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萨内洛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德甲神射手皮萨罗,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意大利艺术流派有哪些?
最佳答案意大利美术
--------------------------------------------------------------------------------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公元前后曾先后建立埃特鲁
斯坎、罗马等国,拥有丰富的古典美术遗产(见埃特鲁
斯坎美术、罗马美术)。中世纪时虽一度衰落,但仍然
是西欧各国接触拜占庭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前沿。到文艺
复兴时代,意大利成为西方美术最发达地区,其领先地
位从14至17世纪历数百年而不衰。18世纪后,法国才逐
渐取代意大利的地位。因此,不仅在美术史研究上,而
且在一般美术教育和博物馆陈列中,意大利美术皆具有
重大意义,是人类美术遗产中十分珍贵的部分。但是,在
政治上,自罗马帝国灭亡后,从中世纪直至19世纪中期,
意大利一直处于分裂割据局面,美术的发展也很不平衡,
地区性的流派各有特色,使意大利美术在其长期发展中
呈现复杂交错的景象。
中世纪 罗马帝国灭亡之时,基督教已经传播于意
大利全境,早期基督教美术已在4~5世纪间以罗马为中
心发展起来。但在哥特人及其他蛮族纷纷入侵、帝国政
权瓦解、形势极为动荡的情况下,早期基督教美术也趋
衰微。6~8世纪的意大利美术实际上是拜占庭美术的附
庸,因为只有在拜占庭帝国占领的意大利北部,较正规
的美术活动才能进行。当时以拉韦纳为中心,拜占庭风
格的建筑和镶嵌画曾达到很高水平,留下了圣维塔莱教
堂和圣阿波利纳雷教堂等拜占庭美术的杰出作品。但在
意大利其他地区,文化和美术遭到破坏的情况则相当严
重,因而有“黑暗时代”之称。从8世纪后期起,意大利
北部、中部归加洛林王朝统治,与其联合的罗马教皇势
力也日渐壮大,中世纪美术开始形成。由于政治上的附
属地位和经济恢复的缓慢,意大利从此时直到11世纪,美
术发展上仍无重大贡献,除了一些地方特点外,不过是
加洛林美术(8~9世纪)和奥托美术(10~11世纪)的
延伸。同时,南部的西西里岛长期受阿拉伯帝国统治,伊
斯兰教美术传于其间。东北部从威尼斯到拉韦纳,拜占
庭美术影响还很强烈。因此意大利中世纪美术在风格传
统上又较西欧其他地区更为复杂。
从11世纪起,意大利城市渐趋活跃,中世纪美术也显
露生机。在北部的伦巴第地区形成的擅长砖石砌筑技术
的匠师行会,为解决教堂的石造屋顶技术作出了贡献,其
匠师不仅在意大利,也在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地活动。
伦巴第建筑的杰出代表则是米兰圣安布罗焦教堂(11世
纪末~1150),它的石造屋顶采取了十字架拱顶的结构,
在欧洲尚属首创。随着拱顶和拱门的广泛运用,中世纪建
筑中的罗马式风格渐趋成熟,意大利从11世纪中叶到12
世纪之间,陆续产生了许多罗马式建筑的杰作,如中部著
名的商业城市比萨大教堂及其钟楼——比萨斜塔(1053
~1272)、佛罗伦萨圣米尼亚托教堂(1018~12世纪)及
洗礼堂(1059)、威尼斯圣马可教堂(1063~1094)以及西
西里蒙雷亚莱大教堂(1172~1189)。比萨大教堂及其驰
名世界的斜塔都建筑在一个开阔的广场上,外部饰以白
色大理石,间以黑色大理石的横带,拱门按层排列,统
一规划中又富于变化,被誉为最美丽的中世纪建筑之一。
佛罗伦萨圣米尼亚托教堂和洗礼堂风格基本上与比萨大
教堂相仿,但图案更趋稳定,而且用古典式石柱,在精神
的庄重典雅方面颇接近古典艺术,因此受到文艺复兴时
代的大师如米开朗琪罗等的重视。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则
具有较浓厚的拜占庭色彩,据说它是由来自希腊的拜占
庭匠师设计,并仿照君士坦丁堡的圣使徒教堂的形制,以
中央圆顶和周围四个圆顶构成十字型厅堂,装饰华丽,在
西欧的罗马式建筑中独树一帜。西西里岛在10世纪后期
转归来自北欧的诺曼人统治,建立诺曼王朝。此地在12
世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西里-诺曼建筑,蒙雷亚莱大教
堂即以其完美而著称。它熔诺曼人的雄伟气魄和阿拉伯
艺术的瑰丽装饰于一炉,在罗马式建筑中放出异彩。与
此同时,中世纪雕刻也有所发展,12世纪后期北部地区
产生了著名雕刻家B.安泰拉密,现存主要作品为装饰于
帕尔马大教堂(1178)和洗礼堂(1196)的浮雕,人物造形
虽有幼稚之处,但体态端庄,布局亦讲究平稳对称,说
明古典艺术的影响在意大利尚未绝迹。
12世纪后期,作为欧洲中世纪美术最典型代表的哥
特式美术首先在法国形成,13世纪传入意大利。但这时
意大利社会发展已有新变化,哥特式美术虽在各地传播,
却始终未获充分发展。从13世纪后期开始,佛罗伦萨这
样的先进城市已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政治上也独立为
城市共和国,中世纪美术逐渐向文艺复兴美术过渡,在
这方面,南部的美术发展起了特殊作用。当时西西里和
南部政权由诺曼王朝转归霍亨斯陶芬王朝的腓特烈二世。
他在西西里发展经济,提倡文化,全力建立中央集权制
度,和罗马教皇发生很大矛盾。腓特烈二世由于反教皇
而扶持一些为教会排斥的文化,如古典文化、伊斯兰教
文化等等,因此南部一带在13世纪中期曾出现一批仿效
古典风格的美术作品,如腓特烈二世在阿普利亚建造的
蒙特堡,以及他本人和一些大臣的半身雕像等。这些仿
古之风,虽然由于这个王朝的迅速衰败而只是昙花一现,
它却促使阿普利亚产生了一个很有影响的雕刻家N.皮萨
诺,他后来移居比萨,以古典风格创作了第一批文艺复
兴雕刻品,揭开了文艺复兴美术的序幕。
N.皮萨诺:《天使和处女》
在皮萨诺活动之际,比萨、佛罗伦萨和罗马也出现
了一些具有过渡倾向的艺术家。比萨画家G.皮萨诺首先
在中世纪绘画中表现激烈的感情。比萨领域卢卡的画家
B.贝林吉耶里则在表现同时代的圣徒生平故事中尝试描
写现实生活情景。罗马画家P.卡瓦利尼更吸收了古典壁
画的传统,开始向写实方面迈一大步。他的作品光暗显
明,姿态自然,具有生活气息。与他同时的佛罗伦萨画
家奇马布埃则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先驱,人物形象开始具
有立体感,空间则有深远感,并注意线条的轻快优美。因
此,意大利的13世纪美术虽然是哥特式的中世纪传统仍
占优势,却开始萌发了文艺复兴的革新运动,终于引起
意大利美术以至整个西方美术的巨变。
14~15世纪 14世纪的意大利美术是文艺复兴美术
发展的第一阶段,亦称初期文艺复兴。但新美术主要在
佛罗伦萨及其周围地区发展,全意各地仍保持中世纪传
统,故有人把它称之为“后期哥特式美术”,但这个提
法忽略了新美术已成主流的时代特点,也割断了14世纪
与15世纪的直接联系。
佛罗伦萨和它所在的托斯卡纳地区的初期文艺复兴
美术,可溯到13世纪后期的皮萨诺的雕刻与奇马布
埃的绘画,但其真正代表和取得最大成就的艺术家则是
佛罗伦萨的乔托。乔托以奇马布埃为师,同时吸收了皮
萨诺父子和罗马画家卡瓦利尼的艺术成果,配合着佛罗
伦萨在14世纪初年经济文化皆趋高涨的形势,在艺术领
域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革新运动。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
现实主义倾向,在宗教题材中表现世俗生活,使绘画从
中世纪程式中解放出来,开始注意空间深远关系和人物
立体造形。乔托还赴阿西西、罗马、那不勒斯、帕多瓦
等地作画,大受人们欢迎,门生众多,形成乔托画派。现
存主要代表作是帕多瓦阿雷纳礼拜堂壁画(1305~1309),
以38幅组画形式表现圣母和基督生平故事,被认为是14
世纪文艺复兴美术最辉煌的成就。乔托晚年还负责佛罗
伦萨大教堂建筑工程(1334~1337),设计了大教堂的钟
楼,说明他在建筑、雕刻方面也有很深造诣,显示了文
艺复兴美术大师普遍具有的多才多艺的特点。乔托之后,
其门生皆成为佛罗伦萨画派主角,如B.达迪、T.加迪及
其子A.加迪等。但这些被称为乔托画派的艺术家多仿效
先师而怯于创新,成就远不如乔托。
14世纪佛罗伦萨的建筑与雕刻也有较大发展。雕刻
家和建筑家阿诺尔福·迪坎比奥主持了该城两大建筑的
设计与建造。一为市政厅大厦(今称旧宫),1298~1310
年建成。这是一座方形多层石砌大厦,并在顶层建有高
耸的钟楼,气魄雄伟,虽然门窗及雉堞形式仍具有中世
纪色彩,它作为城市共和政治的象征却开创了市政建筑
的新体制。另一建筑是佛罗伦萨大教堂,自1296年开工
后,整个14世纪期间工程持续不断,直到15世纪中叶才
告完工。这座大教堂的建造已不归教会主持,而属于政
府管理的公共工程,政府有关决议要求它成为“全托斯
卡纳地区最美丽高贵的教堂”,以作为城市繁荣昌盛的
象征。阿诺尔福·迪坎比奥的设计在十字形地基、一主
厅两侧厅的结构等方面承袭了中世纪传统,但其规模的
宏大与空间的开阔、装修的明朗等则反映了有异于哥特
式宗教建筑的倾向。乔托为这座大教堂设计的钟楼(独
立于教堂南侧),在他死后于50年代由F.塔伦蒂完成,被
誉为佛罗伦萨最优美的建筑之一。它继承了托斯卡纳地
区传统的深浅石料交错砌筑的格式,层次分明,风格优
雅。装饰于这座钟楼底层的一系列浮雕,底稿可能出自
乔托,但完成刻制者则是14世纪的雕刻家A.皮萨诺。这
些浮雕以精于写实著称,其中表现世俗职业活动(包括
绘画、雕刻、建筑等)更富于情趣。A.皮萨诺的另一代
表作是佛罗伦萨洗礼堂青铜门浮雕(1336),它是该堂3个
大门中的第1座青铜门,以连环性的多幅浮雕表现圣经故
事,刻制相当精美,遂使日后其他两座青铜门的雕刻也
成为佛罗伦萨公众瞩目的艺坛盛事。
A.皮萨诺:《基督受洗》
14世纪期间,在托斯卡纳地区与佛罗伦萨画派并立
的还有锡耶纳画派。锡耶纳城为佛罗伦萨南邻,银行业
较发达,艺术上也自成一派。锡耶纳画派创始人是杜乔·
迪博宁塞纳,他的作品秀丽多姿,用色精细,只在写实
方面略逊于乔托。然而锡耶纳画派在杜乔之后却名家辈
出,影响及于法国及西欧各地,代表大师有S.马丁尼、洛
伦泽蒂兄弟等。马丁尼富于抒情色彩,线条优美,色彩
绚丽;洛伦泽蒂兄弟则精于写实,尤以A.洛伦泽蒂进展
巨大,他的杰作——锡耶纳市政厅壁画《好政府与坏政
府》(1338~1339),被誉为14世纪风俗画的最大杰作。
与佛罗伦萨相仿,锡耶纳城市政府也倾全力于建筑,在
工程规模和质量精美方面互相竞争,因此锡耶纳市政厅
(1297~1310)和锡耶纳大教堂(1284~1366,G.皮萨诺
设计)也都是14世纪意大利建筑的杰作。在托斯卡纳地
区的另一大城比萨,虽未形成自己的画派,却产生了14
世纪最著名的一幅壁画——比萨公墓廊庑中的《死的胜
利》(约14世纪中叶),它也像A.洛伦泽蒂的壁画那样
以鸟瞰全景的形式展开广阔的画面。左边描绘 3位游猎
行乐的骑士突然遇到3具卧于棺木中的尸体,右边表现仕
女于花园中奏乐欢聚,中间则有恶魔驱赶灵魂坠入地狱。
这类《死的胜利》的题材反映了市民群众中认为死对一
切人皆无区别的宗教思想,其在当时的流行则可能和14
世纪中叶席卷西欧的大瘟疫有关。这幅壁画在状物传情
和布局设色上皆有很高水平,经近人考证,一般认为它
的作者是当地画家F.特拉伊尼。
佛罗伦萨和托斯卡纳地区之外,意大利全境则基本
上保持着中世纪哥特式美术的传统,尤以建筑为甚。这
方面的一个典型代表是1386年动工的米兰大教堂,曾聘
请法国和德国的哥特式专家参与设计,工程浩大,至16
世纪中期才基本完成。虽然细部雕刻在后期吸取了一些
文艺复兴的因素,但米兰大教堂却是意大利哥特式建筑
的最著名代表。在绘画方面,由于乔托曾长期在北意的
帕多瓦工作,并留下了他最重要的作品阿雷纳壁画,因
此北意画界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革新。米兰和伦巴
第地区在14世纪后期产生了一批精于写实的书籍插图艺
术家,著名代表如乔瓦尼诺·德格拉西,所绘花草鸟兽,
栩栩如生。他们这一派的艺术对法国和尼德兰绘画很有
影响。北部的维罗纳城画家阿蒂基耶罗,在帕多瓦工作
时深受乔托影响,写实方面大有提高,他作于帕多瓦的
一些壁画被认为是北部画坛最杰出的成就。
15世纪开启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蓬勃发展的阶段。佛
罗伦萨仍然是新美术的最大中心,但其他各地也出现了
许多重要流派。15世纪的意大利美术一般称为早期文艺
复兴美术(相对于16世纪的盛期而言),在建筑、雕刻和
绘画方面,其共同特点是较前一时期更为自觉和彻底地
学习古典艺术遗产,并开始运用空间透视、人体解剖等
科学技法,使其写真传神的成就不仅可以直追古典,而且
在风格和技法上具有了不同于东方艺术以及一切近代以
前艺术的特点。另一方面,15世纪艺术的现实主义表现
是和它的人文主义思想紧密结合的,人文主义歌颂人性
崇高和重视世俗生活的基本观点,在当时的美术作品上
体现得最为鲜明,对市民群众影响巨大。15世纪初年,佛
罗伦萨首先在建筑和雕刻方面形成新美术的高潮。建筑
家F.布鲁内莱斯基首倡实地考察古典遗迹,在建筑设计
中充分运用古典柱式,仿效古典建筑的开朗和谐,抛弃哥
特式宗教建筑的奇幻神秘。他继续主持佛罗伦萨大教堂
的修建工程,完成了该工程最棘手的项目——大圆顶的
设计与建造(1420~1436),并建造了佛罗伦萨育婴堂
(1419~1426)和圣克罗切教堂的帕齐礼拜堂 (1430~
1440)等一系列具有典型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物,成为新
建筑界的楷模,影响极其深远。他还是历史上第1个研究
和发明透视画法的艺术家,虽然他用透视法画的街景图
等已失传,但却把有关知识教给了雕刻家多纳太罗和画
家马萨乔等人,引起了造型艺术的巨大革命。多纳太罗
不仅运用透视于浮雕,还努力学习古典艺术的写实手法,
他曾和布鲁内莱斯基一道赴罗马实地考察,又认真研究
人体结构,遂创作出一系列堪与古典杰作媲美的青铜和
大理石雕像。马萨乔首次杰出地把透视和人体结构的科
学技法用于绘画创作,他的作品气魄宏伟,形象浑厚坚
实,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精神。代表作《纳税钱》,成
为日后所有文艺复兴大师学习的楷模。
多纳太罗:《加塔梅拉塔骑马像》
在15世纪中期和后期,佛罗伦萨艺坛群星灿烂,产生
了许多世界美术史上的第一流大师。建筑方面有L.B.阿
尔贝蒂,他作品中的古典色彩更为浓厚;他同时还是重要
的艺术理论家和人文主义学者,名著《绘画论》(1435)、
《建筑论》(1452)在奠定新美术理论方面功绩尤著。建
筑家米凯洛佐建筑的美第奇宫(1444~1459),树立了文
艺复兴宫室建筑的范例。雕刻方面有L.吉贝尔蒂,穷毕
生之力继A.皮萨诺之后刻制了佛罗伦萨洗礼堂的两座青
铜大门,尤以后一座东门技艺最精,有“天堂之门”的
美誉。罗比亚家族则石雕陶塑兼精,作品清雅秀美。多
纳太罗的学生迪西德里奥也发展了新雕刻中的秀美风格,
所作妇女肖像雕刻尤为动人。但15世纪佛罗伦萨艺坛最
繁荣的仍是绘画。继马萨乔之后,陆续出现了F.安杰利
科、P.乌切洛、F.利皮、A. del卡斯塔尼奥、A.波拉尤
奥洛、A.del韦罗基奥、S.博蒂切利、 D.吉兰达约等名
家。他们都继承并发扬了马萨乔开倡的现实主义与人文
主义相结合的传统,着重空间的透视表现和人物的坚实
造型,并善于运用线条。但在风格上则各有个人特色,如
安杰利科的秀婉虔诚、卡斯塔尼奥的粗朴雄强、博蒂切
利的精深博雅等,皆为后人称道。
安杰利科:《受胎先知》
在佛罗伦萨影响下,中部也出现了艺术繁荣。雕刻
家有 J.della奎尔恰、画家有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
L.西尼奥雷利、梅洛佐·达福尔利等。锡耶纳画派在15
世纪已趋衰落,继之而起的是翁布里亚画派,代表大师
有佩鲁吉诺、平托里乔,风格以静雅优美取胜。这个画
派不仅很受时人欢迎,并且由于培养了盛期文艺复兴大
师拉斐尔而影响深远。另一著名画家真蒂莱·德法布里
亚诺则是15世纪初期保守风格的代表,他虽未能吸收马
萨乔的新技法,却在细部写实方面极其认真,色彩尤为
绚丽。继承其传统的有北部画家皮萨内洛,亦以精于写
生著称。但是佛罗伦萨的影响终于使北部意大利也产生
了新美术大师,著名代表如A.曼泰尼亚和威尼斯画派的
贝利尼家族,其成就亦可与佛罗伦萨大师相当。威尼斯
画派的形成是15世纪北部艺坛上的另一重大事件,它配
合当时威尼斯这个国际商业中心与东方联系密切的特点,
作画首重色彩,与佛罗伦萨画派首重线条有别,到16世
纪即发展为意大利最重要的一个画派。此外,在北部还
形成了费拉拉画派,主要服务于费拉拉公爵宫廷,代表有
C.图拉、F.del科萨等,亦以华美见称,但发展不如威尼
斯画派,到16世纪即告衰微。在建筑方面,来自佛罗伦
萨的建筑家A.菲拉雷特约在米兰奠定了新建筑传统,他
不仅传播了布鲁内莱斯基的建筑风格,而且写有重要的
理论著作。威尼斯则有新建筑家P.隆巴尔多,他的作品
以华美的装饰取胜,开创了具有特色的文艺复兴建筑风
格。
15世纪时,罗马和意大利南部的美术活动也从长期
沉寂转趋活跃。罗马作为教皇驻地,开始了较大规模的
建筑活动,并请佛罗伦萨和各地大师前往作画。先后到
罗马工作的有阿尔贝蒂、安杰利科、博蒂切利、佩鲁吉
诺、梅洛佐·达福尔利、平托里乔等,逐渐使罗马成为
一个新美术中心,到下一世纪发展尤快。南部首府那不
勒斯的城堡,于1452~1466年兴建仿古典凯旋门式的大
门,上下数层雕饰精美,是当地文艺复兴建筑代表作。由
于那不勒斯王室与西班牙、尼德兰关系密切,尼德兰油
画技法首先传于其地,并由南部著名画家安东内洛·达
梅西纳介绍给威尼斯画派,使其运用色彩的技巧有极大
提高。
博蒂切利:《帕拉斯和半人半马怪》
16世纪 16世纪意大利美术达到繁荣的顶点,亦称
盛期文艺复兴。在15世纪美术已基本掌握现实主义表现
方法的基础上,16世纪则更进一步,集中全力于艺术典型
的创造。3 位主要代表为L.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
斐尔。达·芬奇虽成长于佛罗伦萨,却长期工作于米兰,
晚年远走法国。米开朗琪罗也是生于佛罗伦萨而主要工
作于罗马。拉斐尔师出翁布里亚画派,在佛罗伦萨学习
时深受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的影响,主要工作地点也
在罗马。他们的艺术创作反映了更为广阔的生活内容,
对古典文化的吸收也较前人更为深刻和丰富。当时意大
利的经济和政治皆出现危机,外敌入侵,时局动荡,从
而对艺术家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时代要求,这些都促使他
们在比15世纪更为复杂的情况下提高和改进自己的艺术,
创造出不朽的杰作。达·芬奇的特点是熔艺术与科学于
一炉,他的绘画既有巧妙的艺术加工又有深厚的科学探
讨,既逼真精绝而又富于气韵,在现实主义成就上较15世
纪又有极大提高。他生平完成的作品不多,但件件皆属
不朽之作,尤以《最后晚餐》、《莫娜丽萨》最为著名,
被推为西方绘画杰作之首。米开朗琪罗则在雕刻、绘画
和建筑三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盛期文艺复兴水平的典
范作品,雕刻有 《哀悼基督》、《大卫》、 《夜》、
《摩西》等,绘画有西斯廷礼拜堂的壁画,建筑则有圣
彼得大教堂的圆顶。他以雄伟壮健极富英雄气概的人物
形象反映了新时代进步势力的信心与力量,显示了艺术
家在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并着重人体的强
力表现,为西方艺术奠定了最有特色的传统。拉斐尔则
以秀美典雅的风格著称,他的构图和谐,人物情态自然,
最能体现人文主义的完美理想,代表作有梵蒂冈教皇宫
的一系列壁画以及许多备受欢迎的圣母像,例如《带金
莺的圣母》、《西斯廷圣母》、《椅中圣母》等。拉斐
尔的圣母形象谦和静雅,寓崇高于平凡,彻底摆脱了宗
教神秘气息,被誉为善和美的化身,是意大利美术最成
功的典型。
G.贝利尼:《十字架的奇迹》
米开朗琪罗:《夜》
除了上述3位主要代表外,16世纪的意大利还产生了
许多著名大师,在建筑、雕刻、绘画方面为日后的西方
艺术树立了典范,从而使意大利美术在西方美术中具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16世纪的建筑大师D.布拉曼特和A.帕
拉迪奥是西方当时建筑中古典风格的主要代表。他们在
细部形式和整体风格上都更能吸取希腊罗马古典建筑的
精华,并能学古创新,所作皆以和谐匀称、高雅清秀取
胜。布拉曼特努力探求中心型建筑的理想结构,认为它
是最适于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形式,这也是达·芬奇和
米开朗琪罗等同代大师共同的追求。在主持梵蒂冈圣彼
得大教堂(梵蒂冈)新建工程时(1506~1514),布拉曼
特就把这座基督教世界的最大教堂设计为宏伟的中心型
建筑,上以圆顶为盖。但工程只进行到砌墙基时他便去
世了,以后持续达100余年, 到巴洛克时代才告竣工,只
有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圆顶是这个工程在16世纪取得的最
大成就。但是布拉曼特的建筑理想已体现于罗马蒙多里
奥圣彼得教堂的小庙(1502~1514)上,这座带有古典柱
廊的圆形建筑规模虽小,却气象端庄,比例完美,予人
以极大启迪。帕拉迪奥则在丰富的建筑实践之外,还写
有《建筑四书》(1570)这部极重要的理论著作,日后数
百年间一直是古典主义建筑学派的基本教科书。他的代
表作有维琴察巴西利卡大厅(1549)、威尼斯圣乔治·马
焦雷教堂(1566)及其近郊的圆厅别墅(1551~1554)等,
在西方建筑界影响深远。绘画方面的古典风格大师则有
佛罗伦萨的巴尔托洛梅奥、A.da萨尔托、中部的科雷乔
等,但是能和达·芬奇等并驾齐驱的只是威尼斯画派的
提香和乔尔乔涅。提香的创作生涯在所有文艺复兴大师
中最为漫长,成果也最丰富。乔尔乔涅则是奠定威尼斯
绘画盛期风格的先驱。乔尔乔涅精于描画风景,境界高
雅。提香的风格则以健美丰盛取胜,以使用油画色彩最
为成功,树立了近代西方油画艺术的楷模。在他们两人
之后,威尼斯画派还有丁托列托和P.韦罗内塞两大名家,
前者的宏伟构思和后者的富丽豪华,也从新的角度丰富
了文艺复兴美术的成果。
然而,在社会矛盾日趋严重的形势下,16世纪的意
大利美术也出现了样式主义(亦译风格主义)。这一流
派首先萌发于佛罗伦萨,16世纪中后期遍及全国,只有
威尼斯画派受其影响较少。样式主义的艺术家都以崇拜
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盛期大师自许,有不少人还是他
俩的学生,但他们只追求大师的风格形式而不学其精神,
甚至由于标新立异而走向畸形怪诞,不惜违反新美术的
现实主义方向。样式主义的代表者有J.da蓬托尔莫、F.
罗索、朱利奥罗马诺、帕尔米贾尼诺、Il布龙齐诺、G.
瓦萨里和詹博洛尼亚等。就其消极倾向而言,样式主义
的流行在一定意义上已标志着盛期文艺复兴的结束。但
是,样式主义艺术也保留了文艺复兴的一些基本形式,它
在西欧各国仍被当作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新近支派而
受到重视,因而在传播文艺复兴影响方面仍有一定作用。
17~18世纪 17世纪是巴洛克美术占主导地位之时,
故有巴洛克时代之称。巴洛克原是古典主义批评家使用
的贬义词,含有荒悖违理之义,以此形容17世纪那些不
合乎古典法度的艺术作品。但实际上巴洛克美术是继文
艺复兴美术之后的一个推陈出新的发展,它以热情奔放、
运动强烈、华美绚丽补充了文艺复兴的庄重典雅,也在
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现实主义传统,克服了样式主义的消
极倾向。另一方面,巴洛克美术比较能适应当时群众的
宗教情感,并被罗马天主教会利用为争取信众的宣传工
具,因而不仅在意大利广为流传,也迅速扩展到欧洲各
地,为各国宫廷贵族所喜爱。17世纪巴洛克美术的最大
中心是罗马,佛罗伦萨已退居次要的地位。一般认为,意
大利的巴洛克美术分为 3个阶段:1600~1625年为初期,
1625~1685年为盛期,1685~1750年为后期。但18世纪
初年以后的巴洛克美术又另有罗可可美术之称。与此同
时,在整个巴洛克美术发展期间也并行存在着古典主义
和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而且彼此互有影响,因此17世
纪意大利美术仍是相当丰富多采。
在巴洛克美术中,建筑占有很突出的地位,巴洛克
风格的一些要素首先在建筑体现出来,绘画、雕刻的发
展往往与之配合,形成综合艺术。实际上,在16世纪美
术中,已孕育着巴洛克建筑风格的一些萌芽。例如米开
朗琪罗宏伟大胆的建筑设计、G.da维尼奥拉与G.da波尔
塔建造的罗马耶稣教堂(1568~1584)等。但在16世纪后
期流行的样式主义建筑中,这些健康因素没有得到充分
发展,至17世纪才形成为真正的巴洛克建筑。早期巴洛
克建筑的重要代表在罗马有C.马代尔诺,在北部有F.M.
里基诺。他们的作品强调中央主体效果,门面突出中央
大门,层次富于变化。马代尔诺还继米开朗琪罗和波尔
塔等人之后主持了罗马圣彼得教堂的续建工程,加长了
主厅,完成了教堂门面(1603~1612),使这个天主教会
最大的教堂基本完工。后来,另一位巴洛克大师G.L.贝
尼尼又长期为教堂内部进行装修,建造了巨型青铜华盖
(1624~1633)和圣彼得法座的建筑一雕刻综合体(1556
~1666),并在教堂前面建造了一个完美的广场和柱廊
(1556~1565),从而结束了这个教堂延续100余年的创建
过程。
早期巴洛克绘画的发展却比较复杂,在克服样式主
义的消�阆蛑校�跋熳钤缱畲蟮牧轿换�铱ɡ�咔呛BR> A.卡拉奇,分别以现实主义和古典主义为其主要艺术倾
向。虽然卡拉瓦乔的强烈光暗对比和卡拉奇的坚实造形
也含有一些巴洛克特色,但巴洛克绘画主要是在他俩的
弟子和追随者手上形成。卡拉奇兄弟在博洛尼亚开设的
艺术学院培养了一代意大利画家,其中佼佼者如G.雷尼、
圭尔奇诺、多梅尼
法国古典主义的建筑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建筑特征区别
最佳答案卢浮宫(法语:Musée du Louvre)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
卢浮宫博物馆,占地约198公顷,分新老两部分,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占地面积为24公顷,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
卢浮宫绘画馆所收藏的绘画之全、之珍贵是世界上各艺术馆不能比拟的。绘画馆共有35个展厅,2200多件展品,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国画家的作品,三分之一来自外国画家,14~19世纪的各种 画派的作品均有展出。
美丽的费罗尼埃
又名《戴头饰的女人》
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全名为莱昂纳多·达·芬奇
是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齐名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
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蒙娜丽莎
这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你觉得温文尔雅,令人陶醉;有时仿佛内含哀愁,似显凄楚;有时又略呈揶揄之状,虽则美丽动人却又有点不可接近 ,更妙的在于,在这幅名画之前,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她那温和的目光总是微笑地注视着你,生动异常,仿佛她就在你身边。
圣母报喜
巴托尼 意大利画家
这是一幅传统的圣母怀孕的题材,不同之处在于这幅画除了圣母含羞的表情和双手合于胸的手势暗示有孕外,没有天使来报的画面。巴托尼的画,在古典的风格中,透露着现实的美。他的作品充满“个人的文化”,极富个性,深得上流人士的青睐。18世纪,许多富有的有识之士迷恋于欧洲大旅行,旅行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请当时首屈一指的肖像大师巴托尼为他们作画。
埃斯特王族的公主像
安东尼奥.皮萨内洛
(约1395--1455)
出生于维也纳,活跃于帕多瓦和威尼斯
他把“威尼斯--哥特样式”绘画
所具有的鲜明、甜美的风格发展到了顶点
大宫女 安格尔
《大宫女》(La Grande Odalisque)是法国画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于1814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该画作尊崇严谨的古典风格,以头包土耳其头巾、手拿孔雀羽扇的奥斯曼帝国的宫女为主题,整幅画面散发着美轮美奂的异国情调。
该画创作于1814年,是画家应拿破仑的妹妹,即那不勒斯王国的王妃卡洛琳·摩拉的订购而创作的。 另外,安格尔创作这幅画时,正值法国在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中失利,曾经占有的土耳其领土不复拥有,在这个背景下观看生活在奥斯曼帝国皇宫中的宫女形象,可以略微满足一下法国人失望的感觉。
对荷马的礼赞 安格尔
安德洛玛刻为赫克托尔哀伤 大卫
梅杜萨之筏 法国画家 泰奥多尔·籍里柯
画面描绘了在大海上,漂浮着一只岌岌可危的木筏,海风鼓起床单做的桅帆,巨浪掀起的木筏在不停地颠簸。筏上的难民有的已奄奄一息,有的还在眺望远方。被簇举在高处的人挥舞着手中的红、白色布巾,不断地向远方呼救。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该画是浪漫主义画作代表之一。
这是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一幅油画。该画作在1831年的巴黎沙龙会展(Salon de Paris)上第一次正式对外进行展览,于1874年被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画面展示的夺取七月革命胜利关键时刻的巷战场面,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巧妙地将写意和写实结合起来,运用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明暗对比,充满着动势的构图,奔放的笔触,紧凑的结构,表现了革命者高涨的热情,歌颂了以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参加主体的七月革命,该作品成为代表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标志。
这是一幅“纪实性”巨画。19世纪初,法国海军部任用了一位根本不懂得航海的人肖马雷任远洋船“梅杜莎号”的船长,这艘巨型船在驶往非洲途经布朗海峡时触礁沉没,船上有权势的人都乘小船逃命,遗下150多名乘客和船员,生还者只有15人,上岸后又死去2人。这宗海难事件激起法国人的强烈不满,富有正义感的画家席里柯从这一真实事件出发,创作了这幅世界名作《梅杜莎之筏》。这幅画描绘了遇难者呼救的紧张瞬间,他们居高呼喊远方的救生船。画家有意在背景上画一风帆,逆风将木筏往后吹行,这就造成了遇难者向往救生船的心情和逆风逐渐将木筏往后吹的现实造成对立的紧张气氛。这幅画巨大的画面,结构宏伟、气势磅礴。情节激动人心,构思大胆富有戏剧性,构图严谨充满律动,画中人情感激越。人体塑造坚实有力度,光影对比强烈,整个色调阴森沉郁,显示出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这幅杰作的问世,开辟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道路。1842年11月,也就是在画家去世后的几个月,卢浮宫博物馆收藏了这幅画。席里柯英年早逝,33岁时便死于疾病,他永远也无法知道他的画会成为卢浮宫最著名的杰作之一。
希阿岛的屠杀 德拉克罗瓦
《希阿岛的屠杀》是画家德拉克洛瓦创作于1824年的一幅油画。这幅油画叙述希腊人民为反对土耳其人的压迫,所引起的一场战争中的悲惨经历,画作展出后,引起了西方世界的震惊,这幅画证明了德拉克洛瓦对历史题材的重视。这幅油画的线条和构图十分严谨,但是画家却以大胆新颖的手法,表现光和大气下的色彩。
正如画家的许多作品一样,这幅画是由三个部份构成;前景是一组伤患和俘虏,出现在明暗相间的背景上;中景是发生战争的平原;第三部份则是占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一的天空,几乎全部被黄色的烟云所覆盖。在此画中,画家用浪漫主义惯用的象征手法,着重表现残暴的土耳其侵略者强加给希腊人民的惨无人道的灾难。
(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统治时期,溺死在台伯河里的一个基督教殉教者
欧仁·德拉克洛瓦
拾穗
米勒 法国画家
法国画家米勒创造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农民典型,他笔下的农民具有一种朴实、善良、憨厚和稚拙的美,永远散发着泥土的气息。1857年画家43岁时,完成了《拾穗者》。在已经收割后的田野里,三个贫苦的农妇正在捡拾麦田里散落的麦穗。画中没有庞杂的场面,也没有过多细节,十分单纯,令人一目了然。三个农妇神态疲惫,头顶着盛夏的烈日,在似火的骄阳烧烤着的大地上寻找失落的麦穗,辛劳的汗水已浸透了粗布衣衫。画面的背景是堆成小山似的麦垛,主人骑在马上监督农民们干活,丰收远景和前景三个农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暗示在丰收的年景,农民们仍然不得温饱。重大的社会问题,严酷的阶级对立,在这幅画中被画家用具体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出来。资产阶级评论家凭着他们的敏感,从政治上作出论断:“画里有农民的抗议声。”
加纳的婚礼
委罗内塞 意大利画家
这幅画是委罗内塞的代表作,表现的是基督在加纳城参加一次婚礼宴会的情景。画面非常大,大约有70平方米,在卢浮宫占据了整整一面墙,画中的人物有132个,历时一年零三个月才画完。故事讲的是耶稣和圣马利亚以及使徒们在约旦河畔的加纳这个地方遇到一商人正在举办婚宴,应主人邀请他们一起参加婚礼。画正中是耶稣和圣母玛利亚,新婚夫妇在画面左下角桌子的尽头,大家正喝得高兴,仆人报告酒没了,于是耶稣吩咐把商人家的缸里注满水,然后叫大家品尝,竟成了香喷喷的美酒,原来是耶稣显了灵。画家将英国女王、提香、丁托列托和自己都画进画中。据说,委罗内塞到了威尼斯以后,他发现这里的人们追求的并不是对宗教的虔诚,而是对生活的享乐,于是他饶有兴趣地把这些世俗生活搬上了画面。
花园中的圣母
拉斐尔 意大利画家
拉斐尔的艺术作品典雅和谐、秀美诱人,创作这幅画还有一段趣闻。一天,拉斐尔在花园中散步,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花丛中剪枝,艺术家被她那富于魅力的形象所吸引,立即敏捷地将这位姑娘的形象速写下来。不久,他用这位少女做模特儿,创作了这幅名画。因这姑娘是园丁的女儿,故这幅画又称《美丽的园丁之女》。这这幅《花园中的圣母》表情最有特色,算得上是拉斐尔最优秀的圣母像。
蓬巴杜夫人全身像
德·拉图尔 法国画家
这是卢浮宫里罕有的粉彩画永久展品,看一眼就知道是幅不可多得的名画。这幅画描绘了这样一位夫人:她坐在桌子前,手上拿着一本乐谱,脚边放着的铜版画和版画夹表明她在美术方面的才能。最重要的是那些摆在书架上的书。从书脊上就可看出其中的内容:左边一排为《忠实的牧羊人》,意大利诗人瓜里尼(Guarini)1590 年出版的田园诗作,并在18 世纪掀起了向往农村田园之乐的风潮,而它作为剧本深受蓬巴杜夫人的特别关注。接下来是《中国孤儿》,伏尔泰1723年创作的一部史诗,影响了整个法国。颂扬了现代法国的创立者亨利四世,以及他受启蒙思想洗礼后所具有的哲学和国家政策理念。再接下来是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对共和政体进行了颂扬,谈及法律精神、宪法的必要性、以及以个人自由发展为基础的个人权利。这本书出现在国王情妇蓬巴杜夫人手中,尤为引人注目,因为它在当时同样遭到巴黎索邦大学的严厉谴责,而且被教会列入禁书。架子上最后一本是1754年第四版的《百科全书》,在1752 年书首次出版时就陷入危机难以再版,由于蓬巴杜夫人的协助才得以幸存。一切都表明,蓬巴杜夫人拥有并阅读这些书,它支持并拥护启蒙者奉行的自由思想。1764 年,当获悉蓬巴杜侯爵夫人去世时,伏尔泰给狄德罗的信上这么写道:“她也是我们中的一员”。
方块A作弊者
拉图尔 法国画家
画中的四个人围坐在桌旁玩纸牌。时间仿佛凝固。右边的盛装男青年正在查看自己手中的牌。他独立于另外三个人物之外,从眼神可以看出其他三人正合谋施计,而他还蒙在鼓里。稍稍偏离画面中心的位置,是一位佩戴精致发饰、胸肩袒露的风尘女子,她的眼神和手势指向画面的左侧。那里是另外一个玩家,这个在阴影中的男子不动声色地摸出一张藏在腰间的方片A。这就是画名所指之人——作弊者。在作弊者和风尘女子的中间,站着一个手持酒杯的侍女。画中情形一目了然:身处牌局的年轻男子被稳操胜局的风尘女子所吸引,处于陶醉中的他马上就会被左边的男子骗光钱财。这幅作品的主题借鉴了十六世纪末期的意大利名画家卡拉瓦乔的《打牌作弊者》。拉图尔还创作了同样题材的另一个更早的版本,画中细节略有不同,名为《草花A的作弊者》,藏于美国沃斯堡金伯莉艺术博物馆。
画家与女儿像
维瑞·勒布伦 法国画家
《画家和她的女儿》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也是她的自我写照。女画家装束朴素典雅,端庄秀丽,目光温柔而深情。她俯身坐着, 十分潇洒优雅,双臂围抱着女儿的脸。女儿天真可爱,把脸紧贴母亲,搂着妈妈的脖子,显得无限妩媚。作品将母女之爱、亲子之情画得十分动人,也表现了画家自己的温婉多情。构图采用了稳定匀称的三角形,色彩雅致和谐,线条优美洗练,背景不加任何陪衬,更突出了主题。此画作于1789年,这一年画家34岁,她的女儿9岁。
钱商和他的妻子
马西斯 比利时画家
这幅画是作者的代表作,画中的钱商是个钱铺掌柜,他正在用戥子称金银,神情非常专注。他的妻子则在翻阅祈祷书,那书上正画着圣母子图像 (在这里反映出世俗的经商正与宗教信仰并存)。但是宗教的虔诚敌不过世俗的诱惑,他的妻子的眼神并不注视在祈祷书上而是斜视着丈夫的活动,这正是微妙地展现了当时资产者内心生活的一个侧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画的前景上,有一面置于桌上的凸镜。镜子里照出长方形的窗子、街、房子和树木,同时又画进了马西斯自己的形象。以凸镜来扩展画外的景象,这种手法在凡·艾克的画中也有过,这大概是当时人们对这光学技术的新成就极有兴趣,所以画家为投人们之所好而特意如此画入的吧!这是一幅典型的风俗画,被史家称之为开近代美术描绘日常生活先河的杰作。尽管在马西斯之前,凡·艾克就画过《阿尔诺芬尼夫妇》,也是风俗画,但其风俗性不够强烈,因此马西斯此画才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花边女工
维米尔 荷兰画家
这幅《花边女工》是维米尔的代表作,以诗意化的方式描述一个在编织蕾丝的女工那种专注平和的神情,以一种抒情情调给人美的享受。维米尔与同时代画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以极端、甚至颤抖的感光度来表现光线,喜欢用蓝色和柠檬黄两种色彩组成十分和谐的色调。他的作品中特别的光感,实际上是借由一种新的技巧而达成的。这种技巧部分依靠光学实验,但主要是依靠着观察,以及对色彩微妙的渗透反映的直觉。他捕捉色彩光亮的方法相当特别,以微小的如珍珠的亮点构成物体轮廓,作品中的焦距平均分配,因此显得平静与客观。
强夺萨宾女人
普桑 法国画家
这幅画是普桑的巴洛克风格的代表作品。描述的是罗马人因新建罗马城,需要很多年轻的妇女,但邻近的城市都不愿意把姑娘嫁给罗马人,罗马人的领袖决定智取,他们邀请邻近的萨宾人来参加盛会,当萨宾人携带家眷前来参加时,罗马人的领袖扬起了披风作为暗号,每个士兵就抢一个姑娘,而对其他萨宾人不加伤害,让他们逃走。15世纪,这个题材只是用作婚礼灯笼上的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装饰画。到16—17世纪,则被用来表现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果断精神。只要这种行动能保障民族的前途,允许任何强烈的甚至是最粗暴野蛮的行动。画中描绘的罗马领袖并不完全是一个发暗号的军官,而像一个庄严的宗教使命的履行者。他穿着红袍子,威严的站在海神庙的圆柱之间。普桑绘有两幅此主题画作,收藏于卢浮宫的此幅画(下)画面比较杂乱,普桑本人亦不满意。另一幅(上)也是作于1637年,159x206cm,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画面比较简洁。这幅画与大卫画的罗马人与萨宾人之间的故事,区别在于这是抢夺现场,大卫画的是一年后的战争。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
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
该博物馆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
它是与中国北京的故宫、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
法国巴黎的卢浮宫
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齐名的
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
该馆共收藏有300万件展品
绘画的年轻女子
玛丽·丹尼斯·薇乐思
(Marie-Denise Villers 1774-1821)
法国女画家
埃玛纽埃尔·洛伊
茨(Emanuel Leutze,1816-1868)
德裔美国画家
玛索利尔夫人和她的女儿
让·马克·纳迪尔
(Jean Marc Nattier,1685–1766)
法国画家
打碎的鸡蛋
让·巴普蒂斯特·格勒兹
(Jean Baptiste Greuze,1725-1805)
法国洛可可画家
以打碎的鸡蛋喻年轻女子失去了贞洁
弗里德兰战役
让.路易.欧内斯特.梅索尼尔
(Jean-Louis-Ernest Meissonier 1815-1891)
法国一个自学成才的画家
这幅画《1807, Friedland》描绘的是拿破仑在俄国一次战争的场面。
向日葵
克洛德·莫奈
(Claude Monet 1840-1926)
法国最重要的画家
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堪比缪斯的苏珊
塞缪尔·莫尔斯
(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1791-1872)
是一名享有盛誉的美国画家
也是他,发明了电报和电报密码
黛安娜和丘比特
庞培奥·巴托尼
(Pompeo Batoni)
意大利著名画家
被称为是18世纪罗马的“画家王子”
看书的吉努夫人
文森特·凡高
(Vincent van Gogh,1853-1890)
后印象派代表人物
怀特女士
乔治·彼得·亚历山大·希利
(george peter alexander healy 1813 - 1894)
美国画家
目前能够看到画家的作品并不多,但就这一幅作品足已证明画家的艺术功力。
渔家女
又名《格拉济耶拉》
朱·约瑟夫·勒费弗尔
(Jules Joseph Lefebvre 1836-1911)
法国画家、教育家和理论家
这幅画中,描绘格拉济耶拉正在修补渔网,眼睛凝视着肩膀朝向的远方,那里有蕴势待发的维苏威火山。
秋天的干草堆
让·弗朗索瓦·米勒
〔Jean Francois Millet 1814-1875〕
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
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
也是法国巴比松派的代表画家
麦田里的丝柏树
文森特·凡高
(Vincent van Gogh,1853-1890)
后印象派代表人物
拉瓦锡和他的妻子
雅克·路易·大卫
(Jacques Louis David )
1748年8月30日-1825年12月9日)
又译达维德,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的领导者
在把杆上练习的舞女
埃德加·德加
(Edgar Degas 1834-1917)
法国著名画家
这幅画是用混合媒介剂在画布上作画,画面左侧有一个用来洒水防止扬尘的喷壶,它是芭蕾舞排练房中的常用器皿;喷壶也是德加的“视觉双关语”,它的形状像在模仿右侧的舞者。
X夫人
约翰·辛格·萨金特
(John Singer Sargent,1856 - 1925)
生于意大利,美国艺术家
也称作《高鲁特夫人》,是他当时最具争议性的作品,现在已经被认定为他最佳的作品之一。他用了一年时间来完成画作。在画作最初的版本中,夫人身上涂着白粉,穿着低胸裙,傲慢地抬起头。暴露的粉肩令画作显得更加大胆,性感。这幅画作在1884年展出时震撼了巴黎沙龙,引发了丑闻。萨金特只好离开巴黎,迁居伦敦。1876年到美国并加入美国籍。并长期逗留英、法、德、意等国,从事创作。多为上层人士作肖像画,其作品声誉渐高,为西奥多·罗斯福、约翰·洛克菲勒画过像。高特鲁夫人逝世一年后,1916年,萨金特将《X夫人》卖给了大都会,她一定料想不到,早已被公众遗忘的她,自此得以永生。
从主教花园望见的索尔兹伯里大教堂
约翰·康斯太勃尔
(John Constable,1776-1837)
英国风景画的代表画家之一
盲人的晚餐
巴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1881-1973)
西班牙著名画家
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泰亚
让·莱昂·热罗姆
(Jean leon Gerome 1824-1904)
法国十九世纪学院派的著名画家和雕塑家
表面上他是新古典主义的继承者
实际上他是浪漫主义的热衷者
对无辜平民的屠杀
弗兰约瑟夫·南弗兹
(Fran ois Joseph Navez 1787-1869)
比利时画家,大卫的学生
莎乐美
亨利.雷格奈特
(Henri Regnault , 1843–1871 )
法国画家
1871年雷格奈特在普法战争中阵亡
这是一幅描绘圣经故事的画。据圣经故事:施洗者约翰得罪了莎乐美的母亲,被莎乐美的继父关押,但怕犯众怒而不敢杀害。莎乐美在继父的生日宴上,当众表演舞蹈取悦众人,但事先要求继父起誓会应允她的要求。莎乐美跳完舞之后说:“请把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我。”继父无奈,只得派人在监牢里斩了约翰,把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了莎乐美。
坐等三点钟
亨利·马蒂斯
(Henri Matisse,1869-1954)
法国著名画家
马蒂斯的画,利用红、蓝、黄、绿等单纯而强烈的色彩,表达简约物象的自然本质,描绘内在真挚的感情与装饰效果,追求一种天真原始的稚气。画面富于装饰感,追求一种平衡、纯洁和宁静感。这幅画《The Three O'Clock Sitting》所谓的三点钟的坐等,等什么等谁不重要,重要的是画面精致典雅所带来的精神气息,使人进入一种平和愉悦的状态和诗意情调的理想境界。
布罗格利公主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的最后代表
顺流而下的密苏里毛皮商
乔治·克莱伯·宾厄姆
(George Caleb Bingham 1811-1879)
十九世纪美国西部画家
思想者
托马斯·考普斯维特·艾金斯
(Thomas Cowperthwaite Eakins 1844-1916)
美国现实主义画家、摄影家、雕塑家及艺术教育家,
被誉为美国绘画之父
暴风雨
皮埃尔-奥古斯特·考特
(Pierre Auguste Cot,1837年至1883年)
法国“学院派”或“新古典派”艺术的著名画家
画面中光线和色彩的对比和互相衬托的美感力量,这是19世纪美术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作品画面里,背景是暗的,前景是亮的;男角色彩是暗的,女角色彩是亮的。男体力量的粗旷线条,女体力量的柔细线条,在光线和色彩中得到了鲜明的对比和彼此衬托。在考特之前,也有不少取材于《达夫尼斯和克洛伊》的美术作品,大都是歌颂爱情性爱的。而考特的作品《暴风雨》抓住了达夫尼斯和克洛伊在暴风雨中逃跑的一瞬间,表达了男女不同的性感力量之美、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和自由的向往,无论是艺术境界还是艺术手段方面,与前人作品相比,都是更上一层楼。
妆容
雷蒙多·德·马德拉索·加雷特
(Raimundo de Madrazo y Garreta 1841-1920)
西班牙画家
一顶新帽子
弗朗西斯·威廉·埃德蒙兹
(Francis William Edmonds,1806—1863)
美国画家
乡村贵族小姐
居斯塔夫·库尔贝
(Gustave Courbet 1819-1877)
法国大名鼎鼎的画家,现实主义大师
牛群过渡口
居勒·杜普雷
(Jules Dupre,1811年1889年)
法国著名的巴比松画派画家
巴比松画派中早期的代表人物
暴风雨中沉睡的基督
欧仁·德拉克洛瓦
(Eugene Delacroix,1798—1863)
法国著名画家
这幅画《Christ Asleep during the Tempest》中的每一个元素都牵动人心。汹涌的波涛;暴风雨来临时乌云密布的天空;被狂风撕裂的船帆;惊恐的水手,以及在肆虐的大自然中酣睡的救世主耶稣——这也是作品要表达的重要主题。这是出自《新约》的一个故事:当基督被惊惶失措的弟子们惊醒后,严厉地斥责了他们,责怪他们不该对神的眷顾没有信心。意思是,有我在,你们怕什么!德拉克洛瓦曾经为这个故事虔诚地创作了14幅不同的版本。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大海占据的篇幅更大,而在后期作品中正如这幅作品所呈现的,在风暴中颠簸的船只占据了更为重要的位置。
阅读中的女子
卡米耶·柯罗
(Jean-Baptiste Camille Cont 1796—1875)
法国杰出的风景画家
西班牙歌手
爱德华·马奈
(Edouard Manet 1832-1883)
法国画家
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春天的花、苹果和梨
亨利·方丹·拉图尔
(Henri Fantin Latour 1836-1904年)
法国画家
钢琴前的两个女孩
雷诺阿
(Pierre Auguste Renoir,1841-1919年)
法国画家,印象派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这幅画中,两位天真烂漫的女孩认真阅读摆放在钢琴上的琴谱,一个坐着抬头仰视,一个站在旁边,一手撑在椅子上,构图精美,色彩极为柔和优美,线条顺畅,整个画面充满一种甜美纯真的氛围。
高跟鞋的古老起源——曾经是男人必不可少的配饰
最佳答案如今,高跟鞋几乎是女性独有的一种鞋类.
然而,高跟鞋的历史告诉我们,事实并非总是如此.
相反,在历史的不同时期,高跟鞋也是男人穿的.
此外,虽然高跟鞋今天是出于审美目的而穿的,但在过去并不总是这样,因为它有时也起到实用的作用.
虽然还不清楚高跟鞋是什么时候发明的,但它似乎是古希腊演员使用的.
“kothorni”是一种至少在公元前200年就开始穿的鞋,由8到10厘米的木塞鞋底从地面升起.
据说鞋子的高度有助于区分社会阶层和舞台上各种角色的重要性.
因此,这种形式的高跟鞋既不实用,也不美观,因为它是某一职业的成员、戏剧演员在工作时专门穿的一件衣服.
高跟鞋的下一次出现可以追溯到欧洲的中世纪.
在这一时期,男人和女人都穿着一种叫做pattens的鞋.
许多中世纪欧洲城市的街道泥泞肮脏,而那个时期的鞋类则是用易碎昂贵的材料制成的.
因此,为了避免弄坏这些衣服,男人和女人都穿上了图案,这是一种可以把脚抬离地面的套鞋,路易十四在1701年由海辛里高( *** )拍摄的肖像中穿着他标志性的高跟鞋,而图案主要用于实际用途,另一种欧洲鞋既实用又具有象征意义.
肖邦鞋是一种与彭定康有关的鞋,在15至17世纪威尼斯社会的上层妇女中很受欢迎.
据说,肖邦鞋越高,穿着者的地位就越高,例如这种鞋高达50厘米.
也许有人会猜到,这并不是最实用的鞋款.
这就意味着,穿肖邦鞋的女人需要仆人来帮助她们保持平衡.
也许,财富和地位的展示不仅是通过肖邦的高度来展示的,而且是因为仆人只需要帮助一个富有的女人行走,肖邦的鞋子是用来反映穿着者的地位的.
(来源)虽然彭定康和肖邦都把穿着者的脚抬到了地上,但他们与厚底鞋比高跟鞋更相似.
要想找到更像今天高跟鞋的鞋子,人们必须离开中世纪欧洲的街道,向东前往波斯.
目前还不清楚高跟鞋到底是什么时候在东方使用的,但一张波斯陶瓷碗上骑马人的照片表明,至少从公元9世纪开始,高跟鞋就被波斯骑兵使用,因为高跟鞋能有效地将骑手的脚固定在马镫里.
在16世纪末和下一世纪初,波斯国王阿巴斯一世派外交官前往欧洲,寻求与共同敌人奥斯曼土耳其人结盟.
有人说,欧洲贵族看到波斯高跟鞋后,很快就把它当作是男性气概的象征,除了实用于骑马之外,还把它当作身份象征.
到了17世纪,女性也穿上了高跟鞋,因为据说对女性采用男性时尚是一种狂热.
这是否可以被解释为仅仅是一种时尚狂热,或者是一种自觉的努力,在某种程度上,女性在适当的男性权力和实现平等方面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
无论如何,男性对高跟鞋的痴迷将在18世纪结束.
启蒙运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穿着方式.
男人作为一个“理性”的存在,反映在他阴沉的衣服上.
因此,被认为不合理的高跟鞋、化妆品和奢侈服装被抛弃,17世纪的波斯骑兵鞋.
照片so有趣的是,女性最终也不再使用高跟鞋,因为高跟鞋无疑是一种不切实际的鞋.
不过,这并不长,因为高跟鞋早在19世纪中叶就卷土重来.
在最早接受摄影发明的人中,有色情作家.
照片中的模特们显然只穿了一双“现代”(按照当时的标准)形式的高跟鞋.
这可能是高跟鞋与女性 *** 联系的开始.
剩下的,正如他们所说,是历史.
要查看有关高跟鞋历史的信息图表,请点击这里.
特色图片:圣尤斯塔斯的愿景,皮萨内洛,1438-1442年.
穿着高跟鞋的骑手.
(维基媒体),参考文献,希腊新闻议程,2011年.古希腊的鞋.[在线]网址:greeknewsagend.
gr/2011/12/foothers in古人希腊.
html,Hiebert,P.,2014.高跟鞋的一段简短的、可耻的历史.
[在线]网址:theweek/article/index/269986/a-brief-scandalous-history-of-heel,Keane,M.
&Monte,B.,2010.性,力量,和高跟鞋:对鞋馆长伊丽莎白·塞梅尔哈克的采访.
[在线]请访问:collectorsweekly/articles/sex power and high heels a interview with shoe curator elizabeth semmelhack/,Kremer,W.,2013.为什么男人不再穿高跟鞋?[在线]网址:bbc/news/magazine-21151350,Lehman,S.,2013.高跟鞋在男人中比女人流行.
[在线]网址:todayifoundout/index.
php/2013/06/高跟鞋在男性中流行于女性之前/,Pitakwongroj,C.
&Nutchanart,N.,2012.高跟鞋的起源.
[在线]网址:history of heels.
weebly/origins of heels.
html, *** ,2014年.肖邦.[在线]网址:en.
*** .
org/wiki/Chopine, *** ,2014年.高跟鞋.[在线]网址:en.
*** .
org/wiki/High-heeld_foothers, *** ,2014年.拍(鞋).[在线]网址:en.
*** .
org/wiki/Patten(shoe),作者:wty,我是一名大学学生,获得考古学学士学位.
我的兴趣从对考古/文本/图片数据集的“传统”到“激进”解释.
我相信,来自两个极端的倡导者的智力投入将有助于.阅读Mor.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皮萨内洛》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694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