弃城渡江退保剑门(今四川剑阁东北),撤退时焚断浮梁。宋军予十二月三十占领利州,获军粱80万斛。宋军连得大批粮食,避免远途转漕,颇得因粮于敌之利。 .# -F@0a

东路宋军的进展也很顺利。十二月下旬刘光义等攻入巫峡,连破数寨,共歼蜀水、步军1.2万余人,杀其将南光海,擒其战棹都指挥使袁德弘,夺得战船200余艘。乘胜向夔州急进。夔州为巴东之咽喉,蜀军于城东设锁江浮桥,上置木栅三重,夹江列,防御甚严。刘光义军进抵夔州锁江浮梁30里处,按照赵匡胤“切勿以舟师争战,当先遣步骑潜击”两岸蜀军的预定方案,遂舍舟登岸,击败两岸守军,夺取浮梁。接着牵舟而七,进兵至白帝城(即夔州州治)西。蜀宁江(治夔州)节度使高彦俦认为:“北军(指宋军)涉险远来,利在速战,当坚壁待之。”但监军武守谦认为敌至城下,不能避战,必须出击。十二月二十六日,武守谦独自行动,率所部1000余人出战,大败而归。宋军路踪追击,突入城内,高彦俦力战不胜,愤愧自杀。宋军占领夔州后,沿江西上,收降万、开、忠、遂(今四川万县市、开县、忠县、遂宁)等州,打开了由长江入蜀的大门。 ma+AFCi

乾德三年(965年)正月,蜀主孟昶闻王昭远等败,惊惧之余,遂命素不习武的太子玄喆为元帅,率兵万余增援后蜀的重要屏障剑门。时宋军北路军自利州直趋剑门,进占益光(今四川昭化)。宋军见剑门险峻,有人提出以大军由剑门_东南的来苏小路进军,绕至剑门之南,断其后路。康延泽分析当时情况,认为蜀军数战数败,士气低落,可急攻而下,主帅不宜自率大军行狭径作此迂远进攻。于是,王全斌知天剑门天险,不易强攻,命史延德率兵一部经城东南来苏,小径迂回至剑门南,自率精锐从正面进攻剑门。蜀守军一部见宋军由小路往来苏,弃寨而逃;王昭远也处置失当,仅以偏将防守剑门天险,自率大军退守汉源坡(今剑门东)。宋军乘势前后夹击,速克剑门,并趋汉源坡。蜀将赵崇韬布阵迎战,而王昭远惊惧,战守无方,竟“据胡床(可折叠的轻便坐具)不能起”。未经激战,宋军即击败蜀军,残其万余人,擒俘都统王昭远,乘胜占领剑州(今四川剑阁)。正月初,蜀太子元喆进至绵州(今四川绵阳东),听到剑门已失,仓皇逃回成都。正月初,北路宋军直逼成都城下,接着东路也续至。正月初七,孟昶见大势已去,举城降,后蜀亡。赵匡胤封孟昶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随即下令减免蜀境租赋,派参知政事吕余庆入成都主政,逐步平息各地骚乱,巩固了对蜀地的统治。 KPI96P

k_!e5c

评 析 /s~S\dG

K, I

自王全斌等自开封率军入蜀,至孟昶投降,仅用了66天。宋军之所以能够迅速取得胜利,关键是由于战前准备充分,洞悉敌情和地形,部署得当,战法灵活,居于主动。后蜀虽有联络北汉夹击宋军的企图,但未能实施,实际处于战守不定状态。宋军乘机先敌行动,迫使后蜀仓促应战,临时部署防御。赵匡胤利用蜀降将赵彦韬提供的情报,针对巴蜀有嘉陵江、长江直贯南北、东西的地形特点和蜀军防务上兵力不足的弱点,采取东、北两路沿长江、嘉陵江分进合击的部署是比较恰当的。两路宋军作战中,王全斌和刘光义的指挥也较出色。刘光义在夔州,针对蜀军锁江设防,水强陆弱的情况,适时舍舟登岸,先夺取两岸,然后水陆配合,一举突破蜀军利用浮梁所组织的防御要点,接着沿长江长驱直入。北路主将王全斌善于迂回、夹击,避坚击瑕,迅速地攻占利州。又用奇兵出至敌后,因而能较快地突破剑阁险隘,在东路军的配合下直逼成都。迫使孟昶投降。 yW (|au q

蜀军之所以失败,除政治上不稳外,主要是分兵防御,)准备不足,战守无方,将帅无能,军无斗志。在防御上,由于处处顾虑宋军突入,北面在米仓山,大小漫天寨分兵立寨;东面沿长江分兵守御,致战线过长,兵力分散。本来,蜀军兵力多于进攻的宋军,前后投入作战的兵力不下10万,相当于宋军北、东两路的2倍,加之地形有利,原可有效地迟滞宋军,阻其深入,然后伺机破敌,由被动转主动。但孟昶、王昭远、韩保正等人缺乏战略头脑,不懂得守险扼要,重点守备,保持机动兵力,寻机歼敌。东线如果集中兵力于夔州,水陆并重,宋军必难通过,相持日久,犹可寻机击破宋军。但由于分兵散守各城,结果不是被各个击破,便是被迫投降。北线如果坚持屯重兵于剑门和兴元,守可阻止宋军前进,战可乘宋军之隙,或出侧后断宋军之归路,使其腹背受敌,疲而歼之。特别是驻守兴元的韩保正,本可防守坚城牵制宋军南下,威胁宋军的侧后,配合利州、剑门守军的防御,但他竟不战而放弃汉中,这就解除了宋军侧后顾虑,得以集中兵力放手南下。这对北线防御是极其不利的,也对整个防御起了极坏的影响。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宋乾德时期〕宋乾德甲子年》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