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法兰克福直飞上海和北京哪个好法兰克福直飞上海和北京都有其优缺点,具体取决于您的出行需求和偏好。以下是两者的比较:航班时间:法兰克福直飞上海的航班时间较长,一般需要...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德甲法兰克福的缺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法兰克福直飞上海和北京哪个好

法兰克福直飞上海和北京哪个好

法兰克福直飞上海和北京都有其优缺点,具体取决于您的出行需求和偏好。以下是两者的比较:

航班时间:法兰克福直飞上海的航班时间较长,一般需要10-11个小时;而直飞北京的航班时间相对较短,一般需要9个小时左右。

航班频次:法兰克福直飞上海的航班频次较高,每天都有多个航班;而直飞北京的航班频次相对较低,每天只有1-2个航班。

目的地选择:如果您的旅行目的地是上海,那么选择法兰克福直飞上海的航班会更为便捷;如果您的旅行目的地是北京,那么选择直飞北京的航班更为合适。

航空公司选择:法兰克福直飞上海和直飞北京的航班都有多个航空公司提供,您可以根据航班时间、价格、服务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航空公司。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疫情等因素,航班时间、频次、费用等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建议您在购票前关注最新的航班信息和政策。同时,在出行前还需要了解当地的防疫政策和措施,确保您的出行安全和顺利。

试比较国内外ERP软件的优缺点.

国内ERP软件

1.用友软件

用友公司成立于1988年,致力于把基于先进信息技术(包括通信技术)的最佳管理与业务实践普及到客户的管理与业务创新活动中,全面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管理/ERP软件、服务与解决方案。

用友软件股份公司连续多年被评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是中国软件业最具代表性企业。

“用友牌ERP管理软件”是“中国名牌产品”。

优点: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面向成长型企业开发设计,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运营流程,实现全面、精细化财务管理与业务控制的一体化管控信息平台企业快速、准确应对市场变化,支持稳定、安全、成熟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同时满足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随时对内部信息的需求,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率的实时动态信息交互,实现实时企业随时管理;

缺点:1系统采用两层结构,部署受到一定限制。

2.用友程序不够稳定,你看看用友的维护量就知道。

3.用友管理构架比较死板,不能满足企业多变的需求。

4.管理软件反应的是先进的管理思想,而用友所体现的并不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很难满足企业需求。

5.很多模块间的契合度不是很高。

2.金蝶软件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是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268)、中国软件产业领导厂商、亚太地区企业管理软件及中间性软件龙头企业、全球领先的在线管理及电子商务服务商。

金蝶以引领管理模式进步、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帮助顾客成功为使命,为全球范围内超过50万家企业和 *** 组织成功提供了管理咨询和信息化服务。

优点:高度集成了任何企业业单位都必需的账务处理、报表处理、往来管理、项目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财务分析等功能模块,在软件的集成度、会计管理功能、安全性、通用性、操作的方便性、用户界面、与世界优秀软件的接口等方面均有巨大的突破。

她不仅继承了以前版的各种优点而且融合了众多特版的功能,实现了用户权限管理与账套捆绑、实现了单机版与网络看版的合二为一,优化了系统的效率并采用真正的Beta测试,在各方面均达到了以前版本所未有的高度。

缺点:1不注重软件内部控制功能

2.反记账、反结账功能不够完善

3.审计功能不强

3.新中大软件

新中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型的先进管理软件开发商,互联网时代中高端管理软件领导厂商,是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致力于帮助盟主企业成就电子商务先锋。

新中大公司是精细化管理倡导者和URP思想的原创者,先进的管理模式赋予新中大软件思想的灵魂,在联盟体管理(URP)、 *** 理财、项目管理等领域居于市场领导者地位。

通过举办“新中大先进管理学堂”系列讲学活动,使新中大公司员工及客户不断吸取最新管理思想,引领管理软件的潮流与发展。

优点: 界面清晰 操作方便,支持多种传输协议,基于消息复制技术,能够编排自动计划任务,使整个操做工做高度自动化,而且快、安全性高。

无论是在线还是离线,均可方便快速地实现远程报账和消息传送,是一种安全、稳健而且经济、实用的网络化管理处理方案。

缺点:开发的可重用性差、柔性差、功能模块缺乏管理等等。

4.和佳软件

北京和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专业ERP软件提供商,为国内外用户提供包括管理咨询、ERP软件及实施、应用集成、系统集成在内的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和佳总部设在北京,在上海、广州、济南、成都、洛阳、常州、南宁等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拥有全国范围的营销和技术服务体系。

和佳拥有国内一流的企业管理与咨询专家、ERP专家、制造业和流通业专家、财务管理专家、办公自动化专家和计算机软硬件专家,在ERP领域有着十余年的产品研发和项目实施经验。

优点:模块相对独立性,客户可选择某一方向或某一层面的信息化,适应不同管理模式企业需求,操作灵活简单,实用性强,用户界面统一友好,统计报表美观大方,跨平台,支持多数据库,适应不同企业发展阶段管理需求

缺点:自动产生业务处理流程比较繁琐,语言,币种切换不太方便。

5.速达软件

速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中小企业管理软件行业的领导者,由IDG、美国OZ对冲基金、鼎晖(中国)等多家跨国投资集团共同投资组建。

凭借企业的规模优势、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丰富的产品线和卓越的服务效率,速达及其合作伙伴已经为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秉承“传播经营管理的智慧”之不变使命,速达将与千万家中小企业一道,共同创造中国经济奇迹。

优点:固定资产和工资模块可以导出EXCEL表格,看起来方便,尤其是对于非财务人员,容易理解。

客户资料中的往来款项模块,可以随时查到款项的到帐情况,以及未达帐项的金额,很适合会计向老板汇报资金应用情况,对于筹措资金,加速资金周转,很有实用价值。

缺点:仓库帐没有数量记录。

不能生成现金流量表。

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建帐套时一旦确定类型,今后就无法再做更改。

国外ERP软件

1.SAP

SAP公司成立于1972年,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多夫市,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化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全球第三大独立软件供应商。

目前,全球有120多个国家的超过 21,600家用户正在运行着 69.700多套SAP软件。

财富 500强80%的企业都正在从SAP的管理方案中获益。

SAP在全球50多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并在多家证券交易所上市,包括法兰克福和纽约证交所。

优点:SAP是目前全球所有ERP产品中,对企业构架和财务控制考虑得最细致的系统,也是整体控制逻辑和整体系统结构是最严谨的系统; SAP是目前全球所有ERP产品中,对产品在各种行业的适用性考虑得最多的系统,既应用的行业最广;SAP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是最好的系统; 如中国最大的几家企业集团(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几个钢铁集团等等)如果要在整个企业全面展开各个专业的、统一的ERP实施,SAP是唯一能适合的产品,特别是财务模块;SAP目前在企业的各种专业管理中,应用最广的产品缺点:与其它几个国外著名ERP系统相比,在具体模块中,其它几个系统都有比SAP强许多的地方,许多地方SAP真的不值得称道,比如在排产方面、在解决能力瓶颈的功能方面、在解决具体行业的特殊性方面,SAP都有大不如其它系统的地方; 在灵活性方面,SAP比其它几个著名系统也有很大欠缺,可以说SAP钢性很强(稳定性)而柔性不足;SAP也有许多BUG,如果企业没有SAP的专门人才,当出现问题时,不能从数据库或者系统后台找出原因,就无法解决问题;SAP的一些功能不好用,比如投入产出同一个物料时,系统容易产生死循环,所以并不象SAP声称的那样好用(听说到R/4版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拭目以待);SAP不具备解决连续流程制造行业的能力(指生产管理部分);SAP是以财务为导向的系统,它的其他几个模块比如PM、PS模块不具备企业设备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能力,仅作为收集设备维修、工程项目费用管理的工具。

2.OracleOracle是一家软件公司。

这家1977成立于加利福尼亚的软件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推出关系型数据管理系统(RDBMS)的公司。

现在,他们的RDBMS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操作环境:Windows NT、基于UNIX系统的小型机、IBM大型机以及一些专用硬件操作系统平台。

事实上,Oracle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RDBMS供应商,并且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信息处理软件供应商。

优点:多层次网络计算,支持多种工业标准,可以用ODBC,JDBC,OCI等网络客户连接,长时间的开发经验,完全向下兼容。

得到广泛的应用。

性能高,完全没有风险。

多层次网络计算,支持多种工业标准,可以用ODBC,JDBC,OCI等网络客户连接,能在所有主流平台上运行(包括 windows)。

完全支持所有的工业标准。

采用完全开放策略。

可以使客户选择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对开发商全力支持。

缺点:操作比较复杂,需同时提供GUI和命令行,在windowsNT和unix下操作。

3.Qad

QAD 成立于 1979 年,旨在构建能够提高全球制造企业效率的计算机系统。

这一目标一直延续至今。

此外,我们还致力于开发简明易学的系统,以便其快速实施。

QAD 致力于为全球制造商提供可增强企业实力并增加企业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由于我们向来将重心放在制造业,QAD 比其他 ERP 厂商更了解在全球经济中制造商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对于全球制造环境的不断扩大,我们的回应就是 QAD Enterprise Applications;我们的战略是为我们全球市场的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优势。

优点:系统对硬件配置的要求不高,可节约硬件的投资成本。

配置非常灵活,可以方便进行调整;三是软件针对中小企业而设计,易于使用和维护。

缺点; 一来这些软件都是由财务软件起家,软件架构建立在财务管理之上而不是以MRPII为核心,在制造流程和BOM处理上存在局限性;二是嵌在这些软件中的流程基于国内企业的传统做法,与国际大厂接轨仍存在问题。

4.Sage

SAGE是全球第三大管理软件厂商、是全球著名的管理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

它代表着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最优秀的软件设计。

世界五百强中有大部分的公司使用SAGE。

中国的大、中型国营、民营企业大部分使用SAGE。

产品阵线齐全,覆盖从大型、中型到小型企业规模的各种解决方案。

优点:支持多个网点运营,支持所有的通用数据库(比如MS-SQL、Oracle等)。

Sage X3ERP功能强大,却不失灵活性,用户可以通过改变参数的设置,或者改变内置的专业开发工具来改变软件流程,以保证用户的市场竞争力。

Sage X3ERP的网络核心功能为企业真正实现了电子商务及商业智能分析的应用,使企业资源得到了最大的利用,生产力快速提高,并增加了新的商业机会。

缺点:R/3以模块化的形式提供了一整套业务措施,其中的模块没能囊括全部所需要的业务功能并把用户与技术性应用软件相联而形成一个总括的系统,用于公司或企业战略上和运用上的管理。

5.Infor

Infor是一家与众不同的软件公司。

他们为努力进取的公司提供商业解决方案,使别人如愿以偿获得两方面的最佳表现:与小型提供商提供的解决方案一样以业务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又有财政情况稳定的公司和全球规模的市场企业软件巨头提供支持。

目前,在市场中还不存在此种结合。

Infor公司的成立就是为了填补这项空白,而目前他们的战略正在发挥作用。

上一个财政年度,共有 1,700 家新客户从我们和众多的竞争对手中选择了Infor。

优点:可以实时查看、创建和取消物料清单和生产流程,控制并传送整个变更流程。

还可以防止重复变更,并维护完整的联机变更历史记录。

您可以查看、传送、创建、测试和部署工作流程,同时在指定的时间向每个步骤分配员工。

缺点:功能模块和技术在某些方面欠佳,无法为客户优化其资产绩效,资产管理操作不够紧密。

中外ERP软件的区别

一、平台及底层技术比较

1、平台比较

国外软件部分由于诞生年代较久远,采用的平台有Novell、UNIX、NT及新崛起的Linux。

其中一些老牌产品目前还有NOVELL的版本。

采用的数据库技术也有第二代网状数据库,典型的是美国SYMIX及FORTHSHIFT(四班)的PROGRESSDBMS。

目前的主流数据库是第三代的关系型数据库,如:微软的SQLSERVER、IBM的DB2、SYBAS及ORACLE等。

第四代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也已提出,CA公司的“问鼎”就是代表。

还有许多软件采用了AS400平台。

必须一提的是,这些软件目前都已支持主流技术,仅仅是不抛弃以前的平台,完全提供多平台。

国内软件由于大多仅有几年的时间,在平台上大多只支持主流,即:SQLSERVER、SYBASE、ORACLE。

其中开思公司是独树一帜,由于与IBM的密切关系,他们采用了全套IBM的方案:DB2数据库+AS400平台,这样在基础建设上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平台的选择并不是ERP的关键因素,但是企业今后的IT系统的实现基础,如何选择是一个课题,应该选择技术成熟、市场占有量大、有发展前景的方案。

目前NT/UNIX+SQLSERVER/ORACLE+PC平台+C/S结构是主流方案,今后的发展方向是NT+SQLSERVER/LINIX+B/S结构。

绝大部分厂商已经开始开发,但离真正广泛应用还有几年的路要走。

2、底层技术的比较

国外软件的情况必须一分为二的讨论。

一些著名的老牌ERP软件,如:JPOBS(JDEDWARD、PEOPLESOFT、ORACLE、BAAN、SAP)都已有了约20年的历史,虽然产品历经改进,核心代码恐怕会有一些“历史遗留”。

还有许多软件是伴随着微软一起成功,采用了新的技术,代表这主流与未来,特别是中小型软件更是如此。

至于编程语言,都已采用了4GL。

国内软件基本上都是90年代的产物,在底层技术上是勿庸置疑的。

二、软件的稳定性及可维护/扩展性的比较

1、软件稳定性的比较

国外软件的历史悠久,产品历经上千家企业、上万个用户的检验,版本更新换代了数次,升级更是频繁,稳定性是经过验证的。

国内软件在开发上仅仅经历了几年,系统的稳定性与否单单靠做演示是很难看出所以然。

因为,演示环境都是厂商事先反复验证、万无一失的,投入的数据量又小。

而企业实际运作环境是相当复杂的,有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

2、软件可维护/扩展性的比较

一个软件要真正在企业内运作成功,就必须最终摆脱厂商的影响,完全独立进行维护/扩展。

这对软件这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支持后台编译、预留与其他系统的接口、采用标准技术等。

国外软件在这方面毕竟已经有数十年的经验,其提供多种便捷的工具使维护量大大下降,经过短期培训,企业的IT人员就能独立维护。

同时与各种专业系统有集成,比如:CAD接口、BARCODE(条形码)接口、CNC接口等。

目前这些专业软件还是国外软件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在高端市场更是独领 *** 。

本身由于在全球有广泛的用户,自身也对开发的重视甚于市场活动,每年都有完整的开发计划,不断的扩展软件。

国内软件也同样提供基本的工具帮助企业进行维护。

在扩展性上对于CAD一般都能支持大众化的软件接口(AUTOCAD,华软CAD等),特别是在财务部分,与国内财政部的要求相符,本身与国内主流财务软件的集成性相对较高,是其明显的优势。

三、软件模块设计与功能的比较

1、软件模块的比较

国外软件的模块设计较为简洁、实用,是在解决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再考虑其他辅助模块。

所以,有许多知名ERP软件目前在国内主推的模块还是以实现MRPII为目的。

其设计思路相当朴实。

国内软件设计是“大而全”的模式,往往涵盖了MRPII以外的人事、薪资等,有的还穿插了OA软件的设计。

所以,国内软件在模块数上往往多于国外软件。

单从界面设计上,就可一窥其浮华的设计思路。

2、软件功能的比较

国外软件的功能性是有口皆碑的。

许多功能覆盖了企业需求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国外软件在每个表单或MENU内提供充分的选项及配置功能,这样体现了高度的集成性并彻底摈弃了人为的操作。

其实施的路线也大多从物料为起点,以实现生产计划及成本控制为核心目标。

国内软件也同样提供众多的功能,但其实施的路线往往从财务入手,其重点在于账务处理并扩展到财务分析功能,强调进、销、存功能,在生产上能部分真正实现主生产计划,所以也无法精确控制成本。

实施成果比较多是在于固化目前的管理模式,无法彻底摆脱人工作业,有的软件根本没有BOM或仅有几层BOM的结构,造成企业仍然存在生产计划员,倒是一些行政部门得益更多,在软件内有一些国外软件少见的功能,比如:档案管理。

四、软件厂商服务与经营模式的比较

1、软件厂商服务的比较

国外软件厂商在服务上以企业为服务对象。

建立了完整的服务体系,从售前到人员教育、软件实施及客户化、二次开发都有相应的人员,互相衔接。

人员一般都是有经验的资深顾问与工程师。

在服务中除了教会企业使用软件以外,还额外提供部分的咨询服务,探讨更合理地管理模式。

国内软件在服务上是以企业及相关人员为服务对象。

实施以软件运作为目标,企业与软件厂商双方对成功的定义建立在愿望的基础上而非具体的目标。

在去年某时,国内某知名财务及管理软件供应商在电台广告中公然提出凡是到该公司上海分公司观看财务软件演示的人员均有纪念品,凡是购买其ERP产品,就可安排境外参观。

仅此,便可看出国内外软件厂商服务对象定义的不同。

2、经营模式的比较

国外厂商注重技术、开发及实施成功率。

对于自身的商誉远比签约率及利润率更重视。

所以厂商一般不会盲目接单,对于实施风险高的企业往往相当谨慎。

特别是有这实事求是的精神,事先会提供企业各种不同解决方案并陈述利弊、提供建议。

对于企业的不合理要求会据理力争,重视合作又不轻易在实施原则上妥协。

注重双方的资源,不轻易应允企业。

重视已签约企业的服务质量,有自己的操作流程,特别在售前逐步加深双方的了解,本着SOLUTIONSELLING的模式操作。

国内厂商急于与国外厂商争夺市场份额,对市场及签约率的投入远远超出在技术上的。

目前大型的ERP发布会及媒体的专栏报道基本上都是国内软件厂商在投入。

客户的要求是以能否满足而非是否合理来决定应允否。

过多的承诺导致企业对实施的难度估计不足同时实施目标的讨论与设定过于简单,缺乏量化指标。

易于被动的跟随企业的思路,难以达成一种合作的伙伴气氛。

总结综上所述,国内外软件无论是从纯计算机技术的平台还是体现ERP核心价值服务上都有极大的差别。

一言以蔽之,国外软件厂商特点是:务实、专业与系统;国内软件厂商特点是:浮华、商业与无序。

北京现代ix35怎么样?有哪些优缺点?

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优点:配置比较齐全,空间比较大,陡坡缓降省了下地库踩刹车的麻烦,并线辅助省去忘关转向等的尴尬,定速巡航在长途出游时很实用,可以缓解长时间驾车的疲劳。

缺点:通过性方面还需提高。内饰用料最好能多用皮质软包,减少塑料感,这样档次就上去了。

扩展资料

自2013年5月13日起,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决定召回2010年7月8日至2011年10月15日生产的部分智跑汽车,共计53897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决定召回2010年4月9日至2011年10月6日生产的部分IX35汽车,共计121835辆。

此次召回车辆的制动踏板开关触点接触不良,电信号延迟,可能增加发生事故的概率,存在安全隐患。两公司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合格的制动踏板开关,以消除安全隐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ix35

无砟轨道的优缺点

RHEDACITY无砟轨道板的优点:

简单、透明的系统结构,完美的轨道定位,与街道建筑相融,交叉轨枕的使用确保了轨矩和轨道的几何精确度,轨道盘采用摩擦锁定式固定装置,由于热量可以充分进入轨道跨距,因此可以消除轨道构架的浇注不足现象。采用优化的轨道系统,设计具有出色的粘合质量,可进行整体式施工,使用预组装部件确保轨道的弹性,轨道的弹性支撑或持续支撑,去除轨距连接杆,安全性极高、使用寿命长,符合电绝缘要求,具有“边建设边投入使用”的能力等。 无砟轨道具有高稳定性、少维修、寿命长的优点,并在国外铁路获得了广泛应用,2005年德国出版的《轨道概论》对无砟轨道的缺点做了如下总结:

1)Rheda投资要比有砟轨道多1倍。科隆一法兰克福线预算46亿欧元,实际费用大约为50亿欧元,增加大约30%,如此高的初期投资包括巨大的资本成本。有砟轨道成本为350欧元/ m,无砟轨道最低为500欧元/m,最大为750—800欧元/m。即使施工方法得到优化,建设长度增加,成本系数仍达到1.。

无砟轨道相对有砟轨道的经济效益仅能从有砟轨道需要增加的维修费用计算得到。现有砟轨道的维修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比手工作业费用要低,并能够持久地保持轨道几何状态;无碴轨道也需要维修,钢轨打磨工作量相对有砟轨道要增加,随着无砟轨道使用时间的增加,伤损将增多,而且无砟轨道的修复工作比较复杂,并需要大量费用和时间,一旦损坏引起关闭线路带来倒换相当大,也是初期无法计算或预料的。

隧道内的无砟轨道相对有砟轨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桥上和路基上的无砟轨道往往经济效益差一些,限制基础的长期沉降需要维护,比有砟轨道要增加2倍。

2)混凝土无碴轨道为刚性承载层,当达到承载强度极限时将产生断裂,并引起轨道几何尺寸的突然变化和难以预见的恶化。

3)总体上来说,无砟轨道建设和维修都没有达到自动化程度。无砟轨道的质量需要高水平的养护措施提供保障。这意味着在施工工序和质量控制方面都要增加额外的费用和时间。建设期间的质量缺陷将为整个使用寿命期留下隐患,并需要花费高昂的代价进行弥补。

4)无砟轨道作为刚性结构,在后期运营阶段仅允许做少量的完善,比如改善轨道几何状态很难。

5)无砟轨道很难在粘土深路堑、松软土路堤或地震区域铺设

6)对脱轨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严重损坏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措施,要修复。混凝土的养生和硬化需要很长的时间。也就是说,严重的事故将导致线路关闭时间比较长,对运输影响比较大。

7)无砟轨道最严重的缺点是改进的可能性受到限制。

8)无砟轨道的另外一个缺点是,在路基上铺设时,任何情况下都要铺设防冻层(至少70cm厚)。要延长无砟轨道的寿命周期,水凝性材料层厚度几乎不能减少。路基处理深度也比有砟轨道深。

9)大部分经济研究没有考虑无砟轨道到了寿命周期后高昂的再建费用。既有有砟轨道类型众多也似乎是个优点双块式代替的。

被动式住宅优缺点

其优势是牢固耐用、稳定性强、保温性强、节能减排,居住起来很是舒适,并且适用范围广,在许多气候带地区都能使用。其劣势是它的技术在国内还不成熟,许多城市没有落地项目,若想建造这类房屋,建议选择品牌施工方,这样能确保施工质量和后期维护。

被动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著名金融中心城市法兰克福。这类住宅使用超厚的绝热材料和复杂的门窗,主要通过住宅本身的构造做法达到高效的保温隔热性能,并利用太阳能和家电设备的散热为居室提供热源,减少或不使用主动供应的能源。

被动房适合所有气候区,不管是被北美、北欧还是亚洲,它都很适用。这种房屋的稳定性好,不仅可以在炎热地区使用,在寒冷地区也能使用。并且这种房屋的在建造好之后,其能耗费用较低,能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德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优缺点有哪些?

人口老龄化社会没有优点。

德国是欧洲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口在65岁。在世界范围内,其人口老龄化程度仅次于日本。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德国人口约为8180万,其中只有不到七分之一的人口年龄小于15岁,该比例为欧洲最低,全球也只有日本的这一比例低于德国。按照目前的人口出生率,德国未来的人口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40年之后人口数量将减少1200万,低至7010万人。

人口老龄化对德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断加深,社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德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削弱;公共财政负担加重;社会保障资金将面临空前危机;并由此导致城乡差距拉大、失业率上升、社会心理问题等不良后果。2009年,230万德国人需要护理,而这一数字在2030年将增至330万人左右。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系统应对老龄化的国家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福利国家典范;2012年生效的法律规定,退休者的年龄将由过去的65周岁逐步过渡到67岁;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德国执政党还起草了一份议案,拟向25岁有收入的人群征收一份额外的“年龄税”,让这些年轻的工作者帮助国家应对迫在眉睫的养老压力。

德国重度老龄化

德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统计数据表明,1980年德国人平均年龄为37.1岁,比1970年增加了2.2岁(增6.3%)。而1970年的平均年龄34.9岁与1960年的平均年龄34.8岁相比之下几乎没有变化。1990年比1980年增加了1.7岁(增4.6%),2000年又比1990年增加了1.4岁。1980年至2000年平均年龄相对缓慢的增长原因,来源于外来人口和东西德统一。在这两个因素消化之后,2010年比2000年再猛增了2.6岁。

德国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10年德国人平均寿命达79.80岁,其中男性达77.70岁,女性达82.74岁。据联邦统计局2010年数字,60岁人口达2.17千万,占总人口的26.6%,其中65岁人口为1.60千万,占总人口的19.6%。2030年德国60岁的人口预测将达36.2%,2050年甚至将超过40.9%。现在德国人口中65岁的老年人占21%,预计到2030年,65岁的老年人将由目前约1600万人增加到2400万人;到206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约34%。当前德国每5个人中有1个是超过65岁退休年龄的老年人,到2030年每4个人中就有1个65岁的老人,到2060年上升到每3个人中有1个。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德国采访期间,曾在法兰克福街头看见一对中年夫妇带着5个孩子过马路的温馨场景,大的有10多岁,最小的还躺在手推车里。但德国同行苦笑摇了摇头,他告诉笔者一句格言——“You can imagine the opposite ”,用来说明眼前的情景只是特例。事实上,在德国,看到的也确实是“相反的情形”:汉莎航空的空姐是“大嫂”;酒店里的服务生是耄耋长者;租来车辆的驾驶员也多数是老年人。

德国人口自2003年以来就不断减少,人口结构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低下。据统计,现在德国妇女平均只生育1.4个孩子,2006年死亡人数比出生人数多14.4万人,预计到2030年,德国总人口将由目前的8250万人下降到7800万人。伴随着人口数量的下降,德国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联邦统计局负责人索美指出,19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德国妇女不再做母亲。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德西的托儿所数量不足,很多小学午后就关门。2008年,60岁妇女中11%没有孩子,而这个比例在40到44岁年龄层的女性中是21%。据联邦统计局称,从现在起到2060年,德国人口将减少到6500万—7000万。老年社会越来越严重的同时,出生率又不断下降,德国社会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由于自然余额(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差额)呈负值,德国经济面临来自劳动力市场的巨大挑战,未来十年增幅可能出现明显回落。经合组织发布的《2012年德国经济报告》指出,长期来看,德国经济平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5%的较低水平,10年后甚至可能降到1%,主要原因是人口迅速老龄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潜在劳动力数量下降。

经合组织秘书长古里亚在报告发布会上说,德国未来要保持富足,需要在劳动力市场、税制系统和能源政策上进行结构改革。

研究人员预计,2016年至2025年期间,经合组织每年就业人口平均增加0.5%,而德国同期就业人口将明显减少。到本世纪30年代中期,德国15岁以下和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从目前的51%上升到74%。

经合组织经济学家要求德国政府进行改革,提高就业人员数量,通过让更多妇女从事全职工作和延长退休年龄等方式获得专业人才。为此,德国需要在税收和社会保障体系上进行改革。例如,减少对单职工家庭的税收优惠,同时投资建立服务好而价格低廉的幼儿园。

古里亚说,2012年德国经济增长率预计仅为0.4%。未来德国经济增长的支柱是加强内需和提高劳动力潜力。经合组织建议德国放松建筑师和律师等一些服务行业的苛刻规定,不仅直接资助而且通过减免税等方式推动科研开发。

劳动力也将形成缺口。尽管目前人口老化的有害效应因越来越多的妇女和老龄劳工参加工作而得到抵消,但德国六大经济研究所之一的基尔研究所(IFW)研究员科思预言:“就业人数的减少从长期看将削弱德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增长率今后每年应在1.2%上下,而2000年是1.5%。”联邦劳工局预计,德国到2025年的劳动力缺口将达到700万,必须大规模引入外来人才。

退休的老人日益增多,将对公共财政产生影响。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10年,德国大多数时候都处于人口负增长状态。照此发展,越来越少的年轻人需要负担更多的老人。目前德国需护理的老人约230万人,其中150万人以居家养老为主,另80万人选择机构养老。针对德国老龄化迅速的发展,世界著名的审计师机构Enrst&Young2011年9月的调查结论是,至2020年德国将有90万人选择机构养老。换句话说十年后需增加10万个机构养老的床位,单独此项投资就需177亿欧元。

人口老龄化造成社保支出增加,社会保险体系的资金保障将面临重大挑战。位于柏林的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科林霍尔茨表示:“随着德国婴儿潮一代步入退休年龄,德国的社会保障资金将面临空前危机,如今的社会保障体系将因为缺少资金而无以为继。即使出生率能有所提高,但新生儿的绝对数量还是会持续下降,因为育龄妇女的人数正变得越来越少。”

德国联邦议会工作组最近提出一项“年龄税”建议,即每个年满25周岁的德国人按照收入比例缴纳一定金额以建立储备金,保障未来不断上升的养老金支出。工作组的理由是,出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婴儿潮时期的一代人将在2030年左右退休,届时所需医疗和护理支出将大幅增加。

“年龄税”的诞生来自于对老龄化社会社保支出不堪重负的担忧,由于涉及复杂而敏感的政治和经济公平问题,其可行性还有待论证。该提议还受到了来自执政党和反对派的多重批评。

德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人口的老龄化不仅会导致国民经济生产力下降,税收负担加重,带来年轻人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等一系列问题,而且会加深社会代沟,出现更多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影响社会和谐。德国专业人才紧缺、养老院护理人员不足等现实问题表明,以老龄化为主要特征的人口结构变迁已经开始对德国的社会经济产生影响。有分析认为,德国今后几年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欧债危机和能源短缺,而是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德国各部委正联手制定一项“人口政策”方案,对德国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进行长远规划。默克尔为此主持召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专家会议,邀请各界代表共同商讨对策。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接受《商报》采访时提出“2030议程”,指出要及时应对社会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他坚持将退休年龄延至67岁,提高女性在领导层的比例,并支持外来移民政策。提出“年龄税”的工作组不仅强调社保基金的稳定,还提出了创造家庭友好型社会氛围、倡导外来移民、雇佣更多女性和老龄职工等多方面措施。同时,提高出生率及女性在家庭和职业之间的平衡等根本问题,需要政府制定家庭友好和鼓励生育的政策。据认为,法国的生育率好于德国的原因就在于其家庭政策的鼓励与配合。

有人口专家认为,人口发展从多子的农业社会到老龄的工业社会一般经历五个阶段,在最后阶段应该重新达到平衡。从当前的情况看,全球的工业国家仍在朝着老龄化社会发展,是否能够达到理论中的新平衡,还有待事实检验。

在新加坡的一个会议上德国绿色环保城市弗莱堡市市长迪尔特·萨罗门(Dieter Salomon)谈起了城市的未来。当被问及未来30年德国城市将会如何之时,他微笑着说:“不会有未来”。

市长先生并没有夸张。几十年以来,欧洲的人口增长是全球最缓慢的,生育率远远低于人口替换率,且比美国低了50%左右。假以时日,这种人口趋势将造成灾难性的经济后果。到2050年,欧洲现拥有的7.3亿人口将减少7500万至1亿人,其劳动力人口也将比2000年时减少25%。

德国是欧洲大陆的超级经济体,逃脱人口“寒冬”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到2030年,德国每100个人中就有53个退休者,相比之下美国为30人。如此,德国将面临巨大的债务危机——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成本将蚕食其现行节约/产出型经济的成果。据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尼克·爱波施塔特(Nick Eberstadt)称,到2020年,德国债务本息占GDP比重将会是目前希腊的两倍。

政府的对策

德国是世界上最先建立公共养老体系的国家。早在19世纪末,当时的宰相毕斯麦就设立了养老保险,在整个20世纪的过程中先后诞生了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及1995年的护理保险。总的来说,养老主要是由社会来承担,公共养老金待遇也十分丰厚。自从护理保险问世以来,养老产业给社会提供了几十万的就业机会。

为了应对老龄化,德国在单一公共养老体系基础上增加了积累性养老计划。德国公共养老体系(GRV)采用现收现付制,所需资金来源于工薪税和财政补贴,工薪税税率为19.5%,负担约70%的公共养老支出。上世纪80年代后期,政府认识到老龄化将严重影响公共养老计划的可持续性。德国于1992年启动养老改革,主要政策包括修改养老待遇调整机制,避免养老待遇过快增长,控制提前退休,这些方法在减少养老支出的同时也降低了养老待遇。为了弥补养老待遇下降,德国建立了自愿性质的完全积累养老计划,个人缴费率为4%,政府给予税收优惠。积累计划的覆盖面目前还有限。2004年,德国进一步修改确定公共养老金待遇的公式,新公式根据退休人口与缴费人口比例的变化自动调整公共养老金的待遇,在老龄人口比例上升时,公共养老金待遇会自动减少。

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包括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三部分,后两者又被称为“补充养老保险”。随着德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政府的养老负担也在逐步增加。为此,德国政府在维持法定养老保险主导地位的同时,也采取措施鼓励人们更多地参加“补充养老保险”。

在德国,法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较广,既包括一般的养老金,也包括职业康复待遇、职业能力或就业能力丧失后的养老金等。原则上,所有雇员都是法定养老保险的义务参保人,自由职业者如医生、律师、艺术工作者等一般参加私人养老保险。

法定养老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缴费,费率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目前的缴费比例为工资的19.5%,由雇主和雇员各负担一半,当雇员月收入低于某一限额时,则由雇主单独支付。此外,法定养老保险每年还获得国家补贴,总额约占当年养老保险总支出的五分之一。养老金根据退休者退休时的工资和工龄长短计算,但最高不超过退休前最后一个月工资的75%。

此外,德国还大力鼓励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与法定养老保险不同的是,企业养老保险采取“直接支付原则”,即职工在工作期间积攒了多少企业养老保险,退休后他就能得到相应数额的养老金。职工缴纳的企业养老保险占工资的比例每年由行业劳资部门和政府协商决定,且这部分养老保险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企业养老保险最初是作为福利向职工发放的。

从2002年起,德国颁布新法律,规定企业职工有权利要求雇主将一部分工资或者节假日奖金变成企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的筹资方式、组织形式及受保人等均可自由选择。目前,德国的企业养老保险对劳动力的覆盖率已经高达65%,成为养老保险制度中最重要的补充部分。

尽管德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属于自愿性养老保险,并由私人公司经营,但政府并非完全放手不管,而是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为了防止雇主因宣布破产而无法支付养老金的风险,德国设立了雇主组织的养老保险基金会作为担保机构,规定开办企业养老保险的雇主有义务向担保机构投保,如果企业破产导致无法支付本企业的补充养老金,则由该基金会支付。

私人养老保险也是自愿的,并且也能得到国家补贴。目前,德国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所支付养老金的比例大约分别为70%、20%和10%。德国政府希望,私人养老保险支付的养老金近期能提高到整个养老金的15%,中远期达到25%至30%。这样,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将有望从现在的补充地位逐步提升到与法定养老保险相近的支柱地位。

生育率降低和人口老龄化,给德国19世纪创建的养老保险体制带来极大冲击。德国的退休保险体制实行的是“转摊方法”,也称“代际合同”。具体说,就是由当前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用其所缴纳的退休保险金来支付退休人员的退休金。

按照一般规律,最合理和有效的比例应该是每三个在职员工养活一个退休人员。而德国目前是每100个在职人员为44个退休者提供退休金。按照现在人口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程,再过20年,每100名在职员工要养活78个退休者。到那时,想靠在职员工交纳保险金来保障退休者的生活已不可能。

当德国19世纪初推行养老保险体制时,法定的退休年龄是70岁,而那时的平均寿命只有45岁。1956年德国政府进行养老金改革时,把退休年龄定为65岁。这几年,德国人的平均退休年龄是65岁,但平均寿命已达到80岁。因此德国政府决定从2012年开始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

欧洲社会已对享受安逸的退休生活习以为常,一些福利国家更被视为欧洲大陆退休人士的乐园。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现行制度即将破产,但老百姓关心的往往是眼前利益,反对延长退休时间。记者的一位德国朋友就认为,这个决定不符合实际因为在德国企业里,有三分之二的人在65岁之前就已经因身体等原因被迫离开了工作岗位。

另有一些学者认为,推迟退休年龄会挤压年轻人的就业和晋升空间,延迟退休就是延长国家的新陈代谢周期。德国工会也批评说,该项改革措施无益于德国的老年保障体系,是变相的“缩减养老金计划”。不管老百姓如何反对这一措施,但人们必须认识到,对现有福利体制进行改革是德国必须面临的“痛苦现实”。

为了解决老龄化的问题,德国联邦教育和科研部制订了一项专门资助有关人口老龄化各领域研究的综合科研计划。德国教育和科研部部长安妮特·沙范在介绍这项名为“德国政府人口变迁研究日程”的计划时说,这是德国首次专门就人口老龄化制订跨学科研究计划。德国政府计划到2016年总共为该计划投入4亿多欧元。这项计划涉及的课题既有社会科学领域的原则性问题,也包括旨在改善老年人生活的通讯、交通、建筑新概念以及培训、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具体技术问题。

沙范说:“我们要通过科研,推动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的新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项目的开发。我们要为全社会的福祉去发掘至今仍潜藏的长寿社会的宝藏。”

德国教育和科研部在一份声明中强调,德国未来不仅要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还应善于充分利用老龄化的机遇。比如面对未来年轻就业者逐步减少的现实,如何更好地发挥年长就业者的作用。研究计划的一个资助方向就是促进企业界和教育界为类似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福利国家的养老楷模

德国实行的是社会市场经济。和其它经济领域一样,德国联邦政府原则上不直接介入“银发经济”的市场开发,但政策上给予充分支持:财政上支持需要护理的老人,税务上支持护理企业。德国社会福利法共有十二卷,是名副其实的福利国家。

护理费用首先来源于护理保险,牵头单位是卫生部。标准分别是:

居家养老:护理级别1,每月450欧元;护理级别2,每月1100欧元;护理级别3,每月1550欧元;

日间或夜间照料中心:护理级别1,每月450欧元;护理级别2,每月1100欧元;护理级别3,每月1550欧元;

短期托老所:护理级别1至3,每月1550欧元;

机构养老养老院:护理级别1,每月1023欧元;护理级别2,每月1279欧元;护理级别3,每月1550欧元;

老年痴呆症:每月2400欧元;

需要说明的是,护理保险的金额是建立在非全保基础上。比如柏林的养老院对于护理级别2需每月3000千欧元费用,除去护理保险每月所付的1279欧元,自己必需交付剩余的1721欧元。

如果个人无法交付如上所述的1721欧元,则国家根据个人收入的底线而作出相应的财政补贴。德国社会福利法第十二卷作出了财政补贴的规定,牵头单位是民政福利部。

对于护理企业给予税务优惠政策。德国目前企业征税主要有两项:销售税目前19%和赢利税。企业赢利税又分企业所得税15%和企业营业税约13%。对于护理企业则免销售税和营业税,只交企业所得税。

地方政府对于老年住区也会给予支持。由于德国联邦制的特点,地方政府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政策上或财政上的支持。如慕尼黑地方政府针对地价极高的现状,对建立小型老年住区给于政策上有力的支持,即所谓的慕尼黑模式——以建筑指标换取相对便宜的地价用于公共事业。“慕尼黑图得林老年住区”包含居家服务监护式公寓49套及108个床位的护理式托老公寓养老院,地方政府另给予每个床位16000欧元的一次性财政补贴。

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在德国是一个互补的关系。“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这一原则在德国基本上已实现。目前德国需护理的老人约230万人,其中150万人以居家养老为主,得到亲戚朋友邻居的帮助,他们的年龄平均在80岁以下。另80万人选择机构养老,通常在养老院生活的老人年龄一般在80岁。需护理老人的第一阶段以居家养老结合社区服务为主,第二阶段进入机构养老。

居家养老主要是以传统居家上门护理为主,日间照料中心和短期托老所为辅所组成;居家上门护理,护理保险则按护理级别以固定的金额支持上门护理的服务。例如蕾娜范集团在德国许多地点提供上门护理服务,目前共服务顾客1600人。

通过上门护理服务的帮助,在洗漱早点完毕后,老人可去日间照料中心。在那儿通常有针对老年人的不同活动,如朗诵、剪纸、记忆训练、下棋打牌和制作蛋糕等。回到家后的晚饭洗漱及上床,又由上门护理服务来完成。

在亲戚朋友邻居不在的情况下或自己刚从医院回家需康复阶段,老人可进入短期托老所。根据护理保险规定每年最多两个月。

德国2010年有80万人选择机构养老,即进入养老院,十年后的2020年,预计有更多人进入养老院。老人普遍和子女分居,子女工作的压力和对个人生活的追求以及出生率下降等,是机构养老在德国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据统计5年前平均每人在养老院的时间约2年,目前的停留期大大缩短了,估计在1年左右。换句话说,老龄化的发展对床位的需求应比预测的更大,只是周期性的缩短及上门护理服务业的发展才缓解了这一问题。

目前在德国共约12000养老机构,80万个床位,也就是说每个养老机构不到70个床位。这与德国的人口密度和他们的生活品味有关。但出于竞争和成本压力,现在新建的养老机构通常都在120床位,并且大多都建在城市。

养老院与居家养老的不同,在于24小时可以享受全包位服务:护理,日间生活和起居。例如蕾娜范集团把专业护理和酒店服务结合起来,在许多城市设立了以机构养老为主的“生活服务中心”。

近几年来在德国又兴起一种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监护式公寓。因老人行动不便,新建的公寓无障碍,另附加一些服务老人的硬件设施,如电子信号器或电视监控器等,如需要护理则可预订上门护理服务。

经验表明,监护式公寓和养老院结合后,它受欢迎的程度更高,推广也更快。老人们不仅所得到的服务项目大量增多,而且一旦卧床不起可直接进入邻近的养老院。最具有代表性的是2008年开业的蕾娜范生活服务中心“柏林布赫”。其服务内容有护理式托老公寓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短期托老所,老年痴呆症护理中心及医务精心护理中心。

由于人口老化和出生率降低的原因,据预测从2012年至2020年德国共需外加22万护理人员。目前在护理行业工作人员约97万人,专业人才极为缺乏的情形已有多年。针对广泛的服务项目如老年护理、痴呆症护理、医务精心护理等,通过举办专业讲座,和保险公司或医院进行交流,对护理人员不断培训和再培训非常必要。

被动房与普通房的优缺点

它的优点是坚固耐用,稳定性强,保温性强,节能减排,居住舒适,适用范围广,可在多种气候带使用。它的缺点是在国内技术不成熟,很多城市没有落地项目。如果要建这类房子,建议选择品牌建筑商,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和后期维护。

被动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德国著名的金融中心城市法兰克福。这种住宅采用超厚的保温材料和复杂的门窗,主要通过住宅本身的结构实现高效的保温性能,利用太阳能和家用电器的散热为卧室提供热源,减少或不使用主动供给的能源。

被动房适用于所有气候区域,无论是北美、北欧还是亚洲,都非常适合。这种房子稳定性好,既可以在炎热地区使用,也可以在寒冷地区使用。而且这种房子建成后,能耗低,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法兰克福的优缺点】德甲法兰克福的缺点》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