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纪录片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德甲恐龙汉堡纪录片,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super size me讲的是什么啊
- 2、关于时空倒流得纪录片
- 3、曾经有一部电影是用纪录片的形式假想二战时德国遭到核袭击的情形,因其过于真实而被禁播。有人知道名字吗
- 4、有一个讲吃卖当劳不好的记录片,一个外国人实验自己吃这个,那个电影叫啥名?
本文目录导航:
super size me讲的是什么啊
Super Size Me是电影《超码的我》。
讲的是:摩根·斯普尔洛克以自己的身体当成白老鼠做了一个实验:连续30天,他三餐只吃麦当劳的食物,只喝麦当劳的饮料,而之后他以纪录片的形式,让观众亲眼见证了吃麦当劳对自己的身体带来的有害无益的变化。
幕后制作:
1、只吃麦当劳销售的食物,包括饮料。
2、不买加大套餐或者汉堡、饮料,除非服务员主动提出。
3、菜单里的每种食物都至少吃一次。
为了证明绝非做假,摩根·斯普尔洛克特别请了3位医生为整个实验过程做记录,定期追踪他的健康状态。然后他出发上路,到美国20个城市采访医生、健康顾问、厨师、小孩,探寻健康与快餐的关系。
在这场实验展开之前,摩根·斯普尔洛克身高1.8米,体重140斤。试验开始5天,他的体重就增加了8斤,半个月后,他的医生发现他的肝脏有了问题,他的母亲和女友都请求他停止实验。
但他并没有停止,三周左右,他的心脏开始异常,医生命令他每天吃两片阿斯匹林,他拒绝了,因为麦当劳不提供阿斯匹林。而等到试验结束时,他的体重增加了20斤。
而拍摄《超码的我》的起源是2002年的感恩节晚上,摩根·斯普尔洛克在听到两个女孩关于“吃快餐”与“发胖”争执后,打电话给摄影师Scott Ambrozy询问题材是否有趣,而Scott Ambrozy回答——“这真的是一个棒极了的坏主意。”于是他们就开始着手准备这部电影了。
在2004年12月,《超码的我》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上放映时,麦当劳方面不屑一顾地发表看法——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根据听说的情况来看,它该得两个向下的大拇指。而《超码的我》的发行方索性把这句话印在了海报上,同时还讽刺似的向麦当劳员工提供折扣电影票。
在《超码的我》全美公映前,麦当劳再次发表声明,批评导演和这部电影“落后于时代”,“完全是误导观众”,“用恐吓观众代替传达信息,错过了协力寻找解决方案的机会”。他们还公开了摩根·斯普尔洛克2002年寄给该公司的一封电子邮件,希望能跟有关主管讨论更健康的菜单。
而自从《超码的我》2003年1月在圣丹斯电影节获奖后,麦当劳的宣传火力立刻集中到了健康问题上。
随着该片在美国越来越受关注,麦当劳也就越来越重视健康。同年3月份,“超值加大套餐”全部撤出了美国的麦当劳餐厅,同时增加了许多健康食物。而在2003年夏天,麦当劳在美国主打的“麦希腊(GreekMac)”更换为“动起来(GoActive)” 。
关于时空倒流得纪录片
BBC纪录片《时光倒流:The High Street 》
纪录片介绍
时光倒流:高街 高街曾经是英国的心脏和灵魂的每一个城市。现在不一样了。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回头的时候,屠夫,面包师和烛台制造商的日子吗?伟大的英国高街的上升和下降的故事给生活带来的娱乐和,运输四个空的商店和一组现代店主和他们的家庭的雄心勃勃的新系列的诞生在19世纪70年代的高街,在推动他们通过一个世纪,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化,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超过6个小时的夹持电视,家庭的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他们的经验店主如何生活和工作在英国历史上的六个关键时期。但这种高街是没有博物馆。的商店必须满足现代客户的步伐和21世纪便利的购物。在挑战与现实生活中的娱乐,家庭剧和人的努力,股价的家庭解决他们的历史抛出?他们吸引消费者呢?
第1部分:维多利亚时代 一组现代化的店主和他们的家庭的生命之旅 - 他们接管谢普顿马利特中一个被忽视的市场广场的空铺,看看他们是否可以时光倒流的英国高街。他们将生活和交易通过六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在这一事件中,他们出生在19世纪70年代时的高街开始他们的旅程。店主的重点行业,屠夫,面包师,烛台制造商和杂货商。监督这一切是由菜贩和Masterchef法官格雷格·华莱士为首的专家商会。店主们很快就学会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交易意味着真正回到基本。经过一夜回破工作和烘烤面包奋斗。屠夫必须卖一个巨大的猪,并在Ironmogner实现的每一点,今天没有太多的要求压延和摩尔陷阱。过在杂货店二十一世纪的客户必须等待被烤的咖啡,茶混合和黄油被拍了一下。而城市发现维多利亚时代的生产运行到赶集的日子,肚子里所有的店主斗争,以保持他们的客户越位。
第2部分:爱德华七世时代 在这一事件中,他们正在进入的爱德华七世时代的优雅。屠夫,面包师,杂货商和铁器都加入了一个裁缝,和他们一起必须提供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卓越的服务和值得华丽的店铺显示的爱德华时代。贝克的家人找到自己运行的爱德华茶叶店,而的屠夫必须出售游戏中所有的血腥荣耀现代的客户。杂货店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但面临的挑战的20世纪初的婚礼早餐桩的压力。所有的店主斗争与维护的标准,它变得清晰,其有光泽饰面下的爱德华时期的高街是一场艰苦的地方为妇女和儿童。调出文件的到来,提醒交易商和镇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恶劣影响,对我们的社区。
第3部分:这是20世纪30年代 在这个情节中,它是20世纪30年代。生活应该是甜的这个星期,因为政府规定减少工作时间和便宜的糖意味着大量的甜食,糖果和蛋糕。怀旧提升销售额为20世纪30年代知名的品牌有群众的杂货店,的裁缝有卖三十多岁,魅力小镇,在的屠夫具有良好的老英国牛肉。爱德华集市现在是一个玩具商店反映,店主的目标客户 - 儿童。但它远远一帆风顺,贝克发现自己一家蛋糕店,蛋糕是不是他们的强项。杂货商和高街的社区精神刽子手underminding之间的竞争基础。店主们花了一个星期卖20世纪30年代到镇,但他们必须拿出浑身解数帝国日 - 儿童每天,他们可以说服了全新一代的乐趣传统的高街吗?
第4部分:二次大战 在这一集里,他们和他们的客户都扔进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利润不是万能的。店主们发现自己在处理与配给,促进做修补,并试图说服整个城镇拉在一起,因为它会做60年前。杂货商家庭与战时法规和客户的斗争,以决定是否坚持口粮,或从黑市购买。面包喂镇从他们的英国餐厅,,而屠夫促进羊肉现代购物。裁缝和铁匠说服镇20世纪40年代风格的回收的好处。但短缺,空袭和饥饿的客户都采取他们的通行费,他们将保持在运行的城市越位VE日的庆祝活动在本周结束?
第5部分:这是20世纪60年代 在这个情节中,它是六十年代的摇摆,打高街道大的变化。每间店铺已完全转化 - 20世纪60年代大规模生产的肉类,面包和衣服,面包师发现自己的牛奶酒吧,屠夫销售硬件和裁缝现在正在运行的美发沙龙。杂货店已成为自助式服务,为客户带来了更现代的购物体验。奶昔和汉堡面包师,而裁缝把她的手的bouffants和蜂房。屠夫发现自己的杂货商直接竞争。在所属行业的变化,店主斗争镇看到第一手,为什么英国背弃了传统的商店和拥抱超市。在结束一周的历史决定,对一些人来说是离开的时候了和客户意识到他们正在失去。
第6部分:这是20世纪70年代 在这个情节中,它的店主和他们的客户的旅程,因为他们进入20世纪70年代。有两个新来港定居人士,Sandher家庭在一般商店和大卫Lashmar有21世纪的购物者从他20世纪70年代的唱片店的销售乙烯的挑战。一个70年代的精品,让客户了解时尚潮流和市民很快就挂满了华丽摇滚,休息磨损和朋克。在一片爆炸的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发挥我们的追求上世纪70年代,为了廉价食物,方便的购物超市提醒大家。 ,在Cornershop Sandher孩子们找到他们的父亲有多难的工作时,他的家人离开印度在英国开设店铺,他们震惊地听到他的回忆,上世纪70年代。唱片店将镇到欧洲歌唱大赛获奖的乐队表演,和所有的交易者准备的银禧街党。该镇的大街上百年的历史,但拉闸限电,the1970s的购物体验,伟大的英国天气会抑制社会的精神,多年来已建立了吗?
曾经有一部电影是用纪录片的形式假想二战时德国遭到核袭击的情形,因其过于真实而被禁播。有人知道名字吗
一颗核弹 • 半桶戒指
——科幻纪录片《战争游戏》
原片名:The War Games
中文片名:战争游戏
编剧/导演/制片:彼得·沃金斯(Peter Watkins)
出品:英国1965
[内容梗概] 1964年,在中苏援助下的北越军队大举攻入南越,苏军跨过柏林墙占领西柏林,东西方两大阵营顿时剑拔弩张,核战一触即发。英国政府一边积极备战,一边教导人们怎样应付核打击,无奈普通人既无恰当科学防范知识,对他们而言最简陋的防核设施也似乎太贵。然后核战就爆发了:一颗战术热核弹降落伦敦附近的肯特郡,百万人立即幸福地化为灰烬,活着的人们开始了漫长的人间炼狱。
当然是六零年代人们对于世界的想象。
二战后,英国政府有过三次公然干预BBC(英国广播公司)节目的事件,一次是1954/55年关于氢弹的报道,一次是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还有一次,就是1965年关于彼得·沃金斯的这部电影《战争游戏》。该片本受BBC电视台委托而作,原是为纪念广岛长崎原子弹悲剧二十周年,摄制完成后,却因为其过于真实强大的冲击力、感染力和对英国完全无用的核政策的全面否定,而被政府视为核裁军运动的宣传品,从而干预BBC,先是要求大规模删减,最后干脆下了软禁令,导致该片被一向以开明公正而闻名的BBC禁播达二十年之久。1985本片终于露面BBC,人们在它残酷显示的人性泯灭面前依然惊得无以复加。四十年后该片DVD问世,虽然沧海桑田的变迁,柏林墙已不复存在,核大战也已被新的“反恐战争”代替,然而观众依然能在强烈的震撼中感受着导演彼得·沃金斯传达的人道讯息。沃金斯当年辗转把该片发行到剧场,竟获得1967年度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殊荣,可以想象当年那些反战人士们免费从大银幕上看到《战争游戏》的时候是何等惊惧悲怆(而幸福)。今天,这部独一无二的电影仍然到处受到极高的推崇,看过它的人依然说它“非常令人不安”。
编剧-导演-制片人彼得·沃金斯出道即受法国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并深深着迷于纪录片形式。1960年代轻便型摄影机问世,导致很多国家同时兴起纪实电影运动,沃金斯这时已开始把纪录电影的种种手法运用到虚构片的拍摄中,曾制作了反映英国1746年战争的《Culloden》,该片不但以战争发生地点的普通人出演当年战争中交战双方普通的士兵,更出现摄影师去到1746年的战场对参战士兵作现场采访的场面,并处处有意让人联想起美军在越南的情景。到《战争游戏》,沃金斯的虚构纪录片技巧已至炉火纯青:爆炸中手持机拍摄的剧烈晃动、现场粗粝的录音效果、来不及聚焦的急速推拉镜头、军警不让拍摄时镜头的偷偷摸摸、甚至剪接时故意作出胶片不足拍摄突然中断的样子等,加上深入伦敦东区平民阶层的真实采访,和对大量二战史料的深入研究,使得《战争游戏》具有无可置疑的真实感与权威性。难怪英国政府吓得了得,担心出现广播剧《世界大战》引起的那种恐慌骚乱倒是其次,害怕大规模的反战示威动摇政府恐怕才是导致本片被禁的真正原因。
“科幻”跟“纪录片”,一个是“幻想”一个是“现实”,按常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然而在这部只有四十六分钟的黑白电影中,两者完美而悲剧性地结合在一起,构筑出一幅幅完整的细节来展示一旦核战爆发的种种直接后果,把尚未发生的事情预言般地照实纪录了下来。从技术数据上说,《战争游戏》比你能想象的最硬的科幻还硬。
其实《战争游戏》不过呈现了普通人在一场战争中可能遭遇的种种情景,而核战争不过是将一切放大一万倍而已:全国大疏散激化起的种族矛盾;食物配给券造成的混乱;买不起足够沙袋的老妇人焦虑的目光;碳-14放射性宣传手册的徒劳。终于第一颗原子弹当空爆炸,一瞬间三十倍于太阳的强光,从四十英里外将世界映照得黑白底片般体无完肤,田野中不更事的儿童捂着突然不复存在的眼睛对天呼号。然后才是冲击波,一对夫妇躲在墙角的桌子底下经受地动山摇。然后六十个英国城市中弹;还有偏离目标航线半路掉到别处的核弹头。接下来才是两平方公里的烈火,时速100英里的火焰风暴造成强烈低气压,救火的人们被卷进火焰,一个接一个被吸进去,葬身800度的烈火,那侥幸逃过来的,又在窒息中如疾风中的麦浪般一茬茬晕死下去,天地昏乱中镜头不停翻动,仿佛火焰的风暴随时会卷走摄影机,仿佛摄影师被飞来的砖头瓦砾击中倒下。接着背后的汽车油箱炸开来,一整个家庭在里面黑乎乎地燃烧。几天后,由于伤病数量过大而医药严重不足,警察不得不一批批射杀那些蠕动着的伤员和病人、射杀所有身体烧灼超过三度的尚还活着的人们。一个警察欲开枪又迟疑,先偷眼看看地上人的表情仿佛求得宽恕、再用手扶正将死者的头颅小心摆好一个恰当的射击角度……那警察弯腰屈膝的谦卑、那迟疑中的一声闷响,可是世上最为令人心碎的行刑?失魂落魄的牧师跪下为几个行将被处决的哄抢食物者祷告,而他们又何曾不有无上的尊严,但愿他们的死,真的能为活着的人们带来永远的和平安宁……一个惊魂未消的社区负责人瞪着无比大的眼睛对镜头说,德累斯顿轰炸之后,德国人靠戒指上的铭刻来辨识死者身份,我们这里也作了同样的工作……他手指向下,镜头跟过去,是街边上攒在一起的半桶戒指。那些化为乌有的人们,真的留下了什么的爱的誓言,给那些同样化为乌有的亲人,等待有朝一日乌有的认领?
为了减弱电影的冲击力、舒缓观众的紧张、让他们不要误以为真,沃金斯不得不在电影的画外音解说中不断穿插虚拟语气的句子,把观众从恐怖中暂时解救出来:“如果真的核打击来临,这就是将会发生的情况”“这就是核战争的面貌”“这就是核战争”“很可能,就是这样”。而更大的恐怖在于,那些骇人听闻的惨烈,不是虚拟语气中的即将和可能,而是一切已然发生,只是换了个时间,换了个地点,换了个理由。事实上很多场面的布景、画面构图、人物化妆造型等都直接来自德累斯顿、达姆斯达特、汉堡等大城市的二战轰炸记录和广岛长崎被炸之后的图片。片末,当镜头游移在那些身体尚存而精神已完全被摧毁的孩子们的脸上,沃金斯一个字、一个字地宣读:在这个星球每个男人、每个女人、每个孩子的头上,都悬着二十吨的烈性炸药,而这个数字还在稳步增长,我们就看到彼得·沃金斯向观众发射出致命的最后一枪,那决定性的子弹正中观众的眉心,伴随字幕滚动的《平安夜》歌声,竟突然有了撕心裂肺的含义:神在哪里、爱在哪里、和平在哪里、希望在哪里……如果你不信神,我们或者这么问吧:当一场核轰炸降临之际,你打算花多少钱来购买防辐射的沙包、构筑你家的地下掩体呢?
沃金斯在此片中,不单演示了战争的残酷,更不断插进有真实来源的政客、教主、科学家的种种言词,并引述政府档案文件的说法,使得核战略威慑理论显示出自我欺骗的幼稚与无力,更显示出政府欺骗普通庶民百姓的可憎面目。那些完备的、厚厚的各种官样文书、应对措施、反击计划、第二轮反击……不过都是帝王将相和他们的官僚政客们在弄权间隙的悠闲中把玩的文字游戏,而电影却将特写镜头对准普通人,对准肯特郡和伦敦的平民,没有什么伟人牛人的雄韬伟略,没有全景式的抒情议论,没有什么“国家”“民族”“正义”这些抽象的美丽,而是一个一个的具体生命,一个一个受难的肉体和灵魂。那些抽象的东西全部消失了,只剩下没有蘑菇云的核战争。我是说,<<没有蘑菇云可供欣赏。《战争游戏》是谁的游戏?
1985年当《战争游戏》终于浮出水面,在BBC与之同映的,还有另外一部近两小时的彩色虚构故事片《Threads》, 类似的大悲剧内容,更戏剧化的人物命运处理,更全面细致的灾难描写,在1985年同样有震人心魄的效果,不过冲击力已不如当年的《战争游戏》那强大的黑白视觉语言了。
核时代还没有完全过去,它留给我们几代人的创伤依然还在上演着人间悲剧。在中国,在你居住的城市,或许今天还能找到一两个没有变成地下商城的废弃防空洞吧?还有那些建在山沟里的工厂和一代人的青春。在我们为超女流泪的间隙,在下一个什么危机到来之前,就让我们权且感谢父母或者祖父母那一辈的全世界的领袖精英们吧,至少没有哪个愚蠢的傻帽首先摁下自己的核按钮
有一个讲吃卖当劳不好的记录片,一个外国人实验自己吃这个,那个电影叫啥名?
是[超码的我]Super Size Me(2004)
美国人到底有多爱吃速食呢?年轻的美国导演摩根·斯普尔洛克大胆地以自己的身体当成白老鼠做实验。连续30天,三餐只能吃麦当劳所卖的食物,连饮用水都取自麦当劳,为了证明绝非做假,他特别找了3位医生为整个实验过程做纪录,定期追踪他的健康状态。在这场疯狂的实验展开之前,史普洛克拥有6呎2的身高,185磅的体重,其健康状态几乎媲美职业运动员。但在狼吞虎咽一个月的汉堡、薯条后,悲剧发生了:史普洛克的膝盖因为骤增的重量而感到酸痛。
为什么美国人都这么胖?!影片通过分析食用快餐的物理成分,化学作用后热量的分析,作出判断。根据调查37% 的美国儿童和青年人吃太多的快餐。而三分之二的成年人体重超标。这是因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应该将责任置于快餐公司如麦当劳等身上?
导演摩根·斯普尔洛克为此在号称美国“最胖的城市”休斯顿采访了近20位专业人事。从健身教练到儿童食品厨师,从相关法律制定者到那些胖子们都有。而这些人的观点,感受和发现都为问题给出了较为清晰的答案。本片导演第一部电影作品,此前他一直从事节目策划和编剧的 工作。此片获得第24届圣丹斯电影节纪录片的导演奖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汉堡纪录片》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843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