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德甲沙尔克球迷的呐喊声是最厉害的吗?答我觉得应该是多特蒙德,久负盛名的德甲第一主场,那里是还没下火车就能听到的震耳欲聋的球迷呐喊声,一走出火车站就看到身穿多特蒙德...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德甲4大魔鬼主场,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德甲沙尔克球迷的呐喊声是最厉害的吗?

德甲沙尔克球迷的呐喊声是最厉害的吗?

我觉得应该是多特蒙德,久负盛名的德甲第一主场,那里是还没下火车就能听到的震耳欲聋的球迷呐喊声,一走出火车站就看到身穿多特蒙德队服的球迷汇成的明黄色海洋。球场60285个观众坐席经常是坐得满满当当,鼎沸的欢呼声和呐喊声震耳欲聋,伴着一阵高过一阵的人浪,现场的每一个人都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

欧洲哪个足球队的主场比较“恐怖”?

德国:

威斯特法伦(多特蒙德):上座率极高,8万人球场几乎场场爆满。南看台尤其出名,由于是站席,可以容纳2万多人!非常恐怖!

费尔廷斯(沙尔克04):4万人球场,前几年破过一个球场呐喊分贝纪录。

由于这两个球场是位于德国鲁尔重工业区,大多是工人阶级,所以团结、忠诚!

安联(拜仁):由于是新球场,7万人容量非常大,也是上座率极高,不过观众构成很多元化,气氛不如两个球场。

西班牙:

梅斯塔利亚(巴伦西亚):死亡主场,另外这球场很特别,是一个非常“陡”的球场,球场高层向下的角度很大。气氛很不错的球场。

里亚索(拉科鲁尼亚):经常有豪门在这里跌倒,前几年皇马才刚刚破掉这球场不胜的魔咒

圣马梅斯(毕尔巴鄂竞技):同样是死亡主场

皮斯胡安(塞维利亚):安达卢西亚人的激情是很出名的

卡尔德隆(马竞):接近7万人的大球场

当然诺坎普(巴萨)和伯纳乌(皇马)气氛也很好,上座率也是很高,而且9万和8万的容量是欧洲的超级球场。

意大利:

梅阿查/圣西罗(米兰双雄):意大利北部气氛最好的球场

圣保罗(那不勒斯):意大利南方人很狂热,很有激情,这是南部最狂热的球场

巴尔贝拉(巴勒莫):西西里岛上的魔鬼主场

圣埃利亚(卡利亚里):撒丁岛上的魔鬼主场

英国:

汉普顿公园(格拉斯哥流浪者):苏格兰最恐怖的球场,超级球场

安菲尔德(利物浦):北看台非常著名

老特拉福德(曼联):红魔的地盘

圣詹姆斯公园(纽卡斯尔):英格兰北方难以攻克的球场

厄普顿公园(西汉姆联):西汉姆联虽然球队战绩一般,但他们的球迷团体是英国顶尖的

圣玛丽(南安普顿):圣徒聚集地

埃兰路(利兹联):白玫瑰主场气氛在英格兰中部地区很出名

另外,千年球场(威尔士国家队)和温布利(英格兰国家队)也是上座率很高的超级球场

不过由于现在英超球票价格太高,隔离了劳工阶层的狂热球迷,所以比起10年前,英超主场气氛都差了很多很多

另外欧洲其他地区还有些著名恐怖主场:

萨米扬(加拉塔萨雷)、萨拉焦格卢(费内巴切)两座球场是土耳其非常出名的豪门坟墓,由于土耳其人天生的热情,这里完全是地狱

光明(本菲卡)、阿尔瓦拉德(里斯本竞技)这是位于里斯本的两座豪华球场,这两个死敌的两座球场之间只隔了一条街而已。另外巨龙球场(波尔图)落成之后一度长时间没有英国球队能够攻克,直到08年C罗的一脚40米爆射

乌克兰和俄罗斯一些球场往往也会有豪门出现冷门,但那主要是由于天气,而不是球场氛围,所以不算在其中。

全用脑想、手打,有可能会漏掉几座

德国足球奖杯都放在哪个博物馆

2006 年世界杯,主场作战的德国队被意大利队淘汰,未能进入最终决赛。对当时的德国人和德国球迷来说,这是个巨大的遗憾。但也因为这届世界杯成功举办,德国足协决定建一个永久的展览空间,将关于这届赛事的记忆,以及关于德国足球和足球文化的一切,都保存和记录下来。

直到今年 10 月下旬,德国国家足球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了。博物馆以“我们是足球”为主题,在这里,参观者能够回溯整个德国足球的历史,重返历届世界杯经典赛事,并且看到超过 10000 件包括赛事奖杯、国家队球衣球鞋等在内的重要物件——对德国球迷而言,会是个值得前往的朝圣地。

这座博物馆选在了一个足球气氛浓郁的城市,多特蒙德市。多特蒙德俱乐部的主场常被认为是整个欧洲主场氛围最强烈的“魔鬼主场”。实际上这整个地带都算得上德国足球的区域中心,除了多特蒙德,还有包括沙尔克 04、勒沃库森、科隆和门兴格拉德巴赫在内的多个德甲球会,本地人对足球怀有很高的热情。

首先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建筑外立面,博物馆通过立面高调宣告这里代表了德国足球。它和德国球衣保持一致,以白色为底色,图纹使用国旗上的黑、红、黄;除了上面有一个足球图案之外,这整个带有几何图形铝板穿孔的外立面还展现出了传统足球的纹理。到有比赛时,建筑外立面可以作为背景屏幕来配合相关活动。

博物馆整体建筑为楔形架高的结构,底层由玻璃外墙包围,打造出如同悬浮的形式。玻璃墙不仅为了充分引入自然光,也是希望能更让途径者更直接清晰地看到一楼这些关于足球的展览和设计,吸引更多人入内参观。

足球博物馆外立面,很有“德国”和“足球”的特色足球博物馆外立面,很有“德国”和“足球”的特色

另一侧外立面另一侧外立面

主要的展览区在楼上,也就是“悬浮”的部分,依照不同主题的历史篇章和关于足球的特定话题来规划内容。这里包括五个主要区域,分别以足球比赛的进行次序命名,也就是赛前、开球、上半场、下半场和补时。

“赛前”是你进入正式展览区之前所见的部分,外立面,露天的公共空间,前厅等等。整个展览以展示德国第一个世界杯冠军开始,在“开球”部分你可以看到 1954 年世界杯决赛时所用的那个足球。

“上半场”的展览向德国国家队致敬:从足球在英格兰源起,到后来德国国家队在国际比赛中辉煌的历史,以及东德足球、德国女足都包含在内。跟很多豪门足球俱乐部的博物馆一样,这里最令人惊叹的部分就是奖杯室了——里面摆着亮闪闪的雷米特杯、大力神杯、德内劳杯。

前厅大大的标语写着“我们是足球”

一楼空间很开阔;博物馆不仅用作展览空间,还会不定期举办一些活动一楼空间很开阔;博物馆不仅用作展览空间,还会不定期举办跟足球文化相关的活动

展览关于德国足球的历史展览关于德国足球的历史

1954 年,西德国家队回归国际比赛,并赢得了他们第一个世界杯冠军;这是那届比赛的决赛用球1954 年,西德国家队回归国际比赛,并赢得了他们第一个世界杯冠军;这是那届比赛的决赛用球

亮闪闪的冠军奖杯亮闪闪的奖杯

到了“下半场”,那里有关于德国职业足球的一切,各个俱乐部,德甲联赛和球星,以及德国国民如何对足球报以巨大热情。不同俱乐部球迷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熟悉的展品,比如卡恩的手套,多特蒙德队长凯尔在 13 年欧冠决赛时所穿的球衣,包括拉姆、厄齐尔、克洛泽在内的德国多个现役球星的童年照片等等。有的展品记录了球队和球员们的高光时刻,而有的只是他们在足球生活中的凡常瞬间。

“补时”区有球队大巴等候参观着,大家还可以选择去咖啡馆喝上一杯。

其他展区内容

墙上的“涂鸦”其实常见于教练组的战术板;就连灯饰也模拟了足球场的轮廓墙上的“涂鸦”其实常见于教练组的战术板;就连灯饰也模拟了足球场的轮廓

博物馆内部有丰富的墙面装饰,比如这面墙上的彩绘(左边那位穿红衣服的女士你是不是觉得很眼熟?)博物馆内部有丰富的墙面装饰,比如这面墙上的彩绘(左边那位穿红衣服的女士你是不是觉得很眼熟?)

无论是不是德国球迷,大概这都是一个能让足球迷感受与重温足球历史的好地方吧。哦对了,博物馆的位置很好,就在多特蒙德中央车站对面,特地前往的球迷一下火车就可以直奔那里去啦。

沙尔克04主场的气氛怎么样???

绝对魔鬼主场!沙尔克是鲁尔区的球队,这里的球迷原先都是矿工,足球是他们的最爱,这一传统延续至今,形容的话就是比狂热还狂热!德国有一句话:拜仁的球迷怕多特蒙德的球迷,因为他们什么都敢干;多特蒙德球迷怕沙尔克的,因为没人知道他们会干出什么!

德甲球队在欧冠遭英超球队团灭,是“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的竞争力吗?

“50+1”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甲球队的竞争力,但是否该考虑撤销该政策目前依然扑朔离迷。

目前欧冠以及欧联杯的第一轮淘汰赛已经全部结束,六支代表的德甲参加欧战的球队,居然只有法兰克福一支球队成功晋级,其余如拜仁、多特等强队均折戟沉沙。在欧冠赛场上,更是出现了拜仁、沙尔克04与多特在八分之一决赛中被英超球队团灭的惨剧。

德甲球队虽然低调,但其在欧战上的竞争力并不弱。德甲球队不仅常年能进入欧冠四强,在2013年还有过拜仁与多特会师欧冠决赛的盛况。仅仅数年,德甲被衰落至此。不少球迷甚至德甲俱乐部的管理者认为,罪魁祸首在于德甲实行多年的“50+1”政策。他们认为,正是由于这一政策的限制,导致德甲球队得不到足够的投资,自然竞争不过其他联赛。

那么,“50+1”政策究竟是什么?它是否限制了德甲球队在欧战上的竞争力?让我们细细道来。

“50+1”政策及其目的是什么?

“50+1”政策的具体规定比较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下面这一简化版的规定内容即可:在各德国地区注册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中,球迷会员群体在俱乐部中的投票权必须超过总票数的一半。也就是说,球迷会员群体实际上决定了俱乐部决策是否能够通过与实行。

首先,“50+1”的意思实际上是指球迷会员拥有一半的投票权,而并非真的是51%的投票权;其次,这一政策只对职业球队有效,即德甲与德乙俱乐部;最后,拥有投票权的并不是所有的球迷,而是成为该俱乐部的会员们。

不过,即使如此,球迷们的意见对于德甲俱乐部的决策也非常重要。即使大如拜仁这样的德甲巨无霸,在遇到如主席选举之类的大事时也必须召集所有会员进行投票。

很显然,“50+1”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俱乐部是球迷们的俱乐部,而不是资本手中的玩具。德国的足球俱乐部和欧洲其他大部分俱乐部一样,最初都是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并在民间足协的组织下聚在一起形成大的联赛,可以说是真正的“源于人民”。为了保证球迷们始终是足球的主导者,这才有了“50+1”政策。

“50+1”政策对德国足球有哪些影响?

在“50+1”政策的保护之下,德甲联赛堪称欧洲乃至全球足球联赛当中的一股清流。即使在西甲、意甲与法甲联赛,仍然有许多小球度因为战绩较差等原因吸引不到足够的球迷,每次主场比赛看台上都冷冷清清。

而在德甲联赛,由于“50+1”政策的原因,球迷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俱乐部与自己的紧密联系,因此几乎每场比赛球场都能坐满,几乎每支球队的主场气氛都堪称魔鬼主场。德甲官方一直骄傲地称自己这里有“最纯粹的足球”,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50+1”政策。

但是,“50+1”政策最大的不利之处就是限制了资本对于俱乐部的投资。“50+1”政策本身并不限制外来资金的注入,但即使投入再多,由于该政策规定球迷会员群体必须占有一半的投票权,投资方依旧无法掌控俱乐部。光投钱但是拿不到决策权,如果真有哪个资本家愿意这么干,那他不应该叫资本家,而是应该叫慈善家了。

除了“50+1”政策,德国联赛还有着全世界最为严格的财政审查制度,基本上要求每家职业俱乐部都要做到盈利。如果近几年亏损太多,那就将被毫不留情地取消参赛资格。因此,德甲俱乐部基本搞不了什么抵押贷款之类的骚操作,再加上“50+1”政策对投资的限制,各德甲俱乐部对财政支出只能严格控制。

一个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多特蒙德俱乐部。大黄蜂于上世纪末曾经击败尤文图斯拿到过欧冠冠军,那时的多特蒙德兵强马壮,可谓是德甲俱乐部的代表。换做其他联赛的俱乐部,很有可能就会继续加大投资,把自己的主力队员留住,争取多拿几个冠军。

然而,受困于“50+1”政策,拿不到投资的多特蒙德为了保持竞争力,不得不硬扛着给主力球员加薪,结果短短两年之内就到了破产的边缘。为了不被勒令降级,多特蒙德只能将自己的训练场以地皮的形式卖掉,之后再租回来使用。如此挣扎了十年的时间,多特才将自己的训练场赎回,并等到了自己的下一段辉煌。

另一个例子就是德甲“班霸”拜仁。拜仁慕尼黑由于经常从德甲其他球队买人,因此落了个“挖掘机”的恶名。然而,在财大气粗的“西超”与英超球队面前,拜仁也只能算个中产阶级。年年花几亿欧元的皇马巴萨与曼市双雄自不必多说,就连一向以抠门著称的阿森纳,其转会支出也经常比拜仁要多

在这个身价上亿的时代,拜仁的引援身价记录依然是哈维-马丁内斯的4000万欧元,德甲在转会市场上的竞争力可想而知。本赛季拜仁被淘汰出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阵容严重老化而无力及时更新。从这个角度来看,说“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球队的竞争力,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取消“50+1”政策?德国球迷们可能不答应。

既然“50+1”政策极大地限制了俱乐部的投资,那为什么不向德甲官方提议取消它呢?事实上,关于“50+1”政策是否该被取消的讨论几乎每个赛季都有,但最终都没有了下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德国本地球迷对该政策的大力支持。

之前我们已经说到过,正是因为“50+1”政策的保护,使得德国球迷始终是当地俱乐部的主人。如果没有这一政策,资本必然会大量进入德国的足球市场,那么球迷对俱乐部的投票权也将迅速失去。正因如此,自“50+1”政策诞生的第一天起,广大的德国球迷就成为了它最坚实的天然盟友。

德国球迷不仅不希望自己的俱乐部成为资本家的玩具,对于其他试图破坏“50+1”政策的俱乐部,他们也会自发地排斥甚至痛恨。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绕开“50+1”政策的规定,莱比锡红牛俱乐部的球迷会员名额只有八人,并且八人都是在红牛公司持有股份的高管或老员工,这样一来红牛公司实际上对莱比锡红牛有着100%的决策权。

对于这样一支破坏传统的球队,德国球迷们表现出了充分的痛恨。自莱比锡红牛还在低级别联赛开始,这支球队的比赛就充满了不平静。对手的球迷不仅会对他们辱骂整场,甚至还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不只一次有人在莱比锡热身的草皮里撒铁钉!德国球迷对“50+1”政策的维护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有部分球迷对于取消“50+1”政策持积极态度(尤其是新生代的德国球迷们),但总体来说,反对的声音还是占到了大多数。在球迷们如此激烈的反对之下,即使许多德甲俱乐部都提出过取消“50+1”,但最终也只能作罢。

有没有办法绕开“50+1”政策?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德国职业足球俱乐部都需要遵守“50+1”政策。“50+1”政策中有一条豁免条款:如果一支球队在该政策执行之前已经由同一投资者连续投资20年,那么该球队就可以不用遵守“50+1”条款。

比如勒沃库森,这支外号为“药厂”的俱乐部是由著名制药公司拜耳集团成立的,它最初其实就是拜耳员工组成的“厂队”;而沃尔夫斯堡是由大众集团成立的“厂队”。这两支俱乐部在“50+1”政策执行之前就已由各自的公司投资超过20年,所以他们不需要遵守“50+1”政策。当然,现在拜耳集团与大众集团基本也不怎么投资了,这两支球队基本是盈亏自负。

前面我们说过,“50+1”政策只适用于职业球队,即德甲与德乙俱乐部。那么,如果一支由资本投资的球队升上了德乙甚至德甲,那又该怎么办呢?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德丙甚至更低级别的俱乐部有什么好投资的?但这样奇葩的情况却真的出现了,还出现过两次:

第一支球队是霍芬海姆。霍芬海姆原本只是德国一个小村镇的低级别球队(这也是其绰号“霍村”的来历),但在当地老板霍普的大力投资下,霍芬海姆完成了联赛级别的三连跳,并于08年升入德甲联赛。

当霍芬海姆于07年升入德乙时,德国足协就有些头痛了:霍普是从1989年就开始投资霍芬海姆了,那时候的霍芬海姆甚至只混迹于德国第四级别联赛,自然不用遵守“50+1”政策。现在他们升上来了,要霍普放弃对俱乐部的话语权,总有种过河拆桥的意味。

然而,德国足协仅仅施了一下压,霍村的球迷们就先倒戈了:他们组织集会,主动要求老板霍普放弃对俱乐部的投资!在一番沟通之后,霍普保留了49%的决策权,但这位投资俱乐部将近20年的霍芬海姆本地人估计也寒心了。从此以后,他对霍村的投入就大大减少了。

另一个例子就是之前提到过的莱比锡红牛。为了绕开“50+1”政策,红牛集团也是从低级别就买下了莱比锡这支球队,并用八名红牛员工组成了所谓的球迷会员团体。除此之外,为了规避德国足协不允许在队名中体现商业元素的规定,红牛集团将队名中的缩写“RB”解释成了德语中的“RasenBall”,即“草地球”。当然,明眼人都知道这个“RB”实际上是英文“RedBull”的缩写。

是否真的有必要取消“50+1”政策?

说一千道一万,之所以在几乎所有德国球迷都反对的情况下,还有这么多俱乐部想要摆脱“50+1”政策的制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钱。由于没有投资,即使是拜仁这样的豪强也经常在转会市场上受制于人,更不用说其他的德甲俱乐部了。

近几年来,从德甲被挖走的顶级球员数不胜数,如姆希塔良、奥巴梅扬、萨内与比达尔等;但从其他联赛加盟德甲的却都只是格纳布里、科曼、巴舒亚伊与帕科等差一级别的球员,唯一可称得上巨星的J罗目前还只是租借,拜仁为了从皇马买断他甚至有可能花费一整个夏窗的预算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德甲是全世界财政最健康的联赛之一,这和各俱乐部由于“50+1”政策养成的良好习惯不无关系。意甲与西甲每年都会有一些小俱乐部陷入财政危机,轻者降级,重者甚至直接重组,但在德甲却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

除了取消“50+1”政策,其实德国足协也在想办法提升整个德国联赛的商业化程度。众所周知,英国俱乐部之所以那么有钱,最大的原因其实不是俱乐部老板投资多,而是整个联赛的转播分成多。

以2017/18赛季为例,当年的收视曼联分到了1.9亿欧元的转播权收入,而垫底的西布朗也拿到了1.1亿欧元。可以说,对于大部分英超球队来说,土豪老板并不是他们获得高收入的原因,电视转播费才是。

那德甲的情况如何呢?其实在2016/17赛季,拜仁足足拿到了9600万欧元的转播分成,整个德甲的转播权分成超过10亿。虽然这些数字比起英超来还是少,但相比之前的德甲已经好太多了。要知道,在拜仁勇夺三冠王的2012/13赛季,他们的转播分成只有可怜的2500万欧元,整个德甲加起来也只有4亿欧元!在五年之内,德甲的转播权分成已经涨到了之前的2.5倍。

这一数字虽然不能与英超相比,但已经和西甲联赛很接近了。2017/18赛季,整个西甲联赛的转播权分成为15亿,并且三支降级队加起来只拿了3000万欧元左右,而德甲转播收入最低的球队都能拿到这个数字。

总结:德甲不缺投资,缺的是慢慢积累的耐心。

资本并不是傻子,如果有资本愿意进行长时间的投资,唯一的原因就是有利可图。英超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的大老板,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高额的商业回报。而德甲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电视转播分成的数额也大幅度上调了,既然如此,那还需要资本的注入干什么呢?

德甲各队能拿到的转播分成相比西甲来说更加均衡,大家能拿到的总额也在慢慢提升。所以在笔者看来,只要多积累几年,将目前拿到手的资金进行妥善的运转,德甲各俱乐部的账面资金肯定会增长不少。德甲各俱乐部之所以抱怨“50+1”政策,不如说是对隔壁联赛疯狂烧钱的羡慕。其实只要有耐心,德甲早晚也能在转会烧钱榜上与各大联赛一争高下的。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德甲4大魔鬼主场—沙尔克04魔鬼主场》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