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为什么德甲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不及英超和西甲?最佳答案首先,英超是最注重身体对抗的联赛,有号称英伦第一豪门的曼联,防守反击的切尔西,华丽控球的阿森纳,土豪曼城和最近...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拜仁德甲一枝独秀,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为什么德甲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不及英超和西甲?

为什么德甲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不及英超和西甲?

最佳答案首先,英超是最注重身体对抗的联赛,有号称英伦第一豪门的曼联,防守反击的切尔西,华丽控球的阿森纳,土豪曼城和最近复兴的利物浦,无论拉出去哪个都能和大陆强队掰一掰手腕,球队实力本身没的说,再加上联赛的激烈程度,比赛好看,还有焦点人物诸如穆里尼奥,温格,弗格森(曼联球迷不会是在莫耶斯作为教练的时候喜欢曼联的,这个我肯定),各种恩怨史,辅之大英帝国的媒体宣传,英超的球迷自然不少。

再来看西甲,巴塞罗那和皇家马德里在前几年一直代表这欧陆的顶级水平,至到上上赛季被德甲双雄打爆。(当然这赛季皇马重回巅峰)在这之前,两支球队的明星阵容、战术打法也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而且两支球队也时常在转会市场掀起一顿风雨。西甲整体强调控球,这本身就让比赛很具有观赏性,再加上双雄超强(注意,是超强)的球队实力,国家德比的恩恩怨怨,为西甲拉来不少球迷。

再回过头来看德甲,无论的现在的多特蒙德,还是前几年的沙尔克04、云达不来梅等等,都没有对拜仁的德甲霸主地位构成特别严重的挑战,和拜仁的争霸时间太短不足以构成长期威胁。所以,德甲在大部分时间里只是拜仁一枝独秀。而且德甲有工资限制,这导致了德甲球队就算是拜仁也不可能有诸如皇马巴萨的超级明星阵容,所以对于本来就不认识几个球员的初级球迷来说选择德甲球队肯定是十分困难的。

只是默认了球迷为一些豪门球迷,而小球队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各国的政策、媒体宣传不同,或者因为喜欢的球员。毕竟豪门的球迷还是大部分。

拜仁夺得欧冠冠军,他曾经还得过哪些比赛的冠军呢?

最佳答案拜仁慕尼黑球队是一支伟大球队,获得欧冠冠军,拜仁曾经也获得过很多冠军,像20次德国杯冠军,7次德国超级杯冠军,6次德国联赛杯冠军,6次欧冠冠军,1次欧联冠军和3次丰田杯冠军,拜仁慕尼黑是德国甲级联赛顶级球队,也是德甲最有影响力的球队,该球队整体实力很强,轮转换位很快,防守效果好,是一支非常稳定的球队。

拜仁取得成绩越来越好,是近20年来最伟大的三支球队之一,另外两个是皇家马德里和巴塞罗那,拜仁可以取得这样好成绩,与教练和球员有很大关系,像拜仁一直以来都是传统强队,不管在任何时候,他都可以给其它球队带来很大麻烦,真是特别稳定的一支球队,在场下,教练和球员关系非常融洽,而且更衣室气氛非常好,这样才可以更好布置战术,在场上,球员严格执行教练安排,并发挥到极致,这样的球队真是一支很稳定球队,不管面对什么困难,该球队都会从容面对。

在拜仁对于也有很多著名球星,这些球星带着队伍勇敢向前,取得一个又一个荣誉,像戴维斯,博阿滕,卡恩,拉姆,贝肯鲍尔,鲁梅尼格和盖德穆勒等球星,这些球星带着拜仁前进,拜仁也因为这些球员而获得越来越多荣誉,球队整体变得越来越强,球队打法也更加流畅,拜仁慕尼黑俱乐部是所有俱乐部的一个代表,也是一枝独秀,它的实力太强大,整体性更好,我相信未来拜仁会变得越来越好。

拜仁的战绩越来越好,它的打法也越来越成熟,整体性更好,我认为对于其它球队来说想要击败拜仁挺难,但也是有机会,足球是一个时刻充满着变数的运动,是一个神奇运动,是一个让更多人热爱的运动。

德甲球队在欧冠遭英超球队团灭,是“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的竞争力吗?

最佳答案“50+1”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甲球队的竞争力,但是否该考虑撤销该政策目前依然扑朔离迷。

目前欧冠以及欧联杯的第一轮淘汰赛已经全部结束,六支代表的德甲参加欧战的球队,居然只有法兰克福一支球队成功晋级,其余如拜仁、多特等强队均折戟沉沙。在欧冠赛场上,更是出现了拜仁、沙尔克04与多特在八分之一决赛中被英超球队团灭的惨剧。

德甲球队虽然低调,但其在欧战上的竞争力并不弱。德甲球队不仅常年能进入欧冠四强,在2013年还有过拜仁与多特会师欧冠决赛的盛况。仅仅数年,德甲被衰落至此。不少球迷甚至德甲俱乐部的管理者认为,罪魁祸首在于德甲实行多年的“50+1”政策。他们认为,正是由于这一政策的限制,导致德甲球队得不到足够的投资,自然竞争不过其他联赛。

那么,“50+1”政策究竟是什么?它是否限制了德甲球队在欧战上的竞争力?让我们细细道来。

“50+1”政策及其目的是什么?

“50+1”政策的具体规定比较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下面这一简化版的规定内容即可:在各德国地区注册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中,球迷会员群体在俱乐部中的投票权必须超过总票数的一半。也就是说,球迷会员群体实际上决定了俱乐部决策是否能够通过与实行。

首先,“50+1”的意思实际上是指球迷会员拥有一半的投票权,而并非真的是51%的投票权;其次,这一政策只对职业球队有效,即德甲与德乙俱乐部;最后,拥有投票权的并不是所有的球迷,而是成为该俱乐部的会员们。

不过,即使如此,球迷们的意见对于德甲俱乐部的决策也非常重要。即使大如拜仁这样的德甲巨无霸,在遇到如主席选举之类的大事时也必须召集所有会员进行投票。

很显然,“50+1”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俱乐部是球迷们的俱乐部,而不是资本手中的玩具。德国的足球俱乐部和欧洲其他大部分俱乐部一样,最初都是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并在民间足协的组织下聚在一起形成大的联赛,可以说是真正的“源于人民”。为了保证球迷们始终是足球的主导者,这才有了“50+1”政策。

“50+1”政策对德国足球有哪些影响?

在“50+1”政策的保护之下,德甲联赛堪称欧洲乃至全球足球联赛当中的一股清流。即使在西甲、意甲与法甲联赛,仍然有许多小球度因为战绩较差等原因吸引不到足够的球迷,每次主场比赛看台上都冷冷清清。

而在德甲联赛,由于“50+1”政策的原因,球迷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俱乐部与自己的紧密联系,因此几乎每场比赛球场都能坐满,几乎每支球队的主场气氛都堪称魔鬼主场。德甲官方一直骄傲地称自己这里有“最纯粹的足球”,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50+1”政策。

但是,“50+1”政策最大的不利之处就是限制了资本对于俱乐部的投资。“50+1”政策本身并不限制外来资金的注入,但即使投入再多,由于该政策规定球迷会员群体必须占有一半的投票权,投资方依旧无法掌控俱乐部。光投钱但是拿不到决策权,如果真有哪个资本家愿意这么干,那他不应该叫资本家,而是应该叫慈善家了。

除了“50+1”政策,德国联赛还有着全世界最为严格的财政审查制度,基本上要求每家职业俱乐部都要做到盈利。如果近几年亏损太多,那就将被毫不留情地取消参赛资格。因此,德甲俱乐部基本搞不了什么抵押贷款之类的骚操作,再加上“50+1”政策对投资的限制,各德甲俱乐部对财政支出只能严格控制。

一个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多特蒙德俱乐部。大黄蜂于上世纪末曾经击败尤文图斯拿到过欧冠冠军,那时的多特蒙德兵强马壮,可谓是德甲俱乐部的代表。换做其他联赛的俱乐部,很有可能就会继续加大投资,把自己的主力队员留住,争取多拿几个冠军。

然而,受困于“50+1”政策,拿不到投资的多特蒙德为了保持竞争力,不得不硬扛着给主力球员加薪,结果短短两年之内就到了破产的边缘。为了不被勒令降级,多特蒙德只能将自己的训练场以地皮的形式卖掉,之后再租回来使用。如此挣扎了十年的时间,多特才将自己的训练场赎回,并等到了自己的下一段辉煌。

另一个例子就是德甲“班霸”拜仁。拜仁慕尼黑由于经常从德甲其他球队买人,因此落了个“挖掘机”的恶名。然而,在财大气粗的“西超”与英超球队面前,拜仁也只能算个中产阶级。年年花几亿欧元的皇马巴萨与曼市双雄自不必多说,就连一向以抠门著称的阿森纳,其转会支出也经常比拜仁要多

在这个身价上亿的时代,拜仁的引援身价记录依然是哈维-马丁内斯的4000万欧元,德甲在转会市场上的竞争力可想而知。本赛季拜仁被淘汰出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阵容严重老化而无力及时更新。从这个角度来看,说“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球队的竞争力,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取消“50+1”政策?德国球迷们可能不答应。

既然“50+1”政策极大地限制了俱乐部的投资,那为什么不向德甲官方提议取消它呢?事实上,关于“50+1”政策是否该被取消的讨论几乎每个赛季都有,但最终都没有了下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德国本地球迷对该政策的大力支持。

之前我们已经说到过,正是因为“50+1”政策的保护,使得德国球迷始终是当地俱乐部的主人。如果没有这一政策,资本必然会大量进入德国的足球市场,那么球迷对俱乐部的投票权也将迅速失去。正因如此,自“50+1”政策诞生的第一天起,广大的德国球迷就成为了它最坚实的天然盟友。

德国球迷不仅不希望自己的俱乐部成为资本家的玩具,对于其他试图破坏“50+1”政策的俱乐部,他们也会自发地排斥甚至痛恨。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绕开“50+1”政策的规定,莱比锡红牛俱乐部的球迷会员名额只有八人,并且八人都是在红牛公司持有股份的高管或老员工,这样一来红牛公司实际上对莱比锡红牛有着100%的决策权。

对于这样一支破坏传统的球队,德国球迷们表现出了充分的痛恨。自莱比锡红牛还在低级别联赛开始,这支球队的比赛就充满了不平静。对手的球迷不仅会对他们辱骂整场,甚至还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不只一次有人在莱比锡热身的草皮里撒铁钉!德国球迷对“50+1”政策的维护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有部分球迷对于取消“50+1”政策持积极态度(尤其是新生代的德国球迷们),但总体来说,反对的声音还是占到了大多数。在球迷们如此激烈的反对之下,即使许多德甲俱乐部都提出过取消“50+1”,但最终也只能作罢。

有没有办法绕开“50+1”政策?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德国职业足球俱乐部都需要遵守“50+1”政策。“50+1”政策中有一条豁免条款:如果一支球队在该政策执行之前已经由同一投资者连续投资20年,那么该球队就可以不用遵守“50+1”条款。

比如勒沃库森,这支外号为“药厂”的俱乐部是由著名制药公司拜耳集团成立的,它最初其实就是拜耳员工组成的“厂队”;而沃尔夫斯堡是由大众集团成立的“厂队”。这两支俱乐部在“50+1”政策执行之前就已由各自的公司投资超过20年,所以他们不需要遵守“50+1”政策。当然,现在拜耳集团与大众集团基本也不怎么投资了,这两支球队基本是盈亏自负。

前面我们说过,“50+1”政策只适用于职业球队,即德甲与德乙俱乐部。那么,如果一支由资本投资的球队升上了德乙甚至德甲,那又该怎么办呢?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德丙甚至更低级别的俱乐部有什么好投资的?但这样奇葩的情况却真的出现了,还出现过两次:

第一支球队是霍芬海姆。霍芬海姆原本只是德国一个小村镇的低级别球队(这也是其绰号“霍村”的来历),但在当地老板霍普的大力投资下,霍芬海姆完成了联赛级别的三连跳,并于08年升入德甲联赛。

当霍芬海姆于07年升入德乙时,德国足协就有些头痛了:霍普是从1989年就开始投资霍芬海姆了,那时候的霍芬海姆甚至只混迹于德国第四级别联赛,自然不用遵守“50+1”政策。现在他们升上来了,要霍普放弃对俱乐部的话语权,总有种过河拆桥的意味。

然而,德国足协仅仅施了一下压,霍村的球迷们就先倒戈了:他们组织集会,主动要求老板霍普放弃对俱乐部的投资!在一番沟通之后,霍普保留了49%的决策权,但这位投资俱乐部将近20年的霍芬海姆本地人估计也寒心了。从此以后,他对霍村的投入就大大减少了。

另一个例子就是之前提到过的莱比锡红牛。为了绕开“50+1”政策,红牛集团也是从低级别就买下了莱比锡这支球队,并用八名红牛员工组成了所谓的球迷会员团体。除此之外,为了规避德国足协不允许在队名中体现商业元素的规定,红牛集团将队名中的缩写“RB”解释成了德语中的“RasenBall”,即“草地球”。当然,明眼人都知道这个“RB”实际上是英文“RedBull”的缩写。

是否真的有必要取消“50+1”政策?

说一千道一万,之所以在几乎所有德国球迷都反对的情况下,还有这么多俱乐部想要摆脱“50+1”政策的制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钱。由于没有投资,即使是拜仁这样的豪强也经常在转会市场上受制于人,更不用说其他的德甲俱乐部了。

近几年来,从德甲被挖走的顶级球员数不胜数,如姆希塔良、奥巴梅扬、萨内与比达尔等;但从其他联赛加盟德甲的却都只是格纳布里、科曼、巴舒亚伊与帕科等差一级别的球员,唯一可称得上巨星的J罗目前还只是租借,拜仁为了从皇马买断他甚至有可能花费一整个夏窗的预算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德甲是全世界财政最健康的联赛之一,这和各俱乐部由于“50+1”政策养成的良好习惯不无关系。意甲与西甲每年都会有一些小俱乐部陷入财政危机,轻者降级,重者甚至直接重组,但在德甲却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

除了取消“50+1”政策,其实德国足协也在想办法提升整个德国联赛的商业化程度。众所周知,英国俱乐部之所以那么有钱,最大的原因其实不是俱乐部老板投资多,而是整个联赛的转播分成多。

以2017/18赛季为例,当年的收视曼联分到了1.9亿欧元的转播权收入,而垫底的西布朗也拿到了1.1亿欧元。可以说,对于大部分英超球队来说,土豪老板并不是他们获得高收入的原因,电视转播费才是。

那德甲的情况如何呢?其实在2016/17赛季,拜仁足足拿到了9600万欧元的转播分成,整个德甲的转播权分成超过10亿。虽然这些数字比起英超来还是少,但相比之前的德甲已经好太多了。要知道,在拜仁勇夺三冠王的2012/13赛季,他们的转播分成只有可怜的2500万欧元,整个德甲加起来也只有4亿欧元!在五年之内,德甲的转播权分成已经涨到了之前的2.5倍。

这一数字虽然不能与英超相比,但已经和西甲联赛很接近了。2017/18赛季,整个西甲联赛的转播权分成为15亿,并且三支降级队加起来只拿了3000万欧元左右,而德甲转播收入最低的球队都能拿到这个数字。

总结:德甲不缺投资,缺的是慢慢积累的耐心。

资本并不是傻子,如果有资本愿意进行长时间的投资,唯一的原因就是有利可图。英超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的大老板,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高额的商业回报。而德甲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电视转播分成的数额也大幅度上调了,既然如此,那还需要资本的注入干什么呢?

德甲各队能拿到的转播分成相比西甲来说更加均衡,大家能拿到的总额也在慢慢提升。所以在笔者看来,只要多积累几年,将目前拿到手的资金进行妥善的运转,德甲各俱乐部的账面资金肯定会增长不少。德甲各俱乐部之所以抱怨“50+1”政策,不如说是对隔壁联赛疯狂烧钱的羡慕。其实只要有耐心,德甲早晚也能在转会烧钱榜上与各大联赛一争高下的。

12强赛第一场:袋鼠坠地,国足升天?

最佳答案

二十年来国足,屡战屡败踟蹰。

各行各业都进步,唯有足球一直输。

何时会结束?

里皮拂袖而去,李铁临危救主。

一鼓作气四连胜,下轮对手都有啥?

日澳沙越阿。

话说天下大势,赢久必输,输久必赢。纵观2021年世界足坛,这个规律体现得越发明显。欧冠决赛,曼城队提前三轮拿下英超冠军之后,磨刀霍霍,如饥似渴地盯着大耳朵杯而去,结果在切尔西面前折戟沉沙,0:1功亏一篑;欧洲杯赛场,法国,德国,西班牙纷纷大热倒灶,成就了青年军意大利的重塑辉煌,美洲杯决赛,以逸待劳的东道主巴西家门口丢冠,当了三十年苦逼倒霉蛋的阿根廷一夜之间鸿运当头捧得冠军,破了梅球王国家队大赛无冠处男身。五大联赛,除了拜仁在德甲一枝独秀外,马竞力压西甲双雄登顶,大巴黎,尤文图斯纷纷在各自联赛中丢冠……冷门频出,精彩纷呈,2021年的世界足坛,将足球的以弱胜强的不确定性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盖因世界上各行各业没有绝对的常胜将军,也没有永远一蹶不振的小角色,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才符合造物主凡事追求平衡的本性。

今日我们将目光锁定在一支屡败屡战的球队身上—中国队。近几年的表现可谓是街上老鼠人见人锤,球迷的自尊心更是卑微到了尘埃里,连越南这个南亚小丑都已经开始藐视国足。如今破败不堪的局面,对比当年出线世界杯,载歌载舞的辉煌时刻,令人唏嘘感慨。不过那段美好时光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十天以后,屡战屡败的国足将再一次出征,朝着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去。第一个拦路虎,就是袋鼠军团——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最巅峰时期是在06年,那一年他们凭着自己的真本事,而不是偷窃亚洲名额闯进了世界杯决赛圈。在那年的世界杯上,他们的表现可圈可点,15分钟连进三球打爆日本,跟卫冕冠军巴西打对攻惜败,逼平格子军团克罗地亚并挤掉对手晋级16强,然后跟意大利鏖战到最后一刻被格罗索骗点绝杀……当时的袋鼠军团星光熠熠,不乏五大联赛豪门球队效力的球星,不过这已经是他们最后的辉煌了。

10年世界杯,澳大利亚出线,小组回家。

14年世界杯,澳大利亚出线,小组回家。

18年世界杯,澳大利亚出线,小组回家。

他们的国内联赛同样江河日下。2016年以来澳超球队在亚冠联赛只有1次小组出线。澳大利亚青年队的水平也是直线下降,因为很少参加洲际、国际大赛,很难吸引到欧洲联赛球探得注意,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真空层”,甚至打不赢老挝青年队了,更不要和自己的“老对手”新西兰队相比了。

从稳占4个出线名额,到依靠附加赛0.5个名额惊险晋级,老鹰变夜猫子,一代不如一代。呵呵之余,我们必须承认,虽然实力早已不如当年,主力阵容中的五大联赛级别球员基本绝迹,但依然吊着一口仙气儿连撑三届世界杯,已然是个奇迹,这样的奇迹是到该结束的时候了。

专治不服,赢久必输。

反观中国足球,虽然近20年一直在暗夜中沉沦,但是总体趋势是向上的,从连续无缘亚洲区预选赛最后阶段比赛,到连续进入12强赛,在黑暗中跋涉了20年的中国足球,似乎看到了前方的一点曙光。

不仅如此,目前的国足有四大归化球员,艾克森,阿兰,洛国富,蒋光太,都是在联赛中证明过自己的强力外援,如今归化之后代表国足出战,必将瞬间提升国足整体实力,土到极致就是潮,输到极点就能赢,连朝鲜这样的球队都能在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中亮相,凭什么国足就得一直当配角。

国足VS澳大利亚,此消彼长,实力有所提升的中国,对阵一直下坡路的袋鼠,中国虽没有必胜的把握,但是也绝不像某些以黑国足为乐的人说的那么不堪。

所以12强首战澳大利亚,国足没有必要仰视对手,但是李铁需要改变战略,一,重用归化球员,不能再像40强赛那样平均每场比赛象征性地上2两个归化球员,遮遮掩掩,半推半就,归化为主,本土为辅,释放这支球队最大战斗力;二,拿掉10号张稀哲,摒弃王刚,重用蒿俊闵,吴曦,洛国富拉回到中场增加中场硬度。如此一来,国足将有极大可能赢来12强赛开门红。

吃了二十年的土,该喝口汤了。

输久必赢,赢久必输;

归化为主,本土为辅;

得得失失,天数当然;

袋鼠坠地,国足升天。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为什么德甲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不及英超和西甲?》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