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超俱乐部不赚钱球员们该降薪吗?最佳答案随着疫情在全球的全面爆发,全世界体育运动都已经陷入了停赛状态,新冠肺炎的突袭,不仅仅影响着全民的健康,更让全球经济呈现衰退...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德甲各队工资总额排名最新,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中超俱乐部不赚钱球员们该降薪吗?

中超俱乐部不赚钱球员们该降薪吗?

最佳答案随着疫情在全球的全面爆发,全世界体育运动都已经陷入了停赛状态,新冠肺炎的突袭,不仅仅影响着全民的健康,更让全球经济呈现衰退景象,经济萧条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而球员降薪也成为了俱乐部缓解压力的必要措施,据《踢球者》最新消息报道,如果疫情再继续蔓延,那么许多赛季比赛很有可能被取消,在德国联赛协会的统计中,若赛季取消,德甲德乙一共有13支球队面临破产的可能,其中包含9支德乙球队,4支德甲都将面临破产的风险。

由于疫情影响,全球的足球运动也都暂停。(唯一还有足球比赛的世界上只有白俄罗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5大联赛都受到了严重的波及,超巨们的薪水也将被大大缩水,C罗和梅西也将会面临降薪。因为没有比赛,就没有转播权,没有转播权就没有钱,俱乐部破产是必然的。

那么被称为第6大联赛的中超会不会被波及到呢?中超球员会被降薪吗?据《新快报》报道:中国足坛降薪与否,得看国际足联和中国足协的态度。据媒体报道足球俱乐部健康的状态下,职业足球应该是一种自负盈亏的产业,但中国联赛则完全是另外一种状态。俱乐部不赚钱,指望集团拨款为主,这是中国职业足球的一个特性。

中超俱乐部不赚钱?这是真的吗?其实球迷都知道这是中超俱乐部普遍存在的情况,也是中超俱乐部不能长久存在的现象,只要集团出现问题,俱乐部就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天津天海就是很好的例子。中超联赛在全球的地位仅次于欧洲五大联赛,排在第6位,这个地位完全要归功于大集团们的全力支持。

比如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不仅仅有马云这样的大财团支持,还有恒大集团的无限投入,才能成为亚洲种子级别的俱乐部。所以一家俱乐部想要成功,说明白了就是要有真金白银。据粤媒报道:如今的中超已经到了预算5亿都难以保级的地步。俱乐部的整体支出中,有75%用于支付球队的薪水。

据著名调查机构《Sporting Intelligence》公布的数据,中超球员平均年薪为10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24万。疫情当前,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和个人都遇到了经济问题,节约开支肯定是一个发展趋势,但是我们知道,球员们合同都受到了法律的保护,除非球员们主动要求降薪,要不俱乐部必须得履行自己的合约。

中国在疫情方面的防控和治疗成为了全球的典范,科学防控,全民出动,万民一心,逆行天使,使命担当,换来了国泰民安,山河无恙的新局面。但是疫情对中国经济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好在我们的疫情防控取得了圆满的结果,那么现今全球球员都在热议球员降薪,中超球员拿着平均年薪724万元高薪,该不该降薪呢?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欧超48小时瓦解实录:美国资本和文化输出的罕见败局

最佳答案文|付政浩

从歃血为盟、缔约立誓到背约负盟、分崩离析,这一过程需要多久时间?欧洲超级联赛给出的答案是不足48小时,彻底刷新了世人对乌合之众这一词语的认知。

北京时间4月18日深夜,皇马等12家欧洲足球豪门俱乐部宣布成立欧洲超级联赛。这一消息随即引发全球热议,欧超支持者甚至信誓旦旦地宣称,欧洲足球 历史 进程从此将被改写。

但仅仅在不足48小时后的北京时间4月20日深夜,曼城等6支英超俱乐部就宣布退出欧超联赛。欧洲超级联赛对此无奈地表示,将暂停现有的赛事计划,重新考虑如何规划这一项目。

而截至发稿前,意甲的国兰、AC米兰、尤文和西甲的马竞也陆续宣布退出,欧超12家俱乐部瞬间仅剩西甲的巴萨和皇马两家。欧足联主席切费林发出最后通牒:当地时间21日下午5点前,剩余的欧超球队必须退出,否则将受到处罚。

鉴于欧超在欧洲范围内遭遇了多国政府、 体育 协会、足球联赛、媒体、球迷群体的集体反对,所以,欧超进展不顺乃至流产实属大概率事件。但真正令人意外的是,这一结盟关系如此脆弱无力,不堪一击。欧超土崩瓦解的如此之快,也折射出欧超此前筹办过程中的混乱无序。

正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无意外,欧超将很快胎死腹中、沦为闹剧。一场闹剧,一地鸡毛,抬望眼,恐怕也只剩下传说中的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大通的50亿美元空头支票在空中飘荡,美国投行意图依仗美元大放水的优势大举掠夺欧洲足球资产的美梦也就此被打破。在欧洲足球与美国资本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欧洲足球传统文化暂时取得了胜利。

那么,在过去这48个小时内究竟发生了什么?皇马主席弗洛伦蒂诺信誓旦旦称“没有人会退出”,却惨遭打脸,欧足联究竟采取了哪些举措,才让那些原本已被美元资本深深诱惑的豪门很快就幡然悔悟、甘当叛徒?而促使欧超12家豪门迅速分化瓦解的深层原因究竟又是什么?其实,纵观全球体坛,俱乐部结盟造反、挑战现有成熟赛事体系的案例屡见不鲜,但除了欧洲篮球联赛外,几无成功案例,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政府+协会+赞助商联合施压,十家俱乐部退群

毋庸讳言,足球豪门退出欧超的理由恰恰也是他们当初加入的理由,那就是两个字:利益。

欧超这一概念由来已久,长期以来,欧洲足球豪门就对欧冠的运营思路尤其是商业收入分配机制颇为不满,所以每隔数年就商议如何抱团来自己做大蛋糕,用固定豪门球队参加的欧超联赛来取代欧足联主导的欧冠。而如今在得到美国金融巨鳄的支持后,这一计划才真正开始落实。

根据欧超此前的方案显示,联赛将使用“15+5”的构成机制,15家创始球队将拥有永久参赛权,剩下5个名额将通过资格赛决出。美国摩根大通承诺出资至少50亿美元来支持欧超的筹建,所有这15家创始俱乐部将共享35亿欧元的启动资金,此外,数字媒体平台DAZN也有意用一年35亿欧元的天价购买欧超联赛版权。

据估算,欧超的每年营收将轻松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各家创始球队第一年就有望最多分到3.5亿欧元。这些天文数字的诱惑力之大不言而喻。尤其是考虑到疫情导致欧洲足球俱乐部亏损巨大,面对美国巨鳄抛出的支票,各家豪门难以自持实属正常。

但短短两天之内,这些豪门突然觉得美国支票不香了,因为他们原有的利益可能会遭遇重创。一个只是画大饼的未来前景,一个则是实打实的眼下利益,当必须做出抉择时,大多数人恐怕还是会选择稳妥可靠的眼下既有利益。

在欧超宣布成立后的第一时间,欧洲的政府高官、欧足联以及各国足协协会、本俱乐部名宿、球迷群体、兄弟足球俱乐部均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强烈反对,相关赞助商也选择对参加欧超的俱乐部进行施压。其中,欧足联联合英、意、西三国足协表示,参加欧超的球员将会被禁止参加任何国内、欧洲或者世界级别的比赛,并有可能被禁止代表各自的国家队。

当政府、协会、联赛、球迷、媒体、赞助商一起施压时,这意味俱乐部的赞助收入、票房收入、联赛分红都可能会遭遇损失,面对这些潜在的损失,俱乐部自然能感受到切身之痛。因为英国有曼城、利物浦、曼联、阿森纳、热刺、切尔西这六家足球俱乐部加入欧超,占据欧超的半壁江山,所以英国的反对声音也最激烈。

英超多家俱乐部的球迷群体明确表示抵制欧超,在利兹联对阵利物浦的比赛期间,现场打出大幅标语“向欧超说不”。利兹联俱乐部球员更是身穿呼吁抵制欧超的T恤,T恤上印着醒目的标语“足球是为了球迷”。赞助商们则威胁将暂停和六家英超俱乐部的相关合作,而潜在的新赞助商则有意暂停谈判。

此外,西班牙的《世界 体育 报》透露,欧足联向英超六家俱乐部做出承诺,只有他们退出欧超,欧足联后续将向他们提供了一笔巨款作为补偿。前有威逼,后有利诱,英超六家俱乐部自然被分化。

俱乐部造反鲜有成功案例,但终能推动职业化进程

在职业 体育 领域,最大的痛点就是赛事初创阶段发愁如何做大蛋糕,以及在赛事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如何分好蛋糕。围绕着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这个永恒的矛盾,这些年下来,纵观国内外体坛,其实经常出现豪门俱乐部私下结盟造反、另立门户的案例,但大多数时候,这些组织都会自行解散、无疾而终。

必须指出的是,俱乐部造反的目的往往并不是真的要从零开始创立一项新的IP,更像是以此为谈判资本,迫使规则制定者做出利益妥协。从这一角度出发,这些造反往往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诉求。

如前文所言,欧超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浮出水面,一些豪门俱乐部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组织办赛来获得更多收益。1998年,意大利媒体大亨、AC米兰老板贝卢斯科尼连和传媒大亨默多克等人提出,希望像打造一个像北美四大职业 体育 联赛一样的封闭联赛,之邀请欧洲最顶级的豪门俱乐部参赛,但这一构思随即遭到了欧足联的反对。

同一年,AC米兰、巴萨等14家欧洲足球豪门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秘密召开了会议,酝酿成立G14组织,希望能让豪门球队在欧冠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分红,随后欧足联同意了他们提出的欧冠赛制改革建议。

2000年9月,G14正式在布鲁塞尔完成注册,此后成员扩大到18家,不断探讨成立欧洲超级联赛的设想。同时,这些豪门以G14的名义连和与国际足联、欧足联进行谈判,成功迫使欧足联和国际足联同意在世界杯和欧洲杯后向参赛的足球选手支付薪水,并向其间受伤的球员所在的俱乐部提供经济赔偿。2008年,在俱乐部与欧足联达成相关协议后,G14宣布解散,但转而又成立了性质相似的欧洲俱乐部协会并继续就欧冠的不合理机制向欧足联施压。

除了欧超的前身G14外,国内体坛比较熟悉的俱乐部造反案例有中超七家俱乐部在2004年发起的G7革命、CBA七家俱乐部在1998年成立的“职业篮球俱乐部联盟筹委会”以及18家俱乐部在2016年成立的中职联公司。如你所知,这三个组织在各自的协会介入后均很快宣布解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诉求,推动了联赛的职业化进程,虽败犹荣。

2004年10月,国安等七家足球俱乐部达成战略同盟,向中国足协提出“行政退出、资本决定、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公司化经营”。但在中国足协的强力干预下,G7随后就宣布解散,但此后中国足协也推出中超联盟的架构,承诺要尊重投资人利益,用公司化方式运营中超联赛,这为日后的中超公司成立奠定基础。

1998年12月,CBA的上海男篮等七家俱乐部的老总在上海联合成立“职业篮球俱乐部联盟筹委会”。这七家俱乐部希望篮管中心允许CBA各队参与联赛规则制定,比如允许俱乐部可以自行洽谈装备赞助商,并呼吁把CBA推进为“共存共荣、共同发展、共享成果”的利益统一体,这被视为是在向“领导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集于一身的篮管中心公开挑战。(详情请参看拙作《CBA的两度结盟造反和一次另立中央》)

从1998年12月18日成立到1999年2月18解散,“职业篮球俱乐部联盟筹委会”这个以推进CBA职业化为己任的筹委会仅仅只存在了两个月。但也并非一无所获,在1999-2000赛季到2003-04赛季期间,篮管中心曾允许CBA球队可以自行寻求装备赞助商。

2016年,时任上海男篮俱乐部董事长的姚明呼吁所有CBA20家俱乐部一起成立公司来自己运营CBA联赛,结果有两家俱乐部拒绝加入,而这18家俱乐部一起成立了中职联篮球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职联”),并以公司的名义向中国篮协提出要求,由中职联公司来获得CBA联赛的商务运营和竞赛管理权。

中国篮协否决了这一要求,但随后提出,中国篮协将联合所有20家俱乐部成立中篮联公司来运营联赛。最终,在2016年9月,中篮联公司(俗称“CBA公司”)成立,时任篮管中心副主任的李金生担任董事长,姚明担任副董事长,中国篮协持股30%,20家俱乐部平均每家持股3.5%。

此后在上层的支持下,姚明成为篮协主席,并接替李金生担任CBA公司董事长,中国篮协从CBA公司退股,二十家俱乐部每家持股5%。与此同时,18家俱乐部成立的中职联自始至终没有真正运营,在CBA公司正式运营后很快就被悄然注销。

虽然有人戏称,中职联更像是一个与中国篮协谈判的筹码,并且,在率众造反的过程中,成为篮协主席的姚明不啻于被招安,此外,中国篮协在CBA公司有一票否决权,重大事务仍然由中国篮协幕后拍板,但相比以往,CBA公司的成立已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中职联公司也算是变相实现了其成立时的初衷。

在看了这些虽败犹荣的案例后,你会发现,俱乐部们联合成立的造反平台更多是逼迫协会做出妥协让步的一个谈判条件。所以,此番,欧超非常巧合地抢在欧足联大会正式表决欧冠扩军计划的前一天官宣成立,这种巧合着实耐人寻味。

豪门长期以来就对欧冠不断扩军非常不满,此番欧足联开会要正式表决此事,欧超联赛匆匆宣布成立,无疑是在向欧足联明确说不,未来欧足联大概率要通过欧冠的一些改革向豪门做出补偿,欧超流产不可能全无收获。

至于为何说欧超是匆匆成立?有两个佐证:

其一,欧超的成员构成机制是15+5,但目前仅仅凑了12个,不仅剩余三个固定席位尚未确认,而且剩余五个灵活席位具体如何筛选也没有很详细的规则,在这种情况匆匆选择对外官宣,可见有些着急;

其二,12家豪门俱乐部联合成立欧超联赛,但短短两天,已经有10家俱乐部宣布退出,可见此前他们缔结的盟约并不那么牢靠,这也是沟通不畅、匆匆官宣的体现,难免给人留下临时搭建草台班子的印象。匆匆官宣成立,又匆匆宣布退出,何其草率!

欧洲足球暂时击退美国资本,球迷十分警惕足球寡头化

欧超联赛的设想已经存续数十年,堪称几代豪门俱乐部掌门人的梦想,如今好不容易有摩根大通这样的美国投资巨鳄肯出资支持,为什么却轻而易举地就被瓦解?

面对这块价值百亿美元的超级蛋糕,如果说那些没有加入欧超的俱乐部和球迷群体反对可以归结为羡慕嫉妒恨的话,那这些豪门俱乐部的球迷群体为何也如此旗帜鲜明地反对呢?更何况,这些豪门之所以成立欧超联赛,也是因为长期以来对欧足联经营欧冠的策略和利益分配机制不满,既然欧超旨在推陈出新、革除弊病,为什么世人却都不欢迎这些革命者呢?

直接原因就是,欧超联赛只吸纳豪门球队,中小俱乐部被摒弃在外,其本质是金元足球的进一步寡头化,资本机构强行垄断足球市场,进一步切割大块蛋糕,欧超将独享天价转播版权合同和最顶级的赞助商资源。而现有的各国联赛则难以获得核心资源扶持,豪门球员为了踢好欧超大概率会选择在本国联赛中轮休,所以本国联赛的收入锐减是大概率事件,而中小球队的分红则进一步萎缩。

要知道,欧洲足球的根基命脉恰恰是大量并不广为人知的中小足球俱乐部,是他们深入全国社区,覆盖和培养了广阔的足球人口,而豪门往往直接从中小俱乐部购买潜力明星。一旦资本让足球寡头化,中小俱乐部和豪门之间将被进一步割裂,中小俱乐部入不敷出,迟早会趋于消亡。

当然,美国投资大鳄们斥巨资来创建一个全新的欧超联赛,最终,这些投资都要通过赛事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而这些盈利注定要从球迷身上获取,毕竟羊毛始终要出在羊身上。一旦欧超形成垄断地位,足球迷的看球成本将大幅提升,这也是欧洲球迷近年来频频抗议的一大现象。

有鉴于此,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说,“欧超将冲击国内比赛的核心赛事,并将影响英国球迷群体的核心利益。”而曾在皇马、罢赛等豪门效力过的传奇球星菲戈也明确反对欧超,斥责其会毁掉欧洲足球的根本:“这个所谓的‘超级联赛’一点也不超级,这一贪婪而冷酷的行为,会给我们的草根足球、女足以及更广阔足球体系的建立带来灾难。而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那些自私的资本家的利益,他们早就不在乎球迷的想法了,而且藐视 体育 道德。真可悲。”

或许对于国人而言,资本大鳄垄断足球后将高昂成本转嫁给欧洲球迷的种种后遗症,很难感同身受,毕竟足球在中国可有可无,并不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但假设,有资本突然将中国所有的985高校买断并私有化,然后重新组建“中国超级名校联盟”,只有价高者方可入校就读。或许,届时,国人才能理解欧洲人为何如此憎恶资本垄断足球。

欧超成欧美 体育 文化之争,欧盟立法更支持欧足联

当然,欧超注定流产的深层次原因则是,这是美国 体育 文化和欧洲 体育 文化的正面较量。欧美两者之间谁的 体育 文化更发达更成熟很难有定论,但强龙难压地头蛇,效仿美国封闭赛事机制的欧超在欧洲遭遇全民抵制实属正常。

自二战后,美国不断向全世界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产品,在 体育 领域,NBA堪称是国际化程度最强的 体育 赛事,同时也是当今全球最强的美国 体育 文化输出产品。不过,世界的第一大 体育 运动却是足球,而足球世界的重心则是欧洲。这些年,美国投资机构不断前往欧洲进行足球俱乐部投资,这被欧洲人视为文化 体育 领域的马歇尔计划。

此次欧超的背后金主是美国的投资大鳄摩根大通,而欧超的三位副主席——曼联主席格雷泽、阿森纳主席克伦克、利物浦主席约翰·亨利均是美国大亨。所以,欧洲对欧超的阻击更多被视为是欧洲足球文化对美国资本大鳄的抵制。

此外,恩德斯分析公司的弗朗索瓦·戈达尔认为,美国职业 体育 都是封闭式的 体育 联赛,而欧洲 体育 则是更富竞争性的升降级赛制,美国投资人对此并不习惯。“升降级就意味着俱乐部的营收可能会非常不稳定,这给投资人会带来不安全感,为什么职业 体育 要让投资人有这种不安全感?在美国,一切都要对投资人负责。”

而欧洲球迷最不满意的恰恰就是欧超是封闭赛事。没有升降级,这违背了欧洲足球生态系统的 体育 价值和开放竞争原则,是对欧洲足球长久以来竞争精神和公平原则的公然藐视。德甲球队勒沃库森CEO沃勒尔直言:“封闭的赛制是对足球的犯罪。”

在这两种逻辑的背后,则是欧美对职业 体育 和业余 体育 金字塔串联的机制明显不同:欧洲 体育 组织的金字塔结构将职业 体育 和非职业 体育 融合,出于公益的目的由协会和联盟垂直一体化的分层管理,所以实行升降级制度,给中小俱乐部一个上升通道。但北美 体育 模式严格区分“业余” 和“职业” 体育 ,两者之间是完全不同的两套管理机构和运营逻辑,美国职业 体育 谋求的就是用寡头垄断来获取最大利益,不承担 社会 责任,而NCAA在以往是不允许 体育 运动员有任何收入,是纯粹的业余球员。

即便欧超没有美国资本插手,欧超也很难在现行的欧洲 体育 文化中存活。因为欧洲现行的 体育 法律赋予了欧足联相应的行业高度自治权和反垄断豁免权,这意味着只要没有欧足联的支持,很难有一项顶级IP可以堂而皇之地压过欧冠而独立存在。

早在2000年,欧盟各国就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欧盟竞争法不能全部适应于 体育 领域,要尊重 体育 领域的独特性,允许 体育 协会高度自治和享有部分反垄断豁免权,比如国际篮联就规定,在一个国家只允许有一个顶级篮球联赛,不能出现两个并列级别的篮球赛事,否则就有权对该国进行禁赛,而这一规定就脱胎于欧洲法律授权单项 体育 协会的行业反垄断豁免权。

2000年,欧盟发布《欧洲 体育 的 社会 功能及其特殊性宣言》,也被称为《尼斯宣言》,该宣言要求,欧盟竞争法适用于 体育 领域时,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一、充分考虑到 体育 运动的独有的特点;二、竞争法的适用不影响 体育 运动组织者纯粹为了比赛的顺利进行而行使的那些管理职能三、尽量保持 体育 运动的 社会 和文化功能。

2009年,欧盟专门发布《欧盟 体育 白皮书》,明确提出,欧盟尊重 体育 的特殊性,在 体育 相关案例中,欧洲法院遵循逐案审查原则,要谨慎地使用欧盟竞争法,充分尊重国际 体育 组织和单项 体育 协会对于 体育 组织的管理权利。

基于此,欧盟允许 体育 联赛和 体育 协会拥有一定的反垄断豁免权,在具体赛事管理中拥有高度自治权。尽管欧超明确强调欧超的成立不违背欧洲任何的法律,但一旦真的双方对簿公堂,届时欧盟法律恐怕还是会更倾向于欧足联这个行业协会。更何况,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统此番都已明确表示,他们不排除会采取立法举措来保护欧洲足球。所以,从法律角度而言,欧超流产也实属正常。

外媒:库蒂尼奥被推荐给埃弗顿,巴萨承担部分薪水,你怎么看?

最佳答案在上一轮德甲联赛中,拜仁成功在客场1-0小胜云达不莱梅,再次收获了3个联赛积分,而凭借本场比赛的胜利,拜仁也提前2轮锁定了本赛季的德甲冠军,这一次夺冠,拜仁也成为了欧洲又一支获得联赛八连冠的球队,可见近年来拜仁在德甲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接下来剩下两场联赛,对于拜仁而言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无论比分结果如何,他们都始终是冠军球队,因此拜仁完全可以放松心情去迎战比赛,并且开始计划接下来的欧冠以及新赛季。

德甲联赛即将结束,拜仁也即将对租借到期的几名球员进行处理,其中本赛季租借加盟球队的巴西中场库蒂尼奥,在拜仁的未来就是充满未知的,虽然库蒂尼奥在来到拜仁之后,有着不错的表现,但似乎并没有完全得到拜仁的满意,最起码他高昂的价格,让拜仁难以完全接受。此前拜仁就已经官宣,他们与巴萨达成了协议一致,外租球员库蒂尼奥与俱乐部的租借合同将会进一步延长,直至到本赛季的欧冠赛事结束为止,因此不出意外的话,库蒂尼奥最快离开拜仁,也要到8月份。

①:拜仁只租借不买断,巴萨难以接受

续租到欧冠赛事结束,这个要求巴萨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受到了疫情影响,俱乐部赛事和欧冠赛事都没有完全结束,稍微续租几个月,也合情合理,但如果本赛季完完全全结束之后,拜仁还是不选择买断库蒂尼奥的话,那么巴萨就自然会收回来,再想办法出售给其他的球队。目前拜仁的阵容配置还是比较强的,各个位置上都有不错的球员,所以就算少了库蒂尼奥一人,对拜仁来说影响也不会太大,而且说实话,拜仁如果有足够的钱去买断库蒂尼奥,还不如争取签下一些更加年轻有实力的球员,这显然更加符合俱乐部的建队需要。

库蒂尼奥的买断费用高达1.2亿欧元,这个价格拜仁肯定是不愿意拿出来的,但鉴于本赛季库蒂尼奥表现较为出色,拜仁即使不愿意买断,也是愿意续租的,所以拜仁一旦提出申请续租,不知道巴萨又是否会接受交易呢?目前库蒂尼奥的情况也是非常尴尬,虽然他实力还是有的,但却因为自己的高价合同,而限制了转会,拜仁不愿意花费巨资让他长久留下来,回归巴萨也未必有合适的位置,两边情况都不乐观,也让库蒂尼奥的未来,逐渐变得扑朔迷离。

②:回归英超,埃弗顿加入争夺

从本赛季冬窗转会期间开始到现在,库蒂尼奥就一直与多支英超球队发生过传闻,甚至还包括了他的老东家利物浦,可见库蒂尼奥还是比较受欢迎的,曾经在英超取得了不错的个人成绩,也让他有了足够的底气和信心去回归英超,不过想要得到库蒂尼奥,钱还是必不可少的。根据英媒报道,目前库蒂尼奥就已经被推荐到英超埃弗顿俱乐部,并且巴萨愿意承担起库蒂尼奥1/3的薪水,让埃弗顿可以有足够的财力,去把库蒂尼奥给租借下来,至于愿不愿意,就需要看埃弗顿的意愿,以及库蒂尼奥本人的想法了。

首先,埃弗顿是利物浦的死敌俱乐部,两支球队之间的关系并不好,所以库蒂尼奥一旦选择加盟埃弗顿,就将会引起更多利物浦球迷的不满,当初在利物浦喊着要离队加盟巴萨,如今职场失意回归英超却加盟死敌埃弗顿,这样的选择也是相当耐人寻味,但凡库蒂尼奥对利物浦还存在一丝情义的话,他就绝对不会接受这样的交易,而且以他的能力,还不至于除了埃弗顿之外,就没有其他俱乐部愿意接手,大不了就回归到巴萨,担任常规的轮换球员,说不定在主帅塞蒂恩的手下,还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二春。

③:回归巴萨,或许是个好的选择

其实库蒂尼奥回归巴萨,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他目前与巴萨还有3年的合同,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巴萨球员,而随着巴尔韦德下课之后,新上任的塞蒂恩就对库蒂尼奥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塞蒂恩此前也说过,如果库蒂尼奥回归的话,他是非常乐意的,所以说,库蒂尼奥一旦再次回到巴萨,他说不定就能够得到重视,至少在塞蒂恩的支持和帮助之下,他真的有可能踢出来。当然,库蒂尼奥愿不愿意留下来,还得看巴萨的决定,如果有更好的选择,那么巴萨肯定会选择将他出售,而不是留下来。

塞蒂恩没有掩饰对库蒂尼奥的欣赏,说明了库蒂尼奥在他的麾下,或许存在用武之地,虽然在巴萨效力,库蒂尼奥很难会出现在前腰这个位置上,但左边锋对于他而言,也是一个合适的位置。当然,回到巴萨,塞蒂恩也将会面临用人难题,左边锋位置上,法蒂、格列兹曼都可以踢,甚至布莱斯维特也可以,不知道库蒂尼奥回归之后,巴萨的锋线,又将会如何调整呢?而且这个夏天巴萨还存在签下劳塔罗的可能性,如果劳塔罗也加盟了巴萨,那么前场阵容极其丰富的巴萨,又能不能完美兑现出预期的实力?

结语

总的来说,加盟埃弗顿,对于库蒂尼奥的职业生涯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毕竟这是一支与利物浦老死不相往来的俱乐部,虽然安切洛蒂非常喜欢使用一些有实力的前腰球员,盯上库蒂尼奥也不足为奇,但无论如何,库蒂尼奥都不应该选择加盟。如果这个夏天,库蒂尼奥选择加盟埃弗顿,那么下赛季他在英超,又是否可以过上好日子?每一次与利物浦交锋的时候,他又会拿出什么样的状态呢?

或许加盟埃弗顿,库蒂尼奥可以成为这一支球队的绝对主力,进攻端上的核心球员,但在部分球迷心目中,他已经不是昔日那一位世界级的中场球员,甚至连看都不愿意看他两眼。

王健林都忍不住吐槽,投资海外足球到底有多烧钱

最佳答案投资足球“每年都得烧钱,但是很难赚钱”,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如是表示。

近年来,中国资本在海外足球市场掀起“买买买”的热潮:万达集团出资4498万欧元收购西甲马德里竞技20%的股份,苏宁体育产业集团出资2.7亿欧元收购国际米兰约70%的股份,中欧体育投资公司出资7.4亿欧元收购AC米兰约99%的股份……

区别于长远的远景规划,收购海外俱乐部面临的短期风险不得不防,俱乐部本身的财务危机、中国投资者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都需引起关注。

“扫货”海外足坛

国内政策利好,加上海外足球俱乐部整体不景气、普遍经营状况不佳,促成了中国资本出海扫货的最佳时机,也为中国足球发展改革带来历史机遇。

自去年以来,中国资本开始在海外足球市场“开疆拓土”。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海外收购足球俱乐部金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的就有33起,总投入近400亿元人民币,与上一年相比,收购笔数增长50%,金额增长两倍。

2016年,海外收购俱乐部更是呈现井喷式增长。仅2016年8月,就有三单海外收购俱乐部的案例。8月5日,中欧体育投资管理公司宣布与意大利菲宁维斯特公司完成签约,斥资7.4亿欧元收购意甲豪门、红黑军团AC米兰足球俱乐部99.93%的股权。同一天,云毅国际(上海)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宣布收购英超西布罗姆维奇俱乐部控股公司。奥瑞金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则宣布以700万欧元价格收购法国欧塞尔足球俱乐部59.95%股权。就在不久前,苏宁集团宣布旗下苏宁体育产业集团将以2.7亿欧元的总对价,购买国际米兰俱乐部约70%的股权,这是我国民企海外收购的首家G14足球俱乐部。

巨头纷纷出海投资海外足球俱乐部与国内政策风向密切相关。2015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随后《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地。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包括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并将推广“所有权属于国有,经营权属于公司”的分离改革模式,鼓励发展职业联盟。

在此背景下,海外俱乐部也十分看好中国市场。咨询公司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体育门票、商品和广告总收入估计为34亿美元,仅为美国(636亿美元)的5.3%,上升空间巨大。

《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多起并购发现,中资在海外的“疯狂扫货”已经涉足英超、西甲、法甲和意甲等世界顶级联赛,其中既有蒋立章这样的个人出资,也有苏宁等大型企业,还有众筹模式财团,其中少部分企业在并购前便已经在体育产业布局。

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表示,收购国际米兰是苏宁集团布局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助力苏宁足球俱乐部全面提升技术体系和运营能力;同时,也是苏宁全球化布局中的重要一环,苏宁将积极利用国际米兰在全球各地的知名度苏宁拓展海外市场。

自2013年始,苏宁战略投资PPTV,其麾下PPTV体育是国内最重要的体育赛事网络直播平台;同年11月,苏宁接手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正式进军体育产业;2016年5月,苏宁入股体育数据运营平台创冰科技;6月,苏宁体育产业集团成立。

烧钱容易赚钱难

区别于长远的远景规划,收购海外俱乐部面临的短期风险不得不防。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表示:“投资足球能给你带来影响力,但是不会让你赚钱,每年你都得烧钱,这是肯定的。这的确会引人瞩目,但是很难赚钱。”

在海外足球产业投入巨资,其背后无疑对中国足球及体育产业的发展抱有极大的信心。相比较而言,中国体育产业起步晚、份额小,借助海外并购之路实现“弯道超车”确实可能在未来的产业布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分析人士认为,中资出手海外足球俱乐部能够提升品牌影响力,并借助其商业化能力提升业绩。欧迅体育副总裁姚振彦表示,体育产业投资长、回报慢,但衍生出来的品牌价值、广告价值等无法直接用投资回报来衡量。

富国富民投资集团董事长王世渝说,比如收购国米潜在的机会价值很大。一是每年到意大利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至少有27万至30万,将会为国米比赛带来大量的门票收入;二是国米品牌的相关衍生品如鞋服、生活用品等,会带来广告收入,与中国市场对接后,这一部分收入将继续扩大。同时,苏宁也将借助国际米兰力争跻身国际知名品牌行列。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一般而言,足球俱乐部收入来源包括三种:比赛日收入(球票及周边)、电视转播收入(国内赛事及洲际赛事)、商业收入(赞助商、产品销售、球场旅游、其他商业行为)。

德勤数据显示,2014至2015赛季英超盈利7.18亿欧元,德甲盈利3.16亿欧元,西甲盈利2.64亿欧元,法甲亏损0.35亿欧元,而意甲则巨亏1.33亿欧元。意甲排名垫底的原因在于收入过分依赖电视转播版权费用,而其他商业权益开发明显不足,且球员薪水支出过高,达到总收入的72%,远高于其他联赛。就算英、德、西三国联赛目前还处于盈利状态,但各俱乐部之间的“贫富差距”也比较大。

业内人士表示,足球俱乐部只有比赛排名上升,潜在价值才会被释放,后期仍需不断投资签约球员和教练,加强运营管理,企业投资入股后,多重风险仍需引起关注。

一方面,财务危机或成企业包袱。中国资本跨境并购一站式服务供应商晨哨集团首席执行官王云帆表示,海外足球俱乐部多是负债经营,普遍面临资金链的问题。苏宁收购国米,苏宁即要承担4亿欧元的巨额债务;中国财团7.4亿欧元收购AC米兰,也包含2.2亿欧元的俱乐部债务。

王云帆说,海外俱乐部多看重中国这个大市场,以并购契机获得更大的发展,但俱乐部多属无形资产或流动资产,对中国市场的对接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仍是很大的未知数。且俱乐部本身由于问题重重,短期内想要盈利仍很困难,中国企业至少需要撑过3至5年,才能逐步达到现金流正常。

另一方面,市场环境复杂考验收购者应对能力。王世渝表示,一个国家的足球俱乐部往往和地方群众的情感纽带联系在一起,一旦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公众情绪的反弹,甚至抹黑中国形象,影响其他中国企业海外收购。

此前合力万盛收购海牙俱乐部后,由于账款未及时到期,引发负面舆论。随后有外媒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认为合力万盛只当老板,没有履行义务出资帮助海牙实现崛起,引起海牙当地球迷的排斥和不满。

意大利奇尼塞勒塞俱乐部副主席卢荣毅表示,中方入主“米兰双雄”后,首先要学会和当地政府打交道。两家俱乐部共用一个属于市政府的球场。这个球场共有5000多名员工,每月工资开销便有200多万欧元,多数都要两家俱乐部承担。他们必须要像尤文图斯一样建造自己的球场,摆脱市政府通过球场摊派给他们的负担。

与此同时,中资对海外体育俱乐部的管理经验存在不足。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刘燕说,当前我国海外并购俱乐部多属于跨行业并购,对于俱乐部管理并无经验,相较于实体资产,俱乐部管理需要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包括聘请球探、教练和高管,组建团队至关重要。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资本普遍持一种观点,即只有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才能借助足球在海外丰富产业布局、扩大品牌影响力,因此中国资本控股俱乐部的比例较高。要做就做大股东,这也是很多中国资本的扩张心态。但实际上,在欧美国家,俱乐部的老板基本上属于一个赞助角色,执行管理的主要是独立团队,这与中国企业的传统理念并不相符。因此,中国资本海外并购球队时除了要做好金钱上的准备,还要调整观念,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中国市场待激发

中国足球名宿金志扬在一次足球研讨会上大声疾呼,现在中国大量资金都流向了国外足球,能否出台一些利好政策,把资金引向中国足球的底层

在国内,体育正成为中国健康消费的最大产业之一。而世界第一大体育项目足球,和未来世界巨大的足球市场——中国结合,则是全球足球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另一方面,资本纷纷出海进军成熟的国际体育产业,既证明中国经济的强大,也反衬出中国足球的羸弱,吸纳资本能力不足。而在关键的草根阶层,更是资金匮乏。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表示,体育产业的发展多需要立足本土,激发自身体育产业发展的活力,而收购海外俱乐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资本行为,其能否真正促进中国足球市场的发展仍待观察。

资本输出后如何“反哺”中国足球业内人士分析,最直观的方式无外乎帮助中国球员打通赴海外训练的机会以及提升国内青训水平。

记者梳理中国资本对海外俱乐部的收购,几乎每一笔投资都包括要“反哺”中国足球的青训体系,除了在国内建设训练基地,引入国外先进的培训理念和体系,一些俱乐部还承诺要输送更多优秀的青年足球运动员出国培训。

张近东在收购国米后表示,通过与国际米兰的交流融合,未来将能够助力苏宁足球俱乐部全面提升技术体系和运营能力。国际米兰先进的足球管理理念,科学的训练体系和青训梯队,都能够帮助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夯实基础,提高成绩,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铂涛集团董事长、7天连锁酒店创始人郑南雁以个人名义与中美投资者通过联合收购的方式获得法国尼斯足球俱乐部80%股份,这支球队在过去三个赛季进步神速,拥有多名有潜力的球星,且尼斯一线队22岁以下球员多达8人。

在进行投资谈判时,郑南雁和他的团队便深入了解了尼斯的青训体系,“尼斯是法国乃至欧洲足球青训体系最著名的俱乐部之一,球队18至19岁年龄段的队员都出自青训体系,青训计划完整而详细,在选拔球员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这无疑对中国足球未来如何选拔和培养青年球员意义深远”。

事实上,在此前,欧洲一些俱乐部非常希望能够与中国球员签约,这无疑是其在中国推广品牌的有效方式。但目前中国足坛仍不具备这样的人选和条件。郑南雁就表示:“目前好的中国球员转会费很高,但是水平较欧洲、南美的优秀球员还有些许差距,因此目前暂不考虑引进中国球员去法国踢球。”

业内人士分析,青训要想出成绩,绝非朝夕之功;中国资本能给中国足球带来何种改变,也需要时间检验。如果海外足球俱乐部在青训上的承诺和设想能在中国一一落地实现,至少表明在资本的运作下,中国足球能够从中受益。

走向良性运营之路

中国足球及体育产业走向国际不单单是“大笔一挥”、交钱了事,更需要在国家层面完善相关体育产业政策,与海外收购的俱乐部形成联动效应,加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专业体育管理人才。

王世渝说,足球产业是经济观赏性体育赛事,优质赛事内容对于产业链形成和盈利模式拓展起到巨大作用。当前不少民企加速海外俱乐部的收购,说明政策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已初见成效。“在完善推广足球产业的政策方针的同时,也要与海外收购的俱乐部形成联动效应,助力整个体育产业从低附加值的运动产品销售,向高附加值的赛事运作、媒体传播和国际品牌提升。”他说。

欧迅体育首席执行官朱晓东说,欧洲足球俱乐部有经验丰富的球探体系和青训体系,具备参加欧洲顶级联赛的资格。他建议,可打通海外与国内俱乐部,在对球员质量进行把关的基础上,选拔国内优秀的球员赴海外俱乐部参加青训,给予国内球员更多的成长机会;同时也可以“租借”的形式将海外俱乐部的球员聘请到国内,活跃中国联赛。

有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在追逐商业利益的同时,也需找好和文化价值的平衡点。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刘燕说,比如国际米兰、AC米兰在欧洲拥有雄厚的影响力,而中国股东的融入必然带来中国文化的渗透。中国投资方需着重研究,如何使欧洲市场认可中国价值观和文化,同时使企业的资金投入达到预想的传播效果,从当地民众的角度出发,避免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出现“强迫式”植入,做好与当地民众的沟通工作。

此外,还需引导企业加强对俱乐部管理的研究。王世渝说,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企业可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开”,一方面维持董事会层面的决策权,另一方面保证海外俱乐部原有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管理规则,谨防意识形态和管理模式上产生冲突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加强与国际对接的专业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

横店集团欧洲首席执行官阿伊拉多·皮瓦建议,收购俱乐部后可提早建立具有可靠团队的办事处,启用一批熟悉当地法规的雇员,而非临时寻找当地的经理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德甲球队总薪水支出排名》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