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丽桑德组曲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梅丽桑德甲片,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福莱的作品评价
最佳答案《普罗米修斯》(1900年)和取材于荷马史诗《奥德修纪》部分情节的《潘奈洛佩》(Penelope,1913年)。他的宗教音乐作品有《安魂弥撒》(1887年)。他对器乐作品较少感兴趣,曾写过一部交响曲和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却没有出版。福莱笔下的交响音乐作品,基本上出自他的戏剧配乐,其中的管弦乐组曲《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是最重要的一部。此外,为钢琴与乐队而写的《叙事曲》也较闻名。福莱的创作虽然局限于声乐和室内乐,但是他同丹第一样,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间的这一环节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承上和启下的作用,成为法国音乐年轻一辈作曲家的精神领袖.
什么是降B大调?
最佳答案降B大调有两个降号,依次降 7(Ti)、3(Mi)两个音
降B调,以Bb为主音,用音名排列依次为
降B大调的音阶是 降7,1,2,降3,4,5,6,降7
简谱用固定调记法b7,1,2,b3,4,5,6.
唱名Ta,Do,Re,Ma,Fa,Sol,La.
拓展资料:
降B大调正三和弦都是大三和弦。 主和弦 Bb d F,下属和弦 Eb G bB,属和弦 F A C
降B大调音级结构 Bb C D Eb F G A Bb
降B大调交响曲:肖松(Ernest Chausson, 1855-1899),法国作曲家,原来学法律,1880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马斯奈,后又转拜弗兰克为师。其最著名的作品是《音诗》和《爱与海之诗》,仅作有一首交响曲。
降B大调交响曲乐章结构:
肖松是弗兰克的弟子中,受弗兰克影响最深的。他的交响曲,降B大调,OP.20,共3个乐章:
'1.导入部,缓板,降B大调。徐缓的导入部由单簧管与中提琴主奏,由小提琴与低音提琴加入导入主题A,小号则表现感伤的导入主题B,然后在全体管弦乐背景上,长号与圆号再表达导入主题A。主部为活泼的快板,在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的低语中,圆号与低音管表现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由F大调进入。发展部转为谐谑的快板。第一主题轻快地发展后,转入很快的快板,再现部再回复活泼的快版,转入很快的快板,最后在急板中形成高潮。
2.很慢的慢板,D小调。第一小提琴与中提琴相互呼应奏出两个主要动机,以这两个动机的呼应互为发展,其中段主题充分表现了肖松的抒情气质。
3.生动活泼地,降B大调。在弦乐富有节奏感的分散和弦下,小号与木管吹出导入旋律,此旋律演变成第一主题。第一主题分成两群,前半部分旋律全体管弦乐以和声形态强调,后半部分优美的副旋律在分散和弦下由双簧管呈现。发展部先出现第一乐章第一主题变形,第二主题的副旋律冉在静谧中变形、发展;第二主题的主要旋律再依此以各种乐器作性格呈示。终结部为最慢板,甘美而带感伤意味的导入旋律呈示后,进入中板,最后一面浮现第一乐章影子旋律,一面徐缓而动人地结束。
降B大调交响曲版本:
这首交啊曲的版本,可选:
富纳特(Fournet)指挥荷兰广播爱乐乐团版,Denon,CD编号CO73675(+弗雷《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组曲》),《企鹅》评介三星。
明希(Munch)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版,RCA,CD编号GD0683(+奥伊斯特拉赫演奏的《音诗》、圣桑的《引子与随想回旋曲》),《企鹤》评介三星保留一星。
普拉松指挥图卢兹交响乐团版,EMI,CDM7 64686-2(+肖松的两首管弦乐小品),《企鹅》评介两星。
塞莱伯莱(Serebrier)指挥比利时广播交响乐团版,Chandos,CD编号CHAN8369(+肖松的两首管弦乐小品),《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这首交响曲有一个蒙特1950年指挥旧金山交响乐团的历史录音,RCA,CD编号09026 61893-2(收于蒙特指挥作品专集)。
大调
依照十二平均律的系统,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半音(DO、#DO、RE、#RE、MI、FA、#FA、SOL、 #SOL、LA、#LA、SI)开始,依照大调的音程排列次序来做出一个全新的大调,以C大调为例:
I II III IV V VI VII I
全音 全音 半音 全音 全音 全音 半音
A:主音、导音 :
每个大调都有七个音,您看到的罗马数字就是我们为这七个音排列的级数,第一个音为I级音做
为整个大调最主要的音常常被称为"主音",而第七个音为VII级音作为引导整个音阶再度回到主音的VII级音常常被称为"导音"。
B:大调的组成规则:
每个音之间的音程大小,依序为『全-全-半-全-全-全-半』,这就是大调的组成规则,我们将整个音阶分成两部分:『DO、RE、MI、FA』 + 『SOL、LA、SIDO』,称之为"音型",每个音型含四个音,其间的音程距离都是『全、全、半』,所以一个大调就是由两个『全、全、半』音型,中间以一个全音连接而成。 整个大调音阶组成的口决是:"全全半、全、全全半"
C:升级大调
以C大调为基础,一个大调应有两个音型,把C大调的两个音型去掉前面那一个,只剩下后面的SOL、LA、SI、DO部分,在后面再接一个"全全半"的音型,在两个音型之间加上一个全音连接,成为"RE、MI、#FA、SOL",其中的FA需要升半音来做成"全全半"音型,因此这个大调就是: 此大调的主音是SOL,所以调名就是G大调,调号是#FA
例2:
以C大调为基础,一个大调应有两个音型,把C大调的两个音型去掉前面那一个,保留后面的RE、MI、#FA、SOL,会再得到一个新的音型LA、SI、#DO、RE: 这个大调的主音是RE,所以调名就是D大调,然后调号是#FA与#DO
例3:
以C大调为基础,一个大调应有两个音型,把C大调的两个音型去掉前面那一个,保留后面的
LA、SI、#DO、RE得到一个新的音型MI、#FA、#SOL、LA: 这个大调的主音是LA,所以调名就是A大调,调号是#FA、#DO与#SOL 由此三例继续做下去,我们会得到7个大调:G大调、D大调、A大调、E大调、B大调、#F大调、#C大调,而这七个调的调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延续前一个调的调号再增加一个新的调号,顺序是:#FA、#DO、#SOL、#RE、#LA、#MI与#SI,列表如下:
C G D A E B #F #C
D 降级大调
例1:
降级大调与升级大调相反,以C大调为基础,一个大调应有两个音型,在一开始去掉C大调上面
的音型留下下面的DO、RE、MI、FA,然后下面再接一个音型,用一个全音连接起来得到FA、SOL、LA、降SI的音型: 这个大调的主音是FA,所以调名就是F大调,调号是降SI 。
例2:
一样的方法,以C大调为基础,在一开始去掉C大调上面的音型,保留下面的音型,在向下接一个音型,得到一个新音型:降SI、DO、RE、降MI 这个大调的主音是降SI,所以调名就是降B大调,调号是降SI、降MI.依此类推,得到7个降级大调:F大调、降B大调、降E大调、降A大调、降D大调、降G大调、降C大调
这7个大调,这七个调的调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延续前一个调的调号,增加一个新的调号,顺序是:降SI、降MI、降LA、降RE、降SOL、降DO、降FA,列表如下:
C F 降B 降E 降A 降D 降G 降C
注意:十二平均律中只有12个音,只能做出12个大调,可是您算一下,C大调 + 7个升级大调 + 7个降级大调总共有15个,怎么会多3个?原因很简单,其中一定有三个调是重复的,需要扣掉,但怎么有重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同音异名"造成的。 现将升级大调与降级大调的调名列出来
哪3个调是重复的,一目了然。
1 2 3 4 5 6 7
G D A E B #F #C (升级大调)
F 降B 降E 降A 降D 降G 降C (降级大调)
其中蓝色的调名表明这6个调互相是同音异名的调:
B大调(5个升记号) 同 降C大调(7个降记号)
#F大调(6个升记号) 同 降G大调(6个降记号)
#C大调(7个升记号) 同 降D大调(5个降记号)
其中(B/降C)、(#F/降G)、(#C/降D)根本就是同一个音,既然主音相同,那音阶自然就完
全一样了,只是写法不同而已
小调
小调与大调相比可就简单多了,每一个大调都有一个附属的小调,而且这个附属小调所用的调号是共用
该大调的调号,我们可以将小调看成是"寄生"于大调的另一种音阶。将该大调的主音向下移小三度就可以找到小调的主音了,以C大调为例,其附属小调就是a小调
小调的分类
小调分"自然小音阶"、"和声小音阶"、"旋律小音阶"、"现代小音阶"四种,比较如下:
a. 自然小音阶:
除了调号之外,完全不加任何临时记号。
b. 和声小音阶:
因为和声学导音的概念,导音应该和主音相差半音,所以除了调号之外,将自然小音阶的七级音升
高半音,就成为和声小音阶。
c. 旋律小音阶:
除了调号之外,由于和声小音阶将七级音升高半音,六级音和七级音就会相差增二度(三个半音)了,为了方便旋律的发挥,所以在音阶上行时将六级音也升半音,却给人以大调的感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在音阶下行时将六级音和七级音还原,成自然小音阶的样子,称为旋律小音阶。
d. 现代小音阶:
除了调号之外,在现代的和声中,技术不断进步,大小调的调性也不再是很重要的事了,作曲家需要新音阶,现代小音阶就出现了,和旋律小音阶不同的是,现代小音阶在下行的时候是不将六级音和七级音还原的。
祖宾 梅塔 的英语介绍?
最佳答案祖宾·梅塔1936年出生于印度孟买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梅万·梅塔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小提琴教师和指挥家、孟买交响乐团和弦乐四重奏团的创始人。祖宾·梅塔7岁时就受到了正规的小提琴和钢琴教育,所以他很小的时候已经对欧洲音乐非常熟悉。作为父亲的学生,他16岁的时候就指挥了孟买交响乐团。可是他遵循父母的意愿,去学习医学。 但上了两个学期的课之后,他就转投到音乐的怀抱中了。18岁的时候他去了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作曲。在汉斯·斯瓦洛夫斯基底下完成了指挥的学业。
1958年他利物浦国际指挥大赛上胜出,并在当地担任一乐团的副指挥一职。 20多岁的梅塔就已经指挥过维也纳爱乐乐团和柏林爱乐乐团。而且时至今日,他们还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在美国坦格伍德指挥大赛上他获得了第二名(第一名是阿巴多)。这时候他认识了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指挥查尔斯·孟许,后者对梅塔影响深远。 1960年他第一次和纽约爱乐,费城乐团和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合作,1962到1966年他还任蒙特利尔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
祖宾·梅塔在1962年到1978年任洛杉矶爱乐乐团音乐总监。1969年他还成为了以色列爱乐乐团的音乐顾问,1977年升为首席指挥,1981年任终身音乐总监。1978年他成为纽约爱乐的音乐总监,历时13年,直到继任者库特·马苏尔的到来。
歌剧方面,他在蒙特利尔,大都会歌剧院,维也纳国立歌剧院,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伦敦皇家歌剧院,柯文特花园指挥过歌剧演出。
1998年起,梅塔成为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
祖宾·梅塔是佛罗伦萨的荣誉市民,1997年成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荣誉会员。
2004年初他成为慕尼黑爱乐乐团荣誉会员。
附:小资料
姓名:祖宾·梅塔 性别:男 国籍:印度 生日:1936年4月29日 祖宾·梅塔,1936年4月29日生于印度孟买的一个音乐世家.家庭是古老的印度犹太系人.
父亲梅里是孟买交响乐团的创建人之一和常任指挥,后曾出任美国寇蒂斯弦乐4重奏团第二小提琴、加利福尼亚大学音乐部长、洛杉矶美国青年管弦乐团音乐总监.
梅塔自幼生活在家庭音乐环境中,他是在摇篮中受到古典音乐的熏陶的.7岁就开始跟父亲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在学校管弦乐队担任低音提琴手.9岁之时,随父亲到美国纽约,拜美国著名小提琴家加拉米安(I.Calamian)为师.
1954年,他赴奥地利留学,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随指挥系主任、匈牙利指挥家斯瓦洛夫斯基(H.Swarowsky)学指挥.
在学院里,除指挥外,他学钢琴、作曲和低音提琴,好学不倦,十分勤快.1957年,他获得指挥学位,时为21岁.
在音乐之都,刚出道的梅塔就有演出的机会.他指挥的第一部歌剧是贝多芬的《费德利奥》,接着是理查·施特劳斯的《莎乐美》、《玫瑰骑士》等.最为可贵的是他得到E·克莱伯、赖纳、卡拉扬、库贝利克和瓦尔特等多名指挥大师的指导.梅塔从中学到了"维也纳式的声音".
1958年,22岁的梅塔,荣获英国利物浦国际指挥家比赛二等奖,一鸣惊人,轰动乐坛.随即被聘为利物浦爱乐乐团助理指挥,并应邀在欧洲各地担任客席指挥,被视为杰出的青年指挥家.翌年,他首次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成为乐团历史上最年青的指挥家.
1961年,他受聘为加拿大蒙特利尔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指挥,一个25岁的小伙子,竟能奖一支水准平平的乐团,提高到专业副指挥,次年,晋升为音乐总监兼常任指挥,成为乐团历史上最年轻的音乐总监.
有着犹太血统的梅塔,对以色列爱乐乐团十分关注.早在1962年,他就首次指挥该团,之后合作无间.1969年出任乐团音乐顾问,1977年改称为音乐总监,且1981年终生受聘,成为以色列爱乐乐团的永久音乐总监.他带领IPO赴5大洲巡演超过1600次.受到世人的欢迎,成为世界著名乐团之一,梅塔功劳最大.
梅塔出任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就任日期是1978年9月,就任之前为客席指挥.
梅塔曾多次率领纽约爱乐乐团到世界各地进行大规模的巡回演出,如1978年阿根廷及多米尼加、1980年欧洲之行、1981年美国及墨西哥、1982年南美洲、1983年美国、1984年亚洲、1985年欧洲及以色列、1987年拉丁美洲、1988年苏联及欧洲10国之行,所到之处,备受赞赏.在13年期间,梅塔指挥NYPO演出的音乐会超过1000场之多.1991年5月,卡内基音乐厅建成100周年,他还指挥NYPO演出了勋伯格《古雷之歌》.随后,他突然忍痛辞去NYPO的指挥职务,原因种种,这次他学精了,不说一句对NYPO不满的话,保持"友好"关系.翌年,他还两次回来客席指挥NYPO演出,一次是世界首演梅丁昂最后一部管弦乐作品《EclairsSur1’EauDela》,一次是NYPO150周年纪念音乐会.
梅塔离开NYPO之后,重返以色列爱乐乐团(IPO).
1985年起,他还兼任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院/佛罗伦萨节日乐团的首席指挥.1989年他还曾带领欧洲共同体青年乐团赴欧洲及印度巡回.途中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担任指挥.梅塔于1988年3月率领IPO于1989年9月率领NYPO到香港演出,我都听了,水准一流,终生难忘.
很有爱心的梅塔,1994年6月,在被战争破坏了的萨拉热窝国家图书馆,指挥萨拉热窝交响乐团演出莫扎特《安魂曲》,向世界26个城市直播,为联合国难民资金会筹款.
1996年3月,梅塔成功指挥芝加哥歌剧院演出了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是年为了庆祝他60大寿,他带领IPO赴美国从大西洋岸到太平洋岸进行了一系列巡演,生日那天在洛杉矶,他联同IPO、IAPO以及特别演出嘉宾祖克曼、帕尔曼和巴伦勃依姆举行了盛大的生日音乐会.
近些年来,梅塔频繁穿梭往返于IPO佛罗伦萨歌剧院和VPO之间,一年一度的VPO1989年新年音乐会是他指挥的.1998年他还兼任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任期5年.1998年9月,梅塔率领佛罗伦萨节日乐团、合唱团200多人专程赴北京,联同中国600多名群众演员组成强大阵容,在北京紫禁城太庙演出了普契尼的《图兰多》,为"世纪之作",轰动一时,值得一提的是,期间,正遇上中国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梅塔与《图兰多》剧组将原定商业演出的午间音乐会改为赈灾义演,分文不取,梅塔还与夫人共同再捐赠2万美元给中国灾区.义演演出了威尔第的《安魂曲》,赢得人们的赞赏.
梅塔身在乐坛40年,获得无数殊荣,如尼基什指环、维也纳爱乐乐团名誉指环、名誉团员、台拉维夫市名誉市民以及印度、意大利、法国颁授的勋衔等以及一大学授予的名誉音乐博士等.
梅塔非常重视唱片录音工作,当他以指挥家的身份初次指挥演出时就录有唱片,他的大量的优质唱片散见各大唱片公司,他的CD,封套面多印有他的肖像,这位俊男,蛮有魅力哩.
梅塔是乐手出身,对乐队了如指掌,很能统驭乐队的音响,特别强调弦乐,宛如人声.他的音响,既有明晰度,又有浑厚度.早年,他一味追求许多音响效果,表面的东西多了些.现在,他的指挥,有音乐,有情感,有个性,有美感,具有现代气息;他的风格,既有富特文格勒的气质、托斯卡尼尼的热情,又有瓦尔特的浪漫、卡拉扬的流畅,更有他自己的豪爽,兼收并蓄,博采众长,集各方大师之特色于一身,揉成自己的指挥风度.最令人钦佩的是,梅塔把各国作曲家的音乐作品消化为自己用,然后又把音乐作为一种国际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来,这就鲜明地显示出他的独特的指挥风格.他最擅长指挥后期浪漫派作曲家布鲁克纳、马勒、理查·施特劳斯等人的作品,也热心指挥现代音乐.
梅塔长期居住在欧美,他一直希望在祖国(印度)能建立一个国家级的交响乐团,让他有机会为国效力,他期待着,他盼望着.
他的具有代表性的CD有:巴托克《第一、二小提琴协奏曲》BPO贝多芬《第五交响曲》IPO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IPO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NYPO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IPO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LAPO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IPO肖邦《第一、二钢琴协奏曲》IPO德沃夏克《小提琴协奏曲》NYPO福雷《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组曲IPO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IPO李斯特《前奏曲》BPO马勒《第三交响曲》IPO莫扎特《长笛协奏曲(K.313314)IPO普罗科菲耶夫《第一、三、五钢琴协奏曲》IPO普罗科菲耶夫《第一、二小提琴协奏曲》圣-桑《第三小提协奏曲》IPO勋伯格《古雷之歌》NYPO斯美塔那《我的祖国》IPO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的生涯》、《莎乐美》BPO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NYPO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NYPO(为SONY出品)柏辽兹《幻想交响曲》LPO弗朗克《D小调交响曲》BPO格什温《一个美国人在巴黎》NYPO霍斯特《行星组曲》NYPO奥尔夫《布朗尼之歌》LPO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LPO普契尼《托斯卡》RAI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NYPO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IPO(上上为TELDEC出品)肖松《诗》(OP.25)NYPO拉罗《西班牙交响曲》IPO莫扎特《小提琴、中提琴协奏曲》IPO普契尼《西部女郎》ROH维瓦尔第《四季》IPO(为DG出品)贝多芬《第四、五钢琴协奏曲》布鲁克纳《感恩赞》柏林国家歌剧院克拉夫特《打击乐协奏曲》LAPO马勒《第四交响曲》IPO普契尼《图兰多》LPO(为DECCA出品)
印象主义音乐鼻祖是谁?
最佳答案克劳德·德彪西(法语: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
法国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和《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组曲《贝加马斯克组曲》、《意象集》、《版画集》等;而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德彪西出生于一个简朴的家庭,家庭内部并没有多少的文化兴趣,但是在他10岁时便展现了音乐天赋,并进入法国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就读。德彪西发明了各种写作风格,并花了许多年的时间来发展成熟,尽管音乐学院的保守派教授并不赞成德彪西这种创新的作法。
在他1902年获得国际声誉之前,已经快四十岁的德彪西完成了他唯一一部歌剧,《佩莱亚斯和梅丽森德》。
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熏陶。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其音乐对自他以降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被总括为印象派音乐的代表,虽然他本人并不同意,甚至设法远离这一称谓。一些作家如罗伯·施密兹(E. Robert Schmitz),塞西·格雷(Cecil Gray)亦认为德彪西是一位“象征主义者”而非“印象主义者” 。
《新格罗夫音乐辞典》内文也写到,将德彪西的音乐美学称为“印象主义”是不尽准确的。
音乐特色
德彪西的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相去甚远。在他的作品中已看不到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结构、深刻的思想性和逻辑性,也看不到浪漫主义音乐的丰富情感,取而代之的则是奇异的幻想因素、朦胧的感觉和神奇莫测的色彩。
他的和声细腻、繁复,配器新奇而富有色彩,旋律略带冷漠飘忽的感觉,这都是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所不具备的。
德彪西一生创作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他的作品每首都有其突出的特色。他的许多作品已经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典范,其中著名的有:歌剧《佩列阿斯和梅丽桑德》,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夜曲》,三首交响素描《大海》,钢琴曲《版画集》等,此外还有一些声器乐和室内乐作品。
德彪西的音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他那独特的“印象主义”风格,对二十世纪现代音乐起到了直接影响作用。因此德彪西又往往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开创人物。
除了作曲、教学外,德彪西也从事音乐评论的工作,由于他的评论立场中肯,言辞锋利,相当受人尊敬,曾出版乐评集。由于此时巴黎美术界的发展正值颠峰状态,雷诺瓦、莫奈、塞尚等画家十分活跃,当时莫奈完成一幅名为《日出·印象》的画而名噪一时,这便是印象主义、印象派等艺术形式用语产生的开端。
再加上文学作品都以标榜"印象主义"为题材,这些文学家与艺术家互相往来,对于音乐家有很大影响。德彪西遂将其理论应用到作品中,发展成为印象主义,成为印象主义的创始人与完成者。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梅丽桑德组曲》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777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