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杜甫生活的几十年中唐朝的历史。 详细。优质回答玄宗时期(公元712——公元755年)玄宗先天元年,壬子(公元712年)。杜甫生于徐毅正。玄宗开元五年,丁巳(公元717年),六岁。尝...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唐代宗广德甲辰年,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杜甫生活的几十年中唐朝的历史。 详细。

杜甫生活的几十年中唐朝的历史。 详细。

优质回答玄宗时期(公元712——公元755年)

玄宗先天元年,壬子(公元712年)。杜甫生于徐毅正。

玄宗开元五年,丁巳(公元717年),六岁。尝至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

开元六年,戊午(公元718年),七岁。始作诗文。

玄宗开元八年,庚申(公元720年),杜甫九岁。始习大字。开元十三年,乙丑(公元725年),十四岁。壮游诗曰:“习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从,以我似班扬。”原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

开元十四年,丙寅(公元726年),十五岁。百忧集行曰:“忆昔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开元十八年,庚午(公元730年),十九岁。游晋,至郇瑕(今山西猗氏县),从韦之晋﹑寇锡游。

开元十九,辛未(公元731年),二十岁。游吴越。

开元二十年,壬申(公元732年),二十一岁。游吴越。

开元二十一年,癸酉(公元733年),二十二岁。游吴越。

开元二十二年,甲戌(公元734年),二十三岁。游吴越。

开元二十三年,乙亥(公元735年),二十四岁。自吴越归东都,举进士,不第。

开元二十四年,丙子(公元736年),二十五岁。游齐赵。交苏源明。

开元二十五年,丁丑(公元737年),二十六岁。游齐赵。

开元二十六年,戊寅(公元738年),二十七岁。游齐赵。

开元二十七年,己卯(公元739年),二十八岁。游齐赵。

开元二十八年,庚辰(公元740年),二十九岁。游齐赵。

开元二十九年,辛巳(公元741年),三十岁。归东都。筑陆浑庄,于寒食日祭远祖当阳君。

玄宗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三十一岁。在东都。姑万年县君卒于东京仁风里。六月,还殡于河南县,公作墓志。

天宝二年,癸未(公元743年),三十二岁。在东都。

天宝三年,甲申(公元744年),三十三岁。在东都。五月,祖母范阳太君卒于陈留之私第。八月,归葬偃师,公作墓志。是年夏,初遇李白于东都。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尝渡河游王屋山,谒道士华盖君,而其人已亡。

天宝四年,乙酉(公元745年),三十四岁。再游齐﹑鲁。是时李之芳为齐州司马。夏日,李邕自北海郡来齐州,公尝从游,陪宴历下亭及鹤山湖亭。旋暂如临邑(属齐州)。秋后至兖州,时李白避归东鲁。公与同游,情好益密。公赠白诗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者是也。俄而工将西去,白亦有江东之游,城东石门一别遂无复相见之日矣。

天宝五年,丙戌(公元746年),三十五岁。自齐﹑鲁归长安。从汝阳王琎﹑驸马郑潜耀游。

天宝六年,丁亥(公元747年),三十六岁。在长安。

天宝七年,戊子(公元748年),三十七岁。在长安。屡上诗韦济,求汲引。与书家顾诫奢订交,约当此时。

天宝八年,己丑(公元749年),三十八岁。在长安。冬日,归东都,因谒玄元皇帝庙,观吴道子所画壁。

天宝九年,庚寅(公元750年),三十九岁。来长安。初遇郑虔。

天宝十年,辛卯(公元751年),四十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秋,病疟。友人魏君冒雨见访,因作秋述贻之。病后过王倚,王饷以酒馔,感激作歌赠之。是年,在杜位宅守岁。

天宝十一年,壬辰(公元752年),四十一岁。在长安。召试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暮春,暂归东都。冬,高适随歌舒翰入朝,与公暂集,俄复别去,公有诗送之。

天宝十二年,癸巳(公元753年),四十二岁。在长安。首夏,同郑虔游何将军山林。次子宗武约生于此年秋。

天宝十三,甲午(公元754年),四十三岁。在长安。进封西岳赋。自东都移家至长安,居南城之下杜城。因田梁丘投诗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岁中,张自卢溪召还,再迁为太常卿,公复上诗求助。又进雕赋,表中词益哀激。秋后,淫雨害稼,物价暴贵,公生计益艰,遂携家往奉先,馆于廨舍。

天宝十四年,乙未(公元755年),四十四岁。安禄山反。杜甫在长安。岁中往白水县,省舅氏崔十九翁。九月,同崔至奉先。十月,归长安,授河西尉(河西县故城在今云南河西县境),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又赴奉先探妻子,作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岁暮,丧幼子。肃宗时期(公元756——公元762年)

肃宗至德元年,丙申(公元756年),四十五岁。七月改元,安禄山称大燕皇帝。玄宗奔蜀。杀杨国忠、杨贵妃。杜甫岁初在长安。五月,至奉先壁难,携眷来往白水,寄居舅氏崔少府高斋。六月,又自白水取道华原,赴鄜州(今陜西鄜县)。至三川县同家洼,寓故人孙宰家。闻肃宗及位灵武,即留妻子于三川,孓身从芦子关奔行在所。途中为贼所得,遂至长安。九月,于长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舍身为奴,感恸作哀王孙。

肃宗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四十六岁。安庆绪杀禄山。张巡、许远战死。郭子仪复东京。史思明等降。春,杜甫陷贼中。在长安时从赞公苏端游。四月,自金光门出,间道窜归凤翔。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遗。是月,房管得罪,公抗述救之。肃宗怒,诏三司推问,张镐﹑韦陟等救之,仍放就列。六月,同裴荐等四人荐岑参。闰八月,墨制放还鄜州省家。于是徒步出凤翔,至邠州,始从李嗣业借得乘马。归家卧病数日。作北征。十一月,自鄜州至京师。肃宗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四十七岁。二月改元,复以载为年,史思明反。杜甫任左拾遗。春,贾至﹑王维﹑岑参皆在谏省,时共酬唱。时毕曜亦在京师,居公之邻舍。四月,玄宗亲享九庙,公得陪祀。六月,房管因贺兰进明谮,贬为邠州刺史。公坐管党,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是秋,尝至蓝田县访崔兴宗﹑王维。冬末,以事归东都陆浑庄,尝遇孟云卿于湖城县城东。

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四十八岁。史思明称燕王。春,杜甫自东都归华州(陜西华县),途中作三吏﹑三别六首。时属关辅饥馑。遂以七月弃官西去。度陇,赴秦州(甘肃天水)。是时有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寄李白二十韵。又有寄高适﹑岑参﹑贾至﹑严武﹑郑虔﹑毕曜﹑薛据及张彪诗。时赞公亦谪居秦州,尝为公盛言西枝村之胜,因作计卜居。置草堂,未成,会同谷宰来书言同谷可居,遂以十月,赴同谷。途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皆有诗。至同谷,居栗亭。贫益甚,拾橡栗,掘黄独以自给。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适即寄诗问讯。

肃宗上元元年,庚子(公元760年),四十九岁。闰四月改元,杜甫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表弟王十五司马遗赀营造,徐卿(疑即知道)﹑萧实﹑何雍﹑韦班(应物侄)三明府供果木栽,开岁始事,季春落成。时韦偃寓居蜀中,尝为公画壁。初秋,暂游新津,晤裴迪。秋晚至蜀州,晤高适。冬,复在成都。

上元二年,辛丑(公元761年),五十岁。史朝义杀史思明。杜甫居草堂。开岁,又往新津。二月,归成都。秋,至青城。旋又归成都。是时多病,生计艰窘。始有迁地吴楚之念。冬,高适至成都,尝同王抡过草堂会饮。

肃宗宝应元年,壬寅(公元762年),五十一岁。四月改元,帝及玄宗崩,太子豫及位。诗人李白死(701-762)。杜甫自春至夏居草堂。与严武唱和甚密。武时有馈赠。七月,送严武还朝,以舟至绵州,抵奉济驿,登陆,遂分手而还。会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颇有东游之意。十一月,往射洪县,到金华山玉京观,寻陈子昂读书堂遗迹。又访县北东武山子昂故宅。旋复南之通泉县,访郭元振故居,于庆善寺观薛稷书画壁。又于县署壁后观稷所画鹤。代宗时期(公元763年——公元770年)

代宗广德元年,癸卯(公元763年),五十二岁。七月改元,李怀仙杀史朝义。杜甫正月在梓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欲还都,俄而复思东下吴楚。间尝至阆州(四川阆中),因游牛头﹑兜率﹑惠义诸寺。既归梓,又因送辛员外,至绵州。自绵归梓。又往汉州。夏,返梓州。初秋,复别梓赴阆。九月,祭房管。秋尽,得家书,知女病,因急归梓。十一月,将出峡为吴楚之游,于是命弟占归成都检校草堂。

杜甫

广德二年,甲辰(公元764年),五十三岁。春首,自梓州絜家东荍出峡,先至阆州。会朝廷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以行程既定,不赴召。二月,离阆东去,闻严武将再镇蜀,大喜,遂改计却赴成都。三月,归成都。六月,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秋,居幕中,颇不乐,因上诗严武述胸臆。遂得乞假暂归草堂。是时,曹霸在成都,公作丹青引赠之。弟颖往齐州。岁晚,因事寄诗贾至。是年与严武唱和最密。

代宗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五十四岁。正月三日,辞幕府,归浣花溪。自春徂夏,居草堂。五月,携家离草堂南下。至嘉州(四川乐山)。六月,至戎州(四川宜宾)。自戎州至渝州(重庆)。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入秋,至忠州(重庆忠县),居龙兴寺院。九月,至云安县(重庆云阳)因病,遂留居云安,馆于严明府之水阁。

代宗大历元年,丙午(公元766年),五十五岁。十一月改元,春杜甫在云安。时岑参方为嘉州刺史,寄诗赠之。春晚,移居夔州(重庆奉节,即刘备托孤地白帝城)。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寓西阁。秋后,柏茂琳为夔州都督,公颇蒙资助。是年多追忆旧游之作。

大历二年,丁未(公元767年),五十六岁。在夔州。春,自西阁移居赤甲。三月,迁居瀼西草屋。附宅有果园四十亩,蔬圃数亩,又有稻田若干顷,在江北之东屯。弟观自京师来。秋,因获稻暂住东屯。适吴司法自忠州来,音以瀼西草堂借吴居之。是时,始复动东游荆湘之意。十月十九日,于夔州别驾元持宅观李十二娘舞「剑器」。本年冬,仍复多病。秋,左耳始聋。

大历三年,戊申(公元768年),五十七岁。正月中旬,去夔出峡。临去,以瀼西果园赠南卿兄。三月,至江陵。夏日,暂如外邑。留江陵数月,颇不得意。秋末,移居公安县。遇顾诫奢﹑李晋肃(贺父)及僧太易,留憩公安数月。因公安治安太差,遂移衡州。

大历四年,己酉(公元769年),五十八岁。正月,经岳州至衡州(衡阳),游南岳道林二寺,观宋之问题壁。宿青草湖,又宿白沙驿。过湘阴,谒湘夫人祠。更泝流而上,以二月初抵凿石浦,宿之。又过津口,次空灵岸。三月,抵潭州(湖南长沙)。发潭州,次白马潭,入乔口。至铜官渚,阻风。发铜官,宿新康江口。次双枫浦,遂抵衡州(衡阳)。然故人衡州刺史韦之晋任潭州刺史,杜甫又奔潭州,希望在他手下谋一份差事。但韦之晋忽然病卒。时苏涣居江侧,忽一日,访公于舟中,公请涣诵诗,大赏异之,遂订交焉。

大历五年,庚戌(公元770年),五十九岁。正月二十一日,检故帙,得高适上元二年人 日见寄诗,因追酬一首,寄示汉中王瑀及敬超先。暮春,逢李龟年。四月,避乱入衡州(今衡阳)。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欲往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lěi)阳。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杜甫而还。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

杜甫的生平

优质回答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国学宝典中杜甫的介绍

[又名:杜工部,诗圣]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遁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哺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年谱

712壬子睿宗太极一(玄宗先天一),杜甫生于河南巩县。

717丁巳玄宗开元五,杜甫六岁。尝至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

718戊午玄宗开元六,杜甫七岁。始作诗文。

720庚申玄宗开元八,杜甫九岁。始习大字。

725乙丑玄宗开元一三,杜甫十四岁。壮游诗曰:「习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从,以我似班扬。」原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

726丙寅玄宗开元一四,杜甫十五岁。百忧集行曰:「忆昔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730庚午玄宗开元一八,杜甫十九岁。游晋,至郇瑕(今山西猗氏县),从韦之晋、寇锡游。

731辛未玄宗开元一九,杜甫二十岁。游吴越。

732壬申玄宗开元二0,杜甫二十一岁。游吴越。

733癸酉玄宗开元二一闰三月,杜甫二十二岁。游吴越。

734甲戌玄宗开元二二,杜甫二十三岁。游吴越。

735乙亥玄宗开元二三闰十一月,杜甫二十四岁。自吴越归东都,举进士,不第。

736丙子玄宗开元二四,杜甫二十五岁。游齐赵。交苏源明。

737丁丑玄宗开元二五,杜甫二十六岁。游齐赵。

738戊寅玄宗开元二六,杜甫二十七岁。游齐赵。

739己卯玄宗开元二七,杜甫二十八岁。游齐赵。

740庚辰玄宗开元二八,杜甫二十九岁。游齐赵。

741辛巳玄宗开元二九,杜甫三十岁。归东都。筑陆浑庄,于寒食日祭远祖当阳君。

742壬午玄宗天宝一,杜甫三十一岁。在东都。姑万年县君卒于东京仁风里。六月,还殡于河南县,公作墓志。

743癸未玄宗天宝二,杜甫三十二岁。在东都。

744甲申玄宗天宝三,杜甫三十三岁。在东都。五日,祖母范阳太君卒于陈留之私第。八月,归葬偃师,公作墓志。是年夏,初遇李白于东都。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尝渡河游王屋山,谒道士华盖君,而其人已亡。

745乙酉玄宗天宝四,杜甫三十四岁。再游齐、鲁。是时李之芳为齐州司马。夏日,李邕自北海郡来齐州,公尝从游,陪宴历下亭及鹤山湖亭。旋暂如临邑(属齐州)。秋后至兖州,时李白避归东鲁。公与同游,情好益密。公赠白诗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者是也。俄而工将西去,白亦有江东之游,城东石门一别遂无复相见之日矣。

746丙戌玄宗天宝五闰十月,杜甫三十五岁。自齐、鲁归长安。从汝阳王琎、驸马郑潜耀游。

747丁亥玄宗天宝六,杜甫三十六岁。在长安。

748戊子玄宗天宝七,杜甫三十七岁。在长安。屡上诗韦济,求汲引。与书家顾诫奢订交,约当此时。

749己丑玄宗天宝八,杜甫三十八岁。在长安。冬日,归东都,因谒玄元皇帝庙,观吴道子所画壁。

750庚寅玄宗天宝九,杜甫三十九岁。来长安。初遇郑虔。

751辛卯玄宗天宝一0,杜甫四十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秋,病疟。友人魏君冒雨见访,因作秋述贻之。病后过王倚,王饷以酒馔,感激作歌赠之。是年,在杜位宅守岁。

752壬辰玄宗天宝一一,杜甫四十一岁。在长安。召试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暮春,暂归东都。冬,高适随歌舒翰入朝,与公暂集,俄复别去,公有诗送之。

753癸巳玄宗天宝一二,杜甫四十二岁。在长安。首夏,同郑虔游何将军山林。次子宗武约生于此年秋。

754甲午玄宗天宝一三闰十一月,杜甫四十三岁。在长安。进封西岳赋。自东都移家至长安,居南城之下杜城。因田梁丘投诗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岁中,张�自卢溪召还,再迁为太常卿,公复上诗求助。又进雕赋,表中词益哀激。秋后,淫雨害稼,物价暴贵,公生计益艰,遂携家往奉先,馆于廨舍。

755乙未玄宗天宝一四,安禄山反。杜甫四十四岁。在长安。岁中往白水县,省舅氏崔十九翁。九月,同崔至奉先。十月,归长安,授河西尉(河西县故城在今云南河西县境),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又赴奉先探妻子,作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岁暮,丧幼子。

756丙申肃宗至德一(玄宗天宝一五)七月改元,安禄山称大燕皇帝。玄宗奔蜀。杀王国忠、杨贵妃。杜甫四十五岁。岁初,在长安。五月,至奉先壁难,携眷来往白水,寄居舅氏崔少府高斋。六月,又自白水取道华原,赴鄜州(今陜西鄜县)。至三川县同家洼,寓故人孙宰家。闻肃宗及位灵武,即留妻子于三川,孓身从芦子关奔行在所。途中为贼所得,遂至长安。九月,于长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舍身为奴,感恸作哀王孙。

757丁酉肃宗至德二闰八月,安庆绪杀禄山。张巡、许远战死。郭子仪复东京。史思明等降。杜甫四十六岁。春,陷贼中。在长安时从赞公苏端游。四月,自金光门出,间道窜归凤翔。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遗。是月,房管得罪,公抗述救之。肃宗怒,诏三司推问,张镐、韦陟等救之,仍放就列。六月,同裴荐等四人荐岑参。闰八月,墨制放还鄜州省家。于是徒步出凤翔,至邠州,始从李嗣业借得乘马。归家卧病数日。作北征。十一月,自鄜州至京师。

758戊戌肃宗乾元一(至德三)二月改元,复以载为年,史思明反。杜甫四十七岁。任左拾遗。春,贾至、王维、岑参皆在谏省,时共酬唱。时毕曜亦在京师,居公之邻舍。四月,玄宗亲享九庙,公得陪祀。六月,房管因贺兰进明谮,贬为邠州刺史。公坐管党,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是秋,尝至蓝田县访崔兴宗、王维。冬末,以事归东都陆浑庄,尝遇孟云卿于湖城县城东。

759己亥肃宗干元二,史思明称燕王。杜甫四十八岁。春,自东都归华州(陜西华县),途中作三吏、三别六首。时属关辅饥馑。遂以七月弃官西去。度陇,赴秦州(甘肃天水)。是时有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寄李白二十韵。又有寄高适、岑参、贾至、严武、郑虔、毕曜、薛据及张彪诗。时赞公亦谪居秦州,尝为公盛言西枝村之胜,因作计卜居。置草堂,未成,会同谷宰来书言同谷可居,遂以十月,赴同谷。途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皆有诗。至同谷,居栗亭。贫益甚,拾橡栗,掘黄独以自给。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适即寄诗问讯。

760庚子肃宗上元一(干元三年)闰四月改元,杜甫四十九岁。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表弟王十五司马遗赀营造,徐卿(疑即知道)、萧实、何雍、韦班(应物侄)三明府供果木栽,开岁始事,季春落成。时韦偃寓居蜀中,尝为公画壁。初秋,暂游新津,晤裴迪。秋晚至蜀州,晤高适。冬,复在成都。

761辛丑肃宗上元二,史朝义杀史思明。杜甫五十岁。居草堂。开岁,又往新津。二月,归成都。秋,至青城。旋又归成都。是时多病,生计艰窘。始有迁地吴楚之念。冬,高适至成都,尝同王抡过草堂会饮。

762壬寅肃宗宝应一四月改元,帝及玄宗崩,太子豫及位。诗人李白死(701-762)。杜甫五十一岁。自春至夏,居草堂。与严武唱和甚密。武时有馈赠。七月,送严武还朝,以舟至绵州,抵奉济驿,登陆,遂分手而还。会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颇有东游之意。十一月,往射洪县,到金华山玉京观,寻陈子昂读书堂遗迹。又访县北东武山子昂故宅。旋复南之通泉县,访郭元振故居,于庆善寺观薛稷书画壁。又于县署壁后观稷所画鹤。

763癸卯代宗广德一(宝应二)七月改元闰正月,李怀仙杀史朝义。杜甫五十二岁。正月,在梓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欲还都,俄而复思东下吴楚。间尝至阆州(四川阆中),因游牛头、兜率、惠义诸寺。既归梓,又因送辛员外,至绵州。自绵归梓。又往汉州。夏,返梓州。初秋,复别梓赴阆。九月,祭房管。秋尽,得家书,知女病,因急归梓。十一月,将出峡为吴楚之游,于是命弟占归成都检校草堂。

764甲辰代宗广德二,杜甫五十三岁。春首,自梓州絜家东荍出峡,先至阆州。会朝廷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以行程既定,不赴召。二月,离阆东去,闻严武将再镇蜀,大喜,遂改计却赴成都。三月,归成都。六月,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秋,居幕中,颇不乐,因上诗严武述胸臆。遂得乞假暂归草堂。是时,曹霸在成都,公作丹青引赠之。弟颖往齐州。岁晚,因事寄诗贾至。是年与严武唱和最密。

765乙巳代宗永泰一闰十月,杜甫五十四岁。正月三日,辞幕府,归浣花溪。自春徂夏,居草堂。五月,携家离草堂南下。至嘉州(四川乐山)。六月,至戎州(四川宜宾)。自戎州至渝州(重庆)。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入秋,至忠州(四川忠县),居龙兴寺院。九月,至云安县(四穿白帝城)。因病,遂留居云安,馆于严明府之水阁。

766丙午代宗大历一(永泰二年)十一月改元,杜甫五十五岁。春,在云安。时岑参方为嘉州刺史,寄诗赠之。春晚,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寓西阁。秋后,柏茂琳为夔州都督,公颇蒙资助。是年多追忆旧游之作。

767丁未代宗大历二,杜甫五十六岁。在夔州。春,自西阁移居赤甲。三月,迁居瀼西草屋。附宅有果园四十亩,蔬圃数亩,又有稻田若干顷,在江北之东屯。弟观自京师来。秋,因获稻暂住东屯。适吴司法自忠州来,音以瀼西草堂借吴居之。是时,始复动东游荆湘之意。十月十九日,于夔州别驾元持宅观李十二娘舞「剑器」。本年冬,仍复多病。秋,左耳始聋。

768戊申代宗大历三闰六月,杜甫五十七岁。正月中旬,去夔出峡。临去,以瀼西果园赠南卿兄。三月,至江陵。夏日,暂如外邑。留江陵数月,颇不得意。秋末,移居公安县。遇顾诫奢、李晋肃(贺父)及僧太易,留憩公安数月。岁晏,至岳州。

769己酉代宗大历四,杜甫五十八岁。正月,自岳州至南岳,游道林二寺,观宋之问题壁。宿青草湖,又宿白沙驿。过湘阴,谒’湘夫人祠。更溯流而上,以二月初抵凿石浦,宿之。又过津口,次空灵岸。宿花石戌,次晚洲(在湘潭)。三月,抵潭州(湖南长沙)。发潭州,次白马潭,入乔口。至铜官渚,阻风。发铜官,宿新康江口。次双枫浦,遂抵衡州(湖南衡阳)。夏,畏热,复回潭州。时苏涣居江侧,忽一日,访公于舟中,公请涣诵诗,大赏异之,遂订交焉。终岁在潭州。

770庚戌代宗大历五,杜甫卒(712-770)。杜甫五十九岁。春,在潭州。正月二十一日,检故帙,得高适上元二年人日见寄诗,因追酬一首,寄示汉中王瑀及敬超先。暮春,逢李龟年。四月,避乱入衡州。欲往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时属江涨,泊方田绎,半旬不得食。聂令驰书为致牛炙白酒。盛夏回棹,秋至潭州,小憩,遂遍别亲友,溯湘而下,将出沔鄂,由襄阳转洛阳迻逦归长安。冬天11月,竟以寓卒于潭岳间的一条小船上,旅殡岳阳

颜真卿有孩子吗

优质回答颜真卿有孩子。

一、长子颜颇

安史之乱时被颜真卿送给刘客奴为人质。送出去时,十多岁,当时是颜真卿唯一的儿子,后面的儿子是在这以后出生的。后来结果如何,正史上并无记载。有人以为颜泉明是颜真卿长子,这是错误的,他是颜真卿哥哥的颜杲卿长子。

二、次子颜頵

字葵山,官至河东士曹,封沂水县男。

颜頵(749-?)

字葵山,颜真卿次子,唐京兆万年人。

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甲辰科进士第。

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授五品正员官,除右率仓曹,栎阳尉,河东士曹,封沂水县男。

善正、草书,工文翰,性聪颖仁孝。

元王恽《秋涧集》谓颜頵“书画端庄,殊有父风”。

书迹据赵明诚《金石录》载,有唐《幽州复舜庙颂》,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韦稔撰,颜頵正书并篆。

三、三子颜硕

颜硕,官至秘书省正字。具体事迹不详。其有一后代颜君杰遵循父亲临终的嘱托,到费县诸满来,到颜林来守护先人的坟墓 。结果颜君杰来了以后他到这边又待了下去,颜君杰往下从五代到北宋 ,一直到元明清, 一直到现在。

另:因为长子颜颇早死,有时会把颜頵排为老大,颜硕排行老二。

唐代宗是谁

优质回答唐代宗李豫,初名俶,原被封为广平王。后进封为楚王。马嵬坡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 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起初,肃宗皇后张良娣与宦官李辅国互相利用,后来却有嫌隙。张皇后想杀李辅国,废掉太子李豫立自己的儿子。公元762年4月,李辅国与程元振将张皇后杀死。肃宗因此被惊死,李辅国于同月拥立李豫为帝,改年号为“宝应”。 唐代宗继位后,李辅国以立帝有功,恃此骄横。竟然对代宗说:“陛下只须深居宫中,外面的政事有老奴来处理。代宗虽然心中不满,但慑于他手握兵权,只好委曲求全,尊称他为尚父(可尊尚的父辈),事无大小,都要与他商量后才能决定。不久,代宗乘李辅国不备,派人扮作盗贼刺杀了李辅国,然后假装下令追捕盗贼,并派宫中使者慰问其家属。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十月代宗任命雍王李适为统兵元帅、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为副元帅,又向回纥借兵十万,攻打再次被叛军占据的东京洛阳,史朝义败走莫州(今天河北任丘北),史朝义部将李宝臣、李怀仙、田承嗣等率部相继向唐军投降。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正月,史朝义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上吊自杀,自此,唐朝完全平定了延续七年零三个月的安史之乱。但是,经过这次战乱,唐朝元气大伤,由盛转衰。东有藩镇割据,西有吐蕃侵扰,北有回纥以马匹高价交换的 李豫

困难局面。代宗又迷信佛教,怂恿寺院占有许多良田美宅,国家财政经济每况愈下。 由于讨伐安史叛军的需要,西部的军队大部被撤回,吐蕃乘虚深入内地,大举攻唐,占领了陕西风翔以西,分州以北的十余州,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十月,又占领了奉天(今陕西乾县),兵临长安城下,吓得代宗逃到陕州避难。于是,吐蕃兵占领了长安,他们把唐宗室广武王李承宏立为皇帝,作为自己的统治工具,纵兵焚掠,长安被洗劫一空。 关键时刻,代宗仓促启用郭子仪为副元帅(雍王李适为挂名元帅),迎击吐蕃。郭子仪积极组织兵力反击吐番。命令长孙全绪率二百骑出陕西蓝田,白天击鼓扬旗,夜晚点火以为疑兵。同时又以数百人化装潜入长安,组织城里人到处传说:“郭令公(即子仪)亲率大军来了!”吐番兵惊恐,不战而走,全部撤离长安。陷落15天的长安被唐军收复。 公元763年十二月,代宗回到长安,郭子仪伏地请罪,代宗说道:“朕没有及早用卿,所以才到这种地步。”便赐给他铁券(免死牌),在凌烟阁为他画像,以表彰他的兴唐之功。长孙全绪等也被加官进爵。同时削免程元振官爵,放归田里。 自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内部矛盾重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仆固怀恩叛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八月,仆固怀恩引吐蕃、回纥等共30万大军,约期从华阴趋赴蓝田,直取长安。京师震恐,代宗急召郭子仪,屯驻长安北面的泾阳城,此间仆固怀恩暴病于军中。郭子仪单骑亲说回纥,大破吐蕃,使唐王朝又一次传危为安。 平定安史之乱有功的唐朝名将郭子仪之子郭暧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为妻。一次,小夫妻发生口角,郭暧气愤之下打了皇帝的金枝玉叶不择言地说:“你倚仗你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还不愿意当皇帝呢?”听了这句大逆不道之言,公主哭着回宫告状。闻听此言,代宗劝女儿道:“他父亲不爱当皇帝是实情,要不然,天下哪里还姓李!”面对负荆请罪的郭氏父子,代宗安慰道:“儿女闺房琐事,何必计较,老丈人权作耳聋,当没听见这回事算了。”郭子仪谢过皇恩,回家后还是把儿子痛打一顿,小两口又和好如初了。 公元779年5月,代宗病重忙诏令太子摄政,不久病死于长安宫中的紫宸内殿。

编辑本段后妃子女

皇后 睿真皇后沈氏 沈珍珠 贞懿皇后独孤氏 独孤贵妃 妃嫔 崔贵妃母韩国夫人杨氏为杨贵妃姐妹,代宗为广平王时,崔氏为王妃,生升平公主、昭靖太子。 子 李适唐德宗母沈皇后 李邈郑王 昭靖太子 均王李遐 睦王李述 丹王李逾 恩王李连 韩王李迥 简王李遘 益王李乃 隋王李迅 荆王李选 蜀王李遡 忻王李造 韶王李暹 嘉王李运 端王李遇 循王李遹 恭王李通 原王李逵 雅王李逸 女 灵仙公主,夭折。 真定公主,夭折。 永清公主,下嫁裴仿(唐玄宗女新平公主之子)。 齐国昭懿公主,母崔贵妃,先封为升平公主,下嫁郭暧。 华阳公主,母贞懿皇后(独孤皇后),大历七年出家做道士,号琼华真人。 玉清公主,夭折。 嘉丰公主,下嫁高怡,薨于建中年间。 长林公主,下嫁沈明,薨于元和年间。 太和公主,夭折。 赵国庄懿公主,先封为武清公主,又封为嘉诚公主,下嫁田绪,薨于元和年间。赠封赵国公主及谥庄懿。 玉虚公主,夭折。 普宁公主,下嫁吴士广(吴士彦)。 晋阳公主,下嫁太常少卿裴液,薨于大和年间。 义清公主,下嫁柳杲。 寿昌公主,下嫁窦克良,薨于贞元年间) 新都公主,下嫁田华。 西平公主,夭折。 章宁公主,夭折。 乐安公主,下嫁张怙。张父张清娶唐肃宗女郯国公主为妻。 注:乐安公主在《新唐书》中没有记录。公主身世见于周绍良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大唐故张府君墓志铭》 “(驸马都尉张怙)父清,尚肃宗皇帝第五女郯国公主,累迁太常卿、驸马都尉,赠光禄卿。公即光禄府君之元子也。尚乐安公主,拜朝请大夫,赐紫金鱼袋。公主即代宗皇帝之息女也”。

编辑本段代宗年表

公元726年,唐肃宗的长子李豫出生。 公元757年,李豫与郭子仪等大将收服长安和洛阳。 公元758年,李豫被立为太子。 公元762年,李豫登基。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平息。 公元763-778年,唐中央政府与吐蕃连年征战,双方耗费巨大。 公元779年,李豫病死。

编辑本段史籍记载

新唐书 本纪第六 代宗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讳豫,肃宗长子也。母曰章敬皇后吴氏。玄宗诸孙百馀人,代宗最长,为嫡皇孙。聪明宽厚,喜愠不形于色,而好学强记,通《易》象。初名俶,封广平郡王。 安禄山反,玄宗幸蜀肃宗,留讨贼,代宗常从于兵间。肃宗已即位,郭子仪等兵讨安庆绪,未克。肃宗在岐,至德二载九月,以广平郡王为天下兵马元帅,率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食等兵二十万以进讨,百官送于朝堂,过阙而下,步出木马门,然后复骑,以安西、北庭行营节度使李嗣业为前军,朔方、河西、陇右节度使郭子仪为中军,关内行营节度使王思礼为后军,屯于香积寺。败贼将安守忠,斩首六万级。贼将张通儒守长安,闻守忠败,弃城走,遂克京城,乃留思礼屯于苑中,代宗率大军以东。安庆绪遣其将严庄拒于陕州,代宗及子仪、嗣业战陕西,大败之,安庆绪奔于河北,遂克东都。肃宗还京师。十二月,进封楚王。乾元元年三月,徙封成王。四月,立为皇太子。初,太子生之岁,豫州献嘉禾,于是以为祥,乃更名豫。 肃宗去上元三年号,止称元年,月以斗所建辰为名。元年建巳月,肃宗寝疾,乃诏皇太子监国。而楚州献定国宝十有三,因曰:「楚者,太子之所封,今天降宝于楚,宜以建元。」乃以元年为宝应元年。 肃宗张皇后恶李辅国,欲图之,召问太子,太子不许,乃与越王系谋之。肃宗疾革。四月丁卯,皇后与系将召太子入宫,飞龙副使程元振得其谋,以告辅国。辅国止太子无人,率兵入,杀系及衮王亻闲,幽皇后于别殿。是夕,肃宗崩,乃迎太子见群臣于九仙门。明日,发丧。己巳,即皇帝位于柩前。癸酉,始听政。甲戌,奉节郡王适为天下兵马元帅,郭子仪罢副元帅。乙亥,进封适为鲁王。五月壬午,李辅国为司空。庚寅,追尊母为皇太后。丙申,李光弼及史朝义战于宋州,败之。丁酉,大赦。刺史予一子官,赐文武官阶、爵,子为父后者勋一转。免民逋租宿负。进封子益昌郡王邈为郑王,延庆郡王迥韩王。追复庶人王氏为皇后,瑛、瑶、琚皆复其封号。六月辛亥,追废皇后张氏、越王系、衮王亻闲皆为庶人。七月乙酉,杀山南东道节度使裴。癸巳,剑南西川兵马使徐知道反。八月己未,知道伏诛。辛未,台州人袁晁反。乙亥,徙封适为雍王。九月戊子,凤州刺史吕日将及党项羌战于三嗟谷,败之。丙申,回纥请助战。壬寅,大阅。癸卯,袁晁陷信州。十月乙卯,陷温、明二州。诏浙江水旱,百姓重困,州县勿辄科率,民疫死不能葬者为瘗之。辛酉,雍王适讨史朝义。壬戌,盗杀李辅国。癸酉,雍王适克怀州。甲戌,败史朝义于横水,克河阳、东都,史朝义将张献诚以汴州降。十一月丁亥,朝义将薛嵩以相、卫、洺、邢四州降。丁酉,朝义将张忠志以赵、定、深、恒、易五州降。己亥,朔方行营节度使仆固怀恩为朔方、河北副元帅。十二月己酉,太府左藏库火。戊辰,瘗京城内外暴骨。甲戌,李光弼及袁晁战于衢州,败之。是岁,舒州人杨昭反,杀其刺史刘秋子。西原蛮叛。吐蕃寇秦、成、渭三州。 广德元年正月癸未,京兆尹刘晏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甲申,史朝义自杀,其将李怀仙以幽州降,田承嗣以魏州降。壬寅,山陵使、山南东道节度使来瑱有罪,伏诛。三月甲辰,山南东道兵马使梁崇义自南阳入于襄州。丁未,李光弼及袁晁战,败之。辛酉,葬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于泰陵。甲子,党项羌寇同州,郭子仪败之于黄堆山。庚午,葬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于建陵。六月,同华节度使李怀让自杀。七月壬寅,群臣上尊号曰宝应元圣文武孝皇帝。壬子,大赦,改元。免民逋负,户三丁免其一庸、调;给复河北三年;回纥行营所经,免今岁租。赐内外官阶、勋、爵。给功臣铁券,藏名于太庙,图形于凌烟阁。吐蕃陷陇右诸州。八月,仆固怀恩反。九月壬寅,裴遵庆宣慰仆固怀恩于汾州。乙丑,泾州刺史高晖叛附于吐蕃。十月庚午,吐蕃陷邠州。辛未,寇奉天、武功,京师戒严。壬申,雍王适为关内兵马元帅,郭子仪副之。癸酉,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日将及吐蕃战于盩厔,败之。乙亥,又战于盩厔,败绩。丙子,如陕州。丁丑,次华阴。丰王珙有罪,伏诛。戊寅,吐蕃陷京师,立广武郡王承宏为皇帝。辛巳,次陕州。癸巳,吐蕃溃,郭子仪复京师。南山五谷人高玉反。十一月壬寅,广州市舶使吕太一反,逐其节度使张休。十二月辛未,刘晏宣慰上都。甲午,至自陕州。乙未,苗恶卿、裴遵庆罢。检校礼部尚书李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丙申,放承宏于华州。吐蕃陷松、维二州。西原蛮陷道州。 二年正月丙午,诏举堪御史、谏官、刺史、县令者。乙卯,立雍王适为皇太子。癸亥,刘晏、李岘罢。右散骑常侍王缙为黄门侍郎,太常卿杜鸿渐为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郭子仪兼河东副元帅。二月辛未,仆固怀恩杀朔方军节度留后浑释之。癸酉,朝献于太清宫。甲戌,朝享于太庙。乙亥,有事于南郊。己丑,大赦。赐内外官阶、爵;武德功臣子孙予一人官;成都、灵武元从三品加赐爵一级,余加一阶;宝应功臣三品官一子,仍赐爵一极,馀加阶、勋两转,五品为父后者勋两转。三月辛丑,给复河南府二年。甲子,盛王琦薨。四月甲午,禁钿作珠翠。五月,洛水溢。六月丁卯,有星陨于汾州。七月庚子,初税青苗。己酉,李光弼薨。八月丙寅,王缙为侍中,都统河南、淮南、山南东道节度行营事。壬申,王缙罢侍中。癸巳,吐蕃寇邠州,邠宁节度使白孝德败之于宜禄。九月己未,剑南节度使严武及吐蕃战于当狗城,败之。是秋,有蜮。十月丙寅,吐蕃寇邠州。丁卯,寇奉天,京师戒严。庚午,严武克吐蕃盐川城。辛未,朔方兵马使郭晞及吐蕃战于邠西,败之。是月,突厥寇丰州,守将马望死之。十一月乙未,吐蕃军溃,京师解严。河西节度使杨志烈及仆固怀恩战于灵州,败绩。癸丑,袁晁伏诛。免越州今岁田租之半,给复温、台、明三州一年。十二月乙丑,高玉伏诛。丙寅,众星陨。是岁,西原蛮陷邵州。 永泰元年正月癸巳,大赦,改元。是月,歙州人杀其刺史庞浚。二月戊寅,党项羌寇富平。庚辰,仪王璲薨。三月庚子,雨木冰。庚戌,吐蕃靖和。辛亥,大风拔木。四月己巳,自春不雨,至于是而雨。是夏,盩厔穞麦生。七月辛卯,平卢、淄青兵马使李怀玉逐其节度使侯希逸。八月庚辰,王缙为河南副元帅。仆固怀恩及吐蕃、回纥、党项羌、浑、奴剌寇边。九月庚寅,命百官观浮屠象于光顺门。辛卯,太白经天。甲辰、吐蕃寇醴泉、奉天,党项羌寇同州,浑、奴剌寇盩厔,京师戒严。己酉,屯于苑,郭子仪屯于泾阳。丁巳,同华节度使周智光及吐蕃战于澄城,败之。智光入于鄜州,杀其刺史张麟,遂焚坊州。十月,沙陀杀杨志烈。己未,吐蕃至分阝州,与回纥寇边。辛酉,寇奉天。癸亥,寇同州。乙丑,寇兴平。丁卯,回纥、党项羌请降。癸酉,郭子仪及吐蕃战于灵台,败之。京师解严。闰月辛卯,朔方副将李怀光克灵州。辛亥,剑南西山兵马使崔旴反,寇成都,节度使郭英乂奔于灵池,普州刺史韩澄杀之。癸丑,敛民赀作浮屠供。 大历元年二月,吐蕃遣使来朝。壬子,杜鸿渐为山南西道、剑南东西川、邙南、西山等道副元帅。三月癸未,剑南东川节度使张献诚及崔旴战于梓州,败绩。七月癸酉,洛水溢。九月辛巳,吐蕃陷原州。十一月甲子,大赦,改元,给复流民归业者三年。十二月己亥,有彗星出于瓠瓜。癸卯,周智光反,杀虢州刺史庞充。是冬,无雪。郑王邈为天下兵马元帅。 二年正月丁巳,郭子仪讨周智光。己未,同华将李汉惠以同州降。甲子,周智光伏诛。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入于华州。戊寅,给复同、华二州二年。八月壬寅,杀附马都尉姜庆初。九月甲寅,吐蕃寇灵州。乙卯,寇邠州。郭子仪屯于泾阳,京师戒严。乙丑,昼有星流于南方。是秋,桂州山獠反。十月戊寅,朔方军节度使路嗣恭及吐蕃战于灵州,败之。京师解严。十一月辛未,雨木冰。壬申,京师地震。三年二月癸巳,商州兵马使刘洽杀其刺史殷仲卿。三月乙巳朔,日有食之。五月乙卯,追号齐王倓为皇帝,兴信公主女张氏为皇后。癸亥,地震。六月壬寅,幽州兵马使朱希彩杀其节度使李怀仙,自称留后。闰月庚午,王缙兼幽州卢龙军节度使。七月壬申,滤州刺史杨子琳反,陷成都,剑南节度留后崔宽败之,克成都。子琳杀夔州别驾张忠。戊寅,吐蕃遣使来朝。八月己酉,吐蕃寇灵州。丁卯,寇邠州,京师戒严。戊辰,邠宁节度使马璘及吐蕃战,败之。庚午,王缙兼河东节度使。九月丁丑,济王环薨。壬午,吐蕃寇灵州,朔方将白元光败之。壬辰,又败之于灵武。戊辰,京师解严。十二月辛酉,泾原兵马使王童之谋反,伏诛。 四年正月甲戌,杀颍州刺史李岵。二月乙卯,杜鸿渐罢副元帅。丙辰,京师地震。三月,遣御史税商钱。甲戌,免京兆今岁税。五月丙戌,京师地震。六月戊申,王缙罢副元帅、都统。七月癸未,降死罪,流以下原之。十月丁巳,大雾。十一月辛未,禁畿内弋猎。壬申,杜鸿渐罢。癸酉,元载权知门下省事。甲戌,吐蕃寇灵州,朔方军节度留后常谦光败之。丙子,左仆射裴冕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癸巳,裴冕兼河南、淮西、山南东道副元帅。十二月戊戌,裴冕薨。是岁,广州人冯崇道、桂州人朱济时反,容管经略使王翃败之。 五年正月辛卯,凤翔节度使李抱玉为河西、陇右、山南西道副元帅。三月癸酉,内侍监鱼朝恩有罪自杀。丙戌,以昭陵皇堂有光,赦京兆、关辅。四月庚子,湖南兵马使臧玠杀其团练使崔灌。己未,有彗星出于五车。五月己卯,有彗星出于北方。六月己未,以彗星灭,降死罪,流以下原之。录魏徵、王珪、李靖、李勣、房玄龄、杜如晦之后。是岁,湖南将王国良反,及西原蛮寇州县。 六年二月壬寅,李抱玉罢山南西道副元帅。三月,王翃败梁崇牵,克容州。四月戊寅,蓝田西原地陷。禁大繝、竭凿六破锦及文纱吴绫为龙、凤、麒麟、天马、辟邪者。五月戊申,杀殿中侍御史陆珽、成都府司录参军事李少良、大理评事韦颂。 七年二月庚午,江水泛溢。五月乙酉,大雨雹,大风拔木。乙未,以旱大赦,减膳,彻乐。是秋,幽州卢龙将李怀瑗杀其节度使朱希彩,经略军副使朱泚自称留后。十月乙亥,以淮南旱,免租、庸三之二。十一月庚辰,免巴、蓬、渠、集、壁、充、通、开八州二岁租、庸。十二月丙寅,雨土,有长星出于参。 八年正月甲辰,诏京官三品及郎官、御史岁举刺史、县令一人。五月辛卯,郑王邈薨。壬辰,赦京师。癸卯,降死罪,流以下原之。八月己未,吐蕃寇灵州,郭子仪败之于七级渠。甲子,废华州屯田给贫民。九月壬午,循州刺史哥舒晃反,杀岭南节度使吕崇贲。戊子,诏京官五品、两省供奉官、郎官、御史言事。十月庚申,吐蕃寇泾、邠。丙寅,朔方兵马使浑瑊及吐蕃战于宜禄,败绩。泾原节度使马璘及吐蕃战于潘原,败之。 九年二月辛未,徐州兵乱,逐其刺史梁乘。四月壬辰,大赦。十月壬申,信王瑝薨。乙亥,凉王璿薨。壬辰,降京师死罪,流以下原之。 十年正月丁酉,昭义军兵马使裴志清逐其节度使薛崿,叛附于田承嗣。壬寅,寿王瑁薨。戊申,田承嗣反。癸丑,承嗣陷洺州。乙卯,剑南西川节度使崔宁及吐蕃战于西山,败之。二月乙丑,田承嗣陷卫州,刺史薛雄死之。辛未,封子述为睦王,逾郴王,连恩王,遘鄜王,造忻王,暹韶王,运嘉王,遇端王,遹循王,通恭王,逵原王,逸雅王。丙子,河阳军乱,逐三城使常休明。三月甲午,陕州军乱,逐其观察使李国清。四月癸未,河东节度使薛兼训等讨田承嗣。给复昭义五州二年。甲申,大雨雹,大风拔木。五月乙未,魏博将霍荣国以礠州降。甲寅,大雨雹,大风拔木,震阙门。六月甲戌,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及田承嗣战于冀州,败之。七月己未,杭州海溢。八月巳丑,田承嗣寇礠州。九月壬寅,降京师死罪,流以下原之。壬子,吐蕃寇临泾。癸丑,寇陇州。丙辰,李抱玉败之于义宁。丁巳,马璘又败之于百里城。十月辛酉朔,日有食之。甲子,昭义军节度使李承昭及田承嗣战于清水,败之。丙寅,贵妃独孤氏薨。丁卯,追册为皇后。十一月丁酉,魏博将吴希光以瀛州降。丁未,岭南节度使路嗣恭克广州,哥舒晃伏诛。 十一年正月庚寅,田承嗣降。辛亥,崔宁及吐蕃战,败之。五月,汴宋都虞候李灵耀反,杀濮州刺史孟鉴。七月庚寅,田承嗣寇滑州,永平军节度使李勉败绩。八月甲申,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河阳三城使马燧及李勉讨李灵耀。闰月丁酉,太白昼见。九月乙丑,李忠臣、马燧及李灵耀战于郑州,败绩。十月乙酉,战于中牟,败之。壬辰,忠臣又败之于西梁固。壬寅,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及李灵耀战于汴州,败之。丙子,田承嗣以兵援灵耀,李忠臣败之于匡城。甲寅,灵耀伏诛。 十二年三月庚午,赦田承嗣。辛巳,元载有罪伏诛。贬王缙为括州刺史。四月壬午,太常卿杨绾为中书侍郎,礼部侍郎常衮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癸巳,诏谏官献封事勿限时,侧门论事者随状面奏,六品官言事投匦者无勒副章。丁酉,吐蕃寇黎、雅二州,崔宁败之。是月,金州人卓英璘反。六月乙巳,英璘伏诛。给复金州二年。丁未,以旱降京师死罪,流以下原之。七月己巳,杨绾薨。丙子,诏尚书、御史大夫、左右丞、侍郎举任刺史者。九月庚午,吐蕃寇坊州。是秋,河溢。十一月壬子,山南西道节度使张献恭及吐蕃战于岷州,败之。十二月丁亥,崔宁及吐蕃战于西山,败之。 是岁,恒、定、赵三州地震。冬,无雪。十三年正月戊辰,回纥寇并州。癸酉,河东节度留后鲍防及回纥战于阳曲,败绩。二月庚辰,代州刺史张光晟成回纥战于羊虎谷,败之。四月甲辰,吐蕃寇灵州,常谦光败之。十月己丑,禁京畿持兵器捕猎。是岁,郴州黄芩山崩。 十四年二月癸未,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卒,其兄子悦自称留后。三月丁未,汴宋将李希烈逐其节度使李忠臣,自称留后。五月辛酉,不豫,诏皇太子监国。是夕,皇帝崩于紫宸内殿,年五十三。

杜甫的资料?

优质回答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1962年,杜甫诞生1250周年时,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杜甫年谱

712壬子睿宗太极一(玄宗先天一),杜甫生于河南巩县。

717丁巳玄宗开元五,杜甫六岁。尝至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

718戊午玄宗开元六,杜甫七岁。始作诗文。

720庚申玄宗开元八,杜甫九岁。始习大字。

725乙丑玄宗开元一三,杜甫十四岁。壮游诗曰:「习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从,以我似班扬。」原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

726丙寅玄宗开元一四,杜甫十五岁。百忧集行曰:「忆昔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730庚午玄宗开元一八,杜甫十九岁。游晋,至郇瑕(今山西猗氏县),从韦之晋、寇锡游。

731辛未玄宗开元一九,杜甫二十岁。游吴越。

732壬申玄宗开元二0,杜甫二十一岁。游吴越。

733癸酉玄宗开元二一闰三月,杜甫二十二岁。游吴越。

734甲戌玄宗开元二二,杜甫二十三岁。游吴越。

735乙亥玄宗开元二三闰十一月,杜甫二十四岁。自吴越归东都,举进士,不第。

736丙子玄宗开元二四,杜甫二十五岁。游齐赵。交苏源明。

737丁丑玄宗开元二五,杜甫二十六岁。游齐赵。

738戊寅玄宗开元二六,杜甫二十七岁。游齐赵。

739己卯玄宗开元二七,杜甫二十八岁。游齐赵。

740庚辰玄宗开元二八,杜甫二十九岁。游齐赵。

741辛巳玄宗开元二九,杜甫三十岁。归东都。筑陆浑庄,于寒食日祭远祖当阳君。

742壬午玄宗天宝一,杜甫三十一岁。在东都。姑万年县君卒于东京仁风里。六月,还殡于河南县,公作墓志。

743癸未玄宗天宝二,杜甫三十二岁。在东都。

744甲申玄宗天宝三,杜甫三十三岁。在东都。五日,祖母范阳太君卒于陈留之私第。八月,归葬偃师,公作墓志。是年夏,初遇李白于东都。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尝渡河游王屋山,谒道士华盖君,而其人已亡。

745乙酉玄宗天宝四,杜甫三十四岁。再游齐、鲁。是时李之芳为齐州司马。夏日,李邕自北海郡来齐州,公尝从游,陪宴历下亭及鹤山湖亭。旋暂如临邑(属齐州)。秋后至兖州,时李白避归东鲁。公与同游,情好益密。公赠白诗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者是也。俄而工将西去,白亦有江东之游,城东石门一别遂无复相见之日矣。

746丙戌玄宗天宝五闰十月,杜甫三十五岁。自齐、鲁归长安。从汝阳王琎、驸马郑潜耀游。

747丁亥玄宗天宝六,杜甫三十六岁。在长安。

748戊子玄宗天宝七,杜甫三十七岁。在长安。屡上诗韦济,求汲引。与书家顾诫奢订交,约当此时。

749己丑玄宗天宝八,杜甫三十八岁。在长安。冬日,归东都,因谒玄元皇帝庙,观吴道子所画壁。

750庚寅玄宗天宝九,杜甫三十九岁。来长安。初遇郑虔。

751辛卯玄宗天宝一0,杜甫四十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秋,病疟。友人魏君冒雨见访,因作秋述贻之。病后过王倚,王饷以酒馔,感激作歌赠之。是年,在杜位宅守岁。

752壬辰玄宗天宝一一,杜甫四十一岁。在长安。召试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暮春,暂归东都。冬,高适随歌舒翰入朝,与公暂集,俄复别去,公有诗送之。

753癸巳玄宗天宝一二,杜甫四十二岁。在长安。首夏,同郑虔游何将军山林。次子宗武约生于此年秋。

754甲午玄宗天宝一三闰十一月,杜甫四十三岁。在长安。进封西岳赋。自东都移家至长安,居南城之下杜城。因田梁丘投诗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岁中,张�自卢溪召还,再迁为太常卿,公复上诗求助。又进雕赋,表中词益哀激。秋后,淫雨害稼,物价暴贵,公生计益艰,遂携家往奉先,馆于廨舍。

755乙未玄宗天宝一四,安禄山反。杜甫四十四岁。在长安。岁中往白水县,省舅氏崔十九翁。九月,同崔至奉先。十月,归长安,授河西尉(河西县故城在今云南河西县境),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又赴奉先探妻子,作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岁暮,丧幼子。

756丙申肃宗至德一(玄宗天宝一五)七月改元,安禄山称大燕皇帝。玄宗奔蜀。杀王国忠、杨贵妃。杜甫四十五岁。岁初,在长安。五月,至奉先壁难,携眷来往白水,寄居舅氏崔少府高斋。六月,又自白水取道华原,赴鄜州(今陜西鄜县)。至三川县同家洼,寓故人孙宰家。闻肃宗及位灵武,即留妻子于三川,孓身从芦子关奔行在所。途中为贼所得,遂至长安。九月,于长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舍身为奴,感恸作哀王孙。

757丁酉肃宗至德二闰八月,安庆绪杀禄山。张巡、许远战死。郭子仪复东京。史思明等降。杜甫四十六岁。春,陷贼中。在长安时从赞公苏端游。四月,自金光门出,间道窜归凤翔。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遗。是月,房管得罪,公抗述救之。肃宗怒,诏三司推问,张镐、韦陟等救之,仍放就列。六月,同裴荐等四人荐岑参。闰八月,墨制放还鄜州省家。于是徒步出凤翔,至邠州,始从李嗣业借得乘马。归家卧病数日。作北征。十一月,自鄜州至京师。

758戊戌肃宗乾元一(至德三)二月改元,复以载为年,史思明反。杜甫四十七岁。任左拾遗。春,贾至、王维、岑参皆在谏省,时共酬唱。时毕曜亦在京师,居公之邻舍。四月,玄宗亲享九庙,公得陪祀。六月,房管因贺兰进明谮,贬为邠州刺史。公坐管党,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是秋,尝至蓝田县访崔兴宗、王维。冬末,以事归东都陆浑庄,尝遇孟云卿于湖城县城东。

759己亥肃宗干元二,史思明称燕王。杜甫四十八岁。春,自东都归华州(陜西华县),途中作三吏、三别六首。时属关辅饥馑。遂以七月弃官西去。度陇,赴秦州(甘肃天水)。是时有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寄李白二十韵。又有寄高适、岑参、贾至、严武、郑虔、毕曜、薛据及张彪诗。时赞公亦谪居秦州,尝为公盛言西枝村之胜,因作计卜居。置草堂,未成,会同谷宰来书言同谷可居,遂以十月,赴同谷。途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皆有诗。至同谷,居栗亭。贫益甚,拾橡栗,掘黄独以自给。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适即寄诗问讯。

760庚子肃宗上元一(干元三年)闰四月改元,杜甫四十九岁。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表弟王十五司马遗赀营造,徐卿(疑即知道)、萧实、何雍、韦班(应物侄)三明府供果木栽,开岁始事,季春落成。时韦偃寓居蜀中,尝为公画壁。初秋,暂游新津,晤裴迪。秋晚至蜀州,晤高适。冬,复在成都。

761辛丑肃宗上元二,史朝义杀史思明。杜甫五十岁。居草堂。开岁,又往新津。二月,归成都。秋,至青城。旋又归成都。是时多病,生计艰窘。始有迁地吴楚之念。冬,高适至成都,尝同王抡过草堂会饮。

762壬寅肃宗宝应一四月改元,帝及玄宗崩,太子豫及位。诗人李白死(701-762)。杜甫五十一岁。自春至夏,居草堂。与严武唱和甚密。武时有馈赠。七月,送严武还朝,以舟至绵州,抵奉济驿,登陆,遂分手而还。会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颇有东游之意。十一月,往射洪县,到金华山玉京观,寻陈子昂读书堂遗迹。又访县北东武山子昂故宅。旋复南之通泉县,访郭元振故居,于庆善寺观薛稷书画壁。又于县署壁后观稷所画鹤。

763癸卯代宗广德一(宝应二)七月改元闰正月,李怀仙杀史朝义。杜甫五十二岁。正月,在梓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欲还都,俄而复思东下吴楚。间尝至阆州(四川阆中),因游牛头、兜率、惠义诸寺。既归梓,又因送辛员外,至绵州。自绵归梓。又往汉州。夏,返梓州。初秋,复别梓赴阆。九月,祭房管。秋尽,得家书,知女病,因急归梓。十一月,将出峡为吴楚之游,于是命弟占归成都检校草堂。

764甲辰代宗广德二,杜甫五十三岁。春首,自梓州絜家东荍出峡,先至阆州。会朝廷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以行程既定,不赴召。二月,离阆东去,闻严武将再镇蜀,大喜,遂改计却赴成都。三月,归成都。六月,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秋,居幕中,颇不乐,因上诗严武述胸臆。遂得乞假暂归草堂。是时,曹霸在成都,公作丹青引赠之。弟颖往齐州。岁晚,因事寄诗贾至。是年与严武唱和最密。

765乙巳代宗永泰一闰十月,杜甫五十四岁。正月三日,辞幕府,归浣花溪。自春徂夏,居草堂。五月,携家离草堂南下。至嘉州(四川乐山)。六月,至戎州(四川宜宾)。自戎州至渝州(重庆)。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入秋,至忠州(四川忠县),居龙兴寺院。九月,至云安县(四穿白帝城)。因病,遂留居云安,馆于严明府之水阁。

766丙午代宗大历一(永泰二年)十一月改元,杜甫五十五岁。春,在云安。时岑参方为嘉州刺史,寄诗赠之。春晚,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寓西阁。秋后,柏茂琳为夔州都督,公颇蒙资助。是年多追忆旧游之作。

767丁未代宗大历二,杜甫五十六岁。在夔州。春,自西阁移居赤甲。三月,迁居瀼西草屋。附宅有果园四十亩,蔬圃数亩,又有稻田若干顷,在江北之东屯。弟观自京师来。秋,因获稻暂住东屯。适吴司法自忠州来,音以瀼西草堂借吴居之。是时,始复动东游荆湘之意。十月十九日,于夔州别驾元持宅观李十二娘舞「剑器」。本年冬,仍复多病。秋,左耳始聋。

768戊申代宗大历三闰六月,杜甫五十七岁。正月中旬,去夔出峡。临去,以瀼西果园赠南卿兄。三月,至江陵。夏日,暂如外邑。留江陵数月,颇不得意。秋末,移居公安县。遇顾诫奢、李晋肃(贺父)及僧太易,留憩公安数月。岁晏,至岳州。

769己酉代宗大历四,杜甫五十八岁。正月,自岳州至南岳,游道林二寺,观宋之问题壁。宿青草湖,又宿白沙驿。过湘阴,谒’湘夫人祠。更溯流而上,以二月初抵凿石浦,宿之。又过津口,次空灵岸。宿花石戌,次晚洲(在湘潭)。三月,抵潭州(湖南长沙)。发潭州,次白马潭,入乔口。至铜官渚,阻风。发铜官,宿新康江口。次双枫浦,遂抵衡州(湖南衡阳)。夏,畏热,复回潭州。时苏涣居江侧,忽一日,访公于舟中,公请涣诵诗,大赏异之,遂订交焉。终岁在潭州。

770庚戌代宗大历五,杜甫卒(712-770)。杜甫五十九岁。春,在潭州。正月二十一日,检故帙,得高适上元二年人日见寄诗,因追酬一首,寄示汉中王瑀及敬超先。暮春,逢李龟年。四月,避乱入衡州。欲往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时属江涨,泊方田绎,半旬不得食。聂令驰书为致牛炙白酒。盛夏回棹,秋至潭州,小憩,遂遍别亲友,溯湘而下,将出沔鄂,由襄阳转洛阳迻逦归长安。冬,竟以寓卒于潭岳间,旅殡岳阳。

资治通鉴卷 【唐纪三十九】的译文?

优质回答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上之上广德元年(癸卯、763)

唐代宗广德元年(癸卯,公元763年)

[1]春,正月,己卯,追谥吴太后曰章敬皇后。

[1]春季,正月己卯(初五),代宗追谥吴太后为章敬皇后。

[2]癸未,以国子祭酒刘晏为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度支等使如故。

[2]癸未(初九),代宗任命国子祭酒刘晏为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度支使等职务仍然不变。

[3]初,来在襄阳,程元振有所请托,不从;及为相,元振谮言涉不顺。王仲升在贼中,以屈服得全,贼平得归,与元振善,奏与贼合谋,致仲升陷贼。壬寅,坐削官爵,流播州,赐死于路,由是藩镇皆切齿于元振。

[3]从前,来在襄阳时,程元振曾经请求和嘱托他办事,来没有答应;等到来担任宰相后,程元振诬陷来说了对代宗不恭敬的话。王仲升在贼军中,曾因表示屈服才得以偷生,贼军被平定后,他回归朝廷,与程元振关系很好,便奏称来与贼军合谋,致使自己被贼军抓获。壬寅(二十八日),来被削去官爵,流放播州,在流放的路上被代宗赐死,因此藩镇都对程元振恨得咬牙切齿。

[4]史朝义屡出战,皆败,田承嗣说朝义,令亲往幽州发兵,还救莫州,承嗣自请留守莫州。朝义从之,选精骑五千自北门犯围而出。朝义既去,承嗣即以城降,送朝义母、妻、子于官军。于是仆固、侯希逸、薛兼训等帅众三万追之,及于归义,与战,朝义败走。

[4]史朝义屡次出战,都遭失败,田承嗣劝说史朝义,他亲自前往幽州征调军队,回救莫州,请求让自己留下守卫莫州。史朝义了他的建议,挑选五千精锐骑兵从北门冲出包围。史朝义离去之后,田承嗣马上举城投降,将史朝义的母亲、妻子、儿子一起送到官军那儿。于是仆固、侯希逸、薛兼训等人率领三万士兵追击史朝义,在归义县追上了史朝义,双方交战,史朝义又败走。

时朝义范阳节度使李怀仙已因中使骆奉仙请降,遣兵马使李抱忠将兵三千镇范阳县,朝义至范阳,不得入。官军将至,朝义遣人谕抱忠以大军留莫州、轻骑来发兵救援之意,因责以君臣之义,抱忠对曰:“天不祚燕,唐室复兴,今既归唐矣,岂可更为反覆,独不愧三军邪!大丈夫耻以诡计相图,愿早择去就以谋自全。且田承嗣必已叛矣,不然,官军何以得至此!”朝义大惧,曰:“吾朝来未食,独不能以一餐相饷乎!”抱忠乃令人设食于城东。于是范阳人在朝义麾下者,并拜辞而去,朝义涕泣而已,独与胡骑数百既食而去。东奔广阳,广阳不受;欲北入奚、契丹,至温泉栅,李怀仙遣兵追及之;朝义穷蹙,缢于林中,怀仙取其首以献。仆固怀恩与诸军皆还。

当时史朝义部下范阳节度使李怀仙已经通过中使骆奉仙向朝廷请求投降,并派遣兵马使李抱忠率领三千士兵镇守范阳县。史朝义来到范阳,李抱忠不让他入城。官军即将追到,史朝义派人将大部队留在莫州、轻装骑兵前来征调军队救援的意图告诉了李抱忠,并且用君臣道理责备他,李抱忠回答说:“老天不让燕人做皇帝,唐室又复兴了,今天既然已经归顺唐朝,难道可以再反覆,就不愧对三军将士吗?大丈夫以诡计相图为可耻,但愿你能早点选择后路,考虑保全自己。况且田承嗣一定已经叛变了,不然的话,官军怎么能够追到这里呢!”史朝义十分害怕,说:“从早晨以来,我们滴水未进,难道不能让我们吃一顿饭吗?”李抱忠便让人在城东供应膳食。于是史朝义手下的范阳人一起向史朝义叩拜辞别而去,史朝义只是痛哭流涕而已,吃罢饭,独自与数百名胡人骑兵离去。史朝义向东奔赴广阳,广阳也不接收他们。史朝义想向北进入奚、契丹境内,来到温泉栅时,李怀仙派兵追上了他们。史朝义走投无路,在树林中上吊自杀,李怀仙割取了他的头颅献给朝廷。仆固怀恩与各路军队都回军。

甲辰,朝义首至京师。

甲辰(三十日),史朝义的头颅被送到了京师。

[5]闰月,己酉夜,有回纥十五人犯含光门,突入鸿胪寺,门司不敢遏。

[5]闰正月己酉(初五)夜里,有十五名回纥人侵犯含光门,冲进鸿胪寺,守门人不敢制止他们。

[6]癸亥,以史朝义降将薛嵩为相、卫、邢、、贝、磁六州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德、沧、瀛五州都防御使,李怀仙仍故地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时河北诸州皆已降,嵩等迎仆固怀恩,拜于马首,乞行间自效;怀恩亦恐贼平宠衰,故奏留嵩等及李宝臣分帅河北,自为党援。朝廷亦厌苦兵革,苟冀无事,因而授之。

[6]癸亥(十九日),代宗任命史朝义部下的降将薛嵩为相、卫、邢、、贝、磁六州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德、沧、瀛五州都防御使,李怀仙仍在故地担任幽州、卢龙节度使。当时河北各州都已投降,薛嵩等人迎接仆固怀恩,在他坐骑前叩拜,恳求让他们留在军中效力,仆固怀恩也害怕贼军平定后会失宠,所奏让薛嵩等人以及李宝臣留下来,分别统率河北各藩镇,成为他的党羽外援。朝廷也厌恶战争,只希望天下无事,因而将河北交给他们。

[7]回纥登里可汗归国,其部众所过抄掠,廪给小不如意,辄杀人,无所忌惮。陈郑、泽潞节度使李抱玉欲遣官属置顿,人人辞惮,赵城尉马燧独请行。此回纥将至,燧先遣人赂其渠帅,约毋暴掠,帅遗之旗曰:“有犯令者,君自戮之。”燧取死囚为左右,小有违令,立斩之。回纥相顾失色,涉其境者皆拱手遵约束。抱玉奇之,燧因说抱玉曰:“燧与回纥言,颇得其情。仆固怀恩恃功骄蹇,其子好勇而轻,今内树四帅,外交回纥,必有窥河东、泽潞之志,宜深备之。”抱玉然之。

[7]回纥登里可汗回国,他的部众在所经之地搜劫财物,由官府供给他们粮食,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动手杀人,无所顾忌。陈郑、泽潞节度使李抱玉想派遣下属官吏设办理招待和供应的事,但因为害怕,人人都推托,唯独赵城县尉马燧请求去办理。等到回纥军即将到达时,马燧先派人贿赂他们的首领,约定不得残暴抢劫,首领给他留下了一面旗,说道:“如果有违反命令的人,你可以自行杀掉他们。”马燧让死囚作随从,稍有违令,便立即杀掉。回纥人互相对视,大惊失色,于是经过境内的回纥人都拱手遵守规约。李抱玉十分惊奇,马燧借此机会劝说李抱玉,说道:“我与回纥人交谈过,对他们情况颇为了解。仆固怀恩自恃有功,傲慢不顺,他的儿子仆固喜欢逞能,轻率浮躁,如今在国内树立田承嗣、李宝臣、李怀仙、薛嵩四员将帅,对外结交回纥,一定有窥视河东、泽潞的志向,应当好好地防备他们。”李抱玉认为确实如此。

[8]初,长安人梁崇义以羽林射生从来镇襄阳,累迁右兵马使。崇义有勇力,能卷铁舒钩;沈毅寡言,得众心。之入朝也,命诸将分戍诸州,死,戍者皆奔归襄阳。行军司马庞充将兵二千赴河南,至汝州,闻死,引兵还袭襄州;左兵马使李昭拒之,充奔房州。崇义自邓州引戍兵归,与昭及副使薛南阳相让为长,久之不决,众皆曰:“兵非梁卿主之不可。”遂推崇义为帅。崇义寻杀昭及南阳,以其状闻,上不能讨。三月甲辰,以崇义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留后。崇义奏改葬,为之立祠,不居听事及正堂。

[8]从前,长安人梁崇义以羽林射生军跟随来镇守襄阳,历经升迁,任右兵马使。梁崇义有勇力,能够弯卷铁器,舒展铁钩,生性刚毅,沉默寡言,很得人心。来入朝时,命令诸将分别戍守各州,来死后,戍守各州的将士都纷纷逃回襄阳。行军司马庞充率领二千士兵奔赴河南,到达汝州时,听说来去世,便率军回袭襄州。左兵马使李昭抵抗庞充,庞充逃往房州。梁崇义从邓州率领戍守的军队返回襄阳,他与李昭和节度副使薛南阳互相推让不肯做统帅,很长时间决定不下,大家都说:“军队非梁崇义统帅不可。”于是推举梁崇义为统帅。不久梁崇义杀掉了李昭和薛南阳,并向代宗作了奏报,代宗不能讨伐他。三月甲辰(初一),代宗任命梁崇义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留后。梁崇义奏请为来改葬,并建立祠堂,自己不在来的厅堂和正堂居住。

[9]辛酉,葬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于泰陵;庙号玄宗。庚午,葬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于建陵;庙号肃宗。

[9]辛酉(十八日),代宗将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葬在泰陵,庙号为玄宗。庚午(二十七日),将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在建陵,庙号为肃宗。

[10]夏,四月,庚辰,李光弼奏擒袁晁,浙东皆平。时晁聚众近二十万,转攻州县,光弼使部将张伯仪将兵讨平之。伯仪,魏州人也。

[10]夏季,四月庚辰(初七),李光弼奏称已经抓获袁晁,浙东地区的叛乱全部平息。当时,袁晁聚集了近二十万人马,辗转进攻州县,李光弼派遣部将张伯仪率领军队讨伐,镇压了他们。张伯仪是魏州人。

[11]郭子仪数上言:“吐蕃、党项不可忽,宜早为之备。”

[11]郭子仪多次进言说:“吐蕃、常项不可忽视,应当及早防备他们。”

[12]辛丑,遣兼御史大夫李之芳等使于吐蕃,为虏所留,二年乃得归。

[12]辛丑(二十八日)代宗派遣兼御史大夫李之芳等人出使吐蕃,他们被吐蕃扣留,二年之后才得以回到唐朝。

[13]群臣三上表请立太子;五月,癸卯,诏许俟秋成议之。

[13]大臣们三次上表请求立太子,五月癸卯(初一),代宗下诏允许等到秋收后商议此事。

[14]丁卯,制分河北诸州:以幽、莫、妫、檀、平、蓟为幽州管;恒、定、赵、深、易为成德军管;相、贝、邢、为相州管;魏、博、德为魏州管;沧、棣、冀、瀛为青淄管;怀、卫、河阳为泽潞管。

[14]丁卯(二十五日),唐代宗颁布制令分割河北各州:将幽州、莫州、妫州、檀州、平州、蓟州归属幽州统管;恒州、定州、赵州、深州、易州归属成德军统管;相州、贝州、邢州、州归属相州统管;魏州、博州、德州归属魏州统管;沧州、棣州、冀州、瀛州归属青淄统管;怀州、卫州、河阳归属泽潞统管。

[15]六月,癸酉,礼部侍郎华阴杨绾上疏,以为:“古之选士必取行实,近世专尚文辞。自隋炀帝始置进士科,犹试策而已;至高宗时,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始奏进士加杂文,明经加帖,从此积弊,转而成俗。朝之公卿以此待士,家之长老以此训子,其明经则诵帖括以求侥幸。又,举人皆令投牒自应,如此,欲其返淳朴,崇廉让,何可得也!请令县令察孝廉,取行著乡闾,学知经术者,荐之于州,刺史考试,升之于省。任各占一经,朝廷择儒学之士,问经义二十条,对策三道,上第即注官,中第得出身,下第罢归。又道举亦非理国,望与明经、进士并停。”上命诸司通议,给事中李栖筠、左丞贾至、京兆尹严武并与绾同。至议以为:“今试学者以帖字为精通,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风流颓弊,诚当厘改。然自东晋以来,从多侨寓,士居乡土,百无一二;请兼广学校,保桑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敕礼部具条目以闻。绾又请置五经秀才科。

[15]六月癸酉(初一),礼部侍郎华阴人杨绾上书认为:“古代选官必须考核他的操行,近代选官则专门崇尚文章。从隋炀帝开始设置进士科以来,还只是考试策论而已;到唐高宗时,考功员外郎刘思立首次上奏,考进士科要加试杂文,明经科加试帖经,从此积成弊端,又转变成习俗。朝廷的公卿大臣以此来看待士人,家中长辈以此来教导儿子,其中明经科的考试,人们背诵帖括经书以求侥幸及第。而且,让举人都自己呈递谱牒前来应试,如此一来,要想让他们回归淳朴,崇尚清廉忍让,怎么做得到呢!请让县令察举孝廉之士,取那些在乡里表现出众的,以及饱读经书的人,推荐他们到州府。经过刺史对他们的考试,再送到尚书省。让他们各自选一部经典,朝廷选择儒学之士作考官,考问他们经义二十条,对策三道,考试成绩优秀的便按资历名次授予官职,中等的给予录选的资格,下等的让他们回去。再者,考老庄的道举也同治理国家无干,希望与明经、进士二科的考试一起停止。”代宗命令各有关部门共同商议,给事中李栖筠、左丞贾至、京兆尹严武都与杨绾的意见相同。贾至的意见认为:“如今考试经学的人以帖括经书的文字来断定是否精通经典,考试文章的人以是否音从文顺来辨别文章的好坏,这种风气颓废衰败,确实应当更改。然而从东晋以来,人们都侨居他乡,在故乡居住的士人,不到百分之一二,请求朝廷同时广设学校,确保在故乡的人得到乡里的推举,寓居他乡的人得到学校的推举。”代宗敕令礼部制定科举考试条陈,再上报给他。杨绾又请求代宗设置五经秀才科。

[16]庚寅,以魏博都防御使田承嗣为节度使。承嗣举管内户口,壮者皆籍为兵,惟使老弱者耕稼,数年间有众十万;又选其骁健者万人自卫,谓之牙兵。

[16]庚寅(十八日),代宗任命魏博都防御使田承嗣为节度使。田承嗣检索所辖的全部户籍人口,强壮者都入册让他们当兵,只让老弱者耕种庄稼,数年时间便拥有十万大军。他又挑选骁勇刚健的士兵一万人保卫自己,称之为牙兵。

[17]同华节度使李怀让为程无振所谮,恐惧,自杀。

[17]同华节度使李怀让被程元振所诬陷,恐惧万分,最后自杀身亡。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唐代宗广德甲辰年!杜甫生活的几十年中唐朝的历史。 详细。》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