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N-甲基哌嗪的化学性质最佳答案无色液体。沸点138℃(140℃),相对密度0.903(20/4℃),折光率1.4378,闪点42℃,溶于水、乙醚、乙醇,与水、甲醇等任意比互溶,在水溶液中呈弱碱性。...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建德甲基哌嗪,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N-甲基哌嗪的化学性质

N-甲基哌嗪的化学性质

最佳答案无色液体。沸点138℃(140℃),相对密度0.903(20/4℃),折光率1.4378,闪点42℃,溶于水、乙醚、乙醇,与水、甲醇等任意比互溶,在水溶液中呈弱碱性。 熔点 -6 °C 沸点 138 °C(lit.) 密度 0.903 g/mL at 25 °C(lit.) 蒸气密度 3.5 (vs air) 折射率 n20/D1.466(lit.) 闪点 108 °F 储存条件 Store under Nitrogen 水溶解性 soluble 敏感性 Hygroscopic BRN 102724

杀菌剂有毒吗?

最佳答案fungicide

叶钟音

对真菌或细菌有杀死或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杀菌剂可以在植物体外或植物体内通过药剂的毒力作用杀死或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有的杀菌剂对真菌无毒性,但可干扰真菌致病过程或影响病原物——寄主间的相互关系,提高植物防御能力。

毒效基和辅助基

杀菌剂对病菌具有杀死或抑制作用,是与杀菌剂的分子结构有关。每个杀菌剂的分子结构中必须具有毒效基因或有毒元素。如有机汞化合物中的汞元素、克菌丹的三氯甲硫基。杀菌剂对菌类的毒力就是由于这些基团和元素破坏菌体代谢,最终使菌体死亡。杀菌剂结构中还有一定的辅助基,它可以调整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状。如苯菌灵结构中的丁胺甲酰基团,具有较强的亲脂性能,增加了药剂向菌体内渗透的能力,从而增强了药剂的抑菌作用。

无毒性杀菌剂

对真菌的活性表现在影响真菌的致病力;影响寄主—病原菌相互关系,提高植物抗病能力。三环唑对稻瘟菌的作用表现为抑制孢子萌芽过程中侵入栓细胞壁的黑色素合成,结果不能穿透寄主细胞造成侵入。即因为影响了侵入栓细胞壁的紧破性和胞内必要的膨压。二氯二甲环丙羧酸(DDCC)喷洒水稻叶片上后,可以阻止稻瘟病病斑扩大,是由于药剂促进了病斑周围组织内植物保卫素momilictones A和B的积累,使侵入点内的菌丝不得扩展蔓延。

杀菌剂类型

根据杀菌剂对植物病害的防病原理分为保护剂、治疗剂、铲除剂。根据杀菌剂的使用途径分为种子处理剂、土壤处理剂、叶面喷洒剂。根据杀菌剂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运转性能分非内吸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根据杀菌剂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分铜素杀菌剂、硫素杀菌剂、有机硫杀菌剂、有机磷杀菌剂、有机胂杀菌剂、取代苯杀菌剂、醌类杀菌剂、杂环类杀菌剂等(见表1)。

杀菌剂的剂型

根据药剂的理化性状和使用的要求杀菌剂可以加工成多种剂型。

粉剂

直接将原药加工成一定细度的粉末制成粉剂,也可以少量的原粉加填充粉混合磨碎成一定细度的粉剂。这类杀菌剂的原药不亲水,加工成粉剂后通过喷粉器械在地面植株间喷粉,或通过飞机在空中喷粉。粉粒的粗细影响喷药和防治质量。粉粒细在植物表面附着力强,有效覆盖面大,也易挥发为气态。如硫磺粉一般要求能通过300号筛目,粉粒直径不大于27微米。

可湿性剂

以原药和湿润剂、分散剂及填充粉混合粉碎而成。粉粒细度要求99.5%通过200目筛,即粉粒在74微米以下。兑水后必需具有悬浮性、分散性、湿润性。杀菌剂剂型中可湿性剂占较大比例。

胶悬剂

以原药、分散剂、悬浮剂、抗冻剂及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混合后,在水中磨研制成。药粒的直径在1~3微米,兑水后其悬浮率在90%。如多菌灵胶悬剂。

乳油

原药、有机溶剂、乳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有的为提高溶剂对原药的溶解度,还加少量的助溶剂以达到配制高浓度乳油。乳油兑水后,呈透明或半透明胶体溶液,油粒直径在0.1微米以下,称可溶性乳油。还有一种乳油兑水后呈乳浊液,称乳化性乳油。杀菌剂中亦有少量制成乳油如萎锈灵乳油。

锈病、白粉病、叶螨ssulfursmokingagent烟剂硫白粉病、锈病、果树疮痂病、叶瞒ssulfurbentonite膨润硫白粉病、锈病sSulphur硫磺硫素杀菌剂灌根:茄子黄萎病叶面喷洒: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二元酸铜coppersuccinatecopperglutaratecopperadipate瓜类霜霉病铜皂乳剂coppersoap种子处理:小麦腥黑穗病、小米黑穗病叶面喷洒:同波尔多液CuC12.3Cu(OH)2copperoxychloride王铜苹果褐斑病、桃疮痂病、褐腐病、细菌性穿孔病锌铜石灰液zine-copperLimemixture土壤处理防治猝倒病、立枯病Cu(NH3)S04H20cuprammoniumsolu-tion铜氨合剂等大田作物、果树、蔬菜、花卉的叶斑病、霜霉病、炭疽病[Cu(OH)2]3.CuS〇4等bordeauxmixture波尔多液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CuS045H20cupricsulfate硫酸铜铜素杀菌剂应用范围化学结构名称(英文名)类型

表1 常见杀菌剂

表1 常见杀菌剂(续)-1

表1 常见杀菌剂(续)-2

表1 常见杀菌剂(续)-3

表1 常见杀菌剂(续)-4

表1 常见杀菌剂(续)-5

表1 常见杀菌剂(续)-6

表1 常见杀菌剂(续)-7

表1 常见杀菌剂(续)-8

表1 常见杀菌剂(续)-9

表1 常见杀菌剂(续)-10

表1 常见杀菌剂(续)-11

表1 常见杀菌剂(续)-12

表1 常见杀菌剂(续)-13

表1 常见杀菌剂(续)-14

表1 常见杀菌剂(续)-15粒剂

以原药、粘合剂和载体通过特殊的造粒机械和工艺加工而成,根据粒的大小分微粒剂、颗粒剂和大粒剂。防治稻瘟病的异稻瘟净颗粒剂撒施稻田后,既可降低空气中农药污染,又可通过田间灌溉水中药剂的缓解,被稻株吸收运转,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烟剂

原药、燃料、氧化剂、消燃剂混合制成的粉剂,分装在罐内或袋内,通过引火线点燃后燃烧。其中的原药因受热气化后,在空气中又冷凝为0.1~2微米的烟粒。百菌清、硫黄具有高温下不分解并能升华,因此制成烟剂,用于温室和林间。

杀菌剂的毒性

杀菌剂对人、畜、鸟、蜂、鱼的毒性。分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三种表现形式。

急性毒性

以小动物如小白鼠或大白鼠作供试动物,以杀菌剂直接口服或皮肤涂抹于供试动物,观其中毒症状和致死中量,即杀死群体中50%个体所需的剂量(毫克/公斤体重)以LD50表示。凡LD50值大者,表示杀死50%个体所需的剂量多,该杀菌剂的毒性低。根据口服LD50量的大小,将农药的毒性划分为特剧毒<1毫克/公斤、剧毒1~50毫克/公斤、高毒50~100毫克/公斤、中等毒100~500毫克/公斤、低毒500~5000毫克/公斤、微毒5000~15000毫克/公斤。经皮毒性分低经皮毒性、中等经皮毒性、严重皮肤毒性。几种常用杀菌剂的毒性(表2)。

表2 几种杀菌剂的毒性

亚急性毒性

用微量杀菌剂饲喂供试动物,连续三个月观察对动物病理、生理及一些生化指标的影响。

晚稻2晚稻28isoprothiolane早稻3早稻14水稻稻瘟灵flutolanil221水稻望佳多procymidone225油菜速克灵edifenphos421水稻敌瘟磷propiconazole228小麦氧环三唑kasugamycin春雷霉素3.21水稻DT43黄瓜mepronil虎胶肥酸铜230纹达克水稻iprodione37苹果扑海因14花生chlorothalomil37番茄百菌清methyl小麦thionhanate-3230水稻、甲基硫菌灵31黄瓜甲霜灵锰锌metalaxyl-man-cozeb37水稻blasticidins天瘟素421水稻hymexazol四氯苯酞rabcide秧田浇灌3次水稻土菌消tricyclazole221水稻三环唑220小麦triadimefon三唑酮最多使用次数最后一次施药距天数(安全间隔期)作物使用杀菌剂

表3 几种杀菌剂合理使用准则

慢性毒性

用微量杀菌剂长期(六个月)饲喂供试动物连续观察2至4世代存活的个体,是否发生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现象。为了快速测定,也可用Ames氏测定法,即以鼠伤害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nhimurium)作为指示微生物,三天内即可知该药剂是否具致突变作用。有的杀菌剂在急性毒性方面属于微毒,但其慢性毒性却表现具“三致”作用,如百菌清在5000~10000mg/kg对大鼠肾脏有致癌作用,在微生物试验中亦发现有致突变现象。

由于杀菌剂对动物的毒性,加之使用于农作物上后,由于药剂的分解、代谢的原因,造成空气、水、土壤等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上的残留。国家从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人、畜的健康安全出发,对一些高毒和高残留的杀菌剂禁止使用,如有机汞杀菌剂。同时也规定一些杀菌剂的最终残留的限量、安全间隔期(表3)。如百菌清在水稻最终残留量不能超过0.2 ppm,安全间隔期为10天。苹果、梨、葡萄不能超过1 m g/kg,安全间隔期分别为21天、25天、21天。

杀菌剂药效测定

effectiveness test of fun-gicides

周明国

评估农药防治病害的效果及其应用价值的试验方法。药效测定的内容包括药剂防治的对象、对病原物的毒力、防治原理、施药技术、残效期、农药理化性能及其加工剂型与药效的关系。以防病效应评估各种药剂的差异和实用价值。此外,可测定对植物的药害和对非靶标生物群落的副作用。药效测定首先采用室内快速简便方法筛选出有希望的药剂再进行温室盆栽植株测定,最后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进行大田药效测定。以对病原物产生50%效应的有效浓度(EC50)或产生100%效应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值与对照标准药剂产生相同效应的浓度之比,评价测定药剂效力和推广价值。

室内药效测定

又称毒力测定,对病菌或培养基质施以药剂,以孢子萌发率、菌体生长速率、菌体形态或呼吸作用等生理变化作为衡量药剂毒力的指标。根据药剂和供试病菌的特性,室内药效测定方法如下。

孢子萌发法

将药剂附着在载玻片或其它适当平面上,然后滴上病菌孢子悬浮液,或使药液直接与孢子液混合,适当培养后镜检孢子萌发率。药剂浓度对数与抑制孢子萌发机率值之间的函数关系,以剂量反应曲线(简称D-R曲线)表示,并可根据D-R曲线位置和斜率评估和比较药剂毒力。

生长速率测定法

在含有药剂系列浓度的固体培养基平板上或液体培养基中,定量接种,经适当培养后,测量和比较菌落扩展、或浑浊度或菌体干重增加速率。有的可通过测量菌体分泌、代谢物含量推测对菌体生长速率的抑制效力。适用于近代开发的许多对孢子萌发无抑制作用,但可干扰菌体生物合成或细胞分裂过程的药剂的药效测定。

附着法

细菌或真菌孢子附着在灭菌的种子、菌丝、果皮或其它保护材料上,直接接触药剂,并给予适当温度、养分和水分,一定时间后观察有无菌落形成。

气体效力测定法

有些杀菌剂能够挥发或分解产生具有抗菌效力的气体。测定气体抗菌效力是在固定的培养基上接种供试菌,将皿倒置,在倒置皿盖内放入药剂,检查经培养的病菌生长发育状况。

扩散法

又称抑菌圈法,在已接菌的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加入少量抗菌物质,使药剂接触培养基和病原菌,适当培养后施加药剂部分的培养基周围由于药剂扩散产生抑菌圈或抑菌带,抑菌圈的大小与药剂浓度呈函数关系。应用此法比较杀菌剂毒力大小或病原菌对药剂的敏感性时,还应注意抑菌圈大小受不同药剂在培养基中水平扩展能力的影响。扩散法常用于农用抗菌素和混配药剂的药效测定。

形态观察法

有些杀菌剂对孢子萌发和菌体生长速率几乎没有抑制作用,但影响菌体正常形态,阻止病菌侵染发病。如水稻纹枯病菌接触井岗霉素后,菌体新分枝细胞缩短、分枝角度增大。多菌灵处理真菌孢子后,孢子能正常萌发,但芽管不能形成隔膜,三唑酮可使菌丝顶端肿涨畸形。

室内活体测定法

对新发展的少数只在寄主活体上才表现抗菌活性的药剂和对专性寄生菌的药效测定,可用药剂处理果实或部分植株组织如叶段、叶碟,经培养后以早期菌落扩展速率或寄主发病程度、或病菌在寄主上的繁殖率评估药剂效力。

温室药效测定

经室内试验证明药效较好的药剂,必须直接在植株上进行试验,测定药剂与寄主相互作用下的防病效果。温室试验一般在幼苗上试验,不受季节限制,通过适当仪器将药剂定量均匀喷施到盆栽植物上并定量人工接种,模拟发病的最适条件确保对照植株发病,使在较短时间内能得到重复性稳定的试验结果。试验内容和要求与大田药效试验类似。

大田药效试验

对多种农药新品种或当地未曾使用过的农药药效比较试验,以及同一药剂中不同加工剂型,施药方法、施药剂量、施药浓度、施药时间和次数的比较试验等。各试验中应注意作物对药剂的反应,如药害或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等。田间试验步骤可分为小区、大区和大面积示范试验,取得经验后进行推广使用。小区试验面积大小可根据土地条件、作物种类、病害特征和试验要求而定,一般不小于20平方米,成年果树不少于3棵,设3~4次重复和保护行。大区试验面积一般在0.5~2亩,不设重复或重复1次。大面积示范试验是在药剂经小区和大区试验并肯定了药效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不同生态区域进行试验,以肯定其推广价值。

大田药效试验方法随药剂特性、防治对象和试验目的而异。常见的施药方法有喷施、种苗处理、土壤处理、果实处理和烟熏等。混配制剂的药效试验中,除设对照标准药剂处理外,还应包括混配制剂中各成份的单剂处理,根据防治效果评估药剂复配后的联合作用模型。病菌侵染后施药或根部施药防治地上部分的气传病害,可测定药剂内吸治疗效力、分析药剂在植物体内的输导方式和重新分配。

残效期测定

杀菌剂残效期受药剂理化性能、寄主和病原物代谢降解或环境温度、光照、雨水冲刷等因素的影响。残效期测定常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也可采用化学和仪器分析的方法。如比较施药后不同天数接种对病害的防效,可用扩散法直接测定寄主体液的抗菌能力。施药后间隔取样萃取药剂有效成分,可通过气相、高效液相色谱或紫外光谱等方法定性定量分析,直接测定药剂的有效残留量。如经乙酸乙酯萃取作物体内的多菌灵有效成分,可用色谱和紫外光谱分析残留含量。分析环境单因子对药剂残效期的影响可在室内进行模拟试验,通过上述方法测定。

杀菌剂作用原理

principles of fungicidal action

叶钟音

杀死或抑制菌体生长、发育、繁殖的生理生化过程。杀菌剂接触菌类后表现为影响孢子萌芽、芽管隔膜形成、附着孢的成熟、侵入丝的形成、芽管菌丝异常、扭曲、膨大畸形、菌丝顶端异常分枝、新孢子形成以及菌核形成和萌芽等各种中毒症状。杀菌剂对菌体的作用方式有杀菌作用和抑菌作用。杀菌是一种杀菌剂在一定浓度、时间下接触菌体使其失去生长繁殖能力。抑菌是受药剂处理后,菌体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一旦脱离接触或加入抗代谢作用的竞争性抑制剂,菌体又可恢复生长繁殖。随着杀菌剂对菌生理代谢及生物化学反应的深入研究,杀菌和抑菌的概念赋予新的内涵。影响菌体内生物氧化,在菌类中毒症状上表现为孢子不能萌芽称为杀菌。影响菌体生物合成,在菌类中毒症状上表现为萌芽后的芽管或菌丝不能继续生长称为抑菌。有时杀菌或抑菌并不能截然分清,如5ppm苯菌灵可抑制一些白粉病菌菌丝生长,当500ppm浓度时即影响孢子萌芽;萎锈灵对菌体的作用方式是抑制生物氧化,但中毒表现为影响菌丝继续生长。杀菌剂对菌体的杀菌或抑制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破坏菌体细胞结构

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壁组成不同,杀菌剂的作用方式也不同。细菌细胞壁中主要成分为胞壁质粘肽,由N-乙酰氨基葡糖(GlcNAc)和N-乙酰壁氨酸(MurNAc)交叉结合成长链,氨基酸附着于多糖的直链上构成网状结构。细胞壁形成过程中必须通过糖肽多糖转肽酶和D-丙氨酸羧肽酶的催化交联反应。青霉素的结构与D-丙氨酰-D丙氨酸的结构相似,当青霉素与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接触时,青霉素的β-内酯环的C-N键开裂,开键的C原子与转肽酶结合,抑制了转肽酶,阻止细胞壁的合成。结果使细菌变成没有细胞壁的裸露原生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细胞膜破裂而细菌死亡。

真菌细胞壁的组成随不同类群而有所不同。几丁质是接合菌、子囊菌、半知菌、担子菌等类群真菌细胞壁中的重要组成成分。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结合成的含N多聚糖。多氧霉素、稻瘟净、稻瘟灵等杀菌剂都能抑制细胞壁的形成,但它们的作用方式不一。多氧霉素D与几丁质前体结构相似,且对几丁质合成酶的亲和力大于几丁质前体与合成酶亲和力,几丁质合成酶一旦与多氧霉素D结合,即失去聚合几丁质的能力。而稻瘟净的作用是阻止几丁质前体透过细胞膜使合成酶得不到几丁质前体,起隔离作用。稻瘟灵的作用则在影响几丁质以外的其它细胞壁成分(脂肪酸、油酯、磷脂等)的合成。真菌细胞壁的形成受阻后,表现的外部症状为孢子萌芽芽管粗糙,末端膨大或扭曲畸形,菌丝顶端膨大扭曲畸形等。杀菌剂除阻碍菌体细胞壁形成外,还可溶解和破坏细胞壁组成的部分物质和抑制细胞壁上的一些酶的活性以及对细胞壁的另一个组成纤维素结构的破坏。

菌体细胞膜是双层分子结构,由类脂质、蛋白质、甾醇和盐类。通过金属桥和疏水键连结组成,具有亲脂和亲水双亲媒性分子性质。甾醇,特别是麦角甾醇对真菌(除卵菌外)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关系重大。麦角甾醇合成受阻会导致膜结构的变化。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部位在细胞内质网的平滑部分,从异戊间二烯经过缩合生成角鲨烯(Sgualene),经环化后生成羊毛甾醇,再由羊毛甾醇经过去甲基化和双键易位等多种反应最后生成麦角甾醇。其脱甲基化是通过多功能氧化酶(细胞色素P450)催化进行的。三唑类杀菌剂的作用就是抑制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使C14的脱甲基反应难以进行,使14-2-甲基甾醇积累。咪唑、哌嗪、吡啶、嘧啶等类的杀菌剂亦有相同的作用。而吗啉类杀菌剂则不同,它的作用点是抑制△8~△7的双键异构化及C22双键导入C24双键还原,最终也导致膜的结构受损。外表症状表现为细胞内陷、液泡化,菌丝生长畸形,末端膨胀、扭曲,分枝过多等。

卵磷脂是菌丝细胞膜的另一重要组成成分,异稻瘟净、克瘟散等有机磷杀菌剂通过抑制卵磷脂合成过程中的N-甲基转移酶活性,从而抑制卵磷脂合成,导致菌丝生长受阻。多果定结构上的长碳链可以使细胞膜上的脂质部分溶解,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可以与细胞膜上的金属桥形成络合物,铜、汞金属盐作用于膜上的蛋白质或含—SH基酶类,这些作用都能导致菌体细胞膜结构的破坏、改变膜的透性而致菌体死亡。

干扰菌体细胞代谢

菌体萌芽时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贮存的糖类和脂类,从一个葡萄糖分子经过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末端氧化等一系列过程,最终产生ATP,供应菌体生长发育的需要,这一系列的生物氧化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专一性的酶参与,一旦这些酶受到杀菌剂的作用,整个代谢反应即会停止,能量供应也停止。菌体因得不到能量而死亡。大多数的保护性杀菌剂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克菌丹、百菌清及铜、汞、硫的无机杀菌剂等都可以抑制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过程中的多种酶的活性。至于末端氧化过程中的氧化磷酸化呼吸链,萎锈灵、敌克松、苯酚类以及砷、铜、汞剂都可以抑制该过程中酶的活性,只是不同的杀菌剂有它特有的作用点。

脂类的代谢亦是能量供应的重要来源。克菌丹、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醌类杀菌剂抑制β-氧化,阻碍脂肪酸的降解。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通过抑制三磷酸甘油酯的合成而干扰脂的生物合成,克瘟散还能抑制糖脂的合成。

对核酸、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核酸是由碱基、戊糖、磷酸组成,一些杀菌剂可以直接作用于碱基,如甲菌定、乙菌定、磺酰胺类、二甲酰亚胺类、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单核苷酸通过核酸聚合酶的作用形成多核苷酸。放线菌素D等抗菌素能抑制核酸的聚合作用。对蛋白质的合成影响主要表现在抑制氨基酸活化、转氨基作用、aa-tRNA形成、DNA模板功能、肽键伸长、氨酰基-tRNA、mRNA和核蛋白体三者结合等过程。起抑制作用的主要是抗菌素类如链霉素、四环素、放线菌酮、稻瘟散、春雷霉素等,也有如氯硝胺、甲菌定一类有机杀菌剂。另外,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或能量供应受阻都影响蛋白质合成。菌体细胞核酸、蛋白质合成受影响必然要反映到细胞核的形成,氯硝胺致使细胞不正常分裂增加,苯并咪唑类干扰微管蛋白聚合,致使纺锤体纤维形成受阻,有丝分裂受破坏,染色体不能向两极移动,子细胞不能正常形成。其它如二甲酰亚胺类、芳烃类杀菌剂都会引起菌体细胞有丝分裂不稳定,增加二倍体有丝分裂重组次数。

杀菌剂对菌体细胞代谢活动,有的仅在某个特定的位点的单一作用,如三唑酮对甾醇的合成、多菌灵对微管蛋白的亲合。也有不少杀菌剂,尤其是保护性杀菌剂是多位点的抑制,如克菌丹能抑制丙酮酸的脱羧反应,从而影响乙酰辅酶A的形成;同样脂肪酸氧化过程中也需要乙酰辅酶A参与,克菌丹亦能抑制脂肪酸氧化。

杀线虫剂

nematocide

叶钟音用于土壤或植物以杀死植物寄生线虫或减少线虫的虫口数,从而保护植物不受线虫为害的化学药剂。植物线虫病害的化学防治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以二硫化碳等化学药物用于土壤,试图抑制根瘤线虫,但未能获得满意的结果。1943年凯特(Cater)发现D-D混剂是现代杀线虫剂的开端,随后二溴乙烯等不饱和卤代烃等杀线虫剂陆续被开发。1956年除线磷(dichlofenthian)作为第一个有机磷土壤杀线虫剂出现。

作用机理

杀线虫剂的作用机理与杀虫剂相同。卤代烃具有强的脂溶性,容易渗透线虫体壁和卵壳,通过烷基化或氧化反应破坏虫体呼吸作用,导致线虫麻痹瘫痪而死。有机硫杀线虫剂威百亩、棉隆在土壤中通过分解产生异硫氰酸酯、甲基胺、甲醛、硫化氢等,其中异硫氰酸酯(—N—C=S)是一种很强的生物毒性基团,可以使线虫体细胞中含—SH和—NH2的酶失去活性,从而使线虫致死。有机磷杀线虫剂对线虫胆碱酯酶具抑制作用,使神经传递受阻而导致线虫死亡。氨基甲酸酯类的梯灭威进入植物体内后,在酶的作用下形成亚砜和砜的代谢产物,它们都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其中砜的代谢物对线虫的活性高于亚砜的化合物。

应用

具有熏蒸作用的杀线虫剂,因对植物具毒害,只能在种植前使用,以专门的器具注入土壤,全面施用(苗床)或沟施、穴施。为促使其挥发和在土壤中的扩散,最适宜的土壤温度为21~27℃,土壤湿度5%~25%。用药与播种(种植)的间隙期视季节而定,一般15~20天。触杀性的杀线虫剂可以在种植前、种植时进行土壤处理,丙线磷、克线磷可用于浸根、浸鳞茎。杀线威、克线磷可作叶面喷洒。

毒性

具熏蒸作用的卤代烃、有机硫等杀线虫剂对人畜毒性低,而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线虫剂对人畜毒性大,如梯灭威的原药对大鼠口服致死中量为0.93毫克/公斤,属于剧毒。呋喃丹的口服毒性大而经皮毒性低。这类杀线虫剂有的在土壤中能维持较长的残效,如克线磷药效维持达几个月,梯灭威在土壤中也不易分解,连续多年使用影响地下水的质量。另外早期使用的二溴氯丙烷对试验动物有致癌和致突变作用,在工厂生产中可引起男性不育。

种类

杀线虫剂的品种约30余种,常用的仅10余种(见表),其中具熏蒸作用的土壤杀线虫剂用量已日趋减少,而代之以触杀性和具内吸作用的杀线虫剂。

植时土壤处理内吸异丙三唑磷植时土壤处理触杀性甲基异柳磷植时、生长期土壤处理、浸鳞茎、根触杀性丙线磷植后、植时、生长期土壤处理、浸根、叶面喷洒内吸克线磷有机磷

甲基哌嗪是否易挥发

最佳答案甲基哌嗪是否易挥发取决于环境条件和物理性质。甲基哌嗪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易挥发性取决于环境条件和物理性质。以下是对甲基哌嗪挥发性的一般描述:

1、挥发性:甲基哌嗪在室温下是液态,但在较高的温度下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它的蒸汽压较低,因此相对来说不会迅速挥发。

2、热稳定性:甲基哌嗪在常规温度和压力下相对稳定,不易分解或分子间转移。因此,其在环境中挥发的速率相对较慢。甲基哌嗪在一般条件下的挥发性较低,不像某些易挥发的化合物那样迅速挥发。然而,在特定的条件下,例如高温、较大的表面积、较低的环境湿度等,甲基哌嗪仍然会挥发出来。

N-甲基哌嗪的介绍

最佳答案N-甲基哌嗪又名1-甲基哌嗪。无色液 体。分子量100.17。沸点138℃。相 对密度0.903 (20/4℃)。折射率1.4378。闪点42℃。溶于水、乙醚、乙醇。为有机合成中间体。在医药工业中制取抗菌素类药物甲哌利福霉素、抗精神病药三氟拉嗪等。由六水哌嗪经甲基化反应而得。

有人知道氧氟沙星合成路线吗?

最佳答案左旋氧氟沙星(levofloxacin,1)化学名为(S)-(-)-9-氟-2,3-二氢-3-甲基-10-(4-甲基-1-哌嗪)-7氧代-7氢吡啶骈〔1,2,3-de〕〔1,4〕苯骈�嗪-6-羧酸,是氧氟沙星的(S)-(-)异构体,它的抗菌活性为氧氟沙星的2倍,毒副作用小,成为第三代氟喹诺酮抗菌药中最优秀的品种之一,最早由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开发上市〔1,2〕.

1合成路线设计

化合物(1)的合成文献〔3〕报道按起始原料可分为两大类:方法一,由2,3,4,5-四氟苯甲酸为原料,经酰氯化后与丙二酸二乙酯缩合、部分水解脱羧、与原甲酸三乙酯缩合、(S)-(+)-2-氨基丙醇置换、环合、水解后与4-甲基哌嗪缩合精制而得〔4,5〕;方法二,以2,3,4-三氟硝基苯为起始原料,先合成关键中间体(S)-7,8-二氟-3-甲基-3,4-二氢-2H-1,4-苯骈�嗪,再与乙氧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缩合、环合、水解、上甲基哌嗪精制而得〔6~8〕.方法二尽管与目前国内氧氟沙星的合成工艺近似,但关键中间体(S)-7,8-二氟-3-甲基-3,4-二氢-2H-1,4-苯骈�嗪的合成存在步骤长、收率低、光学纯化难度大等缺点,难以适合大量制备.方法一因国内已有2,3,4,5-四氟苯甲酸及(S)-(+)-2-氨基丙醇工业品供应,成为不对称合成左旋氧氟沙星较为理想的选择,故采用方法一作为试制路线,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以2,3,4,5-四氟苯甲酸为原料,经8步反应制得左旋氧氟沙星,总收率为39.2%,最终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NMR,13C-NMR,DEPT,MS鉴定.合成路线见图1.

Fig.1The synthesis route of levofloxacin

2实验部分

熔点采用北京泰科仪器有限公司的XT-4双目显微熔点仪测定,温度未经校正.元素分析用美国PE-240C型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为Nicolet 170SX型.热重分析用美国PE-7系列热重分析仪.核磁共振谱用Bruker AM 500 MHz核磁共振仪测定,d6-DMSO为溶剂,TMS为内标.质谱用VG-ZAB-HS GC-MSZ质谱仪测定.旋光度用WZZ-1自动指示旋光仪测定.

2.12,3,4,5-四氟苯甲酰基乙酸乙酯(5)的合成

化合物(2)38.8 g(0.200 mol)、SOCl2 150 mL(2.05 mol)、DMF 0.4 mL依次加入到反应瓶中,搅拌加热回流5 h,常压蒸出过量的SOCl2,加甲苯40 mL再减压蒸干得化合物(3).

于另一个反应瓶中依次加入镁粉5.0 g(0.206 mol)、无水乙醇50 mL、四氯化碳0.5 mL,加热引发反应后,搅拌下滴加丙二酸二乙酯32.8 g(0.206 mol)和无水甲苯60 mL的混合液,30 min加完后于60℃继续反应2 h,冷至-5℃后滴加化合物(3)的甲苯80 mL溶液,1 h加完后继续在0℃搅拌反应2 h,倾入浓盐酸90 mL和冰水90 mL的混合液中,分出有机相,水相用甲苯(50 mL×3)萃取,合并有机相,减压蒸出甲苯得橙黄色油状液体(4),在化合物(4)的反应瓶中加入水100 mL和对甲苯磺酸0.1 g(0.500 mmol),加热回流6 h,TLC检测原料点基本消失〔乙酸乙酯-甲醇(V∶V=4∶0.5)为展开剂〕,冷至室温,以二氯甲烷(50 mL×3)萃取,有机相用水洗至中性,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干得橙色液体(5)44.4 g,收率:84.0%(文献〔4〕收率:93%),化合物(5)不经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2.2(S)-(-)-9,10-二氟-2,3-二氢-3-甲基-7氧代-7氢吡啶骈〔1,2,3-de〕〔1,4〕苯骈�嗪-6-羧酸乙酯(8)的合成

在含有化合物(5)44.4 g(0.168 mol)的反应瓶中,加入醋酐82 mL(0.876 mol),原甲酸三乙酯66.6 mL(0.400 mol),搅拌加热回流4 h,并在反应中蒸出生成的乙酸乙酯,使反应完全,减压蒸干后加二氯甲烷450 mL溶解,于室温搅拌滴加(S)-(+)-2-氨基丙醇13.5 g(0.180 mol)和二氯甲烷50 mL的混合液,1 h滴完后继续搅拌反应2 h,回收二氯甲烷并减压蒸干得橙红色粘稠性油状物(7),在含化合物(7)的反应瓶中加入DMF 400 mL及无水K2CO3 46.4 g(0.336 mol),在120℃搅拌反应8 h,减压回收DMF后向反应瓶中加入冰水250 mL,搅拌析出固体,放置过夜,过滤,固体用水洗涤,以氯仿-乙醇(V∶V=3∶2)进行重结晶,烘干得化合物(8)34.0 g,收率:65.4%,mp 254~256℃(文献〔6〕mp 254~255℃).

2.3(S)-(-)-9,10-二氟-2,3-二氢-3-甲基-7氧代-7氢吡啶骈〔1,2,3-de〕〔1,4〕苯骈�嗪-6-羧酸(9)的合成

按文献〔8〕操作,收率为:87%,mp>300℃(文献〔8〕收率:88%,mp>300℃).

2.4(S)-(-)-9-氟-2,3-二氢-3-甲基-10-(4-甲基-1-哌嗪基)-7氧代-7氢吡啶骈〔1,2,3-de〕〔1,4〕苯骈�嗪-6-羧酸(1)的合成

化合物(9)28.1 g(0.100 mol)、N-甲基哌嗪26 mL(0.230 mol)、DMSO 75 mL依次加入反应瓶中,130℃加热搅拌反应6 h,减压回收DMSO及过量的N-甲基哌嗪,残留物用95%乙醇重结晶,得淡黄色晶体(1)的半水合物30.3 g,收率:82%,(文献〔8〕收率:75.06%),mp 224~226℃,〔α〕24D=-76.7°(c=0.39,0.05 mol/L NaOH)〔文献〔7〕mp 225~227℃,〔α〕24D=-76.9°(c=0.385,0.05 mol/L NaOH)〕.TG分析:化合物(1)在35.466~82.453℃失重2.632%,相当于含0.5个结晶水(理论含0.5个结晶水值为2.430%).元素分析,实测值(%):C 58.29,H 5.72,N 11.16,F 5.07;理论值(%):C 58.32,H 5.72,N 11.34,F 5.13.IR(KBr)cm-1:3267(—COOH),3081(ArH),2974~2802(RH),1724.3(—COOH,CO),1621(7—CO),1542~1453(Ar—CC—),1395.6~1315.4(C—H,C—N),1291.8~1241.0(C—O,C—F),1089.9(C—N),927.5(—OH),802(C—H).1H-NMR(DMSO-d6)δ:15.22(1H,br s,—COOH),8.96(1H,s,5-H),7.56(1H,d,8-H),4.92(1H,d,3-H),4.58(1H,d,2βH),4.36(1H,d,2αH),3.26~3.36(4H,m,1,1′哌嗪环质子),2.44(4H,br s,2,2′哌嗪环质子),2.23(3H,s,N—CH3),1.45(3H,d,3-CH3).13C-NMR(DMSO-d6)δ:176.27(7-C),165.95(-COOH),155.38(9-C),146.06(5-C),140.03(11-C),132.01(10-C),124.72(12-C),119.55(13-C),106.55(6-C),103.21(8-C),68.01(2-C),55.25(哌嗪环2,2′-C),54.78(3-C),50.05(哌嗪环1,1′-C),46.01(N-CH3),17.88(3-CH3).13C-NMR(DEPT)δ:146.06(5-C),103.21(8-C),54.78(3-C)为CH碳原子;δ:68.01(2-C),55.25(哌嗪环2,2′-C),50.05(哌嗪环1,1′-C)为CH2碳原子;δ:46.01(N—CH3),17.88(3-CH3)为CH3碳原子.EI MS m/z:361(M+).

3讨论

文献〔4〕报道化合物(5)的合成以化合物(2)为原料经酰氯化后与丙二酸单一酯在丁基锂作用下,于-55℃低温下缩合,水解精制而得,收率为93%,但该合成方法成本高,反应条件苛刻,本文在参考文献〔9,10〕类似物合成方法基础上,由(2)经酰氯化后与乙氧基镁丙二酸二乙酯缩合,用0.1%对甲苯磺酸部分水解脱羧制得,收率为84%.由(5)制备(9)时,本实验在(5)与原甲酸三乙酯和醋酐反应时,将生成的乙酸乙酯蒸出使反应完全,并以无水K2CO3和DMF替代文献〔5〕中的50%NaH和DMSO,以冰醋酸和盐酸替代KOH进行水解,四步反应收率为56.9%(文献〔5〕收率:23.5%),以DMSO替代吡啶为溶剂进行缩N-甲基哌嗪反应,收率为82%(文献〔8〕收率为75.06%),以2,3,4,5-四氟苯甲酸计,总收率为39.2%,本研究对左旋氟沙星的工业化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安眠药对身体有副作用吗?

最佳答案安眠药

失眠者选用安全的安眠药有利于身体健康和治疗失眠.无成瘾性的催眠药和安全性高的安眠药更能成功治疗失眠且有利于人体健康,避免失眠严重危害.按需服用佐匹克隆也有利于身体健康和治疗失眠.国家支持药房合理销售佐匹克隆等安全性高的催眠药以利公众健康.国家还鼓励药店销售副作用较小的催眠药以利人民健康和药店效益.许多催眠药不是精神药品.

凡能快速诱导睡眠、延长总睡眠时间及深度睡眠过程的药物,均有助于治疗失眠。

目前常用治疗失眠的药物有镇静催眠药(包括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非典型苯二氮卓类)、抗抑郁药、抗组胺药(目前极少用于催眠)和中药。迄今镇静催眠药已经历前后三代的发展:

一、 第一代镇静催眠药物包括巴比妥类、水合氯醛、三溴合剂和羟嗪(安泰乐)等;

巴比妥类早在1864年已人工合成(巴比妥酸),但到1903年才发现它具有镇静作用,并认识到巴比妥酸衍生物的药理作用。它们的治疗指数较低,需中等剂量才改善睡眠,药物之间相互影响比较大、大剂量可影响呼吸。

其中羟嗪对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较合适;水合氯醛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少,广泛用于药物临床试验与不合作者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时的快速催眠;苯巴比妥可对苯二氮卓类与其他催眠药进行替代与递减治疗,也可用于儿童睡行症、睡惊症和梦魇等疾病,或者用于拮抗麻黄素、苯丙胺、氨茶碱等药物的中枢兴奋不良反应。

二、 第二代镇静催眠药物主要是指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

该类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镇静、催眠和抗焦虑药。其中地西泮(安定)曾经是临床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氯氮卓(利眠宁)是这类药中最先被合成者。后在瑞士拉罗切(La Rochey)药厂药理部动物实验室发现此类药物的精神活性 ;再后不久,第二个药物地西泮问世。

该类药物中前期开发的有甲喹酮、甲丙氨醋、氯氮卓、地西泮、舒必利;后期开发的有三唑仑、咪达唑仑、氟西泮、硝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这些安眠药的特点是治疗指数高、对内脏毒性低和使用安全。到目前为止,仍是治疗失眠常用的药物。

苯二氮卓类药能迅速诱导患者入睡,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延长顾眠时间和提高睡眠质量,但也改变了通常的睡眠模式,使浅睡眠延长 、REM睡眼持续时间缩短、首次REM睡眠出现时间延迟.做梦减少或消失。

苯二氮卓类药物各有特点。如三唑仑:吸收快,起效快,无蓄积,无后遗作用,是较理想的催眠药物;但缺点是半衰期短,用药后易产生清晨失眠和白天焦虑。氟西泮:半衰期较长,很少发生清晨失眠与白天焦虑,但由于其主要代谢产物有活性,且活性代谢产物半衰期长达47~100h,故易蓄积。

三、 第三代镇静催眠药物主要包括唑吡坦、扎来普隆、佐匹克隆。

有一些镇静催眠药安全性高。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开发了新一代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唑吡坦是首先面市的该类药物。由法国Sythelabo公司研制开发,1988年在法国上市,商品名Stilnox(中文译为—舒睡晨爽)。

唑吡坦能显著缩短入睡时间,同时能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次晨无明显后遗作用。极少产生“宿睡”现象,也不影响次晨的精神活动和动作的机敏度。一些较安全的安眠药久服无成瘾性,停药后很少产生反跳性失眠,重复应用极少积聚,使用较为安全。因此上市后得到广泛认同,已成为治疗失眠症的标准药物,有逐步取代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趋势。

第三代镇静催眠药物口服吸收良好,半小时达血液浓度高峰,药物代谢排泄快,半衰期为3~6小时,经肾脏代谢。本类药物治疗指数高,安全性高。基本不改变正常的生理睡眠结构,不产生耐受性、依赖性。不良反应与患者的个体敏感性有关,偶而有思睡、头昏、口苦、恶心和健忘等。这类较安全的催眠药包括唑吡坦、扎来普隆、佐匹克隆等。

附:(最常见的几种临床催眠药资料)

舒乐安定片

商品名及别名 艾司唑仑片(Aisi Zuolun Pian)

英文名 Estazolam Tablets

外包装图

主要成分 艾司唑仑 化学名:6-苯基-8-氯-4H-[1,2,4]-三氮唑[4,3-∝],[1,4]苯并二氮杂卓

性状 本品为白色片

药理学特征 本品为苯二氮卓受体的激动剂,受体复合物位于神经细胞膜,调节细胞的放电,起到氯通道的阈阀功能,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少下一步去极化兴奋性递质,它还作用于GABA依赖性受体,抗焦虑、镇静、催眠作用,通过刺激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内的GABA受体,提高GABA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增强脑干网状结构受刺激后的皮层和边缘性觉醒反应的抑制和阻断,分子药理学研究提示,减少或拮抗GABA的合成,本品的镇静催眠作用降低,如增加其浓度,则能加强苯二氮卓类药的催眠作用。

药代学特征 口服后3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T1/2为10-24小时,排泄较慢。

[适应症]

[作用与用途] 主要用于失眠,也可用于焦虑、紧张、恐惧,还可用于抗癫痫和抗惊厥。

服用方法 成人用量:口服。镇静,一次1-2mg,一日3次。失眠,1-2mg,睡前服。抗癫痫、抗惊厥,一次2-4mg,一日3次。

不良反应 使用适量无不良反应,服用量过大,可出现轻微乏力、口干、嗜睡。持续服用后亦可出现依赖,但程度较轻。

注意事项 有过敏反应者,乳妇、幼儿、老年患者性酒精中毒者,有药物滥用或成瘾史者,癫痫患者,肝肾功能损害者,运动过多症者,低蛋白血症者,伴呼吸困难的重症肌无力者性或隐性发生闭角型青光眼者,严重慢性阻塞性肺部病变者慎用。

【给药说明】(1)对本类药耐受量小的患者初量宜小。尤其是半衰期长的清除可能减慢,过度镇静、眩晕、或共济障碍等中枢神经体征发生机会多。出现呼吸抑制和低血压,常提示已超量。(2)避免长期使用大量和成瘾;长期使用本药,停药前应逐渐减量,不要骤停。(3)本类药没有特效的拮抗药,遇有超量或中毒,宜及早进行对症处理,包括催吐或洗胃等,以及呼吸和循环方面支持疗法;如有兴奋异常,不能用巴比妥类药,以免中枢性兴奋加剧或延长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药物相互作用 (1)与易成瘾药合用时,成瘾的危险性增加。(2)饮酒与本品合用,彼此相互增效。(3)与抗高血压药或利尿降压药合用时,可使本类药的降压增效。(4)与钙离子通道拮抗药合用时,可能使低血压加重。(5)与西咪替丁合用时可以抑制由肝脏转化本类药的中间代谢产物,从而使清除减慢,血药浓度升高。(6)普萘洛尔与本药合用时可导致癫痫发作的类型和(或)频率改变,应及时调整剂量。(7)卡马西平与经肝脏酶系统代谢的本品合用时,可使血药浓度下降。(8)与扑米酮合用,可引起癫痫发作类型改变。(9)与左旋多巴合用时,可降低后者的疗效。

酒石酸唑吡坦片

商品名及别名 乐坦 诺宾 思诺思 左吡登 唑吡坦

英文名 Zolpidem Tartrate Tablets

外包装图

主要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为:本品的主要成分是酒石酸唑吡坦,其化学名为N,N,6-三甲基-2-(4-甲基苯基)-咪唑并[1,2-a]吡啶-3-乙酰胺酒石酸盐。

分子式及分子量 分子式:C19H21N3O2·C4H6O6 分子量:764.88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药理学特征 本品为一催眠剂,通过选择性地与中枢神经系统的ω1-受体亚型的结合,产生药理作用。本品小剂量时,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在较大剂量时,第2相睡眠、慢波睡眠(第3和第4相睡眠)时间延长,REM睡眠时间缩短。

药代学特征 据文献报道,酒石酸唑吡坦吸收快,起效迅速。口服生物利用度为70%,且在治疗剂量范围内显示线性动力学,口服后0.3~3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消除半衰期,平均为2.4小时(0.7~3.5),作用可维持6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2.5%±0.1%。肝的首过效应为35%。重复服药不改变蛋白结合率,表明本品与其代谢物对结合部位缺乏竞争。成人的表观分布容积为0.54±0.2L/kg。老年人降至0.34±0.052L/kg。所有代谢物均无活性,且由尿中(56%)和粪便中(37%)排出。试验表明唑吡坦是不可透析的。

[适应症]

[作用与用途] 失眠症的短期治疗

服用方法 本品起效迅速,所以应在临睡前服用。成人的推荐剂量为每天10mg。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可能对本品较敏感,因此推荐剂量为第天5mg。

对于肝功能不全者,本品的清除代谢率降低,应从每天5mg剂量开始服用,对老年病人应特别注意。疗程可由几天至两周不等,最多四周(包括逐渐减量的时间)。注意,不得超过推荐和疗程服用。

不良反应 有证据表明,服用本品有与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和胃肠蠕动增加。老年病人最易产生。临床试验中,10mg剂量以下观察到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晕、头痛、恶心、腹泻和眩晕。

在长期临床试验中,极少观察到记忆障碍(顺行性遗忘),夜间烦躁,抑郁综合症、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或复视、颤抖舞蹈步和跌倒。

使用苯二氮卓类或类似苯二氮卓类药物会出现如下副作用:烦躁、兴奋、过敏性、侵略性错觉、暴怒、梦魇、幻觉、精神病、过激行为和其他敌对行为。如出现这些症状,应停止用药。年老者更易出现这些症状。

禁忌症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梗阻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症肌无力、严重肝功能不全、急性呼吸功能不全伴呼吸抑制者禁用,抑郁型精神病患者慎用。

注意事项:1、连续服用速效的苯二氮卓类和类似苯二氮卓类药物几周后,其药效和催眠效果可能会有所降低,而产生耐受性。

2、依赖性和失眠症反弹:依赖性:使用苯二氮卓类和类似苯二氮卓类药物可能会对这些药物产生躯体和精神依赖性。产生依赖性的风险随剂量的增加及治疗期的延长而增加。具有滥用药物和酗酒史者风险更大。一旦出现身体依赖性,立即停药会出现戒断症状,包括头痛、肌肉痛、极度焦虑紧张、烦躁、兴奋和谵妄。严重时会出现意识障碍、失去理智、听觉过敏、麻木、四肢麻刺感,对光、声音和身体接触过敏、出现幻觉和癫痫发作。

失眠症反弹:由苯二氮卓类和类似苯二氮卓类药物引起的短暂综合症状可能会使失眠症复发并增强。停止安眠治疗可能出现失眠症反弹。也可能伴随其它症状,包括情绪不稳、焦虑和烦躁。由于突然停药,会出现戒断症状或失眠症反弹,故应逐渐减少剂量。

3、对驾车和操作机械能力的影响:虽然研究表明服用本品后,模拟车辆驾驶未受影响,但司机和机械操作者应注意,同别的催眠药一样,服用本品次日上午可能有睡意。

孕妇及哺乳

妇女用药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儿童用药 15岁以下儿童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不宜同时饮酒,因酒精可能增强镇静效果,影响驾驶或操作机械能力。慎与中枢神经系统镇静剂合用:与抗精神病药(神经安定药)、催眠药、抗焦虑药、麻醉止痛药、抗癫痫药和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合用,能增强中枢抑制作用。不宜与抗抑郁药合用。

麻醉止痛剂可能会增强欣快症,从而导致精神依赖性增加。

抑制肝酶(特别是细胞色素P450)的化合物可能会增强苯二氮卓类或类似类苯二氮卓类药的作用。

药物过量 在过量用药病例中,有由意识障碍、嗜睡到轻度昏迷的报告。应进行全身检查和解救措施,如立即洗胃,必要时给予支持疗法等。当洗胃无效时,应使用活性碳减少吸收。即使出现兴奋,也要禁止使用镇静药物。出现严重症状时,可考虑使用氟马西尼(Flumazenil)。

佐匹克隆片

商品名及别名 依梦返等

英文名 Zopiclone Tablets

外包装图

主要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为佐匹克隆,化学名称为6-(5-氯吡啶-2-基)-7-[(4-甲基哌嗪-1-基)羰氧基]-5,6-二氢吡咯[3,4-b]吡嗪-5-酮。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

药理学特征 本品常规剂量具有镇静催眠和肌肉松弛作用。其作用于苯二氮卓嫒 体,但结合方式不同于苯二氮卓类药物。佐匹克隆为安全性较高的速效催眠药,佐匹克隆能改善睡眠,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夜间觉醒和早醒次数。

药代学特征 据资料报道,健康人口服本品生物利用度为80%,口服吸收迅速,1.5~2.0小时后可达血药浓度峰值,给药3.75、7.5和15mg后,分别为30、60和115mg/ml。药物吸收不受患者性别、给药时间和重复给药影响。药物迅速由血管分布至全身,分布容积为100L。血浆蛋白结合率均为45%,消除半衰期约5小时。连续多次给药无蓄积作用。

本品在体内广泛代谢(主要是经P450酶系统生物转化),主要代谢产物为N-氧化物(对动物有药理活性)和N-脱甲基物(无活性)。代谢物主要经肺脏排出(约占剂量50%),其余由尿液排出。仅剂量的4~5%以原料随尿排出。老年人半衰期约7小时。本品能通过透析膜,肝硬变者因脱甲基作用减慢,血浆消除能力明显降低,应调整剂量。

[适应症]

[作用与用途] 用于各种失眠症。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次晨残余作用的患者。

服用方法 口服,1片,临睡时服;老年人最初临睡时服半片,必要时1片;肝功能不全者,服半片为宜。

不良反应 与剂量及患者的敏感性有关。偶见思睡、口苦、口干、肌无力、遗忘、醉态,有些人出现异常的易恐、好斗、易受刺激或精神错乱、头痛、乏力。长期服药后突然停药可能有较轻的激动、焦虑、肌痛、震颤、反跳性失眠及恶梦、恶心及呕吐,罕见较重的痉挛、肌肉颤抖、神志模糊(往往断发于较轻的症状)。

禁忌症 禁用于对本品过敏者,失代偿的呼吸不全患者,重症肌无力、重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

注意事项 1. 肌无力患者用药时需注意医疗监护,呼吸功能不全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应适当调整剂量。

2. 使用本品时应绝对禁止摄入酒精饮料。

3. 用药时间太长要比较慎重,突然停药应小心监护,服药后不宜操作机械及驾车。

孕妇及哺乳

妇女用药 孕期妇女懎用。因本品在乳汁中浓度高,授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儿童用药 15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本品。

药物相互作用 与神经肌肉阻滞药(筒箭毒,肌松药)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药同服可增强镇静作用。

2.与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和催眠药同服要比较慎重。

药物过量 一次服用大量的药物可出现熟睡甚至长时间睡眠,应避免此情况。

扎来普隆胶囊(国产)

商品名及别名 曲宁

英文名 Zaleplon Capsules

主要成分 扎来普隆;其化学名为N-乙基-N-3-[7-(3-氰基吡唑并[1,5-a]嘧啶基)苯基]乙酰胺。

分子式及分子量 C17H15N5O 305.35

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药理学特征 药理作用:扎来普隆作为催眠药,其化学结构不同于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及其他已知的催眠药,可能作用于氨基丁酸-苯二氮卓(GABA-BZ)受体复合物而发挥其药理作用。非临床研究显示扎来普隆可选择性结合于脑GABA1受体复合物a亚单位w-1受体。扎来普隆与纯化GABA1受体(a)1b1y2[w-1]和(a)2b1y2[w-1]结合实验结果显示其与上述受体亲和力较低,可优先结合于w-1受体。

药代学特征 据国外文献报道,在500名健康人(包括年轻和老年的)、哺乳妇女和有肝病或肾病的病人,进行了药代动力学研究。在健康受试者中,进行了单剂量给药60MG和一天一次给药15MG、30MG共10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扎来普隆很快被吸收达峰浓度大约1小时,清除半衰期约1小时,一天一次给药没有药物积累,而且在治疗范围内,它的药代动力学是与剂量成正比。

1、吸收:扎来普隆口服后,吸收迅速且完全,1小时左右达血浆峰浓度。其生物利用度大约为30%,有显著的首过效应。

2、分布:扎来普隆是亲脂性的化合物,静脉给药后,分布容积大约是1.4L/KG,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大约是45%-75%,并且不受扎来普隆10-100NG/ML浓度范围限制,这表明扎来普隆对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是不敏感的。扎来普隆在血液和血浆中的比率大约是1,这表示扎来普隆是均匀分布在整个血液而没有广泛的分布在红细胞里。

3、代谢:在口服给药后,扎来普隆被广泛地代谢,在尿中,仅有不超过剂量的1%是原药,扎来普隆主要被醛氧化酶转化为5-氧-扎来普隆,扎来普隆很少被CYP3A4代谢为脱乙基扎来普隆,并很快被醛氧化酶转化为5-氧脱乙基扎来普隆。这些代谢产物然后被转化为葡萄糖醛酸化合物,并在尿中清除,所有的扎来普隆代谢产物均无药理作用。

4、排泄:在口服或静脉给药后,扎来普隆很快被清除,平均T1/2大约是1小时,扎来普隆口服血浆清除率大约是3L/H/KG静脉血浆清除率大约为1L/H/KG,如肝血液正常和忽略肾清除,估计扎来普隆的肝脏提取率是0.7,表明扎来普隆的首过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在服用有放射标记的扎来普隆后,在48小时内,可在尿中回收70%(6天内可回收71%),包括所有的扎来普隆代谢物和他们的葡萄糖醛酸,另外在粪便中可回收17%,主要是5-氧-扎来普隆。

5、食物作用:在健康成年人中,高脂肪和难消化的食物,可延长扎来普隆的吸收,延迟时间大约为2小时,并且Cmax减少大约35%,扎来普隆AUG和清除半衰期没有明显影响,这表明,在用完高脂肪和难消化的食物后,立即服用扎来普隆,其起效时间会有影响。对老年人进行扎来普隆药代动力学的三项研究结果显示,扎来普隆的药代动力学和年轻人没有明显的不同。

性别:在男性和女性中,扎来普隆的药代动力学没有明显不同。

人种:以日本人作为亚洲人的代表作了扎来普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对这个组,Cmax和AUC分别增强37%和64%,这可能和体重不同有关。也有可能与饮食、环境或别的因素而引起的酶的活性不同。

肝脏损伤:扎来普隆首先是被肝脏代谢,接着进行全身代谢,其口服清除率在代偿和代偿失调的病人减少70%和87%和健康人相比,导致平均Cmax和AUC明显减少,因此中、轻度肝脏损伤的病人服用扎来普隆时,应适当减少剂量,患有严重肝脏损伤病人不建议服用扎来普隆。

肾脏损伤;因为由肾脏排泄的扎来普隆原药不到1%,在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中,其药代动力学没有明显变化,因此对中、轻度肾脏损伤病人没有必要调整剂量,但对严重肾脏损伤病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适应症]

[作用与用途] 适用于入眠困难的失眠症的短期治疗,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扎来普隆能缩短入睡时间,但还未表明能增加睡眠时间和减少唤醒次数。

服用方法 成人口服一次5-10MG(1-2粒),睡前服用或入睡困难时服用。体重较轻的病人,推荐剂量为一次5MG(1粒)。老年病人、糖尿病人和轻、中度肝功能不全的病人,推荐剂量为一次5MG(1粒)。每晚只服用一次,持续用药时间限制在7-10天。如果服用7-10天后失眠仍未减轻,医生应对患者失眠的原因重新进行评估。

不良反应 服用扎来普隆后,可能会出现较轻的头痛、嗜睡、眩晕、口干、出汗及厌食、腹痛、恶心呕吐、乏力、记忆困难、多梦、情绪低落、振颤、站立不稳、复视及其他视力问题、精神错乱等不良反应。其他的不良反应包括:1、服用扎来普隆10或20MG后,1小时左右会出现短期的记忆缺失,20MG剂量时缺失作用更强,但2小时后没有缺失作用;2、服用扎来普隆10或20MG 后,1小时左右有预期的镇静和精神障碍作用,但2小时后没有这种作用;3、反弹性失眠是计量依赖性的,临床试验表明,5MG和10MG组在停药后的第一个晚上没有或很少有反弹性失眠,20MG组有一些,但第二天晚上消失;4、偶见一过性转氨酶升高。

禁忌症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禁用。

4、重症肌无力患者禁用。

5、严重呼吸困难或胸部疾病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国家特殊管理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对精神药品的管理条例,严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不要超过医生指定的使用期限,长期服用可能会产生依赖性。有药物滥用史的患者慎用。

3、在服用扎来普隆后,如发现行为和精神异常,请和医生联系。

4、告诉医生你可能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如果饮酒的话,也告诉医生。当服用扎来普隆或其他安眠药期间,禁止饮酒。

5、除非能保证4小时的睡眠时间,否则不要服用本品。

6、没有医生的指导,不要随意增加本品的用量。

7、第一次服用本品或别的安眠药时,应该知道这些药物在第二天仍然会有一些作用,当需要头脑清醒时,比如驾驶汽车、开机器等须慎用。

8、停止服药后的第一或两个晚上,可能入睡困难。

9、如果你已经怀孕或正在哺乳,请告诉医生。

10、不要和别人分享本品,药物应该防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

11、如果你有抑郁症的话,请告诉医生,医生应尽可能少的给予抑郁症患者药物的数量,以防止过量的发生。

12、本品起效快,应在上床前立即服用,或上床后难以入睡时服用。

13、为了本品更好的发挥作用,请不要在用完高脂肪的饮食后服用本品。

14、因为本品的不良反应是与剂量相关的,因此应尽可能用最底剂量,特别是老年人。

15、与作用脑部的药物联合使用时,可能因协同作用而加重后遗作用,导致清晨仍思睡。这些药物包括:用于治疗精神性疾病的药物(如精神抑郁药、催眠药、抗焦虑药、镇静药、抗抑郁药)麻醉剂和用于治疗变态反应的药物(如镇静抗组胺药)。

孕妇及哺乳

妇女用药 怀孕期间服用本品的安全性未得到数据证实,而且本品代谢入乳汁中,因此哺乳期母亲及将要或已经怀孕妇女禁用本品。

儿童用药 没有数据证实儿童服用本品的安全性,所以儿童(小于18岁)禁用本品。

老年患者用药 本品用于老年人,包括大于75岁老人。在老年人及老年妇女包括大于75岁的与健康青年志愿者比较,本品的药代动力学

没有明显的不同。由于老年人对安眠剂影响敏感些,推荐剂量为5MG。

药物相互作用 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乙醇:本品可增强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作用,但不影响乙醇的药代动力学。

丙咪嗪:本品与丙咪嗪合用后,清醒程度降低,运动精神行动能力损伤,相互作用是药效学,而没有药代动力学的变化。

帕罗西丁:本品与帕罗西丁合用无相互作用。

硫利达嗪:本品与硫利达嗪合用后,清醒程度降低,运动精神行动能力损伤,相互作用是药效学,而没有药代动力学的变化。

与酶诱导/抑制药物:与与酶诱导剂比如利福平合用,会使本品的Cmax和AUC降低4倍。

本品与苯海拉明合用无药代动力学相互影响,但两者都有镇静作用,合用需特别注意。

药物过量 本品用药过量的研究较少,在临床前研究中注意到,过量用药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的表现,轻微的症状有:瞌睡、昏睡及意识模糊等。严重的有:共挤失调、肌张力减退、低血压、有时昏迷直至死亡。

建议治疗:动物研究表明氟马西尼有秸抗扎来普隆,但没有用于临床。按照药物过量处理的一般原则进行治疗,并保证支持、对症治疗。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n甲基哌嗪有毒吗》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