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美军B_2轰炸机最佳答案B2轰炸机 即 B-2轰炸机 。诺斯罗普·格鲁门B-2隐形战略轰炸机(英语:Northrop Grumman B-2 Stealth and Strategic Bomber)绰号“幽灵”(英语:Spirit)是由由诺斯洛普和波音...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轰炸机重返德甲,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美军B_2轰炸机

美军B_2轰炸机

最佳答案B2轰炸机 即 B-2轰炸机 。

诺斯罗普·格鲁门B-2隐形战略轰炸机(英语:Northrop Grumman B-2 Stealth and Strategic Bomber)绰号“幽灵”(英语:Spirit)是由由诺斯洛普和波音公司联合麻省理工学院为美国空军研制的执行战略核/常规打击任务的低可侦测性飞翼式轰炸机。

B-2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种的隐身战略轰炸机,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低可侦测性,即俗称的隐身能力。能够使它安全的穿过严密的防空系统进行攻击。B-2的隐身并非仅局限于雷达侦测层面,也包括降低红外线、可见光与噪音等不同讯号,使被侦测与锁定的可能降到最低。B-2在空中不加油的情况下,作战航程可达1.2万千米,空中加油一次则可达1.8万千米。每次执行任务的空中飞行时间一般不少于10小时,美国空军称其具有“全球到达”和“全球摧毁”能力。

B-2的隐身性能可与小型的F-117攻击机相比,而作战能力却与庞大的B-1B轰炸机类似。1997年,首批六架B-2轰炸机正式服役,一共只生产21架。每架B-2造价为24亿美元,若以重量计,B-2的重量单位价格比服役时值的黄金还要贵两至三倍。

中文名

B-2 幽灵

外文名

B-2 Spirit

首 飞

1989年7月

服 役

1997年4月

目录

1发展沿革

▪ 研制背景

▪ 计划确定

▪ 计划颁布

▪ 设计确定

2设计特点

▪ 机体设计

▪ 气动设计

▪ 动力设计

▪ 航电设计

▪ 武装筹载

3建造数量

4服役事件

5基本数据

6后续改进

1发展沿革编辑

研制背景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冷战正酣,

1975年问世的米格31

苏联大力发展各种中远程防空导弹和高空高速国土防空拦截机,例如S-200(北约代号:萨姆-5)中高空超远程地对空导弹、S-300(北约代号:萨姆-10)全空域防空导弹系统和米格-25/31高空超音速拦截战斗机等。为能隐秘的突破苏联防空网,寻找并摧毁苏军的洲际弹道核导弹发射基地和其它重要战略目标,美国空军提出要制造一种新的战略轰炸机,强调突防能力,要求能够避开对空雷达探测,潜入敌方纵深,以80%的成功率完成任务。为此,空军拟制出了“军刀穿透者”计划,把隐身技术的应用列入了具体议事日程。[1]

计划确定

1975年8月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DA

F-117战斗攻击机

RPA)邀请洛克希德、波音和诺斯罗普提供一种低可探测性飞机的初步工程数据。由于洛克希德公司不久前提交的样机受到好评,空军将生产F-117隐身战斗机的合同交给了这家公司。随着隐身战斗机的投产,美国国防部和国会要人也开始接受了“隐身轰炸机”这一概念,并于1977年正式批准了空军提出的研制这种飞机的申请报告1978年卡特政府秘密授权启动隐身轰炸机项目,命名为先进技术轰炸机(ATB),这就是B-2隐身战略轰炸机的最初名称,旨在研制可以取代B-1A的轰炸机。[2-3]

计划颁布

1980年9月美国空军颁布了ATB的方案

计划设计基础——YB-49

征询书(RFP),由于该项目在成本和技术方面存在着严峻的挑战,所以空军鼓励航空航天企业间进行合作。于是出现了两大竞争阵营——洛克希德和罗克韦尔团队,诺斯罗普、波音和凌-特姆科-沃特(LTV)团队。1981年1月20日里根总统当选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里根政府加大了国防投入,足以支持包括新型战略轰炸机在内的几个军事研究项目。1981年10月2日里根总统宣布开始战略现代化项目(SMP),购买100架B-1B。而ATB也作为SMP的一部分展开秘密研制,当时预计总需求量多至132架。只有少数内部人士才知道当时美国空军正在同时进行两种战略轰炸机的研制。[4-5]

设计确定

诺斯罗普的方案代号是“高级钻石”(Senio

高级钻石方案

rIce,密语无特定含义),洛克希德的方案代号“高级钉”(Senior Peg)。“高级钻石”由诺斯罗普先进计划高级副总裁维尔科·E·加西奇主持,计划指导是哈尔·马尔卡良。洛克希德/罗克韦尔的“高级钉”方案的资料披露不多,但鉴于当时洛克希德在隐身技术上的成就以及罗克韦尔在B-1项目上的经验,人们普遍认为该队会赢得竞争。但1981年10月20日美国空军宣布诺斯罗普成为ATB合同的赢家,飞机编号B-2,并签订了6架试飞用机和两架静态测试机的初始合同,外加127架生产型轰炸机的意向订货,计划在1987年达成初始作战能力(IOC)

高级钉方案

。[6-7]

在三家公司的分工中,诺斯罗普负责制造前中央机身和座舱,飞机前后缘以及控制翼面,另外还负责最后的总装和计划的整体协调。波音负责制造后中央机身和弹舱,以及外翼段和起落架。LTV负责制造包括发动机舱在内的机翼中段和尾喷口(LTV后被诺斯罗普·格鲁曼并购)。总装在加州帕姆代尔美国空军42号工厂4号场地进行。[8-9]

2设计特点编辑

机体设计

最终确定的诺斯罗普的设计是一个纯

B-2线图

粹的飞翼,没有垂尾或方向舵,从正上方看B-2就像一个大尺寸的飞去来器。B-2的平面图轮廓由12根互相平行的直线组成,机翼前缘与机翼后缘和另一侧的翼尖平行。飞机的中间部位隆起以容纳座舱、弹舱和电子设备。中央机身两侧的隆起是发动机舱,锯齿状进气口布置在飞翼背部,每个发动机舱内安装两台无加力涡扇发动机。翼尖并不是平行于气流方向,而是进行了切尖以平行于另侧机翼前缘,除了翼尖外,整个外翼段没有锥度,都为等弦长机翼。机身尾部后缘为W形锯齿状,边缘也与两侧机翼前缘平行。由于飞翼的机翼前缘在机身之前,为了使气动中心靠近重心,也需要将机翼后掠。[10]

B-2中央机身的深度需要足以容纳座舱和弹

起飞时的B-2

舱,但长度却要尽量缩短以避免在高亚音速时产生过多的阻力。中央机身外侧机翼的弦长由发动机舱以及隐身进气口和尾喷口来决定。B-2在高亚音速飞行时,厚厚的超临界翼型将机翼上表面的气流加速至超音速。除了尾喷口后的区域外,B-2整个飞翼后缘布置有9块大型的操纵翼面。最后方的“海狸尾”是一整块可动控制面,用于在低空飞行时抵消因垂直阵风引起的颠簸。最外侧是一对被称为“减速板-方向舵”的开裂式翼面。剩下6副翼面是用于俯仰和滚转操纵的舵面,最外侧一对在低速时也兼做副翼。[11]

气动设计

近距离展示的B-2

B-2没有垂尾,与传统飞机不同。该机呈偏航中性,也就是说当B-2向左或向右转弯时,不会产生回中的气动力。B-2由机翼外段后缘的诺斯罗普专利减速板-方向舵负责偏航控制,减速板-方向舵可向上下两侧开裂,同时开裂作为减速板,不对称开裂时作为方向舵使用。由于飞翼表面的附面层的存在,减速板-方向舵至少要开裂5度才能起到作用。所以在正常飞行中,两侧的减速板-方向舵都处于5度的张开位置,当需要进行控制时就立即可以起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B-2飞行照片中减速板-方向舵都是张开的原因。但是张开的减速板-方向舵会影响飞机的隐身效果,所以B-2在抵达战区时,减速板-方向舵会完全闭合。[12]

B-2A的大部分表面都被一层特殊的弹性材

飞行中的B-2

料覆盖,使表面保持均匀的电导率以减少来自接头或接缝处的雷达波反射。而在设计中不能依靠外形进行隐身的部位(如进气口)就要涂上雷达吸波材料(RAM)了,其组成成分至今仍是高度机密。RAM是可多层喷涂的涂料,内含可将雷达波能量转换成热能的成分。全机涂上厚度适当的涂层后,特定波长的雷达波在照射到涂层后,涂层两面反射的雷达波会发生干涉,从而相互抵消。类似的概念就是光学镜头的镀膜,可以消除不必要的光线。[13]

动力设计

B-2A中央机身两侧的发动机舱内安装了4台GE F

F-118发动机

118-110非加力涡扇发动机,每台额定静推力8,618千克。F118是在F101-X的基础上研制,后者是B-1轰炸机F101发动机的战斗机型号。与F101相比,F101-X有较小的低压外涵机匣,将旁通比从2:1降到0.87:1。[14]低旁通比的发动机只需较小的进气和排气系统,所以被B-2选中。发动机进气口远离机翼前缘,以避免被来自下方的雷达波照射到。由于肥厚的飞翼结构,B-2可以把发动机深深地埋在飞翼内,飞翼的上表面的扁平的进气口和弯曲的进气道可以保证机载雷达无法从上方直接照射到发动机的正面,从下方就更不可能了。这样B-2可以采用较简单的进气口,只需要在唇部作尖齿修形就没有问题了。[15]

B-2进气道剖视图

B-2进气口边界层分离板分理出附面层

B-2尾喷口

气流再被混合进尾喷口以降低排气温度,减少红外辐射。通过分离板的气流还被扩压并导向被集中称之为二次气流系统的各种内部气流管路。这包括机体上安装的附件传动装置及发动机舱的通风,环境控制系统换热器的冲压冷却气流和旁路回路的气流。在低速及地面工作时,通过位于进气道外罩顶部和每台发动机进口正前方的四个菱形发动机辅助进气门来增大供给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辅助进气门打开下的运转,降低了主进气道的质量流量比以及相应的尖唇口的转弯损失。[16]

航电设计

B-2A的乘员编制两名,并列坐在ACEII弹射座椅

B-2A座舱布局

上,飞行员在左侧,任务指挥官在右侧。座舱前方和两侧有4片大型风挡玻璃,乘员通过机腹舱门进出座舱,在紧急情况时,弹射座椅通过座舱顶部的易碎舱门弹射。任务指挥官负责导航和武器投放,但两名乘员都可以单独完成整个任务。每个乘员面前都有4个彩色CRT显示器,右侧有一个数据输入面板,左侧是一组油门。座舱后方还有第三名乘员的位置,但很少使用。该座位也有弹射座椅,顶部有易碎舱盖。B-2A的导航系统最初由两套统组成,每套都可以单独导航,但一起工作时精度会更高。一个是惯性测量单元,另一个是诺斯罗普NAS-26天文惯性单元。NAS-26原本是为鬼魅远程巡航导弹研制的,是一个带稳定基座的光电望远镜系统,可在阴天锁定预先选定的星星。该系统的观察窗口就在风挡左侧。[17]

B-2A机载雷达为AN/

AN/APQ-181型相控阵雷达

APQ-181相控阵雷达,休斯公司制造。这种相控阵有2个雷达天线阵列,特点是不需外加旋转或摇摆式天线,只通过信号阵位的改变和组合,可对不同角度和不同方位进行扫瞄。它的工作频率在12-18GHZ,旁波瓣小,抗电子干扰能力强。[18]工作模式共有21种,最突出的是合成孔径雷达工作模式和反合成孔径雷达模式。前者主要用于扫瞄陆地地貌,可清晰地获取161千米距离内地表的扫瞄图像,供飞机对地面目标轰炸时使用;后者则主要用于识别和捕捉海上目标,最远有效距离可达128千米。另外还可让B-2A轰炸机使用地形匹配和地形规避技术,使其能贴地低空突入敌方空域去遂行轰炸任务。[19]

武装筹载

B-2轰炸机的两个旋转弹架能携带16枚AGM-129型巡

B-2的挂弹能力

航导弹,也可携带80枚MK82型或16枚MK84型普通炸弹或36枚CBU-87型集束炸弹,使用新型的TSSM远程攻击弹药时携弹量为16枚。当使用核武器时可携带16枚B63型核炸弹。此外AGM-129型巡航导弹也可装载核弹头。2002年2月B-2增加了使用联合防区外空对地导弹JASSM的能力。外翼段内部的大多数空间被油箱占据,发动机舱之间的机身下方并列布置了两个大型弹舱,每个弹舱可挂载波音研制的先进旋转式挂架,可挂载8枚908千克级弹药,也可安装两个炸弹挂架组件以挂载常规弹药。经过航电与装备性能提升后的B-2A可以携带AGM-154联合距外武器和GBU-28型5,000磅激光制导炸弹;此外,也可以携带AGM-158联合空对地距外导弹。[20]

40,000 磅(18,000 千克):以堆栈式炸弹挂架携带Mk 82 500磅低阻力通用炸弹(总携带数为 80 枚)

27,000 磅(12,000 千克):以堆栈式炸弹挂架携带750磅等级集束炸弹(总携带数为 36 枚)

16具旋转挂架(Rotary Launcher Assembly,RLA):可携带2,000磅等级武器(如Mk 84 2,000磅低阻力通用炸弹、GBU-31联合直接攻击弹药或B-61及B-83核弹)。[21]

3建造数量编辑

呼号

机尾号

命名

现状

AV-1

82-1066

美利坚幽灵号

服役中

AV-2

82-1067

亚利桑那幽灵号

服役中

AV-3

82-1068

纽约幽灵号

服役中

AV-4

82-1069

印第安那幽灵号

服役中

AV-5

82-1070

俄亥俄幽灵号

服役中

AV-6

82-1071

密西西比幽灵号

服役中

AV-7

88-0328

德克萨斯幽灵号

服役中

AV-8

88-0329

密苏里幽灵号

服役中

AV-9

88-0330

加利福尼亚幽灵号

服役中

AV-10

88-0331

南卡幽灵号

服役中

AV-11

88-0332

华盛顿幽灵号

2010年2月发动机舱失火,机体严重受损,修复中。

AV-12

89-0127

堪萨斯幽灵号

2008年2月23日失事坠毁

AV-13

89-0128

内布拉斯加幽灵号

服役中

AV-14

89-0129

乔治亚幽灵号

服役中

AV-15

90-0040

阿拉斯加幽灵号

服役中

AV-16

90-0041

夏威夷幽灵号

服役中

AV-17

92-0700

佛罗里达幽灵号

服役中

AV-18

93-1085

奥克拉荷马幽灵号

服役中

AV-19

93-1086

小鹰幽灵号

服役中

AV-20

93-1087

宾夕法尼亚幽灵号

服役中

AV-21

93-1088

路易斯安纳幽灵号

服役中

AV-22至AV-165

取消[22]

4服役事件编辑

B-2轰炸机第一次投入实战是在塞尔维

B-2轰炸机奔袭科索沃

亚的科索沃战争,这是投入服役十年后的第一次出战。当地时间1999年5月7日夜间,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首次投入实战的B-2轰炸机使用三枚精确制导炸弹直接击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当场炸死来自新华社的邵云环、《光明日报》的许杏虎和朱颖三名中国记者,炸伤数十人,造成大使馆建筑的严重损毁。其中一枚JDAM未当场爆炸,直到五年后才由塞尔维亚方面取出销毁。之后中国方面认为这是一次蓄意的轰炸,可能是对中国此前反对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报复,因此向美国提出强烈的抗议,北约解释这是误炸。[23]

被炸的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

这次轰炸及之后的发展使原本由于中美两国元首互访而正处于上升阶段的两国关系骤然恶化。事件之后中国民众群情激愤,很多大学生到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驻北京、上海、沈阳等地的使馆前示威游行,游行活动在后期出现了失控的苗头,包括焚烧美国快餐店、破坏美国使领馆等。事件中,美国驻香港领事馆也遭遇香港民众示威抗议。中美两国关系到1999年底开始逐渐恢复,北约对死伤的受难者进行了经济赔偿。时任美国总统的比尔·克林顿亲自为此事件道歉,并对中国被损坏的馆舍赔偿。中国政府也对被抗议示威人群损毁的美国馆舍进行了赔偿。[24-25]

2003年3月,B-2投入伊拉克战场,一架B

B-2从迪戈加西亚起飞

-2在28日晚上首次实战投放了两颗2130千克的新型EGBU-28制导炸弹,炸毁了巴格达市内位于底格里斯河畔的一个通讯塔。这是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最大的炸弹。EGBU-28有全球定位/惯性导航和半主动激光全程的双模制导模式,比以往的JDAM炸弹更为先进。EGBU-28既能有效摧毁大型坚固目标,也能尽量减少附带杀伤。在伊拉克战争期间,B-2不加油航程为11119千米, 已有两架转场到印度洋上的迪亚戈·加西亚美国空军基地,从该基地起飞轰炸伊拉克不需要进行空中加油。[26]

2008年2月23日,一架编号89-012

坠毁的B-2

7(命名为堪萨斯幽灵号)在美军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起飞时坠毁,机上两名飞行员平安获救。调查显示B-2轰炸机在起飞前,24个传感器之中的三个传感器被水汽损伤,测得错误的大气资讯,导致飞控电脑错误计算起飞所需的飞行和上升角度。尽管机上两名飞行员试图修改错误资讯,但并不成功,飞机随即冲向地面爆炸起火。[27]

2010年2月,B-2轰炸机(编号:88-0332)华盛顿幽灵号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地面启动时四台发动机中的一台发生火灾,同时损坏了发动机舱和其他部件。这架B-2于2014年1月9日修复完成重新入役。[28]

2013年3月28日,美国空军

B-2于韩国乌山基地上空

派出两架B-2隐形轰炸机前往韩国参加韩美联合军演“秃鹫”。这是美国首次派遣可携带核武器的B-2隐形轰炸机赴朝鲜半岛进行实弹演习。这两架飞机从密苏里州的怀特曼空军基地起飞,在“单次连续任务”中往返飞行1.3万英里,在韩国的目标范围内投下仿真弹药。这次演习激怒了朝鲜,并促使平壤发出了在核武器的辅助下发动一场“全面战争”的威胁。考虑到朝鲜已被B-52轰炸机参演所激怒,使用隐形轰炸机将进一步加剧与平壤的紧张关系。[29]

5基本数据编辑

参考数据

长度

21.0米

翼展

52.4米

高度

5.18米

翼面积

478平方米

空重

717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1522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170600千克

发动机

4× 通用电气公司F118-GE-100涡轮风扇发动机

推力

4×17,300磅

最大燃油量

75750公斤

参考性能

最大

0.95马赫

有效载荷

23,000千克

实用升限

15,200米

最大航程

6,000海里(11,100公里)

翼负荷

329公斤/平方米

推重比

0.205[30]

6后续改进编辑

2003年6月,美国空军计划按照B-2超地平通信计划,在B-2轰炸机上增装Link-16数据链。应用Link-16数据链数据,将令B-2驾驶员实时获知飞机所处位置。[31-32]

2003年9月10日,美国空军的一架在尤他州试验靶场,一次投放了80颗227千克的JDAM炸弹,轰炸了长度不到1609米的模拟小型机场。每颗JDAM炸弹都经过了单独编程,以理想的角度和航向,各自攻击了的预定目标。[31]

2004年8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官员表示将向怀特曼空军基地交付首架具有新隐身涂层的B-2轰炸机,这标志着B-2的隐身和雷达改进工作达到关键里程碑。[31]

2004年12月,在俄克拉荷马州廷克空军基地,E-3机载预警和控制系统飞机(AWACS)机队与该基地的全球力量轰炸机联合试飞工作队联合对B-2A隐身轰炸机实施Link-16数据链综合验证试验。[31]

2006年4月,来自于美国俄亥俄州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材料与制造委员会的工程师们,与B-2系统小组和材料专家一起,解决了一个关键的材料成批生产问题。此问题直接影响美空军B-2轰炸机机队的作战可维护性,进而影响到作战可用性。[31]

2006年9月,美国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和雷声公司表示,它们已向美国国防部建议一种逐年推进的增量式渐进升级途径,在未来许多年内对B-2进行改进。[33]

2006年10月,美国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希望其B-2A轰炸机可作为试验平台,对美空军的"下一代远程攻击系统"(NGLRS)所需要的技术、武器和作战概念进行验证和评价。

2007年1月2日,美空军轰炸机主管称,空军对B-2隐身轰炸机进行一系列升级。有些升级工作已经完成,还有一些仍在规划中,有的将提前10年进行规划。[33]

2007年3月,美国空军已经通过了B-2隐身轰炸机的主承包商——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提议的改进这种轰炸机的卫星通信系统的计划,同意该公司开始研制和验证极高频(EHF)卫星通信系统,以便使B-2隐身轰炸机发送和接收战场信息的能力提高约100倍。[33]

2007年6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已与波音公司签署一份历时62个月、价值1.71亿美元的系统开发和验证(SDD)合同。该合同是美国空军B-2隐身轰炸机新型极高频(EHF)卫星通信系统的第一个增量升级项目。[33]

2007年7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宣布,该公司已经着手研究为美国空军的B-2隐身轰炸机装备新型的30000磅(13620千克)级钻地弹(penetrator weapon)。[34]

2007年11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已经完成为B-2隐身轰炸机雷达改进计划(RMP)开发的新型雷达天线试验装置(DTU)的安装、综合和首飞。[35]

2008年1月,驻密苏里州Whiteman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509轰炸机联队宣布,该基地的武器专家将重达30000磅(13620千克)的巨型钻地弹(Massive Ordnance Penetrator,MOP)搭载在B-2"幽灵(Spirit)"隐身轰炸机的弹舱内。[36]

2008年7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用于升级B-2A隐身轰炸机飞行管理系统(FMS)的现代化计算机体系结构开发完成了第一阶段。[37]

2010年1月,美国空军利用B-2A隐身轰炸机完成了一次使用人造混合燃料飞行验证。美国空军可选燃料验证办公室主管Jeff Braun透露,此次验证过程中,一架B-2从Whiteman空军基地起飞完成了一次训练。[38]

2010年4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已经完成B-2轰炸机雷达现代化项目(RMP)的系统开发和演示阶段(SDD)。[39]

2012年3月,五角大楼宣布一项价值200亿美元、历时10年的现代化改良B-2部队的计划。改进的主要领域是全面更换过时的航空电子设备和装备程序,以应对未来越发复杂的“潜在敌人”防空网。[40]

美国的f117战斗轰炸机首次进入战争是什么时候

最佳答案1989年12月19日,在五角大楼公布F-117A 后的13个月,该机终于参战。在入侵巴拿马逮捕诺列加将军的“正义事业”行动中初期,6架 F-117A从托诺帕飞往巴拿马,任务是向奥哈托的巴拿马国防军兵营附近投掷908千克炸弹,使美军地面部队以最小的阻力和伤亡解除其武装。

12月19日夜两架先头的 F-117A 各自将一枚常规 908 千克炸弹投向奥哈托兵营,轰炸看起来达到了预期效果,美军在遭遇微弱抵抗后占领了兵营。但三个月后美国空军发现其中一枚炸弹大大偏离目标,当初进行任务规划时发生了沟通错误,飞行员获得了错误的目标坐标。

扩展资料

F-117采用双梁式下单翼,由下表面和上表面的三个平面构成,机翼下表面前部与前机身融合。后掠角67.5°,菱形翼剖面,这一翼形主要为超音速导弹所常用,远大于亚音速性能所要求的后掠角,F-117采用这一翼形主要是为了将前方的雷达波反射到接收不到的地方。

机翼有两块副翼,与全动尾翼一起来操纵稳定。机身是一个两端尖削的飞行角锥体,机身框架上覆盖有平板形蒙皮,光滑融合过渡。可将雷达波束反射到远离发射源的地方,尤其能有效地对付空中预警机的下视雷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

中国人民空军是什么时候首次进行轰炸的?

最佳答案1951年11月6日14时35分,随着啪!啪!两颗绿色信号弹在蔚蓝色净空中升起,志愿军集堡机场上的9架草绿色的图-2轰炸机立刻轰鸣起来,各载8枚100公斤杀伤爆破弹,一枚100公斤燃烧弹,呼啸着腾空而起,直刺云霄。

机群在机场附近空域编成整齐的楔形队行,向目标空域飞去。40分钟后,16架拉-11活塞式歼击机赶来加入了编队。庞大的混合机群俨如一个整体,浩浩荡荡地横过天际,直向大、小和岛飞去。

大、小和岛位于朝鲜西海岸,距鸭绿江口不过70公里。岛上及周围椴岛、炭岛一带盘踞着南朝鲜伪军的第九师和美军的情报机关人员1200余名,设有大功率雷达、对空台和窃听机器,日夜侦听我方情报,指示敌机轰炸我国东北城镇和我志愿军入朝交通线,指挥敌舰活动炮击我军阵地。它是敌人安插在我们眼皮底下的一颗钉子,我军早就想拔掉它。

1951年10月底,志愿军总部决定,出动空军,配合地面部队攻占大和岛,命令航空兵第8师图-2轰炸机9架,于11月6日14时前做好战斗准备,听从召唤,轰炸大和岛大和洞村敌情报机关和指挥机构;航空兵第2师拉-11歼击机送行全程护航;第3师米格-15歼击机担任空中掩护。

11月6日,空联司指挥所命令空八师二十二团二大队于当日14时35分行动。这一时机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每日15时左右,敌歼击机大机群在朝鲜北部地区的活动基本结束,敌机已经返航。随后,黄昏临近,敌机通常不再出动。这时起飞,正是抓它空隙,乘虚而入,首次出动,出其不意。

担任掩护任务的空三师七团按照协同计划规定,于15时21分准时从浪头机场起飞。24架米格-15喷气式歼击机,编成威武严正的团楔队,沿着关家堡子、义州向战区疾飞猛进。15时38分掩护机群不差分秒到达宣川、身弥岛上空,在7000米高度巡逻,严密监视周围空域的动静。

由于这次作战行动隐蔽、突然,各机种配合默契、协同精确,使侵朝美空军迷惑、愕然。联合编队机群,在没有美机拦阻的情况下,列着整齐的队形,迅速向目标挺进。

飞行员们在地面训练中早就熟悉了目标特征,还在距大和岛30公里远的地方,大队长韩明阳就发现了目标。他兴奋地叫了起来:瞄准,准备轰炸!

这时,大和岛的敌军才如梦初醒,高射机枪在慌忙中向我机群开火。一团团没有规则的火花、浓烟在飞机前后左右绽开、翻腾。

压制敌人火力,冲过去!射击主任杨震天胸有成竹地组织全体射击员用航炮还击;领航主任柳元功沉着地定向、定距、瞄准,指令各机组准备突击、投弹。

敌人的高射火力被压制住了。混合编队无一损伤,怒吼着冲向大和岛。15时39分,二十二团二大队9架图-2飞临大和岛上空,顿时,复仇的炸弹犹如瓢泼的大雨向目标倾泻。岛上大火弥漫,鬼哭狼嚎,他们紧急向在南朝鲜美军第八集团军呼救。

美国人做梦也没料到,幼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会使用轰炸部队。当他们的几十架佩刀式战斗机匆匆从南朝鲜赶来大和岛增援时,我们的轰炸机群已胜利返航了。、这次轰炸,我轰炸机群投弹81枚,命中71枚,命中率为90%;炸死炸伤敌少将作战科长、海军情报队长等60余人;炸毁敌房屋40余幢,粮食20余吨,弹药15万余发,以及停泊在海边的木船两只,彻底摧毁了预定目标。在整个战斗过程中,我机无一损伤。

盘踞在朝鲜西海面大和岛上的南朝鲜伪军的第九师和美军的情报机关,在1951年11月6日遭到我志愿军空军的突然轰炸后,残存之敌又将指挥机构移至岛上的灯塔(地名),继续侦听、搜集我航空兵的活动情况,并派遣特务潜入朝鲜北部西海岸地区进行破坏。

必须攻占这些岛屿,彻底捣毁匪巢!

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指挥所决定,以航空兵第八师9架图-2轰炸机,由航空兵第二师16架拉-11歼击机护航,由航空兵第三师24架米格-15歼击机空中掩护,于11月30日15时25分轰炸大和岛灯塔的敌指挥机构,配合地面部队渡海作战。

具体布署是:图-2轰炸机各携带100公斤杀伤爆破弹7枚,100公斤燃烧弹两枚,于当日14时20分从于洪屯机场起飞,以奉集堡为航线起点,在凤城以北上空与拉-11飞机会合;拉-11飞机应于14时29分从凤城机场起飞完毕。

起飞后沿预定航线飞行,迎面发现轰炸机后,左转弯与其会合组成混合机群,担任全程护航;米格-15飞机应于15时04分从浪头机场起飞,15时20分到达大和岛东北25公里处的身弥岛上空,在预定高度,以空中掩护的方式保障轰炸机的战斗活动。

当日14时19分30秒(比预定时间提前了30秒),志愿军空军第八师二十四团一大队大队长高月明率9架图-2起飞,经奉集堡出航。

本来就提前起飞,加上编队集合过程中带队长机转弯过早等原因,结果比规定时间提前5分钟到达预定会合点,直至凤城以南才与担任直接护航的第二师16架拉-11型歼击机会合。15时7分,混合机群比原计划提前4分钟到达指定空域。

如果是陆军抢占山头,这4分钟也许会减少巨大伤亡。然而,现代化的协同作战要求分秒不差。担任掩护任务的第3师米格-15型歼击机,仍在按原计划向身弥岛上空飞行。在失去喷气式歼击机掩护的情况下,轰炸机编队遇到了意外。

机群通过龙岩浦刚刚越过泛着白光的海岸线,突然从云层中钻出一些迅速移动的黑点,4个、5个、6个……越来越多,越来越近,原来是30多架F-86飞机!有的位于我编队左前下方,有的位于后方,有的位于左、右后方。

哒哒哒……敌机开炮了。F-86喷气式战斗机群向我混合编队凶猛扑来,企图拦住我机去路。

在这紧急关头,传来了地面指挥员第8师师长吴恺的命令:坚决前进,完成任务!

联合机群在带队长机高月明的率领下,一面组织火力反击美机,一面冲破拦阻奋勇飞向目标。

这是一场强弱悬殊的较量。一方是30多架敌人最新式的F-86喷气式战斗机,另一方是20多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活塞式螺旋桨飞机。

敌机从前后、左右构成猛烈的火网向我轰炸机群袭来。我轰炸机也不示弱,每架飞机的射击员、通信员都向美机开炮,用机上航炮构成火力网大力反击。

敌人见编队攻击不成,又改为单机闪电般地连续交叉攻击,妄图各个击破。

把队形靠近,沉住气,坚决地打!我们一定要完成任务!大队长高月明通过无线话筒果断地指挥着战友们。机组之间,前舱后舱也互相鼓励。

07号机通信员在机内通话:同志们,勇敢、沉着,就是胜利!

08号机也喊道:狠狠地打,注意自己的飞机!

在拉-11歼击机的掩护下,轰炸机群一面猛烈还击,一面紧缩队形,坚定地向大和岛方向前进。

敌人见编队交叉攻击也没有得逞,又改变战术:集中攻击我轰炸机尾后的三中队。

三中队长邢高科镇定地叮嘱中队的同志们:要坚决顶住!把敌人的火力吸引过来,支援前面机组去完成任务!

邢高科驾驶着飞机忽而上升,忽而下滑,忽而右侧,忽而左转,敌机虽然象一条尾巴跟着他一个劲儿地晃来晃去,可就是打不中。

这时,敌机从四面八方蜂拥袭来,纷纷开炮。

哗啦!邢高科的飞机后舱盖被敌机打得粉碎。射击长吴良功身负重伤,舱盖碎片击中通信长刘绍基,他的头部、脸上鲜血直流。

寒风呼呼地冲进后舱,撕扯着刘绍基流血的伤口。刘绍基不顾一切地接过吴良功手中的航炮继续对着来袭之敌射击。满头、满脸的血顺着脖子往下流,他也顾不得抹一把,全神贯注地套住前方一架敌机,迅速转动航炮,在距敌450米时果断开火,嗒嗒嗒……

一串子弹出膛,打得敌机翻了个斤斗,受伤的敌机扭头想逃。

刘绍基眼急手快,又是一个连射。轰的一声,一架F-86凌空爆炸。

刘绍基创造了空战史上用活塞式轰炸机击落敌喷气式战斗机的先例!

就在这时,共产党员宋凤声驾驶的飞机被4架敌机围攻,飞机左、右发动机先后被击中,烈火、浓烟迅速向座舱蔓延。

你们赶快跳伞!宋凤声慷慨激昂地命令。做为飞行员,谁心里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倾刻之间机毁人亡!

机长,我不跳!领航员毫不犹豫地说,不能让你一个人留下!

要活我们一起活,要死我们一起死!后舱射击员和通讯员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

一股热流沟通了机组每一个人的心。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坚守住岗位,奋勇战斗,完成任务!

不!不能作无谓的牺牲,你们应该为党继续工作。我是机长,是共产党员,我应该坚持到完成任务。宋凤声对这话筒大声喊道。但领航员、射击员、通讯员一个个泰然不动。

火烧到了座舱,烧着了宋凤声的上衣,继续卷向领航员。

飞机随时都可能爆炸。宋凤声一边双手紧握驾驶杆,加大油门追随着整个机群向大和岛前进,一边疾言厉色地喊道:跳伞!执行命令!快!那声音威严得不容违抗,那语气又饱含着无限的深情。

战友们跳伞了。飞机已无法操纵,整个机身一团烟,一团火。宋凤声的一腔热血洒在了朝鲜的长空。

保持队形,坚决回击,勇敢前进!

把队形靠近,沉住气,坚决打!

我们一定要完成任务!

此时,我轰炸机已被击落3架,其余6架中有5架负伤。看到有同志牺牲,英勇的志愿军飞行员们反倒更加坚定,在无线电里,大家互相鼓励着。

轰炸机编队先后击退敌机三四十次的攻击、阻拦,击落击伤敌机8架。轰炸机编队在带队长机高月明坚定沉着的指挥下,始终保持队形,继续前进,逐渐向大和岛的上空接近了。

美机又扑了上来。

突然,从带队长机的右僚机,毕武斌飞机的右后方窜出两架敌机,接着又有两架从他的后上方直冲下来。毕武斌的机尾受了重伤。毕武斌猛然拉起机头,躲开敌机的围攻,同时命令射击员和通讯员:打掉它!打掉它!

但机上哑无声息。原来射击员和通讯员都牺牲了,毕武斌还没有发现。

这时,前后3架敌机冲过来围截毕武斌,毕武斌腹背受敌。他沉着而迅速地向右作机动飞行,仍然习惯地呼叫着射击员和通讯员的名字,连声喊:开炮!开炮!

喊声刚落,他就感到飞机被沉重地撞击了一下,座舱盖被打了个窟窿,领航员受伤了,鲜血浸透了他的衣裳,毕武斌也被震得头昏眼晕。但他两只手像两把铁钳紧紧地攥住驾驶杆。

飞机在急剧下坠。发动机燃起了熊熊大火。寒风呼啸着冲进座舱,奄奄一息的领航员苏醒过来,挺了挺身子,吃力地说了声:机长,跟上--队!便合上眼倒下了。毕武斌悲愤满腔,用尽全身的力气拉起驾驶杆。下坠的飞机再次向上升起,艰难地追随着编队朝着大和岛飞去。

就要到大和岛上空了,飞在前面的轰炸机将炸弹倾泻而下。不幸的是,毕武斌机上的高压油管爆炸了。汽油喷向机身,大火借着风势呼呼地卷起-条火龙,又从机外窜到舱内。

跳伞,赶快跳伞!空中指挥员向毕武斌发出紧急的呼喊。

不!敌人的巢穴就在眼前。我担负着全机组牺牲的战友们的重托。我要扑上去,投下全部炸弹!

虽然他完全来得及跳伞,但他没有跳,而是驾着烟火滚腾的飞机,直向大和岛俯冲下去。终因飞机负伤过重,我们不朽的英雄,祖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在冲向敌巢时壮烈牺牲。

宋凤声!华武斌……长空回响着战友们的呼唤,大海融会了英雄们的鲜血。

英烈的壮举,化作无比巨大的力量。

经过8分钟的激烈空战,我轰炸机群冲破层层阻拦,于15时20分10秒终于飞到大和岛上空,坚决果断地对目标实施了轰炸。美国和南朝鲜特务部队驻地变成了一片火海。

成功的轰炸曾震惊了美国上下,一向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对其空中优势奈何不得的美国空军当局对此采取不承认的态度。当晚美联社惊叫这次袭击不会是中国方面来的;美国有关报纸也评论说:看来不是亚洲人干的。

这次轰炸大和岛,准备充分,出敌不意,充分利用我轰炸机首次参战的突然性,战斗中严守时间,密切协同,圆满完成了轰炸任务。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轰炸航空兵永载史册的第一功。

地毯式轰炸是什麽??

最佳答案地毯式轰炸是美军在越南战争中使用的一种战术轰炸方式,即每间隔离50米投下1枚炸弹,对目标区进行大面积盲目轰炸,像耕地一样把目标区的整个土地翻个身,希望能一个不剩地将敌人全部消灭。

海湾战争中,美军虽然拥有指哪打哪的宝石路灵巧炸弹,有飞行百千米穿越墙洞击中目标核心的斯拉姆导弹等一系列高科技、高性能武器,但仍然采用了B-52型轰炸机进行了普通炸弹的地毯式轰炸,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地毯式轰炸虽然采用较落后的武器,但作为一种战术进攻方式却有着独特的功效。首先,地毯式轰炸可以大面积地杀伤对方。其次,持续不断的爆炸声对涣散敌人的军心,威慑敌军,更是一帖灵丹妙药。再次,大量过时的炸弹如果堆在仓库里,需要付出高额的保管费,倒不如扔到敌方的阵地上去。正因为如此,地毯式轰炸这种看似陈旧的战术仍是现代战争中的一张王牌,只要有能力打这张牌,战争的双方都会不惜一试的.

工业时代大面积的“地毯式”轰炸已经成为历史的遗容,代之而起的是信息时代的“精确打击”。这是空中力量战法运用上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新技术革命在空中力量运用方法上的必然结果。

机场上的B-1和B-52同时出现,这是否意味着两个时代的交错

B-52在海湾战争期间重出江湖,在最近的伊拉克战争中同样如此

二战时期开始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轰炸机开始在昼间对德国的一些城市、军事工厂和铁路枢纽等重要目标连续实施地毯轰炸,以彻底摧毁德国的战争潜力和挫败德国的士气。例如,对汉堡、科隆、德累斯顿、柏林等城市都进行过地毯式轰炸。

1944年7月25日,美军在法国圣洛附近突破德军防御时,也曾对一段德军防线实施了地毯式轰炸。当时,美国空军第8航空队和第15航空队出动了B-17空中堡垒式轰炸机和B-24型轰炸机1500架,向正面8公里、纵深1~6公里的地域投下了3300吨炸弹,为美军地面部队突破德军防线创造了有利条件。

B-29因在日本上空投下原子弹而名噪一时

1950年8月16日,美国空军出动98架B-29超级空中堡垒式轰炸机,对朝鲜大邱以西20公里的倭馆附近一条约14公里、宽约6-5公里的狭长地域实施了地毯式轰炸。美军将这一地域划分为12个方形地块,并在每个方块标定了一个瞄准点,每个轰炸机中队负责轰炸一个方块,一共投下225千克重(500磅)级炸弹3084枚,450千克重(1000磅)级炸弹150枚。

在当时没有精确制导炸弹和导弹的情况下,这种轰炸方式起到了大面积杀伤和从“心理上威慑”敌人的作用,但由于炸弹水平的低下,实际作战效果仍然不能满足战场需求,特别是炸弹的浪费和作战飞机的容易被击落,也给这种方式带来了诸多批评。

越战时期达到疯狂

1965年6月18日,美国空军B-52战略轰炸机30架从太平洋的关岛起飞,航行7000公里,对西北45公里外的丛林地带长3.2公里、宽1.6公里的越南人民武装力量集结地实施了地毯式轰炸。日本军事评论家乡田充对这次轰炸效果评论说:“北越军几乎听不到B-52战略轰炸机发动机的声音和看不见其踪影。美空军是在完全没有料到的时刻,突然进行大规模的轰炸,造成严重的破坏,取得了很大的心理效果的。据说,北越军的士兵最害怕B-52战略轰炸机进行这种地毯式轰炸。”美军杰克·拉伐尔中校在《越南空中战争》一书中引有霍林沃思的报告说“陷入绝境的敌军士兵慌忙从B—52突击的地区四处逃散。”

B-17“空中堡垒”二战中参加了美军在欧洲的所有重大战役

1972年10月26日,美国和越南就一项包括9点内容的停战计划达成了协议。为了使越南尽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以压低美国公众强烈要求在圣诞节前遣返美军战俘的呼声,尼克松决定对越南再度实施大规模的战略空袭。这次空袭就是越南战争结束前的最后一次决战,名称定为“后卫Ⅱ”战役。

为了尽快实现作战企图,“后卫Ⅱ”战役计划中选择了河内、海防、太原等地的34个战略目标。这些目标既关系越南的经济命脉又对国家政治声誉有重大影响。以往由于考虑政治因素,一直被禁止轰炸,这次也解除了禁令。为了显示总统的决心,这次战役集中了近千架空、海军战术飞机并首次使用了200架载弹近30吨的B-52战略轰炸机。

尽管B-52轰炸机装有先进的电子对抗设备,但它的机动性较差,遇到越南的米格战斗机和萨姆-2地对空导弹的攻击,仍会受到严重损失。美国空军计划人员根据长期经验和对美、越双方攻防能力的分析比较,估计在为期12天的战役中,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总损失率可能达到3%。这个代价是十分高昂的。但为了达到重大政治目的,这个代价也是不得不付出的。

这次战役的主力是B-52战略轰炸机,而它又是一个防空兵器易于攻击的笨重而庞大的空中目标。所以,所有参战部队都要围绕保证B-52顺利完成突击任务而计划自己的行动。战斗的先锋是投放金属丝干扰雷达的战斗轰炸机;另外派F-105型战斗轰炸机扮演“野鼬鼠”角色,专门攻击越南防空导弹阵地。派F-4战斗机机群分为两波,一波事先飞到可能出现越南米格战斗机的空中巡逻,一旦发现他们便予以阻击;另一波紧随B-52机群行动,叫作“贴身保镖”。此外,多架KC-135大型空中加油机还在加油空域待命;一些直升机在海上待命,随时准备营救被击落跳伞的飞行人员。

12月18日,战役打响了。美国空军第307战略轰炸机联队副联队长比尔·布朗上校投掷的炸弹发出雷鸣般的爆炸声,宣布了第一架B-52飞机已抵达防空严密的河内地区。后续梯队每小队3架飞机,每隔1~3分钟就有1个小队到达目标投弹。由唐·里西中校率领的“木炭”、“象牙”和“乌木”3个轰炸机小队负责轰炸安员铁路调车场。当他们飞向轰炸航路起点时,越南防空军向分们发射了50枚地对空导弹。里西中校驾驶的飞机被击中,乘员中有3人被炸死。3个跳伞都当了俘虏。

在第一天进行的3个波次突击中,有3架飞机被越南防空导弹击落,两架被击伤。其余飞机都顺利完成了轰炸任务。

第二天与第一相似,B-52飞机分成3个波次,每个波次间隔3~5小时,各波次内的各小队投完炸弹约30分钟,F-111战斗轰炸机在B-52飞机到来之前再次对越南河内地区的机场实施轰炸,以保证B-52免遭米格飞机截击。

战役第一阶段连续轰炸7昼夜。B-52共出动23个波次。每波15~30架飞机。夜间主要突击铁路枢纽、油库、机场、军火库等大面积目标。基本上是实施地毯式轰炸,这是以炸弹的平均密度来弥补轰炸精确度不足的击溃战法。

12月25日,美军照例要过圣诞节,停炸了1天。12月26日至12月29日又接着炸了4天,算作战役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B—52每夜出动60~120架次,主要突击铁路枢纽、军用物资囤积地和钢铁厂等目标。由于美军接受了前一阶段经验,采取了“紧缩”战术,使100多架轰炸机在15分钟内投完炸弹脱离目标。因此,地空导弹击落B—52的事已降低到零。轰炸机就像在靶场上演习一样,一波接一波,安然无恙地投完了炸弹。

整个战役,B—52共出动729架次,对越南铁路枢纽、工业系统、空军基地、导弹阵地和军用物资囤积地等造成了的破坏极其严重,美国人认为这是迫使河内在停战协议签字的重要砝码。

B-24轰炸机

海湾战争故技重演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美空军又故伎重演,50架B—52轰炸机每天从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和英国的费尔福德、西班牙和沙特的基地上轮流起飞对伊拉克的共和国卫队实施地毯式轰炸。空中编队常常以3架B—52为一组。这三架B-52飞机投下的全部炸弹可摧毁11.3公里长2.4公里宽地带上的几乎所有目标。其爆炸声,几十公里以外都能听到。当时,这种每隔3小时左右轰炸一次的战法使伊军士兵十分害怕。一位美军发言人曾说:“我们的战略就是使伊军士兵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据说,有许多部队从参谋军官到普通士兵都因惧怕地毯式轰炸而逃亡。

在战争的轰炸史上,也许这可能是最后的一次运用“地毯式”轰炸方式了。此后在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B-1、B-2、B-52轰炸机都大量出动过,但基本是以单架为队形编组进行轰炸,10多年前的这种“地毯式轰炸”再也没有出现过。

今天,我们综观空战史上几次典型的战例,可以概括地毯式轰炸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了。从学术和技术概念上说,地毯式轰炸乃是由重型轰炸机满载着数吨乃至数十吨重磅炸弹,以3机、5机、9机不等编队,对具有一定宽度和纵深的目标地域实施的具有较大密度的连续投弹。这种轰炸既可用于对后方目标亦可用于对前线目标进行空袭。对后方城市或工业目标的破坏自然是相当大的,而对前线目标的破坏则不一定理想。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种轰炸造成的心理影响比造成的物质破坏要大得多。所以,可以说地毯式轰炸不但是一种大规模杀伤的战法,也是一种心理战法和攻心战法。

B-2A隐身战略轰炸机

近年来开始淡出历史

战法是随历史发展而发展的。随着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自越战后,采取大规模地毯式轰炸的样式已经渐渐隐去,代之而起的是点穴式的精确轰炸。这是空中力量战法运用上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新技术革命在空中力量运用方法上的必然结果。需要说明的是,地毯式轰炸的发明者,是美国空军的第8航空队。

让第8航空队臭名昭著的是1999年5月8日在科索沃空袭中悍然攻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罪恶行动。

在3枚大威力JDAM精确制导炸弹的轰炸中,我一个坚固的五层楼的使馆顿时变得支离破碎,甚至在使馆地下室的厨房中的煤气设备也引起爆炸起火。更为令人发指的是,我驻贝尔格莱德的20余名使馆工作人员也血洒巴尔干,其中三名优秀记者(一名新华社记者和两名《光明日报》记者)也为和平和新闻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具体执行这次空袭我国大使馆任务的就是美国第8航空队的第509轰炸机联队,当时驻地在美国密苏里州怀特曼基地。

与地毯式轰炸相对的是精确轰炸战法。这是相对于面积轰炸战法来讲的一种轰炸方法。飞机对地面或水面目标轰炸毁伤,一种是靠炸弹直接破坏取得的。另一种是靠许多炸弹的冲击波和弹片飞散所形成的毁伤面取得的。靠炸弹直接命中破坏目标的战法被称为精确轰炸法,靠炸弹散布面破坏目标的战法被称为面积轰炸法。

面积轰炸适用于对散布在一定面积上而又都需要予以毁伤的面状目标,如工业区、防御阵地、集群坦克、驻军营地等。精确轰炸法适用于对目标群中具有决定作用的部分,如军事机构中指挥所、大型雷达的天线、机场上的掩蔽工事、发电厂的动力间等,或者独立的重要点状目标,如舰艇、导弹发射装置、桥梁等。

当航空炸弹还是自由落体的时代,即运用普通炸弹攻击目标时,是靠各种瞄准具的精确瞄准来实现的。在那个时代精确轰炸的精确度很有限。就拿60年代中后期美国空军在越南进行的3年8个月的“滚雷”战役来说,整个战役共出动战术飞机30.4万架次、B-52战略轰炸机2380架次,投掷普通炸弹64.3万吨;重点是轰炸清化桥和杜梅桥。对清化桥先后进行了10次大规模轰炸,虽然该桥多次中断使用,但一直未被彻底摧毁。对杜梅桥的轰炸共出动177架次,投弹38吨,该桥仍安然无恙。

精确轰炸始唱主角

B-2投下JDAM灵巧炸弹的瞬间。技术的进步已经使美国空军的轰炸精度越来越高。二战中那种为轰炸一个目标而扔下一堆炸弹的场景或许已经告别了历史。所谓的“外科手术”医师拥有了更锋利的解剖刀

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电子技术发展,长了“眼睛”的制导炸弹,也叫“灵巧炸弹”加入了空战行列,此时的精确轰炸才名副其实了。

这种精确制导炸弹也是首先在越南战场上大显身手的。经过3年多的“停炸”,美国空军又重返越南战场,在1972年5月至12月,美国空军又在越南实施两次命名为“后卫-Ⅰ”和“后卫-Ⅱ”的空袭战役。这两次战役他们使用了制导炸弹。

这种制导炸弹比普通炸弹多了1个导引头和1个控制器。制导的方式分为激光制导、电视制导和红外制导3种。当时使用的是激光制导炸弹和电视制导炸弹。

激光制导炸弹的使用方法是:首先由目标搜集机将机载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对准目标,攻击机接收从目标反射回来的激光束并以此控制制导炸弹自动寻的命中目标。激光制导炸弹制导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首发命中效果好。但激光受云层、雾、霾等影响时,能量减弱,而且当时需要有专机照射配合,使用比较复杂。

电视制导炸弹是利用目标反射的自然可见光信息,对目标进行截获、定位、追踪的一种炸弹。当时有电视寻的制导、电视遥控制导和电视指令跟踪制导3种制导方式。制导炸弹头部装有电视摄相机,摄相机一旦发现目标,飞机即投放炸弹,弹上的跟踪电路便自动寻的和跟踪目标,制导炸弹便准确地飞向目标。

这种制导炸弹比手控投掷的普通炸弹命中率约高200倍,比计算机控制投掷的普通炸弹命中率高25~50倍。

“后卫Ⅰ”战役初期仅仅3天,美国空军使用这些精确制导炸弹就把清化桥和杜梅桥摧毁。

使用成千上万枚普通炸弹在4年时间里未达到的目的,仅用22枚激光制导炸弹和7枚电视制导炸弹就达到了。其后的两个半月时间,还摧毁了其他桥梁106座。

使用精确轰炸战法达到点穴瘫痪效果的首例,是1986年4月15日,美军对利比亚进行的“外科手术”式空袭。

这次在夜间大量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把空袭作战提高到了新水平。在这次空袭中,美军使用新精确制导武器有3类:一是908千克重级的激光制导炸弹,圆概率偏差小于0.9米,即50%的炸弹落在0.9米半径的一个圆圈范围内。二是集束制导炸弹,飞机通常在60~105米高度的超低空、距目标10公里以内将炸弹投下,炸弹在红外成像装置的制导下滑翔至目标爆炸。三是反辐射空地导弹,专门用来对付警戒雷达和武器制导雷达,当敌方雷达进行反导弹变换发射频率时,导弹的频率接收装置能跟着改变,所以成了一种甩不掉的导弹。

在这次空袭中精确制导武器精确地摧毁了卡扎菲总统的总部——阿齐齐耶兵营。本来这次空袭想炸死卡扎菲。据报告卡扎菲住在阿齐齐耶兵营的一座蓝色双层小楼里。经过5000公里长途航行,又在低空隐蔽进入轰炸地区的战斗轰炸机,能在黑夜准确找到建筑密集的城市中一个小小的目标并精确地摧毁它,实在不易。但是,此夜卡扎菲住在兵营另一处才幸免一死。而实战证明这种炸弹命中精度极高,几乎是指到哪炸到哪。

这种对最要害目标或最敏感目标的精确度极高的轰炸战法胜似中国传统武功中的点穴术。它用不着拳打脚踢式的对敌方全身击打,只要轻轻一点敌方要害穴位,就能使其动弹不得。美国与利比亚两国的矛盾当然不是一次对要害目标的点穴式精确轰炸所能解决得了的。但是那次空袭也确实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事隔6年之后,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凭借它的高技术优势,使用命中精度达到0.3~0.6米的新一代光电火控系统和激光制导炸弹,大肆施展点穴瘫痪精确轰炸战法,在42天的战争中,不间断地空袭共投掷了11万吨航空弹药,其中竟有10%是精确制导炸弹,其重量达1万多吨,平均命中率高达70%,当然其中包括炸了伊军设置的假目标。1月17日在直播电视新闻中,全世界的观众都亲眼目赌了多国部队的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在夜间把激光制导炸弹投入伊拉克防空军司令部大楼的烟囱中。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些镜头有时得到了重现。可以预见,在高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与航天时代,精确制导武器会更加完善和普及,点穴瘫痪精确轰炸战法也必然会更加广泛地得到运用。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也许数字最能说明运用某一类特定武器的作战战法的历史作用。据美国人统计,在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航空弹药占战场投射总弹药量的3%;

技术演进没有让B-52退出江湖,今天的B-52已经不是越战期间的B-52

在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弹药占战场投射总弹药量的30%;

在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航空弹药占战场投射总弹药量的50%;

在1962-1975年的越南战争中,航空弹药占战场投射总弹药量的75%;这时,精确制导弹药刚刚出现在战场上;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航空弹药占战场投射总弹药量的85%;其中精确制导弹药为10%;

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航空弹药占战场投射总弹药量的99%;其中精确制导弹药为50%;

在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中,航空弹药占战场投射总弹药量的98%;其中精确制导弹药为70%;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航空弹药占战场投射总弹药量的95%;其中精确制导弹药为80%;

工业时代大面积的“地毯式轰炸”已经成为历史的遗容,而代之而起的是信息时代的“精确打击”。每一种战法都影射出历史的面貌,这也许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解释。

二战空战十大明星兵器之二——美国B-29型超级空中堡垒式轰炸机

最佳答案 文/大漠单骑

美国B-29型轰炸机是二战空战明星兵器中登场最晚的,不论是战略轰炸还是战场支援都不及长期浴血拼杀的B-17、B-24、B-25、B-26、“兰开斯特”等轰炸机出力多牺牲大。可俗话说:能干不如会干,会干不如巧干。B-29轰炸机正是以会干加巧干抢了一票轰炸机的风头。B-29轰炸机登场时日本法西斯已是强弩之末,B-29的雷霆之火将惶惶不可终日的东洋人烧得焦头烂额,最抢镜的是B-29轰炸机甩下人类战争史上最早也是仅有的两枚实战原子弹,给日本军国主义致命一击,加速了二战的胜利,凭此这货就有资格入选二战空战兵器明星榜了。这牛掰的B-29轰炸机师出名门,产自美国波音飞机公司,在二战时被称为“史上最强轰炸机”,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军用飞机,也是世界上第一款洲际重型战略轰炸机。

美国B-29A型“超级空中堡垒”式轰炸机基本参数:机长30.18米,翼展43.36米,机高8.46米,空载重量32.3吨,正常起飞重量54.4吨,最大起飞重量61.2吨,4台18缸气冷星型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4×2300马力,实用升限10241米,最大时速574公里/小时,经济巡航时速354公里/小时,最大作战航程6436公里,实用作战半径2896公里,最大转场航程9654公里,武备为机背、机腹及机尾5个炮塔,12.7毫米M2重机枪10—12挺(每挺携弹1000发)、早期型20毫米机关炮1门(携弹100发),总载弹量9.072吨,机组乘员11人。

说起轰炸机的 历史 ,最早可追溯到1911年意大利与奥斯曼帝国为争夺北非的意土战争,11月1日在利比亚艾因扎拉地区上空,意大利海军少尉朱立奥·加沃蒂驾驶“鸽”式侦察机机向土耳其军阵地扔下4颗“西佩利”式手榴弹,虽未成造任何伤亡,却拉开了飞机空袭的序幕。在一战中的1914年8月30日,德军飞机飞临巴黎上空投下了5颗炸弹,炸死一人炸伤两人,这是航空史上第一次造成伤亡的飞机轰炸。早期空袭中主要是飞行员人工投掷手榴弹或触发引信的迫击炮弹、榴炮弹,并不安全与方便,人们就琢磨设计专用航空炸弹及带载具的飞机。世界上第一架专用轰炸机是俄国人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在1913年底研制的“伊里亚·穆罗梅茨”式四引擎轰炸机,首次采用箱式炸弹架、电动投弹器和轰炸瞄准具,载弹量达到400—800公斤。1915年2月15日该型轰炸机深入德国境内进行轰炸,轰炸机首次正式走上空中战场舞台(这个西科尔斯基也是世界第一架生产型直升机的发明人,后入美籍,其西科斯基公司生产的直升机是美军的主力装备并行销全球,包括我军仍在使用的“黑鹰”直升机)。到一战后期,主要参战国都生产装备了各种型号的轰炸机,广泛用于支援地面作战和攻击后方目标,由此轰炸机部队成为空军(陆航)的一个重要兵种。

B-29轰炸机研制期间正赶上二战爆发,一切正常程序都打乱了,在经历了太多的沟沟坎坎后,硬是赶鸭子上架了。B-29轰炸机最早的设计要求由美国陆军航空队在1938年3月向波音公司提出,即在波音B-17型“空中堡垒”式轰炸机基础上全面提升性能,故称B-29为“超级空中堡垒”。但因军方经费紧缺并不给研制启动资金,需要波音公司自筹,好在波音公司之前早有预研,即编号“316”的轰炸机设计方案。之后,波音公司设计团队几经改进,在1940年5月拿出全套的“345”号轰炸机设计方案,美国军方给其型号为“XB-29”,接着参加了军方组织的新型轰炸机设计方案竞标,在与洛克希德公司“XB-30”、道格拉斯公司“XB-31”、联合公司“XB-32”三家的方案一番比拼后,波音公司的XB-29方案脱颖而出。美国陆军航空队对XB-29十分满意,将其初步确定为美军下一代轰炸机,在1940年8月向波音公司拨款360万美元建造2架XB-29试验原型机,后又分两次追加15架XB-29测试样机。不过美国军方还是留了后手,同时还向联合公司拨款建造2架XB-32轰炸机原型机,打算一旦波音公司的XB-29项目失败时用其顶上。

1941年波音公司全力投入XB-29模型试验与原型机的研制,此时欧战已打成一锅粥,着急上火美军在1941年5月仓促订购还在图纸上的首批250架B-29。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的1942年1月,美军又订购250架B-29,3月份再追加订购500架。这1017架B-29的大订单如天上掉下大馅饼,将忙活原型机的波音公司砸得晕晕乎乎,在世界航空工业史上还没有大型飞机尚在图纸上就被军方大量订购的先例,这在当时被称为“30亿美元豪赌”,都是无情的战争将波音公司与美军推上了赌台。

波音公司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打破常规提前投入生产线建设、原材料采购、员工培训等准备工作,假如B-29原型机一旦研制失败,波音公司将血本无归甚至破产。熬到1942年9月21日,波音公司首架XB-29原型机终于进行了首次试飞,此时美军对B-29的订购量已骤增到1664架,可XB-29试飞过程并不顺利——发动机过热起火、机翼折断、2号原型机坠毁……大小毛病接连不断,定型量产时间一再拖延。对此美军焦急万分,波音公司更是压力山大,这甚至引起罗斯福总统的不满,因为按照他的时间表B-29在1943年底应投入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好在美军陆航没有放弃B-29,好在B-29的基础设计十分优秀,经过波音公司更换新发动机、3叶螺旋桨改为4叶变距螺旋桨等大大小小的改进调整,问题一一得到解决,到1943年9月B-29终于定型投入量产,以波音公司为主,贝尔公司、马丁公司授权加入,三个总装厂火力全开投入B-29的生产。这可不是几吨重的战斗机,而是空重30多吨的庞然大物,到1945年9月B-29基本停产,短短两年共生产了19种型号3970架B-29轰炸机(因二战胜利,美军取消5092架B-29总订单的后续部分),显示了美国强大的军工制造能力。

B-29轰炸机的问世,时任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哈里·阿诺德(1886—1950)将军功不可没。阿诺德是美国陆军航空队奠基人威廉·米切尔(1879—1936)将军“战略制空权”理论的坚定追随者,米切尔最早提出“战略轰炸”的设想,他认为:大规模轰炸敌人后方的要害目标,摧毁其作战基础和意志,才能减少战术杀戮,并减轻平民的伤亡。一战中的1918年9月,担任美国驻法远征军航空队司令的米切尔上校,组织英法美等协约国1500多架战机对德奥等同盟国实施大规模轰炸,加速了同盟国的投降,这是航空作战史上最早的战略轰炸。阿诺德将军在二战爆发后,敏锐地感到美军必须要有一种真正的“空中战舰”,他认为新型战略轰炸机的最大飞行应达到64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超过8500公里,载弹量不少于7吨,这就是美军陆航当时提出的超级轰炸机设计招标要求。在B-29研制出现困难的的情况下,是阿诺德说服国会加大对B-29的拨款,又协调政府增加B-29的生产线。尽管联合公司研制的XB-32轰炸机比B-29早两周首飞,但阿诺德仍未动摇,认定B-29非陆航莫属。可以说,没有阿诺德将军的肯定、支持和坚持,就没有B-29的辉煌,因此,人们称阿诺德为“B-29轰炸机之父”。

B-29轰炸机的最大优势是航程远、载弹量大,以现今的标准这些似乎不足挂齿,服役多年的美制F-15E型战斗机的载弹量已超过B-29,可在1930年代末航空 科技 水平还相当幼稚,B-29的各项性能已然相当惊人,尤其是航程无人能超越。比较一下同是航空强国的英国最好的“兰开斯特”式四发重型轰炸机,其载弹量与B-29,可飞行、高度远不及B-29,航程更是差了近2000公里,德、日、意、法等国的重型轰炸机跟B-29相比基本都是小儿科,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究其原因,除了实力差距外,欧洲众国家地域小挨得近,对远程轰炸机的需求并不迫切,美国则不然,二战美军是两面出击,既要在遥远的欧洲、北非干仗,又要在浩瀚的太平洋及广袤的中、印等远东国家作战。因此,美国开发远程轰炸机、战斗机、运输机的需求比任何国家都强烈,也才有了当时世界航程最远的B-29轰炸机、P-51战斗机、C-46运输机等。

B-29轰炸机的设计制造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如富勒式襟翼、整体翼梁、密封增压机舱、遥控式球形炮塔、中央火控系统、电动投弹器、X波段搜索轰炸雷达、远程导航系统等等,这在当时都是领先世界的。特别是遥控式炮塔技术在轰炸机上是首次使用,机身4个炮塔的8—10挺重机枪通过自动化中央火控可准确射向同一个空中目标,使B-29拥有强大的自卫能力,加之B-29安装有机载雷达并可引导射击目标,空战能力尤其是夜战能力大大超过一般战斗机(有的B-29被改装成夜间截击机使用)。在对日本战略轰炸中,时常出现一个B-29轰炸机群中击落日军截击战斗机最多的不是护航战斗机,而是B-29轰炸机,因此,日军战斗机飞行员对B-29的恐惧感甚至超过了护航战斗机。

大量B-29轰炸机入役美军后,经复杂的培训磨合在1944年春形成战斗力,可谓恰逢其时。此时欧洲战场德军已陷入颓势,盟军加大了对日作战力度,而B-29轰炸机就像是专为收拾小日本定制的,因此B-29并未用于欧洲战场。早在1943年8月,为落实罗斯福总统轰炸日本的要求,美军陆航司令阿诺德与美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共同制定方案,计划在1944年春以中国为前进基地,印度为后方基地,动用陆基远程B-29轰炸机对日本本土、中国东北、台湾等地实施空袭,从根本上打击和动摇日本的战争潜力,这就是之后命名的“马特豪恩峰行动”。

1944年4—5月,美军陆航第20轰炸机总队刚装备的130架B-29轰炸机先后进驻印度加尔各答、中国成都。之前,中国为修建成都周边新津、广汉、邛崃、彭山4个B-29轰炸机大型机场,太平寺、双桂寺、马家寺、彭镇、凤凰山5个战斗机机场(供美军第14航空队6个中队进驻P-47“雷电”战斗机、P-51“野马”战斗机、P-61“黑寡妇”夜航战斗机,以护航B-29及保护机场),动员29个县50余万民工苦干了六个月。这远程轰炸机有了,但中国对外陆路、海路通道基本被日军封锁,在成都的美军B-29所需大量油料、弹药和零备件只好通过中印之间的“驼峰”航线空运,因空中运力紧张,数十架B-29轰炸机也加入空运行列。这条航线不仅路途遥远,一架B-29要飞六次才能凑够执行一次战略轰炸任务的油弹,还要飞越高海拔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横断山脉,飞行十分艰难危险,加之日军空中袭扰,所花代价极其巨大(“驼峰”航线共损失飞机超过1500架,美、英、中飞行员牺牲近3000人,B-29也损失数架)。4月26日,一架载满燃油(弹舱临时改为油舱)的B-29在空运中遭到日军6架“中岛”式战斗机的拦截,这架B-29以自卫火力击落一架日机后安然脱身,这是B-29轰炸机首次实战。6月5日,为配合欧洲诺曼底登陆,美军98架B-29由印度起飞,轰炸了日军占据的泰国曼谷铁路枢纽站等目标,这是B-29轰炸机首次实战轰炸。6月15日,美军75架B-29从成都起飞,长途奔袭轰炸了日本九州八幡帝国制铁所(其钢产量占全日本24%)、小仓兵工厂等处,这是1942年4月杜立特大队B-25空袭日本东京后,美军首次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拉开战略轰炸日本的序幕,震惊整个日本。之后,驻成都的B-29轰炸机又多次执行轰炸日本、沈阳、鞍山、台湾等战略目标的任务。美军B-29轰炸机最后一次从中国起飞对日本空袭是1945年1月6日,49架B-29对九州实施了轰炸,之后,美军第20轰炸机总队向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转移。整个“马特豪恩峰行动”,B-29机群出击49次、3058架次,投弹1万吨,狠狠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并为日后大规模战略轰炸日本积累了极有价值的经验。

在美军第20轰炸机总队驻扎成都执行轰炸任务期间,有多架B-29被日军击落或因事故坠毁在中国的日军占领区,活动在敌后的我八路军、新四军及地方游击队积极营救遇险美军飞行员,为此有500多人牺牲,在日伪军的围剿中营救出美军第20轰炸机总队、第14航空队(飞虎队)等部飞行员80余人。如1944年12月7日,美军一架B-29在空袭沈阳返航途中坠毁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山区,11名机组成员跳伞逃生,日伪军闻讯向坠机地域派出1000多人搜捕美军飞行员,附近的八路军部队快速出击,赶在日伪军之前占领数个制高点,经数小时激战击溃日伪军,战斗中许多八路军战士牺牲或受伤。为了找到所有伞降的美军飞行员,八路军连夜发动群众,打着火把在莽莽山林中搜寻,终于找到所有美军飞行员,予以妥善保护。为将美军机组成员尽快送回成都基地,八路军在太行山根据地长凝川专门修建了一个简易机场,美军派来一架运输机将他们安全接回成都。相比这些幸运者,大部分被营救的美军飞行员是在我军民的护送下步行数百甚至上千公里,穿越层层封锁线,历经千难万险才返回基地。比如在1945年2月2日,美军一架B-29-F13侦察机(B-29轰炸机改装)被日军击中坠毁在北平市郊区平谷县,冀东八路军游击队迅速营救了美军机组10余名成员,后派出300多名指战员一路秘密护送他们到达延安,徒步转辗跋涉了1280公里,历时整70天。

随着1944年美军在西太平洋战场实施“蛙跳反攻”,6—7月美军连续攻下马里亚纳群岛的主要岛屿塞班岛、关岛、提尼安岛。这些岛屿距日本东京约2400公里,完全在B-29作战半径之内,关键是海运方便后勤补给远比中国成都充足,而且在成都的B-29因航程所限仅能空袭到日本南部九州,美军遂将对日本战略轰炸的前进基地由中国移至这些岛屿。为此,美军陆航成立第21轰炸机总队,在扩建原日军机场或新建机场后,美军大批B-29轰炸机陆续进驻三岛。1944年11月24日,111架B-29轰炸机首次自塞班岛起飞轰炸日本东京,这是自“杜立特空袭东京”之后美军首次轰炸东京,吓坏了日本天皇。之后,马里亚纳群岛的美军B-29轰炸机群开始密集轰炸日本各大城市,空袭目标也转为“无差别轰炸”,不分姓军姓民一锅烩了。

虽然美军对日本的空袭频率和强度加大,但轰炸效果一时不甚理想,尤其是每次行动B-29至少要损失四、五架,引起陆航司令阿诺德将军的不满。1945年1月,阿诺德将第20轰炸机总队司令柯蒂斯·李梅将军调任第21轰炸机总队任司令,顶替原司令汉舍尔将军。来“救火”的李梅将军是战斗机、轰炸机飞行员出身,之前长期转战欧洲、中国、印度指挥轰炸机部队作战,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出色的指挥才能。李梅上任后,一改B-29对日本白天用高爆弹高空轰炸的套路,转而实施夜间低空轰炸并大规模使用凝固汽油燃烧弹。因日军战斗机没有机载雷达夜晚和瞎子,高射炮也失去目视目标,美军B-29的损失明显减少,而燃烧弹使日本大量木质建筑物火烧连营,伤亡损失几何式增加,史称“李梅火攻”。由于B-29改夜袭后与日军战斗机交火减少,李梅又命拆掉B-29的4个炮塔,省下炮塔与炮手的重量装载更多的燃烧弹。

在美军陆基B-29轰炸机对日本空袭的同时,1945年2月16日,12艘美军航母驶入日本近海,上千架次舰载机对东京及关东工业区狂轰滥炸,自1942年4月“大黄蜂”号航母首次空袭日本东京之后,再启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对日本本土的轰炸。1945年3月美军攻下日本硫磺岛,这里距日本东京仅1080公里,大批B-29轰炸机接着进驻这个轰炸日本本土最近的岛屿。1945年3月10日子夜,美军334架B-29轰炸机飞临东京上空,实施地毯式轮番轰炸,投下2000余吨燃烧弹,东京市中心41平方公里被夷为平地,26.7万幢建筑物化为灰烬,东京当晚死亡84000人,100万人无家可归,史称“东京大轰炸”。之后一周内,B-29连续火攻名古屋、大阪、神户,一度用光所有燃烧弹。这就是因果轮回,日本当年偷袭美国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如今是引火上身玩火自焚。

自1944年11月至1945年8月,美军对日本的战略轰炸始终保持着大规模、大范围、高密度,直到把小日本彻底炸瘫。在日本投降前的数月,B-29动辄以500架编队,在P-51战斗机护航下,铺天盖地连续对日本各地进行空袭,轰炸目标也由工业区、大城市扩大到中等城市、港口和海上运输线(包括空投水雷),共炸了日本98座城市,海外运输线几乎让美军封死。如1945年4月7日、12日,美军146架次B-29空袭中岛和名古屋的航空发动机厂,使日本军用战机生产基本停滞。5月9日327架B-29再次火攻东京,5月26日500架B-29第三次火攻东京,将东京烧成一片废墟的“死城”,此后再无轰炸价值。6—7月,美军B-29轰炸机群彻底摧毁了日本各大型石油化工厂,让日军油料供应捉襟见肘。

B-29轰炸机“一生”最震撼的时刻来临——1945年8月6日、9日,美军两架B-29轰炸机将两枚原子弹分别投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几乎抹平两座城市。8月14日,804架B-29仍分赴日本各地可劲撇炸弹,直到第二天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大批在空中的B-29接到基地指挥员命令才返航。美军B-29轰炸机对日本空袭累计出动3.4万架次,投掷常规炸弹17万吨。B-29轰炸机这一系列的常规战略轰炸以及核子轰炸,对摧毁日本军事工业基础、打击军民士气、加速日本投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总算下来,美军常规轰炸给日本造成的损失大大超过核子轰炸,常规轰炸不含军人共造成平民死亡超过50万人,伤70万人(两次核子轰炸造成平民死亡13万人,伤12万人),全日本24%的房屋变成废墟,900多万人流离失所,重工业、军工业基本被摧毁。东京是受常规炸弹破坏最严重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受常规轰炸死亡人数最多的城市,仅1945年的三次大轰炸就死亡14万人,全城50%的房屋被焚毁。

B-29轰炸机虽然参战时间不长,但由于空袭的日本及日军重要目标区域都有较强防空力量,加之1944年10月起日军开启有组织的“神风特攻”,一些日军战机飞行员驾机直接撞击B-29,B-29轰炸机的损失较为严重,共被击落及因事故坠毁512架,被击伤达2707架。由于B-29机组人员众多(最多14人),一旦被击中伤亡远大于战斗机,而因美军的“无差别轰炸”更激起日本人的仇恨,坠毁美军轰炸机飞行员如被日本人抓住当场非死即伤,在空中伞降的飞行员也遭到日军战机的扫射,什么日内瓦公约毫无作用,美军B-29轰炸机机组人员阵亡达2982人。

美国B-29轰炸机的先进性能曾让苏联人眼红,斯大林依据《租借法案》向美国索要B-29支援,被老美断然拒绝,美国还要保持对苏联战略力量的优势,岂能为他人作嫁衣裳。可人算不如天算,1944年7月至11月,美军对中国东北、日本空袭的3架B-29轰炸机因受损进入苏联境内迫降,苏联人如获至宝全部扣留。斯大林命令苏联飞机设计大师图波列夫负责仿制B-29轰炸机,这是一场“大卸八块”式的逆向测绘仿制,尽管困难重重,但聪明的毛子在1947年5月终于完成仿制并成功首飞,命名为图-4型轰炸机(北约称为“公牛”),1948年进入量产,累计生产1200架,是194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苏联空、海军的主力轰炸机。对B-29的仿制也极大促进苏联航空工业,之后苏联许多飞机上的飞行仪表、感传器、电子电气等精密设备都有B-29的血缘。

1953年2月28日,新中国在石家庄机场接收苏联赠送的12架图-4轰炸机,建立起中国乃至亚洲第一支战略轰炸机部队——空军轰炸航空兵独立第4团,形成让周边宵小之徒不敢轻举妄动的战略威慑力量。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印度空军始终不敢动用战机攻击解放军,就是忌惮中国空军报复用图-4轰炸新德里。中国空军第一架空中预警机“空警1号”,就是用图-4轰炸机在1960年代末改装的,该机现保存在北京中国航空博物馆。虽然1950年代已进入喷气机时代,图-4轰炸机如老骥伏枥,一直为中国空防安全发光发热到1988年才退役。别看解放军用着山寨版的B-29,却干掉过货真价实的正版B-29。1952年6月10日夜,志愿军炮兵第62师在守卫朝鲜平安北道郭山铁路站防空作战中,用85毫米高射炮连续击落美军B-29轰炸机3架;当夜,志愿军空军米格-15歼击机在新义州上空也击落2架B-29。1952年9月20日,美军一架RB-29侦察机(B-29轰炸机改装)在对中国上海实施空中侦察时,被空2师两架米格-15歼击机击落于长江入海口处,这是新中国国土防空作战中击落的第一架外国入侵军机;1953年1月12日,又一架美军RB-29侦察机在中国东北安东(今丹东)凤城县上空被我空军击落,14名机组成员中3人死亡,11人被俘虏,1955年8月4日这11名美军飞行员被中国政府释放后抵达香港(见上图),当天美国政府签署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的文件,这绝非巧合!

二战结束时,美军仍有3000余架B-29轰炸机,美国宁肯将大量B-29送进“飞机坟场”,也没有当“战争剩余物资”卖出去换银子,因为这是不能扩散的战略武器,后来也只是借出87架B-29给催巴儿英国壮壮胆。朝鲜战争中,近千架B-29轰炸机再次披挂上阵,以日本为基地,既执行战术轰炸任务,又是“空中绞杀战”的主力,出动超过2.1万架次,投弹15.15万吨(接近二战中轰炸日本本土的投弹量),B-29损失107架,足见朝鲜战争的残酷性。经典的B-29轰炸机毕竟是活塞机时代的产物,在朝鲜战争后逐渐被B-47、B-52型喷气式轰炸机取代,到1960年6月21日美军最后一架B-29轰炸机退役,“超级空中堡垒”时代终结。

如今,在美国各地航空博物馆中仍可见到十几架B-29轰炸机的真身,其中有两架保养良好仍可飞行。曾在广岛投下首枚原子弹的“艾诺拉·盖伊”号B-29轰炸机,经修复后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尚蒂伊市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分馆展出。另一架在长崎投下原子弹的“伯克之车”号B-29轰炸机,一直在俄亥俄州代顿市美国空军博物馆展出。日本官方及右翼对此是一肚子不满意,频频向老美施压,要么撤展,要么同时展出日本人伤亡的内容,据说老美的答复也挺绝——你还是多想想为什么挨的原子弹?

谁了解B-1,B-2轰炸机?

最佳答案B-1轰炸机

B-1是一种多用途战略轰炸机,其主要任务有:战略突防轰炸。执行常规轰炸的海上巡逻任务,以及作为巡航导弹载机使用。

B-1机翼翼身承力盒前有两个串列的武器舱,长9.53米,承力盒后有一个长4.57米的武器舱,内部携带的武器有:8枚AGM-86B巡航导弹,24枚AGM-69短距攻击导弹,12颗B-28或24颗B-61或B-83核炸弹,另外还可带普通炸弹。机身下的6个外部件架可带12枚AGM-86巡航导弹或副油箱。

图片来这里:

B-1最大平飞M1.25,突防(高度61米)965公里/小时,巡航M0.7,航程12000公里。

B-2隐身轰炸机的研制工作开始于1978年,1989年最确定的采购计划包括1架原型机和132架作战型飞机(其中5架是由原型机改装的)。总费用达600亿美元(1989年币值),平均每架4.5亿。

建造B—2A轰炸机的最初构想始于1975年。当时,美国国防部所属的“先进计划局”出笼了一个代号为“哈维”的项目,落实到空军,就派生出了XST(实验、隐身、战斗)计划。在这一计划中,将隐身技术运用到飞机上的设想被首次提出。富有研制军用飞机经验的洛克希德公司捷足先登,率先获得了军方的研制合同,并很快拿出两架全尺寸XST样机,初步证明隐身技术在飞机上加以应用具有可行性。

1977年,“冷战”仍酣。为了能隐秘突入苏联领空,寻找并摧毁苏军的机动型洲际弹道核导弹发射架和纵深内的其它重要战略目标,美国空军提出要制造一种新型战略轰炸机,要求它能够避开对方严密的对空雷达探测网,潜入敌方纵深,以80%的成功率完成任务。为此,空军拟制出了“军刀穿透者”计划,把隐身技术的应用列人了具体议事日程。由于洛克希德公司不久前提交的样机受到好评,空军便将生产F—117A隐身战斗机的合同交给了这家公司。随着隐身战斗机的投产,美国国防部和国会要人也开始接受了“隐身轰炸矾”这一概念,并于1979正式批准了空军提出的研制这种飞机的申请报告。次年,美国空军就研制“先进战略突防飞机(ASPA)”进行了公开招标,诺斯罗普公司提出的方案得到了首肯。随后,美国空军把该机的研制项目正式定名为“先进技术轰炸机(ATB)",—这就是B—2隐身战略轰炸机的最初名称。

在80年代的最初几年中,B—2的设计经历了几次大的更改。比如,在1984年,就对飞机主翼的设计进行了重大改动,因为空军不仅要求飞机能从高空突人,而且还要能超低空突防,从而带来了提高飞机升力、增强机械结构强度、进一步降低其雷达反射截面等一系列问题,使飞机的设计历经数年才得以定型。

1988年4月20日,美国空军首次展示了一幅B—2飞机的手绘外形彩图,世界为之一震,航空界人士和众多的军用飞机爱好者无不对其独特的外形而啧啧称奇。同年11月22日,编号为AV—1的B—2原型轰炸机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一时成为美国公众争相一睹的怪物,世界各国的军事刊物也争相对它加以报道。但此后,B—2再次销声匿迹长达数年。这期间,它经历了军方进行的多次秘密试飞和严格检验,生产厂家不得不根据空军方面提出的种种意见和各种苛刻要求不断进行设计修改。在历时整整5年之后,1993年12月17日,美国空军终于推出了第一架B—2A型飞机。

1997年4月2日,首批6架B—2A隐身轰炸机正式在美国空军服役,另外15架也将按计划陆续交付部队使用。

保密

B—2是美国的极密武器系统。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以来,再也没有哪一种武器系统像B—2那样被置于如此严密的保护下。

早在1980年9月,美国空军要求洛克希德公司与诺斯罗普公司对先进技术隐身轰炸机(ATB)计划,就性能、成本、后勤支援、项目管理与保安等五个方面提出建议书。洛克希德公司方案的绝密代号为SeniorPeg(老假腿人),诺期罗普公司方案的绝密代号为Senior lce(老钻石)。1981年10月20日诺斯罗普公词获得此项合同,同时将绝密代号改为Senior CJ,这是为了纪念不久前死予癌症的负责隐身飞机的美国空军副部长CJ凯利。主要的转包商有波音公司负责钛合金的飞翼后中段,外机翼,燃油系统,武器发射系统与起落架,为此波音公司雇用了—万名职工。LTV公司负责飞翼中段,铝与钛合金结构及复合材料结构,为此雇用4000人。

通用电气公司提供了推力为84.5千牛(19000磅)的F119—GE—110涡轮风扇发动机。诺期罗普公司的12000名职工负责制造前中段与驾驶舱及总装配。

1982年4月8日,诺斯罗普公司买厂了洛杉矶郊区的毕柯莱佛拉(Pico Rivera)地区福特汽车公司的—座闲置的厂房、将其改装成无窗户的严格保密的工厂。整个公司处于军队与保安人员的24小时监视之下,而用于B2飞机的保卫措施的计划支出竟高达20亿美元。例如,为了防止前苏联潜艇潜入加利福尼亚海边而用电子技术侦破B—2计划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毕柯莱佛拉的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终端装置所在的房间,都采用电磁被也无法穿透的特制金属板包围起来。另外,每台计算机都装有特制的罩套以防未经批准的人员看到讨算机上的信息。千百名关键岗位上的工人必需经过测慌器的测试以防止间谍与吸毒者混入。对高级管理人员要求更严,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计划的全部细节。诺斯罗普公司的一位副总裁,在被批准介入B—2计划之前,有关方面迫使他的加拿大籍夫人改变国籍变成美国公民。为了对毕柯菜佛拉进行更好的保密工作,在别的地区还设立了假公司,用以接受从转包商运来的部件,并在深夜用无标记的卡车转运到毕柯莱佛拉。空军官员一律要换穿便服才能访问毕柯莱佛拉。而在国会中—共只有8名议员知道此事。

隐身B—2A轰炸机机身长21.03米,高5.18米,翼展为52.43米,最大载弹量22680公斤。机上装有4台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出产的F118—GE—100型涡扇发动机。飞机在空中不加油的情况下,作战航程可达1.2万公里,空中加油一次则可达1.8万公里。每次执行任务的空中飞行时间一般不少于10小时,美国空军称其具有“全球到达”和“全球摧毁”能力。B—2A集各种高精尖技术于一体,更因隐身性能出众,被行家们誉为“本世纪军用航空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据报道,B—52轰炸机的雷达反射截面为1000平方米,米格—29为25平方米,B—lB为不足l平方米,而B—2A只有不到0.1平方米,仅仅相当于天空中的一只飞鸟的雷达反射截面,这就使一般雷达很难发现它。那么,这种隐身之术从何而来呢

B—2的隐身性能首先来自它的外形。B—2A的整体外形光滑圆顺,毫无“折皱”,不易反射雷达波。驾驶舱呈圆弧状,照射到这里的雷达波会绕舱体外形“爬行”,而不会被反射回去。密封式玻璃舱罩呈一个斜面,而且所有玻璃在制造时掺有金属粉末,使雷达波无法穿透舱体,造成漫反射。机翼后掠33度,使从上、下方向入射的雷达波无法反射或折射回雷达所在方向。机翼前缘的包覆物后部,有不规则的蜂巢式空穴,可以吸收雷达波。机翼后半部两个W型,可使来自飞机后方的探测雷达波无法反射回去。而且B—2A无垂直尾翼,这就大大减少了飞机整体的雷达反射截面。机体下方没有设置武器舱或武器桂架,连发动机舱和起落架舱也全部埋入到了平滑的机翼之下,从而避免了雷达波的反射。B—2飞机的整个机身,除主梁和发动机机舱使用的是钦复合材料外,其它部分均由碳纤维和石墨等复合材料构成,不易反射雷达波。并且,这些不同的复合材料部件不是靠铆钉拼合,而是经高压压铸而成。另外,矾翼的前缘还全部包覆上了一层特制的吸波材料(RAM)。位于机翼前部、内装雷达扫瞄天线阵列的两个方形突出部件,也采用了特殊的吸波材料。此外,B—2A的整个机体都喷涂上了特制的吸波油漆,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敌方探测雷达的回波。

为了隐身的需要,B—2A飞机的发动机进气口被放置到了机翼的上方,呈S状,可让入射进来的探测雷达彼经多次折射后,自然衰减,无法反射回去。发动机的喷嘴则深置于机翼之内,也成蜂巢状,使雷达波能进不能出。此外,发动机构件内还装有气流混合器,它能将流经机翼表面的冷空气导入发动机中,持续降低发动机室外层的温度。喷嘴部分呈宽扁状,使人在飞机的后方无法看到喷口。特别是由于采用了喷口温度调节技术,喷嘴部分的红外暴露信号大为减少,飞机的隐身性能大为增强。

机载系统

B—2A飞机上有许多先进的机载电子系统,如侦测、导航、瞄准、电子对抗等系统,它们各司其职,功能不凡。就侦测雷达系统而言,它对飞机通常起到“眼睛”的作用。B—2A上使用的是AN/APQ—181型雷达,为休斯公司制造,具有频谱较窄,信号不易被敌截收的优点。这种电子扫瞄式的相控阵雷达系统,内有2片雷达天线阵列,特点是不需外加旋转或摇摆式天线,只通过信号阵位的改变和组合,就可对不同角度和不同方位进行扫瞄。它的工作频率在12—18GHZ,旁波瓣极小,抗电子干扰的能力很强。工作模式共有21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合成孔径雷达工作模式和反合成孔径雷达模式。前者主要用于扫瞄陆地地貌,可清晰地获取161公里距离内地表的雷达扫瞄图像,供飞机对地面目标轰炸时使用;后者则主要用于识别和捕捉海上目标,最远有效距离可达128公里。另外,这些工作模式还可让B—2A轰炸机使用地形匹配和地形规避技术,使其能贴地低空突入敌方空域去遂行轰炸任务。

B—2A上还配有先进的NSS导航系统。该系统内安装有两种导航设备,一种是惯性导航单元,一种是NAS—27型天文导航单元。它们可分别为B—2A提供先进的自动导航和最常用的星座对位导航方式,双重确保飞行安全。

机上的目标瞄准系统采用的是全球定位辅助瞄准系统,它可将选定的目标锁定并放大4倍,极大地方便了机组人员对目标的识别和瞄准,从而大大提高了炸弹的命中精度。据美方透露,借助这种定位辅助瞄准系统,炸弹击中目标的误差通常小于6米。

B—2A还带有型号为APQ—50型的电子对抗系统。该系统既可为飞机提供雷达预警,又能迅速侦悉敌方雷达所处的方位座标。飞机上的ZSR—62型主动式电子对抗系统能够快速、主动地对敌进行干扰和压制。

飞机上还有一些其它电子系统,比如,通信管理系统和驾驶舱内的各种显示系统,它们能够将所有传感器获取的信息及图像汇合并显示出来,供机组人员判断处理情况、与地面相关部门联络时使用。两名机组成员的座位前面,各设有4个15.2厘米大小的全彩色多功能显示屏,使情况显示一目了然。

载弹能力

B—2A轰炸机能携带16枚AGM—129型巡航导弹,也可携带80枚MK82型或16枚MK84型普通炸弹或36枚CBU—87型集束炸弹,使用新型的TSSM远程攻击弹药时携弹量为16枚。当使核武器时,可携带16枚B63型核炸弹。此外,AGM—129型巡航导弹也可装载核弹头。

美国空军曾根据海湾战争的实战情况,对B—2A的轰炸能力做过推算。以美军对伊拉克目标执行轰炸任务时常用的“攻击特遣队”为例,它通常由16架携带精确制导炸弹的攻击机、16架护航的战斗机、4架伴随电子干扰机、8架用于压制地面防空炮火的对地攻击机和7架KC—135加油机编成。这49架飞机的轰炸效果,用8架F—117A加上2架KC—135加油机就可达到。如果换用B—2A,从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基地起飞,无需空中加油,仅要2架飞机、4名机组人员即可。

未来,随着美军联合直接攻击弹药武器系统逐步装备部队,B—2A飞机可能也将携带这一武器。那时,B—2A只需从远距离上发射这种武器后,就可返航,或执行下一项任务,因为JDAM武器自身带最后的炸机在美国,B—2似乎永远是传媒关注的焦点。曾几何时,记者们对它大肆宣扬,冠之以“终极武器”的美名;近年来又对其口诛笔伐,称之为“昂贵的高技术玩具”。然而,不论是好是歹,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B—2A虽好,但价格不菲。

1978年,当制造厂商赢得研制B—2的合同时,生产132架飞机的报价是366亿美元。到了1984年,厂家总报价抬至425亿美元,这迫使美国空军不得不减少定购数量。1987年,美国空军决定只购买75架,但仍将要付出350亿美元的款项。

1993年,当美国国会确定只采购20架B—2A时,空军预付的研制费和厂家的开工制造费已高达444亿美元。如此一来,即使扣除研制费用,每架飞机的造价也合8.4亿美元之巨。1995年,根据最后的合同规定,厂家以每年3架的生产制造出20架B—2A,每架飞机约合6亿美元。即使如此,如果加上研制费用,购买一架B—2A的费用将超过20亿美元!

使B—2频道诡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维护保养上的困难。几年前,B—2A刚刚装备部队时,养护任务基本上都是由各大公司的技术人员完成的,每飞行小时的维护时间,为132小时。每次飞行任务完成后,高速气流都会对机体表层造成磨损。为了确保飞机的隐身性能不致下降,每次飞行后,技术人员都要用一种类似喷漆的方法对B—2A表层的雷达吸波材料进行整修,而新喷的吸波材料只有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才能干燥固化。由于缺乏充足的配件和完善的维护设备,B—2A一直无法在海外基地部署,这对于以全球布署作战的美国军队来说,这是一个无法忍受的缺憾。尽管B—2A装备部队以来,美军曾多次在海外使用武力,但B—2A一直没有出现在战场。

高昂的造价、复杂的维护和保养使美国之外的任何国家都不会对之发生兴趣。即使美国,B—2的生产线也已经关闭,为B—2提供配件的4000余家供应商中的90%也已将生产线改作它用;就连装备B—2的美国空军第509轰炸机联队的指挥官托马斯戈士林准将也不得不承认:在未来20年内不会再有B—3或B—4。或许30年后,人们才会发现,B—2只是轰炸机发展史上灿烂的一抹余辉。

装备B-2隐身轰炸机的第1支部队是第509轰炸机联队的第393中队,已经装备了8架第20批的飞机,具备了初步作战能力。

B-2轰炸机最初是作为核武器运载飞机设计的,其基本的武器是B83和B61核炸弹。最大载弹量为22700kg(50000lb)。也可以挂载近距攻击导弹、GPS辅助制导炸弹、联合直接攻击弹药、联合防区外攻击导弹和MK82等常规炸弹等各种武器。

作战方式和效能估计

能进行多目标攻击

1997年6月12日,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进行的作战试验期间,B-2轰炸机在一次通过中投放了16颗JDAM制导炸弹。16颗炸弹各自瞄准目标群。目标群包括位于2个地区内的8个目标,2颗JDAM炸弹攻击一个目标。

B-2隐身轰炸机的综合作战效能高,利用自身能隐形的特点,在执行作战任务时通常不需要护航和压制对方防空系统的支援飞机。美国空军估计,若使用非隐身战斗飞机执行由两架B-2轰炸机完成的任务,则需要32架F-16战斗机以及为其护航的16架F-15、若干架压制对方防空系统的EF-111与EA-6B和15架KC-135加油机。

1999年3月25日北约对南联盟使用B-2进行轰动力装置四台通用电气公司的F118-GE-110无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84.5千牛。成对地装在武器舱的外侧与机翼结构之间,氯氟硫酸被喷混在尾气中,以消除发动机的目视尾迹。

主要机载设备休斯公司的AN/APQ-181低可截获性J波段攻击雷达(具有地形跟随着回避等21种使用模态),带GPS辅助功能的瞄准系统,TCN-250塔康系统,VIR-130A自动着陆系统,AN/APR-50雷达告警接收机以及ZSR-63防御辅助设备等。

武 器两个武器舱可装波音公司的旋转导弹发射架,总共可带16枚AGM-129先进巡航导弹或16枚B61/B83核炸弹、80枚227千克的Mk82炸弹、16枚联合直接攻击武器、16枚908千克的Mk84炸弹、36枚M117燃烧弹、36枚CBU-87/89/97/98集束炸弹等。

尺寸数据机长21.03米,机高5.18米,翼展52.43米,机翼后掠角33度。

重量及载荷空重45360-49900千克,最大武器载荷18144千克,最大机内燃油量81650-9072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152635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70550千克。

性能数据进场259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5240千米,航程(空中加油一次)大于18520千米,作战航程(带8枚近距攻击导弹,8枚B83炸弹,武器重16919千克),(高-高-高)11667千米,(高-低-高)8149千米,作战航程(带8枚近距攻击导弹,8枚B61炸弹,武器重10886千克,起飞重量162386千克),(高-高-高)12223千米,(高-低-高)8334千米

图片来这里: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轰炸机重返德甲〗轰炸机部队出国首战命中率90%》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