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此心光明,夫复何求?(一)公元一五二九年一月九日上午八时,江西大余青龙埔的一艘夜行船上,一位行将离世的老人,缓缓地睁开眼睛,说:“吾去矣!”竖立一旁的学生泣不成声...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正德甲寅是哪一年,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此心光明,夫复何求?

此心光明,夫复何求?

(一)

公元一五二九年一月九日上午八时,

江西大余青龙埔的一艘夜行船上,

一位行将离世的老人,

缓缓地睁开眼睛,说:“吾去矣!”

竖立一旁的学生泣不成声:“老师,有何遗言?”

老人微微一笑,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位老人不是别人,

正是被称为两个半圣人的王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

一四七二年十月三十一日出生在浙江余姚龙泉山。

阳明先生生于龙泉山,逝于青龙埔。

终其一世,立德、立功、立言,成就三不朽。

(二)

阳明十一岁时,随时选新科状元王华,

他的父亲迁住北京。

次年某日,身为状元郎父新访老师于私塾,

见儿子与众生嬉戏,

手执令旗,左旋右转,如临大阵,

父怒斥:吾家世以读书显,安用是为?

子对:读书有何用处?

父:读书则为大官,如汝父中状元,皆读书之力也。

子对:父中状元,子孙世代还是状元么?

父:止吾一世耳,汝若中状元,还是去勤读。

子对:一代,虽状元不为稀罕。

子问师:何为第一等事?

师:唯读书登第耳。

阳明对: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学圣贤是追求内圣,登科第是外在世功。

登科第只管一世衣食,学圣贤方能永垂不朽,

从此开启一生追求圣贤之路。

(三)

十八岁时,一改顽虐性格,始慕致圣之学。

虽为状元之子,也得从事辞章训诂之学,

以先生之聪慧,不费吹灰之力,

乡试这个时谓正途,一举成功。

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在此后会试中,竟三试未第。

先生却不以未第为耻,

还结诗社、研兵法、学内丹。

十年之后,再逢春闱,

得赐二甲进士出身第七人,观政工部。

履职建设部门历来是一碗水里三升油的美差,

即使今时今日,也是老虎最多的衙门,

立志成圣、不甘庸碌的王阳明,

便祭出一篇惊世骇俗的《陈言边务疏》

力陈时弊:沮抑正大刚直之气,而养成怯懦因循之风。

故其衰耗颓塌,将至于不可支持而不自觉。

纵使不世出的王守仁,

对这位皇帝顽主也无可奈何。

空言无益,实干兴邦,

阳明再履新职:督造宁王墓。

以兵书之学统御民工,

编什伍,定制度,明赏罚。

一番历练之后,明了权力的运作威力。

这为之后平宁王叛乱、南越骚乱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再度调职时,成了乡试的出题师,

终于有以刀笔化乾坤的舞台了,

首道试题: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此时,已显出心学特色,

既有道不同不相与谋的孔孟先师的道统,

又有扭转甘为犬儒、逐权追利的侠义手段。

然而,世相士风已如此根深蒂固,

岂可是一朝一夕能转变的,

没有士这个阶层的支持,

再宏伟的济世蓝图也只有束之高阁了。

(四)

正德元年,时年三十五岁的王阳明,

遭遇了史上最有名的大太监刘瑾,

一个敛财事主,一个欲匡世风,

针尖遇上麦芒,

一场大战拉开了序幕。

公元1506年10月28日,北京紫金城,

上演了一场集体辞职的逼宫大戏,

手段了得的刘瑾岂可让这群书生得逞,

杖军棍、革功名,悉数五十三人。

王阳明怎会例外,能做的只有诗了:

百年巨子悲何极,夜夜江涛泣子胥。

敢将世道一身提,显被生刑万死甘,

满腹文章宁有用,百年巨子独无慙,

涓流裨海今真见,片雪填沟旧齿淡。

昔代衣冠谁上品,状元门第好奇男。

出了昭狱王阳明,

伪造自杀于湖的现场,

逃离了锦衣卫的追杀,

在南中国绕一个大圈,

到了他谪戍之地——龙场。

(五)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王阳明在他第三个甲子开启之年,

到了贵州龙场这个瘴毒遍地、言语不通之地,

历经苦难的南越阳明子,

终不负十世书香精魂的传承,

蛰伏三载,悟出真谛:

吾性自足,知行合一,

著书四十六卷,兴书院两所,授徒两百人。

心学的火从这里开始烧向全国。

五年的流放生涯结束了,

阳明也终成心学大师。

少了圆滑遁世的佛老倾向,

多了静和入世的儒士风骨。

他化佛道的静坐为静虑,

以养慎独的真功夫。

是时政坛风急雨骤,

仍强调料理“我心”为第一等事,

他将儒学士风下沉到亲民,

于日用中做功夫,于妊席间显真学。

天下志士无不心慕神往,

身可益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

他成了一座峰,

吸引着天下良知的力量。

(六)

历经数年的平盗寇、灭流贼的兵事生涯,

阳明的入世手法也更加精纯,

上至陈书奏事宫廷,周旋于官宦,

下至开府安民治吏,统御于民间。

他再也不是腹论诗书的书生了,

立功的时机到了。

正德十四年,四十八岁的王阳明,

宁王朱宸濠招兵买马、结交官宦,隐忍数年,

终于,率十万大军,反了。

适时,阳明离任途中,

听闻宁王反,聚合些几小吏,

行间、用诈、布疑、伏击、奇袭,

以绝对劣势、闪电神速,建不世之功。

《明史》评王阳明:

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

(七)

古之大儒,

毕生追求:立德、立功、立言,谓三不朽,

春秋以下三千年,

至臻此境界的人两个半:

孔子、王阳明、曾国藩。

王阳明奋力一生,

于立德:入圣境、结圣胎、终圆圣果、德昭后世;

于立功:灭流贼、平叛乱、开府安民、教化四方;

于立言:建书院、广授徒、解疑答惑、著作等身;

孔子谓弟子:

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

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

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

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

王阳明一生与龙结缘:

生于龙泉山、开悟于龙场、逝于青龙埔,

以龙来形容,名副其实!

嘉靖癸丑年是公元哪一年,嘉靖壬子年是公元哪年

嘉靖癸丑年是公元哪一年

在柳州市中路的工贸大厦一带,曾经有过一座“科第世家”牌坊,是古代官府为表彰书香奕世(意为累世,代代)的莫氏家族而立。近日,这个家族更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明代莫抑的墓址,物部门发掘、清理后得以确认,墓主人的生平行实,也随文物出土水落石出。

图为古墓发掘现场。

岭上三座明代墓

因盗掘面目全非

莫抑为明代柳州府马平县人,其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考取进士,官至正四品的广东海道副使。他的儿子莫与齐也是进士出身,也曾历任副使一职,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到从三品的布政使司参政。在《柳州府志》等旧志中,莫抑、莫与齐均被列为乡贤,而且在如今的中路保险公司大楼一带,曾立有一座“宪台济美”牌坊,用于褒扬和纪念这对父子。

莫抑墓坐落于柳北区柳长路旁的欧阳岭上,旁边还有另外两座明代古墓,分别属于他的原配夫人赵氏和继室夫人王氏。由于古墓曾遭不法分子盗掘,导致墓碑缺失、受损,莫抑及其夫人墓长期鲜为人知,也从未列入文物部门的保护名册。

最近,因柳北区一重点项目建设,莫氏族人才在迁坟时,挖出了深埋土中的古墓墓碑。3月27日,文物部门接到报告后,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地发掘、清理,并最终确认墓主人之一为莫抑。

据了解,重见天日的莫抑墓墓碑,在出土前已断裂为十多块残石。莫氏族人认为,那是古墓时,不法分子故意砸烂并埋入土中的。与墓碑残石一道出土的,还有一个陶质粮食罐,应该是古墓里的随葬品。

残碑信息可识读

墓主身份得确认

值得庆幸的是,出土墓碑经过拼合,基本能够完整识读。

残碑经拼合,基本能够完整识读。

刻在碑面正中的一行大字,是“明中宪大夫显考吉亭莫公之墓”;碑面左边用小号字体署着墓主人的子孙姓名,排在之一个的就是长子莫与齐;刻在碑面右边的文字信息,则是墓主人的生平简介,其内容为:考讳抑,字允升,号吉亭。中嘉靖丙午举人,癸丑进士。授宿迁县尹,甲寅,调长洲县。丁巳,行取四川道御史。己未,陕西巡茶。辛酉,湖广巡按。壬戌,升广州府刺史。甲子,升海道副使。丁卯,致仕。生正德甲戌年十月日初八辰时,卒万历壬寅年六月十二日巳时,享年八十九岁……

据碑文可知,墓主人毫无疑问就是莫抑,他的每一段履历,上面都有交代。值得一提的是,旧志对莫抑的生卒年信息并无记载,碑文补上了这部分史料缺环;而且告诉人们,莫抑活到了89岁,这在当时是个很了不起的长寿记录。

在古墓墓址处,莫氏族人还找到另外一批碑石残片,能够识读出“奉天承运皇帝”“朕凡褒录臣工”“齐体之义”“当论恤者”等字样,疑为莫抑夫人的诰封碑碑文。而在他的继室夫人王氏墓中,考古人员还清理出另外一个陶罐。

“学霸”家族不简单

一门曾“七代连科”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了解到,考古人员此次发掘、清理出的文物十分有限,但已足以证明墓主人身份。而在柳州市的河东村,还有另外一处莫氏家族古墓群,近年已被文物部门登记在册,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点。莫氏族人打算将莫抑及其夫人墓也迁到那边,使之得到妥善保护。

据史料记载,柳州莫氏曾在明代创下“七代连科”的惊人记录——往上数,莫抑的曾祖父莫愚,祖父莫汝能,莫都曾考取举人功名;往下数,他的两个儿子莫与齐和莫与高,孙子莫元学、莫元敬、莫元教,曾孙莫俦,也都至少中过举人。

另外,《柳江府志》等文献记载的明代举人莫让、莫方、莫汝器等,也都出自这一“学霸”家族。有的族人甚至认为,柳州莫氏实际上是“八代连科”——这一说法有待核实,但仅就“科第世家”的称号来说,他们的确实至名归,是否锦上添花并不重要。

而作为本地首屈一指的书香名门,与柳州莫氏相关的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也将为文史工 深入了解古代广西的教育状况、簪缨望族的关系等,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材料。

编辑丨刘冬妮

本文由南国早报 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请勿。违者必究。

南国早报官微

新闻早知道

↓↓↓

就是与嘉靖癸丑年是公元哪一年相关内容,是关于文物的分享。看完嘉靖壬子年是公元哪年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请详细介绍下明史、明朝大事年表、郑和下西洋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明朝大事年表

洪武 太祖(朱元璋,1328-1398)即位

1369 倭寇侵山东沿岸,倭寇之忧起

1370 定科举法

1370 施耐庵(1296-1370)逝,著有《水浒传》

1380 胡惟庸( -1380)入狱,废止宰相

1373 颁布大明律

1381 行里甲制

1384 甲子年

1384 再定科举取士制

1385 画家王蒙(1308-1385)逝

1385 徐达(1332-1385)逝

1387 《鱼鳞图册》问世

1398 惠帝(朱允炆,1377-1402)

1399 建文

1400 罗贯中(1330-1400)逝,著有《三国志演义》

1402 成祖(朱棣,1360-1424)

1402 方孝儒( -1402)被杀

1403 永乐

1405 郑和(1371-1435)七次下西洋( 1405-1433)始

1407 《永乐大典》问世

1420 北京设东厂

1421 迁都北京

1424 仁宗(朱高炽,1378-1425)

1425 洪熙

1425 宣宗(朱瞻基,1399-1435)

1426 宣德

1435 英宗(朱祁镇,1427-1464)

1435 宦官专政开始

1436 正统

1444 甲子年

1449 土木堡之变,英宗(1427-1464)被瓦剌军也先( -1454)俘

1449 景帝(朱祁钰,1428-1457)

1449 瓦剌军也先( -1454)攻北京

1450 景泰

1457 天顺 英宗(朱祁镇,1427-1464)

1462 画家戴进(1389-1462)逝

1464 宪宗(朱见深,1447-1487)

1465 成化

1487 孝宗(朱佑樘,1470-1505)

1488 弘治

1502 《大明会典》问世

1504 甲子年

1505 武宗(朱厚照,1491-1521)

1506 正德

1506 王阳明(1472-1529)贬贵州

1509 画家沈周(1427-1509)逝

1510 宦官刘瑾( -1510)逝

1521 世宗(朱厚熜,1507-1566)

1522 嘉靖

1550 瓦剌军围北京

1552 画家仇英( -1552)逝

1559 杨慎(1488-1559)逝

1559 文征明(1470-1559)逝

1562 严嵩遭罢免

1557 葡萄牙获澳门居住权

1563 俞大猷(1504-1580),戚继光(1528-1587)于福建破倭寇

1564 甲子年

1566 穆宗(朱载《后工》,1537-1572)

1566 海瑞(1514-1587)非难世宗(1507-1566)入狱

1566 葡萄牙人建设澳门

1567 隆庆

1570 缔约承认蒙古对西藏宗主权

1570 李攀龙(1514-1557)逝

1572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1572 张居正(1525-1582)为首辅,高拱(1512-1578)遭罢免

1573 万历

1578 李时珍(1518-1593)著《本草纲目》(Great Pharmacopoeia)问世

1580 张居正(1525-1582)丈量田亩

1582 吴承恩(1510-1582)逝,著有《西游记》

1583 申时行(1535-1614)任首辅

1584 耿定理(1534-1584)逝

1590 王世贞(1526-1590)逝

1592 日本丰臣秀吉(1536-1598)出兵朝鲜

1593 文人徐渭(1521-1593)逝

1596 耿定向(1524-1596)逝

1596 日本第二次出兵朝鲜

1601 意大利耶稣教会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到北京

1602 李贽(李卓吾,1527-1602)狱中自杀

1604 顾宪成(1550-1612)重建东林书院

1606 袁黄(袁了凡,1533-1606)逝,著有《了凡四训》

1610 袁宏道(1568-1610)逝

1615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定八旗制

1616 汤显祖(1550-1616)逝

1620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1620 泰昌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1620 官宦之争起

1621 天启

1623 魏忠贤(1568-1627)为东厂长官

1627 思宗(朱由检,1611-1644)

1628 崇祯 西北大饥荒,李自成(1605-1645)乱起

1630 袁崇焕( -1630)遭磔刑

1636 董其昌(1555-1636)逝

1637 宋应星(1587-1666)著《天工开物》

1642 洪承畴降清

1644 李自成(1605-1645)陷北京,明朝灭亡

南明(1644-1662)

1644 吴三桂(1612-1678)降清

1644 弘光 安宗(朱由嵩, -1646)福王即位南京

1645 隆武 绍宗(朱聿键,1602-1646)唐王即位福州

1646 绍武注1 唐王(朱聿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朱棣寻找朱允文的下落

唐寅丁丑年画是那一年

唐寅丁丑年画是公元1517年。1517年是农历丁丑年,是牛年。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10月27日-公元1521年4月20日)正德十二年。

丁丑年就是干支历的六十甲子中的一个,大概对应的公历年份如1877、1937、1997·、2057··(60年一周期)。公元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17,或年份数,除以10的余数是7,除以12的余数是5,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岁次内均为“丁丑年”。

唐寅(yín)(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吴县吴趋里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朝著名的画家、诗人。据说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取名为寅。唐寅玩世不恭而又才华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即民间所说“江南四大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唐寅出生于世商家庭,有一妹一弟,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唐记酒店。唐寅作品以山水画、人物画闻名于世,其创作的多幅春宫图也为他个人添加了“风流才子”的名声。

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请。!

中国历代皇帝年号

皇帝 年号 公元日期 干支日期

清溥仪 宣统元年 公元 1909年 己酉年

清德宗载湉 光绪元年 公元 1875年 乙亥年

清穆宗载淳 同治元年 公元 1862年 壬戌年

清文宗奕詝 咸丰元年 公元 1851年 辛亥年

清宣宗旻宁 道光元年 公元 1821年 辛巳年

清仁宗顺琰 嘉庆元年 公元 1796年 丙辰年

清高宗弘历 乾隆元年 公元 1736年 丙辰年

清世宗胤禛 雍正元年 公元 1723年 癸卯年

清圣祖玄烨 康熙元年 公元 1662年 壬寅年

清世祖福临 顺治元年 公元 1644年 甲申年

皇帝 年号 公元日期 干支日期

明毅宗朱由检 崇祯元年 公元 1628年 戊辰年

明熹宗朱由校 天启元年 公元 1621年 辛酉年

明光宗朱常洛 泰昌元年 公元 1620年 庚申年

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元年 公元 1573年 癸酉年

明穆宗朱载垕 隆庆元年 公元 1567年 丁卯年

明世宗朱厚熜 嘉靖元年 公元 1522年 壬午年

明武宗朱厚照 正德元年 公元 1506年 丙寅年

明孝宗朱佑樘 弘治元年 公元 1488年 戊申年

明宪宗朱见深 成化元年 公元 1466年 丙戌年

明英宗朱祁镇 天顺元年 公元 1457年 丁丑年

明代宗朱祁钰 景泰元年 公元 1450年 庚午年

明英宗朱祁镇 正统元年 公元 1436年 丙辰年

明宣宗朱瞻基 宣德元年 公元 1426年 丙午年

明仁宗朱高炽 洪熙元年 公元 1425年 乙巳年

明成祖朱棣 永乐元年 公元 1403年 癸未年

明太祖朱元璋 洪武元年 公元 1368年 戊申年

明惠帝朱允炆 建文元年 公元 1340年 庚辰年

皇帝 年号 公元日期 干支日期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正元年 公元 1340年 庚辰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元元年 公元 1335年 乙亥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元统元年 公元 1333年 癸酉年

元宁宗懿璘质斑 至顺三年 公元 1332年 壬申年

元文宗图帖睦尔 至顺元年 公元 1330年 庚午年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 至顺元年 公元 1329年 己巳年

元幼主阿速吉八 天顺元年 公元 1328年 戊辰年

元文宗图帖睦尔 天历元年 公元 1328年 戊辰年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致和元年 公元 1328年 戊辰年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泰定元年 公元 1324年 甲子年

元英宗硕德八刺 至治元年 公元 1321年 辛酉年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延佑元年 公元 1314年 甲寅年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皇庆元年 公元 1312年 壬子年

元武宗海山 至大元年 公元 1307年 丁未年

元成宗铁穆耳 大德元年 公元 1297年 丁酉年

元成宗铁穆耳 元贞元年 公元 1294年 甲午年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元年 公元 1264年 甲子年

南宋、金

皇帝 年号 公元日期 干支日期

宋卫王赵昺 祥兴元年 公元 1278年 戊寅年

宋端宗赵昰 景炎元年 公元 1276年 丙子年

宋恭宗赵显 德佑元年 公元 1275年 乙亥年

宋度宗赵禥 咸淳元年 公元 1265年 乙丑年

宋理宗赵昀 景定元年 公元 1260年 庚申年

宋理宗赵昀 开庆元年 公元 1259年 己未年

宋理宗赵昀 宝佑元年 公元 1253年 癸丑年

宋理宗赵昀 淳佑元年 公元 1241年 辛丑年

宋理宗赵昀 嘉熙元年 公元 1237年 丁酉年

宋理宗赵昀 端平元年 公元 1234年 甲午年

宋理宗赵昀 绍定元年 公元 1228年 戊子年

宋理宗赵昀 宝庆元年 公元 1225年 乙酉年

宋宁宗赵扩 嘉定元年 公元 1208年 戊辰年

宋宁宗赵扩 开禧元年 公元 1205年 乙丑年

宋宁宗赵扩 嘉泰元年 公元 1201年 辛酉年

宋宁宗赵扩 庆元元年 公元 1195年 乙卯年

宋光宗赵淳 绍熙元年 公元 1190年 庚戌年

宋孝宗赵昚 淳熙元年 公元 1174年 甲午年

宋孝宗赵昚 乾道元年 公元 1165年 乙酉年

宋孝宗赵昚 隆兴元年 公元 1163年 癸未年

宋高宗赵构 绍兴元年 公元 1131年 辛亥年

宋高宗赵构 建炎元年 公元 1127年 丁未年

北宋、辽

皇帝 年号 公元日期 干支日期

宋钦宗赵桓 靖康元年 公元 1126年 丙午年

宋徽宗赵佶 宣和元年 公元 1119年 己亥年

宋徽宗赵佶 重和元年 公元 1118年 戊戌年

宋徽宗赵佶 政和元年 公元 1111年 辛卯年

宋徽宗赵佶 大观元年 公元 1107年 丁亥年

宋徽宗赵佶 崇宁元年 公元 1102年 壬午年

宋徽宗赵佶 建中靖国元年 公元 1101年 辛巳年

宋哲宗赵煦 元符元年 公元 1098年 戊寅年

宋哲宗赵煦 绍圣元年 公元 1094年 甲戌年

宋哲宗赵煦 元佑元年 公元 1086年 丙寅年

宋神宗赵顼 元丰元年 公元 1078年 戊午年

宋神宗赵顼 熙宁元年 公元 1068年 戊申年

宋英宗赵曙 治平元年 公元 1064年 甲辰年

宋仁宗赵祯 嘉佑元年 公元 1056年 丙申年

宋仁宗赵祯 至和元年 公元 1054年 甲午年

宋仁宗赵祯 皇佑元年 公元 1049年 己丑年

宋仁宗赵祯 庆历元年 公元 1041年 辛巳年

宋仁宗赵祯 康定元年 公元 1040年 庚辰年

宋仁宗赵祯 宝元元年 公元 1038年 戊寅年

宋仁宗赵祯 景佑元年 公元 1034年 甲戌年

宋仁宗赵祯 明道元年 公元 1032年 壬申年

宋仁宗赵祯 天圣元年 公元 1023年 癸亥年

宋真宗赵恒 乾兴元年 公元 1022年 壬戌年

宋真宗赵恒 天禧元年 公元 1017年 丁巳年

宋真宗赵恒 大中详符元年 公元 1008年 戊申年

宋真宗赵恒 景德元年 公元 1004年 甲辰年

宋真宗赵恒 咸平元年 公元 998年 戊戌年

宋太宗赵炅 至道元年 公元 995年 乙未年

宋太宗赵炅 淳化元年 公元 990年 庚寅年

宋太宗赵炅 端拱元年 公元 988年 戊子年

宋太宗赵炅 雍熙元年 公元 984年 甲申年

宋太宗赵炅 太平兴国元年 公元 976年 丙子年

宋太祖赵匡胤 开宝元年 公元 968年 戊辰年

宋太祖赵匡胤 乾德元年 公元 963年 癸亥年

宋太祖赵匡胤 建隆元年 公元 960年 庚申年

皇帝 年号 公元日期 干支日期

唐哀帝李祝 天佑元年元年 公元 904年 甲子年

唐昭宗李晔 天复元年 公元 901年 辛酉年

唐昭宗李晔 光化元年 公元 898年 戊午年

唐昭宗李晔 乾宁元年 公元 894年 甲寅年

唐昭宗李晔 大顺元年 公元 890年 庚戌年

唐昭宗李晔 龙纪元年 公元 889年 己酉年

唐僖宗李儇 文德元年 公元 888年 戊申年

唐僖宗李儇 光启元年 公元 885年 乙巳年

唐僖宗李儇 中和元年 公元 881年 辛丑年

唐僖宗李儇 广明元年 公元 880年 庚子年

唐僖宗李儇 乾符元年 公元 874年 甲午年

唐懿宗李漼 咸通元年 公元 860年 庚辰年

唐懿宗李凗 大中十四年 公元 860年 庚辰年

唐宣宗李忱 大中元年 公元 847年 丁卯年

唐武宗李炎 会昌元年 公元 841年 辛酉年

唐文宗李昂 开成元年 公元 836年 丙辰年

唐敬宗李湛 宝历元年 公元 825年 乙巳年

唐穆宗李恒 长庆元年 公元 821年 辛丑年

唐宪宗李纯 元和元年 公元 806年 丙戌年

唐顺宗李诵 永贞元年 公元 805年 乙酉年

唐德宗李适 贞元元年 公元 785年 乙丑年

唐德宗李适 兴元元年 公元 784年 甲子年

唐德宗李适 建中元年 公元 780年 庚申年

唐代宗李豫 大历元年 公元 766年 丙午年

唐代宗李豫 永泰元年 公元 765年 乙巳年

唐代宗李豫 广德元年 公元 763年 癸卯年

唐代宗李豫 宝应元年 公元 762年 壬寅年

唐肃宗李亨 上元元年 公元 760年 庚子年

唐肃宗李亨 乾元元年 公元 758年 戊戌年

唐肃宗李亨 至德元年 公元 756年 丙申年

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元年 公元 713年 癸丑年

唐玄宗李隆基 先天元年 公元 712年 壬子年

唐睿宗李旦 延和元年 公元 712年 壬子年

唐睿宗李旦 太极元年 公元 712年 壬子年

唐睿宗李旦 景云元年 公元 710年 庚戌年

唐殇帝李重茂 唐隆元年 公元 710年 庚戌年

唐中宗李显 景龙元年 公元 707年 丁未年

唐中宗李显 神龙元年 公元 705年 乙巳年

周武则天 长安元年 公元 701年 辛丑年

周武则天 大足元年 公元 701年 辛丑年

周武则天 久视元年 公元 700年 庚子年

周武则天 圣历元年 公元 698年 戊戌年

周武则天 神功元年 公元 697年 丁酉年

周武则天 万岁通天元年 公元 696年 丙申年

周武则天 万岁登封元年 公元 696年 丙申年

周武则天 天册万岁元年 公元 695年 乙未年

周武则天 证圣元年 公元 695年 乙未年

周武则天 延载元年 公元 694年 甲午年

周武则天 长寿元年 公元 692年 壬辰年

周武则天 如意元年 公元 692年 壬辰年

周武则天 天授元年 公元 690年 庚寅年

唐武则天 载初元年 公元 689年 己丑年

唐武则天 永昌元年 公元 689年 己丑年

唐武则天 垂拱元年 公元 685年 乙酉年

唐武则天 光宅元年 公元 684年 甲申年

唐睿宗李旦 文明元年 公元 684年 甲申年

唐中宗李显 嗣圣元年 公元 684年 甲申年

唐高宗李治 弘道元年 公元 683年 癸未年

唐高宗李治 永淳元年 公元 682年 壬午年

唐高宗李治 开耀元年 公元 681年 辛巳年

唐高宗李治 调露元年 公元 679年 己卯年

唐高宗李治 仪凤元年 公元 676年 丙子年

唐高宗李治 咸亨元年 公元 670年 庚午年

唐高宗李治 总章元年 公元 668年 戊辰年

唐高宗李治 乾封元年 公元 666年 丙寅年

唐高宗李治 麟德元年 公元 664年 甲子年

唐高宗李治 龙朔元年 公元 661年 辛酉年

唐高宗李治 显庆元年 公元 656年 丙辰年

唐高宗李治 永徽元年 公元 650年 庚戌年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元年 公元 626年 丙戌年

唐高祖李渊 武德元年 公元 618年 戊寅年

清朝的庚辰年是哪一年

清朝1644年建立,到1912年灭亡,期间共4个庚辰年:1700年,1760年,1820年,1880年。

庚辰年是农历干支纪年中的一个,顺序为第17个。前一位是己卯,后一位是辛巳。由于历史上第一个甲子年就是公元前2697年,所以历史第一个庚辰年就是公元前2681年。第二个甲子轮回为公元前2637年,所以第二个庚辰年是公元前2621年。这样每隔六十年为一个甲子轮回,上一个甲子轮回为第78个轮回(公元1924年;公元1983年),所一个甲子轮回的庚辰年是1940年。

计算如下:

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17年称“庚辰年”。以下各个公元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20,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7,除以12的余数是5,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岁次内均为“庚辰年”。

扩展资料:

第79个甲子轮回(公元1984年;公元2043年),所以最近的一个庚辰年是2000年。下一个甲子轮回为第80个轮回(公元2044年;公元2103年),下一个庚辰年是2060年。上一个庚辰年是1940年,所一个庚辰年生人今年72周岁(2012年),最近一个甲子轮回的庚辰年是2000年,所以最近一个庚辰年生人是12周岁(2012年)

明朝庚辰年:

明朝1368-1644,共经历5次庚辰年,分别是1400年(年号:建文),1460年(年号:天顺),1520年(年号:正德),1580年(年号:万历),1640年(年号:崇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庚辰年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正德甲寅是哪一年〉正德甲子公元是多少年》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