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的水平上不去,是什么原因呢?答德甲的水平是不低的,但一直不是五大联赛最强的,一直是处于中游的位置。德甲目前的状况可以说跟拜仁是息息相关的,拜仁在德...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德甲莱比锡达姆施塔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的水平上不去,是什么原因呢?

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的水平上不去,是什么原因呢?

德甲的水平是不低的,但一直不是五大联赛最强的,一直是处于中游的位置。德甲目前的状况可以说跟拜仁是息息相关的,拜仁在德甲联赛是非常有统治力的,德甲一旦涌现出优秀的年轻球员,最后大部分都会被拜仁收入麾下。所以德甲的情况就是,拜仁负责取得荣誉,其他球队负责培养球员,这就使得德甲的竞争远远没有其他联赛激烈,所以水平也就一直上不去了。而且德甲对于大牌球星的吸引力也不够,球星没有其他联赛多,吸引的关注度也不够,现在连一些德国的年轻球员都被英超挖走了,这对于德甲联赛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另外就是德甲的50+1政策,对于资本的引入是非常不利的,现在的足球就是资本的时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的德甲的发展。

德甲联赛的球队里,拜仁是老大哥一样的存在,其他的球队成绩都不是特别稳定,大部分都是昙花一现,能够保持好成绩的,除了拜仁就是多特了,但是多特每次打出成绩,队里的年轻球员就被会更大豪门瓜分,然后进入低谷。

其他的比如勒沃库森、沙尔克04都是这个轨迹,不过虽然联赛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德甲这种拜仁独大的模式对于德国队水平的保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德国国家队直接就是以拜仁的球员为主要框架组成的,这样战术和阵容方面都比较熟悉,所以他们的成绩就非常稳定。

不过现在的拜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德国年轻球员流向其他联赛,拜仁在引援方面也更加广泛,这也是无奈之举,而且德甲也出现了莱比锡红牛这样的球队,对于德甲联赛的发展,这样是好是坏还不知道。

德甲落后西甲和英超俱乐部老板们怎么说?

同欧洲其他顶级联赛相比,德甲有自己的优势(例如球迷,俱乐部梯队等),但同时也有明显的弱点(欧战中竞争力不足,联赛中几乎没有超级球星)。整体而言,现在德甲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比起英超和西甲来确实要稍逊一筹。

对于这种情况,勒沃库森俱乐部的体育总监沃勒尔表示:“德甲所有的球队都鼓励进攻,想要获得更好的名次。但是拜仁的实力远远超出其他球队,他们在德甲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这同他们从其他球队挖人没有关系。”    法兰克福的明星球员凯文-博阿滕表示:“”德甲对所有的球员都很有吸引力,这里有杰出的联赛组织,几乎每一场比赛球场都爆满。德甲融合了其他联赛的特点,英超的快节奏,西甲的技巧,意甲联赛的战术,几乎是完美的。但现在的问题是你需要1.25亿欧元才能买到一名世界级的球员,我认为一个联赛不流出那么多的资金是一件好事情。”

沙尔克04俱乐部的经理海德尔表示:“如果德甲联赛‘50+1’的政策不改变,情况就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为像拜仁这样的俱乐部总是会比其他俱乐部从股市当中获得更多的钱。”

莱比锡RB的首席执行官Oliver Mintzlaff表示:“为了不落后于其他顶级联赛,投资者们需要变得更精明。同时,投资者们不应该把足球当成玩具。我们必须制定一些规则来建立一个框架,使这种平衡(缩小差距)成为可能。”

柏林赫塔队长伊比舍维奇表示:“如果你想跟上其他的联赛,就必须废除‘50+1’政策。

注:德甲“50+1”政策大致意思是,除了在政策制定前就已经投资并且拥有球队超过20年的拜尔制药(勒沃库森)和大众集团(沃尔夫斯堡),职业球队50%的股份必须由会员制的球迷俱乐部持有。也就是说,德甲俱乐部的最终话语权是在会员制的球迷俱乐部。

为什么德甲场均上座人数甩其他联赛好几条街

作为世界上运营得最为成功的两大联赛,德甲和英超的平均上座率往往在 90% ,豪门球队的上座率则可以达到 95% 甚至 99%。但比较明显的一个区别是,德甲的场均上座人数显著高于英超,这背后的原因何在?

低廉的票价和大容量的球场当然是最容易想到的答案。例如拜仁上赛季的季票最低档仅仅为 140 欧元,平均下来每场球 10 欧元都不到。《每日邮报》曾做过这样一个统计,用各国的平均周薪除以各大联赛的平均票价,进行比较。欧洲四大联赛中,德甲看球花费占据收入的比重最小,而英超球迷每周收入仅能购买 14.3 张球票,在全球也只有巴西联赛和中超的票价相对更高。

球场容量方面,德甲球队主场的平均可以容纳 44801 人,像拜仁的安联球场和多特的威斯特法伦更是可以容纳 75000 多人和 81000 多人。这个数字在英超就低了很多,即便在本赛季西汉姆和利物浦都搬迁或扩建到了更大的球场之后,平均容量也只是 38153 人。

不过这些数字仅仅能被称作一种现象,我们真正想问的是,为什么偏偏在德甲出现了这样的低票价和大球场?

“我们的联赛和英超的运营机制有着本质的差异。”德甲的市场部总监本德曾这样说道。

相比于外国资本不断流入,趋向商业化的英超,德甲显得更加纯粹。为了避免为单一所有者控制,德甲采取了独特的 “50+1 原则” ,即俱乐部至少要持股 50%,七人的付费会员至少持股 1%。这一规定的出发点在于,最大程度上保护球迷的利益,自然也深得人心。像 RB 莱比锡这样实际由红牛控制的球队,在今年升上德甲后就不断受到对手俱乐部的抵制。

这种“球迷至上”的理念也体现在了球票销售的方面。为了能让更多球迷来到现场观赛,价格低廉而又占更小空间的站票在德甲中有着不小的比例。例如多特蒙德最著名的南看台就是全欧洲最大的站席看台,那里的季票往往一票难求,一般只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死忠球迷才能买到。

除此之外,政-府也会给予俱乐部巨大的支持。例如比赛日期间,球迷可以凭借球票,低价甚至免费乘坐火车或大巴往返各个城市,这样的福利当然是正是俱乐部和政府以及各种机构合作的结果。

而在球场建设方面,相比于节衣缩食,借钱造球场的英超俱乐部,德甲球队往往能够得到政府的资助。比如柏林赫塔奥林匹克球场,重建耗费了近 2 亿英镑,他们自己一分钱都没出。法兰克福整修自己的球场,市政府掏了 1.2 亿英镑。这一方面得益于 2006 年的德国世界杯效应,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足球在德国更像是一场公共项目和事业。

英超资本主导联赛的现实,和德甲更重视社会整体利益的足球模式,很难去简单地评判孰是孰非。前者带起了足球在全球市场的关注度,后者营造出了无与伦比的球场氛围。这样多元的存在,本身就是足球的魅力之一。

德甲造星工厂桑乔哈弗茨这样的好货不断,但这并不是德甲的未来

据Squawka Football的统计,在本赛季的五大联赛中,进十球的U21均来自德甲联赛。他们分别是打进14球的桑乔,打进10球的哈兰德和打进11球的哈弗茨。

就在刚刚结束的德甲第27轮比赛中这三位年轻人都登场亮相,其中哈兰德没有斩获,而担当中锋角色的哈弗茨表现出色完成了梅开二度,桑乔替补登场尽管没有完成进球,但助攻阿什拉夫锁定胜局,使得桑乔成为德甲本赛季参与进攻最有效率的球员(14球16助攻)。

尽管大家一想到妖星总是想到法甲,一说到“黑店”都会想到葡超这些联赛,但不知道大家发现没,德甲近几年到成为成功的造星工厂。尤其是登贝莱、萨内这一批从德甲走出带火了德甲造星工厂大IP后越来越多年轻妖星愿意登陆德甲闯荡。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首先是德甲比赛的确打得相当开放,我们可以看到最近的德甲比赛依靠快速反击流相当多,这种比较开放式的打法能够激发很多年轻球员的进攻欲望。

当然也有很多人会说在英超现在快速反击流也很盛行,但应当看到英超在球员之间的对抗性上比德甲要更有强度,尽管这次复赛之后德甲对抗不足确实可能与球员在疫情中恢复的情况有关,可是这种肉眼可见的快节奏轻对抗,使得德甲确实看上去更加鼓励进攻。

(图)德甲复赛之后这种大比分比赛还是很多,反应了德甲确实鼓励进攻,有助于年轻球员提高进攻信心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德甲确实在用年轻人上是有自己的心得,就拿本赛季来说,德甲平均年龄五大联赛中平均年龄最低的,只有26.09岁,而根据德甲公布的各俱乐部平均年龄在27岁的只有四支球队。

如今的年轻球员想得也非常清楚,与其一开始在豪门枯坐冷板凳不如先找到一支愿意让自己上场的球队,在实践中多多历练。

(图)在皇马打不上主力的阿什拉夫和差点被“下放”到尤文U23的哈兰德都在德甲闯出了一条路

像哈兰德这样在本赛季被各大豪门抢得火热的球员,他就更愿意在多特坐稳主力而并非在尤文或者其他强队坐替补甚至只能打U23,而他在萨尔茨堡红牛队的队友南野拓実加盟利物浦这样的球队不可能有更多的出场时间。

最后德甲的50+1政策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年轻球员在德甲的扶植。

由于50+1政策规定决策权或表决权只能归俱乐部所有,私人或企业即使拥有50%所有权也不能完全地决定俱乐部的发展方向。

很多像中东金主这样的投资者自然就拦在了德国门外。没有大金主德甲也就不可能有像大巴黎、曼城那样几乎“无节制”的砸成熟球星。哪怕是跳出50+1的莱比锡红牛队我们也看到它的发展模式也并非是砸球星赢冠军来换更多商业投资。

(图)目前U21以下身价最高的前十名球员有四名来自德甲

没有钱买市面上昂贵的球星,那么也“变相”让德甲诸球队自觉采取了自我造星的模式。

不过凡事都有利好的一面也有弊病的一面。德甲如此盛产潜力新星,但由于50+1政策的束缚,球队竞争力在欧战上明显不足,也使得造星工厂德甲也留不住这些新鲜血液。

(图)他们的转会传闻对象都是英超西甲的们

不管是桑乔、哈兰德还是哈弗茨,他们的转会传闻依然集中在皇马巴萨曼联这些商业开发超强,在欧战上极具竞争力的豪门,或者是像曼城切尔西这些有金主投资的新“壕门”俱乐部。

在当今足坛金元浪潮的洪流下,在如今疫情发生之后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德国足球是继续保持着“造星工厂”的骄傲,还是未来破掉50+1加入金元足球的行列,或许已经不仅仅影响着桑乔、哈兰德、哈弗茨这批年轻球员的未来,更是影响到整个德国足坛的未来吧。

拜仁为什么骂霍芬海姆

北京时间3月1日凌晨,德甲联赛第24轮比赛继续打响。领头羊拜仁慕尼黑客场6比0大胜霍芬海姆,然而比赛中却出现了不和谐一幕:部分极端拜仁球迷打出辱骂霍芬海姆老板霍普的标语。这导致比赛两度被中断,在比赛恢复之后,两队球员最终以互相传球、聊天的方式表示抗议,最终草草结束了这场比赛。据德媒报道,拜仁可能会将因此受到处罚,但本场比赛的结果不会更改。

比赛两度中断

只因拜仁球迷打出辱骂标语

本场比赛并没有太多悬念,德甲霸主拜仁在上半场就已经4比0领先,在第62分钟将比分锁定到了6比0。

然而在比赛进行到第66分钟时,做客的拜仁球迷挂出侮辱霍村老板霍普的标语,迫使比赛中断。拜仁主帅弗里克以及基米希、阿拉巴等球员和球迷交涉,3分钟后比赛恢复。

▲拜仁球迷打出横幅辱骂霍芬海姆老板霍普

到了第78分钟,辱骂标语再次出现在看台上,比赛再度中断,球员退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比赛再次恢复后,两队都没有真刀真枪的对决。双方球员为抗议此举,互相传球,甚至聊天,直至比赛结束。最后这13分钟,球员们故意用这种“消极比赛”的态度来对抗极端球迷,连两队的门将诺伊尔和鲍曼都到了中圈,比赛最终在这种情况下消耗完了时间。

▲最后阶段,两队球员用在场上聊天的方式结束比赛

赛后拜仁主帅弗里克表示:“我对现场的情况不能理解,球迷应该把精力用在支持自己的球队上,今天这种不理智的行为没有立足之地。我对今天发生的事感到失望与抱歉,这些事与足球无关,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

他还补充道:“面对过去某些看台上所发生的事情,我们长期以来选择闭上了眼睛。我们对此太纵容,以至于今天不得不彻底重新思考。我赞赏比赛尾声阶段的进行方式,这是对那些在场的拜仁球迷们一记结实的耳光。”

“辱霍”现象近期多次发生

德国足协曾对此做出处罚

近期,德国球场多次出现了公开辱骂霍普的现象。上周德甲第23轮,门兴格拉德巴赫在主场和霍芬海姆的比赛中,主场球迷打出了辱骂霍普的标语,影响了比赛进程。

而同样一幕也出现在2月29日多特蒙德主场迎战弗赖堡的比赛中,比赛曾一度中断。据当地媒体《鲁尔新闻》报道,多特现场主持人向球迷发出警告,如果不立即停止辱骂行为,本场比赛有可能取消。赛场嘘声四起,躁动了好一阵才平息,但球迷依然打出辱骂德国足协的标语,抗议德国足协禁止多特球迷到霍芬海姆主场加油助威的处罚。

▲此前多特蒙德球迷也曾在德甲比赛中辱骂霍普

此前,多特蒙德球迷就曾多次在球场打出辱骂霍普的标语,2年前曾宣布不会对球迷做出“集体性惩罚”的德国足协对此做出处罚:三年内禁止多特球迷到霍芬海姆观赛。

赛后有德国媒体表示,此次拜仁极端球迷的标语既是在侮辱霍普,也是在抵制德国足协。在拜仁极端球迷的声明中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说:“德国足协体育法庭禁止多特蒙德球迷未来两个赛季去霍芬海姆观赛,德国足协再次违背了他们不会集体处罚的承诺,即便这个处罚和我们没关系,但我们认为这是对球迷权利的侵害,我们不能无动于衷,这是对我们的挑衅。”

辱骂源自“50+1”政策

霍普被认为是逆行者

德甲球迷为什么会骂霍普?源头还得追溯到德国足球的“50+1”政策和足球文化。

1998年10月,德国足协正式宣布,将德甲与德乙的球队改制成股份制公司。具体的方案如下:俱乐部仍然保持会员制体系,但是下属的球队改制成股份制。俱乐部可以在“一定条件限制下”,将球队的股权转让给其他投资个人或企业。

而方案中的“一定条件限制”,就是德甲球迷们熟悉的“50+1”条款。其中,“50+1”指的是表决权而不是控股权,并且也并非单指51%,即使是非整数的50.1%也是可以的。对于“50+1”条款正确的解释为:建立有限公司(球队)的母俱乐部必须对球队保持超过50%的表决权。这样的政策可以使球队仍能被代表球迷的俱乐部这方掌控,从而避免被像英超那样的外资财团所控制。

“50+1”条款也有例外,那就是“勒沃库森法规”,或者叫“拜耳法规”。该法规规定:如果一家企业在1999年1月1日之前,已经连续经营俱乐部与球队超过20年,即可不受“50+1”条款的限制,完全拥有球队。时至今日,德国仍然只有勒沃库森与沃尔夫斯堡两支球队适用于该法案。

在德国,有众多“50+1”政策的支持者,这部分球迷特别抵触由某个财团或老板控制球队的情况,而霍普正是被认为是突破这一规则的逆行者之一。

霍普投资家乡球队

创德甲奇迹却被认为钻空子

霍普是德国足球商业化的代表人物,年少时与足球结缘,曾经还在霍芬海姆青年队受训。后来他没有成为一名职业球员,而是成为一名出色的企业家。经过创业经商成为亿万富翁后,霍普发现自己家乡的俱乐部却已经沉沦至谷底——1988年的霍芬海姆已经沦落到只能参加德国第8级别联赛的业余水平。

霍普作为一名“霍村”铁杆,出于对足球的喜爱和对给予他青训机会的俱乐部的感激之情,从1989年开始投资霍芬海姆。他购买了主队大部分的股份,然后年复一年为球队进行着看不到回报的投资。与一般富商购买球队大肆引援不同,霍普首先投入重金的是球场、训练中心以及青训营建设,他并不想要直接买来成功,而是想要通过自己的投资一步步让母队成为可以持续百年的德国足球中坚力量。

萨尔茨堡红牛和莱比锡红牛什么关系

他们都是属于同一个公司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红牛。

源地不同,等级投入不同。1、因为德甲联赛的等级高于奥地利甲级联赛,所以萨尔茨堡红牛的等级和投入都低于莱比锡红牛。萨尔茨堡红牛的优秀球员都会提拔和升级到莱比锡红牛踢球,萨尔茨堡红牛等同于莱比锡红牛的预备队。2、他们不是来自同一个国家的职业足球联赛。萨尔兹堡红牛来自于奥地利足球联赛,莱比锡红牛来自于德国足球联赛。

因为“同属一个老板”是你在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法律上是要看如何控制球队的具体方法的。

比如莱比锡红牛,他不是属于哪个老板,他是属于球迷会的,是形式上遵守50+1的,只不过他的球迷会只有17个球迷,且全是红牛董事会成员。且一直都不增加其他球迷。那表面上看起来,这个公司其实是和红牛没有持股关系的(毕竟是属于球迷会,球迷会当中都是个人)。而球队平时主要的资金来源于红牛给的赞助,而不是股东给的注资,这是有区别的。比如你开一个公司,注册资金100万,这个100万是公司注资,给这个钱的人叫股东。而公司成立了,出卖门口的一个广告位,换得的钱,叫赞助费,赞助费可以收10亿,也不影响这个公司是一个100万的小公司。而红牛给的就是这个赞助费,无论给多少钱都不影响公司的股权。

所以实际上,红牛公司控制了球队,但法律上,股权上,和红牛没啥关系。那既然没啥关系,你也就不能说人家同一老板持有两家球队了。

在欧洲,类似这样的方式有很多,要绕开所谓的同一老板控制多个球队的限制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一些大球会往往会通过各类千丝万缕的形式发展很多服务球自己的“卫星球会”,在青训、转会等问题上,都可以帮得到主球会。

另外你说到财政公平。

财政公平和这个事没什么直接关系。财政公平的核心是要求球队收支平衡,减少债务。这个和控制几个球队没什么关系,相反不但没有分歧,一个老板利用不同级别的卫星球队却往往可以帮助主力球队减轻财政公平的压力。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德甲50+1莱比锡》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