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帝国的崛起》:1415—1914,德意志帝国从诞生的500年历史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意志帝国卷入了这一场战争。虽然表现出了极为强大的实力,但最终也以失败告终。而这本书...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德甲的崛起,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帝国的崛起》:1415—1914,德意志帝国从诞生的500年历史

《帝国的崛起》:1415—1914,德意志帝国从诞生的500年历史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意志帝国卷入了这一场战争。虽然表现出了极为强大的实力,但最终也以失败告终。而这本书《帝国的崛起》,正是成书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正是德意志帝国最为强盛的时候。而这本书的作者是英 国的历史学家,从一个第三方的立场上看待德意志帝国崛起的整个过程。因此这本书也就更有着历史的意义,这本书没有倾向性的观点,仅仅是叙述着德意志这个地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那500年历史。

在欧洲这片土地上,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因此领土的概念,一直都是较为模糊的。而关于“德意志”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只是神圣罗马帝国所留给这个地区的一个概念,却无法完成他的整个国土和国家的确立,直到普鲁士的出现。

普鲁士都是一个有着领土的城邦,而他经过了500年的经营和发展,最终成就德意志帝国。也正是因为有了普鲁士的发展,才有了后面统一的德意志帝国,也才有了现在的德国。

提到普鲁士,我们就绕不过霍亨索伦家族。1514年,腓特烈六世作为候选帝来到了勃兰登堡,开始了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在霍亨索伦家族各位候选帝的经营下,勃兰登堡内部不断变革发展,外部不断扩张,有了自己的领土。勃兰登堡-普鲁士作为一个政治的概念登上了历史舞台。而之后普鲁士公国、普鲁士王国直至德意志帝国就不断的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了起来。

在这500年的历史之中,普鲁士也经过了几次衰退,但每当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都有着极为优秀的人物出现,力挽狂澜。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成就了普鲁士的历史,也成就了历史中的自己,他们就是历史重要组成部分。腓特烈大帝、施泰因、沙恩霍斯特、俾斯麦,他们就是德意志帝国历史上的那些伟人们,他们的故事就是历史的一部分,他们就是这本《帝国的崛起》的主角。

对于这些历史名人,我们最熟悉、距离我们现在最近的也许就是俾斯麦了。是在他出任普鲁士首相的时候,完成了德意志帝国的统一,他的各种内政、外交政策,让德意志帝国成为极为强盛的存在,也为他赢得了“”铁血宰相”的称号。他的具体功过、具体的一些政策,在这本书中有专门的一章做了全面的介绍。

这也是这本书的特色,所有的内容具体到人、具体到事件、具体到当时的一些政策的核心。作者以其历史学家的眼光对于这些政策进行了解读和分析,也从中可以看到德意志能够完成他的统一所作的各种努力。

这是一本我们了解德意志民族,了解整个德国从勃兰登堡时期一直到德意志第二帝国后期的整个历史过程,这就是一个欧洲城邦国家的逆袭之路。

但纵观欧洲的整个历史,欧洲就是一直处于动荡和战乱之中,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结束。欧洲的整个历史中,席卷欧洲的战争就发生过多次,这些战争,无论对于德意志民族,还是对于其他的欧洲国家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虽然这本书没有承担分析这些战争的成因的重任,但在读欧洲史的时候,在这片不大的土地上,为什么会有着如此之多的争端,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希特勒电影

有非常多的电影啦

1.意志的胜利【绝对古董】

2.希特勒-恶魔的崛起

3.刺杀希特勒

4.拜见希特勒【喜剧】

5.帝国陷落【也叫帝国的毁灭】

6.《奥林匹亚》

7.《纳粹与希特勒》:

8.《阿道夫叔叔》:

9.《大独裁者》

10.《希特勒恶魔复活记》:

11.《德意志的胜利》

还有很多,收集的不是最全,敬请见谅

《奥林匹亚》:

本片如英雄史诗般的奥运纪录片是德国导演雷妮·瑞芬舒丹以1936年柏林奥运为主题的所拍摄的纪录片。本片分为两部分并常被视为独立的两部分,因为各自都有开幕与闭幕的段落,尤其第二部分因结构与风格特殊,常被视为独立的一部分来讨论。本片所动用的人力与物力都是当时罕见的,而所呈现出的摄影、剪接和配音等惊人效果,亦奠下许多运动竞赛拍法的基本规模,堪称影史的经典之作。充分显示导演的企图并非只是拍摄一部记录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运动盛会而已,而是拍摄一部兼具历史性与电影美学的纪录片,让观众不仅能感受奥运会场当时的种种气氛,也欣赏到运动员所展现的人体曲线美。这部影片是受1936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委员会的委托,雷妮·瑞芬舒丹为这届柏林奥运会制作的一部纪录片。通过与激烈的比赛中的运动员的紧密接触,她用各种动态的人体活动组合成了一个歌颂人类形体的诗篇。其中包括1936年奥运会中的马拉松比赛、男子跳水以及美国运动明星杰西欧文参加的赛跑等项目。影片试图以颂扬年轻男性的躯体以及运动的威力来表达纳粹的精神。其中也记录下火炬在体育场中点燃的场面以及当阿道夫希特勒看到杰西欧文史无前例的一人独得四枚金牌时所露出的惊讶表情。

《拜见希特勒》:

以轻松搞笑的手法来描述希特勒在最后快战败时光的影片。但是主要讲述的不是希特勒,而是给希特勒上演讲课的一个犹太演员。在这个虚构的荒诞故事中,时间背景是1944年1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地点是德国柏林。战败之后,德意志帝国就如它的城市一样被瓦解得支离破碎。希特勒(赫尔基·施楚奈德饰)整日躲在地堡里,极端沮丧,发现自己无法向支持者再发表演说。考虑到按照计划元首要在新年当天发表重要演说,宣传部长戈培尔(西尔维斯特·格洛斯饰)从犹太集中营里找来了前著名戏剧演员阿道夫·格林巴姆(乌尔里希·穆埃饰),试图重新激发希特勒心中燃烧的激情,让他教希特勒演说。

《帝国的毁灭》:

影片把镜头对准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后的12天,再现了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爱娃·布劳恩自杀于地下掩体等历史事件。执导该片的是德国著名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希特勒的扮演者是曾出演过获奖影片《柏林苍穹下》的德国杰出演员布鲁诺·冈茨。该片在德国取得了3000万欧元的骄人票房,同时也引发了评论家的众多非议。观众普遍认为,《帝国的毁灭》对希特勒的描写过于人性化,有美化纳粹之嫌,不过也有为数不少的电影专家对这部冷静客观、以人文主义表现手法拍摄的电影盛赞有加。

《纳粹与希特勒》:

Discovery Channel将带领您进入由玄学者、杀人狂与疯人统治世界的慑人旅程。希特勒因相信劣等人种正污染着亚利安纯正血统而发动邪恶远征,他的亲信-副元首黑斯、宣传部长戈博斯、精卫队兼死亡集中营首领希姆莱等,皆具备深远的玄学渊源,并以纳粹信条制约德意志人民以逞征服世界的野心。本片详实记录欧陆史上最大的种族迫害行动,直至1945年四月间希特勒因战败而自杀。

《暗杀希特勒》:

由汤姆·克鲁斯主演、执导过《X 战警》系列、《超人归来》等动作大片的布莱恩·辛格导演。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描述了1944 年7 月22日德国军官刺杀希特勒的行动。

汤姆·克鲁斯饰演的德国年轻军官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和同谋仔细斟酌暗杀希特勒的计划,他们清楚,一旦暗杀行动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能会提前结束。镜头通过他们略显凝重、僵硬的面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此次行动的艰巨性。参与此次暗杀阴谋的其他德国军官分别由凯文·麦克纳利、克里斯顿·伯克、比尔·奈伊、特伦斯·斯坦姆普、大卫·斯科菲尔德、肯尼思·布拉纳等人饰演。在《刺杀希特勒》一片中,这些军官构成了纳粹抵抗组织的核心成员。汤姆·克鲁斯一再承诺影片将忠实于历史,不过现实总与虚幻不同,克鲁斯到最后依旧“安然无恙”,但那些德国军官却因刺杀行动失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大独裁者》:

电影大师卓别林拍摄的希特勒相关电影,主要表达了对希特勒这个疯狂人物的嘲讽。《大独裁者》是卓别林事业的一个转折点,在这部影片中,卓别林分饰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一个善良的流浪汉和一个妄图称霸世界的大独裁者亨克尔。触发卓别林演这部剧的是1938年11月12日纳粹将3万犹太人关进监狱的“水晶之夜”。因为其中大独裁者的形象就是按照希特勒妆扮的,影片在拍摄期间,卓别林不但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就连当时还没有加入二战的美国当局也出来阻挠。当然,卓别林从来只信自己,结果证明他的直觉没错,《大独裁者》成了1940年最卖座的电影。

《彩色第三帝国》:

难得的纳粹德国时期彩色纪录片。人们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印象只是黑白的画面上,本片为您呈现了一部罕见的彩色的第三帝国资料片:1940年希特勒对攻占后的巴黎进行的闪电般的访问,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柏林和罗马的会晤,希特勒接见他引以为荣的国防军和武装党卫军,德国武装部队在前线进行的种种艰苦的鏖战,1945年4月在奥得河的最后一次征兵以及盟军在卡萨布兰卡和雅尔塔的讲话是了解第三帝国的最好资料!珍贵的电影胶卷,而且有太多可以填补空白的历史资料。其中还包含一些战犯的电影胶卷,尤其是罗斯福和丘吉尔并未剪辑其中特殊的片段,这不但没有冲击到电影而且还恰恰提高了电影的可看度,影片的详细解述和珍贵的历史资料让观众耳目一新。

《意志的胜利》:

又译作《德意志的胜利》,1934年纳粹党庆献礼大片,以无限制的制作经费,打造纳粹主义宣传的巅峰。包括历史上最狂热、最宏大的阅兵式场面,并集合了纳粹党高级官员们与希特勒本人的精彩演讲片段。影片开始时,浓云密布的天空衬托出德国的动乱景象,显示一个正等待创世主开天辟地的混沌世界。然后天空逐渐开朗,第三帝国的形象逐渐清楚起来。一架飞机穿云破雾时隐时现。陆地上的群众在仰望和等待。飞机终于着陆,舱门打开,希特勒从天而降,顿时,欢呼声响彻云霄。纽伦堡,这座具有中世纪情调的都市,挤满了欢迎的人群,国旗随风飘扬,汽车在人群中慢慢地向前驶进,最后是阅兵场的情景,大批装甲战车整齐地隆隆驶过。接着,银幕上出现字幕:“1934年9月5日,世界大战爆发后20年,德国的苦难开始后16年;新生的德国起步之后19个月,希特勒再来纽伦堡,检阅忠实的追随者的队伍。”上世纪30年代,当纳粹党徒聚集在纽伦堡开会期间,希特勒想拍摄一部电影,以反映自己如何成功地爬上德国权力最大的领导者的位置。他选中了里芬斯塔尔。《意志的胜利》实际上向历史学家显示了纳粹政府如何通过宣传而发展壮大,希特勒是如何运用他无与伦比又令人恐惧的语言能力煽动群众,并向他们灌输纳粹思想的。

《希特勒恶魔复活记》:

(Hitler: The Rise of Evil),由CBS投资拍摄的电影,讲述了希特勒从出生到他取得德国军政大权这段人生时光。1889年,希特勒出生于奥地利布劳瑙镇一个公务员家庭。青年时期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阿道夫·希特勒,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他的出现与崛起是希望的开端、还是灾难的开始?这个看似平凡的小男孩,长大后却指挥了德国军队大规模入侵各国,掀起了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角扮演得很逼真,剧情很紧凑,很精彩的一部片。

《阿道夫叔叔》:

一战期间,恶魔希特勒狂热的偏执心理的形成过程。作为近年来少有的主题较温和的纳粹第三帝国人物的传记片,影片从几个女性的角度来看待一个丑恶灵魂的萌芽与诞生。

一战历史之德国的崛起

德国,位于欧洲西部,它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与挪威隔海相望。德国的领土面积虽然只有357000多平方公里,但它却是一个颇具影响力的世界大国,也是欧洲的核心国家之一, 自中世纪以来,德意志国家就是欧洲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强有 力的因素。作为德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曾经称霸西欧,势力盛极时。但是在17世纪爆发于欧洲大陆的"宗教战争"中,法国一举打败了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地利,从而确定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而从属于奥地利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则从此陷入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在其后的一百多年中,德意志陷人了分崩离析的状态。当西欧的英、法等国早已形成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之际,在德国的土地上,却散落着三百多个大小不等的独立诸侯和一千多个骑土领地。用法国著名学者伏尔泰的话说,这时的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非罗马,更谈不上什么帝国,它已经成了名存实亡的地理概念。

就在德国陷于四分五裂的时候,在德国东部地区,一个以柏林为中心的边陲小邦勃兰登堡却在不断发展壮大,进而形成了普鲁士王国。普鲁士王国的统治者霍亨索伦家族推行了一种实用主义的政策,把领土扩张和保持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到了18世纪中期以后,普鲁士王国已经建立起了一支远远超过德意志各邦的常备军。由于继承了条顿骑士团的军事专制传统,普鲁士王国的军队向来以教育素质高、纪律严明、骁勇善战而著称。在老威廉一世担任普鲁士国王以后,他对不是花在军队上的每一分钱都 十分吝惜,他在赴柯尼斯堡举行加冕典礼的路程上,总共只花掉2547个银币,而他父亲为此曾经花了银币500万个。威廉一世以爱护军队 著称,他所制定的全部政策都是用来为军队服务的,而他本人则是一直身 着制服露面的第一位普鲁士国王。在他在位期间,大大强化了普鲁士的军事国家色彩,当时普鲁士人口只居欧洲大陆各国的第13位,领土居第十位,而军队却居第四位。到威廉去世时,普鲁士军队已经达到83000多人,普鲁士国家收人的80%被用于军队,而同期欧洲大陆霸主法国的军费开支仅占 国家收人的60%。

老威廉一世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就像一声惊雷,撼醒了沉睡于封建社会的德意志民族,法国军队对于奥地利和普鲁士两大德意志邦国的胜利,终于使德国人认识到,德国在欧洲已经严重落伍了,只有改革德国内部陈腐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德意志民族才有可能重现中世纪的辉煌,德意志国家才能重返欧洲舞台的中心。1806年后,普鲁士首相卡尔.施泰因开始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809 年在柏林创办了柏林大学,同时又开始对普鲁士军队进行改革,经过在工业、农业和商业等各个领域里的改革,到19世纪上半期,德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这个时候,德意志的分裂状态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德意志民族的统一 。到19世纪中期,普鲁士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要求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建立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呼声不断高涨。虽然德国民族统- -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但民族主义作为-股强大的思潮和一种运动已经极大地震撼了德国社会的各阶层,从而为德国的统--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德意志众多的邦国之中,根深叶茂的奥地利历来居于主导地位,与奥地利争夺德意志霸权-直是普鲁 土统治阶级所追求的梦想,自18 世纪以来, 普鲁士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与奥地利争夺德意志霸主地位的斗争。1848 年3月,德意志联邦的各邦代表,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召开了预备会议,会上对以谁为核心组成统一的德国问题, 出现了两种意见。多数的代表主张,应该由奥地利来领导,建立一一个统-的大德意志帝国,称为"大德意志派",由于当时的奥地利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所以这个"大德意志帝国"将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少数代表则认为,应把奥地利排除在外,建立-一个由普鲁士领导的统-的小德意志帝国, 称"小德意志派",这个"小德意志帝国"则是一个纯粹由日耳曼民族组成的单一民族的国家。 这次预备会议上奥地利占了上风,选出了奥地利的约翰大公担任临时帝国的首脑,但是在实际上,约翰大公并没有任何实权,德意志各邦的王公们依然是我行我素,根本不听他的调遣,所以这个首脑形同虚设,德意志仍然无法实现真正的统一。在德意志各邦中实力较强的普鲁士几次尝试统一德国, 但都遭到了失败,因为欧洲各国是决不愿意看到一-个新的强国出现的,而奥地利也决不会轻易地放弃它在德意志联邦中的霸主地位,德意志各中小邦的统治者们为了保住自己的独立统治地位,更是不会自愿放弃他们数百年来一直捍卫的权利。当时还是普鲁士亲王的威廉一世在 1849年以后就已经得出了结论:"谁要统一德国,就必须先征服德国"。1861 年,威廉-世登上普鲁士国王的宝座,当他即位之后,在所发表的第一次训词中就说:" 在将来,普鲁士的陆军就要变成普鲁士的武装民族。"这句话改变了欧洲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命运。为了实现统一德意志各邦的目的,普鲁士立即扩充军备,计划建立一支拥有37万常备军和13万后备部队的小型军队,并在全国储备16万人的国民预备兵。这在当时的欧洲,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同时,威廉一世任命 具有新思想的人物罗恩为军政部长,杰出的军事家赫尔穆特.毛奇为总参谋长,着手进行军事改革。1862 年,威廉-世又任命以"铁血"著称的奥托.冯.俾斯麦为首相兼外交大臣,这一-任命,标志着普鲁士王国加快走上了用王朝战争统- -德意志的道路。奥托.冯.俾斯麦是坚决主张用武力统一德国的强硬派,早就声称若任命他担任首相,他将不惜一切强行推行陆军改革和新兵役制度。上台后的俾斯麦竭力推行他所谓的"铁血政策",着手策划德意志的统一大业, 从此致力于德国的统-一 事业,并且由于他在实际中所取得的成绩而成为了19世纪后期德国乃至欧洲最著名的政治家。俾斯麦特别欣赏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观点,认为要实现德国统一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通过剑,由一个邦支配其余各邦"。1862 年9月30日,出任首相不久的俾斯麦在普鲁士议会上发表了著名的"铁血演说",他声称:"当前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人的决议能够解决的,而是要通过铁和血。"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土王国在19世纪中后期,通过与丹麦的战争、与奥地利的战争和与法国的战争最终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从此,在欧洲建立起了一个令欧洲各国侧目的强大国家一一 德意志帝国。

俾斯麦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德国的崛起电影完整版」德甲的崛起》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