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高平之战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后周频德甲寅,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高平之战在哪里,高平之战兵力
高平之战指的是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北汉、契丹联军与后周在泽州高平县南的巴公原(今山西晋城市高平市与泽州县交界处的巴公镇)一带进行的一次关键性战役。
此战中,后周初战不利,柴荣冒着矢石亲临战场,终于扭转战局,此战以后周的大获全胜告终,中原王朝从此由弱转强。
五代十国时期,继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四个短命朝代之后,郭威建立了后周,虽然历史极短促,但在历史趋势上却出现了转机。周朝整顿纲纪,减轻民困,准备统一,改革了五代不少的积弊,开辟了统一全国的道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公元954年,这时周世宗刚继位,北汉主刘崇勾结辽国,大举人侵。周军与北汉军决战于高平,后周大胜。这是决定存亡的一次战争,具有重要意义,它稳固了历史逐渐向统一方向发展的趋势。
高平之战起因以及历史影响
高平之战是公元954年,发生在北汉与后周之间的一场战争,最终后周大获全胜。后周初战不利,柴荣冒着矢石亲临战场,终于扭转战局中原王朝从此由弱转强。
高平之战起因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柴荣继位後不久,北汉刘崇联合辽国乘机南下,打算乘后周内部还不稳定的情况下打击后周的力量。二月,契丹派杨衮率骑兵万余及步兵五万余人,到达晋阳(今太原),两军会师晋阳,一路攻上潞州。北汉主刘旻亲领中军,张元徽领左军,杨衮为右军,阵容严整。
后周昭宁节度使李筠派部将穆令均率领两千人马迎击。穆令均中伏被杀,损失千余人。李筠退回潞州。柴荣决定亲自领兵抵抗北汉的进攻。杨衮观察了后周军的阵势和军容,认为后周军强,不可贸然进攻。刘崇却不以为然,命张元徽率领东军先进攻。后周的右军主将樊爱能、何徽怯敌,一战即溃,有上千步兵投降。在高平之战中,一开始战事不利,柴荣冒着矢石亲临战场,后周军在右翼溃退的情况下扭转战势,击溃了北汉军队。张元徽的战马被射倒,被后周军斩杀。战后后周军队乘胜追击,一直攻到太原。三月二十三日,周世宗率军暂屯潞州。
高平之战影响
高平之战后,周世宗将樊爱能、何徽及其所部军使七十余名将校斩首,以整肃军纪。重赏高平大战中的功臣。张永德向周世宗推荐赵匡胤,极力称赞他的智勇。周世宗将赵匡胤提升为殿前散员都虞侯,领严州刺史。自高平一战,周世宗洞悉禁军的弊端和虚弱。于是着手整顿禁军,拣选精锐,淘汰老弱,招募天下的壮士,充实禁军。经过这次整顿,大大的提高了禁军的战斗力。
高平大战直接关系了后周的存亡兴衰。在右军已经被击溃的危机情况下,周世宗亲自出阵,极大的鼓舞了周军的士气,从而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战局。周世宗此举,胆识勇猛不亚于唐太宗。假若他不能果断的亲征, 或者在危急时刻先行逃跑,历史都将改写。
从高平一战后,周世宗提拔了一批有胆识的将领,整顿了禁军,励精图治,先后南下攻取了南唐的江北之地,北上征伐契丹,接连收复了几个州郡,增强了后周的国力,扩大了后周的国土。为以后宋的统一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周世宗是五代中罕见的有作为的皇帝。就高平一战中的表现,就少有人及。可惜的是他在位时间太少,不然还可以有更大的作为。而宋太祖赵匡胤也因为高平大战中的出色表现而一举成为后周禁军中的高级将领。周世宗勤于政事,能驾驭那些功勋卓著的将领。赵匡胤也一直忠心耿耿的为后周效力,屡建功勋。然后周世宗一死,赵匡胤就得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夺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宋朝。他和宋太宗赵光义凭着周世宗打下的基础,最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一代明君后周世宗柴荣,为何在一日之内除掉七十余位将领?
一场大战最忌讳的是什么呢?士兵临战脱逃,尤其是将领的临阵脱逃,几乎可以直接决定这场大战的结局走向。五代十国时期最能体现文治武功的皇帝就是后周世宗柴荣,而柴荣初即位就遇到了大将临阵脱逃的事件,北汉和契丹大军压境,想要让后周震一震,这一场大战就是五代十国历史上相当有名的高平大战,当时柴荣御驾亲征,硬是在后周领命主将临阵脱逃造成军队慌乱的情况下扭转了战局,而宋太祖赵匡胤也是在这场大战中脱颖而出的。
柴荣转败为赢,自然临阵脱逃的将领和士兵不可能平安无事,于是一日之内,柴荣下令斩杀军使级别的将领七十余人。不可否认,柴荣自身有一个缺点就是禀性太察、用刑太峻,但这七十余人死的并不冤枉,倘若高平之战后周失败,后果将不可估量。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高平之战。954年,后周太祖郭威去世,养子柴荣继位,先君去世新君继位之际,国内一般是最虚弱的时候,这个时候最容易被外部势力盯上,比如赵武灵王初即位的时候,秦魏韩等六国领大军去赵国参加葬礼,李世民在登基前后,突厥四十万大军到了渭水桥等等,柴荣继位的时候也遇到了这样的事,北汉和契丹的十万大军南下。这是北汉牵的头,自己出了三万兵马,契丹那边出了五六万,组成了一支十万大军。
北汉之所有如此做,还是因为过去的恩怨,郭威建立的后周是从自己的老上司刘知远儿子那里夺来的江山。刘知远去世后,其子刘承祐继位,刘承祐对很多大臣都不放心,于是开始杀戮大臣,而郭威也在被杀之列。郭威提前知道了刘承祐的计划,于是就举兵清君侧,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刘承祐将郭威在京城的家人全部杀死了,这坚定了郭威灭后汉的决心。
后汉一灭,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刘知远的弟弟刘崇跑到北边建立了北汉,背靠契丹这棵大树。郭威的儿子都已经被杀,因此在他去世之后,皇位传给了他的养子,也是柴皇后的内侄柴荣。柴荣初即位,刘崇瞅着这个机会就联合契丹南下,准备将灭掉后周,这是很重要的一战,后周的所有官员都知道,但是大家对于柴荣御驾亲征是有顾虑的,新皇登基,紧接着就上战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后周就变天了。但最终柴荣还是力排众议御驾亲征了,正是柴荣的御驾亲征才保证了此战的胜利。
本身后周就有军队率先迎敌,但是寡不敌众,败下阵来,柴荣又命两路大军赶去迎战。当时前路大军分为三军,其中和统率,、何徽统率右军,向训、史彦超率领精骑部队,分西、东、中三个方向进攻,而柴荣则由张永德率领禁军护卫着督战。
北汉和契丹这一方也分了三军三个方向进攻,不过北汉和契丹之间也并不和谐,契丹派来的大将比较慎重,而刘崇则急于攻打后周,颇为轻敌,我们知道,战场上轻敌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不过在最初的对决中,后周军队确实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一来柴荣领来的军队人数本身就很少,后路大军被远远甩在后头,因此情势对后周极为不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微小的事件就可能导致后周的败亡。
而北汉的左路统帅张元徽骁勇善战,一路拼杀,势不可挡。当时后周与他对峙的两位将军是樊爱能与何徽,这两位都是屡经沙场的老将,立下了无数战功。所以柴荣对他们还是无比信任的,认为他们一定可以旗开得胜,彻底消灭北汉的将军张元徽。但是却没有想到樊爱能和何徽居然害怕了,抵挡不住北汉军队竟临阵脱逃。主将一逃,整个右军就乱了套,竟有上千名士兵直接投了降,这样的局势一旦扩大,很可能就是整个后周军的大溃逃。
战事紧急,柴荣也无法淡定,带着身边的禁军就加入到了战阵中,当时还是禁军将领的赵匡胤正是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他和张永德各率一军随柴荣进入到战斗状态中去,柴荣的出战对后周军队的激励是空前的,人人情绪激昂,很快北汉就有点撑不住了。刘崇命令张元徽加大进攻力度,但很意外的是,张元徽的马被射死,张元徽本人也被斩杀,主将被杀,北汉军无心抵抗,很快就兵败如山倒。
契丹军本就对刘崇的急于进攻有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是坐山观虎斗,然后领兵走了。不过北汉虽然败退,但并不是无人抵抗,柴荣想依靠那点兵力就将北汉军赶回去还有点小困难,这个时候柴荣就希望后路援军赶紧到。
而当初临阵脱逃的樊爱能和何徽一行人在逃跑的路上一直在抢劫辎重,并散布不利于柴荣的谣言,甚至阻止后路大军的增援,很明显,他们知道这一逃跑,回去就是死路一条,索性就让柴荣再也回不来了。但是后路大军并没有被拦下来,还是到达了战场击退了北汉军。
高平之战大胜,这是柴荣继位后打的第一仗,论功行赏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有功就赏,有过就罚。如樊爱能、何徽等的逃亡之辈自然没有什么好结果,不过柴荣并没有对所有逃亡的人赶尽杀绝,柴荣上过战场,自然知道主将一逃,下面的小士兵也只有逃跑的份,因此在斩杀逃将的时候,柴荣只是将军使的七十余人杀了。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周高平之战》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852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