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到底为什么德军会如此恐惧喀秋莎火箭炮呢?答喀秋莎火箭炮又被德军戏称为“斯大林的管风琴”,虽然这两个名字听起来人畜无害,但事实上喀秋莎火箭炮一直都是战场上bug一般...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喀秋莎德甲,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到底为什么德军会如此恐惧喀秋莎火箭炮呢?

到底为什么德军会如此恐惧喀秋莎火箭炮呢?

喀秋莎火箭炮又被德军戏称为“斯大林的管风琴”,虽然这两个名字听起来人畜无害,但事实上喀秋莎火箭炮一直都是战场上bug一般的存在。我们只需要看看这款武器的火力概况就可以知道德军为何如此恐惧喀秋莎:每辆喀秋莎发射车总共有8条发射轨道,每条轨道上可以容纳2枚火箭弹,最大射程可达8.5千米,可单发可连射亦可齐射,并且一次齐射仅需7-10秒。在如此霸道的火力面前,恐怕任何人都会心生恐惧!

1941年7月14日,德军在奥尔沙第一次“体验”了喀秋莎的威力。当时德军正在火车站内装卸物资,突然一种可怕的声音响彻整个天空。在短短十秒钟内,数十发炮弹砸在了火车站上,大批德军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炮火吞噬。根据炮火强度,德军甚至一度以为这是一个炮兵师的一轮炮击,但事后却发现这仅仅是由几辆喀秋莎发射车发动的袭击。于是苏军的这款新式武器在德国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德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恐惧!

早在沙俄时期,火箭武器的研发就已经开始实施,但整体工作进展比较缓慢。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继承了火箭武器的研究工作,在众多知名专家的主导下,火箭武器的研发工作有了飞速的发展,到1935年苏联已经开发出了两款射程可达5公里的火箭弹。1938年,苏联完成了机载实验,并在同年开始车载实验。1939年9月,BM-13-16型火箭炮试验成功,开始秘密装备部队,随后苏军根据战场又进一步开发出了多种型号的火箭炮。

从苏军装备第一辆喀秋莎起到二战结束,火箭炮部队在苏德战场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战绩。比如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苏军的一个火箭炮师仅仅用一轮齐射就炸毁了德军35辆坦克以及250辆汽车,此外它甚至还曾创造过消灭德军一个步兵营的惊人战绩。在喀秋莎地狱一般的炮火面前,任何抵抗似乎都成了徒劳!

关于喀秋莎这首歌的来历

《喀秋莎》是作者勃兰切尔用诗人伊萨科夫斯基的一首抒情诗写成的。1938年,张鼓峰事件发生时,正值珲春地区的夏秋季节,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就是从这得到了创作的灵感,写出了诗歌《喀秋莎》。

苏联著名作曲家勃朗特尔看到这首诗歌后,马上便把它谱成了歌曲,迅速唱遍了苏联,在苏维埃共和国联盟中顿时掀起了一次爱国主义的热潮。

《喀秋莎》

歌曲原唱:丽基雅·鲁斯兰诺娃

填    词:米哈伊尔·伊萨科夫斯基

谱    曲:马特维·勃兰切尔

Расцветали яблони и груши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Поплыли туманы над рекой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Выходила на берег Катюша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На высокий берег,на крутой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

Выходила,песню заводила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Про степного,сизого орла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Про того,которого любила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

Про того,чьи письма берегла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Ой,ты песня,песенка девичья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Ты лети за ясным солнцем вслед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

И бойцу на дальнем пограничье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От Катюши передай привет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Пусть он вспомнит девушку простую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Пусть услышит,как она поёт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Пусть он землю бережёт родную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扩展资料

喀秋莎(俄文:Катюша),作于1938年,由民谣歌手丽基雅·鲁斯兰诺娃首次演唱,马特维·勃兰切尔作曲,米哈伊尔·伊萨科夫斯基作词,是一首二战时苏联经典歌曲。

此曲于1938年由马特维·勃兰切尔作曲,米哈伊尔·伊萨科夫斯基作词,由知名民谣歌手丽基雅·鲁斯兰诺娃(Лидия Русланова)首次演唱。

社会影响

这首歌曲创作于1939年,但当时并没有流行,是两年后发生的苏联卫国战争使这首歌曲脱颖而出,并伴着隆隆的炮火流传了开来。如此说来,恰恰是战争使《喀秋莎》这首歌曲体现出了它那不同寻常的价值,而经过战火的洗礼,这首歌曲更是获得了新的甚至是永恒的生命。

这首爱情歌曲竟在战争中得以流传,其原因就在于,这歌声使美好的音乐和正义的战争相融合,这歌声把姑娘的情爱和士兵们的英勇报国联系在了一起,这饱含着少女纯情的歌声,使得抱着冰冷的武器、卧在寒冷的战壕里的战士们,在难熬的硝烟与寂寞中,心灵得到了情与爱的温存和慰藉。

战后,苏联当局为了表彰《喀秋莎》这首歌在战争中所起到的巨大鼓舞作用,专为它建立了一座纪念馆,这在人类的战争史和音乐史上,应该是首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喀秋莎

是不是有一个关于喀秋莎的故事?

喀秋莎的故事

1941年7月的苏联,除了杀戮与被杀戮,没有什么新闻。德国人从并不遥远的西方席卷而来,向那些不肯退却(或者不被允许退却)的俄国人跳起死亡之舞。白俄罗斯仅仅在一个月之内就被彻底吞噬了,乌克兰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则堆积着一望无际的尸体,即使是小麦成熟的香味也不足以遮住尸体腐烂的恶臭。

要么杀戮,要么被杀戮,每个成年男子都面临着两个恐怖的抉择;女人也不能置身战争之外,她们在匆忙搬迁到后方的工厂中制造坦克、飞机、大炮和枪支,用纤细的手指把一件件杀人工具送下流水线。每一根稻草都拿去支援前线了,因为失败就意味着整个民族的灭亡,到那时一切财富都没有用了,一切感情也都没有用了。他们处在生命力最蓬勃旺盛的年龄,爱情、事业和美好的生活应该是他们每天谈论的话题,每天经历的一切;然而现在他们每天面对死亡,而且制造死亡。如果死亡没有在今天降临,它将在未来的每一个日子里缠绕你的灵魂,使你除了死亡之外不再思念任何美丽的事情。

在战争的头几个月里,被送上战场的士兵绝大多数不会回来了。许多士兵匆忙地从家里、学校或工作单位赶往集合地点,生平第一次穿上军装,甚至连写一封告别信的时间也不剩。看样子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挡德国人的脚步,除了生命。用这个民族最优秀、最生气勃勃的年轻人的生命在德国人面前制造一道围墙,才能让他们的坦克停止运转,让他们的军靴陷入泥泞。近卫第3步兵师的战士就是这样一批生气勃勃的年轻人,他们在1941年7月的一个黄昏离开莫斯科,前往第聂伯河前线,这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斗,注定不可能有回程的旅途。

在送行的人群里有莫斯科一所工业学校的女学生,望着近卫第3步兵师的士兵,她们唱起了一首歌,它的词作者是苏维埃桂冠诗人伊萨科夫斯基。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

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

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

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

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

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

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虽然这首歌已经诞生两年,但直到今日,它还很少有人传唱。近卫第3步兵师的大部分士兵都是第一次听到这首歌,他们记住了这简单激昂而不失缠绵的曲调,还有那个令人魂绕梦牵的喀秋莎。激动之余,他们向唱歌的女学生敬了一个军礼,消失在黄昏的薄雾之中。在他们行军的道路上,在漫长的铁路线上,在第聂伯河畔的每一个集体农庄,每一个人都学会了这首《喀秋莎》。近卫第3步兵师很快在艰苦的第聂伯河阻击战中全部阵亡,从听到《喀秋莎》开始,他们的生命只持续了短短的一个月。

战争还在异常惨烈的进行,德国人似乎一直吉星高照,每天都有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俄国人死在战场上。基辅城外的一个包围圈就吃掉了整整65万俄国士兵,他们像被镰刀割下的麦子一样倒在肥沃的乌克兰原野上,直到冬天还没有被埋葬。深秋已经到来,在维亚兹马,在布良斯克,在莫斯科附近的每一个战略据点,德国人都在大踏步的前进。然而,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多管火箭武器也在同一时间被送到了苏联军人的手中,这种武器没有任何标记,只是在沉重的炮架上刻着一个醒目的K字。

士兵们不知道,这个K字代表着遥远的"共产国际"兵工厂;但他们看到了火箭炮强大的破坏力,听到了它刺耳的呼啸声,当它成群结队发射的时候,整个大地甚至都在颤抖。士兵们热爱这种武器,便把它命名为"喀秋莎"——以K字开头的女子的名字,一个只给亲密的女子使用的昵称,一个站在峻峭的岸上、迎着明媚的春光高声歌唱的女子。从那时起,喀秋莎就成为一切火箭炮共同的爱称。

第一批使用"喀秋莎"的人,绝大部分都没有回到家乡,甚至没有收到爱人的书信就死去了。整个战争中一共有2600万人丧生,其中2000万人死在了战场上。四年过去,当整个苏联的人力已经接近枯竭的时候,苏军士兵终于来到了柏林城下。他们用世界上最强大的攻城臼炮轰击柏林,每一颗炮弹都有半吨重;他们在炮弹上刻下了这样的文字:"为每一个燃烧的村庄复仇!""为每一个失去儿子的母亲复仇!为每一个失去丈夫的妻子复仇!"与这些臼炮一起怒吼的,还有成千上万蔚为壮观的"喀秋莎"。这些喀秋莎都是在万里之外的兵工厂里,由苏军士兵的母亲、妻子和女儿制造出来的,许多普通的俄罗斯妇女手上结起了厚厚的茧子,这一切都是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自己的民族能够获得生存的权利。

战争结束了,但被战争夺取的2600万生命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德国元首希特勒的野心和鲜红的万字旗一起被埋葬在烈火中,《喀秋莎》却永远流传了下来。俄罗斯的喀秋莎被证明是值得思念的,配的上前方将士的魂绕梦牵;思念喀秋莎的小伙子们也被证明配的上这场胜利,配的上与喀秋莎永恒不朽的爱情。在喀秋莎顽强不屈的钢铁般的爱情面前,一切软弱无力、无病呻吟的爱情都是那样黯然失色。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喀秋莎德国版完整版﹞喀秋莎德甲》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