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第二次鸦片战争简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其目的是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因为英法分...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英意三足鼎立德甲两虎相争,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简介

第二次鸦片战争简介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其目的是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两次战争的本质目的相同),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战争经过:

广州城战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可拆分为“第一次英法联军之役”与“第二次英法联军之役”。第一次英法联军之役是从1856年战争爆发到1858年联军抵达天津附近海域为止签订《天津条约》,第二次英法联军之役是从1858年爆发第一次大沽口战役到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为止。

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中国。

1857年12月,英法侵略军五千六百余人(其中法军一千人)在珠江口集结,准备大举进攻。美国公使列威廉和俄国公使普提雅廷也到达香港,与英、法合谋侵华。12月12日,额尔金、葛罗分别对叶名琛发出以10日为限的通牒。此时,清政府正全力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加上“饷糈艰难”,对外国侵略者采取“息兵为要”的方针。叶名琛忠实执行清政府的政策,不事战守。12月28日,英法联军炮击广州,并登陆攻城。都统来存、千总邓安邦等率兵顽强抵御,次日失守。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投降,并在以巴夏礼为首的“联军委员会”的监督下继续担任原职,供敌驱使。叶名琛被俘,后解往印度加尔各答  。侵略军占领广州期间,当地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广州附近义民在佛山镇成立团练局,集合数万人,御侮杀敌。香港、澳门等地区的爱国志士也纷纷罢工,以示抗议。

1858年3月,四国公使同往上海。两江总督何桂清要求他们返回广东。四国公使却决定集结军舰,北上天津。4月中旬抵达白河口。

第一次大沽口之战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陆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六日内指派全权大臣谈判。俄、美的照会还表示愿意充当“调停人”。咸丰帝一面命令清军在天津、大沽设防,一面派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交涉,并把希望寄托在俄、美公使的所谓“调停”上。英、法侵略者并无谈判诚意,只是以此拖延,加紧军事准备。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驻守各炮台的清军奋起还击,与敌鏖战。但谭廷襄等毫无斗志,弃守逃亡,加以炮台设施陈陋,孤立无援,大沽失陷。26日,英法联军溯白河而上,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6月13日,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吓下,分别与俄、英、法、美签订《天津条约》。

《中英天津条约》共五十六款,附约一款;《中法天津条约》共四十二款,附约六款。主要内容是:

①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③外籍传教士得以入内地自由传教;

④外人得以入内地游历、通商;

⑤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

⑦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

此外,俄、美公使还利用“调停人”身份,以狡诈手段,分别于13日、18日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十二款、中美《天津条约》三十款,攫取了除赔款外与英、法所得几乎一样的侵略特权。中俄《天津条约》第九款还特别规定,两国派员查勘“以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以便日后解决,从而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埋下了伏笔。同年,沙皇俄国以武力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离天津,沿海陆续南下。咸丰帝对条约内容感到忧恐,令桂良等在上海与英、法代表谈判通商章程时,交涉修改《天津条约》,取消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并设法避免英、法到北京换约。11月,桂良等与英、法、美代表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照时价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只纳2.5%子口税,免征一切内地税;聘用英国人帮办海关税务。但是,英、法不容修改《天津条约》的各项条款,并坚持要在北京换约。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

英、法政府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种种特权,蓄意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1859年6月,在拒绝桂良提出的在沪换约的建议后,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和美国公使华若翰各率一支舰队到达大沽口外,企图以武力威慑清政府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清政府以大沽设防,命直隶总督恒福照会英、法公使,指定他们由北塘登陆,经天津去北京换约,随员不得超过二十人,并不得携带武器。英、法公使断然拒绝清政府的安排,坚持以舰队经大沽口溯白河进京。大沽一带防务,自1858年英、法舰队撤走后,清政府即命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负责。6月25日,英海军司令贺布亲率12艘军舰从拦江沙开往海口,下午3时贺布下令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清军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英勇抵抗,发炮反击,战斗异常激烈。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身先士卒,先后阵亡。由于清军火力充分,战术得当,击沉击伤敌舰10艘,毙伤敌军近500人,重伤英舰队司令何伯,英法联军惨遭失败,这也是鸦片战争以来,清军唯一一次的胜利。

同年8月,美国公使华若翰伪装友好,由北塘进京,返回北塘时与直隶总督恒福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在此之前,俄国代表已在北京换约。

英法进犯京师:

英法联军进攻大沽惨败的消息传到欧洲,英、法统治阶级内部一片战争喧嚣,叫嚷要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1860年2月,英、法帝国主义当局分别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代表,率领英军一万五千余人,法军约七千人,扩大侵华战争。4月,英法联军占领舟山。5、6月,英侵略军占大连湾,法侵略军占烟台,封锁渤海湾,并以此作为进攻大沽口的前进基地。俄国公使伊格纳季耶夫和美国公使华若翰也于7月赶到渤海湾,再次以“调停人”为名,配合英、法侵华战争。清政府在大沽战役获胜后,幻想就此与英、法帝国主义罢兵言和。当英、法军舰逼临大沽海口时,咸丰帝还谕示僧格林沁、恒福不可“仍存先战后和”之意,以免“兵连祸结,迄无了期”,“总须以抚局为要”,并派恒福与英、法使者谈判。前敌统帅僧格林沁则以为敌军不善陆战,因而专守大沽,尽弃北塘防务,给敌以可乘之机。伊格纳季耶夫为英、法提供了北塘未设防的情报。

火烧圆明园:

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18000人,由北塘登陆,进占天津。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没有遇到任何抵抗。14日,攻陷塘沽,水陆协同进攻大沽北岸炮台。守台清军在直隶提督乐善指挥下,英勇抗击。但清政府本无抗战决心,咸丰帝命令僧格林沁离营撤退。清军遂逃离大沽,经天津退至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1860年8月21日,大沽失陷。侵略军长驱直入,24日占领天津。清政府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议和。英、法提出,除须全部接受《天津条约》外,还要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增加赔款以及各带兵千人进京换约。清政府予以拒绝,谈判破裂。侵略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清政府再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取代桂良,到通州南张家湾议和。由于双方争执不下,谈判再次破裂,并掳去英国派往负责洽谈停火之谈判代表巴夏礼和士兵等39人。

1860年9月18日,英法侵略军攻陷通州。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展开激战,统帅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清军全军覆没。9月22日咸丰帝等则以北狩为名携皇后、懿贵妃等离京逃往热河避暑山庄。10月13日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联军发现清军将英法使节团多人虐待至死,遂决定报复中国之野蛮行为,及教训清朝皇室以后不得蔑视英国及法国。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英法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京郊皇家园林如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清廷派奕欣为全权大臣议和,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联军洗劫和烧毁了圆明园和静宜园。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

10月24日、25日,英法联军以焚毁紫禁城作为威胁,迫使恭亲王奕欣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

沙俄侵略: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忙于对付外来殖民者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造成了北方边疆防备空虚。俄国乘虚而入,加紧蚕食和非法占领黑龙江流域和巴尔喀什湖以南的许多战略要地,而且,一直在寻找机会,想用条约的形式把所占领的中国领土固定下来。1856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派普提雅廷为公使,与清政府谈判边界问题。1858年5月,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用武力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根据这个条约,俄国割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时,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两国共管。

俄国驻中国公使伊格纳切夫以“调停有功”为借口,提出了新的领土要求。14日,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俄国,增开喀什噶尔为商埠,并在喀什噶尔、库伦设领事馆。同时,俄国还将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1864年,俄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最大的获利者。

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1860年10月)

百度百科-第二次鸦片战争

文言文的议论文500字

论时局

吾华夏处东土,邻国甚众。

东夷者,倭奴、南北高丽也。倭奴与吾华夏恩怨逾世,今仍狼顾吾钓鱼屿,又暗结夷州诸丑,为吾世仇。南北高丽本同宗,尝为倭奴所灭,倭奴败,受罗刹、美夷所制,乃分为二。南高丽喜浮夸,垂涎吾不咸山及东海,然其民性懦,唯赖美师镇之乃得不亡,故不足为虑。其与倭奴皆美夷之属,然皆与吾商贾往来甚密。北高丽者,太祖时尝与吾约为兄弟,共抵美夷,赖吾得存焉。其王三世嫡传,喜黩武,与南高丽、美夷、倭奴为寇仇。其民甚贫且愚,以拥核弹故,今难驭之矣。

南蛮者,爪哇、淡马锡、吕宋、柔佛、安南、堂明、暹罗、高棉、蒲甘诸国。初,南蛮常为列强所据,爪哇属红夷,吕宋属美,柔佛、蒲甘属英,安南、堂明、高棉属高卢,唯暹罗得存。近世德、倭、大秦祸乱天下,南蛮皆陷倭奴之手。及乱平,红夷、英夷、高卢势皆损,南蛮诸国乃得立。爪哇之民愚惰残戾,屡害吾侨。淡马锡尝属柔佛,后脱于斯,其民多吾华裔,其文尚简体,与中土同。吕宋、柔佛、安南觊觎吾南海,以吕宋、安南尤甚。吕宋为美夷所使,屡欺吾邦。安南及倭奴败,复遭高卢之侵,与之战,克而退之。美夷复寇,设傀儡于其南,大战数载。北安南受太祖及罗刹之恩,得拒美夷之难,且得一统,至世宗时屡为边患,几为王师所灭。高棉近世自脱于高卢,权柄交叠,其相受美夷所使,尝逐其王。王乃奔于华夏,多蒙太祖及周文正公之佑,避乱五载。后有暴民出,曰赤色高棉,受太祖恩,得操权柄,以屠戮过重,大失人心,遭安南侵,竟溃,其国赖王师伐安南乃得存。蒲甘者,前朝尝联英夷与倭奴战于斯,及立乃为吾属,近以美夷故,亦屡寇吾边。

西南夷者,天竺、西天竺、主域、尼波罗诸国。主域、尼波罗地狭人稀,为小国,其俗类吐蕃。天竺人甚众,近吾华夏,然地甚狭而民贫。其视吾为敌,太祖时尝寇吐蕃,为王师所败,今仍纳吾吐蕃亡叛诸寇。其民性懦且愚,喜丝竹霓裳,虽拥核弹亦不足为虑也。初,西天竺与天竺本一国,尝为英夷所灭。近世英夷与德夷战,国势大衰,其东土之势亦为倭奴损之殆尽。天竺乘其间乃立之,其民奉婆罗门教者居于中,奉回教者居两翼,互为寇仇。有圣人曰“甘地”者,二教所共戴,故初不得分。后国分为二,甘地亦为贼所弑。东天竺后又与西天竺分,为孟加拉。西天竺与天竺有土未决,故为死敌,乃与吾结为兄弟,然进来亦与美夷交往甚密。其亦拥核弹。

西戎者,阿萨、大食、黠戛斯、大月氏诸国,皆奉回教。阿萨、大食、黠戛斯三国,尝属罗刹国苏维埃,及苏维埃土崩,乃脱于斯,故得立焉。其俗类吾回纥,与吾及罗刹盟于沪,共伐突厥暴民。大月氏塔利班尝与美夷战,为其所灭,故今为美夷所据,为傀儡。

北狄者,罗刹、蒙古也。蒙古本属华夏,前朝为罗刹所迫,乃弃之。罗刹为大国,旧累侵吾土,其地至广,核弹逾万。苏维埃时,鲸吞中亚,势至盛,灭德夷,驱倭奴,霸东欧,执牛耳于华沙,与美夷并为桓文。本朝得立,甚赖其助。后交恶,以至寇吾边,为王师败于珍宝渚。后以黩武而势损,折戟大月氏,兼变法失利,以致土崩,势乃大衰。加之车臣暴民乱于萧蔷,乃与吾盟,共抗美夷。其与倭奴亦有未决之土,倭奴甚惧之。然其国素喜反复,不足为信。

夫四夷多以美夷故,扰吾华夏,吾之兄弟寥寥矣。罗刹、北高丽虽为吾盟,亦难免二心。且天下拥核之国唯九,与吾为邻者有其四,其势之危岂不明哉?国人唯自强耳。

鸦片战争拾遗:好勇斗狠的广东人,英军在他们手里也栽了

广东人有很多特点,其中最有名的大概是「 ”好斗”了。 据史记记载,早在秦汉时期的南越国,「 ”粤人之俗,好相攻击。”而且又「 ”断发文身”,在皮肤上刻青龙白虎,看着令人恐惧。 后来连从来没去过南越的刘邦,在评价南越王赵佗时也说,广东人之前喜欢互相攻击,赵佗去了之后,用诗书礼仪教化,已经好了很多了。 不过,好斗的性格特征已经深入了骨髓,嵌入了广东人的基因,秦汉以后至清代,没少发生过宗族之间大规模的械斗,导致群死群伤的不在少数。 清代书籍上,总结了广东人七大民俗特点:好械斗、好名、好官爵、好货财、好祈祷、好蓄妾、好多男。好械斗排在第一位。 为了在械斗中获胜,广东人苦心钻研械斗的技巧,由此开创了诸如南拳,洪拳,铁线拳、咏春拳,周家拳、蔡家拳、李家拳、佛家拳、蔡李佛拳. 广东人的这种彪悍的特征,也曾经让不可一世的英国人吃过亏。 李小龙 英国人捅了马蜂窝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凭借「 ”坚船炮利”,从珠江口虎门一直打到广州,所向披靡,清军溃不成军,大清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在此过程中,南粤人民做他的吃瓜群众,在珠江两岸看热闹,还时不时起哄叫好,比过新年还热闹。 英军占据了广州城北的四方炮台,居高临下,俯视广州,只等英军头子义律一声令下,便要炮击广州城墙。 英军统帅卧乌古手握长长的指挥刀,站在高高的四方炮台上,俯视着脚下的广州城,意得志满。此次出兵一切顺利,5000年历史的古老帝国又怎么样,还不是不堪一击!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带着这5000士兵,凯旋而归,英国女王为自己加官进爵的画面! 可是,他忘记了一件事! 出兵远征前,他的上司强调一件事:你们此行只针对清 *** ,千万不要去惹广州的老百姓! 不幸,由于约束不严,他的士兵还是捅了马蜂窝! 一队印度黑人雇佣兵跑到三元里附近,调戏种菜农民韦绍光的老婆,被韦绍光召集人手,杀死了8人,将尸体丢到粪坑里。 为预防英军报复,一柬飞传,花都、从化、增城、南海、番禺人,带着他们的锄头、菜刀、三杈齿,纷纷赶来支援,12小时内便聚集了2.5万人。他们相约「 ”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 三元里事件就此爆发! 三元里抗英 庶民的胜利 据说,参与三元里抗英的乡民中,有不少是蔡李佛、洪拳的习武之人。 在战斗过程中,粤人打死带着洋枪洋炮的英军10人,伤103人,虽然粤人也牺牲了22人,但相比一败涂地的清军,这已经算是战果辉煌了。 1841年5月31日,在广州知府余纯保的调停下,包围英军的粤人才极不情愿的散开,英军统帅卧乌古带着他已经筋疲力尽的士兵,无比狼狈地撤出广州城。 原来气焰嚣张的英军,被搞得灰头土脸,颜面扫地。没多久,不知从哪儿又传出英军要报复乡民的消息,于是,在英国人出入的十三行门口,不知谁贴出了「 ”大字报”,把英国人一通辱骂,并「 ”约期再战”。 英国人恐惧,6月5日,拟了一份照会,威胁清 *** ,如果不制止乡民攻击英人,将回国请更多英军过来剿灭乡民。 那时,清 *** 已经与英国人达成了《广州停战协定》,对英国人的任何要求只能唯唯而已。 这一纸照会,很快引起了粤人的注意。他们认为英国人打不过自己,只能欺负胆小怕事的清 *** ,一个个义愤填膺。于是,他们决定向英国人下战书,请读书人写了一篇长长的檄文《全粤义民申谕英夷兵书》,针锋相对。 三元里古庙 看广东老百姓如何教训英国人 这篇《全粤义民申谕英夷兵书》充分展示了广东人好勇斗狠的性格特征,特摘录如下,并加以点评。 「 ”尽忠报国全粤义民,谕逆夷犬羊知悉。查尔英夷素习,豺狼成性,抢夺为强,即前明倭寇之党,我天朝曾经将尔诛灭,固大西洋各属国,求我皇上准其通商,我皇上体天地好生之德,容尔畜邦,通商交易。” 点评:在广东人眼里,英国长得太丑,简直不像人,像畜生,跟明朝的倭寇是同类人。我们中国对外贸易,并非因为自己缺吃少穿,而是可怜他们,才准许他们过来混口饭吃。大清国地大物博,自给自足,GDP占当时全球30%,早就是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确不用贸易也能过得很好。 「 ”尔不过贪利而来,有何知识。尓之贪利,犹畜生之贪食,不知法度,不知道理,而诚揽镜自照,尔模样与畜生何异,不过能言之禽兽而已,何知忠孝节义,何知礼义廉耻。” 点评:对英国人外貌进行攻击,无非是英国人满身长毛,没有进化完全,又不懂礼义廉耻,他们不过是会说话的禽兽而已。古代不只是清 *** 看不上「 ”蛮夷”,老百姓也一样。 「 ”尔虽有大呢羽毛,非我湖丝,焉能织造;虽有花边鬼银,非我纹银白铅,焉能铸成。其余各物,皆学我天朝法度,我天朝茶叶大黄各样药材,皆尔狗帮养命之物,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而不思报我天朝厚恩,反加仇害,用鸦片害我百姓,骗我银钱,尔畜邦素不食此物,何以毒我天朝。” 点评:此处「 ”大黄”是一种药材。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英国人吃的是牛羊肉饼,干燥不易消化,需要吃茶叶和大黄通便,没有这两样东西便要滞涨而死,连开眼看世界的钦差大臣林则徐都是这么想的,「 ”如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中国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则夷人何以为生”所以后来禁止与英国进行茶叶交易,进行经济制裁,闹出来大笑话。 我天朝素行仁义,不忍制造狠毒之物,岂似尔畜邦专以抢夺为生,故而船只坚固,炮火惨烈,火箭威猛。尔除此三物,更有何能。我天朝平素仁慈,不忍制造此等毒物,伤害尔等。如果狠心制造,何愁不诛尽尔等畜类,不知自量,妄称强梁。” 点评:大清国不是造不出坚船利炮,是因为这东西太狠毒,不忍心制造去伤害你们。你们是畜生才制造这类东西出来。的确,这话粗看可笑,细思有理。西方人经济的外向性,导致西方人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杀人武器多是西方人最先发明出来的。 「 ”尔前日虽占炮台,而所用火箭等物,全不中用,可见尔等畜类,亦无才能。齐数百乡村同时奋勇,灭尽尔等畜类,尔如果有能就不该转求广府苦劝我们义民,使之罢战,今各乡义民既饶尔等之命,尔又妄自尊大,出此不通告示。” 点评:乡民在三元里打的还不够痛快。 尔又卖弄能干,以恐吓我等。岂知尔之伎俩,我们早已尽知,尔既言战法,既与尔陆战,或阵战,或马战,或步战,尔仗炮火猛烈,则尔炮几斤,我炮几斤,两下对放,看谁炮火厉害;其余排枪刀剑等物,亦可两下对仗,看是谁胜。若言水战,则尔等将船退出虎门,候我百日后,造就船只,与尔外海对战,方为利害。尔一味花钱,勾买恐吓,即算尔畜之能乎。” 点评:这牛吹大了,告示里说广东人人陆战、阵战、马战、步战样样精通,不用我们大清军队帮忙,让我们老百姓跟你们英国军队单挑,充分显示粤人「 ”好斗”的性格特征。不知道当时道光皇帝的侄儿奕山带领的清军看到这话有何感想。 鸦片战争海战 我天朝仁慈宽厚,不忍即诛,大将军金枝玉叶。诸大臣厚德君子。众官勇亦皆忠厚慈祥,非真无能也。特怜尔身同畜类,性本无知,岂有人与畜斗之理。故任尔猖狂。 点评:「 ”天朝”指道光皇帝;「 ”大将军”指吃了败仗的奕山,他是皇帝的侄儿;「 ”诸大臣”指鸦片战争中的大小官吏;「 ”众官勇”指清军。表面上为清 *** 无能进行辩护,实看颇具讽刺意味。 「 ”再今且不用官兵,专用乡民,非我们乡民不仁。因尔害我乡村,伤我男妇,不得不与尔畜类同斗,现在我全粤乡商民,数千百万之多,大村福厚者,接济小村兵饷粮草。亦有义士捐资备办器械,有熟悉水路陆路者,各数百万之众。志切同仇,恨声载道。若不灭尽尔畜类,誓不俱生。” 「 ”尔若不早退出虎门,或有千百烧船妙法。烧尔片帆不返。不但现在船上畜类,全行烧尽。并要灭尔狗邦。我义士不分男妇,每人出钱十文,便足以造船只,修战具,灭尔有余矣。我们义士,受天朝二百年豢养之恩,今日若不诛尽英夷,便非人类。” 点评:满清入关以来,由于自己外族的身份,自卑心理很严重, *** 不把自己视为大清子民,鸦片战争时挤在珠江边看热闹,让清 *** 很受伤。现在终于有人说「 ”受天朝二百年豢养之恩”,皇帝看到这一句话,怕也会感动得不行。又说「 ”今日若不诛尽英夷,便非人类”,广东人俨然把自己视作清朝 *** 的保护人了。 「 ”况且如今并不用惊动天神,即用我们义民,便足以灭尽尔等畜生,上为天神泄愤,下为冤鬼出气,不用官兵,不用国币,自己出币,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恨也” 点评:我们不用惊动天神,不用官兵,不用国家出钱,我们广东人自己出钱出力,剿灭你们也绰绰有余。充分展示了广东人对自己力量的信心。 特先期示谕。尔义律,马里训,颠地单等。及各无父无君之辈,汉奸知之。本应措辞雅练。因畜类不通文字,故用粗俗言语。浅浅告谕。畜类急宜悔罪自首。面缚。庶分别首从。不忍全诛。如再挨延,后悔何及。特谕。” 点评:这篇文章通篇都是痛骂,这里也做了解释,本来应该写的文雅一点,但对付畜生就不应该用文雅之语。广东人的情绪可见一斑。 据说,当时清朝 *** 保看了战书后,赞其通俗易懂,骂的痛快。道光皇帝对檄文里颇具讽刺的话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觉得民心可用,重赏三元里抗英组织者何玉成「 ”六品军功”。 鸦片战争油画 英国人想进城,没门! 三元里事件后,虽然广东老百姓取得局部胜利,可并不能扭转大局。1842年,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清 *** 被迫「 ”五口通商”,即「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其他四口,都能按照条约要求,英国人在城中居住并可自由出入。 可是在广州,由于广东人担心英国人入城之后,扰乱社会治安,于是群起反对,英国人也害怕再次激起民愤,还是像鸦片战争前一样,只住在十三行附近,不能按条约约定,自由出入广州城。 德庇时就任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以后,向两广总督耆英提出进入广州城的要求。耆英左右为难,不同意吧,明显违约,英国人那里不好交代;同意吧,无法跟广东老百姓交代。后来耆英干脆借广东老百姓来恫吓英国人,他于1844年2至10月间,多次复信德庇时,表示: "入城一节,……并非本大臣别有意见","无如众志甚坚,牢不可破","若强行势迫,诚恐激起事端","此中为难之处,不独上帝可以鉴察,贵公使应亦谅及苦衷也"。 两广总督乞求英国宽予时日,等他说服广东人后,再行进城。当然这是拖延之辞,他也是不可能说服广东人同意入城的。 1845年10月,德庇时邀耆英到香港,当面恫吓:如再不许进城,英国"只可动兵",别无选择。耆英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无法,只得放出风声, *** 可能会让英军入城,再次利用广东人在三元里的余威压英国人。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现场 果然,听到消息后,广东人到处张贴布告,号召乡民准备再次战斗:"内则斩诛丑类,外则焚毁其巢,同心合力,尽剿根株,以彰天讨而申公愤"。德庇时慑于广东人的强硬,缩回香港。入城企图还是没有得逞。 1847年4月3日,德庇时还没死心,再次提出入城要求,并将军舰闯入珠江,耆英赶快从中斡旋,与英方密约两年后开放广州,英国军舰退了出去。耆英打的是自己如意算盘:英国入城两边不讨好,为这事自己折腾的够呛,反正两年后老子不干了。 1849年4月,密约期满,英国公使要求履约入城。那时候耆英已经调离广州,继任两广总督徐广缙还是没有胆量实行密约。英国人使用武力威胁,将兵船再次驶入珠江内河。 于是,广东出现了蔚为壮观的一幕,10万人齐集珠江两岸,面对珠江里英国军舰,举手高呼 *** ,声威震天,英国公使文翰被 *** 浪潮吓到,只好再次放弃入城要求,入城之事最终不了了之。 「 ”好斗”的广东人,终于给咱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关于三元里抗英战争

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1841年5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军攻陷广州城北诸炮台,设司令部于地势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仅一里,大炮可直轰城内。清军统帅奕山等求和,5月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以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换取英军交还炮台﹑退出虎门。但和约墨迹未干,英军就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奸淫妇女。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29日,三元里村民击退来犯小股英军,三元里民众料到英军必会报复,所以在三元古庙集合,相约以庙中“三星旗”作为指挥战斗的令旗,宣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同时,爱国士绅何玉成等出面联络附近103个乡的群众,会后,他们分头联络附近103乡的群众,准备共同战斗。次日,南海﹑番禺百余村团练手持戈矛犁锄,群起围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军司令卧乌古(又译作“郭富”)亲自带兵出击。团练且战且退,诱敌至牛栏冈丘陵地带。时大雨骤至,英军火枪受潮不能发射(印度雇佣兵,英方给他们装备的是比较落后的燧发枪,一遇雨淋便不能使用),团练民众冒雨反击,将英军分割包围,肉搏鏖战。追击过程中,英军第三十七团的一个连(60人)被义军截至稻田中,三四十名印度雇佣兵被刀砍毙伤。英军派出两个水兵连,带着“雷管枪”(不怕雨天)前来增援。被围困两小时之后,英军撤退至四方炮台。

5 月29 日,一小股英军又窜到三元里村抢劫奸淫,村民奋起搏斗,打死英军数名。5 月30日清晨,三元里及各乡群众数千人,手持锄头、铁锹、木棍、刀矛、石锤、鸟枪,向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挺进佯攻。英军司令卧乌古率领侵略军负隅顽抗。在战斗中,敌军少校毕霞紧张恐惧过度,加以天气炎热,昏倒在地,几分钟内死去了。敌军乱放枪炮、火箭,群众按计划且战且退。据参与此次战役的英军记载说:“我们(英军自称)的火箭炮继续对着他们的队伍一行一行地推过去,他们仍然没有什么畏惧的表现,摇动着旗帜和盾牌,引诱我们向前进。”卧乌古气急败坏,命令英军追击。农民群众牵着骄横愚蠢的敌军的鼻子到达牛栏冈附近,忽然战鼓擂响,埋伏四周的七八千武装农民猛冲出来,将敌人团团围困。此时旌旗蔽野,杀声震天,妇女儿童也上阵助威,为各乡的农民战士送饭,以林福祥为首的五百余名水勇也闻声赶来,参加战斗。各乡群众愈来愈多,英军急忙开枪射击,但挡不住武装群众的洪流。卧乌古指挥部下分两路突围,武装群众当即从两翼包围英军后路,并趁他们渡河和单列行进的有利时机,冲上前去肉搏。

按国内通行说法,此战共毙伤英军少校军需毕霞(Beecher 一译比彻)以下近50人,生俘10余人(一说歼敌二百余人)。而据卧乌古报告,为战死5人,受伤23人,毕霞系“疲劳过度而死”(另一说法死7人,伤42人)。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广州手工业工人以及附近州县如花县﹑增城﹑从化等地团练也陆续赶来,围台民众增至数万,相约饿死英军。他们用土枪,土炮,矛戈,盾牌,锄头,镰锹等,与英军作战。可谓"刀斧犁头在手皆成武器儿童妇女喊声亦助兵威。" 卧乌古不敢再战,转而威胁官府,扬言毁约攻城。奕山等闻讯恐慌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先安抚英军,复率番禺﹑南海两县令向团练中士绅施加压力。士绅潜避,团练逐渐散去,台围遂解。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人民群众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三元里之战,英军惨败,6月1日英军退出了广州。.

广东水师的主要战役:

道光十九年(1839年11月3日)英舰在穿鼻洋(广州虎门口)进行挑衅,清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军抗击。伤英舰一艘。英军败退,落海数十人。

关天培令军队向两船发炮还击,打断窝拉疑号船头,水师提督左营游击麦廷章连轰窝拉疑号船尾,英军在两方轰击之下,多人连炮跌落海。两个小时的战争之后,最终窝拉疑号帆斜旗落,边挡边逃,连同海阿新号一同遁去。在关天培收军之后,附近渔艇捞获英军军帽二十一顶,其他物事,不计其数。[1] 1840年

二月初五日,英军兵舰十八艘突入虎门,第二天向虎门发起总攻击。虎门失陷。坚守炮台,与英军浴血奋战的老将关天培以身殉职。二月二十三日,道光得到虎门失陷、关天培下落不明的奏报,决定再次增加广东兵力。加调广西兵2 000名,令其迅往广东,又将前调赴浙的湖广兵,改途迅往广东。派久历戎行的四川提督思齐慎为参赞大臣,令其星驰赴粤会同剿办。

自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二月初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道光先后调遣16 000名官兵赴广东,再加广东原有兵力,广东兵力不可谓不众,道光因此充满必胜信念,预言‘‘该将军等到后,自可一鼓成擒”。然而,就在增援之兵陆续到达广州后,英军于二月二十七日已攻陷了广州省河的第二重屏障清军严密设防的乌涌炮台。英国侵略者在相继攻陷虎门和乌涌炮台后,很快闯进省河,兵临广州城下。为了探听内河虚实,为发动更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作准备,英军舰只暂时退离了省河。义律致书已到达广州的参赞大臣杨芳要求通商,以图销售已运到中国的鸦片和从中国得到英国的茶叶。杨芳和广东巡抚怡良,在英军大批集积时与之达成停战协定,规定广州商业照常进行,商船应当到黄埔去装货。他们还在给道光的奏折中为“旬日间一无动静”而沾沾自喜。道光知道这个情况后,在允许除英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恢复通商时反对杨芳等准与英人通商的做法,他说:“英夷商船……断不准其通商。此次各国贸易,如有代逆销售蒙混影射等弊,即著严行查办,万不可稍存迁就之见,致逆夷得遂通商之欲。”道光提醒杨芳等,“所奏逆夷退出省河,是否仍在虎门以内,彼既深入重地,但能断其后路,不难聚而歼旃。著仍遵前旨雇募水勇,准备船炮,奋力合剿,朕拭目以俟捷音之至也” 48。自英国侵略者不断寻衅于广州后,先后有万启心、闽浙巡抚刘韵珂等奏请道光重新启用林则徐。然而,道光除了于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二日令林则徐于广州“协办夷务”而外,不肯给林则徐新的任命。道光甚至在刘韵珂请求准予林则徐“戴罪自赎,饬令迅速驰驿赴浙”的奏折上加上如下朱批;“一片妄言,不料汝等有是意见,而又敢形诸奏牍,殊增愤懑也。”49道光在英军即将发动大规模武装进攻的前夕,终于作出了重新起用林则徐的决定,这个决定无疑是很明智的。

三月二十七日,道光批览了杨芳、怡良关于广州通商的奏报,杨芳、怡良被英国侵略者因寻求贸易而实行的短暂停战所迷惑,认为英国“志在通商已可概见”,又以广州省城之锁钥“虎门既已失守,近省猎德、大黄窖等处亦俱被闯入,省城别无屏障”,各省调兵“皆不娴水战”,“无善策以操必胜之机”,还以英商货船所载洋米可作粤东接济之资等为由,力主“宜先准贸易,暂作羁糜”。道光对杨芳、怡良的主张大为不满。先是在其奏折上作了“若贸易了事,又何必将帅兵卒,如此征调,又何必逮问琦善,所见甚差’’的朱批。接着颁谕内阁,以“有意阻挠、怠慢军心”的罪名,令将杨芳、怡良先行交部严加议处。同时,道光在给军机大臣等的谕旨中严厉批斥了杨芳、怡良的所言所行。他说:“ ,陆续抵粤”,杨芳何以不痛加剿洗,乃迁延观望,有意阻挠,汲汲以通商为词。“是复蹈琦善故辙,变其文而情则一。”“杨芳等知迁就完事,不顾国家大体,殊失朕望。即所称货船附载洋米等语,全不可信,况鸦片来源,即在于此,又何以示禁令而除流弊。”道光明确表示:“此时更无他议,惟有进剿一法”,“断不准提及通商二字,坐失机宜。”

奕山、隆文、祁坟于三月二十三日抵达广州,道光令奕山等“妥为布置”,“务当谋勇兼施,分路兜剿”,并令奕山等在进剿得手后,将英军占据之香港和寄泊之尖沙咀“尽行收回” 。

然而,奕山等到广州后,并没有遵照道光之令妥为布置,更没有发动主动进攻。在给道光的上谕中,奕山只是一味陈述“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寇”的谬论,为其怯懦畏战寻找借口。时间很快过去了一个多月,当时,“粤聚兵虽众,守御尚无胜算,备攻具,巨木之运自西省,编扎为排筏者未成。水勇募自福建者千人,香山、东莞者三千,时亦未能骤集”。更糟糕的是,奕山对战、守毫无定见,起初赞成杨芳“待时而动,不可浪战取败”的羁縻政策,后来又为李湘棻、西拉本、段永福、张青云等“密请开仗”的怂恿所动。四月初一日,奕山贸然决定分兵三路出击,乘夜攻击泊于省河的英军舰只。奕山将各路兵马调拨完毕派遣出城时,才把出兵的事情告诉杨芳。当天夜里,英船突受袭击,遭受了一些损失,第二天黎明英军即开始反攻。在此后的四天里,英军四出袭击,至初五日,英军舍舰登岸,没有遭到抵抗,即占据广州城北门外制高点四方炮台。其后,英舰“聚泊游弋,小舟如梭织,其兵船迭运飞炮攻城,沿珠江二十里间,环东西南三门外,炮声无片刻断”。当时作为统帅的奕山,于城中伏处一隅,一筹莫展,杨芳称病不出者三日,“时内外门万七八千,军令皆撤入内,都司守备,无一人在城外者”52。初六日,在英军攻城前,奕山遣人在城上“改换白旗,军帅以下,各换会印缴付保纯(广州知府余保纯)缒城出”,向义律乞降。四月初七日,双方达成停战协定。规定奕山等挈清军退驻离广州60里以外之地;限一星期内交出赎城费600万元,款项交清后,英军退出虎门。 1840年12月,琦善与义律在广东开始谈判。由于英国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以及琦善擅自签订,使道光帝大为不满,道光帝便把琦善抄家革职,派奕山、隆文和杨芳赴广东指挥作战。1841年1月7日,英军也不满谈判的进展,义律先下手为强,出动海陆军攻占虎门的第一重门户--沙角、大角炮台,发起虎门之战。[23][25]

道光帝闻讯下令对英宣战,派侍卫内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并从各地调兵万余人赴粤。1841年2月23日进攻虎门炮台,虽部队英勇抵抗,但不敌英军,虎门炮台最终失陷[26]。2月26日,英军出动海陆军,攻破虎门横档一线各炮台和大虎山炮台,溯珠江直逼广州。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力战殉国[26]。5月21日,奕山令水陆军1700人,于黑夜分乘快船出动,挈火箭、喷筒,夜袭英船,掷火焚烧。5月22日英军2400人反攻。清军溃退。1841年5月24日,英军向广州发起进攻,一路占据城西南的商馆,一路由城西北登岸,包抄城北高地,攻占城东北各炮台,并炮击广州城。广州附近要地全失,18000多清军尽退城内,秩序大乱,在此形势下,奕山等竖起白旗求和[27],接受英方条件,签订《广州和约》,英国不但不率部撤离了广州,还勒索广州商家向英军支付了600万银元的赎城费。 1909年5月的一天,在中国南海海面上,出现一支由清帝国三艘军舰组成的小型舰队,清朝广东海军提督李准亲率战舰前往西沙巡视。

《申谕英夷告示》全文是什么?

《尽忠报国全粤义民申谕英夷告示》

谕尔逆犬羊知悉:

查尔英夷素习,豺狼成性,抢夺为强,即前明倭寇之党。我天朝曾经将尔诛灭,因大洋各属国,求我皇上准其通商,我皇上体天地好生之德,容尔狗邦通商交易。尔不过贪利而来,有何知识?尔之贪利,犹畜生之贪食,不知法度,不知礼义。尔试揽镜自照,尔模样与畜生何异?不过能言之禽兽而已。何知忠孝节义?何知礼义廉耻?尔虽有羽毛、大呢,非我湖丝,焉能织造?虽有花边、鬼头,非我纹银、白铅,焉能铸成?其余各物,皆学我天朝法度。天朝茶叶、大黄各样药材,皆尔狗邦养命之物,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尔不思报我天朝厚恩,反加仇害,用鸦片烟害我百姓,骗我银钱,尔畜邦素不食此物,何以毒我天朝?

皇上闻而震怒,特派钦差大臣林公,除尽鸦片之害。先期出示,令尔缴烟免罪。尔畜类尚知畏罪缴烟,所以奏知我皇上,赏尔畜类大黄、茶叶。尔畜类不知感恩,竟然不领,又不具甘结。尔既枉称厉害,何以不敢在林大人任内攻打广东?窜去浙江,残害定海百姓,又往天津,妄递呈词。尔如果真有冤抑,何不早递呈词?何以先扰定海,后到天津?可见尔明知罪重,不能解救,不得已妄捏诳词,希图欺骗。不料贪相琦善,受尔蒙蔽,代尔转达天听。我皇上好生为德,一时听信,撤去各省兵丁,饶尔狗命,不开枪炮。尔果认真恭顺,何以不将定海退还,回广东听候查办?乃仍在广东骚扰,仍在各洋游奕?贪相琦善受尔蒙混,撤沙角、横档之兵,拦阻众军,不开炮火,纵尔窜入内河。尔勾引无父无君之徒,作为汉奸,从中作乱,尔不过使钱哄买而已,有何长处?尔既妄称知兵,何不专用尔英夷交战?今用我国人为汉奸,非尔英狗之能。我天朝素行仁义,不忍制造此等毒物,岂似尔等畜邦,专以抢夺为生?尔船只坚固,炮火惨烈,火箭威猛,除此三物,更有何能?尔等畜类,不知自量,妄称强盛。尔前日所占炮台,所用火箭等物,全不中用,可见尔等畜类,亦无才能。其时我乡义民,约齐数百乡村,同时奋勇,灭尽尔等畜类,尔若果有能,就不该转求广州府(指知府余保纯)苦劝我们义民,使之罢兵。今各乡义民既饶尔等之命,尔又妄自尊大,出此不通告示,尔不过孽畜而已,竟敢为上宪,又妄称晓谕百姓。尔知百姓二字作何解?一派混帐,可恼之至!我们义士爷爷,尔畜生竟敢称我百姓。即尔妄言宽容,试思谁宽容谁?尔前月船只不动,我兵何难将尔焚烧?尔上炮台,我兵何难架炮轰击?特宽容尔等,留尔一线生路,而尚反言宽我百姓耶?尔全以假仁假义,哄骗于我,谓不敢加害,何以屡屡骚扰?一片诳言,焉能骗我?尔装模作样,假杀一二骚扰之人,希图卖好,用计骗我。伺我不知防备,尔遂乘时攻我,我们又受尔患。尔又卖弄能干,以恐吓我们。岂知尔之伎俩,我们早已尽知。尔既言战法,与尔陆战,或阵战,或马站,或水战,或步战,尔仗火炮狂烈,则尔炮几斤,我炮几斤,两下对放,看谁炮厉害。其余排刀枪,亦可两下对仗,看是谁胜。若言水战,则尔等将船退出虎门,候我百日后,造就船只,与尔海外对仗,果能胜我,方为利害。尔一味勾买恐吓,即算尔狗之能乎?我天朝鸿慈宽厚,不忍即诛,大将军金枝玉叶,诸大臣厚德君子,众官员尽皆忠厚慈祥,非真无能也。特怜尔等身同畜类,性本无知,岂有人与兽斗之理?故任尔猖狂。今且不用官兵,专用乡民,非我们不仁,尔害我乡村,伤我男妇,不得不与畜类同斗。我现在全粤乡民数千百万之多,大村富厚者,接济小村兵粮饷草,亦有义士将资备器械,有熟悉水势陆路者,各有百万之众。志切同仇,恨声载道。若不灭尽尔畜,誓不俱生。尔若不退出虎门,自有千百烧船妙法,烧尔片帆不返。不但现在船上畜类,全行烧尽,兼要灭尔狗国。我义士爷爷,不论男女,每人出钱十文,便足以造船只、修战具,灭尔等有余矣。我们义士受天朝二百余年豢养之恩,今日若不诛尽英夷,便非人类。

尔杀害我乡百姓,大干天和,又将各棺骸尽行残毁,各庙神佛俱受灾殃,正为天怒人怨之时,鬼神之所不容。尔如不信,试看前者大班剌利图占澳门,立刻身死;律劳卑闯虎门,旋即忧惧死;马刺臣暗中播弄,是年亦死;其惯卖鸦片之曼益,鬼使神差,令其自刎而死。此等之人,个个难逃天谴,何况尔等今日大逆不道,岂能逃去天网耶?即如现在尔等船只,或遭风火,或陷河洲,样样俱是天意。尔所用火箭,全然无用,分明鬼神护佑我们。畜生若再逆天,是得罪上苍,天上雷神,何难将尔义律等立刻殛死?何难以雷火烧尽尔等兵船?何难一阵狂风,掀翻船只,将尔等葬诸鱼腹?况且于今并不用惊动天神,即用我等义民,便足以灭尽尔等畜生,上为天神泄愤,下为冤鬼出气。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报我各乡惨毒之害也。白麦、忧毕,平日何等强横,如今二人已被我们义民,轻施手段,将他擒住,碎尸万段。尔等更有何样本领,敢犯我们,我们何难一鼓而擒,将尔剿灭耶?尔所用汉奸,皆我天朝犯法之徒,或杀人逃去,或舞文弄弊,平日极无本事,天朝所屡弃不用者,尔乃重用之,此等人乃忘恩负义之徒,既负于我,必负于尔,将来此等人在尔处从中作事,将尔杀尽,亦不可知。尔花钱购买,养活此等人物,岂不大愚可笑?尔等占据内河,强梁霸道,不过要在此通商,好卖鸦片烟,岂知买卖要人情愿,如今我们不愿与尔交易,尔偏要求人,羞也不羞?尔之货物,我们很不希罕,我们要买货物,自有恭顺各国同我交易,货物多得很,何必定与尔交易耶?尔如今如此可恶,我们痛恨已极,若不杀尽尔等猪狗,便非顶天立地男子汉。我们一言既出,万不折回,一定要杀,一定要砍,一定要烧死尔等。就请人劝我,亦必不依,务必要剥尔之皮,食尔之肉,方知我们利害也。特先示谕尔义律、马里逊、颠地、担拒等,及各无父无君汉奸知之。本应措词雅驯,因畜类不通文字,故用粗俗之言,浅浅告谕。尔畜类急宜悔罪自首,面缚,庶分别首从,不忍全诛。如再延缓,后悔何及。特谕。

中英镇海之战的战况如何?镇海失手,主帅裕谦自杀、余步云的被斩

裕谦一上任,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与定海隔水相望的镇海城稳定人心,恢复生产,修筑工事,着手准备收复定海。后来,英国军队撒离了定海,不少人以为这下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裕谦丝毫没有大意,他提醒大家:洋人不会就此做罢,咱们必须抓紧时间,整顿防务,否则还得吃大亏。”一时间,整个定海群情激昂。当地百姓有的报名当兵,有的自愿组成团勇,配合官军出海巡逻,监视侵略者的动静。老百姓感激地说:这回有裕大人领着,豁(huo)出命也要把洋鬼子赶回大海里去。为了切实加强定海防务,裕谦白天顶着烈日,迎着海风亲自到定海察看地形,监督战备;夜里提着油灯,对着地图,思考着周密的防卫措施听说定海总兵(定海的最高军事长官)葛云飞擅长造炮,裕谦就把葛将军请来,一同研究增添新炮和设置炮台的事情,支持他重开炮局,铸造大炮。不久,定海城就新添大炮数十尊。经过几个月的认真准备,定海防务焕然一新,守岛战士也由三千人增加到五千多人。裕谦和当地人民决心与侵略者再分胜负。

战前誓师

1941年9月,英军头目璞鼎查率领舰队,再一次进犯定海。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等拚死作战,仍然失败了。定海再次失陷。英军占领了定海,又来进攻镇海。镇海有个招宝山,是进出的要塞,也是敌军必然要夺取的地方。负责把守招宝山的是浙江提督余步云。这个人胆小怕事,对抗敌的事一直不积极。裕谦为防万一,决定祭神誓师,鼓舞士气,也警告一下余步云。这天清晨,镇海城东的关帝庙前聚满了人群。原来裕谦要在这里祭神,准备和英军开兵交战。大殿当中供奉着猪羊等祭品,殿前一尊香炉缭绕着缕缕白烟。

裕谦身穿战袍,腰挎宝剑,显得格外威严。他大步走到供桌旁,先率众人祭奠神灵,而后庄重地接过随从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如今定海告急,镇海也危在旦夕,我等身为天朝官员,理应以死报效国家。如有胆敢擅言退兵,动摇军心或暗地勾结洋人者,生受极刑,死后也遭神诛!”裕谦说罢,把手中酒杯猛摔到殿前的石阶上。裕谦慷慨激昂的言语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纷纷下定决心:一定要与侵略者血战到底,誓死不投降。余步云却站在一边,脸色十分难看,一言不发。

临危不惧

裕谦让余步云坚守招宝山,派总兵谢朝恩守金鸡岭。他自已坐镇城中,准备迎敌英军攻到了镇海城下,裕谦亲自在城上率领将士构筑工事战斗打响后,他还不顾生命安危,擂响战鼓,激励士兵奋勇杀敌。这天,战斗正在紧张进行,突然从招宝山方向奔来一匹战马。来人跳下马,跌跌撞撞地爬上东城楼。裕大人,大事不好啦!”正在指挥作战的裕谦回头一看,来人正是余步云。他早被洋人的大炮吓破了胆,在裕谦一再命令下,才不得不率部驻扎在招宝山,但是定海激战的时候,他却见危不救,带着哭腔向裕谦乞求:“裕大人,英夷船坚炮利,眼看守不住了,依下官之见,还是退吧!”裕谦那双冒火的眼晴射向余步云,余步云吓得不禁倒退两步“其实我一个人死了也没有什么,可怜我那一家老小三十多口人怎么办呢”他说看,还挤出儿滴眼泪来。

“住口!”裕谦再也抑制不住一腔怒火,厉声喝道,“你身为天朝大员,不图舍身报国,反倒儿女情长,我都为你害臊!我裕谦说话算数,誓与镇海共存亡。何去何从,由你选择!”余步云不听劝告,回到招宝山后,竟然不战而退,临阵逃跑了。不久,金鸡岭也失守了,谢朝恩壮烈牺牲。裕谦接到招宝山、金鸡岭失守的消息,悲愤交集。他知道两山失守,镇海成了孤城,也将难保,自己为国尽忠的时刻到了。他把弟弟裕恒和几个心腹叫到面前,神情庄重地说道:“大战迫在眉睫了,我已决心效命国家,只是小女和她母亲还拜托大家多多关照。”说着裕谦端起酒壶,给大家一一斟满,带头一饮而尽说:“还是那句老话,胜了为我写捷报,败了为我办后事,一言为定了!”说罢,他与大家拱手道别,飞身上马奔向城头。

与镇海共存亡

10月10日破晓,英军由三面向镇海发起攻击。成排的炮弹落在城头上,落在城里的大街小巷,镇海城被淹没在浓烟与烈火之中。然而透过硝烟和烈火,可以看到每个城头都有抵抗者不屈的身影,大炮的隆隆声压不住抗击者悲壮的喊杀声这时候,鲜血早已染红了裕谦的战袍,但是他仍然镇静地指挥着战斗。又是一阵排炮过后,他发现身边仅有的几名士兵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城墙上再也听不到喊杀声了。城外,成群的敌人正嚎叫着蜂拥而来,清军把守不住,连连败退。镇海终于失守了。裕谦悲痛万分,决心与城共存亡。他大步走下城头,来到城下学宫门前的“泮池”旁,整了整衣冠,又朝北方连连叩(kou)首,然后纵身跳入池水中。副将赶来救起他,他已经昏迷不醒了。副将把他抱进一条小船,顺河逃离镇海。不想到了半路上,裕谦停止了呼吸。裕谦为了捍卫国家的 *** 和民族的尊严,以身殉国了。他是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职位最高的官员。他抗英斗争的故事直在民间流传着,大家都称他为林则徐第二。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英意三足鼎立德甲两虎相争】英夷之战完整版》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