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研究观察所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德甲观察所,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中给人类造成了哪些环境问题
- 2、生物体星际沟通联络观察所是在什么时候创建的?
- 3、实习路线二 周口店第四纪地质与古人类遗址观察
- 4、天问一号已飞行了快3.5亿公里,天问一号的用途是什么?
- 5、基于现实世界的自然科学,是完全符合人类逻辑的吗?
本文目录导航:
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中给人类造成了哪些环境问题
![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中给人类造成了哪些环境问题](/uploads/2024-06-30/6681631a4e22a.png)
答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发现和发明使人类逐渐强大起来。各种交通工具是脚的功能的延伸,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眼睛的延伸,使人类能探测更广阔和更微小的世界,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完善是嘴巴和耳朵的延伸,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能相互沟通,地球成了一个地球村。诸如此类的成就不仅代表了科技所达到的水平,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激光、微波、电视、计算机、网络、核反应堆,这些东西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们充满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了它们的存在,它们都影响和控制了我们的生活。
现代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不过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所付出的生态代价,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地球生态危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人类能把自然看作自己的附属品吗?对环境与人类之间关系的重新考虑是本世纪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本期动态将从五个不同的方面, 谈谈人类面临的几个重大的环境问题。
人口:地球难以承受之重
现在,每掀开一张日历,就有20多万个婴儿降生在地球上。1999年10月12日,世界第60亿公民在波黑呱呱落地。
60余亿人口----这是目前人类的总和。而与此相对照,空气、水、森林、耕地、矿藏几乎所有生存资源的平均数都在因分母的不断膨胀而日益缩小。
人口问题在远比以往更为深广的背景下凸显于世人面前。国际人口科学联盟副主席卡瓦胡先生指出,当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率达到4%时,就会给这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问题。联合国人口基金执行主任萨迪克博士则强调:人口稳定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是一个关键的重要目标。国际人口科学联盟理事蒋正华说,中国是真正对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实现了政府承诺的国家,充分了解中国的人口政策是经过严格论证的,目标是合理的,工作方法也是在不断改进的。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摆脱贫困落后、提高教育水平、保护妇女健康、追求生活质量几乎没有社会生活的哪个方面,不需要从人口角度加以权衡。
瞩目现实,人口过快增长的警钟确实在鸣响:1830年世界人口还只有10亿,100年后增加到20亿,以后分别只有30年、15年和12年的时间,世界人口总数就增加到30亿、40亿、50亿。现在,全球每年净增人口在8600万,却有1700万公顷森林消失,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贫困人口不断上升,并引发诸如白发浪潮、城市化所产生的各种都市症等社会问题。
20世纪以前,人口科学作为一门科学还鲜为人知,但进入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它在20世纪对人类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是对人口剧增提出了预警性的分析,使人类能及时认识到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各国经济发展和文化背景各异,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也不尽相同,但寻求最佳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应仅是国际人口科学讲坛上的呼吁,而应是各国政府的认同,因为这其实是民众的需要。
曾几何时,"计划生育"似乎是一个中国味十足的专有名词。而今,即使是远离经济发展快车道的国家,降低妇女总和生育率的进展都很显著。生育革命,正成为人类跨世纪的选择。
这场革命的内容当然不仅是人口数量的减少。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就是要通过少生来促进优生优育优教,促进妇女的健康和妇女的解放,促进计划生育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世界人口的天平上占五分之一强。只要简单地设想一下,如果中国人口盲目增长,资源破坏,环境恶化,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人口控制已取得巨大的成就。按70年代的生育率计算,中国实行计划生育20多年来共少出生了3亿人,将中国11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将亚洲30亿人口日推迟了三年,将世界50亿人口日推迟了两年。中国计划生育,是事关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事关整个世界的大事。
自然资源:取之不竭吗?
由于人口膨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地球影响规模空前加大,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引起了全世界的忧虑和不安。了解和认识全球资源态势,研究与资源开发相关的全球环境问题,对于实现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然界的土地、水、矿物、空气、森林和草地等,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于地球上的自然物,在没有人类干预前,它们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着,只是在人类出现之后,被人类利用,并给人类带来效益,才被人类称为自然资源,简称为资源。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70%为广阔的海洋所覆盖,陆地面积仅占29%,约1.5亿平方公里。陆地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除了沙漠、冰川、冻土、不宜开垦的山地和土质极差土地外,只有约30%可以耕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9年统计,全球土地面积为1306925万公顷,约占全球总面积的1/4,在全球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1.29%,草地占24.58%,森林及林地占30.98%,其它土地占33.15%。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发生和存在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地球上大约有14亿立方公里的水,其中不适宜人类饮用的海水占97%,淡水只占3%;淡水中有77.2%和22.4%分别被储藏在冰川和地下,可以利用的地表水仅占0.35%,主要蕴藏在湖泊、沼泽和河流中,其中河水储藏不及0.01%。据估计,地球上有1000万个动植物物种,其中被分类和命名的物种资源约160万个。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全球森林面积45.01公顷,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木材资源,而且对全球物质、能量循环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还是巨大的基因库。草地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为动物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全球草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将近一半。上述土地、森林、草原均是可以更新和重复利用的资源,被称为可再生资源。
与上述可再生资源相区别的矿产资源不能再生和重复利用,被称为非再生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矿产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发现的矿物有3300多种,其中有工业意义的1000多种,被列为矿产资源的有160多个矿种,对人类经济有重要价值的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铝、铅、锌、金、银、磷、硫,盐等40多种。
此外,海洋既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它包括海水、海洋生物、海底矿产等多种资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主要空间。
全球资源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和各种资源的相关性。自然资源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整体,各种资源在生物圈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完整的资源生态系统。一种资源的开发,会影响其它相关的资源,一种资源的变迁会诱发其它资源的演变。
二,资源的有限性。任何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产资源是非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土地、水、生物等再生资源也是有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引起水质污染、水土流失、森林急剧减少、草地退化等不良后果,能被人类利用的资源就会越来越少。
三,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再生资源,在全球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以森林资源为例,南美洲森林面积最大,覆盖率最高,为51.4%,其它各洲的森林覆盖率依次是北美洲36.6%、欧洲30.5%、非洲24.5%、亚洲22.0%、大洋洲18.9%。再以石油资源为例,全球石油可采储量为3113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41.9%,北美地区占17.8%、独联体各国及东欧地区占13.4%、南美洲占8.6%、亚太地区占7.1%、西欧占3.2%。
四,资源系统的演变性。全球资源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存在着永恒的矛盾,由于自然界本身的演变规律和人类对资源的干预,引起资源种类、数量、质量、分布的演变,如人口增长,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资源需求量增加,引起资源消耗量的增长;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资源载体的环境质量下降。造成资源再生能力的降低和部分消失,从而使资源数量和质量下降。又如人类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原有类型资源数量和品种增加,同时人类发现新类型、新物种、新领域资源,资源利用新途径的出现,使资源种类增加,数量上升,质量提高。
近百年来,特别是二战后的几十年里,人类开发资源手段之先进,能力之巨大,是前所未有的。当今人类已经成为一种超越自然的巨大力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由地表向地球深层和太空扩展,由陆地向近海和远洋扩展。现在全球每年开采各种矿产150亿吨,包括废石约1000亿吨;人类的农业活动每年可移动3000立方公里的物质,农业用水22901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0%;人类每年从海洋中的捕鱼量约1亿吨。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大,加上交通、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宇宙空间相对缩小,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因此,资源开发利用突破了区域界限和国界,资源配置向国际化和全球性发展。由此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
一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与地球各个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影响整个地球表层的环境问题,如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而导致的温室效应所引起的全球变暖,会使极地的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得一些海拔较低,土地肥沃的河流三角洲被水淹没,同时还会引起海水倒港灌,污染地下水源。与温室气体增加相关的还有臭氧层的破坏等。
二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区域环境问题。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森林滥伐、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等,它们的累计效应足以影响全球。如由于土地不合理利用而造成受沙化影响的土地总面积20亿公顷;全球受水土流失和干旱危害的土地达26亿公顷;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大量的物种绝灭,仅在热带森林中每天至少就有一种物种正在消失。
三是点多面广的工业污染问题。由于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所造成的土质、水质和大气污染,其累计效应也会影响全球。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排入大气中的废气愈来愈多,酸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问题。
四是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环境问题。由于地球内部和星球之间的运动所造成的个别突发事件,如火山爆发、特大地震、山体滑坡等,其影响经过多级反馈,逐级放大,最终也影响全球环境。
臭氧层:人类的保护层
众所周知,地球被一层大气紧紧围裹着,从地面算起,从下而上可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离地面最近的对流层与人类最为密切,给人类带来了云、雨、雾、风、霜、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而对流层上方的平流层中有一臭氧层,其浓度为10%,厚度为30公里,能大量吸收来自宇宙的辐射,特别是可以吸收掉99%的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从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所以,臭氧层被誉为"人类的保护伞",如失去了这个"保护伞",地球将受到紫外线强烈辐射,物种将难以生存,人类的健康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事实,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种种不祥的征兆。先看看南极臭氧洞之下的地面生物。在智利南端濒临麦哲伦海峡的地区,河里本来有许多欢蹦活跃的鱼类,今天成了呆木乱撞的"盲鱼";喜欢游荡的羊群因患了白内障而变为"盲羊",整天闷闷不乐;连蹦带跳的兔子变成了"盲兔",猎人可轻而易举地将它们抓获;自由飞翔的野鸟因双目失明而迷失方向,撞进了居民的院宅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悲哀又发人深思的景象。
谁能想到,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在工业和生活中使用频繁的制冷剂氯氟烃。夏天喝冰镇饮料曾经是古代帝王专享的权利,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工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性质比较稳定、不易燃烧、易于贮存、价格又比较便宜的氯氟烃类物质来做致冷剂、喷雾剂、发泡剂及清洗剂。这些物质可以在大气中长期存在并破坏臭氧层,从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影响生物生长。
厄尔尼诺
1997到1998年,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遭受恶劣气候的折磨。连续的高温使全球森林火灾发作得格外频繁。干旱袭击了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使农作物严重减产。燃烧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东南亚都淹没在浓烟里。
看样子地球气候是出了大问题。而事实上,这只是周期性的自然现象。我们只有竭力在它们变幻莫测的脚步中摸出规律,才能更好地面对这两个淘气的孩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里的意思是"圣婴",其特征是东太平洋局部海水温度异常上升。与之相对,"圣女"拉尼娜则是指东太平洋水温异常下降。这两种气候现象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导致气候异常的首要因素。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一直悄无声息地伴随着地球的历史。
科学家声称厄尔尼诺在1万5千年前就曾给地球气候造成破坏性影响。但人类认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历史非常短暂。19世纪后半叶,气象学家观察到一种奇怪现象。当西太平洋上空的气压高于正常标准时,太平洋东侧的气压就低于正常值,反之亦然。看一看太平洋长期以来的气候记录,就可以发现,东西太平洋气压呈现一种跷跷板式的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南方涛动。气压的反常引起了气温和降水的异常,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8年成为100年来最热的一年。全世界的农、牧、渔业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打击。由于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升高,造成鱼类大量死亡。1970年秘鲁的鱼捕获量达1200万吨,而经过1972年的强厄尔尼诺,1973年陡降至200万吨以下。1997至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又使秘鲁鱼产量减少为正常年份的38%。海水升温还使世界大面积海域里的珊瑚死亡。印度洋、太平洋、红海的珊瑚都受到了严重威胁。
在厄尔尼诺年份与灾难性的森林大火频繁发生的年份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1994年悉尼附近的森林发生大火时,正值厄尔尼诺周期。历史上,本世纪发生的许多火灾也是如此。
1997到1998年,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遭受恶劣气候的折磨。连续的高温使全球森林火灾发作得格外频繁。干旱袭击了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使农作物严重减产。燃烧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东南亚都淹没在浓烟里。
现在对厄尔尼诺的成因还没有定论,人们还不知道它是天灾还是人祸。通常情况下,太平洋西部有一个海洋表面温度较高的区域,被称为赤道暖池。这个热发动机把绵延数十公里的巨大云团送进大气层。暖气流越过太平洋,穿过赤道,最后在太平洋东部的阴冷海面上空下沉。暖空气在信风的作用下转而向西流动,形成所谓的沃克环流。在信风减弱的年份,赤道暖池就会东移,使沃克环流区域集中在东太平洋上空。于是,澳大利亚北部的空气变得干燥起来,而南美沿岸的大气更加湿润。这可能是厄尔尼诺即将来临的征兆。这就像是看到天空中密布的阴云,你就知道暴风雨要到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能预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世界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监测系统,密切关注热带太平洋水温的细微变化。因为这些变化可能是圣婴兄妹到来的先兆。
救救森林
很多年前曾看过一副含义深远的漫画:生活在"水泥森林"里的城市人排着长队等候进入博物馆观看地球上已很难看到的稀有物种----活着的树。漫画家通过形象和夸张的手法发出了"惊世骇俗"的呼号:救救森林!
森林是"地球之肺",这恐怕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人类保护森林的措施却远远跟不上无情的利斧。据世界观察研究所1999年初发表的一份报告透露,世界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消亡,是一个英国或半个德国的面积。迄今,森林已消失了一半。如果森林继续按这个消失,总有一天地球有可能被砍成"光头"。
人类年年呼吁保护森林,然而森林面积年年锐减。这看似矛盾,但实则有因果联系。我们需要森林的庇护,但更需要森林的付出。人类在寻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的人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向森林肆意索取。专家警告说,在人类仍被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功利心所驱使的情况下,森林就难以摆脱目前的厄运。
森林是地球的宝藏。正因为如此,砍伐森林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捷径。当耕地和牧场不够用时,有人便向森林索取;当需要外汇时,一些国家不惜对森林乱砍乱伐;当市场上稀有木材家具行情看涨时,森林"家族"中的部分"成员"便要大祸临头。有关数字显示,最近30年,这种类型的砍伐树木活动增长了3倍。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森林的需求也在年年增长,它象一张大口吞噬着日益减少的森林。以造纸业为例。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报告指出,造纸工业迅猛发展是世界森林的一大威胁。90年代每年用于造纸的木材消费比1950年增长了两倍,到2013年纸的消费量还将倍增。目前,世界被砍伐的树木有百分之四进了工业国家的造纸厂。美国是纸消费的第一大国,每年人均消费341公斤;其次是日本和德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但纸制品消费却占世界的三分之二,这些国家的木材几乎全是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因此发达国家对世界森林的减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祸猛于虎。造成森林锐减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面对千疮百孔的"地球之肺",人类是否应该反省?
生物体星际沟通联络观察所是在什么时候创建的?
答劳伦斯的研究逐渐得到了社会的承认。1973年6月5日,圣贝纳迪诺一家学院的研究部宣称,在劳伦斯的指导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生物体星际沟通联络的观察所。劳伦斯制定了他称之为“天体学”的新的信号接收联络系统。这个学院的院长爱德华·约翰逊说,由于无线电天文学不能察知来自空间的信号,学院支持劳伦斯的主张。无线电联络已经过时,以生物信号联系联络的方法应予以试验。
劳伦斯认为,也许植物是真正的与外星生物联络的媒介,因为是它们将早期的矿物世界转变为适于人类生存的栖息地。我们现在所要做的是消除任何神秘主义,要使植物作出反应,包括沟通联系,不应死抱着保守的物理学不放。我们的仪器制造应反应出这方面的行动。
如果劳伦斯的路子是对的,那么人们热情向往的制造出金属运载工具邀游广袤太空的设想,也将像哥伦布的“圣玛丽亚”号一样成为历史陈迹。劳伦斯指出,有智能的生物能够在顷刻间超过数百万光年的距离进行联络,我们可以不用太空船,而是用专门的“电话号码”去接触它们。尽管这项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它的生物动力野外站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植物将作为美好、愉快和有效的合作者,去接通通向宇宙的电源开关。
实习路线二 周口店第四纪地质与古人类遗址观察
答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1)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和在古人类研究中的地位。
(2)了解”北京人”文化特征,与非洲、欧洲直立人文化的差异。
(3)观察第一地点洞穴堆积物的特征,及洞穴沉积物的研究方法。
(4)了解周口店地区的地貌发展史与古人类活动的关系。
(5)了解第四纪地层和古环境的研究方法。
二、实习要求
(1)学生须携带地质锤、罗盘、放大镜、野簿、铅笔、橡皮、三角尺。
(2)出野外之前要复习岩溶地貌、第四纪气候及其指示标志等知识。
(3)自带午饭。
三、实习内容
点号:No.01
点位:龙骨山第1地点。
目的:观察第1地点地层特征,了解“北京人”的发现过程和文化特点。
内容:
(1)遗址的发现与人类化石丢失:第1地点由安特生发现(1921年),第1颗古人类牙齿发现于1926年,1927年开始对第1地点进行系统发掘,裴文中发现第1个完整的头盖骨(1929年),贾兰坡发现3个头盖骨(1936 年);在1927 年系统发掘之前,签署了发掘协议,协议规定所有的化石都必须保存在中国,成果在《中国古生物志》(英文)发表;抗战期间三位保护遗址的村民被杀,裴文中被日本军人抓去多次审问,始终没说出化石的情况,其爱国精神值得学习;抗日战争期间,这些珍贵的古人类化石丢失(1941年),包括“北京人”头盖骨5个,山顶洞人头骨3个,还有大量的牙齿、肢骨、下颌骨等,虽然后来在第1地点也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但不如1929年发现的完整。
(2)观察第1地点第四纪地层,了解洞穴地层的研究方法:洞穴地层是从上往下逐层揭露的,岩性分层、描述和研究也是从上往下一层一层地进行。第1地点第四纪堆积物共划分为17层,其中第1~13层为中更新世(图3-6),第14~17层为早更新世。该地点主要为一套重力的角砾石堆积,其中第7 层为流水成因的砂层。古人类化石产自第1~11层。
图3-6 第1地点地层剖面图
(据贾兰坡,1953)
1—角砾石;2—灰烬;3—石灰华;4—砂;5—红色土;6—泥砂;7—砾石;8—石灰岩
(3)哺乳动物群:周口店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地点非常多,共有30 余处(图3-7),其中第1、3、4、9、12、13、14、15、东洞、西洞等最为重要。第1 地点是周口店哺乳动物化石最丰富的地点,哺乳动物有97种之多,主要有硕猕猴、布氏毛足田鼠、上丁氏杨鼢鼠、翁氏野兔、变异狼、中国硕鬣狗、剑齿虎、杨氏虎、周口店犀、三门马、肿骨鹿、葛氏斑鹿、德氏水牛等。
(4)第四纪地层划分:第1地点的地层属于中更新世(周口店组),“北京人”的时代为0.77~0.23 MaB.P.。
(5)“北京人”的文化特征:“北京人”属于直立人,其文化还比较原始,属于中国特色文化——小石器文化,与非洲、欧洲的手斧文化完全不同,是不同文化体系。这说明在文化上,“北京人”与欧洲、非洲古人类交流甚少,但很重要的是“北京人”会使用火,这是人类使用火的最早记录。
(6)第四纪古环境研究:根据地层、孢粉、哺乳动物化石、化学分析等,第1 地点当时的古气候经历了冷→暖→冷的变化。
图3-7 周口店地区哺乳动物化石地点分布图
(据程捷等,1996)
点号:No.02
点位:龙骨山山顶洞。
目的:观察山顶洞特征,了解山顶洞人的特征和文化特点。
内容:
(1)了解山顶洞人的特征和分类位置:山顶洞人为晚期智人,是现代人的祖先,其解剖学上的结构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样,脑容量较大,智力较高。
(2)文化特征:山顶洞人的文化已比较进步,石器制造比较精美,会制造装饰品,埋葬死人举行祭奠仪式。
(3)山顶洞人的时代:27~34kaB.P.。
点号:No.03
点位:龙骨山山顶。
目的:观察顶盖层(上新世)和周口店镇周边地貌特征,了解周口店地区第四纪地质和地貌发展史。
内容:
(1)顶盖层(也称上砾石层)分布在龙骨山的山顶,海拔在140~150m左右,距周口河河床58 m。其岩性为一套粉砂岩、中砂岩、砾岩和钙质胶结的含角砾粗砂岩,属于地下暗河和暗湖沉积。在龙骨山南的鱼岭发育一套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水平层理发育,含鱼化石,为地下河床、滞流流水的地下河、静水相沉积,其时代与顶盖层接近,都属于上新世早期。
(2)了解唐县期夷平面的分布特征:在周口店保存了较好的唐县期夷平面,分布的高程在140~160m,从山麓地带向平原缓倾斜。如龙骨山、鱼岭、鸡骨山的山顶就是唐县期夷平面的残留,在太平山的南、北山麓地带也残留了这期夷平面。
(3)分析地貌发展史:分析猿人洞的形成与夷平面的关系,它形成之后如何出露地表,成为“北京人”的居住场所;周口河的阶地发育过程,与夷平面、溶洞的关系。
(4)了解周口店地区第四纪地质基本概况(图3-8)。
图3-8 周口店地区第四纪地质图
(转引自程捷等,1996,据曹伯勋等,1989,简化修改)
—上新统鱼岭组;
—上新统新庄组;
—上新统东岭子组;N
2
—上新统;
—下更新统太平山组;Qp
2dl
—中更新统坡积层;
—中更新统周口店组;Qp
2al
—中更新统冲积层;Qp
2pl
—中更新统洪积层;Qp
3al
—上更新统冲积层;Qp
3pl
—上更新统洪积层;Qh
al
—全新统冲积层;Qh
h
—人工堆积
点号:No.04
点位:龙骨山新洞(第4地点)。
目的:观察新洞沉积物特征,了解新洞人。
内容:
(1)新洞位于龙骨山的南侧,保存有较好的堆积物,其岩性为角砾石层、钙板层、含角砾粘土层,分析这些堆积物的成因。
(2)在该地点发现了新洞人,新洞人是早期智人。早期智人是直立人与晚期智人之间的一种古人类,在身体结构上比直立人进步。
(3)新洞人的时代:0.25MaB.P.之后到10多万年前。
点号:No.05
点位:博物馆。
目的:观察化石、石器实物,人类化石模型,以及了解周口店的发掘史。
内容:
(1)观察“北京人”头盖骨的特征,如眉骨突出、吻部前突、额骨较向后倾斜。
(2)观察哺乳动物化石的特征以及复原图。
(3)了解周口店地区化石、古人类、石器的发掘史。
点号:No.06
点位:周口河桥头。
目的:观察河流地貌。
内容:
(1)观察周口河的河谷特征。该地点为周口河从山区进入平原区的交界部位,在山区,河谷较窄,谷坡较陡;而进入平原区,河谷变宽,谷坡较缓,在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周口店镇就坐落在冲积扇上(第一级阶地)。
图3-9 长沟峪-周口店周口河阶地平面分布图
T
0
—河漫滩;T
1
—第一级阶地;T
2
—第二级阶地;T
3
—第三级阶地
(2)周口河发育三级阶地。其中第一级阶地分布较广泛(图3-9),阶地面平整,第二级阶地分布局限,第三级阶地分布也局限,为基座阶地。
(3)绘制河谷横剖面图(图3-10)。
图3-10 周口河桥周口河河谷横剖面图
点号:No.07
点位:太平山北坡大砾岩山下。
目的:观察洞穴沉积物和分析古环境特征。
内容:
(1)该地点的东洞是一套暗湖和洼地沉积,主要岩性为粘土层、粉砂质粘土层、含钙质结核的粘土层(图3-11)。观察和分析地层之间关系。
图3-11 周口店太平山北坡东洞剖面图
(据曹伯勋等,1994)
1—红色粘土及团块状钙质结核;2—砂砾;3—亚粘土;4—层状钙质层;5—钙质结核;6—亚砂土;7—灰色粘土层;8—黄色亚粘土;9—砂与亚粘土互层;10—红粘土;11—灰岩块砾;12—哺乳动物化石;13—古冰楔;14—现代土壤;15—断层及角砾;16—地层分层编号;17—奥陶系灰岩
(2)观察古冰楔和古地震楔的特征,两者的差异,古环境意义。
(3)寻找哺乳动物化石,在野外如何寻找和认识哺乳动物化石。
图3-12 周口店地区洞穴地层与黄土-古土壤序列对比
(据程捷等,1996;修改)
1—黄土层;2—古土壤层;3—红色粘土层;4—化石地点
天问一号已飞行了快3.5亿公里,天问一号的用途是什么?
答2020年7月23日,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天问一号的主要任务是探索火星,火星的环境远远要比月球复杂很多,所以此次天问一号的任务也非常的有难度,这次天问一号的探索火星任务也有很多方面。
通过人来对火星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火星的条件与地球非常相似,在火星上不仅有大气,还有适宜人类居住的温度和正常的周期运转,所以此次天问一号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人类进一步分析火星的水分、温度、大气和运转周期,此次天问一号的任务对人类研究火星非常的重要,而且天问一号所代表的是中国航天的一个新高度,天问一号的成功发射再一次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的航天航空实力。
天问一号在火星之旅的过程中,会帮助人们挖掘更多的与地球相似的资源,因为地球的资源越来越紧缺,所以现在只能够通过探索外星球来繁衍生息,目前的天问一号是无人运载,首先先帮助人类勘察火星的基本形式,紧接的还会有天问二号、天问三号等帮助人类探索更多的星球,为人类早日登上火星做铺垫。因为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所以以人类目前的条件只能够勘探火星的情况,为人类挖掘更多的新能源。
天问一号到目前为止,已经飞行了3.5亿千米,距离地球表面有9万多千米,天问一号将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不仅能够分析火星的居住环境,还能促进人类研究太阳系的起源等问题。
人类一直致力于发掘第二地球,如果此次天问一号能够成功将火星的所有信息传回地球,将会使中国航空航天领域进入世界前列。
基于现实世界的自然科学,是完全符合人类逻辑的吗?
答关于现在我们人类的发展越来越快让,我们创造的财富也越来越多,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人类会改变我们的现实生,让我们能够遨游更广阔的宇宙,探索宇宙之奥秘,让我们人类能够立足于宇宙之上,而不是在地球这颗星球。那么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一直是基于我们身边的一个现实世界,也就是我们身边的周围世界。那么基于现实世界的自然科学是完全符合我们人类的逻辑吗?很明显是不符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许多自然道理都是人类通过一次次的观看所得出的结论,我们人类只是对于这些现象的一个总结者。
首先第1点就是许多自然道理都是我们人类通过一次次的观看,再通过一次次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例如我们在下雨天的时候会看到一些闪电的出现,同时关于动物他们为何能够听到的声音,会比我们人类更多而且更加的敏锐,也正是他们的耳朵会比我们人类的听觉神经更加的发达。这些都是我们通过一次次的一个总结,通过身边的例子,通过观察所得出的结论。
二、许多东西其实并不符合我们人类的逻辑,因为我们人类逻辑是根据我们自己想到的所得出的结论。
还有就是许多东西其实并不符合我们人类的逻辑,因为我们人类逻辑会把我们所想到的,就认为是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真实情况,但是这些我们都没有探究它其中的一些真实情况,这一切都是我们人类妄下的臆断,所以很多的自然道理,都需要我们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加以钉钉的证明,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而且这样的结。随着我们人类的科学技术的提升,和我们对于自然界的一个认识,这样的结论,也有可能会被推翻。
三、人类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生物,关于我们人类在未来对于世界的认知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
最后就是关于我们人类是个非常奇特的一个存在,也正是如此现在,我们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对于宇宙的了解,对于现实世界的一个认知,随着时间的发展会越来越多,但一切的一切都不能用我们人类的逻辑去加以推断。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人类研究观察所》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726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