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死在集中营里的德国文学家是谁答因为不确定讲的是谁,集中营知名受害文学类人物列举如下(个人觉得答案应该是6.):1.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1929年6月12日-1945年3月),《安妮日记...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奥地利把德甲施泰因温泉,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死在集中营里的德国文学家是谁

死在集中营里的德国文学家是谁

因为不确定讲的是谁,集中营知名受害文学类人物列举如下(个人觉得答案应该是6.):

1.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1929年6月12日-1945年3月),《安妮日记》作者是荷兰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关押了7个星期,1945年死于伯根-贝尔森集中营。

2.帕维尔·哈斯(Pavel Haas,1899年6月21日-1944年10月17日),捷克斯洛伐克作曲家,犹太人。曾为中国唐代诗人崔颢、杜甫的诗谱曲。1944年在集中营里被杀害。

3.法国诗人德斯诺斯(Robert Desnos,  1900-1945)是法国超现实派中一位有才气的诗人,早期在超现实派中很有威望,诗歌创作接近风趣和幽默,在抵抗运动中因主办地下报纸被德国占领军逮捕,并死于集中营。

4. 女诗人Selma Merbaum(塞尔玛·梅尔鲍姆, 参见上图),  1924年生于当时罗马尼亚境内布科维纳,18岁时罹患斑疹伤寒死在一所纳粹劳动营的犹太女孩,  Merbaum有近60首诗传世,主要写于1940年和1941年。女孩把这些诗写在一本相册里,名之为“采英集”,在被驱逐前夕交给了男友Leiser Fichmann,诗集上写着“我没有时间写完它”。这一对人儿是在Merbaum的家乡,今天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维茨的犹太复国主义青年组织中相识的。切尔诺维茨当时是欧洲犹太特色文化的重要中心。Paul Celan(诗人保罗·策兰)也是在这里长大的,他是Merbaum的一个表兄弟。

5.死於俄罗斯集中营的俄罗斯作家, 是1938年死于集中营的诗人曼德尔斯塔姆(Mandelstam)。

6.艾迪特·施泰因修女(Edith Stein, 也不能算德国人), 1891年10月12日施泰因出生于布雷斯劳(原属波兰,纳粹时期被德国吞并)一户虔诚的犹太家庭,1916年施泰因在胡塞尔指导下以《论移情问题》获得哥廷根哲学博士学位,随后成为胡塞尔助理在弗莱堡任教。海德格尔也在同年被聘为胡塞尔的教学助理,他们一起编辑出版胡塞尔的论文。施泰因完成博士论文后希望其中的一些研究能申请到终身教职,但由于当时德国大学拒绝为女性提供这个职位,胡塞尔尽管写了肯定的推荐信却申请失败。她在1919年提交哥廷根的论文《心灵的因果性》也被拒绝。 她将托马斯•阿奎那的《真理论》(On Truth)翻译成德文,并系统学习了罗马天主教哲学。 1929年4月她在胡塞尔70诞辰纪念文集中发表《胡塞尔现象学与圣托马斯·阿奎那哲学》,首次总结了自己这几年试图沟通现象学与托马斯哲学的成果,但应海德格尔强烈要求作了修正。1931-1932年她离开Speyer,到德国研究所科学教育学会任教。施泰因才刚刚开始这份工作,1933年纳粹政府通过的反犹太法就迫使她辞职。同年4月,在写给教皇庇护十一世的信中,她控诉纳粹罪行,并要求教皇公开谴责纳粹政府,让他们停止亵渎基督之名。1936年完成了形上学著作:《无限和永恒的存在》,试图连接托马斯哲学和胡塞尔、阿道夫·莱纳赫、亚历山大·蒲凡德、舍勒、康拉德-玛提乌斯、海德格尔等人的思想。1938年12月31日,为了避免纳粹的进一步迫害,修会让她转移到荷兰Echt的加尔默罗修道院。1941年开始写作最后一本书:《十字架上的科学:十字若望**研究》,施泰因视十字若望的著作为“追寻知识的哲学顶峰”。在1942年施泰因和妹妹洛萨于8月7日清晨遭捕,987名犹太人押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她在8月9日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毒气室被害。

普朗克作为德国物理学领袖提出了什么概念

你好。 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出生于德国荷尔施泰因,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且和爱因斯坦并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大物理学家。他因发现能量量子化而对物理学的又一次飞跃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1918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874年,普朗克进入慕尼黑大学攻读数学专业,后改读物理学专业。1877年转入柏林大学,曾聆听亥姆霍兹和基尔霍夫教授的讲课,1879年获得博士学位。1930年至1937年任德国威廉皇家学会的会长,该学会后为纪念普朗克而改名为马克斯·普朗克学会。

从博士论文开始,普朗克一直关注并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发表诸多论文。大约1894年起,开始研究黑体辐射问题,发现普朗克辐射定律,并在论证过程中提出能量子概念和常数h(后称为普朗克常数),成为此后微观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极为重要的普适常量。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上报告这一结果,成为量子论诞生和新物理学革命宣告开始的伟大时刻。由于这一发现,普朗克获得了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文名:马克斯·普朗克

外文名:德语: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

国籍:德国

出生地:丹麦基尔,现归属德国荷尔施泰因

出生日期:1858年4月23日

逝世日期:1947年10月4日

职业:物理学家,思想家

毕业院校:慕尼黑大学(学士),柏林大学(硕士,博士)

信仰:和平主义

主要成就:发明量子力学,诺贝尔物理学奖

智商:235

逝世地:德国下萨克森州哥廷根

希望能帮到你。

1938年“曼施泰因计划”里曼施泰因得到了哪些好处?

到了1938年3月7日,希特勒突然宣布召见曼施泰因。

1939年8月,德国实行了战争动员,希特勒准备进攻波兰,成立了南方集团军。

在”白色作战”命令中,曼施泰因被内定为南方集团军总部的参谋长。1939年8月31日德国入侵波兰的战争终于打响了。

1939年10月21日,曼施泰因奉命到设在左森的陆军总部去接受新的作战命令。南方集团军司令部于1939年10月24日抵达了西线的科布伦兹,并接管了为了西方战役而新建立起来的德军A集团军。

1939年11月,曼施泰因制定了西线作战的作战计划,这就是所谓“曼施泰因计划”的雏形:计划的核心主要就是利用强有力的德军坦克部队,经过比利时南部的卢森堡,直抵色当,突破该区内的马其诺防线,而将整个法国战线一分为二。

1940年2月7日,曼施泰因被调离南方集团军和A集团军参谋长的位置,任第38军军长。

2月9日,曼施泰因交割了集团军中的事务,黯然神伤地离开了科布伦兹集团军司令部,回到了李格尼兹家中。

2月17日,在家中修养了一个时期之后,曼施泰因奉召前往柏林,以新任军长的身份向希特勒报到。

报到后,希特勒设宴款待各位新军长。

宴会结束,众人告退之时,希特勒请曼施泰因留下,随他往元首的书房中去。在那里,希特勒请曼施泰因把他对于西线的作战计划的个人见解说给自己听。于是曼施泰因就原原本本地把他的计划讲了一遍。希特勒对于曼施泰因的陈述,理解非常快并完全同意他的见解。

1940年2月22日,希特勒通过陆军总部下达了与”曼施泰因计划”大致相同的作战命令。士兵使用的纸牌免税,同时决定为法德前线的士兵拨款购买1万个足球。

5月10日,德国空军突然对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的72个机场实施了猛烈的轰炸,德军地面部队展开了全面的进攻。

当德军按照以”曼施泰因计划”为蓝本的新西线作战计划而紧张忙碌时,曼施泰因本人却在忙里偷闲,坐看第38军军部的参谋们忙着把所属各师集中起来,有时也前去视察正式在波米拉尼亚和波兹南编组中的新陆军师。

1940年5月16日,在B集团军辖下百无聊赖的曼施泰因又接到了新命令,他的第38军又改由A集团军指挥。次日,曼施泰因在包斯托根向他的老长官伦德斯特上将报到。在那里,他受到了接替他A集团军参谋长职务的索顿斯吞将军以及旧日同僚的热烈欢迎。他们热情地向他介绍了通过安德内斯山地和渡过缪斯河的作战情况,按照他计划的基本点,新计划的每一步都在顺利进行之中了。1940年8月5日,曼施泰因接到了晋升他为德军步兵上将军衔的通知。

7月19日,曼施泰因以及所有的高级将领都被召往柏林,去参加德国国会的开会典礼。希特勒在典礼上正式宣布西线战役已经结束,同时为了表示国家对军人的感谢,给了一部分高级军官以极高的荣誉。

7月25日,曼施泰因获得骑士十字勋章。

1941年2月底,在法国西北沿海的小镇李托奎特交卸了第38军军长的职务,曼施泰因改任德军第56装甲军军长的新职。这次对曼施泰因来说,可是遂了心愿。早在西线战役开始之前,他就一直想指挥一个装甲军,把自己酝酿多时的新战术加以实践。

1941年5月间,曼施泰因接到了对苏联战争的作战命令,这个命令没有细节,只是指示他的56装甲军从属于一个装甲兵团而已。作为一个普通军长,事先是无权过问对苏战争计划细节的。

德国社会学的概述

德国社会学[中]

sociology in German [英] 1842年,留学法国的德国学者L.von施泰因的《现代法国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一书,对德国古典哲学社会观发起了冲击。他明确地把社会和国家区别开来,在国家和社会是构成人类共同生活的两大要素的观点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新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设想。施泰因的观点,有别于从18世纪的I.康德到19世纪的G.W.F.黑格尔的国家高于社会、统辖社会的传统观点。施泰因完善了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理论,被公认为德国社会学的创始人。

K.马克思发展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2)一书中,批判了黑格尔在国家以及国家对家庭和市民社会的关系上的观点。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以及与F.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基础。(见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史)

与马克思、施泰因同时代的W.H.里尔,提出了独特的市民社会观。他在《资产阶级社会》(1851)一书中,严格区分了社会和国家,对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分层分析。在《家庭》(1861)一书中提出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的观点。

P.von利林费尔德和 A.舍夫勒追随A.孔德、H.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提出了他们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成为德国社会学形成的标志。利林费尔德是德裔俄国人,1897~1898年曾任国际社会学学会会长。他在 5卷本《对未来社会科学的思考》(1873~1881)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社会有机体论,并提出了社会病理学概念。舍夫勒的社会有机体说主要表现在《社会本体的构造和生活》(1875~1878)和《社会学概要》(1906)两书中。 20世纪前30年是德国社会学的黄金时期,R.达伦多夫称之为英雄辈出的时代,出现了一批重要的社会学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F.滕尼斯、G.齐美尔、M.韦伯、K.曼海姆等,其他较活跃的还有:W.桑巴特、L.von 维泽、A.菲尔坎特、F.奥本海默、M.舍勒、C.布林克曼、S.克拉考尔、T.利特、T.盖格尔、H.弗赖尔、K.邓克曼、M.阿德勒等。

滕尼斯是德国社会学走向系统化的代表,他把社会学分为普通社会学和专门社会学;他在《社区和社会》一书中有关社区和社会的区分,在以后的社会学研究中一直被广泛沿用。在滕尼斯之后,德国社会学有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即以齐美尔为代表的形式社会学和历史文化研究。他们都遵循德国社会学的社会唯名论的传统。

形式社会学的代表人物齐美尔主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永恒不变的“社会交往形式”,是通过社会行为互相联系起来的个体以及由此产生的全部关系的过程。他的主要继承者维泽和菲尔坎特则对他进行了批判。菲尔坎特的观点表现出现象学的倾向。

历史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有A.韦伯、奥本海默、舍勒和曼海姆等。他们继承了W.文德尔班和H.李凯尔特等人的新康德主义传统,坚持精神科学的特殊性,认为社会学属于文化科学的范畴。社会学只能理解,而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去解释其对象。比起形式社会学,他们在社会唯名论上走得更远,认为社会现象不仅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而且是变动不居的。

M.韦伯则是上述两个方向的超越者。他对社会行动的概念分析,接近于形式社会学;而对经济同伦理关系的分析,又接近历史文化研究甚至马克思主义。他称自己的社会学为理解的社会学,理解的对象是社会行动、行动的过程和效应。在方法论上,韦伯强调价值无涉分析,视客观性为学者的人格;他提出“理想型”,即社会学意义的概念的建构。他毕生致力于近代资本主义起源的大规模文化比较研究。他的巨著《经济与社会》(1921~1922)被视为德国社会学的最高成就。

1904年,《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文献》创刊,M.韦伯和桑巴特担任主编。1909年,M.韦伯等人创立了德国社会学会,同成立于1872年的社会政策学会相对峙,滕尼斯任第一任会长。1919年,科隆大学正式开设社会学讲座,舍勒和维泽负责讲授。1921年《科隆社会科学季报》创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易名为《科隆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现为德国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之一。 1933~1945年纳粹统治时期,德国社会学处于萧条状态。刊物停办,学会被查禁,学术著作被焚烧,人员被放逐。但流亡国外的德国社会学家在异国继续从事学术活动。曼海姆在英国促进了知识社会学研究的发展;法兰克福学派先后在欧洲和美国揭露纳粹的反动本质,传播批判的社会理论;R.本迪克斯在美国为传播韦伯学说做出贡献;加入美国籍的P.F.拉扎斯菲尔德在社会学方法论和应用社会学方面享有盛名。

战后德国社会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社会学分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支。民主德国社会学属于苏联东欧社会学体系,在理论上主要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其主要观点反映在R.施托贝尔格等编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学原理》(1977)一书中。

在联邦德国,维泽对重建学会和学科起了重要作用。他领导了《科隆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的创刊工作。R.柯尼希是维泽的杂志接班人。适应战后的社会建设现实,经验社会学以科隆为中心迅速发展起来,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50年代中期。

社会学家H.舍尔斯基领导了明斯特大学社会学研究所,长期在多特蒙德从事工业社会学研究,创建了北勒费尔德大学社会学系。以舍尔斯基为中心,形成了达伦多夫所谓的“第三种社会学派”。

战后德国社会学还有一个重要学派就是法兰克福学派。它最初形成于1923年成立的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30年代因受纳粹迫害,其成员大部流亡国外。该所从1934年开始附属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49年迁回法兰克福。T.W.阿多诺是这一时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领导者,培养了J.哈贝马斯等新的一代社会学家。

与哈贝马斯同时,在战后影响较大的社会学家有达伦多夫、N.卢曼、M.R.莱普西马斯、M.鲍尔特、J.马特斯、W.施卢赫特等人。达伦多夫以其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借鉴和对冲突理论的重构而闻名;卢曼提出了现代意义的社会系统论;莱普西马斯是《韦伯全集》出版委员会的负责人,曾领导以M.韦伯研究为中心工作的海德堡大学社会学研究所;鲍尔特是研究社会分层的专家;马特斯长期考察亚洲社会,从事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施卢赫特是研究韦伯学说的专家。

60年代末,联邦德国社会学界开启韦伯复兴运动;70年代,《韦伯全集》出版委员会成立,组织出版33卷历史考据本《韦伯全集》。

从整个德语地区看,1972年,发行于德语地区的《社会学杂志》创刊。1988年10月4~7日,在苏黎世召开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德语地区社会学家大会暨第24届德国社会学家大会、第11届奥地利社会学家大会、第11届瑞士社会学家大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社会学家代表团出席了大会。会议参加者约1600人,分别举行了100场讨论会,作了近500个报告。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文化与社会”,齐美尔和M.韦伯的思想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各个分会分别讨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妇女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纳粹时期的社会以及日益扩大的社会学的学科界限等方面的问题。

介绍一下德国荷尔施泰因公主

你名字不给全不知道是哪一辈的公主,因为荷尔施泰因是世袭姓氏,只能给你一个完整的家族介绍了

1386年,荷尔斯泰因-伦德斯堡伯爵格哈德六世被封为石勒苏益格公爵。他去世后,他的三个儿子继位为荷尔斯泰因伯爵兼石勒苏益格公爵。三个儿子均没有子嗣,格哈德六世的幼女赫德维希与第一任丈夫奥尔登堡伯爵狄特里希一世的儿子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一世,于1459年继承了荷尔斯泰因和石勒苏益格,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伯爵。以下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伯爵和公爵的列表,奥尔登堡王朝以前的荷尔斯泰因伯爵,见条目荷尔斯泰因伯爵列表。

1564年—1622年:约翰三世 Johann III 克里斯蒂安三世第三子

1622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分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索比加德-埃罗(Schleswig-Holstein-Søbygaard-Ærø)、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诺尔堡(Schleswig-Holstein-Norburg)、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格吕克斯堡(Schleswig-Holstein-Glücksburg)、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普隆(Schleswig-Holstein-Sonderburg-Plön)。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索比加德-埃罗公爵

1622年—1633年:克里斯蒂安 约翰三世长子,无嗣

1633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索比加德-埃罗绝嗣。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公爵

1622年—1627年:亚历山大 Alexander 约翰三世第三子

亚历山大去世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分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弗朗茨哈根(Schleswig-Holstein-Sonderburg-Franzhagen)、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奥古斯腾堡(Schleswig-Holstein-Sonderburg-Augustenburg)、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贝克(Schleswig-Holstein-Sonderburg-Beck)、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维森堡(Schleswig-Holstein-Sonderburg-Wiesenburg)。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弗朗茨哈根公爵

1627年—1653年:约翰·克里斯蒂安 Johann Christian 亚历山大长子

1653年—1702年:克里斯蒂安·阿道夫 Christian Adolf 约翰·克里斯蒂安次子

1702年—1707年:利奥波德·克里斯蒂安 Leopold Christian 克里斯蒂安·阿道夫长子,无嗣

1707年—1708年:路德维希·卡尔 Ludwig Karl 克里斯蒂安·阿道夫次子,无嗣

1708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弗朗茨哈根绝嗣,归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奥古斯腾堡。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奥古斯腾堡公爵

1647年—1689年:恩斯特·京特尔 Ernst Günther 亚历山大第三子

1689年—1692年:弗里德里希 Friedrich 恩斯特·京特尔长子

1692年—1731年:恩斯特·奥古斯特 Ernst August 恩斯特·京特尔第三子

1731年—1754年: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 Christian August 恩斯特·奥古斯特的侄子

1754年—1794年: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一世 Friedrich Christian I 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之子

1794年—1814年: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二世 Friedrich Christian II 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一世之子

1814年—1863年:克里斯蒂安 Christian 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二世之子

1863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被奥地利和普鲁士占领。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贝克公爵

1627年—1675年:奥古斯特·菲利普 August Philipp 亚历山大第五子

1675年—1689年:奥古斯特 August 奥古斯特·菲利普长子

1689年—1719年: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 Friedrich Wilhelm I 奥古斯特之子,无嗣

1719年—1728年: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 Friedrich Ludwig 奥古斯特·菲利普次子

1728年—1749年: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 Friedrich Wilhelm II 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之子

1749年—1757年:弗里德里希 Friedrich 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之子,无嗣

1757年—1774年:卡尔·路德维希 Karl Ludwig 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第三子

1774年—1775年:彼得·奥古斯特 Peter August 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第五子

1775年—1816年:弗里德里希·卡尔·路德维希 FRIEDRICH Karl Ludwig 彼得·奥古斯特长孙

1816年—1825年:弗里德里希·威廉·保尔·利奥波德 Friedrich WILHELM Paul Leopold 弗里德里希·卡尔·路德维希之子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格吕克斯堡公爵

1825年—1831年:弗里德里希·威廉·保尔·利奥波德 1816年至1825年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贝克公爵

1831年—1863年:卡尔 Karl 威廉的长子

1863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被奥地利和普鲁士占领。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维森堡公爵

1647年—1689年:菲利普·路德维希 Philipp Ludwig 亚历山大第八子

1689年—1724年:弗里德里希 Friedrich 菲利普·路德维希长子

1724年—1744年:利奥波德 Leopold 弗里德里希长子

1744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维森堡绝嗣。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诺尔堡公爵

1622年—1624年:约翰·阿道夫 Johann Adolf 约翰三世第五子,无嗣

1624年—1658年:弗里德里希 Friedrich 约翰三世第六子

1658年—1669年:约翰·博吉斯拉夫 Johann Bogislaw 弗里德里希长子

1669年,约翰·博吉斯拉夫被废黜,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诺尔堡归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普隆。

1825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贝克更名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格吕克斯堡。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格吕克斯堡公爵

1622年—1663年:菲利普 Philipp 约翰三世第七子

1663年—1698年:克里斯蒂安 Christian 菲利普第三子

1698年—1729年:菲利普·恩斯特 Philipp Ernst 克里斯蒂安次子

1729年—1766年:弗里德里希 Friedrich 菲利普·恩斯特长子

1766年—1779年:弗里德里希·亨利·威廉 Friedrich Heinrich Wilhelm 弗里德里希长子,无嗣

1779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格吕克斯堡绝嗣,归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贝克。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普隆公爵

1622年—1671年:约阿西姆·恩斯特一世 Joachim Ernst I 约翰三世第十子

1671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普隆分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诺尔堡(新系)、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普隆-莱特维什(Schleswig-Holstein-Plön-Rethwisch)。

1671年—1704年:约翰·阿道夫 Johann Adolf 约阿西姆·恩斯特一世长子

1704年—1706年:利奥波德·奥古斯特 Leopold August 约翰·阿道夫长孙

1706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普隆绝嗣,归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诺尔堡(新系),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诺尔堡更名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普隆。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诺尔堡公爵(新系)

1669年—1699年:奥古斯特 August 约阿西姆·恩斯特一世次子

1699年—1722年:约阿西姆·弗里德里希 Joachim Friedrich 奥古斯特长子,1706年得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普隆

1706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诺尔堡更名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普隆。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普隆公爵(幼系)

1706年—1722年:约阿西姆·弗里德里希

1722年—1761年:弗里德里希·卡尔 Friedrich Karl 约阿西姆·弗里德里希的侄子,1729年得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普隆-莱特维什,无嗣

1761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普隆绝嗣,归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普隆-莱特维什公爵

1671年—1700年:约阿西姆·恩斯特二世 Joachim Ernst II 约阿西姆·恩斯特一世第三子

1700年—1729年:约翰·恩斯特·斐迪南 Johann Ernst Ferdinand 约阿西姆·恩斯特二世次子,无嗣

1729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普隆-莱特维什绝嗣,归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普隆。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德国施泰因》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