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历代皇帝年号答清皇帝 年号 公元日期 干支日期清溥仪 宣统元年 公元 1909年 己酉年清德宗载湉 光绪元年 公元 1875年 乙亥年清穆宗载淳 同治元年 公元 1862年 壬戌年清文宗奕詝 咸丰...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正德甲戊年,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

皇帝 年号 公元日期 干支日期

清溥仪 宣统元年 公元 1909年 己酉年

清德宗载湉 光绪元年 公元 1875年 乙亥年

清穆宗载淳 同治元年 公元 1862年 壬戌年

清文宗奕詝 咸丰元年 公元 1851年 辛亥年

清宣宗旻宁 道光元年 公元 1821年 辛巳年

清仁宗顺琰 嘉庆元年 公元 1796年 丙辰年

清高宗弘历 乾隆元年 公元 1736年 丙辰年

清世宗胤禛 雍正元年 公元 1723年 癸卯年

清圣祖玄烨 康熙元年 公元 1662年 壬寅年

清世祖福临 顺治元年 公元 1644年 甲申年

皇帝 年号 公元日期 干支日期

明毅宗朱由检 崇祯元年 公元 1628年 戊辰年

明熹宗朱由校 天启元年 公元 1621年 辛酉年

明光宗朱常洛 泰昌元年 公元 1620年 庚申年

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元年 公元 1573年 癸酉年

明穆宗朱载垕 隆庆元年 公元 1567年 丁卯年

明世宗朱厚熜 嘉靖元年 公元 1522年 壬午年

明武宗朱厚照 正德元年 公元 1506年 丙寅年

明孝宗朱佑樘 弘治元年 公元 1488年 戊申年

明宪宗朱见深 成化元年 公元 1466年 丙戌年

明英宗朱祁镇 天顺元年 公元 1457年 丁丑年

明代宗朱祁钰 景泰元年 公元 1450年 庚午年

明英宗朱祁镇 正统元年 公元 1436年 丙辰年

明宣宗朱瞻基 宣德元年 公元 1426年 丙午年

明仁宗朱高炽 洪熙元年 公元 1425年 乙巳年

明成祖朱棣 永乐元年 公元 1403年 癸未年

明太祖朱元璋 洪武元年 公元 1368年 戊申年

明惠帝朱允炆 建文元年 公元 1340年 庚辰年

皇帝 年号 公元日期 干支日期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元年 公元 1340年 庚辰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元元年 公元 1335年 乙亥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元统元年 公元 1333年 癸酉年

元宁宗懿璘质斑 至顺三年 公元 1332年 壬申年

元文宗图帖睦尔 至顺元年 公元 1330年 庚午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顺元年 公元 1329年 己巳年

元幼主阿速吉八 天顺元年 公元 1328年 戊辰年

元文宗图帖睦尔 天历元年 公元 1328年 戊辰年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致和元年 公元 1328年 戊辰年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泰定元年 公元 1324年 甲子年

元英宗硕德八刺 至治元年 公元 1321年 辛酉年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延佑元年 公元 1314年 甲寅年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皇庆元年 公元 1312年 壬子年

元武宗海山 至大元年 公元 1307年 丁未年

元成宗铁穆耳 大德元年 公元 1297年 丁酉年

元成宗铁穆耳 元贞元年 公元 1294年 甲午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元年 公元 1264年 甲子年

南宋、金

皇帝 年号 公元日期 干支日期

宋卫王赵昺 祥兴元年 公元 1278年 戊寅年

宋端宗赵昰 景炎元年 公元 1276年 丙子年

宋恭宗赵显 德佑元年 公元 1275年 乙亥年

宋度宗赵禥 咸淳元年 公元 1265年 乙丑年

宋理宗赵昀 景定元年 公元 1260年 庚申年

宋理宗赵昀 开庆元年 公元 1259年 己未年

宋理宗赵昀 宝佑元年 公元 1253年 癸丑年

宋理宗赵昀 淳佑元年 公元 1241年 辛丑年

宋理宗赵昀 嘉熙元年 公元 1237年 丁酉年

宋理宗赵昀 端平元年 公元 1234年 甲午年

宋理宗赵昀 绍定元年 公元 1228年 戊子年

宋理宗赵昀 宝庆元年 公元 1225年 乙酉年

宋宁宗赵扩 嘉定元年 公元 1208年 戊辰年

宋宁宗赵扩 开禧元年 公元 1205年 乙丑年

宋宁宗赵扩 嘉泰元年 公元 1201年 辛酉年

宋宁宗赵扩 庆元元年 公元 1195年 乙卯年

宋光宗赵淳 绍熙元年 公元 1190年 庚戌年

宋孝宗赵昚 淳熙元年 公元 1174年 甲午年

宋孝宗赵昚 乾道元年 公元 1165年 乙酉年

宋孝宗赵昚 隆兴元年 公元 1163年 癸未年

宋高宗赵构 绍兴元年 公元 1131年 辛亥年

宋高宗赵构 建炎元年 公元 1127年 丁未年

北宋、辽

皇帝 年号 公元日期 干支日期

宋钦宗赵桓 靖康元年 公元 1126年 丙午年

宋徽宗赵佶 宣和元年 公元 1119年 己亥年

宋徽宗赵佶 重和元年 公元 1118年 戊戌年

宋徽宗赵佶 政和元年 公元 1111年 辛卯年

宋徽宗赵佶 大观元年 公元 1107年 丁亥年

宋徽宗赵佶 崇宁元年 公元 1102年 壬午年

宋徽宗赵佶 建中靖国元年 公元 1101年 辛巳年

宋哲宗赵煦 元符元年 公元 1098年 戊寅年

宋哲宗赵煦 绍圣元年 公元 1094年 甲戌年

宋哲宗赵煦 元佑元年 公元 1086年 丙寅年

宋神宗赵顼 元丰元年 公元 1078年 戊午年

宋神宗赵顼 熙宁元年 公元 1068年 戊申年

宋英宗赵曙 治平元年 公元 1064年 甲辰年

宋仁宗赵祯 嘉佑元年 公元 1056年 丙申年

宋仁宗赵祯 至和元年 公元 1054年 甲午年

宋仁宗赵祯 皇佑元年 公元 1049年 己丑年

宋仁宗赵祯 庆历元年 公元 1041年 辛巳年

宋仁宗赵祯 康定元年 公元 1040年 庚辰年

宋仁宗赵祯 宝元元年 公元 1038年 戊寅年

宋仁宗赵祯 景佑元年 公元 1034年 甲戌年

宋仁宗赵祯 明道元年 公元 1032年 壬申年

宋仁宗赵祯 天圣元年 公元 1023年 癸亥年

宋真宗赵恒 乾兴元年 公元 1022年 壬戌年

宋真宗赵恒 天禧元年 公元 1017年 丁巳年

宋真宗赵恒 大中详符元年 公元 1008年 戊申年

宋真宗赵恒 景德元年 公元 1004年 甲辰年

宋真宗赵恒 咸平元年 公元 998年 戊戌年

宋太宗赵炅 至道元年 公元 995年 乙未年

宋太宗赵炅 淳化元年 公元 990年 庚寅年

宋太宗赵炅 端拱元年 公元 988年 戊子年

宋太宗赵炅 雍熙元年 公元 984年 甲申年

宋太宗赵炅 太平兴国元年 公元 976年 丙子年

宋太祖赵匡胤 开宝元年 公元 968年 戊辰年

宋太祖赵匡胤 乾德元年 公元 963年 癸亥年

宋太祖赵匡胤 建隆元年 公元 960年 庚申年

皇帝 年号 公元日期 干支日期

唐哀帝李祝 天佑元年元年 公元 904年 甲子年

唐昭宗李晔 天复元年 公元 901年 辛酉年

唐昭宗李晔 光化元年 公元 898年 戊午年

唐昭宗李晔 乾宁元年 公元 894年 甲寅年

唐昭宗李晔 大顺元年 公元 890年 庚戌年

唐昭宗李晔 龙纪元年 公元 889年 己酉年

唐僖宗李儇 文德元年 公元 888年 戊申年

唐僖宗李儇 光启元年 公元 885年 乙巳年

唐僖宗李儇 中和元年 公元 881年 辛丑年

唐僖宗李儇 广明元年 公元 880年 庚子年

唐僖宗李儇 乾符元年 公元 874年 甲午年

唐懿宗李漼 咸通元年 公元 860年 庚辰年

唐懿宗李凗 大中十四年 公元 860年 庚辰年

唐宣宗李忱 大中元年 公元 847年 丁卯年

唐武宗李炎 会昌元年 公元 841年 辛酉年

唐文宗李昂 开成元年 公元 836年 丙辰年

唐敬宗李湛 宝历元年 公元 825年 乙巳年

唐穆宗李恒 长庆元年 公元 821年 辛丑年

唐宪宗李纯 元和元年 公元 806年 丙戌年

唐顺宗李诵 永贞元年 公元 805年 乙酉年

唐德宗李适 贞元元年 公元 785年 乙丑年

唐德宗李适 兴元元年 公元 784年 甲子年

唐德宗李适 建中元年 公元 780年 庚申年

唐代宗李豫 大历元年 公元 766年 丙午年

唐代宗李豫 永泰元年 公元 765年 乙巳年

唐代宗李豫 广德元年 公元 763年 癸卯年

唐代宗李豫 宝应元年 公元 762年 壬寅年

唐肃宗李亨 上元元年 公元 760年 庚子年

唐肃宗李亨 乾元元年 公元 758年 戊戌年

唐肃宗李亨 至德元年 公元 756年 丙申年

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元年 公元 713年 癸丑年

唐玄宗李隆基 先天元年 公元 712年 壬子年

唐睿宗李旦 延和元年 公元 712年 壬子年

唐睿宗李旦 太极元年 公元 712年 壬子年

唐睿宗李旦 景云元年 公元 710年 庚戌年

唐殇帝李重茂 唐隆元年 公元 710年 庚戌年

唐中宗李显 景龙元年 公元 707年 丁未年

唐中宗李显 神龙元年 公元 705年 乙巳年

周武则天 长安元年 公元 701年 辛丑年

周武则天 大足元年 公元 701年 辛丑年

周武则天 久视元年 公元 700年 庚子年

周武则天 圣历元年 公元 698年 戊戌年

周武则天 神功元年 公元 697年 丁酉年

周武则天 万岁通天元年 公元 696年 丙申年

周武则天 万岁登封元年 公元 696年 丙申年

周武则天 天册万岁元年 公元 695年 乙未年

周武则天 证圣元年 公元 695年 乙未年

周武则天 延载元年 公元 694年 甲午年

周武则天 长寿元年 公元 692年 壬辰年

周武则天 如意元年 公元 692年 壬辰年

周武则天 天授元年 公元 690年 庚寅年

唐武则天 载初元年 公元 689年 己丑年

唐武则天 永昌元年 公元 689年 己丑年

唐武则天 垂拱元年 公元 685年 乙酉年

唐武则天 光宅元年 公元 684年 甲申年

唐睿宗李旦 文明元年 公元 684年 甲申年

唐中宗李显 嗣圣元年 公元 684年 甲申年

唐高宗李治 弘道元年 公元 683年 癸未年

唐高宗李治 永淳元年 公元 682年 壬午年

唐高宗李治 开耀元年 公元 681年 辛巳年

唐高宗李治 调露元年 公元 679年 己卯年

唐高宗李治 仪凤元年 公元 676年 丙子年

唐高宗李治 咸亨元年 公元 670年 庚午年

唐高宗李治 总章元年 公元 668年 戊辰年

唐高宗李治 乾封元年 公元 666年 丙寅年

唐高宗李治 麟德元年 公元 664年 甲子年

唐高宗李治 龙朔元年 公元 661年 辛酉年

唐高宗李治 显庆元年 公元 656年 丙辰年

唐高宗李治 永徽元年 公元 650年 庚戌年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元年 公元 626年 丙戌年

唐高祖李渊 武德元年 公元 618年 戊寅年

正德甲戌年是公元什么年

正德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的年号。

甲戌(xu),这是古代天干地支的一种纪年方法,60年一个轮回。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正德皇帝在位的这十多年中的哪一年正好是甲戌年。

根据万年历查到,公元1934年是甲戌年。

因为天干地支纪年法60年一个轮回,减去60的倍数420年就是1514年。

所以正德甲戌年是1514年。

南泉寺的历史

建寺以来,由宋而元至明成化(1470年左右)凡三百余年。后来由于主持不得人,守规沦坠,法堂草深,明丙戌年(1406年)间,僧名德涌者,勤于法事,深得人缘,将寺殿不断复新。不几岁殿阁巍然,佛僧丕盛,大改旧观。正德间(1510年左右),钦依弘戒宗师等又加大修葺扩充,寺容焕然一新,当时县知事王公还为此立了碑记。正德至明嘉靖辛亥年间(1551年左右)因年久失修,殿舍倾颓,几雨侵蚀,有黄庭铠者主持募捐,得到当时显达的赞助,又将寺殿僧堂门送修理一新。事后又立了碑记。当明清鼎革之际,复遭兵燹,此寺又一次荡为灰烬。

清康熙甲戌年(1694)有大龙主崇山德鼎禅师嗣楚薄玉崖上方天目开老人,慨叹南泉寺被废,乃携诸子结庐居废寺旁,筹划重新修建。得到县令唐际的帮助,由是十方檀越近悦远来,常年烟火不绝。这是南泉寺的鼎盛时期。

从康熙重修后,主持僧可考者有:崇山德鼎禅师嗣法门人行和、本山法养行见、祜玉、祜鉴、宗容、宗林、宗兰等庭目下只有深根尚健在,深根原姓蒋,七岁在南泉寺受戒,曾一度在藕花堂寺内住过,解放后住南泉寺所在的向阳村。1984年他作为宗教界人士代表任县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1930年在南泉寺创办湘阴县立中学时,还只占用了一部分寺庙房屋,没有改变寺容。寺内还有和尚居住,香烟也没有断绝。抗日期间城内常遭空袭,当时的湘阴县政府曾两度迁到南泉寺办公。抗战胜利后,南泉寺又由寺僧安幸收回。据说安幸曾经当过县长。1952年湘阴县立中学迁到城北夏家坟山,另建新校舍,曾从南泉寺拆取建筑材料,留下一小部分办了南泉小学。后来小学失火,南泉寺便成了废墟。1958年这里办了茶桑场。而今仅有“潭州南泉山双林禅寺中兴记”的石碑存在,那口古井也在1978年改建茉莉花田时填塞了。昔日的双林禅寺荡然无存了。2002年元月,释来修和尚慕南泉寺名,云游至此,结茅庵作庙堂,广结善缘,千百善男信女慕名参拜,一时香火盛旺。2001年开始,广大善男信女面向社会各界募捐,共募集建庙资金120余万元,从2001年10月在南泉寺原地址上奠基动工,至2002年11月第一栋“三佛殿”竣工。

四大名著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全书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后40回据说由高鹗续写。

雪芹1715?一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居士。清代伟大小说家。祖籍一说是河北丰润,一说是辽宁辽阳。清人入关后,入正白旗内务府籍。从他曾祖至他父亲,其家世袭江宁织造。幼年时家势贵盛,气派显赫。后来其父因事获罪,产业被抄没,家道衰落。曹氏全家从南方北迁,中年后住在北京西北郊,家境清贫,过着“举家食粥”的日子。曹雪芹多才多艺,能诗善画,嗜酒健谈,性格傲岸。《红楼梦》写到80回时,因贫病交迫,加之爱子夭折,含恨而逝,使《红楼梦》成为未完稿的著作。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水浒传的故事早就在民间传诵。南宋时,王的《东都事略》等,书已有零星记载。宋末遗民龚圣与作有《宋江三十六赞》;无名氏的《大宋宣和遗事》记述了宋江等人的事迹。元代有25种水浒题材的剧目,水浒故事传到元末大致形成了今本《水浒》的规模。

《水浒》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施耐庵1296—1370之间,名耳,祖籍苏州。明初著名小说家。35岁中进士,后弃官退居故乡,从事创作。传说他同元末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的联系。

《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三原县的历代名人有哪些?

1、李靖(571—649)

字药师,京兆三原人,隋唐名将,曾随李世民为唐初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作出了杰出贡献,封卫国公、代国公、尚书右仆射,兵书《李卫公问对》是他戎马一生的光辉总结。

2、王恕(1416—1508) 

字宗贯,三原北城人,明正统元年(1436)进士,历官19任,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政绩卓著,德泽乡闾,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晚年著书立言,同其子王承裕创办三原宏道书院,成为“三原学派”创始人。

3、马理(1479—1556)

字伯循,明正德甲戌年(1514)进士。曾任吏部稽勋主事、稽勋员外郎,稽考功郎中光禄卿等职。弘治年间就学三原宏道书院,其学识和文章闻名全国,当时学者都将他与宋代著名哲学家、关中学派代表人物张载相提并论。所著《送康太史奉母还关中序》一文,被传抄国外,朝鲜国将此文作范文传诵。

4、温纯(1539-1607)

字景文,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历任知县、巡抚、吏、工部尚书等职。《明史》载:“(温)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允称名臣”。他一生为创建地方公益事业不遗余力,虽三朝为官而家无积,是三原古龙桥的倡建者。

5、孙髯(1711-1773)

字髯翁,祖籍三原,因其父在云南任武官,随父寓居昆明。博学多识,乾隆年间,曾为滇池大观楼题楹一幅,计180字,号称天下第一长联。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赞道:“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6、贺瑞麟(1824-1893)

字角生,清末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18岁中秀才,后授业于关学大儒李桐阁,与山西芮城薛于瑛、朝邑杨树椿并称“关中三学正”。同治九年(1870)创立正谊书院。主讲正谊书院20年,学兼体用,精研程、朱之道,集理学之在成。他精于书道,行楷兼备,临潼华清池《乐善亭记》碑堪为代表。

7、于右任(1879-1964)

三原县城东河道巷人,1906年4月加入中国同盟会。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任***次长。1918年回三原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与孙中山的南方**根据地遥相呼应。1926年与冯玉祥组织国民联军,击溃刘镇华部,解西安之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先后任审计院院长、监察院院长等职,1949年11月被迫去台湾。于右任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家乡,先后在三原创办了“民治小学”、“民治中学”,三原渭北中学(今南郊中学),三原女子中学。于右任不仅是我国近、现代民主**先躯,而且是著名诗人和书法艺术家,被尊为“放翁”、“草圣”。他经过长期钻研,创立了《标准草书》,成为我国文化史上一大瑰宝。

8、茹欲立(1883-1972)

早年就学于三原宏道大学堂,1905年入中国同盟会,1931年2月任南京政府审计部长。建国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检察署副检察长等职。茹之书法造诣颇高,“精研汉书事例,喜临玩碑版”,专攻魏碑,后攻楷书,功力深厚,列名《中国美术家名人大辞典》。

9、谢德萍(1939-2000)

三原鲁桥人,文化部研究员,中华书院院长、中华书学会,“飞天”草书研究会会长。一生钟爱书法,遍临诸体而熔铸一炉,以敦煌壁画曲美流宕之意象独创“滚龙体”、“飞天体”。他在世界各地举办书法展览73次,足迹遍及英、法、日、印度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著作书法理论专著10余册。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德国降萨州博物馆以及上海美术馆都收藏其作品。中央新闻电影记录制片厂为其拍摄《墨海逐浪》书法片,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首例。

正德甲戌年是公元什么年

正德甲戌年,是公元1514年。

1514年是是农历甲戌年,是狗年。当时是明武宗在位,其年号是正德,且1514年也称作正德九年。

正德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的年号,明朝使用正德这个年号一共16年。

简霄是那个朝代的人物

明朝

简霄,字腾芳,行梅三,号一溪,又号蓉泉,新余水北镇排江村人。霄生于明朝成化辛丑年(1481年)。其祖祖辈辈皆是忠厚老实、纯朴善良的农民。因家境贫寒,曾被少数有钱有势人瞧不起。父母常以先贤们的事迹勉励他奋发向上。简霄自幼聪颖,

在父母的教育和鼓励下,立志刻苦学习,因而常常获得先生的赞扬。他在生活上与农村的其他孩子别无二样,加上他是家中的长子,必须承担家中一些活儿。他早上及放学后上山砍柴、放牛,还与父亲一道下地干活,无所不做。为了节省灯油,有月亮的夜晚,常常借着月光学习到深夜,还常劈松树点燃苦读。明宏治甲子年(1504年)得中乡试,这更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和劲头,于是更加倍努力学习了。可是也惹来了一些人的忌妒和冷嘲热讽,但其父母仍不断鼓励他。明正德甲戌年(1514年)他进京赴考,没有张扬,深更半夜动身赶往京城,夜深人静独自一人走在乡间田野的小道上,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林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年他果然中了唐皋榜进士。明正德十年(1515年)朝廷命他(湖北)荆州府石首县知县,第二年调任(湖北)黄州府黄冈县知县。由于他出身农民家庭,对农民的疾苦深有体会,在两地任知县期间,他体察民情,恪尽职守,不媚上,不欺民,不敛财,深得当地民众的拥戴和上司的好评。正德十四年(1519年)奉政大夫吏部验封司朗中王济评价说:“简霄初以名进士令石首,有声当道,惜其大才而邑小,枉用其才。请于期许更黄冈。黄冈水陆要冲,民贫土瘠,旱涝相仍,……而不觉君能深了此弊,察脉调理元气,去猛烈而平易,凡有戕若生发若证者,恶罢之。大约一以治石者治黄,而其间因革增损,酌诸人情士俗,务使经久而可行。试陈其略,奉上不阿,吾知其刚也;临下不克,吾知其慈也;苞苴不行,吾知其廉也;狱无枉断,吾知其明也;门无私谒,吾知其公也;令不二期,吾知其诚也。”经过考核,因而在正德十四年(1519年)被提升为山西道监察御史,其妻封为孺人。正德十五年(1520年)简霄奉命前往四川巡视。

由于缙绅势家和豪强地主通过诡寄、飞洒等各种手法欺隐土地,通过各种手段把赋役转嫁到贫苦农民身上,赋役不均给当局的统治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嘉靖元年(1522年)五月桂萼向世宗皇帝提出,势家和豪强总是反对丈量土地,朝廷应下决心,拿出具体措施,果断地清理土地,进行土地登记,使各种违法行为无处藏身。桂萼的主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简霄、顾鼎臣等继桂萼之后,疏清核实田亩、丈量土地,终于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为后来的赋役改革,由两税到实行一条鞭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闽东、南瞻海,西、北崇山峻岭,与江西、浙江、广东接壤。那年代盗匪四起,加之倭寇常侵,海盗横行,有的甚至与倭寇勾结,狼狈为奸,欺压百姓,烧杀抢劫,毁城廓。朝廷虽多次派兵围剿过,皆未见效。因而“四邻震骇,贼愈骄侮,狃于天下,所至惨烈,远近流闻,百姓奔赴叫号,不可胜苦。”嘉靖甲申年(1524年)简霄按节至泉,得驰状,他派人安抚百姓说:“吾在,寇来,无尔忧。”于是他扮平民深入民间和盗匪出没要地了解掌握情况后调发郡兵,发动民众,采取围、追、堵、防等措施,于是“贼势遂蹙,弃营堡、遁入小尤,官兵四集截阻,贼匪被堵门庭之内,有的投城,有的被擒,无一遗者,遂犁扫穴谷,百姓皆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而“自己不损一士,不费一镞,大获全胜。”霄至漳,大阅行赏,以酒酹地曰“此诸大夫宣力之效,将士用命之功也。”从此“四邻安宁,犬无夜惊。”中宪大夫太仆寺少卿前吏部文选司郎中戴宗评说:“公(霄)于此不但其有为之志,任事之勇足称者,而其措置之方,用兵之法,动静雍容,皆有程度,功之所成,有由然哉。”此次剿灭盗匪震动朝野,获得不少仁人志士赞叹,如郎中林春诗赞:“白简生风肃,青天揽辔来。弄兵优漳海,持斧出霜台。豺虎奔尘仆,旌旗奏凯回。遥传令按节,文武冠恂才。”青田周盛赋诗赞曰:“行旌北向觐龙楼,已试牛刀作邑侯。得袴有谣才鼓舞,攀辕无计再追流。光涵霁月一天晓,净澈寒江万里秋。此去铨曹推第一,英风凛凛匹前修。”嘉靖四年(1525年)简霄升俸二级。但是简霄却非常谦虚地上奏要求“平漳泉尤溪强贼辞免升俸二级。”

嘉靖六年(1527年)六月,简霄升为大理寺右寺丞。嘉靖十二年九月改任大理寺左寺丞。父被赠为奉政大夫大理寺左寺丞,母被赠为宜人,妻被封为宜人。嘉靖十二年十二月,简霄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嘉靖乙未年(1533年)冬,河南妖贼高宠叛,诡言神鬼事,聚匪徒数千人,祸害黎民。嘉靖帝命简霄前往剿灭。可是众易之(霄)曰:“无以为也。”公(霄)曰:“不然。”简霄于是下令檄捕。命都指挥胡永锡鸠阅戎器,率精卒千八往先推其锋,又调参政查应征、副使顾铎、朱概、佥事骆顒

、王昂、李宗枢、袁士奇各守封宇,保司分民丰糗粮,简甲乘,声为军援,毋逸撵寇。又命布政孙懋、胡绩宗、按察李显、都指挥王宁、稽府库,揆武卫,诘奸暴,备先患。只用了七天便大获全胜。由此可见简霄运筹帷幄,指挥有方,其军事才能非同一般。在巡抚河南过程中,他深入民间,了解民情,为民解困,从不以钦差大臣身份凌驾于民之上。他常说:“按臣是抚臣。”朝列大夫南京国子监祭酒相台崔铣评论说:“一溪公正我群吏,谕我庶规,康我疆土,绥我兆人。”中宪大夫敕提督学政河南按察司副使王应鹏称他“博学赡闻,精研识变,埋轮揽辔,持斧搏豺。”“风行两河之间。”“镇守吕公、巡抚蒋公与大夫同事而协,惜其去焉。”由此可见对他的评价是何其之高。因为平强贼有功,嘉靖十五年(1536年)二月简霄获皇上赏银二十两,纻丝二裹。

嘉靖皇帝朱厚熜视南京系国家根本之地,江南乃东南财赋所出。鉴于简霄品行、才能突出,因此在嘉靖十五年十一月任命简霄为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兼管巡江。嘉靖十七年(1538年)霄祖父被赠为通议大夫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祖母赠为淑人,父被赠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母赠为淑人,妻封为淑人。嘉靖十八年(1539年)十月简霄升为南京兵部右侍郎。

简霄在朝为官三十多年,奏章极多,他说:“彰善瘅恶,激浊扬清,举于职耳,予岂好言耶?!”他的奏稿很多,但大多不留,并告诫子孙“亦非尔辈之宜观,当游心于抑诗可也。”他一生作风正派,为官清廉,不畏强暴,刚正不阿,伸张正义,敢于言表,爱才荐贤,体贴民众,文武双全,又才华横溢。嘉靖十八年十月甄别查参来说,简霄获得皇上奖银十两。他深得有识之士赞叹。如谏官后为首辅执行的夏言大学士赋诗赞曰:“夙阙峨全豸,龙章映绣衣。身随红日近,思与白云飞。华发老逾健,青春愿不违。冠裳足歌颂,林壑有光辉。”严嵩在未入阁之前也有诗称赞:“柱史天上来,相过坐夜阑。霜威清独假,月色好同看。晨渡河水壮,春浮楚泽宽。台匡钢纪地,送子见才难。”右都御史陈凤梧赞曰:“宿瘵江黄政未痊,得君良起剂颠连。爱民心重无权势,守已橐空只俸钱。南国循良推第一,中朝课最又三年。豸衣鹤立通明殿,两露风霜下九天。”

简霄有很多文章、诗赋。著有《历官奏议》、《政要》、《蓉泉漫稿》等。他的很多诗词都收入在《蓉泉漫稿》中,敖英为该书作序,评价极高。

简霄为明代一贤臣,行履甚广,遗文甚多。川之峨嵋,闽之武夷,赣之庐山,皆有霄乘兴咏哦之佳构。简霄任石首县令时,置船义渡,当地至今犹有简霄艘者地名。他还为老家排江村民建桥,因排江村对面是一片良田,但隔着一条蓉泉江,村民耕地时要绕很长的路程,为了方便村民耕作,简霄特意建造了一座大理石桥——蓉泉桥,至今保存完好,2006年12月江西省政府立碑将其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简霄妻陈氏乃瑞州府大成村人,外貌欠佳,他身为高官,终身不弃,恩爱有佳,生有二男三女。

简霄久居官场,对官场深有洞察,他在上疏中得罪过不少权贵,因而在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乞归居住于临江府,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因病而卒,嘉靖帝赠封为兵部尚书。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历代皇帝年号》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