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清朝和缅甸为议降问题交涉十多年优质回答清朝和缅甸为议降问题交涉十多年因此,缅甸人称中国人为“胞波”(一母所生的同胞)。这传说反映了中国与缅甸关系的久远和密切。与缅...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承德甲山的传说,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清朝和缅甸为议降问题交涉十多年

清朝和缅甸为议降问题交涉十多年

优质回答清朝和缅甸为议降问题交涉十多年

因此,缅甸人称中国人为“胞波”(一母所生的同胞)。这传说反映了中国与缅甸关系的久远和密切。

与缅甸的渊源和边境纠纷

到清代,中缅关系出现曲折,在乾隆朝时期发生了多次边境战事,关系时断时续,战后才建立起政治上的隶属关系。

顺治十六年(1659年)正月,清军进入昆明,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出逃,当朱由榔和护驾的200名南明军逃至缅甸边境时,缅甸官员要求南明军队放下随身携带的武器,方准入缅甸境内。

朱由榔被迫同意这一要求。顺治十八年(1661年)八月,平西王吴三桂和征西将军爱星阿奉命率兵10万赴缅甸捉拿朱由榔。是年十二月抵达距缅甸首都阿瓦城仅60里的旧晚坡。缅甸派出使节表示愿意缚献朱由榔,要求清军退兵。于是,朱由榔被绑赴清军大营,清军撤出缅甸。

乾隆十五年(1750年),缅甸国王莽达拉向清朝具表,“愿充外藩,备物致贡”,高宗接受了这一要求。乾隆十六年(1751年)六月,缅甸贡使到达,高宗亲自接见,此后缅甸与清朝建立了正式的朝贡关系。 高宗又考虑到中缅边事的复杂性,刘藻未必能办好。

决定调久任陕甘,熟谙筹办军需事务的杨应琚出任云贵总督,而调刘藻任湖广总督。 正如高宗所料,刘藻不仅“未娴军旅”,而且还谎报军情。参军何琼诏奉命率兵800人前赴整控江防堵缅军时,轻敌思想严重,全然没把军事重务放在心上,“乃将兵器捆载行装,将弁等徒手散行,遇贼冲击,败溃奔逃”,刘藻却谎称打了胜仗,何琼诏是败逃回营,刘藻却谎报其阵亡。高宗了解实情后十分生气,又将刘藻调任湖北巡抚,不久又将其革职,留滇效力。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三月,参将彭雄楚收复猛笼、猛混,楚姚镇总兵华封收复猛遮。至此,被缅兵占领的地区均已收复。接着,清军又攻占孟艮、整欠、猛勇,正值此时“瘴疠大作”,缅兵不得不退。恰在此时,新任云贵总督杨应琚到达普洱,他立即奏报捷讯。高宗闻报大喜,立即下令蠲免十三土司当年的赋税和旧欠。

杨应琚自普洱回到省城,商讨下一步安排。在腾越副将赵宏榜等人的建议下,是年六月杨应琚多次奏请乘胜追击,出兵缅甸,并称他已发兵3000人到木邦境内驻扎。接此奏报,高宗“深为嘉悦”,将征缅事宜交杨应琚全权处理。

第一次征缅战争的惨败

杨应琚出征缅甸之初,缅甸也在积极备战,调兵数万,分四路迎击清军。蛮暮的新街位于铁壁关外,本为互市之所,居缅甸要冲,杨应据派兵驻扎那里。九月二十日,缅兵数千人乘船突至,并登岸攻栅,清兵奋力抵抗无效,溃逃至铁壁关。

杨应琚闻警,十一月派永北镇总兵朱仑进攻楞木,不克,乃驻兵铁壁关。缅兵4万人来攻,清兵迎战相持数日。守将李时升告急,杨应琚不理,却以楞木大捷入告。缅兵转而攻占了万仞关、铜壁关。

十二月,缅兵渡江转攻户撒,后见清兵增援就稍稍后撤,杨应琚又立即以户撒大捷奏闻。是月,缅兵已入云南陇川,派人假称乞降,杨应琚许之,缅兵乘机占据陇川,杨应琚“仍以克捷奏闻”。直至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高宗根据赴云南的福灵安的奏报,才知道杨应琚前此所奏“悉属虚报”;楞木大捷、户撒大捷均属虚假,并无其事。

出征缅甸的军事计划经过杨应琚的事件,理应重新审定,然而高宗被过去的战功冲昏了头脑,坚持既定方针,致使一错再错,一败再败。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高宗任命明瑞接任云贵总督。明瑞到任后,总结了杨应琚分别守御隘口,分散兵力的教训。提出适当减少守隘官兵,以便集中兵力,高宗同意其计划。

八月底,集结完毕,约2.2万人(其中满洲八旗兵3000人)。九月,明瑞出师,兵分两路:一路由明瑞、观音保率军,由木邦进攻锡箔;另一路由参赞额尔景额率军,由老官屯进取猛密,约定会师阿瓦。

九月二十四日发兵时,恰逢大雨,连续昼夜未停。明瑞一路1.2万人抵达锡箔江,结浮桥以渡,进攻蛮结。此时缅兵已在蛮结立16栅以拒。清军破其4栅后,其余12栅皆遁。领兵大臣观音保以“出师时已失军装,今军器日见其少,粮饷不足,恐难深入”为由,建议返回木邦,整旅再进。明瑞不听,坚持进军阿瓦。当清军行至距阿瓦70里的象孔时,因无军粮,无法再进。当得知猛笼有粮,就转攻猛笼,攻占后,才解决了军粮不足的困难。

由额尔景额率领的另一路,原计划由老官屯进攻猛密,但至老官屯就受,缅兵已在那甲设立木栅,清军不得不久屯坚栅之下,人亦多患疾病。十二月,统帅额尔景额“幽恚以死”,其弟额尔登额代其职。此路9000名清军久攻老官屯不下,又得不到明瑞一路的消息,当接到清廷令其前往支援明瑞的指令后,就仓促撤兵。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春,明瑞决定取道大山土司还师。猛笼粮食虽多,但缺少运粮的牛马,“人携数升,余皆火之”。清军开始返师,缅兵就紧追不舍。清军虽然在蛮化山取得了歼灭缅兵2000人的胜利,但是当清军到达波龙厂时,缅甸已增兵追至。

特别是缅甸派另一路军攻占了木邦,切断了清军的退路,形成了四五万缅军两路夹击明瑞所率清军的形势。明瑞当即命达兴阿、木进忠率军乘夜突围,他与观音保率数百亲兵进行血战,抵御缅兵的进攻。自晨至晚,且战且退,观音保和明瑞均自杀身亡。此次征缅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征缅的无疾而终

明瑞败死之讯传来,高宗对损兵折将的第一个反应,认为当年暂停进兵是错失良机。征缅失败的原因是由于自己轻敌,所派出的是兵不敷用,将不得人。

他并没有从中吸取失败的根本性教训,仍然主张出征缅甸。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正月,决定“今岁必须大举进兵”。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调整统帅,像明瑞这样的得力将领也遭失败,选将应更慎重。经过长时间思考之后,高宗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正月才最后决定任命大学士傅恒为征缅经略,阿里衮、阿桂为副将军,明德为云贵总督。

第二,调集人马。自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二月“暂停进兵”至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七月再次发动征缅战争,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高宗一直在调集各路人马入滇,约八旗兵9000人,索伦兵3000人,福建水师3000人,瓦寺土兵2000人,厄鲁特兵1000人,共1.8万人,加上云南兵1.6万人、川兵7000人、贵州兵4000余,共4万余人,备有马骡6万余匹。

第三,反对议降。暂停进兵命令下达后缅甸表示愿意议降,但遭高宗拒绝。

第四,采取防瘴措施。命两广总督采购阿魏等防瘴药材3000斤。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二月,傅恒赴任,三月到达昆明,又经过4个月的紧张准备,七月征缅大军出发。这次出征兵分两路:主力由傅恒统帅9300人从戛鸠江渡河,经猛拱、猛养攻木疏,再攻阿瓦;偏师由副将军阿里衮、阿桂率领7300人由猛密夹江而上,前往蛮暮;副都统明亮、水师提督叶相德率水师3000人由水路往蛮暮,并留兵驻守各驿站及宛顶、普洱。清军主力经猛拱、猛养,历2000余里,皆兵不血刃而下,但途中多遇雨,山高路滑,兵往往枵腹宿于上淋下湿之中,多得疾病。

偏师统帅阿里衮生病,由阿桂指挥,由蛮暮江出大金江,缅兵拒守江口,被击败。

十月,傅恒、阿桂两路会师蛮暮,然傅恒亦得病于军中。此时缅军由防御转为进攻,会战于新街,清军获胜,并决定乘胜攻打老官屯。老官屯的缅军守御甚备,清军受阻十余日不得进,用炮轰,用火攻,挖地道,用炸药炸,皆不能破。傅恒命阿里衮率战舰列于江上,断其粮械,缅军遂惧乞降。

傅恒亦因士兵多染瘴,日有死亡,仅存军1.3万余人,只好受降并上报朝廷。高宗得报,立即下令,将“现在暂退,明年再行进兵之旨宣示于众”。清军在副将军阿桂的主持下,撤回永昌屯驻。此次征缅至此宣告结束。

漫长的交涉与关系正常化

清朝与缅甸的关系并未就此正常化。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月,缅甸未奉表入贡即要求通商,高宗未允:“尔贡表一日不至,内地贸易一日不通。”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缅甸来文表示:“情愿送还内地之人,输诚纳贡,恳请开门。”高宗即派阿桂前往云南办理受降事宜。此次议降交涉并不顺利,竟长达11年之久。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缅甸表示“遵照古礼进表纳贡”。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高宗在承德接见缅甸使节,确定缅甸十年一贡,并敕封孟云为缅甸国王。自此朝贡往来不断,中缅关系走向正常化。高宗以征缅战争的胜利,列为他的“十全武功”之一。

承德鸡冠子山在哪

优质回答鸡冠山是承德的十大景观之一,位于承德市东南。鸡冠山又名五指山,沿武烈河南下,越过滦河河谷,进入石门沟直抵鸡冠山下。其山为东西走向,海拔高度为825米,为凝灰质泥岩和凝灰质砾岩构成。由于此山的岩石产状水平,节理垂直,因而沿着南北又将此山分割成高低略有差异的数段,五个石柱耸立在山峦剥蚀面上,山顶部参差不齐。

鸡冠山,是承德十景之一,位于避暑山庄东南20公里处,远望整个山岭好像金鸡的身体,山顶之上, 五根粗大的红色岩柱,一字排开,参差而立,构成了鸡冠的雄姿。

在承德市区,可以打车前往从火车站出发价格在20元左右。

鸡冠山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

甲山镇的自然资源

优质回答镇域内探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花岗岩资源储量28亿立方米,分布在赵家庄、西梁、石洞子山脉一带;石灰石资源储量32亿立方米,分布在富台子至皇庄山脉一带。共有建材企业138家,从业人员4200余人,占全镇总劳力的三分之二。其中,石材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三岔口至赵家庄,山咀到石洞子一带;灰石企业主要分布在富台子至皇庄一带。近年来我镇以地理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按照县委“一核两城五大功能区”的总体布局,紧抓甲山与县城一体化建设的有利契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工业立镇、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突出抓好建材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水泥、石材、灰石、服装”四大产业快速发展,冀东水泥、香港高时、正桥矿业、利铭矿业、环球公司等大型企业的投产达效,加快了镇域经济发展。建材工业园区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承德绿花岗岩矿石岩性为中粒及中粗粒辉石正长岩,呈黑绿色、灰绿色,矿石色调花纹协调,典雅美观,结构致密,光泽度高,部分长石又出现透明兰色闪光,更使石材锦上添花,赋予其无穷的魅力,亦是该饰面石材名贵之处,倍受青睐。承德绿花岗岩系列,近10个品种,其中承德绿1号、2号属目前国内罕见,较为名贵的高档饰面石材品种。矿石耐酸度99.85%,耐碱度100%,抗压强度90.6Mpa,抗折强度128Mpa,肖氏硬度为90,矿区岩体经北京市放射卫生防护所测试,所含放射性元素符合建筑材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可以作为建筑材料使用,适用于公共设施建筑和宾馆、居民楼内外装饰。2000年5月27日被国务院批准为新发现三个新矿种之一。

承德鸡冠山好玩吗?承德鸡冠山游玩路线介绍

优质回答 承德鸡冠山路线介绍

承德鸡冠山位于承德市避暑山庄东南20公里处,是承德的十大景观之一。

远处眺望整个鸡冠山山岭,好像金鸡的身体,五根粗大的红色岩柱矗立在山顶之上,一字排开,参差而立,构成了鸡冠的雄姿,所以鸡冠山又称为五指山。

关于鸡冠山的传说

1、据说在清晨的时候如果运气好,还能听到红壁照中的金鸡叫声。

2、另外一个传说是着名北宋女将穆桂英在抗辽的时候,曾经和辽军鸡冠山上大战。穆桂英打败辽军后,在营地中脱掉盔甲,庆祝战争胜利。

这些故事,更为鸡冠山增添了人文历史的古韵。

1、 鸡冠山的石洞,人们称它为“金鸡窝”。在鸡冠山南侧和东北侧的山谷中,各有一根60多米高的淡红色石柱,人们说那是鸡腿。

2、巨大的身躯,鲜红的鸡冠,两条坚实笔直的鸡腿,金鸡的形象活灵活现。每当明月高照,鸡冠山的影子便会清晰地映在山下20里外的山庄田野之上,从而构成一幅“鸡冠挂月三千丈”的雄伟壮丽的画面,给人以美妙的遐想。

3、去鸡冠山,最方便快捷的是在承德市区打车前往,从火车站出发价格不过在20元左右。鸡冠山的风景优美,更难能可贵之处是它还没有被开发,所以去那的人们可以尽情领略它的自然风光。

仅供参考

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甲山镇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优质回答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甲山镇下辖村委会包括武场村村民委员会、二道河村村民委员会、山咀村村民委员会、富台子村村民委员会、大石子沟村村民委员会、石洞子村村民委员会、王杖子村村民委员会、赵家庄村村民委员会、南台村村民委员会、于家院村村民委员会、松桡沟门村村民委员会、料北沟门村村民委员会、兰窝村村民委员会、黄杖子村村民委员会、缸沟子村村民委员会、皇庄村村民委员会、下杖子村村民委员会、丁杖子村村民委员会、老扈沟村村民委员会、东梁村村民委员会、西梁村村民委员会。

沈哥羊妹留美名是沈阳地名传说吗?

优质回答沈阳位于辽宁省中部,是辽东半岛与松辽平原来往的要冲,是东北三省与中原内地的交通枢纽,是辽宁省省会所在地,也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

沈阳有二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燕国大将秦开大破东胡,修筑长城,设置辽东郡,那时的沈阳城叫候城。到了辽朝、金朝,沈阳城被称之为“沈州城”。元代,重新创建城郭,沈阳城又改称为“沈阳路”。到了明朝,沈阳城称作“沈阳中卫”。因为沈阳是关东地区的军事重镇,燕王朱棣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把土城扩建成砖城。

浑河渡口

明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老罕王努尔哈赤率军南下,攻占沈阳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老罕王一声令下,后金的都城由辽阳迁往沈阳。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改沈阳城名为盛京,满语叫谋克敦(兴盛之意),作为大清王朝的国都。甲申年(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后,盛京一直是清朝的留都。顺治十四年(1657年),又在盛京城内设置奉天府,所以,沈阳近三百年来,被称为盛京或是奉天,有时又称承德。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伪满洲国灭亡,这才恢复了沈阳这个名称。从元代改沈州为沈阳路,“沈阳”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算,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许多人都认为,沈阳的名字来自沈水。在关东地区南部,有一条大河,名为浑河。浑河有一条小小的支流,名为“沈水”。这条沈水到了20世纪初已经变成了一条人工河,也就是从小河沿起,经过万柳塘,一直淌到南湖的那条人工河——现在的沈阳人都叫它“南运河”。沈阳古城当时建在沈水(浑河)之北,按咱们中华的老规矩,“山北为阴,河北为阳”,所以,才起名叫“沈阳”。

不过,关于沈阳的来历,民间有民间的说法,而且确实也与沈水有关:相传在沈水北岸的石嘴头山(今天柱山)下住着一个小伙子叫沈哥。有一年,沈水突然平地起浪,洪水肆虐,原来是沈水的龙王三头蛟在兴风作浪。沈哥发誓要找到三头蛟,为民除害。恰好东海龙王的三公主羊妹听说父母要将她许配与表哥沈水龙王三头蛟,就背着父母跑到沈水龙宫来,想亲自观察一下表哥的人品,不料三头蛟正在大摆“童男宴”,羊妹一看,肺都气炸了,决心帮助沈哥除掉三头蛟。她脱下龙衣给沈哥穿上,说:“穿上龙衣,你就可以飞上天了,你要到火海里去把太阳哥哥搬来,只有太阳哥哥的火才能烧死三头蛟。”沈哥闯进火海,太阳烤得沈哥都冒烟了,但是他还是咬紧牙关,扛起太阳就跑。回到沈水,三头蛟正在拼命地把羊妹往水里拖,沈哥连忙将太阳扔了过去。三头蛟被太阳烧成灰。但是,沈哥自己也支持不住掉进了河里。羊妹见状,万分着急,喊了声;“沈哥——”便跳进河里想去救他。可是她忘了她的龙衣已经脱给沈哥了。

蛟龙出海图

乡亲们找遍了沈水也没有找到沈哥和羊妹的尸体,就在沈水北岸立了块碑,上刻“沈羊”二字。后来,以这块石碑为中心修建了村落、城池,这地方就叫沈羊,因为正好又在沈水的北面,后人不知道沈哥羊妹斗蛟龙的故事,就误以“沈羊”为“沈阳”了。

传说虽然美好,但却不能服人。沈阳名称的真正由来是什么?经过专家研究,认为与沈水无关,而是来自于地方建制。

金朝末年,蒙古大军攻取辽东,沈州又一次遭到劫难,毁于战火。元初虽然仍沿用辽、金旧制,称为沈州,但民户流散殆尽,城池市井毁损凋敝己非昔日的繁华景象了。不久,元政权将前来投靠的大批高丽军民分成两部,开始在沈州旧址上重建城池,渐渐恢复旧时的面貌。后来又将辽阳、沈州并存的两个总管府合并为一,称“沈阳路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至此,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沈阳的名字,这也是沈阳名称的真正来由。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承德甲山的传说:清朝和缅甸为议降问题交涉十多年》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