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维尔评价弗格森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内维尔对德甲的评价,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弗格森的“吹风机”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起源是哪场比赛?
- 2、本可终老弗格森时期曼联的C罗,当年他为啥要选择离开?
- 3、加里·内维尔的评论文章
- 4、从华丽开局到水土不服,贝隆在曼联沉沙折戟,却凸显弗格森的伟大
本文目录导航:
弗格森的“吹风机”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起源是哪场比赛?

优质回答这个词专指弗格森。他在更衣室里对着球员劈头盖脸唾沫横飞的痛骂叫做“吹风机待遇”。这个词的来历之谜直到今年才终于解开,弟子马克·休期承认十二年前是自己把它传出去的。于是已经成了布莱克本主教练的休斯收到了一顿迟来十二年的吹风机待遇。吹风机是镇住曼联那些大小球星的利器,据说菲尔·内维尔被吓得在有弗格森在场的时候大气都不敢出。其实弗格森这吹风机是欺硬怕软的,总会去冲着球队中心理最强悍能承受得住的人过去,通常这个倒霉蛋是舒梅切尔,丹麦人惹急了会和教练互相对骂。吹风机发作得快平息得也快,据说有一次曼联中场休息的时候2比0领先,弗格森却冲进来把球员臭骂了一顿。还有一次发火几秒钟后,弗格森却已经在大巴上和球员一起打扑克了。球员普遍认为每次弗格森发火都有他的道理。吹风机也有老化的时候,曼联的老球员开始抱怨现在的弗格森没过去严厉了,据透露现在平均每赛季只有三次吹风,而鲁尼和C·罗纳尔多简直杀了人都能没事儿走开。本赛季曼联主场输给了阿森纳,弗格森也只是非常平静地对球员们说了声“做得好”。看来长江后浪推前浪,论脾气,以后要看桑德兰的新主帅基恩了,弗格森的这个大弟子已经有了吹风机的升级版外号:“烘干机”。
本可终老弗格森时期曼联的C罗,当年他为啥要选择离开?
优质回答c罗以天价8000万英镑转会皇马,创造了当时足球转会费的世界纪录。在很多人眼里,这位葡萄牙人把伯纳乌视为自己的最高梦想,在曼联收获了一切之后,他毫无问题的去实现了自己的梦想。c罗当年为什么离开曼联?大内维尔:他只是更喜欢西班牙的天气实爵爷是想留住自己喜欢的徒弟,但就像一个爱奢侈玩具的孩子,父母即使不情愿也会尊重孩子的选择。所以2008年,弗格森已经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c罗也在这个时候续约,保证曼联不赔钱。他的家人内维尔突然出来表态,说c罗离开曼联是因为喜欢西班牙的天气,而不是因为竞争因素。这样的言论很可笑。虽然英国的天气变化很大,但是伊比利亚阳光明媚的海滩很美,不会影响c罗的选择。
众所周知,大内维尔是一个真正的曼联铁杆。踢球或者退役后,他一直为红魔保持着一切。在他眼里,99%的人都不会主动离开红魔,除非能力下降或者英雄垂危。c罗2009年离开曼联,轰动了整个足坛。在转会费没有那么膨胀的时代,c罗8000万英镑的转会费创造了世界纪录。市场上流行c罗离开曼联是因为他小时候有皇马情结。当时巴萨也想和皇马争夺c罗,弗格森不愿意和皇马做生意,推荐c罗去巴萨。但是罗纳尔多来到了伯纳乌,开始了他作为皇马第一人的旅程。有一个关于罗纳尔多离开曼联的新说法,来自他的前队友加里·亚历山大·内维尔。内维尔说c罗离开曼联是因为英国的天气不适合定居!内维尔这样说:“天气对他来说是个大问题。我觉得他显然想在西班牙生活,想在西甲踢球。他选择了自己的路。”如果是这样的话,c罗会回到曼联退役的假设可以说是一厢情愿。
c罗为什么离开曼联?除了喜欢皇马,也是因为英国的天气不适合定居!当然,c罗离开曼联绝对不仅仅是因为天气。内维尔也很清楚,职业选择,比如孩子的梦想,更关键。所以他解释说c罗因为天气原因放弃了曼联球员身份,并补充了一个新的原因,就是大家普遍认可的常识——c罗离开曼联是为了加盟皇马,这个想法早在转会的时候就正式达成了。一年前出现-“我觉得他在08年决赛后接受采访,某种程度上暗示他要走了,这几乎是在警告你。所以,你完全准备好了,知道他明年就要走了。显然,他想去西班牙体验皇马和西甲。”
c罗的前队友,至也难以理解c罗在曼联达到巅峰时为什么会离开曼联。因为在他的认知里,“离开曼联进入上升阶段的球员很少,离开的球员大多面临职业危机,要么合同到期,要么年纪太大,主教练告诉他不会给他太多上场机会”。内维尔只能给出c罗离开英超去西甲挑战的理由——“离开曼联的球员大多想留下。很明显,如果教练让你留下,我想99%的曼联球员都会想留在这里。约有1%到2%的球员违背了教练的意愿,c罗选择了自己的挑战。之后他还多次夺得欧冠。”
加里·内维尔的评论文章
优质回答弗格森:“加里是他那一代最好的英格兰右后卫,他是任何年轻职业球员榜样:勤奋、聪明、忠诚。当他还是一个年轻人时,他有着欲望和决心取得成功,这种性格伴随着他整个职业生涯,这是他留给曼联所有年轻球员的榜样。”
曼联首席执行官大卫·吉尔也称赞了内维尔:“加里是俱乐部的忠诚战士,我们感谢他的忠诚和贡献。他总是把曼联的利益放在心里。”
“加里不仅是一个伟大的人,他还是历史上最好的后卫之一。”贝克汉姆在自己的Facebook上赞美了这位昔日好搭档。“能在曼联和英格兰国家队跟他并肩作战是一种荣誉,他理应得到所有的赞美和认可。”
里奥·费迪南德Twitter上表示:“加里是英超历史上最棒的右后卫,对我的更衣室来说,他的退役会是一个损失。他很忠诚、很有趣、很专注而且很有才华,他是真正的曼联传奇。他把一切都给予了俱乐部,他在俱乐部赢得了很多奖品。”
温格说道:“他拥有美好的生涯以及梦幻的成就。我很尊重他取得的一切,因为他明显不是英超最有天赋的球员,但他的表现十分稳定.他的纪录取决于智慧和动力,他是那些天赋不如吉格斯和贝克汉姆的球员的榜样,这说明只要有智慧和决心,你一样能取得梦幻的成就。内维尔是最好的英格兰右后卫,如果你看看他的纪录,你会发现他赢得了一切,毫无疑问,他是最好的。” 对伯明翰的比赛将是我为曼联效力的第500场比赛。在这个时候,很多人让我谈谈回首的感觉。我想有些时候自己应该踢得更好一些,有些比赛自己的失误应该更少一些,但有一点我想为自己说的是,从16岁到31岁,我尽了全力。 其实这也是最低标准,但我们看到很多球员就是因为没能做到这点而很早离开。他们都比我有天赋。500场确实有点里程碑的意思,但在曼联还有些人,一些很有影响力的人最初时觉得我连50场都坚持不到。小时候,我总是被人拒绝,所以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曼联11岁以下队选拔时,200个孩子中我最终入选16人名单时的情景。
就是现在我仍然在想那时每年我都能被召回去训练,只会是态度的原因。如果训练在下午五点开始,我4点15分就会到,对着墙练传球。我知道我必须这样做,尤其是在看到当时13岁的斯科尔斯和巴特的技术后。之后一些外地的孩子也加入了我们,贝克汉姆、吉莱斯皮和萨维奇。当时我踢中场,但告诉自己:“我根本没法和这些人比。”
当时我们和国家足球训练基地16岁以下队比赛,吉格斯在20米外倒勾破门。对他来说当然很好,但对我来说,这简直就是恐怖。我知道如果你不是最有天赋的,你便必须加倍努力。你必须做出牺牲。所以在我16岁离开学校后,我便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和我所有的朋友绝交。这听上去很残忍,也相当自私,但我知道他们会做那个年纪孩子做的事情,而我不能去做,即便就是在临近的酒吧喝一杯。我总是记得父亲告诉我:“你有两年时间去博一把,所以不要回头,然后后悔你还能做得更好一点。”当时我和一个曼联的学员每天下午都会去跑步,绕着街道,五公里,十公里。我很幸运当时能被那样一支优秀的青年队推着走,但考验也无处不在。在曼联,我先是从中场成为中卫,但当时我们有布鲁斯和帕里斯特这样完美的中卫组合,所以右后卫便成为我唯一的突破口。但当时就是在主力保罗·帕克受伤而我又已经进入一队的情况下,我也不认为教练非常信任我。 而不仅是他一个人,舒梅切尔也曾经给我颜色。我们做传中练习,他直接就把我的球从空中摘下,就好像在说:“你不怎么样。”但三四年后,一天全队活动,他走过来跟我说:“你证明我是错的。”我仍旧记得布鲁斯能把我撕成碎片,休斯就因为我没有将球送到肋部而教训我,坎通纳的怒视,基恩和因斯的咆哮。别忘了,这些还都是在你见教练之前。很严厉的学校,但最棒的教学。这些人都已获得过很多荣誉,而他们会想,这一帮孩子能让我一直是冠军吗?我也和他们当年一样。
15年当然不是一帆风顺。我在曼联的第二个赛季,在英格兰足总杯决赛便成为替补。2000年在巴西的世界俱乐部锦标赛,我在同达迦玛的比赛中犯了很多错误,而这一直影响到我在当年欧洲杯的表现。在职业生涯中段,这曾是一段慌乱的时间。
这些年曼联也联系了一些右后卫,卡福、特拉贝尔西和西西尼奥。但我记得当年球队签下布隆姆奎斯特时,有个球员拿吉格斯开涮,而吉格斯只是回身说了一句:“他最好还可以。”所以如果我们签下一名右后卫,我也会说,他最好还可以,因为我绝不会轻易放弃。这会是另一项挑战。不过从11岁开始,我就习惯了这些。但我也要时刻叮嘱自己,如果真想坚持到第550场的话。 “Thomas Edison said,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Without the one percent of inspiration, all the perspiration in the world is only a bucket of sweat….”——By Cindi Myers
“托马斯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与99%的汗水’但如果没有那1%的灵感,所有的汗水都是白费”——辛迪米尔斯
爱迪生的名言被辛迪米尔斯所评价,米尔斯的观点是只有天才才可以凭借着那1%的灵感来超越别人。当然这么说自然没错,被女人与酒精所缠绕的乔治贝斯特从22岁便开始了下滑,但仍然抹不掉他身上的传奇色彩,普斯卡什就算拖着那比“孕妇”还“孕妇”的肚子也一样的可以帮助皇马连续五年横扫欧洲,罗纳尔多就算再怎么堕落也照样不会无球可踢,诺曼怀特塞德即使15岁时就因为接受了一名愚蠢理疗师的手术从而导致髋部永久性地受到伤害也仍可以在85年以一人之力帮助曼联夺得英格兰足总杯
但加里内维尔呢?这个年轻时被人质疑为曼联上阵次数能否超过50场的人,这个在93年被人评价足球天赋为0的人,他甚至连身高这种身体优势都没有,当吉格斯、贝克汉姆甚至尼基巴特这些一起成长的队友都显示出了比他更出色的天赋或阅读比赛的大局观的时候,当一次出球失误坎通纳、休斯们便从50码之外跑过来用f开头的词语来问候的时候。他会默默承受,也只能承受。谁让他不是天才呢!
“从16岁到31岁,我尽了全力。其实这也是最低标准,但我们看到很多球员就是因为没能做到这点而很早离开。他们都比我有天赋。”他总是知道既然他没有那1%的灵感,那他就要付出100%的汗水。之后他开始断绝与朋友一切的联系,开始了比其他人提前45分钟训练,训练内容就是对着墙练传球,当他回首这些往事时,便露出一脸冷笑并反问到“听起来很残忍,不是么?”当然残忍,谁让他不是天才呢!
贝克汉姆是怎么训练出了一身任意球绝技的?是因为每次在球队训练之后都要加练50个定位球。这些所有人都知道,这些也更好的印证了爱迪生的那句名言,即使是天生就高人一等也要付出努力才配得上被称为天才,但没有人知道在贝克汉姆训练任意球时都是加里内维尔在帮着捡球。是的,没有人会在意这些事情,因为他根本就不会被人重视更不会被称为天才,何况“天才”比比皆是,然而只有勤奋才可以造就一支铁军,弗格森清楚,内维尔也清楚,所以早去晚归成了他保持了十几年的习惯。
2006年1月22日,当费迪南德在比赛最后一分钟头球绝杀利物浦的时候,内维尔跑到了老特拉福德的客场球迷看台亲吻着球衣上的队徽向利物浦球迷挑衅,那次,也是他第一次让所有人知道,曼联早已融入了他的血液。
“My brother always celebrates like that when we beat Liverpool. It means a lot to him and I think people should just let it go.”——By Gary Neville
“当我们击败利物浦时我弟弟总会用这样的方式庆祝。这对他意味着很多而且我认为某些人没有必要去管这些”——加里内维尔
2006年3月6日,他代表曼联的第500次出场。
“To have played at this club for so long and get to 500 matches is something I never would have dreamed of.”——By Gary Neville
“能在曼联踢这么长时间的球而且可以出场500次,这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加里内维尔
曾经的那些汗水和不屈到了06年才开始被球迷了解。06年他成为了曼联队长、06年第一次以队长身份为曼联举起奖杯、06年他成为了第8个代表曼联出场次数超过500的人。这个当初被所有人质疑的人用了17年552场比赛的不屈为曼联演绎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传奇——不屈中的开始、不屈中的成长、不屈中的下滑,直到现在不屈中的退出。他还会再为我们带来什么?天知道。他已经老了,不再像年轻的时候一样可以用汗水来弥补天赋上的缺陷了,但无论与否,他已经在老特拉福德留下了自己的传奇也为所有年轻球员树立了一道榜样,我们还能要求什么呢? 他没有卡福疾如闪电般的;他没有卡洛斯雷霆万钧般的任意球;他没有马尔蒂尼坚如磐石般的稳定;他没有赞步罗塔左右逢源般的全面。当百年之后再来评选这段时期的最佳边后卫,也许很少有人会提及加里内维尔的名字,这个矮矮的貌似希特勒的英格兰人,从未被人当成巨星级边后卫看待。即便这样,谁在乎呢?
在所有的红魔心中,他是曼联夺取三冠王(英超,英格兰足总杯,欧冠)的重臣之一;是那座红色王朝的创造者和见证人;是那个在右路默默耕耘的曼联队长;是老特拉福德永远的英雄。
如此,已足够。
如果他再高一些,将成为英格兰最好的后卫。——弗格森
加里不会再高一些,所以他成为了英格兰和曼联的右边后卫。上天注定让英格兰和曼联失去一位优秀的中卫,却让英格兰和曼联不必为右后卫烦忧。当批评、质疑、憎恨接踵而来时,加里已成为曼联和英格兰最重要的一员,不知不觉间,他占据俱乐部和国家队的主力右后卫位置早已超过十年。昔日曼联少年队的一位教练回忆道:“当时我还担心他为曼联出场的次数会不会超过两位数。”,可2006年3月26日,内维尔第500次代表曼联出场,成为曼联历史上第八位出场达到500场的球员,而且很多人并不知道,加里早已经是英格兰国家队出场次数最多的后卫了。
没有身高;没有;单薄的身体和平平的技术,年轻的加里是个平庸的球员,弟弟菲尔的起点和天分俱高于兄长。在曼联青年队,吉格斯、巴特、斯科尔斯都是闪亮的新星,即使是萨维奇和吉列斯皮也比加里更早发光。最终成为曼联队长的人,不是贝克汉姆,不是吉格斯,而是这个资质平平的矮小子。他用勤奋和努力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他用顽强和不屈获得了更衣室里的统治权。天道酬勤,平庸的内维尔完美地诠释了红魔人高昂的斗志和永不服输的精神,成为了曼联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
如果你没有过人的天赋,就必须刻苦努力,顽强地跟上去。16岁时我为了刻苦训练切断了和所有朋友间的联系,很残忍,不过我一直记着父亲的话:永远别回头,冲上去赢更多东西。——加里内维尔
他不是基恩,加里在场上不愿意对队友大喊大叫,他总是在行动上影响着别人,感染这队友。他会让人感受到红魔的气息,永远不要放弃前进的脚步。当贝克汉姆出走马德里,他用自己的传中撑起右路;当奎罗斯变阵433,他用稳健的防守支援着c罗;当麦克拉伦改打352,他又用不停的奔跑担起边路的攻防。他就像永不停歇的夸父,从不满足。
当我们把无尽的赞美之词献给加里时,他却始终在让我们“遗忘”,始终甘心扮演着配角,担任贝克汉姆和c罗的绿叶。可有时这种“遗忘”是令人痛苦的: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英格兰被葡萄牙淘汰后,人们记住了贝克汉姆的眼泪,记住了费迪南德和特里的痛哭,记住了杰拉德和兰帕德瘫倒的无奈,却忘记了一旁的加里内维尔,他捂着脸哭了,这不一定是贝克汉姆最后的一届世界杯,也不会是杰拉德和兰帕德最后的一届世界杯,更不会是费迪南德和特里最后的一届世界杯,但几乎一定会是他最后的一届世界杯。他用稳健的表现帮助英格兰闯入八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队友一个又一个的罚失点球,勇敢的曼联队长最终还是没有抑制住自己的泪水,一切都没有比无法捧起金杯更让他痛苦。
拥有八百年历史的曼彻斯特大教堂、迎送新人的直升专机、17万英镑的订婚戒指、10万英镑的歌星现场秀……也许,只有内维尔的挚友贝克汉姆的婚礼才能与之媲美。
一向低调的加里内维尔和售货小姐艾玛举行了今夏最大排场的婚礼,加里知道他不会像挚友贝克汉姆一样为艾玛带来无尽的人气和全世界的瞩目,也不会像鲁尼那样把艾玛变成娱乐圈名流。平凡的他只想为平凡的女友带来一场不平凡的婚礼,在全英国人的关注下说出他的爱情宣言,“我发誓,要让全英格兰记住这一天。”加里·内维尔道。
对于加里来说,2007年足够让人兴奋,身为曼联队长的他率领曼联重夺失去3年之久的英超冠军,时隔5年再次进入欧冠半决赛,并且和心爱的女友共结连理。加里曾担心自己成为爵爷麾下第一个没有冠军的队长,他已为曼联举起了英格兰联赛杯和英超的冠军奖杯,下个赛季,他会为更多的冠军奋斗着,对于冠军的饥渴,加里和所有的红魔队长一样。
他是个庸才,但他镇守的右路让无数的天才四处碰壁。当那些天才沉迷于花天酒地流连忘返时,平庸的加里却用一个个奖杯装填着自己的荣誉簿。庸才?这也许是对加里内维尔的足球生涯的最好夸奖。
从华丽开局到水土不服,贝隆在曼联沉沙折戟,却凸显弗格森的伟大
优质回答水土不服的现象,不仅发生在生活之中,就连绿茵场也会有所体现。比如昔日在瓦伦西亚呼风唤雨的中场悍将门迭塔,自从踏上意甲的赛场之后,就表现得判若两人;比如在各大联赛都有所建树的弗兰,唯独适应不了英超的节奏,饶是伟大如弗格森也拯救不了他。
类似水土不服的现象,在绿茵的世界屡见不鲜。于是,不少媒体与球迷,动辄就把更换球队之后表现不佳的球员归咎于水土不服。殊不知,这其中有不少案例都值得商榷,比如贝隆在加盟曼联之后的巨大落差,就远不是水土不服可以诠释的。
弗格森引入贝隆志在变革
任何巨额交易的背后,总是有着它的目的性的。由弗格森掌舵的曼联,之所以会斥巨资引入贝隆,自然也存在着相应的考量。
当时的曼联,还是以两翼齐飞的传统英式打法为主,在英超赛场上保持着统治的地位,唯有阿森纳能够与之一较高下。哪怕维持核心阵容与战术不变动,曼联照样是英超的顶级豪门。
然而,一旦踏上了欧冠的赛场,红魔就多少有些力不从心了。在英超赛场上无往而不利的两大边翼吉格斯与贝克汉姆,经常遭遇对手的针对性防守,很难再像是英超赛场上一般随心所欲地往禁区内输送炮弹;至于中路的斯科尔斯与基恩,虽然都是一代名将,攻守兼备的全能战士,却缺乏足够的创造力,让曼联中路进攻缺乏足够的变数,很难渗透到对方的禁区之内。
正是因为这种进攻的单一性与可预判性,让曼联在过往的欧冠赛场上吃足了苦头。虽然也有过99年登顶的高光时刻,可其中的运气成分着实是太重。谢林汉姆与索尔斯克亚在最后时刻的双绝杀可遇不可求,马特乌斯的提前下场也充满了偶然成分。
虽然英国媒体与球迷,都对曼联的战绩很是满意,可志存高远的弗格森,却丝毫不为所动,主动做出了求变的选择。而当时在意甲威震八方的贝隆,则成为了老爵爷战术变革的关键棋子。
这位来自于潘帕斯草原的光头,是那个时代最为顶尖的前腰球员,不仅随时随地都可以送出致命的直塞,更有一脚鬼神莫测的远射,甚至还有在正式比赛中角球直接破网的神来之笔,是任何一支球队都梦寐以求的指挥官,弗格森自然不能免俗。
于是,在弗格森的极力要求之下,曼联不惜开出了创下了当时英格兰联赛转会费纪录的2800万英镑,才把这位阿根廷中场给带到了老特拉福德球场——必须说一句的是,如果不是当年拉齐奥财务危机严重,且蓝鹰不愿意把贝隆这样一位存在卖给意甲联赛的竞争对手们,曼联光凭2800万英镑,几乎没有任何得手的可能性。
贝隆的开局很华丽
一分钱一分货的说法,大抵是没错的。贝隆在加盟曼联的训练课上,就征服了他的新队友们。哪怕是巴特这种与贝隆有着位置竞争的球员,也对他赞不绝口:“除了坎通纳之外,贝隆是我见过最好的球员。训练中我就能清晰感受到这一点,他能够展现出一些我从没见过的东西。”
巴特何许人也?92班的一员,与贝克汉姆、吉格斯还有斯科尔斯一起成长的存在,彼此知根知底。而在这样一位球员的心中,贝隆的能力是在这些92班球员之上的,可想而知这位阿根廷中场的能力之强——尤其是在考虑到这两人的竞争关系之后,这种评价就更显难能可贵了。
事实上,贝隆也绝对配得上巴特的推崇,他很快就在实战之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在他身披红魔战袍的初期,他以先发的身份为曼联出战了前面全部八轮的英超联赛,不仅让球队的进攻变得更加立体化了,他本人更是打入了四粒入球,这让他毫无悬念地就拿下了当月的英超月最佳球员。
而在欧冠的赛场上,贝隆继续着这种强势。在小组赛的六场厮杀中,这位前腰球员攻入了让足以让前锋为之汗颜的四粒入球,带领着曼联一路凯歌。
天地良心,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前,漫天都是关于贝隆的赞誉,从未有过任何水土不服的说法。
突如其来的水土不服
然而,在经历了曼联主场1比2败给博尔顿一役之后,这一切都变了。英超的霸主红魔突然间就仿佛不会踢球了一般,在接下来的七场比赛之中,居然只拿下了可怜的一场,舆论一片哗然。
而在这个阶段,曼联最大的问题,则体现在他们中场的无边混乱。
按照弗格森的战术要求,曼联应该把球交给贝隆脚下,由这位阿根廷中场进行组织才对。然而,在经历了开局的绝对服从之后,曼联的球员们多少有些厌倦自身的调整与戏份的删减,已经不愿意继续执行老爵爷的既定战术了,在球场上自行其是的现象严重。
一边是需要球在脚下才能发挥威力的贝隆,另一边则是有意无意恢复到传统打法的曼联其他球员。可想而知,曼联在进攻端究竟会是何等的混乱——自然而然的,背锅侠肯定是那个与全队格格不入的贝隆。
于是,关于贝隆“水土不服”的说法,也渐渐蔓延开来了。
背后的真相让人深思
至于曼联球员为何为如此抵触弗格森的战术变革,其实也不难理解。站在他们的角度,自己奉行了十几年的熟悉踢法突然被改变,还是为一名外来者做绿叶,难免会生出异样情绪。尤其是,这次变革还有一个大的前提,那就是远未到“不改则死”的紧迫地步。曼联即便是不改变战术,也照样能够称霸英超赛场。
多年以后,同为92班关键一员的加里·内维尔就说出了队友们的心声:
“你签下一名新援,究竟是为了增强阵容厚度?还是要加剧队内竞争,并试图取代原来的首发?我想起贝隆加盟的时候,身价2800万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天价。他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但是你总想着让他出场,把斯科尔斯的位置前移,这完全打乱了球队的原有比赛套路。”
在贝隆才加盟曼联的时候,巴特的评价还是“除了坎通纳之外,贝隆是我见过最好的球员”。可到了加里·内维尔嘴中,就成了“他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这其中的变化之大,耐人寻味。
与其说是贝隆不够好,不如说是这位阿根廷中场伤害到了他们的利益,被集体抵制了。然而,任何变革都是有阵痛的,又怎么可能不“打乱球队的原有比赛套路”?
一言以蔽之,以加里·内维尔为代表的曼联那一批球员,他们压根就不欢迎战术改革。就如同井底之蛙一般,他们只是满足于眼下的状况,满足于在英超联赛的称王称霸,很少考虑到欧冠赛场上的远大前景。
然而,这恰恰凸显出了弗格森的伟大之处。明明已经在英超赛场上建立了王权,却始终不知道满足为何物,不断追求着战术方面的革新,与时俱进。
而在贝隆“水土不服”之后,弗格森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继续变革的努力,依旧在做着各种与欧陆先进打法接轨的尝试。而弗格森时代的第二尊欧洲冠军杯,正是变革之后的战利品。
弗格森之所以是弗格森,正是因为他这种不断学习、不断变革的精神,还有受挫不退的宝贵品质;而以加里·内维尔为首的曼联球员,之所以在退役之后就只能过过嘴瘾,没办法继承老爵爷的衣钵,其实也是性格决定命运。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内维尔评价弗格森》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820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