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宋代军队与同时期的欧洲骑士,谁的防护装备更好宋朝持续的时间是960年—1279年,灭亡的时候也不过是13世纪。当时的欧洲,还是以锁子甲为主要护甲。在南宋末年,十字军东征的时候...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十字军杰拉德甲片,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宋代军队与同时期的欧洲骑士,谁的防护装备更好

宋代军队与同时期的欧洲骑士,谁的防护装备更好

宋朝持续的时间是960年—1279年,灭亡的时候也不过是13世纪。当时的欧洲,还是以锁子甲为主要护甲。在南宋末年,十字军东征的时候,那些欧洲骑士们也都是以穿着锁子甲为主,只是十字军们发展出了桶盔。当时的十字军战士,一般是亚麻武装衣外面套锁子甲,再套长袍来防止锁子甲被太阳晒到发烫。

那我们再看看宋代时期都是什么盔甲。宋代铠甲有很多种类,如金装甲、长齐头甲、短齐头甲、金脊铁甲、连锁甲、也包括锁子甲等,而且铠甲的组件较多。宋代的铠甲包括兜鍪、甲衣、披膊、吊腿等几个部分。宋代主流铠甲属于札甲,全用甲片编制,形制上为两件套装。披膊与护肩联成一件;胸背甲与护腿连成另一件,以两根肩带前后系接,套于披膊护肩之上。

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北宋的步人甲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属于典型的札甲。宋绍兴四年(1134)年的规定,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总重量达29KG,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为此,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29.8KG为限。此后,又把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35KG;由于弓箭手经常卷入近战格斗,其铠甲定为28-33KG;而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27KG。

锁甲的结构决定了锁子甲对抗切割类伤害的防御很高,但是对抗穿刺类伤害较差。穿刺伤害的巨大压强可以撑破用来编织锁子甲的环,而且对抗钝击几乎没有什么防御。这点上中国的札甲由于甲片大多有弧度,以及独特的排列方式,一般来说可以向一个方向轻松弯折甚至卷起来,但是另一个方向可弯折角度就比较小,这样在对抗钝击的时候显然比锁甲的防御力更高。由于甲片的排列方式一片叠一片,刺击一般会被直接滑开,所以对抗刺击效果也要比锁子甲略为优秀。

再看一下当时十字军的武器,12世纪的西欧缺乏轻型骑兵。弓箭手也许会有马匹,但徒步战斗。全副武装的重型骑兵都有一匹强健的战马,用以驮载武器装备重量增加了的人。他们的武器一般是一支长矛、一把长剑、以及一个由木头和皮革制作的风筝形长盾。缺少全副装备,比如仅有锁子身甲和头盔的重型骑兵,被称为军士。军士在战斗中发挥与骑士相同的作用,只是其效能要比骑士稍差,但其费用也较低。大多数轻型步兵使用弓箭,只有少数使用标枪。

巅峰时期的十字军和蒙古铁骑,谁的战斗力更强

蒙古军队厉害。

蒙古人极其擅长一边逃走,一边向后方的敌人射箭。当时欧洲骑士大多配备锁甲,虽然近战时十分强大,远程火力却根本无法和蒙古骑兵相比。

如果碰上蒙古骑射手,只有作箭靶子的份。而且蒙古骑兵不像欧洲骑士那样完全依赖强攻,他们只有当先用弓箭把敌人杀伤大半时才与敌人短兵相接。

1241年4月,蒙古骑兵就靠这种战法在多瑙河畔大破欧洲最精锐的十万匈牙利大军(由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率领),杀敌七万余,用弓和箭演奏了一曲”红色多瑙河”,几乎彻底消灭了欧洲的抵抗力量。若非窝阔台不合时宜的去世,早在800年前棕种人就统一整个欧亚大陆了。

扩展资料:

一只典型的蒙古军队里重骑兵大约占40%,轻骑兵60%。重骑兵主要用于突击,有必要也近身搏斗。第二次西征(1235-1242年)时蒙古重骑最常见的铠甲是扎甲(lamellar armor),也有人穿锁子甲和皮革护甲。

扎甲本身可以抵御刀剑劈砍以及弓箭和其他投掷武器的穿刺,但是刀剑能砍断固定甲片的皮筋,连续多次的劈砍可能导致铁片甲崩裂。

同时期的欧洲重装骑士一般全身(包括头部)披戴锁子甲,对劈砍防御较好,但对穿刺防护较弱,重量与扎甲,不过在拉丝技术成熟后,锁甲的成本大大降低,比扎甲更容易制作和经济,也方便维护储存。

十字军套在盔甲外面的那件衣服叫什么?

1113年成立的圣约翰骑士团(Knights of St. John),是耶路撒冷圣约翰医院属下的一支军事修道院组织,因此它又称为“耶路撒冷骑士团”(Knights of Jerusalem)或“医院骑士团” (Knights Hospitalers),是十字军为保护有病患的朝圣者而设。所穿服饰与纹章是黑袍+白色十字,所以又叫“白十字骑士团” (Knights of the White Cross)。

1118年成立的圣殿骑士团(Knights Templars),又称为“所罗门贫苦圣殿骑士团” (Knights of the Temple of Solomon),成员须一生恪守“贞洁、贫穷、顺服”,所以又称为“基督的贫苦骑士团”(Poor Knights of Christ),所穿服饰与纹章是白袍+红色十字。红色十字乃代表殉道,所以又叫“红十字骑士团” (Knights of the Red Cross)。《达芬奇密码》书中所指的就是这个组织。

1090年驻耶路撒冷的日耳曼族丢顿人所设立的“圣玛利亚医院骑士团” (Knights of the Hospital of St. Mary of the Teutons in Jerusalem) 简称条顿骑士团 (Teutonic Knights)。所穿服饰与纹章是白袍与黑色十字。此后1095年,当时的教皇乌班二世发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誓要为重夺耶路撒冷圣墓堂而战,十字军于1099年凯旋。

名字没有说明,应该就是普通的袍子,加上不同的色彩和十字。

冷兵器时代著名的铠甲

冷兵器时代著名的铠甲

1、哥特式盔甲

德国产,德国哥特式铠甲用钢片层叠嵌套,以此增强防护性能。遮盖全身的哥特式铠甲重量只有25公斤,躯干部与其他部件相连的关节部分,用鹿皮或者亚麻布作为内衬,这样整件盔甲的重量就由全身承担,并且穿着也舒适。

基本上,关节部位和肩甲里面不再使用钢片,使得四肢的活动空间更大。其缺点也比较明显,关节处用锁子甲提供防护,虽然中箭的概率不大,但近战时,容易刺穿这些薄弱部位。

2、米兰式盔甲

米兰铠甲是欧洲铠甲的代表作,大家都应该知道圣女贞德,她就是这款盔甲的“代言人”。为了让双手都能用于作战,米兰盔甲被发明了出来,穿上了盔甲后就不再需要盾牌,盔甲在关键的左胸部位增加厚度,起到了盾牌的作用。

工匠们选择自然界最为坚固的形状——球形作为盔甲的基本形状,因而其盔甲具有线条之美。面光滑的线条又有效地削弱了弓箭的力量,使用使弓箭难以射入人体中。

3、锁子甲

也称作链甲,是一种在铁器冷兵器时代出现的铠甲,是用细小的铁环相套,形成一件连头套的长衣,罩在贴身的衣物外面。所有的重量都由肩膀承担,可以有效的防护刀剑枪矛等利器的攻击,主要的作用还有对弓弩的防御,但威尔士长弓和中国连弩等强悍的弓弩还是可以侵彻贯穿锁子甲。十字军东征时,骑士们几乎全部披挂锁子甲,其重量大约13公斤。

4、胴丸

胴丸出现于平安中期,来源于挂甲,初始时,是下级武士着用的铠甲式样。胴丸刚出现的时候,为竹、皮质地的轻武装,裸足的下级武士专用,多为粗制滥造的产品。

南北朝时代,胴丸终于上升为重武装,并且在上级武士中逐渐流行开来。因为新时代的战斗模式,已经从旧的以骑射为主体,变成在复杂的地形中大规模集团接近战为主体。因此,胴丸变成了骑乘和步战两用的重要甲式。

5、明光铠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铠甲,在胸背甲上有一椭圆形,称作护心镜的金属板,提高了胸部与背部的防御力,名称即因护心镜而来。明光铠被认为是最好的盔甲,唐朝是明光铠的全盛时期。在战场上穿明光铠,由于太阳的照射,将会发出耀眼的“明光”,故名。这种铠甲的样式很多,而且繁简不一。

十字军之王2长枪兵能克制骑兵吗

能。

长枪步兵属于重装步兵类,主要运用于对付重骑兵的冲锋,他们手持长枪,一般会配带短剑,身上的盔甲多为锁链甲,在与骑兵作战时,枪兵手中的长枪是骑兵的致命威胁,长枪步兵一般是以方阵形式作战,最著名的有马其顿方阵步兵和罗马的长枪军团,这些防阵可以有效的控制对方重骑兵冲锋对我方步兵造成的威胁。

十字军除了平常像水桶样的头盔和剑以外还有什么装备武器?

人员装备

在11-12世纪,紧随增强要塞之后的是改进重型骑兵的盔甲。改进后的重型骑兵拥有长及膝盖的铠甲,并与圆锥形头盔锁子甲相连,保护头部的侧面和后面以及颈项。头盔与铠甲加在一起,成为一套重达至少30磅的盔甲。在铠甲的下面,骑兵还穿有防护垫,以减轻遭到打击时的冲力。其他的改变包括头盔上安了一个鼻片、只能砍击的长剑、以及一个由木头和皮革制作的风筝形长盾,无论乘马还是步战都能给人员以较好的保护。这全套用具价值相当于一个小型农场。

就像12世纪的军队都有基本相同的装备一样,骑兵也都拥有相同的武器系统。全副武装的重型骑兵(骑士)都有一匹强健的战马,用以驮载武器装备重量增加了的人。缺少全副装备,比如仅有铠甲和头盔的重型骑兵,被称为军士。军士在战斗中发挥与骑士相同的作用,只是其效能要比骑士稍差,但其费用也较低。

12世纪的西欧实际上没有任何轻型骑兵。弓箭手也许会有马匹,但徒步战斗。轻型骑兵在欧洲的边缘地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他们更多地是发挥战略作用,通常不像在卡累和曼奇刻尔特会战中所戏剧性展现的那样,利用其潜在的战术能力。

大多数轻型步兵使用弓箭,只有少数使用标枪。许多军队以弩箭取代了传统的弓箭。弩箭由罗马人发明,却被拜占庭人忘却,只在高卢人中幸存了下来,但在11和 12世纪终于又时兴起来。弩箭真正是一门纤小的弩炮,它有一把短小但有力的弓,安装在一个刻有放箭凹槽的奇身上,弩身上装有扣住弓弦的抓钩以及释放抓钩的扳机。弓弩手将弩箭竖在地上,用脚踏住弓身,以双手回拉弓弦;然后,他插入一支短而重的箭或弩箭,瞄准并扣动扳机。与普通的弓箭相比,弩箭射速较低,造价较高。导致其广泛应用的原因是其力量强大,而对弩箭手的技能要求较低。这是一个以机械代替人力的例子,弩箭在瞄准技能和开弓力量的要求上都比较低。要熟练掌握普通弓箭,需要通过训练获得必要的瞄准技能和反复、连续拉满弓弦所需要的臂力。

12世纪的重型步兵不像轻型步兵和重型骑兵那样拥有统一的装备。最好的重型步兵(通常是雇佣兵和民兵)装备有头盔、铠甲、短剑和长矛(比长枪更长)。这些重型步兵像弓箭手一样,作为城堡守军以及在进攻或防御城镇、城堡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出于这个原因,他们通常都由雇佣兵组成,为报酬而进行职业服务。这使得他们不需召唤就能够随时为封建领主履行军事责任。除雇佣兵之外,封建或地方分权体制造就的武器装备精良的重型步兵就很少了。此外,军事系统能够召唤大量装备不全的人员,许多人来时没有铠甲,也没有多少使用武器的技能。实施总动员时,还可以产生一支全部未经训练且缺乏组织的民兵部队,这些部队仅有农具作为武器。

古代盔甲种类

按照结构来说,古代盔甲可以分为鳞甲、锁甲、札甲和板甲四种类型。

先说鳞甲这种类型,全世界古代文明都不约而同,大规模使用过。就是将甲片按照鱼鳞状重叠排列,缝制或者钉在内衬上制成。不同时代的工艺造就了鳞甲不同的性能,比如斯基泰人的鳞甲,内衬多是织物或者软皮,甲片固定较难,在遭受攻击时容易脱落。

而一千年后,拜占庭帝国的鳞甲,融入不少东方的“奇技淫巧”,将鳞片缝制在一条条硬质皮革上,用铆钉加固,防止外翻,再串连起来,可靠性能大大提高,这也成为拜占庭重骑兵战场超强生存能力的保障。

锁甲,古代流行于中东和欧洲,十字军时期达到高峰,这种由金属环相连,编织构成的盔甲,对抗刀刃、弓箭有着较高优势。

锁甲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接锁甲,由锁环相连而成,而锁环没有闭合,受到冲击时,圆环因为结构缺陷,会很容易变形、脱落,防护性能一般。另一种锁甲是铆接锁甲,每个锁环由铆钉闭合,防护性能大大提高,这种锁甲也是锁甲中的高端货,为当时的贵族和皇家所亲睐。

在中国,锁甲早期主要是西域诸国和吐蕃的装备,比如唐朝《通典·吐蕃传》中记载,“人马俱披锁子甲,非劲弓利刃所能之伤也”,中原地区普及锁甲,基本是在宋朝之后了。

至于札甲,则是典型的东方盔甲样式,由金属甲片用绳索连接,纵横两个方向叠压编制而成,在宋金时期达到高峰。

札甲的代表之作——“铁浮屠”,从现代的复原作品来看,在战场上遇到穿这个盔甲的,跟汉阳造遇上捷克式的心情。

板甲,是西方盔甲的代表作,如果不算希腊肌肉甲和罗马环片甲,经典的板甲大概在英法百年战争之际(1337年 - 1453)就开始大规模应用。

板甲韧性强、硬度高,对抗刀剑长矛、乃至钝器都有较高的防护性。在古代盔甲冶金学权威著作《骑士与风炉》中,通过金相学研究,给出了些有趣的数据。

在不计算受力角度的情况下,要突破2mm的中碳钢,以弓箭压强来说,需要192J的能量,而且除此以外,还需要额外80J的能量来贯穿盔甲的内衬,才能伤害到人体。而斧头和刀剑攻击时平均能量在60-130J左右,而子弹直击情况下,需要825J能量才能贯穿,要知道16世纪的火绳枪,发药为黑火药时子弹初始能量为1300J,算上子弹能量耗损和板甲结构强度,板甲面对火枪时也具备较高安全性。

所以到了19世纪拿破仑战争,战场上依然活跃着大量板甲骑兵。即便今天,板甲也是军警们的最佳选择。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十字军的盔甲》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