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为什么中国资本不敢碰德甲答实际情况可以参照莱比锡草地球类运动协会(即莱比锡红牛足球俱乐部),现在德甲大部分人对这类外资是又爱又恨,爱他能够挑战现有的德甲形式,恨这...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中国资本收购德甲,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为什么中国资本不敢碰德甲

为什么中国资本不敢碰德甲

实际情况可以参照莱比锡草地球类运动协会(即莱比锡红牛足球俱乐部),现在德甲大部分人对这类外资是又爱又恨,爱他能够挑战现有的德甲形式,恨这种突然爆发没有底蕴的足球俱乐部。

德甲不允许外部资本控股球队,最多持股49%,所以不可能出现像大巴黎和曼城那种石油土豪投资,所以还得靠球队自己赚钱,这个真的十分困难,德甲联盟又对球队的财政健康状况要求十分严格,不允许负债经营。

红牛集团早有进入德国足坛的愿望,2006年曾试图注资购买东部德国地区萨克森州莱比锡市的传统球队FC Sachsen Leipzig(萨克森莱比锡——原东德时期顶级联赛中的传统球队),但未获俱乐部的同意和该市市民的支持,最后只得放弃。之后将目标转到莱比锡市西南的Markranstadt,开始逐渐对该地的足球俱乐部 SSV Markranstadt (马克兰斯塔特)队注资。当时该球队正参加德国第5级别12个区域联赛中的东北南区联赛(Oberliga NOFV Sud)。在2009年5月联赛结束后对该俱乐部成功的进行了重组,名称变更为 RasenBallsport Leipzig E.V (莱比锡草地球类运动协会)——德国足协规定,队徽及球队名称必须是中性的,即队徽和球队名称中不允许出现赞助商的名称,所以采用了这样一个变相的名称,但其缩写后和红牛(Red Bull)的缩写是一样的。(但在德国的所有足球俱乐部中,似乎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勒沃库森,Bayer 04 Leverkusen 名称中包含拜耳制药的bayer,但勒沃库森的这一名称是在这个规定之前就已存在,所以也就默认了)。在2010年俱乐部将球队的主场迁到了莱比锡市,使用2006年德国世界杯时曾作为比赛场地的那个莱比锡球场作为主场并更名为Red Bull Arena Leipzig(莱比锡红牛竞技场)。另外德国足协规定任何个人或团体都不能持有超过49%的俱乐部股份,因为任何重大决策都是需要股东大会超过半数或2/3通过才能执行的,不超过49%,这样就避免了投资人的经济行为干扰到俱乐部的事务,所以红牛只持有俱乐部49%的股份。球队在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将目标放在了升入第一级联赛中,即从2009年开始,期望能用8-10年时间升入德甲,并将远景目标设定在能获得德甲冠军。

被中资收购或者控股的欧洲足球俱乐部都有哪些?

中资的俱乐部有:荷甲海牙俱乐部、法乙俱乐部、西甲格拉纳达俱乐部、国尼斯球队、米兰俱乐部。这些有些是控股和有的是直接收购,看看我国的企业对体育项目还是非常支持的。有他们的这种支持,我相信体育健儿们的梦想会有更好的地方发挥。

近五年以来,随着我国所有人员对体育行业的大力支持,各高层人是对这个行业的重视和关注,这些都把注意力都逐渐转移改投资了足球俱乐部了,全世界各地区都出现了中国投资和控股的身影。也证明了足球又到了新一个高度,我觉得在这种热度下,我国的足球运动员们也会更加努力,在这个行业变成姣姣者。

从2014年开始,我国领军人物就开始收购欧洲地区的俱乐部,比如说荷甲海牙俱乐部就是在2014年合力万盛以800万欧元全资收入囊中的;接下来每年都会有收购和控股的俱乐部出现在我国企业家手里。

在2016年苏宁在南京召开一个“苏宁并购国际米兰新闻通报会”,宣布旗下苏宁体育产业集团以约2.7亿欧元的总对价,通过认购新股及收购老股的方式,获得国际米兰俱乐部约70%的股份,也使其成为该俱乐部的最大股东。

在苏宁在运作收购国际米兰的同时,被爆出同城死敌AC米兰也将成为中国资本的囊中之物,一度盛传背后的卖家为中国贵州茅台集团,又有媒体报道称是刚刚涉足足球产业华夏幸福。

知道谁是英超最豪爽的老板吗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解答我最爱的英超的话题。

要说英超是这个星球上商业化程度最高,也是最烧钱的联赛,我想应该没人会反对吧——别拿中超比,不在一个层面上。在过去近二十年时间里,英超的转播费屡创新高,跟越来越多的各国资本涌入有关,英超球队的运营成本也是远远高于欧洲其他联赛的。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英超球队老板里面,谁是最舍得花钱掏腰包投资球队的人呢最近,英国媒体做了个挺有趣的统计来看看:

第一名,切尔西的老板罗曼-阿布拉莫维奇。从03年收购切尔西开始,阿布已累计向切尔西投资了20亿英镑,这是所有英超老板里最高的,成绩方面也换来了5个英超冠军,4个足总杯冠军,3个联赛杯冠军,2个社区盾冠军,1个欧联杯冠军和1个欧冠冠军。

我个人认为,纵观世界足坛从2000年到现在,唯一从强队晋升为豪门的只有一支球队,就是切尔西,而这跟阿布的持续投入是分不开的。最让人敬佩的是,这些年由于金融危机加上个人婚姻的原因,阿布的财富缩水了近200亿英镑,目前是70亿英镑,但对切尔西的热爱从未打过折,这在所有老板里是相当不容易的,仅此就值得球迷尊重。

至于其他球队,比如英超的曼城,热刺,意甲的罗马,那不勒斯,德甲的多特,勒沃,沙04,西甲的马竞,塞维利来,巴伦西亚等都只能算是强队,或是准豪门球队,谈不上是真正的豪门球队。

第二名,曼联的格雷泽家族。就俱乐部来说,曼联本身的商业经营一向都是出色的,弗格森爵士执教期间也是如此。自05年夏天收购曼联至今,格雷泽家族也已向曼联投入了8亿英镑,这几年大规模的引援跟他们的投入是分不开的,虽说成绩不是很理想,但要说是老板不愿花钱就真的冤枉他们了。现在就看这个夏天穆帅的引援怎么样了,如果工作做的好“穆二期”还是很有夺冠实力的。

第三名,阿森纳的头号股东美国富豪克伦克。奇怪的是从2011年以来这位富豪已经累计为阿森纳投入了4.5亿英镑,但还是换不来枪迷们的喜欢。你说是老板不愿花钱吧,可投入也在英超排名前三,买来的人也在队中大家都看得见,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想可能是枪迷们把对教授和球队成绩的不满,全都转移到了老板身上吧,不然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第四名,利物浦老板约翰-亨利。坦率地讲,利物浦老板亨利能排第四我多少有点意外,因为在我看来,他就是个豪门球队老板里的“葛朗苔”,其吝啬是出了名的,套用中国的一句俗话叫: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但真没想到这位富豪自2010年收购利物浦以后,居然也累计投资了3亿英镑。真心希望利物浦新赛季在“渣叔”的带领下,好好向冠军冲一冲,红军真的太需要一个冠军了。

第五名和第六名,都是来自曼城俱乐部的两位股东,一个是中信加华人文化,已累计向曼城投资了2.65亿英镑。当年中信和华人文化联手出资4亿美元收购曼城俱乐部母公司城市足球集团13%的股份时,曾引起过不小的轰动;另一个是曼城的老板谢赫-曼苏尔个人自掏的腰包2.1亿英镑,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包括曼苏尔家族对曼城的投资。

虽然曼城也拿了两座英超冠军,但人们更愿意说他是一支“土豪球队”而不是“豪门”,觉得他缺少点文化的底蕴和豪门的气质,有点“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的感觉。

第七名,桑德兰的老板埃利斯-肖特。如果要说这个排名中“最衰”的老板是谁,真的就非肖特莫属了,累计对桑德兰的投入达到了2亿英镑,但这只“黑猫”还是在刚刚过去的这个赛季降级了,来年只能英冠去看他们了。其实按我说,这个真不能怪老板不愿意花钱,这个成绩主教练莫耶斯要负主要责任的,唉,希望明年他们还能杀回来。

第八名,西布朗的中国老板赖国传。又是一家来自中国的资本,赖国传是英超历史上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老板,自去年底成功收购西布朗以来,已累计向其投资了1.75亿英镑,随着上赛季早早的保级成功,新赛季的西布朗还是很让人期待的。

这里不得不说主教练托尼·普利斯,他对执教中下游的球队真是很有一套,制定的战术打法很实用,虽说新赛季的目标西布朗还是保级,不过我觉得他们的成绩应该可以再往上提一提。

第九名,阿森纳的第二股东乌斯马诺夫。作为阿森纳的第二股东,乌斯马诺夫也累计向阿森纳投入了1.75亿英镑。但如果不是因投资中国的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获得了超过500%的收益,这位俄罗斯富豪阿利舍尔·乌斯马诺夫在中国的知名度仍远不及他的老乡,切尔西老板阿布拉莫维奇,而就英超老板个人的财富来说,乌斯马诺夫也是英超老板中的首富,其身家高达115亿英镑。

第十名,西汉姆老板大卫-苏利文。那些说苏利文小气的人真是误解他了,这位老板目前已累计向西汉姆投入了1.05亿英镑,虽说西汉姆的成绩只排在英超中游,但有时也扮演过“巨人杀手”的角色;在引援方面这位老板也不算小气,就目前来说,西汉姆正在就吉鲁的转会和阿森纳进行接触,西汉姆的报价是2000万镑,加13万镑的队内最高周薪,单这来说苏利文对球队还是愿意花钱的。

看完这个统计结果,你会发现来自俄罗斯的资本是英超联赛最大的投资者,紧随其后的就是美国,而中国资本的出现,会让英超官方对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大陆市场越来越重视,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渠道和方式收看到英超的直播,更希望可以去现场看一场英超豪门间的对决,当然前提是你得有钱,哈哈哈哈。

但愿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祝你生活愉快~

为啥中国老板喜欢收购意甲落魄豪门

意甲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职业足球联赛之一,其特点为注重防守。20世纪八、九十年代,意甲球星云集,实力强劲的球队众多,一度被公认为是世界第一足球联赛,意甲被誉为“小世界杯”。

个人认为原因有:

意甲虽然近两三年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是还是需要资本的注入。而中国的资本也在寻求一定的投资方向,两者刚好。德甲对外来资本是又爱又恨的,像现在的莱比锡;英超因为联赛的成功,商业价值高,中国的资本对比其他国家的资本实力还是有限的;法甲虽然属于欧洲主流联赛之一,但是在中国的关注度不高,对中国资本的吸引力不够;西甲联赛在转播分成等方面做的不好,中小球会生存空间有限;

现在的投资人接触足球的时候可能正是意甲最辉煌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意甲被誉为小世界杯;

投资都是为了商业方面的因素,像帕尔马因为财务问题降级也没有资本的注入。而国米这样的有世界球迷基础的球队就有资本愿意介入,商业影响力还是很大的。所以同样的投入,却能有更高的商业价值。选择意甲的球队,对比起来优势就很明显了。

德甲,英超,西甲,意甲哪个联赛最早创办?哪个人气最火?

英超最早创办。人气属于白菜萝卜各有所爱。最近几年西甲由于一贯的技术风格,加上c罗,梅西等最顶级球星,以及欧冠巴萨数次折桂,被誉为世界第一联赛。英超是最赚钱的联赛,氛围火爆,比赛激烈,节奏极快,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球迷,俱乐部也拥有最多的资本关注,如新晋豪门曼城,而曼联更是世界上最值钱的俱乐部,超过nba的篮球俱乐部,前两任买下红魔的老板一转手就盆满钵满。德甲中规中矩。意甲如今连德甲都不如。法甲电视转播基本没有,不了解。

王健林都忍不住吐槽,投资海外足球到底有多烧钱

投资足球“每年都得烧钱,但是很难赚钱”,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如是表示。

近年来,中国资本在海外足球市场掀起“买买买”的热潮:万达集团出资4498万欧元收购西甲马德里竞技20%的股份,苏宁体育产业集团出资2.7亿欧元收购国际米兰约70%的股份,中欧体育投资公司出资7.4亿欧元收购AC米兰约99%的股份……

区别于长远的远景规划,收购海外俱乐部面临的短期风险不得不防,俱乐部本身的财务危机、中国投资者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都需引起关注。

“扫货”海外足坛

国内政策利好,加上海外足球俱乐部整体不景气、普遍经营状况不佳,促成了中国资本出海扫货的最佳时机,也为中国足球发展改革带来历史机遇。

自去年以来,中国资本开始在海外足球市场“开疆拓土”。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海外收购足球俱乐部金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的就有33起,总投入近400亿元人民币,与上一年相比,收购笔数增长50%,金额增长两倍。

2016年,海外收购俱乐部更是呈现井喷式增长。仅2016年8月,就有三单海外收购俱乐部的案例。8月5日,中欧体育投资管理公司宣布与意大利菲宁维斯特公司完成签约,斥资7.4亿欧元收购意甲豪门、红黑军团AC米兰足球俱乐部99.93%的股权。同一天,云毅国际(上海)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宣布收购英超西布罗姆维奇俱乐部控股公司。奥瑞金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则宣布以700万欧元价格收购法国欧塞尔足球俱乐部59.95%股权。就在不久前,苏宁集团宣布旗下苏宁体育产业集团将以2.7亿欧元的总对价,购买国际米兰俱乐部约70%的股权,这是我国民企海外收购的首家G14足球俱乐部。

巨头纷纷出海投资海外足球俱乐部与国内政策风向密切相关。2015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随后《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地。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包括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并将推广“所有权属于国有,经营权属于公司”的分离改革模式,鼓励发展职业联盟。

在此背景下,海外俱乐部也十分看好中国市场。咨询公司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体育门票、商品和广告总收入估计为34亿美元,仅为美国(636亿美元)的5.3%,上升空间巨大。

《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多起并购发现,中资在海外的“疯狂扫货”已经涉足英超、西甲、法甲和意甲等世界顶级联赛,其中既有蒋立章这样的个人出资,也有苏宁等大型企业,还有众筹模式财团,其中少部分企业在并购前便已经在体育产业布局。

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表示,收购国际米兰是苏宁集团布局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助力苏宁足球俱乐部全面提升技术体系和运营能力;同时,也是苏宁全球化布局中的重要一环,苏宁将积极利用国际米兰在全球各地的知名度苏宁拓展海外市场。

自2013年始,苏宁战略投资PPTV,其麾下PPTV体育是国内最重要的体育赛事网络直播平台;同年11月,苏宁接手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正式进军体育产业;2016年5月,苏宁入股体育数据运营平台创冰科技;6月,苏宁体育产业集团成立。

烧钱容易赚钱难

区别于长远的远景规划,收购海外俱乐部面临的短期风险不得不防。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表示:“投资足球能给你带来影响力,但是不会让你赚钱,每年你都得烧钱,这是肯定的。这的确会引人瞩目,但是很难赚钱。”

在海外足球产业投入巨资,其背后无疑对中国足球及体育产业的发展抱有极大的信心。相比较而言,中国体育产业起步晚、份额小,借助海外并购之路实现“弯道超车”确实可能在未来的产业布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分析人士认为,中资出手海外足球俱乐部能够提升品牌影响力,并借助其商业化能力提升业绩。欧迅体育副总裁姚振彦表示,体育产业投资长、回报慢,但衍生出来的品牌价值、广告价值等无法直接用投资回报来衡量。

富国富民投资集团董事长王世渝说,比如收购国米潜在的机会价值很大。一是每年到意大利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至少有27万至30万,将会为国米比赛带来大量的门票收入;二是国米品牌的相关衍生品如鞋服、生活用品等,会带来广告收入,与中国市场对接后,这一部分收入将继续扩大。同时,苏宁也将借助国际米兰力争跻身国际知名品牌行列。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一般而言,足球俱乐部收入来源包括三种:比赛日收入(球票及周边)、电视转播收入(国内赛事及洲际赛事)、商业收入(赞助商、产品销售、球场旅游、其他商业行为)。

德勤数据显示,2014至2015赛季英超盈利7.18亿欧元,德甲盈利3.16亿欧元,西甲盈利2.64亿欧元,法甲亏损0.35亿欧元,而意甲则巨亏1.33亿欧元。意甲排名垫底的原因在于收入过分依赖电视转播版权费用,而其他商业权益开发明显不足,且球员薪水支出过高,达到总收入的72%,远高于其他联赛。就算英、德、西三国联赛目前还处于盈利状态,但各俱乐部之间的“贫富差距”也比较大。

业内人士表示,足球俱乐部只有比赛排名上升,潜在价值才会被释放,后期仍需不断投资签约球员和教练,加强运营管理,企业投资入股后,多重风险仍需引起关注。

一方面,财务危机或成企业包袱。中国资本跨境并购一站式服务供应商晨哨集团首席执行官王云帆表示,海外足球俱乐部多是负债经营,普遍面临资金链的问题。苏宁收购国米,苏宁即要承担4亿欧元的巨额债务;中国财团7.4亿欧元收购AC米兰,也包含2.2亿欧元的俱乐部债务。

王云帆说,海外俱乐部多看重中国这个大市场,以并购契机获得更大的发展,但俱乐部多属无形资产或流动资产,对中国市场的对接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仍是很大的未知数。且俱乐部本身由于问题重重,短期内想要盈利仍很困难,中国企业至少需要撑过3至5年,才能逐步达到现金流正常。

另一方面,市场环境复杂考验收购者应对能力。王世渝表示,一个国家的足球俱乐部往往和地方群众的情感纽带联系在一起,一旦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公众情绪的反弹,甚至抹黑中国形象,影响其他中国企业海外收购。

此前合力万盛收购海牙俱乐部后,由于账款未及时到期,引发负面舆论。随后有外媒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认为合力万盛只当老板,没有履行义务出资帮助海牙实现崛起,引起海牙当地球迷的排斥和不满。

意大利奇尼塞勒塞俱乐部副主席卢荣毅表示,中方入主“米兰双雄”后,首先要学会和当地政府打交道。两家俱乐部共用一个属于市政府的球场。这个球场共有5000多名员工,每月工资开销便有200多万欧元,多数都要两家俱乐部承担。他们必须要像尤文图斯一样建造自己的球场,摆脱市政府通过球场摊派给他们的负担。

与此同时,中资对海外体育俱乐部的管理经验存在不足。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刘燕说,当前我国海外并购俱乐部多属于跨行业并购,对于俱乐部管理并无经验,相较于实体资产,俱乐部管理需要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包括聘请球探、教练和高管,组建团队至关重要。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资本普遍持一种观点,即只有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才能借助足球在海外丰富产业布局、扩大品牌影响力,因此中国资本控股俱乐部的比例较高。要做就做大股东,这也是很多中国资本的扩张心态。但实际上,在欧美国家,俱乐部的老板基本上属于一个赞助角色,执行管理的主要是独立团队,这与中国企业的传统理念并不相符。因此,中国资本海外并购球队时除了要做好金钱上的准备,还要调整观念,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中国市场待激发

中国足球名宿金志扬在一次足球研讨会上大声疾呼,现在中国大量资金都流向了国外足球,能否出台一些利好政策,把资金引向中国足球的底层

在国内,体育正成为中国健康消费的最大产业之一。而世界第一大体育项目足球,和未来世界巨大的足球市场——中国结合,则是全球足球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另一方面,资本纷纷出海进军成熟的国际体育产业,既证明中国经济的强大,也反衬出中国足球的羸弱,吸纳资本能力不足。而在关键的草根阶层,更是资金匮乏。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表示,体育产业的发展多需要立足本土,激发自身体育产业发展的活力,而收购海外俱乐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资本行为,其能否真正促进中国足球市场的发展仍待观察。

资本输出后如何“反哺”中国足球业内人士分析,最直观的方式无外乎帮助中国球员打通赴海外训练的机会以及提升国内青训水平。

记者梳理中国资本对海外俱乐部的收购,几乎每一笔投资都包括要“反哺”中国足球的青训体系,除了在国内建设训练基地,引入国外先进的培训理念和体系,一些俱乐部还承诺要输送更多优秀的青年足球运动员出国培训。

张近东在收购国米后表示,通过与国际米兰的交流融合,未来将能够助力苏宁足球俱乐部全面提升技术体系和运营能力。国际米兰先进的足球管理理念,科学的训练体系和青训梯队,都能够帮助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夯实基础,提高成绩,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铂涛集团董事长、7天连锁酒店创始人郑南雁以个人名义与中美投资者通过联合收购的方式获得法国尼斯足球俱乐部80%股份,这支球队在过去三个赛季进步神速,拥有多名有潜力的球星,且尼斯一线队22岁以下球员多达8人。

在进行投资谈判时,郑南雁和他的团队便深入了解了尼斯的青训体系,“尼斯是法国乃至欧洲足球青训体系最著名的俱乐部之一,球队18至19岁年龄段的队员都出自青训体系,青训计划完整而详细,在选拔球员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这无疑对中国足球未来如何选拔和培养青年球员意义深远”。

事实上,在此前,欧洲一些俱乐部非常希望能够与中国球员签约,这无疑是其在中国推广品牌的有效方式。但目前中国足坛仍不具备这样的人选和条件。郑南雁就表示:“目前好的中国球员转会费很高,但是水平较欧洲、南美的优秀球员还有些许差距,因此目前暂不考虑引进中国球员去法国踢球。”

业内人士分析,青训要想出成绩,绝非朝夕之功;中国资本能给中国足球带来何种改变,也需要时间检验。如果海外足球俱乐部在青训上的承诺和设想能在中国一一落地实现,至少表明在资本的运作下,中国足球能够从中受益。

走向良性运营之路

中国足球及体育产业走向国际不单单是“大笔一挥”、交钱了事,更需要在国家层面完善相关体育产业政策,与海外收购的俱乐部形成联动效应,加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专业体育管理人才。

王世渝说,足球产业是经济观赏性体育赛事,优质赛事内容对于产业链形成和盈利模式拓展起到巨大作用。当前不少民企加速海外俱乐部的收购,说明政策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已初见成效。“在完善推广足球产业的政策方针的同时,也要与海外收购的俱乐部形成联动效应,助力整个体育产业从低附加值的运动产品销售,向高附加值的赛事运作、媒体传播和国际品牌提升。”他说。

欧迅体育首席执行官朱晓东说,欧洲足球俱乐部有经验丰富的球探体系和青训体系,具备参加欧洲顶级联赛的资格。他建议,可打通海外与国内俱乐部,在对球员质量进行把关的基础上,选拔国内优秀的球员赴海外俱乐部参加青训,给予国内球员更多的成长机会;同时也可以“租借”的形式将海外俱乐部的球员聘请到国内,活跃中国联赛。

有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在追逐商业利益的同时,也需找好和文化价值的平衡点。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刘燕说,比如国际米兰、AC米兰在欧洲拥有雄厚的影响力,而中国股东的融入必然带来中国文化的渗透。中国投资方需着重研究,如何使欧洲市场认可中国价值观和文化,同时使企业的资金投入达到预想的传播效果,从当地民众的角度出发,避免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出现“强迫式”植入,做好与当地民众的沟通工作。

此外,还需引导企业加强对俱乐部管理的研究。王世渝说,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企业可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开”,一方面维持董事会层面的决策权,另一方面保证海外俱乐部原有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管理规则,谨防意识形态和管理模式上产生冲突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加强与国际对接的专业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

横店集团欧洲首席执行官阿伊拉多·皮瓦建议,收购俱乐部后可提早建立具有可靠团队的办事处,启用一批熟悉当地法规的雇员,而非临时寻找当地的经理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资本收购德甲 为什么中国资本不敢碰德甲》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