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大众甲壳虫是谁设计的优质回答甲壳虫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的纳粹德国。阿道夫·希特勒希望能够生产一款可以广泛使用的大众化汽车,于是委任工程师费迪南德·波尔舍来完成...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德国总理施罗德甲壳虫,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大众甲壳虫是谁设计的

大众甲壳虫是谁设计的

优质回答甲壳虫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的纳粹德国。阿道夫·希特勒希望能够生产一款可以广泛使用的大众化汽车,于是委任工程师费迪南德·波尔舍来完成这项任务。希特勒对这款车的要求是:可以载两个成人和三个儿童、最高时速100公里/小时、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同时还推出了一项储蓄计划以使普通群众也可以买到汽车。然而,随后到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这些参加了该计划的民众再也没能得到他们购买的汽车,除了一小部分的纳粹高官。 费迪南德·波尔舍在接受这项任务之前几年就已经简明叙述了这款车的最初技术参数,但一直未能形成产品,直到他得到了第三帝国的支持。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这个矮小的前奥地利人非常清楚汽车在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价值,也知道轿车对人民大众的巨大诱惑力。希特勒在竞选纲领中就有一条:让每个德国家庭都拥有一辆轿车。他把人民轿车概括为:“最高时速100公里,百公里耗油应少于7升,可乘载一家两名成人和三名儿童,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可以停放在露天地,发动机冬季要防冻,容易起动。” 不久,德国汽车协会接到元首决定开发小轿车的通知,并指定该协会代表德国政府与波尔舍公司签定协议,由波尔舍公司设计试制大众车。

甲壳虫汽车是谁发明的

优质回答希特勒下令制造并亲自参与设计:

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这个矮小的科西嘉人非常清楚汽车在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价值,也知道轿车对人民大众的巨大诱惑力。希特勒在竞选总理纲领中就有一条:让每个德国家庭都拥有一辆轿车。

希特勒上台后不到十天,在发表的《党的纲领》宣称:“1939年2月10日举行的柏林国际汽车博览会上,将展出德国最经济、最便宜的小轿车。”

1933年5月,德国汽车联合公司董事长约请费迪南德·波尔舍博士一同去拜会希特勒,向他说明德国生产战胜意大利赛车需要的经费。这次会见使两个不平凡的人物对推动德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理想不谋而合。�

波尔舍向德国交通部递交一份报告,建议着手设计小轿车,以提高居民的机动性。随后,波尔舍又向德国政府报送大众车发展的详细财务计划。这份报告正中希特勒的下怀,希特勒又在柏林皇宫里与波尔舍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波尔舍把希特勒当作热爱汽车的当权者,想利用元首的权力来实现自己开发大众车的愿望。

希特勒把人民轿车概括为:最高时速100公里,百公里耗油应少于7升,可乘载一家两名成人和三名儿童,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轿车可以停放在露天地,发动机冬季要防冻,容易起动。

不久,德国汽车协会接到元首决定开发小轿车的通知,并指定该协会代表德国政府与波尔舍公司签定协议,由波尔舍公司设计试制大众车。

1934年6月,大众车面世,希特勒亲自试驾样车,还建议把汽车外形改得更象一只甲壳虫。当时希特勒正推行精神运动,他将大众轿车命名为KRAFT DURCHFREUDE,意即充满活力的欢愉,可是这一名字始终未流行起来。

1936年10月12日,三辆大众VW-1型轿车如期交付。波尔舍与德国汽车协会开始对样车进行重点测试,用最苛刻的条件,进行16万公里的试车,证明这种轿车是技术上的惊人之作。甲虫般的外壳,风阻极小,采用风冷发动机便于维护,扭杆独立悬挂行车平稳,整车自重650公斤,26马力,车速高、油耗少。最后通过了鉴定。

希特勒决定建立一个汽车厂来生产这种轿车。希特勒亲自组建了大众汽车筹备公司,任命波尔舍为技术经理。1938年5月26日,大众汽车厂在德国中部布朗施威克市以北10公里的小村附近举行奠基典礼,希特勒宣称代表德国人民大众来放下基石,他说:工厂要依靠全体德国人民大众的力量来建设,生产的产品应该使德国人民都高兴,因此,这个工厂就叫大众汽车厂。�

波尔舍亲自赴美国订购设备,聘请一批美国工程师当指导。大众车终于在1939年2月的柏林汽车博览会上展出,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对大众车做了报道,讥之为BEETLE,大众车因此而得名“甲壳虫”。

1939年,德国军方加强大众车身钢架的质量和硬度,定名为62S型,大量投入北非、波兰和苏联的战争。在1940-1944年间,甲壳虫车还被改装成吉普车、水陆两用军车,分别有5万辆和1万5千辆出厂,大众汽车厂成了希特勒的战争工具,而人民企望的“大众车”仅有630辆投入民用。

1945年4月11日,英国军队占领了大众汽车厂,(Ivan Hirst)少将从瓦废堆中拣回发动机零件,自己动手制造了两辆甲壳虫车,喷上卡其色驶回英军总部,马上受到垂青,订单雪片示飞来,少将决定尽快使饶幸保存的甲壳虫车生产线恢复生产。

1949年,第一辆敞蓬甲壳虫车问世,成为产量最多和销售期最长的敞蓬车型,同年还推出商用小型客货两用车,1965年VW1600TL型甲壳虫车面世,两年后加配自动变速器的大众VW1600也相继问世,1979年,VW1302和1302S型出厂,使甲壳虫车造型有较大的改变。

1972年2月17日,第15007034辆甲壳虫车出厂,比福特T型车多一辆,取得全球产销量冠军的美誉,甲壳虫汽车已爬遍欧洲和美洲大陆。

甲壳虫(BEETLE)汽车在世界车坛上曾经诧一时,成为全球销量最多的汽车;除生物学家外,很少有人会喜欢黑不溜的甲壳虫,但谈起德国的甲壳虫汽车,许多人都会津津乐道,有人把它喻为最丑陋的车,也有人认为它是最可爱的车。

甲壳虫车诞生于3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后的40-50年代才开始为普通大众所采用,在60-70年代就大行其道,80年代后人们仍然钟情于它,甲壳虫汽车已成为一款永恒的经典汽车。

当1980年1月10日最后一辆甲壳虫车离开生产线时,总产量已超过33万辆,在1985年10月17日由此可见甲壳虫车受欢迎的程度。

大众集团的集团历史

优质回答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创建于1938年德国的沃尔夫斯堡,创始人是世界著名的汽车设计大师波尔舍。大众汽车公司经营汽车产品占主要地位,是一个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汽车活动的跨国汽车集团。大众汽车顾名思义是为大众生产的汽车。1934年1月17日,波尔舍向德国政府提出一份为大众设计生产汽车的建议书。随之,建议被时任总理的阿道夫·希特勒批准,后来由波尔舍组建了一个由34万人入股的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年产量为100万辆。

在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城”里,第一批“甲壳虫”问世,但仅仅生产了630辆就因二次世界大战而停产。二战后,大众公司划归西德政府,汽车生产又逐步恢复。由于“甲壳虫”车价格低廉,这种汽车很快风靡德国和欧洲,1955年“ 甲壳虫”出口到100多个国家,1981年“甲壳虫”停产时,已经累计生产2000万辆,打破福特T型车的世界纪录。随着“甲壳虫”的畅销,大众汽车公司也成长为一个强大的世界汽车生产集团,它在西班牙、墨西哥等许多国家都建立起汽车生产厂和销售公司。 继“甲壳虫”后,大众公司在1980年实现四轮连续驱动大客车大批量生产,推出80年代世界最畅销的高尔夫汽车,从而成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公司。

大众汽车公司总部曾迁往柏林,现 在仍在沃尔斯堡,现有雇员26.5万人。在全世界有13家生产性子公司,海外有7个销售公司,23个其他公司。国内子公司主要是大众和奥迪公司,整个汽车集团产销能力在300万辆左右。

在全球汽车市场低迷的事态下,大众汽车2004年全球销量比2003年的501.5万辆增长了1.3%,再一次突破500万,达到创记录的507.9万辆。

2005年5月,总部在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公司,一辆亮银色途安下线了,它标志着这个欧洲最大的汽车公司的汽车生产量超过一亿辆。

大众汽车品牌的不断成功,起步于已经成为汽车传奇的甲壳虫。然后就是不断涌现的新车型。七款甲壳虫车型和迄今已推出六代的高尔夫,是大众汽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2150万辆甲壳虫、2300万辆高尔夫、1300万辆帕萨特和900万辆Polo,进一步稳固了大众汽车品牌成功的基础。2002年,高尔夫的产量超过了甲壳虫,创下了大众汽车品牌的新纪录。面对顾客的需求,大众汽车品牌可以提供从微型轿车路波到大客车和载重卡车41种系列车型产品。

大众汽车品牌始终积极为顾客提供最前沿的科技成果、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几乎所有汽车细分市场里质量最佳的产品。其轿车产品除了包括高尔夫、帕萨特、路波和Polo等中型和小型车外,还包括辉腾和途锐等顶级豪华汽车。

1984年,大众汽车在中国建立了首个合资企业上海大众;1991年又在长春建立了第二家合资企业 --一汽大众。

甲壳虫的历史

优质回答德国是全球性汽车生产大国,那里的许多汽车生产厂商均在各自近百年的汽车制造史上,为世人打造了不计其数的汽车精品。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车型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是有一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却一直响起在我们的耳边——甲壳虫。 1934年6月22日,德国汽车制造联合会委托著名的汽车设计师费迪南波尔舍设计一款“大众汽车”。 1935年,样车下线,搭载了改进型空冷700毫升直列4缸发动机,功率达到22马力。这款车可以说是日后甲壳虫车型的原型,其极具个性的元素在后来的甲壳虫车型上都得到了体现。 1936年2月24日,3款“VW3”车在德国柏林进行展示。从10月22日到12月22日之间,每辆VW3车都至少完成了50,000公里的测试。1937年,这些车更是经历了严格地针对车高速行驶能力的测试,测试里程累计达到了2,400,000公里。测试结束后,德国汽车制造协会同意定购30辆。 1938年,大众推出了经过进一步改型的“38”系列车型,它装载的空冷直列4缸986毫升排量发动机能输出24马力的功率,车重750公斤。这款坚实且具有与众不同外型的车,就是“甲壳虫”汽车的鼻祖。 1968年,“甲壳虫”的名字才第一次出现在大众公司官方的广告里。 1939年2月16日,柏林车展上还展出了由费迪南波尔舍重新设计,由希特勒命名的“KdF-Wagen”。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大众公司开始大量生产军用汽车。 1945年,战争结束,在同盟国的监督下,大众公司开始重新生产民用汽车。从此,甲壳虫汽车进入了快速、平稳的发展时期。 1972年2月17日,第15,007,034辆甲壳虫出厂,打破了福特公司T型车保持的生产纪录。8月,编号为“VW1303”的装载40-50马力发动机的甲壳虫取代了原有的“VW1302”,成为主流车型。 1973年,大众公司将几款特制型号的甲壳虫投放市场:Jeans甲壳虫、大甲壳虫、“黑-黄比赛者”和城市甲壳虫。7月,VW1303停止生产,1303敞篷车(即VW1303A)在8月上市成为主打产品。 1974年6月1日上午11点19分,位于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本厂停止生产甲壳虫。8月,宣布停产VW1303A。1975年7月,VW1303也停产了。 1978年1月19日,德国本土生产的最后1辆甲壳虫汽车在Emden下线。到此为止,德国本土共生产了16,255,500辆甲壳虫。但是在海外的工厂里,甲壳虫仍然以每天1000余量的进行生产。 1981年5月15日,第2000万辆甲壳虫汽车在大众汽车公司位于墨西哥的Peubla工厂下线。这是汽车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新世界纪录的诞生。为了庆祝这一伟大成就,大众公司推出了“SilverBug”珍藏版甲壳虫,以此献给那些忠心的追随者。 1998年,大众公司推出了其全新打造的最新款甲壳虫汽车。新甲壳虫的外形设计仍颇具当年甲壳虫的风采,同时拥有靓丽的色彩和动感的线条,整体造型还是秉承半个世纪前的款式,但是加入了更多现代化的设计元素,再加上现代化的机械性能,新甲壳虫无疑将成为21世纪的现代车型。

奥迪为什么不做后驱车?(下)

优质回答上回说到,新汽车联盟重建后辉煌不过十年光景就因车型老化、两冲程发动机油耗和曲轴故障问题陷入困境,奔驰也急于扔掉这个烫手山芋。(回顾:奥迪为什么不做后驱车?(上))那么新汽车联盟被谁救了呢?

答案是大众。

一方面奔驰对这个非亲生儿子不待见于出手,价格低且给的其他条件优厚(下文谈),另一方面,大众在经历了被盟军占领、归还给德国政府、部分私有化等大风大浪后焕发出活力并急于扩张,于是大众和奔驰交易比较顺利。1965年,新汽车联盟成了大众的全资子公司。

重回舞台中央的奥迪

细心的车友可能会问,奥迪去哪了?没错,从战争爆发到大众从奔驰手里购得新汽车联盟这二十多年里,其实没有奥迪什么事,新汽车联盟的车前期挂的是带有Auto Union字样的四环标和DKW标,后期变为四环标和单独贴在机盖上的Auto Union字样,奥迪几乎是一个被遗忘的品牌了。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大众在通过让新汽车联盟工厂代工甲壳虫以保证盈利、给工人发工资、维持工厂运行的同时,也在积极为新汽车联盟寻找新的方向。首先要做的是及时止损,两冲程发动机油耗、尾气和频发的曲轴故障已经让人们把DKW同“糟糕”联系在一起,汽车联盟必须与DKW品牌划清界限。

那么该用什么品牌呢?狡猾的奔驰怕制造竞争对手故意保留了霍希品牌使用权,漫步者品牌自老汽车联盟(1932年)起就因为商标权问题反复吵架直到战争爆发(因为当年漫步者只是把汽车部门并入汽车联盟,其他部门仍然独立发展,因此商标使用权一直有争议),战后漫步者更是做了其他方向的创业,因此,如今新汽车联盟手里只剩下奥迪和DKW两个品牌——重新启用奥迪品牌成了别无选择的选择。

于是,奥迪品牌重新回到舞台中央。首台车型是F103,即之前遭遇两冲程发动机危机的F102的改款。F102是此前汽车联盟1000的换代车型,1963年才上市,但两冲程发动机遭遇了质量危机。于是大众将奔驰一同转让的M118四冲程四缸发动机装在了F102上,组成新车奥迪F103开售。

F103根据排量(1.5/1.7/1.8)和功率不同(55/72/75/80/90马力)分为60/72/75/80/90型,这也是之后奥迪的命名规则。顺路吐槽一句,德国人在汽车命名方面真是无趣,不知道该说是严谨还是呆板,车型命名都是数字和字母,奔驰180 200 300 ,宝马1500 1800 2002,奥迪从前的ABCDEGKMRSTP,不像美国人英国人意大利人能叫出Mustang/Eldorado/Sliver Wraith/Countach等朗朗上口的名字。

奥迪的贵人克劳斯

F103凭借不错的外形和奔驰的发动机逐渐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是新汽车联盟(此时奥迪还只是品牌,不是公司名称)办公室的一位中年人在密谋大事……

他就是路德维希·克劳斯,汽车联盟的技术主管。还记得前文说的奔驰给大众的优厚条件嘛?优厚条件之一是奔驰的M118发动机交给汽车联盟使用,而另一个优厚条件就是当时还在奔驰的工程师路德维希·克劳斯从奔驰辞职加入汽车联盟。

在当时,奔驰并不觉得这台发动机和这个并非高管的工程师是什么舍不得的条件,只觉得留下霍希品牌阻止后来者竞争豪华车就够了,但后来的历史证明,缺乏霍希品牌的汽车联盟凭着奥迪品牌最终杀入了奔驰的后院,而奥迪品牌成长的关键人物之一就是奔驰当年放走的这位工程师。奔驰现在一定非常后悔当初的决策给自己制造了一个难缠的竞争对手,如果能穿越回去,奔驰一定会选择留住克劳斯这位杰出的工程师。

克劳斯帮助新车联盟完成了奥迪F103(奔驰发动机与DKW车体的匹配)后并没自满混日子,他心中有更大的理想——开发一台真正的全新奥迪,而非这种拼凑的妥协产品。但是否开发新车型他说了不算,大众对新汽车联盟管制得非常严格,某种程度上说大众也没把奥迪当亲儿子,奥迪不被允许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研发设施,一切听从总部。

这和随后大众收购的NSU命运一样,只能做总部的棋子,不需要有独立的商业思想。但是克劳斯或是出于对工程师理想的坚持,偷偷的以F103的基础研发全新奥迪F104。在研发完成时,克劳斯内心忐忑不已,他不知道把新车展示给集团领导时等待的是鲜花和掌声还是狂风暴雨般的批判加一张开除令。万幸的是,集团领导看了后沉默了半天,在克劳斯紧张得心要从嗓子眼跳出来时,集团领导冷冰冰的说了一句“还可以”。

克劳斯激动万分,这意味着顶着改型名义的新车获得了批准。于是,1968年,这台奥迪F104上市了。4.6米的车长、100马力的动力和极富美感的车身让很多人瞬间爱上了这台车,奥迪100的名字传开,订单从全国各地向奥迪飞来(1969年公司名字改为奥迪-NSU汽车联盟),奥迪品牌也上了一个台阶,进入了奔驰W114行政级轿车的势力范围,奥迪100也成了如今奥迪A6的前身。到1976年停产时,奥迪100已经卖出80多万台,给奥迪带来了滚滚财源。

奥迪F104的成功令大众管理层惊喜,新的奥迪80(如今A4的前身)换代后也很有竞争力,而NUS那边由于NSU RO80车型转子发动机糟糕可靠性导致的财务危机让大众管理层感到失望,于是奥迪品牌便被重视起来,开始逐步允许奥迪有自己的研发团队、研发设施和独立销售网络,奥迪开始蒸蒸日上。显然,F104是奥迪的历史性转折,而这个历史性转折正是克劳斯这位有工程师初心的英雄险中求来的。

在这过程中(1971年),奥迪品牌喊出了那句脍炙人口的“突破科技 启迪未来”,把追求先进技术当做品牌发展的理念和方向(是不是和丰田保守不犯错的理念形成了鲜明对比?)。“突破科技 启迪未来”的战略虽好,但如何落地也令人感到茫然。

同时,进步巨大的奥迪离豪华品牌依然很远,F104虽然进入了行政级轿车的阵营,前置前驱的驱动形式和最强也不过为1.8升四缸机的动力仍是短板,和对手们六缸大排量没得比,品牌影响力更是比不了有300、600等超豪华车的奔驰以及有502、507这种V8旗舰的宝马。所以,彼时的奥迪无论定位还是规模都不可与今天的地位同日而语。

quattro四驱的意外诞生

这时,奥迪的第二位贵人出现了——费迪南德·皮耶希,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后来的大众集团董事长。由于当时保时捷大家族为了避免内耗拖垮保时捷公司,所以大家集体退出保时捷公司管理层而外聘职业经理人,费迪南德·皮耶希就在1972年来奥迪这家小公司发展,他逐渐替代了克劳斯成为奥迪的技术总监。

克劳斯则去了大众总部,而去了大众后的他推动了大众和奥迪的平台化运作,比如奥迪80和帕萨特共平台,奥迪50与POLO共平台,并与乔治亚罗筹划接洽,为高尔夫诞生和大众集团焕发活力做出巨大贡献。显然,此时的奥迪(包括大众)根据此前DKW基础不断改进换代,无论是产品还是品牌定位上都大有起色,但是前驱的产品体系已经固定下来。

皮耶希在保时捷时就因缔造906赛车而名声大噪,来到奥迪后继续发挥他工程师才能。为了解决奥迪车大排量发动机短缺问题,皮耶希带领研发团队剑走偏锋的研发出直列5缸发动机用在第二代奥迪100上,其中2.1升增压版本最大功率达到了170马力,追得上宝马528和奔驰280E。

另一边,在北欧做冰雪测试的工程师发现为军方生产的Illtis越野车竟然在冰面上跑得比轿车快,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皮耶希,两人一讨论,就萌生了把四驱系统装在轿车上想法。于是,执行力超强的皮耶希便想出了中空传动轴的全时四驱解决方案并做好了试验车,试验车在装备没有防滑链的夏季胎条件下仍然爬上了欧洲最陡峭的阿尔卑斯山口(坡度为23%),四驱轿车试验取得了成功。

于是,奥迪的另一个技能树被点亮了,这就是现在奥迪引以为傲的quattro四驱。

随后,以奥迪80为基础的Quattro运动轿车被推向市场(1980年),并开始参加WRC等拉力赛。以当时以王者蓝旗亚为代表的老牌拉力赛劲旅对这种笨重四驱车嗤之以鼻,但很快他们就发现四驱车的牵引力优势大得恐怖,尤其是死亡组别Group B,奥迪快得像火星车一样,拿奖拿到手软。

因此,四驱几乎成了奥迪的代名词,奥迪也逐步把四驱放到100、80系列大部分车款里,到1984年,奥迪所有车型都可以装备quattro四驱系统,此时奥迪在产品和品牌层面的竞争力都大为上升,奥迪尝到了四驱的甜头。

1985年,奥迪NSU汽车联盟公司再次更名——新公司名字直接叫“奥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从内卡尔苏姆迁回英戈尔施塔特。这是今天狭义奥迪公司的开始,新公司意味着奥迪在大众集团内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和威望,有了更独立的发展,甚至成为大众集团的技术储备池。

进军D级车市场

如同F103成功后克劳斯谋求更大的发展,皮耶希也没对当下奥迪取得的进步沾沾自喜,他也在酝酿着一个更大的计划。1988年(恰好雷克萨斯LS400诞生前一年),奥迪发布了令人震撼的奥迪V8。奥迪越过了6缸发动机,凭借3.6升V8发动机和quattro四驱杀入奔驰S和宝马7系的阵地,这是奔驰、宝马和很多车迷都没想到的。

尽管奥迪V8销量上远远比不上S级和7系,也因脱胎于第三代奥迪100的平台被攻击为不是纯粹的豪华车,但是它的出世如一声惊雷,让众人知道奥迪势必要成为比肩奔驰和宝马的豪华品牌的决心,也让奥迪看到了希望,发现进军豪华车领域这条路其实走得通,因此奥迪并没有推翻一切从头再来,而是继续发挥优势,在自己前置四驱车型经验基础上打造更纯粹的豪华车平台。

6年后(1994年),奥迪V8的继任者奥迪A8出现,除了V8发动机加四驱,全铝车身以及涡轮增压直喷柴油机技术(TDI)让A8家族有了更大的竞争力和更广的打击范围迪A8正式获得了认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总理施罗德还选择了奥迪A8作为首脑座驾,这更极大的提高了奥迪的品牌形象,加固了奥迪在豪华车领域的地位。

2001年,奥迪A8又多了一颗高配版心脏——6.0升W12发动机,从此奥迪A8在产品上再不输给奔驰S和宝马7系(尽管威望上比不了奔驰S)。此时奥迪已经从奔驰手里拿回了霍希的商标使用权,理论上奥迪可以复活霍希再造后驱豪华车,但此时的奥迪已经没有必要了,四驱的豪华车已经为消费者接受,且宾利已经被大众收入囊中,奥迪没有必要为了适应前置后驱套路再花一大笔钱,况且此时奔驰也在S级上用上了4Matic四驱,宝马、捷豹、雷克萨斯LS也在新千年用上了四驱。

今天与明天

因此,奥迪再也没有后驱车的包袱了,甚至在A8这种豪华级车的低配上用上了前驱(金钱面前并不害臊)。如今,“排放门”后的大众奥迪显然在勒紧腰带过日子,被砍掉的宾利慕尚和传言要被卖掉的兰博基尼就是最典型的信号,奥迪也不会拿出一大笔钱去开发后驱车。

至于未来,电动化的时代各家都用上了电动四驱(特斯拉、奔驰EQC、捷豹I-Pace、保时捷Taycan、福特Mach-E),电动化时代双电机多电机的结构令奥迪在传统四驱传动的优势荡然无存,奥迪恐怕只在四驱车底盘动态调教方面尚有护城河在,因此奥迪一定会想尽办法维持quattro四驱的美誉作为品牌标签,当然不排除入门车型有类似大众ID.3那样的入门车型采用低成本的单电机后驱方案。

回望奥迪这一百年,多次破产、重组,经历了一战、大萧条、二战,几度被冷落雪藏,几度又受命运女神眷顾度过危难。因为遇见DKW而结缘前驱,因为战争又错过了后驱;借DKW之势实现腾飞,又困于前驱产品体系;四驱来得又早又惊喜,D级车立足后再也不惦记后驱。不管你喜不喜欢奥迪这个品牌,奥迪的故事着实精彩,奥迪这份坚强和进取心值得点赞。

文|mon-mon

图|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德国总理施罗德甲壳虫》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