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字体是哪种?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斯睿德甲骨文,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最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字体是哪种?

宋体、仿宋体。
中国文字发展历史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楷书至仿宋体、宋体字。到宋体时,文字发展到最高峰。
宋体字是源于宋代的,但是宋体字在明代确立。 宋代“兴文教,抑武事”,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景象。印刷出版业在宋代进入了黄金时代,雕版印刷兴旺,刻书中心发展较快,活字印刷发明。元、明大量翻刻宋本,宋体字在明代确立。宋体字便于书写和刻写,字体美观端庄,适应了印刷出版业的行业操作要求,成为宋代文化造极的见证者。
姓陶,给我女儿取个名字
雨荞 寒婷 展颜 紫凝 樱柠 依娜 若涵 冰梅 诗雅 乐晨
智渊 娅楠 旖旎 雅芙 默涵 馨琳 灵蔚 静茹 斯琦 磊蕾
梦娜 智颖 娴雅 博雅 子涵 璐瑶 娅姝 梦琴 羽佳 春燕
----------------
姓名:陶妍如
笔画分别是:16(火) 9(水) 6(金)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17(金) 25(土) 15(土) 31(木) 7(金)
此姓名总评分数为:94 分 (吉)
详细解说如下:
天格数理 17(金)[又称先格,是祖先留下来的,对人生影响不大],暗示:
(刚强)权威刚强,突破万难,如能容忍,必获成功。 (半吉)
人格数理 25(土)[又称主格,是姓名的中心点,主管人一生命运],暗示:
(荣俊)资性英敏,才能奇特,克服傲慢,尚可成功。 (半吉)
性情表面温和而个性倔强,喜好面子,做事过多考虑自己的身份和举止。比较注重心计,事事讲求十全十美。注意:当达不到自己的企求和理想时不要产生不满的情绪。此格之人凡事宜守为安,不要好高骛远。
地格数理 15(土)[又称前运,是前半生的命运,会影响中年以前],暗示:
(福寿)福寿圆满,富贵荣誉,涵养雅量,德高望重。 (吉)
总格数理 31(木)[又称后运,是后半生的命运,影响中年到老年],暗示:
(春日花开)智勇得志,博得名利,统领众人,繁荣富贵。 (吉)
外格数理 7(金)[又称灵运,主管命运之灵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
(七政之数)七政之数,精悍严谨,天赋之力,吉星照耀。 (吉)
天、人、地三才 7 5 5(金土土)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
可获得意外成功发展,有名利双收的运气,基础稳固,平静安康,免于种种灾祸,可得幸福长寿。(吉)
1、总论:一生平安平稳之配置,比较适合一些轻松的工作,早年平顺中小有发展。在扩展事业时,要注意注意量力而行,精打细算。
2、性格:比较要强、不服输,有远大的理想。外表和蔼安详,给人一种易处的感觉。总体经济能力不错,如能抓住时机可以富贵。要注意从小事做起,防止眼高手低之缺点,抓机良机,定能成功。
3、意志:意志坚定,做事稳扎稳打,要防耐心不足,虎头蛇尾的倾向。
4、事业:比较适于薪水阶级或从事稳定性工作,生活和工作比较平稳。
5、家庭:家庭比较圆满,父妻双方个性比较强,要注意夫妻之间要相互尊重,不要争吵。
6、婚姻:男娶贤淑持家之妻,婚后夫妻和睦;女嫁才华温良之夫,婚后家庭美满。
7、子女:女孩多于男孩,有责任感,长大后能孝顺父母,并得社会上的好评。
8、社交:人缘很好,举止谦恭有礼,待人有诚意,但有时不得要领而尴尬。
9、精神:上进心强,求知欲高,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感觉。但在失利时,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不满现实。
10、财运:财运较稳定,收入平稳长久。应多节俭,减少意外损失。
11、健康:健康长寿,注意胃肠及肾、膀胱等症。
12、老运:晚景比较勤快、平安,也不要企求有过多的收获,注意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人格与外格(五七)搭配,暗示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事业等信息为:
不轻易妥协,能接受别人的批评,但在以后的行动中依然如故,无法改变。活动力强。能和气从事者,可获得大发展。 (大吉)
更多信息:
人格数理 25 暗示性格为:
心多洗练,容易亲近,温和沉着,有雅量,对人有同情心,荣誉心强。属于能享受家庭幸福的命运。其内心有刚毅心肠,却不显于外表。有易亲近的一面,又有易疏冷的缺点,其嫉妒心稍强。
人格与天格搭配(五七)暗示成功运:
成功顺利,能平安达到目的。 (上)
人格与地格搭配(五五)暗示基础运:
性格稳重,成功迟缓,总体能够成功幸福。 (上)
人格或地格中有15、16、23、24、32、33、41、42等财运诱导之数(多钱财,富贵)。
地格数有 5、6、11、13、15、16、24、32、35,如果是女性,则德行优良,助夫爱子。
----------------
姓名:陶芝伊
笔画分别是:16(火) 9(木) 6(土)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17(金) 25(土) 15(土) 31(木) 7(金)
此姓名总评分数为:94 分 (吉)
详细解说如下:
天格数理 17(金)[又称先格,是祖先留下来的,对人生影响不大],暗示:
(刚强)权威刚强,突破万难,如能容忍,必获成功。 (半吉)
人格数理 25(土)[又称主格,是姓名的中心点,主管人一生命运],暗示:
(荣俊)资性英敏,才能奇特,克服傲慢,尚可成功。 (半吉)
性情表面温和而个性倔强,喜好面子,做事过多考虑自己的身份和举止。比较注重心计,事事讲求十全十美。注意:当达不到自己的企求和理想时不要产生不满的情绪。此格之人凡事宜守为安,不要好高骛远。
地格数理 15(土)[又称前运,是前半生的命运,会影响中年以前],暗示:
(福寿)福寿圆满,富贵荣誉,涵养雅量,德高望重。 (吉)
总格数理 31(木)[又称后运,是后半生的命运,影响中年到老年],暗示:
(春日花开)智勇得志,博得名利,统领众人,繁荣富贵。 (吉)
外格数理 7(金)[又称灵运,主管命运之灵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
(七政之数)七政之数,精悍严谨,天赋之力,吉星照耀。 (吉)
天、人、地三才 7 5 5(金土土)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
可获得意外成功发展,有名利双收的运气,基础稳固,平静安康,免于种种灾祸,可得幸福长寿。(吉)
1、总论:一生平安平稳之配置,比较适合一些轻松的工作,早年平顺中小有发展。在扩展事业时,要注意注意量力而行,精打细算。
2、性格:比较要强、不服输,有远大的理想。外表和蔼安详,给人一种易处的感觉。总体经济能力不错,如能抓住时机可以富贵。要注意从小事做起,防止眼高手低之缺点,抓机良机,定能成功。
3、意志:意志坚定,做事稳扎稳打,要防耐心不足,虎头蛇尾的倾向。
4、事业:比较适于薪水阶级或从事稳定性工作,生活和工作比较平稳。
5、家庭:家庭比较圆满,父妻双方个性比较强,要注意夫妻之间要相互尊重,不要争吵。
6、婚姻:男娶贤淑持家之妻,婚后夫妻和睦;女嫁才华温良之夫,婚后家庭美满。
7、子女:女孩多于男孩,有责任感,长大后能孝顺父母,并得社会上的好评。
8、社交:人缘很好,举止谦恭有礼,待人有诚意,但有时不得要领而尴尬。
9、精神:上进心强,求知欲高,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感觉。但在失利时,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不满现实。
10、财运:财运较稳定,收入平稳长久。应多节俭,减少意外损失。
11、健康:健康长寿,注意胃肠及肾、膀胱等症。
12、老运:晚景比较勤快、平安,也不要企求有过多的收获,注意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人格与外格(五七)搭配,暗示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事业等信息为:
不轻易妥协,能接受别人的批评,但在以后的行动中依然如故,无法改变。活动力强。能和气从事者,可获得大发展。 (大吉)
更多信息:
人格数理 25 暗示性格为:
心多洗练,容易亲近,温和沉着,有雅量,对人有同情心,荣誉心强。属于能享受家庭幸福的命运。其内心有刚毅心肠,却不显于外表。有易亲近的一面,又有易疏冷的缺点,其嫉妒心稍强。
人格与天格搭配(五七)暗示成功运:
成功顺利,能平安达到目的。 (上)
人格与地格搭配(五五)暗示基础运:
性格稳重,成功迟缓,总体能够成功幸福。 (上)
人格或地格中有15、16、23、24、32、33、41、42等财运诱导之数(多钱财,富贵)。
地格数有 5、6、11、13、15、16、24、32、35,如果是女性,则德行优良,助夫爱子。
-------------------
姓名:陶思羽
笔画分别是:16(火) 9(金) 6(土)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17(金) 25(土) 15(土) 31(木) 7(金)
此姓名总评分数为:94 分 (吉)
详细解说如下:
天格数理 17(金)[又称先格,是祖先留下来的,对人生影响不大],暗示:
(刚强)权威刚强,突破万难,如能容忍,必获成功。 (半吉)
人格数理 25(土)[又称主格,是姓名的中心点,主管人一生命运],暗示:
(荣俊)资性英敏,才能奇特,克服傲慢,尚可成功。 (半吉)
性情表面温和而个性倔强,喜好面子,做事过多考虑自己的身份和举止。比较注重心计,事事讲求十全十美。注意:当达不到自己的企求和理想时不要产生不满的情绪。此格之人凡事宜守为安,不要好高骛远。
地格数理 15(土)[又称前运,是前半生的命运,会影响中年以前],暗示:
(福寿)福寿圆满,富贵荣誉,涵养雅量,德高望重。 (吉)
总格数理 31(木)[又称后运,是后半生的命运,影响中年到老年],暗示:
(春日花开)智勇得志,博得名利,统领众人,繁荣富贵。 (吉)
外格数理 7(金)[又称灵运,主管命运之灵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
(七政之数)七政之数,精悍严谨,天赋之力,吉星照耀。 (吉)
天、人、地三才 7 5 5(金土土)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
可获得意外成功发展,有名利双收的运气,基础稳固,平静安康,免于种种灾祸,可得幸福长寿。(吉)
1、总论:一生平安平稳之配置,比较适合一些轻松的工作,早年平顺中小有发展。在扩展事业时,要注意注意量力而行,精打细算。
2、性格:比较要强、不服输,有远大的理想。外表和蔼安详,给人一种易处的感觉。总体经济能力不错,如能抓住时机可以富贵。要注意从小事做起,防止眼高手低之缺点,抓机良机,定能成功。
3、意志:意志坚定,做事稳扎稳打,要防耐心不足,虎头蛇尾的倾向。
4、事业:比较适于薪水阶级或从事稳定性工作,生活和工作比较平稳。
5、家庭:家庭比较圆满,父妻双方个性比较强,要注意夫妻之间要相互尊重,不要争吵。
6、婚姻:男娶贤淑持家之妻,婚后夫妻和睦;女嫁才华温良之夫,婚后家庭美满。
7、子女:女孩多于男孩,有责任感,长大后能孝顺父母,并得社会上的好评。
8、社交:人缘很好,举止谦恭有礼,待人有诚意,但有时不得要领而尴尬。
9、精神:上进心强,求知欲高,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感觉。但在失利时,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不满现实。
10、财运:财运较稳定,收入平稳长久。应多节俭,减少意外损失。
11、健康:健康长寿,注意胃肠及肾、膀胱等症。
12、老运:晚景比较勤快、平安,也不要企求有过多的收获,注意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人格与外格(五七)搭配,暗示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事业等信息为:
不轻易妥协,能接受别人的批评,但在以后的行动中依然如故,无法改变。活动力强。能和气从事者,可获得大发展。 (大吉)
更多信息:
人格数理 25 暗示性格为:
心多洗练,容易亲近,温和沉着,有雅量,对人有同情心,荣誉心强。属于能享受家庭幸福的命运。其内心有刚毅心肠,却不显于外表。有易亲近的一面,又有易疏冷的缺点,其嫉妒心稍强。
人格与天格搭配(五七)暗示成功运:
成功顺利,能平安达到目的。 (上)
人格与地格搭配(五五)暗示基础运:
性格稳重,成功迟缓,总体能够成功幸福。 (上)
人格或地格中有15、16、23、24、32、33、41、42等财运诱导之数(多钱财,富贵)。
地格数有 5、6、11、13、15、16、24、32、35,如果是女性,则德行优良,助夫爱子。
------------------------
姓名:陶怡伊
笔画分别是:16(火) 9(土) 6(土)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17(金) 25(土) 15(土) 31(木) 7(金)
此姓名总评分数为:94 分 (吉)
详细解说如下:
天格数理 17(金)[又称先格,是祖先留下来的,对人生影响不大],暗示:
(刚强)权威刚强,突破万难,如能容忍,必获成功。 (半吉)
人格数理 25(土)[又称主格,是姓名的中心点,主管人一生命运],暗示:
(荣俊)资性英敏,才能奇特,克服傲慢,尚可成功。 (半吉)
性情表面温和而个性倔强,喜好面子,做事过多考虑自己的身份和举止。比较注重心计,事事讲求十全十美。注意:当达不到自己的企求和理想时不要产生不满的情绪。此格之人凡事宜守为安,不要好高骛远。
地格数理 15(土)[又称前运,是前半生的命运,会影响中年以前],暗示:
(福寿)福寿圆满,富贵荣誉,涵养雅量,德高望重。 (吉)
总格数理 31(木)[又称后运,是后半生的命运,影响中年到老年],暗示:
(春日花开)智勇得志,博得名利,统领众人,繁荣富贵。 (吉)
外格数理 7(金)[又称灵运,主管命运之灵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
(七政之数)七政之数,精悍严谨,天赋之力,吉星照耀。 (吉)
天、人、地三才 7 5 5(金土土)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
可获得意外成功发展,有名利双收的运气,基础稳固,平静安康,免于种种灾祸,可得幸福长寿。(吉)
1、总论:一生平安平稳之配置,比较适合一些轻松的工作,早年平顺中小有发展。在扩展事业时,要注意注意量力而行,精打细算。
2、性格:比较要强、不服输,有远大的理想。外表和蔼安详,给人一种易处的感觉。总体经济能力不错,如能抓住时机可以富贵。要注意从小事做起,防止眼高手低之缺点,抓机良机,定能成功。
3、意志:意志坚定,做事稳扎稳打,要防耐心不足,虎头蛇尾的倾向。
4、事业:比较适于薪水阶级或从事稳定性工作,生活和工作比较平稳。
5、家庭:家庭比较圆满,父妻双方个性比较强,要注意夫妻之间要相互尊重,不要争吵。
6、婚姻:男娶贤淑持家之妻,婚后夫妻和睦;女嫁才华温良之夫,婚后家庭美满。
7、子女:女孩多于男孩,有责任感,长大后能孝顺父母,并得社会上的好评。
8、社交:人缘很好,举止谦恭有礼,待人有诚意,但有时不得要领而尴尬。
9、精神:上进心强,求知欲高,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感觉。但在失利时,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不满现实。
10、财运:财运较稳定,收入平稳长久。应多节俭,减少意外损失。
11、健康:健康长寿,注意胃肠及肾、膀胱等症。
12、老运:晚景比较勤快、平安,也不要企求有过多的收获,注意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人格与外格(五七)搭配,暗示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事业等信息为:
不轻易妥协,能接受别人的批评,但在以后的行动中依然如故,无法改变。活动力强。能和气从事者,可获得大发展。 (大吉)
更多信息:
人格数理 25 暗示性格为:
心多洗练,容易亲近,温和沉着,有雅量,对人有同情心,荣誉心强。属于能享受家庭幸福的命运。其内心有刚毅心肠,却不显于外表。有易亲近的一面,又有易疏冷的缺点,其嫉妒心稍强。
人格与天格搭配(五七)暗示成功运:
成功顺利,能平安达到目的。 (上)
人格与地格搭配(五五)暗示基础运:
性格稳重,成功迟缓,总体能够成功幸福。 (上)
人格或地格中有15、16、23、24、32、33、41、42等财运诱导之数(多钱财,富贵)。
地格数有 5、6、11、13、15、16、24、32、35,如果是女性,则德行优良,助夫爱子。
------------------
姓名:陶妍冰
笔画分别是:16(火) 9(水) 6(水)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17(金) 25(土) 15(土) 31(木) 7(金)
此姓名总评分数为:94 分 (吉)
详细解说如下:
天格数理 17(金)[又称先格,是祖先留下来的,对人生影响不大],暗示:
(刚强)权威刚强,突破万难,如能容忍,必获成功。 (半吉)
人格数理 25(土)[又称主格,是姓名的中心点,主管人一生命运],暗示:
(荣俊)资性英敏,才能奇特,克服傲慢,尚可成功。 (半吉)
性情表面温和而个性倔强,喜好面子,做事过多考虑自己的身份和举止。比较注重心计,事事讲求十全十美。注意:当达不到自己的企求和理想时不要产生不满的情绪。此格之人凡事宜守为安,不要好高骛远。
地格数理 15(土)[又称前运,是前半生的命运,会影响中年以前],暗示:
(福寿)福寿圆满,富贵荣誉,涵养雅量,德高望重。 (吉)
总格数理 31(木)[又称后运,是后半生的命运,影响中年到老年],暗示:
(春日花开)智勇得志,博得名利,统领众人,繁荣富贵。 (吉)
外格数理 7(金)[又称灵运,主管命运之灵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
(七政之数)七政之数,精悍严谨,天赋之力,吉星照耀。 (吉)
天、人、地三才 7 5 5(金土土)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
可获得意外成功发展,有名利双收的运气,基础稳固,平静安康,免于种种灾祸,可得幸福长寿。(吉)
1、总论:一生平安平稳之配置,比较适合一些轻松的工作,早年平顺中小有发展。在扩展事业时,要注意注意量力而行,精打细算。
2、性格:比较要强、不服输,有远大的理想。外表和蔼安详,给人一种易处的感觉。总体经济能力不错,如能抓住时机可以富贵。要注意从小事做起,防止眼高手低之缺点,抓机良机,定能成功。
3、意志:意志坚定,做事稳扎稳打,要防耐心不足,虎头蛇尾的倾向。
4、事业:比较适于薪水阶级或从事稳定性工作,生活和工作比较平稳。
5、家庭:家庭比较圆满,父妻双方个性比较强,要注意夫妻之间要相互尊重,不要争吵。
6、婚姻:男娶贤淑持家之妻,婚后夫妻和睦;女嫁才华温良之夫,婚后家庭美满。
7、子女:女孩多于男孩,有责任感,长大后能孝顺父母,并得社会上的好评。
8、社交:人缘很好,举止谦恭有礼,待人有诚意,但有时不得要领而尴尬。
9、精神:上进心强,求知欲高,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感觉。但在失利时,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不满现实。
10、财运:财运较稳定,收入平稳长久。应多节俭,减少意外损失。
11、健康:健康长寿,注意胃肠及肾、膀胱等症。
12、老运:晚景比较勤快、平安,也不要企求有过多的收获,注意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人格与外格(五七)搭配,暗示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事业等信息为:
不轻易妥协,能接受别人的批评,但在以后的行动中依然如故,无法改变。活动力强。能和气从事者,可获得大发展。 (大吉)
更多信息:
人格数理 25 暗示性格为:
心多洗练,容易亲近,温和沉着,有雅量,对人有同情心,荣誉心强。属于能享受家庭幸福的命运。其内心有刚毅心肠,却不显于外表。有易亲近的一面,又有易疏冷的缺点,其嫉妒心稍强。
人格与天格搭配(五七)暗示成功运:
成功顺利,能平安达到目的。 (上)
人格与地格搭配(五五)暗示基础运:
性格稳重,成功迟缓,总体能够成功幸福。 (上)
人格或地格中有15、16、23、24、32、33、41、42等财运诱导之数(多钱财,富贵)。
地格数有 5、6、11、13、15、16、24、32、35,如果是女性,则德行优良,助夫爱子。
---------------------
姓名:陶丽羽
笔画分别是:16(火) 19(火) 6(土)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17(金) 35(土) 25(土) 41(木) 7(金)
此姓名总评分数为:94 分 (吉)
详细解说如下:
天格数理 17(金)[又称先格,是祖先留下来的,对人生影响不大],暗示:
(刚强)权威刚强,突破万难,如能容忍,必获成功。 (半吉)
人格数理 35(土)[又称主格,是姓名的中心点,主管人一生命运],暗示:
(高楼望月)温和平静,智达通畅,文昌技艺,奏功洋洋。 (吉)
性格温和斯文有礼,对待部下宽厚,能受到尊敬与欢迎,此格适合公职人员或薪水阶级,若想经商应从事较小资本之行业,做大事时要谨慎。
地格数理 25(土)[又称前运,是前半生的命运,会影响中年以前],暗示:
(荣俊)资性英敏,才能奇特,克服傲慢,尚可成功。 (半吉)
总格数理 41(木)[又称后运,是后半生的命运,影响中年到老年],暗示:
(有德)纯阳独秀,德高望重,和顺畅达,博得名利。此数为最大好运数。 (吉)
外格数理 7(金)[又称灵运,主管命运之灵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
(七政之数)七政之数,精悍严谨,天赋之力,吉星照耀。 (吉)
天、人、地三才 7 5 5(金土土)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
可获得意外成功发展,有名利双收的运气,基础稳固,平静安康,免于种种灾祸,可得幸福长寿。(吉)
1、总论:一生平安平稳之配置,比较适合一些轻松的工作,早年平顺中小有发展。在扩展事业时,要注意注意量力而行,精打细算。
2、性格:比较要强、不服输,有远大的理想。外表和蔼安详,给人一种易处的感觉。总体经济能力不错,如能抓住时机可以富贵。要注意从小事做起,防止眼高手低之缺点,抓机良机,定能成功。
3、意志:意志坚定,做事稳扎稳打,要防耐心不足,虎头蛇尾的倾向。
4、事业:比较适于薪水阶级或从事稳定性工作,生活和工作比较平稳。
5、家庭:家庭比较圆满,父妻双方个性比较强,要注意夫妻之间要相互尊重,不要争吵。
6、婚姻:男娶贤淑持家之妻,婚后夫妻和睦;女嫁才华温良之夫,婚后家庭美满。
7、子女:女孩多于男孩,有责任感,长大后能孝顺父母,并得社会上的好评。
8、社交:人缘很好,举止谦恭有礼,待人有诚意,但有时不得要领而尴尬。
9、精神:上进心强,求知欲高,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感觉。但在失利时,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不满现实。
10、财运:财运较稳定,收入平稳长久。应多节俭,减少意外损失。
11、健康:健康长寿,注意胃肠及肾、膀胱等症。
12、老运:晚景比较勤快、平安,也不要企求有过多的收获,注意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人格与外格(五七)搭配,暗示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事业等信息为:
不轻易妥协,能接受别人的批评,但在以后的行动中依然如故,无法改变。活动力强。能和气从事者,可获得大发展。 (大吉)
更多信息:
人格数理 35 暗示性格为:
心多洗练,容易亲近,温和沉着,有雅量,对人有同情心,荣誉心强。属于能享受家庭幸福的命运。其内心有刚毅心肠,却不显于外表。有易亲近的一面,又有易疏冷的缺点,其嫉妒心稍强。
人格与天格搭配(五七)暗示成功运:
成功顺利,能平安达到目的。 (上)
人格与地格搭配(五五)暗示基础运:
性格稳重,成功迟缓,总体能够成功幸福。 (上)
我们是千年文明古国,什么文明?
华夏文明指华夏族所创造的文明。华夏也称“华”、“诸华”,又称“夏”或“诸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意思是说无论是中原地区的民族,还是边远地区的民族,都对周武王表示顺从。其中的“华夏”是指汉族的前身。
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顺序和古籍记载,华夏文明经历了有巢氏[1]、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2]、黄帝(轩辕氏)[2]、尧、舜、禹等时代[3]。后来的炎帝和黄帝为共主,华夏先民在黄河流域留下众多的文明遗址。
华夏文明以礼乐为制度、易经八卦、丹书朱文、上古汉语为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历史上一脉相传。
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
"华夏文明"中的"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释诂》云:“夏,大也。”故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也。[5]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孔颖达注曰:“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梅颐《伪孔传》:“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华夏”一词的本义即是: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可见,华夏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礼仪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华夏”本义即有文明的含义。华夏二字在现实中的实体展示就是服饰、礼仪、经典。华夏文明是炎黄血统、诗书礼仪文化和中华疆界统合在一起的实体。
文明思想
华夏文明的思想核心是神道设教、礼乐教化,严华夷之辨,推崇仁义礼智信。易学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根本。[6]
共8张
华夏始祖
“华夏”,一般作为代称中国,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顺序和古籍记载,华夏文明经历了:有巢氏[1]、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2]、黄帝(轩辕氏)[2]、尧、舜、禹等时代[3]。后来炎帝和黄帝为共主,相传在大约五千年前,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的华山与夏水之间分布着许多部落,比较重要的有后来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等。炎、黄两部落融合成的“华夏”,即为“炎黄子孙”。据《史记·五帝本纪》载,五帝中的首位是黄帝,后来的人称黄帝为华夏的始祖。黄帝之后,最著名的有唐尧、虞舜、夏禹等人。禹系夏后氏部落之领袖,姒姓,又称夏禹、神禹、夏后禹、大禹。夏后大禹治水有功,取代了舜的共主地位,登基为天子,夏朝成立了中国的第一个文明王朝。[7]
“中华”一词最早使用是用在天文方面,“东藩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东太阳门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华东门也。第三星曰次将,其北,东太阴门也。第四星曰上将,所谓四辅也。”(《天文经星·中宫》)华夏、中国、中华,如今指的是我国全境,这三个词,不仅是地理层面的,更深一层的价值在文化沉积方面。[8]
在周朝时,凡遵周礼、守礼义之诸侯,称为华人、夏人,通称为诸华、诸夏[9]。古籍中将“华”、“夏”作为中原,“夷”与“裔”作为四方。华夏又称中华、中夏、中土、中国。周朝时,依据《周礼》,华夏是以六辂祭祀昊天上帝和五方上帝。五方上帝分别是:东方青帝太昊伏羲、南方炎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
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如《左传》定公十年载孔子语云:“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里的“华”亦即“夏”。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华与夏二字在甲骨文中的地位非常崇高。
“华夏”一词(华与夏的合称)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释诂》云:“夏,大也。”故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也。《左传》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孔颖达注曰:“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10]“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梅颐《伪孔传》:“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此即“华夏”的本意。
共2张
华夏文化汉服
可见,华夏(汉族)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礼仪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华夏”本义即有文明的含义。华夏二字在现实中的实体展示就是服饰、礼仪、经典。华夏文明是炎黄血统、诗书礼仪文化和中华疆界统合在一起的实体。[11]
文明起源
华夏文明源自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华夏族父系Y染色体主体是O3及其支系,母系线粒体单倍群主要为M7c、F 和B4含其他支系。母系线粒体单倍群主要为M7c、F 和B4。六千年前,华夏学会了种植小米的农业技术。粮食渐渐充足,不再像游牧民族那样缺乏食物,使得华夏部落的人口很快的增长。于是华夏部落开始为生存空间而扩张,向四方的其它民族掠夺土地,土地的争夺也发生在华戎之间。但是对华夏更有吸引力的是东方适于农作的肥沃土地。[12]据现有的考古发现资料与研究表明,5800年至5300年前,中国大地上的文明灿若星斗[13]。良渚古国遗失后,中原渐成史前东方文明中心[13]。
根据史书记载,华夏部落是黄河流域(河南一带)的最早居民,华夏先民早在8000年前就在黄河流域建立了大地湾文化(甘肃天水一带)和裴李岗文化(河南新郑一带)。又于7000年—5000年前在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建立了仰韶文化。再于距今约4600-4000年在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地区建立龙山文化。距今5300年前后,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14]。
关于华夏文明(古代中原地区居民创造的文明)的起源时间,西方学者根据他们的标准一直认为是3000年前,中国学者虽然存有异议,但一直无法证明这一观点的错误。红山文物的最新研究结果和关于文明标准的定义,可以证明中华文明起源于8000年前。[15]按照西方对文明起源的定义,中华文明发源于3000年前。而红山文化的考古研究,使得我们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一个重新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应前推5000年,应是8000年前。[15]中华文明起源时间前推5000年,不应以青铜器为标准。[15]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发现表明,尽管中华文明的起源、早期形成和发展过程由于地理的原因处在东亚地区,是相对独立、自己摸索向前发展的,但是在“古国时代”的晚期,中华文明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和其他外来文明有了接触[14]。“良渚文化”实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良渚距今约5300~4300年,大体与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哈拉帕文明同处一个时代[16]。
华夏先民分为大大小小许多个部落,活跃于黄河中下游。其中比较著名的首领有燧人氏、太昊(伏羲)、少昊(白帝)、颛顼(黑帝)、黄帝、炎帝(赤帝)、帝喾(高辛氏)、有巢氏、祝融、伯益、舜帝、尧帝。其中炎帝和黄帝为共主。华夏在黄河流域留下众多的文明遗址。
关于男人的文言文
1. 描写男性的古文
si=6 名〉 (1) (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婴儿) (2) 同本义 [baby;infant]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
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
——《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广韵》 居然生子。
——《诗·大雅·生民》 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子者,父之合也。
——《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阴也。——《汉书·杜钦传》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
——《荀子》 (3)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4) 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child] 孀妻弱子。
——《列子·汤问》 (5) 又 有子存焉。 (6) 又 (7) 又 孙又生子。
子墨衰绖。(晋襄公的丧服都染成黑色。
子,指晋襄公。墨,动词,染黑。
衰,通縗,丧服,粗麻布做成。绖,头巾和腰带。)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8) 又如:子党(儿女辈);子道(儿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子姓(泛指子孙,后辈);子辈(儿女) (9) 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son] 无子,有女二人。——唐· 陈玄佑《离魂记》 (10) 又如:子侄(本指子与侄。
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 (11) 子孙 [descendant] (12)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 (13)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 石崇《王昭君辞》 (14) 人的通称 [person] 招招舟子,人涉昂否?——《诗·邶风·匏有苦叶》 (15) 又如:樵子;舟子;子马(人马);子童(后妃或仙女的自称);孤子(年少死了父亲的人);才子(特别具有才华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辈);内子(内人,即妻子);夫子(旧时对学者的称呼;旧时学生称老师);孝子(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游子(离乡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16)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literate and officialdom (in feudal China)]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
——赵彦卫《云麓漫钞》 (17)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man] 子年少。——晋· 干宝《搜神记》 而独不足子所乎。
——明· 刘基《卖柑者言》 子之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8)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master] 子曰:学而时习之。
——《论语》 子墨子闻之。——《墨子·公输》 (19) 又 子墨子解带为城。
(20) 地支的第一位 [the first of the elve Earthly Branches] (21)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子日困敦。——《尔雅》 (22) 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子,又以纪月。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 (23) 用以纪日 不辟子卯。——《仪礼·士丧礼》 (24) 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
——《西游记》 (25) 又如:子夜 (26) 专指女儿 [daughter]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诗·大雅·大明》。
毛传:“长子,长女也。”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绝代儒宗,夫人是名公爱子,不忍埋没这白草黄云之外。
—— 明· 陈与郊《文姬入塞》 (27) 又如:子媳(女媳) (28) 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honorific title with the surname] 此三子者。——《战国策·魏策》 非郑尹而快孙子。
——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程氏子以蠹贫。——《聊斋志异·促织》 (29) 姓 词性变化 -------------------------------------------------------------------------------- ◎ 子 zǐ 〈形〉? (1) 小 [ *** all] 时大武军子将 郝灵荃奉使在 突厥。
——《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子将(小将);子舍(小房);子闩(小门闩);子墙(院落内部的小墙);子亭(小亭);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 (3) 嫩的或易咀嚼的 [tender]。如:子姜 (4) 幼小 [young]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
—— 曹操《四时食制》 (5) 又如:子鸭(幼鸭,嫩鸭);子鸡(小而嫩的鸡) (6) 属于别人的,受别人控制的 [subsidiary]。如:子公司 ◎ 子 zǐ 〈动〉 (1) 通“慈”( cí)。
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love] 天迪从子保。——《书·召诰》。
王引之云:“子,当读为慈。” 子以爱之。
——《礼记·缁衣》 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唐· 柳宗元《封建论》 (2) 又如:子谅(慈爱诚信);子惠(惠爱百姓);子育(抚爱养育如己子) (3) 收养为子 [adopt as son] 完母死,庄公令夫人 齐女子之,立为太子。
——《史记·卫康叔世家》 (4) 结果实 [bear fruit] 李性坚,实脱(晚),五岁者始子。——《齐民要术·种李》注 (5) 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serve one's parents with filial devotion]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 子 zǐ 〈副〉 (1) 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only] 睡不稳,子。
2. 描写男人的文言文
第一, 形容男性的外貌美。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史记》:“召入见,状貌甚丽。
拜为博士。”在这里,“丽”指外貌,长相好看,可译为“长得很好看”,“长得很英俊”。
第二, 形容男性的外貌美,同时伴随一定的感 *** 彩。如:《左传》“公子鲍美且艳,襄夫人欲通之,不可。”
在这里,“美”与“艳”应译为“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气度不凡”等,这两个词在此处都含有“行为举止轻浮、浅薄”的贬义色彩。第三、指男性内在美,品德高尚。
如:《诗 经》:“云谁之思,西方美人。”“美人”显然指品德美好的人。
还有“美士”也常常用来形容有才华的男性。第四,指男性的年轻如《周书》:“美男破老”,意思是利用年轻的外宠之臣以谗毁老年人,“美男”在此指年轻漂亮的男子。
第五,指男性整体上的美,或其它的引起美感的方面。如《国语》中《虢之会论 》:“楚公子甚美,不大夫矣,抑君矣。”
有的注解书上将“美”译为“车服仪仗壮观”。这时“美”就不一定是说楚公子外表好看或内心高尚,而是说他的车服仪仗让人产生壮美的感觉。
可见,古汉语状男性之美的词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这些意义大多不是它们的固有义,而是在语境中获得的临时义。对待这些词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灵活而准确的翻译。
3. 形容男子阳刚俊美的诗句或古文有哪些
1.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饮中八仙歌》
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诗经》
3.云一纟呙,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李煜
4.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布,冉冉府中趋。——《陌上桑》
5.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一、形容男子阳刚俊美的词语
1. 人高马大
【解释】比喻人生得高大壮实,身材魁梧。
【出处】要大臣伍子胥替他设法除掉庆忌。伍子胥向阖闾推荐了一个智勇双全的勇士,名叫要离。阖闾见要离矮小瘦弱,说道:“庆忌人高马大,勇力过人,如何杀得了他?”——《苦肉计》
2.顶天立地
【解释】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六:“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
3.一表人才
【解释】表:指外貌。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
【出处】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
4.仪表堂堂
【解释】仪表:人的外表,风度;堂堂: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
【出处】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曹丞相魁梧奇伟,仪表堂堂。”
5.文武双全
【解释】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出处】《旧唐书·李光弼传》:“蕴孙、吴之略、有文武之才。”
二、形容男子气质的词语
1. 绅士
【解释】彬彬有礼,待人谦和,衣冠得体,谈吐高雅,良好的自身修养,知识渊博,见多识广,有爱心,尊老爱幼,尊重女性,无不良嗜好,人际关系良好。是心地善良、举止优雅的男士。
【出处】“绅士”源于17世纪中叶的西欧,由充满侠气与英雄气概的"骑士"发展而来,后在英国盛行并发展到极致。
2.睿智
【解释】指聪颖明智。
【出处】《孔子家语·三恕》:“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3.阳刚
【解释】阳刚是一种散发着的阳光般的刚强气息,是一种由内在的刚毅外化为强劲有力的独特气质,是一种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宝贵品格的自然流露,是一种正义勇敢、坚强果断的个性的彰显,是一种敢为人先、永不言败的魄力的表现,是一种能给人以安全的感觉,是一种男子汉所独有的巨大魅力。
【出处】《易·说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 高亨注:“六爻有阴柔,有阳刚,两者迭用,交错成文。”
4.温文儒雅
【解释】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儒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
5.文质彬彬
【解释】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 形容男生长得好看性格好的文言文有哪些
《国风·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译文: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注释:
淇:淇水,源出河南林县,东经淇县流入卫河。奥(yù):水边弯曲的地方。
绿竹:一说绿为王刍,竹为扁蓄。猗(ē)猗:长而美貌。猗,通“阿”。
匪:通“斐”,有文采貌。
切、磋、琢、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均指文采好,有修养。切磋,本义是加工玉石骨器,引申为讨论研究学问;琢磨,本义是玉石骨器的精细加工,引申为学问道德上钻研深究。
瑟:仪容庄重。僩(xiàn):神态威严。
赫:显赫。咺(xuān):有威仪貌。
谖(xuān):忘记。
充耳: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至耳,一般用玉石制成。琇(xiù)莹:似玉的美石,宝石。
会(guì)弁(biàn):鹿皮帽。会,鹿皮会合处,缀宝石如星。
箦(zé):积的假借,堆积。
金、锡:黄金和锡,一说铜和锡。闻一多《风诗类钞》主张为铜和锡,还说:“古人铸器的青铜,便是铜与锡的合金,所以二者极被他们重视,而且每每连称。”
圭璧:圭,玉制礼器,上尖下方,在举行隆重仪式时使用;璧,玉制礼器,正圆形,中有小孔,也是贵族朝会或祭祀时使用。圭与璧制作精细,显示佩带者身份、品德高雅。
绰:旷达。一说柔和貌。
猗(yǐ):通“倚”。较:古时车厢两旁作扶手的曲木或铜钩。重(chóng)较,车厢上有两重横木的车子。为古代卿士所乘。
戏谑:开玩笑,言谈风趣。
虐:粗暴。一说过分。
赏析:
《淇奥》反复吟颂了士大夫几个方面的优秀之处:首先是外貌。这位官员相貌堂堂,仪表庄重,身材高大,衣服也整齐华美。“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连冠服上的装饰品也是精美的。外貌的描写,对于塑造一个高雅君子形象,是很重要的。这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其次是才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章学问很好。实际上,这是赞美这位君子的行政处事的能力。因为卿大夫从政,公文的起草制定,是主要工作内容。至于“猗重较兮”、“善戏谑兮”,突出君子的外事交际能力。春秋时诸侯国很多,能对应诸侯,不失国体,对每个士大夫都是个考验。看来,诗歌从撰写文章与交际谈吐两方面,表达了这君子处理内政和处理外事的杰出能力,突出了良臣的形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歌颂了这位君子的品德高尚。“如圭如璧,宽兮绰兮”,意志坚定,忠贞纯厚,心胸宽广,平易近人,的确是一位贤人。正因为他是个贤人,从政就是个良臣,再加上外貌装饰的庄重华贵,更加使人尊敬了。所以,第一、第二两章结束两句,都是直接的歌颂:“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从内心世界到外貌装饰,从内政公文到外事交涉,这位士大夫都是当时典型的贤人良臣,获得人们的称颂,是必然的了。此诗就是这样从三个方面,从外到内,突出了君子的形象。诗中一些句子,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成为日后人们称许某种品德或性格的词语,可见《淇奥》一诗影响之深远了。
5. 求赞美男子的古文
《世说新语 容止》篇里有很多赞美男子的小短文,语言很不错的。
如: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wiki/%E3%80%8A%E4%B8%96%E8%AF%B4%E6%96%B0%E8%AF%AD%C2%B7%E5%AE%B9%E6%AD%A2%E3%80%8B
6. 文言文描写男生外貌
《三国演义》中:
只见吕布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
吕布手持方天画戟,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绵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背后扎八背护旗,威风凛凛。
关羽头顶华冠,身穿蟒袍,脚蹬足靴,左手扶膝,右手持书,美须迎风吹起
孙坚披烂银铠,裹赤帻,横古锭刀,骑花鬃马
观之不已,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
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文言文时的意思是什么
问题一:“是”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 是 shì
〈名〉
(1)商业、职业或 *** 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affairs]
“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是,则也”(《尔雅・释言》),而“则,常也”,“法也”(《尔雅・释诂》)。
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范晔《后汉书》
(2)又如:是事(事事,凡事);国是
(3)姓
◎ 是 shì
目前姓氏在中国人口普查中,总数非常少,已属极其稀有的姓氏。例如:是灏亮
〈代〉
(1)此,这 [this;that]
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汉・ 贾谊《论积贮疏》
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2)又如:是日(此日,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短;如此这般);是月(这个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 是 shì
〈形〉
(1)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2)同本义 [right]
是,直也。――《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
而疑是精粗之体。――《礼记・玉藻》。疏:“谓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济》
(3) 对的,正确的 。[correct]
王弗是。――《国语・楚语》。注:“理也。”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荀子・劝学》。注:“谓正道也。”
立是废非。――《淮南子・务》。注:“善也。”
彼人是哉。――《诗・魏风・园有桃》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清・ 林觉民《与妻书》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又如:是非堆(招惹是非的人);是非垓(是非窝);是非涡(矛盾纠纷的中心);是非场(矛盾纠纷的场所);
(5)概括之词。凡是,任何 [every;any]。如:是人(犹人人,任何人);是事(事事;凡事);是件(件件);是处(到处;处处)
◎ 是 shì
〈动〉
(1)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praise;justify]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2)又如: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指评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
(3)订正 [correct]。如:是正(订正;校正)
(4)遵从,以为法则 [follow]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杨柳桥诂:“《尔雅》:‘是,则也。’”
(5)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be]
正是四国。――《诗・曹风・\鸠》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清・ 林觉民《与妻书》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又如:今天是端午节;只能是他来电话
(7)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 沈括《梦溪笔谈》
(8)又如:他不是学生
(9)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如:院子里是冬天,屋子外是夏天
(10)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如:对是对,错是错,不能混为一团
(11)表示存在 [be;exist]。如:房子前面是禾场
(12)表示让步 [be…,but]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13)又如:料子是好料子,就是贵了点
(14)表示适合 [be suit]。如:放的是地方
(15)尝试。用同“>>
问题二:"属"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本义:特殊动物种类。引申义:种类,类属。
种类,类。亦特指牲类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左传・庄公十年》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问题三:或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1)
用作虚词 [or] (1)∶表示选择或列举。如:或是(连词。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或乃(或者。常用于句首表示变换叙述内容) (2)∶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状况或行动之间的一个抉择。如:有病或无病,他不都应该在这里 (3)∶近似、可疑或不肯定。如:在五天或六天之内 (4)∶两个词或两个短语同义、等义或替换的性质
或尽粟一石。DD唐・韩愈《杂说》
君实或见恕。DD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或异二者之为。DD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能免乎。DD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跌下悬崖或峭壁
(3)
表示假设。犹倘若,假使 [if]。如:或若(假使,倘或)
或
huò
(1)
或许,也许。表示不肯定 [perphaps]。如:或是(或许;也许是);或恐(也许;可能);你仔细找一找,或能找到
(2)
间或,有时 [occasionally;sometimes]
或长烟一空。DD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至相殴。DD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或时(有时)
或
huò
(1)
通“惑”。迷惑 [puzzle]
夜半,而城上四面鼓噪,敌人必或。DD《墨子・备蛾传》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DD《孟子・告子上》
擅创为令,迷或其君。DD《管子・回称》
买则失实,卖则失理,其疑或滋益甚。DD《盐铁论・错币》
贫贱吾恐其或失也。DD《大戴礼记・曾子制言》
别从东道,或失道。DD《汉书・霍去病传》
惟恐或后。DD清・周容《芋老人传》
(2)
又如:或或(迷惑。或,通惑);或乱(昏乱;惑乱);或疑(怀疑,疑惑;有人怀疑)
或
huò
语气词,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
莫或兴之。DD清・黄宗羲《原君》
莫或除之。
或许
huòxǔ
(1)
[perhaps]∶可能但不肯定;也许
他或许没有赶上火车
(2)
[maybe]∶不一定
他或许能来
或曰
huòyuē
[someone says] 有人说。这是设问。或,不定代词,不是连词里的“或”
或则
huòzé
[or] 或许(表选择)
明天我或则去图书城,或则去图书馆
或者
huòzhě
[maybe;perhaps] 也许
或者其于道不远矣。DD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或者曰。DD清・洪亮吉《治平篇》
你赶快走,或者还能赶上末班车
或者
huòzhě
(1)
[or]∶在可供选择的东西、状况或过程中的挑选
决定学医或者学法律
(2)
[either…or…]∶连接词、词组或分句,表示从两种的事物中选择一种,或两种的事物同时存在
这个任务可以交给小李或者小张
或
huò ㄏㄨㄛA
(1)
也许,有时,表示不定的词:~许。~者(a.也许;b.连词,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均亦单用“或”)。~然。~则。
(2)
某人,有的人:~告之曰。
(3)
稍微:不可~缓。不可~忽。不可~缺。
多半是“有时”啦.>>
问题四:及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你好
基本解释
1、从后头跟上:来得及。赶不及。
2、达到:及格、合格。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及。过犹不及。
3、趁着,乘:及时。及早。及锋而试。
4、连词,和,跟:阳光、空气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1]
详细解释
【动】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
2、追赶上,抓住。
及,逮也。――东汉・许慎《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来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应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3.至,达到。
及,至也。――《广雅》
及期。――《仪礼聘礼》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汤熨之所及也。――《韩非子・喻老》
针石之所及也。
将有及。(还来得及。)
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汉・贾谊《论积贮疏》
及是,愈以为诚有。――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祸且及汝。――明・魏禧《大铁椎传》
廷益抱诚,噬膻曷及?――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4.待,等到。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及其日中如探汤。
(袁可立)及长,数有异兆。――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及敌枪再击。――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及既上。(等到已经登上。及:等到。既:已经。)――清姚鼐《登泰山记》
如:及夫(等到)。
5、遭受。
铁短者及乎敌。(及乎敌,被敌所伤,极言战争之激烈。)――《韩非子五蠹》
6、比得上,能与……相比。
徐公何能及君也?――《战氩咂氩摺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韩愈《师说》
又如:我不及他。
7、连累;关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罚不及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8、通“给”。供应。
然则大肽诳睿小胗镁。何以及之。――《管子国蓄》
9.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寻阳。――《资治通鉴汉纪》
及为北徐州,时有势族请姻者。――《梁书・ 韦放传》
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明・宋濂《看松庵记》
10.遍及。
泽及万世而不为仁。――《庄子・大宗师》
推恩海内,泽及鸟兽。――《东坡先生墓志铭》
【介】
趁。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又如:及今(趁现今之时);及蚤(趁早。蚤:通“早”)。
【连】
和,与。
洄曲及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洄曲及四境。
袁(袁可立子袁枢)出家刻十余种及王觉斯法书以示。――DD明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
扣其乡及姓字。――明・魏禧《大铁椎传》
音乐及诗歌。――蔡元培《图画》
又如:孔子及门徒。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副】
1、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左传》
2、表示频率,相当于“又”。
儿宽家贫,当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史记》
3、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水浒全传》
【名】
姓。及姓。[1].>>
及古文中的意思
问题一:及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你好
基本解释
1、从后头跟上:来得及。赶不及。
2、达到:及格、合格。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及。过犹不及。
3、趁着,乘:及时。及早。及锋而试。
4、连词,和,跟:阳光、空气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1]
详细解释
【动】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
2、追赶上,抓住。
及,逮也。――东汉・许慎《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来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应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3.至,达到。
及,至也。――《广雅》
及期。――《仪礼聘礼》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汤熨之所及也。――《韩非子・喻老》
针石之所及也。
将有及。(还来得及。)
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汉・贾谊《论积贮疏》
及是,愈以为诚有。――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祸且及汝。――明・魏禧《大铁椎传》
廷益抱诚,噬膻曷及?――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4.待,等到。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及其日中如探汤。
(袁可立)及长,数有异兆。――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及敌枪再击。――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及既上。(等到已经登上。及:等到。既:已经。)――清姚鼐《登泰山记》
如:及夫(等到)。
5、遭受。
铁短者及乎敌。(及乎敌,被敌所伤,极言战争之激烈。)――《韩非子五蠹》
6、比得上,能与……相比。
徐公何能及君也?――《战氩咂氩摺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韩愈《师说》
又如:我不及他。
7、连累;关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罚不及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8、通“给”。供应。
然则大肽诳睿小胗镁。何以及之。――《管子国蓄》
9.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寻阳。――《资治通鉴汉纪》
及为北徐州,时有势族请姻者。――《梁书・ 韦放传》
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明・宋濂《看松庵记》
10.遍及。
泽及万世而不为仁。――《庄子・大宗师》
推恩海内,泽及鸟兽。――《东坡先生墓志铭》
【介】
趁。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又如:及今(趁现今之时);及蚤(趁早。蚤:通“早”)。
【连】
和,与。
洄曲及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洄曲及四境。
袁(袁可立子袁枢)出家刻十余种及王觉斯法书以示。――DD明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
扣其乡及姓字。――明・魏禧《大铁椎传》
音乐及诗歌。――蔡元培《图画》
又如:孔子及门徒。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副】
1、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左传》
2、表示频率,相当于“又”。
儿宽家贫,当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史记》
3、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水浒全传》
【名】
姓。及姓。[1].>>
问题二:和在古文中的意思 5分 ①音乐和谐;协调。《察传》:“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
【又】协和;和睦。《季氏将伐颛臾》:“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②和好;交好。《屈原列传》:“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议和。”
③温和;暖和。《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④和悦;谦和。《信陵君窃符求赵》:“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⑤连带;连同。杜荀鹤《山中寡妇》:“时挑野菜和根煮。”
⑥与;跟。《陈州粜米》:“和那害民的贼徒折证。”
⑦与;和。岳飞《满江红》:“八千里路云和月。”
hè
①应和;跟着唱;跟着吹奏。《荆轲刺秦王》:“荆轲和而歌。”《垓下之战》:“歌数阕,美人和之。”《赤壁之战》:“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②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词。白居易《初冬早起寄梦得》:“诗成遣谁和?”
huò
混合;揉合。《活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问题三:作在古文中的意思 作zuò ㄗㄨㄛA
1. 起,兴起,现在起:振~。枪声大~。
2. 从事,做工:工~。~息。~业。
3. 举行,进行:~别(分别)。~乱。~案。~战。~报告。
4. 干出,做出,表现出,制造出:~恶(è)。~弊。~梗。~祟。~态。~色。~为。~难。~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5. 当成,充当:~罢。~保。~伐(做媒人)。~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看,喻坐观别人成败)。
6. 创造:创~。写~。~曲。~者。
7. 文艺方面的成品:~品。不朽之~。
8. 同「做」。
9. 旧时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坊。
10. 从事某种活动:~揖。~弄。~死。
作 zuō
〈名〉
(1) 作坊,手工业工场 [workshop]
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合,…而 礼径至所作,不复重奏,称诏罢民。――《三国志魏志》
(2) 又如:作房(作坊);作分(作坊);木工作;油漆作;洗衣作
(3) 另见 zuò(除作坊外,其余都读 zuò)
作 zuò
〈动〉
(1)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2) 同本义[get up]
作,起也。――《说文》
明两作。――《易・离》
作其即位。――《书・无逸》
与子偕作。――《诗・秦风・无衣》
或作而行之。――《考工记》
凡作民。――《周礼士师》
三献作止爵。――《仪礼特牲礼》
后圣有作。――《礼记礼运》
而后作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舍瑟而作。――《论语先进》
客作而辞。――《礼记少仪》
如日出时,眠者皆作。――宋・ 苏轼《画佛赞》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作止(作息;起居)
(4) 起来;开始工作 [rise; do; make]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乐府诗集》
蚤作而夜思。――唐・ 柳宗元《送董邵南序》
往来种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唐・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5) 又如:作力(出力;使力);作本(务农);作苦(耕作辛苦);作一(劳动专一);作牧(畜牧,放牧);作剧(劳作勤苦);作劳(劳作,劳动);作甚(做什么)
(6) 产生,兴起 [arise]
包牺氏没, 神农氏作。――《易・系辞下》
周秦之际,诸子并作。――《论衡》
由汤至于 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孟子公孙丑下》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
天油然作云。――《孟子》
坚冰作于履霜,寻木起于蘖栽。――汉・ 张衡《东京赋》
浓雾半作半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作兴(兴起);作师(兴兴);作病(发生疾病,致病);作见(出现;显现);作逆(作乱,造反);作贼(造反);作缘(发生瓜葛、联系)
(8) 做;创制;制作;从事某种活动 [do; make]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后汉书张衡传》
作结绳而为罔罟。――《易・系辞下》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吾为楚王作剑。
汝父为楚王作剑。
作二铁板。――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9) 又如:作>>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最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字体是哪种?》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789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