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贝利简介!贝利(1940年10月23日——),出生在巴西的一个贫寒家庭,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体育明星之一,被国际足联授予“球王(The King of football)”称号。在职业生涯总共攻进惊人的1...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德甲12岁神童,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贝利简介!

贝利简介!

贝利(1940年10月23日——),出生在巴西的一个贫寒家庭,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体育明星之一,被国际足联授予“球王(The King of football)”称号。在职业生涯总共攻进惊人的1283个球(正式进球727个),一生中获得过无数荣誉创造过无数记录的贝利曾四次代表巴西国家队出战世界杯共打进12球,其中在世界杯决赛打进3球三次捧得世界杯(第6、7、9届)为祖国巴西永久保留雷米特杯。1980年被欧美20多家媒体记者评为20世纪最杰出的运动员之首,1987年6月他被授予国际足联金质勋章,1999年被国际奥运委员会(IOC)选举为“世纪运动员”,2004年FIFA国际足联百年庆典他与“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共同获得FIFA世纪最佳球员和足球名人大奖。

2013年度国际足联颁奖礼在瑞士苏黎世举行。贝利获得首次颁发的国际足联荣誉金球奖,球王激动地泪洒现场。

贝利是他的雅号。他1940年10月23日出生在巴西的特雷斯科拉索内斯镇的一个贫寒家庭,小时只能赤脚踢球。13岁时,他遇到了一位好教练,来到了当地的包鲁俱乐部少年队踢球,,使该队连续三年获包鲁市冠军。这位天才少年引起人们注目,1956年,著名的桑托斯队邀其入队,桑托斯俱乐部,是球王的母队,是世界上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在正式比赛中攻入10000球的球队,其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铁三角就贡献了几乎2000球(贝利1106场攻入1091球、贝贝750场攻入405球、库蒂尼奥457场攻入370球)。头一年,即攻入 32个球,成为该队最年轻的射手。1957年,未满17岁的贝利首次入选国家队,并首次参加世界杯赛,他以惊人的技巧驰骋赛场,使足坛惊呼:巴西出现了一位神童!在这位神童的激励下,巴西队愈战愈勇,一一击溃强劲对手,第一次为祖国捧回了世界杯。此后,在贝利统领下,巴西队又夺得1962年第7届和1970年第9届世界杯赛冠军(贝利在1962因伤只出战2场),贝利本人也成为至今世界上唯一一位夺得过三届世界杯冠军的球员。贝利是现代足球运动中最出类拔萃的人物。在其长达22年的职业足球生涯中,共参赛1364场,射入1283球,他赢得过世界杯冠军、洲际俱乐部杯赛冠军、南美解放者杯冠军、几乎赢得了国际足坛上一切成就,被人们誉为“球王”。1977年10月1日,美国宇宙队为球王举行了盛大告别赛,赛后,贝利在队友和观众的欢呼声中挥泪离场,结束了非凡的绿茵生涯。后于1995年至1998年间任巴西体育部长。2000年贝利被国际足联评为“世纪球员”,2004年贝利又被FIFA国际足联评为“百年最伟大的球员和足球名人”之一。(另一人是“足球皇帝”贝肯鲍尔)2012年伦敦奥运会闭幕式的神秘嘉宾。[3] 2016年贝利将参加巴西奥运会开幕式。

年轻时的球王贝利

球王的生涯是如此传奇。从1956年到1974年,贝利在桑托斯队效力了18个赛季,共11次夺取圣保罗州联赛冠军、6次巴西杯冠军、2次南美解放者杯冠军、2次世界俱乐部杯冠军(丰田杯前身)。其间,贝利11次当选圣保罗州联赛最佳射手,尤其是从1957年至1965年,他不可思议地连续9年穿上最佳射手金靴,这一纪录无人能够超越。

贝利的身材不算出众,但却有着了不起的天赋。出色的、超凡的平衡能力、宽阔的视野以及惊人的控球能力,这些都是他的“武器”,当然,双脚以及头球的精准射术更帮助他一次次的敲开球门。在贝利的生涯中,共参加了1,363场比赛,踢进1,281个进球,这是有官方记载情况下的历史最高纪录。其中,贝利6次在一场比赛中踢进5球,30次单场进4球,92次上演帽子戏法,1964年对博塔弗戈的比赛中,他更是一场打进8球!一年里进球过百对贝利来说不是难事,1959年他打进127球,1961年110球,巅峰赛季是1958年,17岁的他在圣保罗州联赛中踢进58球,各项赛事进球加起来达到139个!这些数字只能令人仰视。

不朽的贝利

2003年导演马塞尼说:“我曾经相信肯定会有人超越贝利,上世纪60年代时候,我把想法跟贝肯鲍尔讲过,后来又跟马拉多纳讲过,但现在我相信贝利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巅峰。影片就是告诉人们,贝利是历史上最好的球员,不仅空前,而且绝后。”

贝利和贝肯鲍尔分享“FIFA百年最佳”

贝利17岁便横空出世拿下世界杯,确立了世界第一人的地位,他所取得的1283个进球,是在无数人严密盯防下、没有红黄牌保护下完成的。

1974年贝利第一次宣布退役,法国《队报》杂志评选过去20年里全球最佳球员,贝利高居榜首,贝肯鲍尔名列第二。2004年国际足联百年庆典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盛大开幕,球王贝利和球皇贝肯鲍尔分享“FIFA百年最佳球员和足球名人大奖(Fifa Centennial Player And Football Personality)”共同加冕世纪足球先生成为当之无愧的足球历史地位第一人。

腹肌比健身教练还要强的五岁足球天才是谁?

五岁足球天才横空出世!足球天赋超强,腹肌让国足汗颜!

足球是一项非常吸引人的运动,很多人喜欢足球,也有很多人因为足球出名,比如众所周知的足球运动员贝克汉姆,在足球方面就有很高的造诣。但我们今天介绍的一位在足球方面也很优秀的人,你肯定想不到是一个五岁的小孩子!

这个五岁小男孩名叫阿拉特,是一位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百万粉丝的健身网红,才五岁的他在体育方面拥有着惊人的天赋。在别人四个月还在妈妈的怀抱里的时候他就开始接触体操了,九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体操,到现在体操,足球及拳击已经不在话下。他的爸爸在他小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小孩不简单,臂力和腿的力量都明显高出同龄人,加上小阿拉特又有着非常强的柔韧性,使得他在体操方面的表现非常优异。

阿拉特的父亲还经常拍摄阿卡特平常的训练,并将视频传到网络上,网友们看到视频后顿时炸了锅,纷纷表示这个小男孩太有潜力了!尤其被中国人称为神童,简直是足球界的天才!由于小阿拉特在体育方面的天赋及平常相对比较刻苦专业的训练,小小年纪的他已经练出来了六块腹肌,身材比国足的运动员还有好,真是让国足运动员们汗颜!

因为小阿拉特是一位在网络上爆红的小孩子,各种比赛中优秀的表现更是获得了很多人的关注,于是各种广告代言的公司就纷纷上门希望可以与阿拉特合作代言自己家的商品,各国的媒体也对他刮目相看,对他竞相报道,使其曝光率大大增加。

阿拉特在体育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接触,并且在足球,体操和拳击方面尤其突出,但是他对足球却更为喜欢,还说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爆红的他为家庭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来家里并不富裕,但由于阿拉特的出名度应邀参加了一些活动,接了不少的代言广告等等,年收入竟然达到了百万!

这确实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而且现在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潜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相信等长大了一定会更有前途的!不过这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让我们一起关注阿拉特的成长,共同见证这位天才儿童的成才之路吧!

奥运在我心中征文例文?

我的奥运情节

一、1988年汉城奥运,模糊的记忆

88年的汉城奥运会,我跟奥运盛事首次结缘。当时很少有电视直播,大部分都是录像。我也是主要从每天的新闻得知比赛消息的。

当时我最为关注的是足球和排球。或者因为是男孩子的天性吧,我第一项喜欢的运动就是足球。还记得我第一场正儿八经看的足球赛是在87年,中国对朝鲜的友谊赛,当年我7岁。然后,在球迷父亲的熏陶下,我逐渐地领略到足球的魅力。当时听说中国队历史性的第一次打进世界性的比赛,真的非常期待。尽管对当时的球员都不认识几个(现在更加全忘了),不过还是兴致勃勃地把中国队所有的三场比赛录像都看完了。虽然到最后只看到了三个鸡蛋,不过当时可真没半点伤心失落的,我们的实力就是这样嘛。

后来才听说中国队被世人讽刺为"最没进取心的球队"。其实当时中国队好歹也都平了一场,积1分嘛,论成绩也不算最差,难道只有像瞎苍蝇一样乱撞进个球然后大败才算是"有进取心"吗?唉,归结就是中国在国际足坛太没地位了。

真正令我感到心痛的是女排。跟足球因为兴趣而关注不同,当时我关注女排纯粹是冲着金牌而来的。因为中国女排五连冠的光辉历史,因为女排在爸爸妈妈一辈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促使我关心起这项运动来。不过也不知道是我倒霉还是中国女排倒霉,看到的尽是失利的消息。先是小组赛大好局势下2-3败给秘鲁,再就是半决赛惨败给苏联,其中还有一局经典的0-15。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中国女排告别了冠军。

不过世事就是那么奇妙,尽管我是从最低谷开始认识中国女排,但后来女排却成了我最为钟情的项目。

88年的奥运会好像到处都充斥着失利的消息,最令人心痛的莫过于体操王子李宁的数次失手。我只记得他那一脸无奈的苦笑,摇头,然后尴尬的退到一边去。他就是这样,为自己的体操人生画上一个遗憾的句号。

不过,88年的奥运会还是产生了几个亮点。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陈静的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倒不是因为她,而是由于当时的前三名都被我们中国队所包揽。当时电视台特意把这颁奖仪式播放出来,看着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那场面真的很壮观。

林晓敏在泳池里首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游泳的实力,尽管只是一面铜牌,但也引起国人的关注。最为可惜的,是作为中国泳坛的开拓者,她后来并没有取得更好的成绩。

还有其他的,许艳梅、高敏的跳水金牌,楼云的跳马冠军以及陈龙灿/韦晴光的乒乓球男双夺冠好像都没给我太大的震撼,或者还是因为我太小了,才8岁。

就这样,我的第一次奥运之旅就这样过去了。

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

1992年,我已经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体育迷,对任何的体育项目都不会错过。而且当时电视直播已经不是什么奢侈品,因此当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我基本上从头看到尾。

最令我振奋的可能是游泳,在前七天的游泳比赛中,我们中国队真的捷报频传,共收割了4面金牌。不过比较遗憾的,是最后的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憋足劲跟美国队一争高下的中国队还是功亏一篑屈居亚军。我记得游最后一棒的是乐靖宜,因此当时我对她的印象就非常差,因为就是她那一棒给美国队超过了。其实我这样怪她也挺没道理的,因为美国队最后一棒派出的是世界亚军。总之从这个接力就可以看出,即使在全盛时期

,中国女子游泳的整体实力还是比不过美国。

乒乓球也给了我们无限的欢乐,邓亚萍和乔红的称后巩固了中国女队的统治地位,王涛吕林的夺冠证明了中国男队从双打突破的战术成功。反观另一项小球羽毛球则令人心痛不已,原本以为首次进入奥运项目的羽毛球能给中国队带了多几个夺金点,尤其赵剑华的男单真的是当之无愧的大热门,当时的舆论甚至早早把这一面金牌划归帐内,谁知最后却颗粒无收,从此中国羽毛球也滑进了历史最低峰

。可能受这种因素的影响,当时我对羽毛球的兴趣就远少于乒乓球。

那届奥运会有两个现象令我颇感兴趣的,第一是出现了很多夺金小小将。跳水的伏明霞、孙淑伟,体操的陆莉都是十足的小孩子。当年我12岁,每当想到只比我大几年的小孩子竟然可以去拿冠军,成为民族英雄就觉得说不出的奇特。但是非常可惜,在四年后就只剩下了伏明霞依然驰骋奥运赛场了。

第二个就是张山的巾帼不让须眉。体育比赛出现男女混合的项目已经让我倍感奇怪了,而在这个项目中胜出者竟然还是女的就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还记得当时报道她在领奖台接受祝贺的时候,亚军和季军还跟她行了西方礼(kiss),两个大胡子把张山扎得哇哇大叫。

留在巴城的眼泪好好像并不多,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俩。一是跳水皇后高敏,尽管夺冠无数,但那次的过程险恶异常。由于前面出现了失误,她几乎在跳水生涯的谢幕战中演砸了。因此在领奖台上她抿着嘴,手举鲜花,眼眶中溢出闪闪的泪花。二是庄晓岩。由于自己不懂柔道,所以我并没有看比赛,但看到她在领奖台上的嚎啕大哭也知道胜利来之不易。这也是我印象中哭得最厉害的冠军。

不过有些时候,哭不出来更令人伤感。中国女排,这支令我寄予无限希望的队伍,由于轻敌大意加上伤兵满营,小组赛中三战三负未能出线。比赛结束后,李国君强忍着泪水,用哽咽的声音接受采访。看到了这一幕,谁都不忍心去追究她们……

不过总的说来,那届奥运会给我的感觉是欢快的。中国代表团以16面金牌位居各代表团的第四位。那几年发生了一件国际政坛的大事--苏联的解体。针对这一变卦,当时的舆论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是由于独联体各国政治动荡,体育实力势必下降。中国以后有可能成为世界体坛的三大霸主;第二种观点相反,认为苏联的解体分解了多个具有相当实力的小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等无不能威胁中国的地位,因此日后中国在体坛

中很可能进不了前四。当然,种种都只是主观猜测,真正的答案,四年后就揭晓了。

三、1996巴塞罗那奥运

转眼间又四年,1996年迎来了亚特兰大奥运会。

历史惊人的相似,那一届的中国代表团也是取得了16面金牌,排名还是第4,跟四年前的巴塞罗那一个翻版。不过在中国体育竞技水平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成绩竟然还跟四年前一样,那只能说,那届奥运会我们的奥运健儿发挥得不如人意。

的确,那届的奥运会有太多的遗憾了。刘黎敏,乐靖宜的0.0x秒让中国游泳队的金牌数由上届的4面猛减至1面;王义夫最后关头的失手让煮熟的鸭子飞走;王军霞在自己最强项的10000米受到众人夹击最后只得了一面银牌;李小双,毕文静被裁判压分饮恨赛场……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遗憾,让中国的多面金牌都变成了银牌。

还有无数失落的人。孙淑伟,中国跳水界的神童,在国内的预选赛中由于受到眼疾而无缘奥运。赛前舆论媒体还一致乐观,说什么"东方不亮西方亮",谁知道田亮肖海亮一个都没亮起来,金牌就这样旁落了。

莫慧兰,中国女子体操历史上实力最强的运动员,论实力,她在五个项目里面都可能夺金,可惜她欠缺一名优秀运动员所必备的条件,心理素质,每逢大赛总是出错。那届奥运能拿到一面跳马的银牌也算差强人意了。

当然,每届奥运都会产生一些名成利就的英雄。伏明霞板台兼顾独取两金,谱写了中国跳水史的纪录。成为当之无愧的跳水皇后。她那时的笑容是多么的迷人,到现在我还眷恋着。

不过最美丽的冠军非王军霞莫属。获得5000米冠军后,她身披中国国旗绕场慢跑,造就了中国奥运史上最美丽的一个经典场面。

熊倪的金牌也来之不易,88年汉城奥运裁判把本该属于他的金牌送给了洛加尼斯;92年孙淑伟的横空出世又让他再等了四年,直到那届奥运,在谭良德退役,跳板项目后继无人的情况下,他毅然从10米高空走下来,为中国男子跳板首夺奥运金牌,也圆了自己的金牌梦。

邓亚萍再次囊括了乒乓球女单和女双的金牌。赛后赛后萨马兰奇还专门给她颁奖,这份殊荣不是一般人所能享受得到的。两届奥运共收割4枚金牌,不知道今年的王楠能不能再创这一纪录呢。

还有两面银牌特别珍贵,就是女足和女排。这两支队伍有着相似的经历,赛前都没有被看好,比赛的时候超水平发挥,取得了佳绩。女排的成绩当然令我欣喜若狂,就是女足,我也高兴了好一阵子。但是随着舆论麻木的褒女足扁男足,我开始产生了逆反的心理,对中国女足慢慢有了一种抗拒。

就这样,一届奥运会又远去了。记得萨马兰奇在闭幕式上破天荒的不用"最好",而用了"最有特色"来评价那届奥运,这也反映出,那届奥运会并不是很成功,亚城也没给我留下太好的印象。

四、2000悉尼奥运会

2000是千禧年,世界各国都有各种各样活动。但对我这样一个体育迷来说,悉尼运还是最为值得关注的盛典。

开幕前各舆论出奇的低调,都觉得中国队只能获得20枚左右的金牌,加上东道主澳大利亚增长潜力巨大,中国很可能只落到第5。不知道是否是传媒为了给代表团减压而故意唱低调,反正我觉得当时绝大部分的预测都非常没根据。那几年中国体育综合实力的增强是有目共睹的,而且那届奥运会的奖牌设置还对我们非常有利。双人跳水和女子举重项目的增设无疑给中国队带来更多的夺金点。因此如无意外中国队的金牌数可以达到25左右。

反观中国队的主要竞争对手,德国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已经呈现败退之状,这一届估计中国超过他不成问题。至于澳大利亚,尽管身为东道主,但金牌数无论如何也不能暴涨到25吧?因此赛前我就跟朋友赌,中国队在金牌榜可以排第3。

一切都如我所料,中国队真的得了第3,但是金牌数比我预测的还要好,竟然达到28枚。那时候我读大三,课程不太紧张,因此就总泡在食堂看电视直播,只要是中国队夺金项目就绝不错过,而宁可撬课。还记得有一天中国队的强项特别多,我竟然由上午到晚上都没离开过电视机,最后一天夺6金,让我们进行而归。

跳水无疑是夺金第一大项目,共为中国代表团贡献了5枚金牌。但却是最不令我满意的项目。开赛之初男子双人跳台,女子双人跳板莫名奇妙的失手让我还没回过神,在女子单人跳台这个中国队传统上最强的项目上,我们竟然也把金牌拱手相让。还记得比赛后,我郁闷得饭也吃不下,跟几位朋友闷闷不乐的逛了学校一圈,然后回寝室把所有写着"梦之队"的报纸全撕光,接着对着墙壁开骂,先骂桑雪李娜败家,再骂周继红十足是昏君,再又一起怀念徐益明……

大悲后的欣喜是十分值得珍惜的。正当我们都对跳水队失去信心的时候,正当我们都认为男子单人跳板的金牌肯定没戏的时候,熊倪却奇迹般的反败为胜,为中国队获得了第一面跳水金牌。当时我们声嘶力竭的大叫大笑,直到筋疲力尽。

比我们更激动的是周继红,比赛结束后她紧紧地抱着熊倪痛哭起来。是的,她应该感激熊倪,是熊倪拯救了中国跳水队,也拯救了这个女人的仕途。

随后的比赛中国跳水队势如破竹,连夺五金。尤其是最后男子跳台中田亮胡佳的优异表现令人惊喜。他们风格迥异,田亮的气质潇洒俊逸,胡佳的动作秀丽和谐,他们让我前所未有的喜欢上了跳水这项运动。

一届奥运会夺得5枚金牌,周继红的确有了炫耀的资本。但是,中国跳水队的实力本来就超群,这成绩又有多少是她的功劳?今天,她可以吃着老本笑傲江湖,那明天她又凭什么去征服世界?又或者说,失去了徐益明的中国跳水队会有明天吗?

乒乓球几乎是96年的翻版,中国队再次包揽了所有的金牌。王楠也copy了邓亚萍的大满贯,把女单和女双两面金牌收入囊中。不过看王楠的比赛我总没有看邓亚萍的那种踏实,好几场比赛她都是后来居上险胜对手,让人提心吊胆的。不过,邓亚萍本来就是百年

一遇的奇才,我们又怎么能够随便用她的高度要求别人呢?

孔令辉在最后关头以力拔山兮的气势把老瓦坎于马下,获得了乒乓球比赛中分量最重的金牌。记得比赛前央视的解说曾经说过,老瓦是中国乒乓球界最值得尊重的对手。可不是嘛,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以一人之力对抗强大的中国军团。也只有他的存在,才可以让乒乓球更有悬念。这场决赛堪称经典,我就一直希望再次看到孔瓦的对决。可惜岁月不饶人,今年的奥运会,这两人已经不太可能再会师决赛了。

王励勤和阎森战胜了孔令辉刘国梁这一对金牌双子星,获得了男双冠军。对王励勤而言,这一面金牌应该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就在那届奥运的不久前,他才被蔡振华斥骂为"低能儿",那一次,他终于用成绩证明了自己尚属正常的大脑。也是从那一届奥运开始,他慢慢走向成熟,成为中国队当之无愧的当家小生。今年的奥运,要看他了。

羽毛球也为中国队收割了4面金牌。但看百分比,这4面金牌占了羽毛球全部金牌的50%,比不过乒乓球。但是羽毛球给国人的惊喜绝对是最大的,或者说,羽毛球奇迹是当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最亮的一道风景。女单女双的金牌尚属意料之中,但混双和男单却完完全全是拚出来的结果。没记错的话,羽毛球奇迹应该是从张军/高凌战胜金东文/罗锦民开始的。然后带动了男单,最后两个项目双双夺冠。张君高凌开始登上世界之巅的同时,吉新鹏也成了势英雄。尽管后来吉新鹏锋芒不再,重归平庸,但是这就是他本身的实力,我们还能强求些什么呢?能在一生人当中爆发一次为国家争了一面金牌,已经是他卓越的贡献了。

体操场成了湖南人扬威的沙场,李小鹏和刘璇两个湘军的代表人都获得了单项金牌,而且他们还是在同一天以同一个分数(没记错的话就是9.875)夺冠,这可谓是一个小小的巧合。小鹏的实力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但刘璇那面金牌我一直觉得有点奇怪,因为从直播上看,她的表现并不比俄罗斯的两位选手要好,甚至在平衡木上还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晃动。联想到裁判界一向有几大强国瓜分金牌的惯例,再结合中国队前一天单项比赛中颗粒无收,不禁令人浮想联翩。

田径场上王丽萍为中国田径界争得了仅有的一点面子。但非常荒唐的是,当时另一热门刘宏宇在自己三犯被罚下场后,却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为了队友而故意采取的战略。这幼稚的言论却骗得了当时央视直通悉尼的主持人沙桐的信任,在节目中大放阙辞,把王丽萍的冠军归功于中国队的整体战略的成功。看着刘宏宇被罚下场后那痛苦的表情,我本来还想报以一丝的同情,但发生了那件事后,我只觉得她说不出的恶心,一个输不起的运动员是没有资格受人尊敬的。

悉尼奥运对中国代表团来说真的是大获全胜了,唯独中国女排失利了,彻底的失利。看着孙玥在输给克罗地亚后掩面痛哭,胡进一脸无奈的神情,我的沮丧丝毫不比他们小。女排不翻身,奥运对我而言就不是快乐的。

6岁成名,被米卢盛赞“足球神童”的周了了如今发展如何

说道中国足球,绝对算得上是中国球迷内心最不愿提及的伤痛。因为十多年来,中国足球在亚洲的表现都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就更不要说在世界赛场上了。而令人讽刺的是,纵使男足的成绩如此糟糕,可是每到每届世界杯如约而至,依旧阻挡不了中国球迷对于世界杯的热情。

足可见,自始至终我们球迷依旧希望在世界杯赛场上,看到那一抹属于我们的红色。然而事实却是,中国男足一次又一次地在亚洲区预选赛上扑街,而球迷一遍又一遍地失望而回。当然,国足的一次又一次失败,也让“亚洲人不适合踢足球”这样的言论不断流传于大街小巷。

可是当孙兴慜,南野拓实,香川真司,冈崎慎司等韩日球星在欧洲赛场横空出世时。笔者和大家一样除了内心一阵酸楚外,真的再也找不到任何感觉了。原因无二,因为当年我们也曾梦想过有一天我们的球员也会如孙兴慜那般闪耀整个欧洲,而这个人就是周了了……

周了了,可能新一代的球迷看到这个名字会一头雾水,可是对于我们70,80后的球迷来说,这个名字真的再熟悉不过了。

大家都知道,19年前的五里河体育场,米卢率领国足创历史地冲进了02年韩日世界杯,在当时可以说瞬间激起全国人民的足球热情。因此也直接导致了很多球妈妈和球爸爸皆有想要将自己的孩子培养为一名职业球员的愿望。

显然,周了了的父亲也是其中之一,只不过相比其他的球爸爸和球妈妈,周了了的父亲要更狂热和更有远见一些,因为周了了还在两岁之时,周父便强行打开了周了了的足球之门。这不打开还好,这周了了一接触足球便展现出超强的足球天赋,犹记得其还在三四岁时,就能在20分钟内完成2000个颠球的常规训练。

如此强的天赋,自然让资深球迷的周父大喜过望,于是其对周了了的训练也变得愈加严厉。随着父亲的严厉鞭策和日以继夜的训练,周了了的足球天赋就好像随时会溢出一般,已经让周了了和足球融为了一体。这里提一下,虽说当时的信息传播方式还很落后,但是六岁的周了了依旧早已小有名气。2002年,随着周了了在国足的颁奖晚会上表演了一段精彩的花式足球,周了了的名声瞬间传遍了大江南北。同时,也正是周了了的那段花式足球,让当时时任国足主帅的米卢不禁向这位六岁的孩子竖起了大拇指,更是连声夸赞他就是中国足球的未来,他就是中国足球的神童。

至此,“中国足球神童”周了了彻底火了,各大媒体争相爆料周了了在生活上的点点滴滴。然而,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周了了的巅峰期竟然只有这么短暂。或许是年少成名,心高气傲,或许是媒体过度宣扬,夸大其词。周了了和他的父亲出现在应酬和接受访问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出现在训练场上的时间越来越少。都说上帝是公平的,即使天才也是一样。

由于周了了的训练量越来越少,很快正处于发育期的小周,身体便开始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而最大的变化就是周了了的身体开始发福了。要知道当时周了了还正处于身体的发育阶段,很多以前熟悉的足球技术动作都还需要适应新长高的身体。可是当时已经明显发福的周了了,不管是哪个方面,都开始出现肉眼可见的下滑。

看到儿子发福明显,作为资深球迷的父亲当然知道事态的严重性,于是周父终于意识到是时候回绝各大媒体的采访,让周了了重新投入到崭新的刻苦训练之中去。可是当父子两人早已习惯那种每天受媒体打扰的生活,再想回到当初那般刻苦训练的日子已然不可能。就这样,昔日的足球神童渐渐成为了屏幕上的小胖子,而周了了足球神童的故事到这里也就戛然而止。

结语

如今十八年过去了,如果笔者没有算错的话,周了了也应该24岁了吧,24岁的年龄可以说正值职业球员的巅峰期。

可是当和他同年龄的孩子都出现在绿茵场时,还有多少人记得周了了的名字呢?或许王安石的《伤仲永》也不过如此吧。

伍文忠的伍文忠和爱徒们的故事

丁俊晖、梁文博无疑已成为中国斯诺克的代名词,但当这两人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伍文忠这个名字。从最早的郭华,到之后的丁俊晖、梁文博、金龙、田鹏飞,他们都曾师从过这位传奇教练。

广州,宝岗大道242号,宝力桌球房,几名十几岁的少年专注地围着斯诺克球桌打球,个子最小的周跃龙只有11岁,甚至还没有一根球杆高。

每天上午八九时,还没有多少客人到球房消遣,孩子们抓紧时间过足憋了一晚上的球瘾;中午时分,随着球友陆续“上位”,他们结束“功课”回“家”休整的时间也到了。

这样的日子,丁俊晖10年前也曾经历过,同样是在广州的球房,同样是怀揣着一个冠军梦,同样师从中国斯诺克圈内大名鼎鼎的教头伍文忠。

丁俊晖、肖国栋、田鹏飞……伍文忠看着这些孩子们长大,并成为世界斯诺克界的重要力量,而他的“造星计划”并没有就此停下。他也有一个梦,那就是,有一天弟子能够捧起世锦赛冠军奖杯。

师兄们中公赛显威风

在今年的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中,中国队共有8人出战资格赛和外卡赛,这是他们出战世界斯诺克排名赛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虽然梁文博、曹宇鹏和曹凯胜无缘晋级,但唐俊、曹新龙、肖国栋、于德陆和田鹏飞顺利通过比赛,获得32强正赛席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外卡赛中,唐俊对攻防的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出人意料地以5比3力克英国“超新星”特鲁姆普;而田鹏飞更是以5比1“横扫”老将格雷,将这位昔日世界排名16强的选手直接挤出下赛季的庞汀斯赛(相当于乙级联赛)。

于德陆和田鹏飞均出生于1987年,肖国栋则生于1989年,3名天才少年给中国球迷带来了“横空出世”的爽快感觉。而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田鹏飞和肖国栋正赛首轮大爆“冷门”,分别以5比2和5比3淘汰了傅家俊和丁俊晖,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双星”的格局。

与此同时,在广州的一间出租屋内,一群孩子全神贯注地通过电视直播,见证了大哥哥们大放异彩的时刻。由于忠叔(伍文忠)赴京指导田鹏飞比赛,孩子们只好自觉安排训练、休息,然后准时端坐在电视机前。不久的将来,他们或许会像师兄一样,在大赛中攻城拔寨。

对于伍文忠来说,在北京和弟子们重聚的日子总是很开心,特别是丁俊晖、肖国栋和田鹏飞都曾在广州经过他的调教,如今能在世界排名赛上聚首,不能不说是师徒的光荣。

师弟中巡赛露头角

如此众多的“90后”选手参赛,这在中巡赛历史上,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在北京的日子里,伍文忠心里一直不踏实,他每晚都会打电话回“家”,询问孩子们的情况,而年龄最大的吴伟男(17岁)和郑添辉(16岁),则成了临时管理员,负责带领其他几名年龄更小的队员进行训练。

“家里的孩子没人带,我有点舍不得,”伍文忠告诉记者,“不过,他们现在都很听话了,生活也能自理,我这才敢放心出门。”

从3月中旬2009年斯诺克中国巡回赛第一站(张家港)揭幕,到中国公开赛结束,伍文忠有20多天出门在外。他所指导的两个年龄段的弟子,受到了广泛关注。

13岁的朱英辉,是伍文忠的得意门生。这名来自内蒙古的蒙古族男孩酷爱斯诺克运动,父母慕名将他带到伍文忠面前。“我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小胖子,他打球很有气势,非常具有潜质。”伍文忠开心地说。虽然已经是师徒,伍文忠却不收小辉任何费用,免费培养。因为,在小辉的身上,他看到了昔日小晖(丁俊晖)的身影,正如在2002年预言小丁“必成大器”一样,他现在同样非常看好朱英辉。

去年10月,朱英辉在广州市锦标赛上一鸣惊人,连续战胜多名成年选手后成为该项赛事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冠军,“小神童”的美誉也不胫而走。紧接着,他又随伍文忠参加了两站中巡赛。在今年3月12日进行的张家港站资格赛上,他在第3局一举轰下单杆132分清台,成为热门话题。

“我也不知道哪里打得好。”朱英辉平静地说。这个小胖子没有丰富的表情,甚

至不愿意多说一句话,性格与小丁颇有几分相似。

和小胖子熟络起来,他的话匣子自然会打开,除了打球,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吃肉。或许是心疼孩子在广州饮食不习惯,如今朱英辉的父母举家南迁来到广州,每天为孩子做家乡饭菜。

广州球房不可被忽略

从丁俊晖,到肖国栋、田鹏飞,再到现在的13岁小将朱英辉,他们都曾在广州“镀金”。

作为诸多顶尖球员落脚的一个驿站,广州球房很容易被忽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公开赛和在上海举办的大师赛,都是8站世界排名赛中的一站,而广州则似乎迷失在世界斯诺克的版图上。

“我出生在广州,在这里长大、打球,对这座城市很有感情。”伍文忠说,他点燃一支香烟,慢慢回味自己的青春岁月。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球员,伍文忠在1979年开始接触桌球,但真正开始练习斯诺克还是在1984年。

“我师傅黄强图是一名香港球手,”伍文忠说,师傅的很多技术拿到现在也很先进,“我第一次看单杆过百,就是他打出来的,当时眼珠子都快蹦出来了。”伍文忠就是这时拜他为师的。两年后,伍文忠就拿到了广州市锦标赛冠军;又一年,他在全国职工大赛上摘得亚军。

不过,在那个年代打台球是没有“钱”途的,一个全国大奖也就是几十元钱,很多球员后来都改行开桌球房或者带徒弟。1989年,伍文忠收下第一个徒弟郭华,郭华在1994~1997年连续把持全国排名第一的“宝座”,并在世界业余锦标赛上获得季军。执教郭华的成功,让伍文忠对从事教练工作充满了信心,他的下一个“重量级”弟子就是丁俊晖。

2000~2002年,丁文钧带着儿子丁俊晖南下广州,当时正是在国华桌球城打球。在伍文忠的调教下,小丁的整体实力得到飞速提升,在一系列大赛中横扫冠军。在小丁赴英国打球之后,伍文忠又先后执教过田鹏飞、肖国栋等现在业已成名的球员。2005年,忠叔举家迁往美国洛杉矶,但经不起孩子们的召唤,他于2007年重返广州,开启了又一段传奇生涯。

“有时候我也不知道为了什么,抛妻弃子从美国跑回来,”伍文忠回味着这几年的经历,喃喃自语,“开心的时候,觉得跟孩子们在一起、看着他们打球有进步,一切都很好;不开心的时候,就想不明白自己为了什么。”伍文忠至今在海珠区还有一套房子,不过他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回去过了。“我们现在就住在球房后面的出租房内,旁边的惠园酒家就是我们的饭堂,”忠叔说,他每天带着孩子们在这里生活、训练,快乐中带点迷茫,毕竟自己的妻儿都在大洋彼岸,“也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结束。”

过几年带他们去英国

中国会成为又一个世界斯诺克中心,但在这之前,我还是要带孩子们到英国打球。

日前,记者到球房采访伍文忠时,刚好撞上师傅狠批徒弟的一幕。在外人看来,朱英辉只是耍了一点小脾气而已。

“一杆高分后,他有一个球没打进,就开始捅球,”伍文忠说,“作为一名球员如果连球都不尊重,那就不要再打下去了。”

忠叔说,他们现在还小,如果不好好调教,将来就容易偏离航线。为此,小胖子被忠叔重罚——一天不能打球。“这对他们是很好的惩罚,小孩一天不打球心里就痒痒。”伍文忠非常了解孩子们的心态。

在忠叔看来,练球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关键在于练习质量,高水平的训练每天根本不用七八个小时。他对待弟子,就如同带自己的孩子一样。如今,朱英辉使用的球杆就是伍文忠亲手制作的,只是原来是想给儿子使用的。“他(儿子)跟斯诺克没有缘分吧,我也不强求,只有喜欢的人才能打好球。”伍文忠说。

事实上,广州的大多数球房并没有配置和国际比赛接轨的球桌,但孩子们练习基本功还是可以的。但几年之后,这批“天才少年”将何去何从?

伍文忠告诉记者,3年后他会带孩子们去英国,“有赞助当然最好,如果没有,我自己也可以资助他们,我跟着去英国会节省很多开销。”

伍文忠表示,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中国将来会成为像英国一样的世界斯诺克中心,“但这还需要时间,在这之前,我还是会带他们到英国。”伍文忠坚定地说。在中巡赛期间,记者采访了多名球手,他们也认为,目前国内的环境与英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对于球员水平的提升不利。

林勇志是一名在深圳打球多年的福建球手,他对此有着深刻的感受。

“我本来是和丁俊晖他们一起去英国的,但后来没有人赞助,没去成。”林勇志说,他一度心灰意懒,从2002年开始中断打球长达5年时间,“后来球市好了,我又开始打球了。”他现在在深圳教一些小孩子打球。

由于没有物质奖励和刺激,很多天才球手选择了中途退出,这也是中国没有出现更多世界级选手的重要原因。而很多球手往往会通过赌钱来练心理素质。“赌球紧张,比赛也紧张,这两者之间有相似的地方。”一位球手告诉记者。林勇志认为,英国高水平球手众多,与其环境有很大关系,“英国打球的气氛比国内好,据说也不怎么赌钱,最多也就是10英镑,但他们每天打八九个小时,都是很自觉的。”

“丁俊晖模式”需修正

从来没见过比小丁心理更平稳的球员,只是打到现在有些可惜了。

被“禁赛”一天的朱英辉,中午“逃”回家中。而11岁的周跃龙则更加用心训练,用伍文忠的话说,他打球“就像小老虎一样”,两眼有神。他和同龄的香港球手陈铭东是伍文忠麾下最小的球员。陈铭东的爸爸将儿子送到广州,是希望他成为MARCO FU(傅家俊)的“接班人”。

这些小球手来自于不同的地方,14岁的黄子顺来自广西,17岁的吴伟男则是河北人,16岁的郑添辉是吉林人,而11岁的周跃龙则来自四川。按照伍文忠的设想,如果每个地区都有一名全国冠军,那么斯诺克运动的参与人口和市场前景就不再成为问题。

一个现实的问题又摆在所有人面前——广州球房的“造星计划”是不是会成为“丁俊晖模式”的翻版?说起“丁俊晖模式”,人们就会想起小丁当初爆出的“读书无用论”以及心理素质不过硬等问题,这些也是伍文忠至今仍在思考的。

“读书可以让球员具备更强的理解能力,同时,思维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伍文忠表示,“而学习外语,对于他们以后出国打球,更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很多国内球员赴英伦打球,都遇到过初来乍到语言不通、生活无法自理、日常费用高昂等问题,无形中就会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针对这些问题,伍文忠特意为孩子们安排了晚自修时间。另外,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天早起先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能训练,然后早餐,每天安排三四个小时有球训练。

其实,球房每天都是对外营业的,孩子们训练时常常会被围观,而他们却视而不见,这起到了锻炼心理素质的作用。

一直以来,有关“小丁心理素质差”的说法广为流传,而伍文忠的想法刚好相反:“从来没见过比小丁心理更平稳的球员。”在他看来,小丁近年来的低迷状态,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心理素质”问题。

小丁在近年来的比赛当中,的确出现了一些疏漏之处。比如,在去年的上海大师赛上,他在球杆皮头打爆后,一时间无杆可用,只能借梁文博的球杆仓促上阵。另外,整个赛季的规划、舆论环境、技战术摇摆不定等问题,都让小丁感到很迷茫。

对于昔日弟子如今的境况,伍文忠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同时,他也在不断总结过往的经验、教训,让孩子们能够在自己的斯诺克生涯中少走弯路。

一直扮演着伯乐角色的伍文忠接受晶报记者专访时说:“学斯诺克要看天赋。如果孩子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千万别继续花钱。” 当年,正是郭华的天赋吸引伍文忠走上了教练之路。之后,便是丁俊晖。“小晖是2000年来的,我当时就跟他爸爸说,这孩子将来肯定错不了。”伍文忠对丁俊晖的了解胜过任何人,甚至包括丁俊晖的父母。“现在我们还会经常通电话,每次回国,小晖都会特意来请我吃饭。”丁俊晖也曾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表示过,如果有机会,他还想回到伍文忠的门下。

对于爱徒的心愿,伍文忠非常理解。“其实中国的孩子们在英国真的很苦。语言不通、生活需要自理、打球吃饭睡觉三点一线的生活非常单调,每天只有自己练球等着比赛。”

伍文忠一直很担心曾在本赛季初遭遇不胜尴尬的丁俊晖,“因为成名他必须承担压力,特别是在成绩不好的时候。当媒体出现不善或不实报道时,从小到大都在打球,根本不会圆滑处事的小晖就会选择躲在自己的世界里。”想起曾经泪洒赛场的丁俊晖,想起回国后会在自己面前哭的丁俊晖,师傅的心也疼。“明年我准备去英国,带着田鹏飞过去,也带带小晖、梁文博。如果觉得不错,我就准备在那儿安个家。”

学斯诺克要有天赋

与中国足球后继无人的窘境相比,如今中国斯诺克运动的热门程度超出了想象。但在伍文忠看来这并不完全是个好现象。“不是我打击人,学斯诺克真的要看天赋。我必须奉劝各位家长,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千万别继续花钱,这样会耽误孩子的前途。”

阅人无数的伍文忠讲起了一个印象深刻的例子。几年前,在他带的孩子中间,有个没有天赋但又铁了心想学斯诺克的学生,在一年之后遭到了他“无情”的拒绝。“那个小孩当时14岁,学习很好也很聪明,但真的毫无斯诺克天赋可言。我劝了几次都不管用,于是我一着急当着家长和孩子的面折断了球杆。”果然,这位被伍文忠抛弃的孩子后来考取了国内的知名大学。伍文忠就是这样一位看似无情其实慈爱的教练,他总是在为孩子的前途着想。

特别珍惜好苗子

去年,已经移民美国多时的伍文忠又一次回来了,吸引他的只有中国斯诺克人才。“别看我无情拒绝了很多人,但真的碰到好苗子,我特别珍惜。”

目前,定居广州的伍文忠在朋友球会的旁边租了一套房子,自己就和7个学生住在那里。“当年,小晖和梁文博他们也是这样。”可要让这群11至17岁的男孩乖乖练球谈何容易?当然,伍文忠自有妙计,“每次孩子们打出不错的成绩,我都会带他们去游乐园疯一天。

12岁的朱英辉是伍文忠非常看好的小球手,这位来自内蒙古的小胖子内向憨厚,但在伍文忠看来,他也是与丁俊晖一样极具天赋的好苗子。在伍文忠的调教下,没准会成为下一个“小晖”。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12岁足球神童横空出世﹞德甲12岁神童》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