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戊辰年是哪一年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正德甲戌殿试金榜,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段正淳、段正明、段正严的真实历史资料?
大理皇族段氏一族历史始于公元937年,在《南诏野史》载:“段氏,河西四郡之武威郡人,羌族,祖上段俭魏为阁罗凤将,佐南诏大蒙国,唐天宝中大败唐兵,功升清平官,赐名忠国,拜相,六传而生思平”。而后 段思平任通海节度使,后于五代后晋天福二年(丁酉年)建国,称太祖神圣文武帝,成为大理国王。十四传而到段正明,已历150余年,而后大理国到段兴智结束,共经历24帝王,共318年。
段正明,白族人,是大理兴宗孝德帝段思廉孙子,其弟(一说其子)为大理中宗文安帝段正淳。保定帝段正明,大理国第十四位皇帝,祖父为大理兴宗段思廉,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即位,在位十三年(一说十二年),用过三个年号:保立(一说保定)、建安、天佑,但改元年均不详于史。“保定”则是他的帝号(大理国的“帝号”有与年号相同的,也有不同的)。
中间有宰相高升泰篡权夺政。绍圣元年(1094)自立为王,国号“大中”,在位二年,临终遗命还政于段正淳。曾用年号上治(1095)。
段正淳,即大理中宗,亦作段政淳,清代因避讳改淳为纯。他是宋代云南大理国(后大理国)第十五世国王,公元1096-1108年在位。白族。大理人。段正明弟(一说段正明子)。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取代大理国的大中国国王高升泰迫于传统势力及佛教意识,遗命其子高泰明还位与段氏,遂被高氏立为国王。
段正严(1083年―1176年),又名段和誉,文安帝段正淳之子,大理国第十六位皇帝,1108年—1147年在位,在位长达39年,是大理国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
小说天龙八部的人物关系还是正确的。
阳明心学42――付之浩叹
阳明心学42――付之浩叹
(2020年3月7日)
阳明先生在《寄诸用明书》最后一句话是“但老祖而下,意皆不悦,今亦岂能决然行之徒付之浩叹而已!”先生叹什么呢
最后一段也有“书来劝吾仕”,博仁导师解读大意是劝我出来做官。后面有“老祖而下,意皆不悦”,不悦什么呢如果解读不高开我不出来做官,我感觉解读不对。在上篇文章中,我还就此问题进行了一番议论,看来上篇的看法也是不对的。在这里,并不出劝阳明先生出来做官的意思,如果这样解读的话,就与阳明先生的真实事实不相符合。
带着这些疑问,我查阅了阳明先生的年谱。阳明先生22岁参加会试不中,25岁又参加会试不中,28岁参加中了进士,算是正式出仕。1508年,也就是正德三年戊辰,阳明先生37岁时,在贵州修文县龙场悟道。1510年,也就是正德五年庚午,阳明先生39岁。这一年把持朝政的大宦官刘瑾伏诛。阳明先生三月任江西庐陵知县,十二月升南京刑部四川清史司主事。1511年,也就是正德六年辛未,阳明先生40岁,二月任会试同考官。查考阳明先生年谱的意思,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明确一下,阳明先生从28岁就正式入仕了。
如果此文是1510年写的,他当时正当官;如果是1511年写的,他也正当官。博仁导师的讲解,说他1511年39岁就不对了,他应40岁。不查考多少岁写的,即使1510年或1511年写的,书中“书来劝吾仕”,解读为劝我出来当官也不对,因为他已在当官。当然,老师的解读也许是对的,在这里只是我心中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对于此文中最后一段的几处疑问,我的理解也许不大一样,但仅是个人理解供大家参考。书中“书来劝吾仕”,也许是劝我不要有弃官从文的想法和做法吧。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分析,大宦官刘瑾当政,是相当严酷的,几乎有点变态,所以对于阳明先生这样的“文化大家”,刘瑾一流是看不惯的。既然看不惯,当起这个官来也是心中很烦的。
在1508年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了,一个对任何事情看开之人,对当官这样的俗务更是不放在眼中。特别是朝政黑暗时期,更不愿意当这个官了。我们不如此吗当工作不顺心之时,就想学点圣贤文化,看点鸡汤类的文章,聊以自慰。我想,当时阳明先生从37岁开始有了离官从文的想法,只是迟迟没有表露,只有给自己的亲人说了也未可知。所以就有了“书来劝吾仕”。就是劝我不要有这种想法吧。这个“书”,也多指家书吧。
书中“吾亦非洁身者”,解读为我也不是洁身自好不理解。这个“非洁身者”,是指我并不是一个独立于官场之外的人,自己从22岁开始考取会试功名,大之前一定也参加了乡试等考试吧。所以,也不是不想从事当官,只是干得不开心、不如意。如果不是前两年的龙场悟道,也许就没有这个想法吧。既然悟出了人生大道,干让自己内心不如意的事情,当然不想干了。
书中“非独以时当敛晦,亦以吾学未成。”都认为我工作不顺心,想避开官场去蹈光养晦。其实不是这样,也有学业未成的认为。如果按常人的理解,阳明先生学问已经很是一流了,为什么还有这种想法呢就是因为他前两年已经悟道了,内心深处对于学业看得很重了。再加上工作的不顺心,所以更加倾心于学业了。
书中“岁月不待,再过数年,精神益弊,虽欲勉进而有所不能,则将终于无成。”什么终于无成,而是指的学业,并不是从事的官场之事。按现在话说,就是“不务正业”。你身在官场,却时时想法学业,又怎能做好官场之事呢正因为官场不顺,又想着增强学业,所以才有了对于学业不习的紧迫感吧。当时,阳明先生并没有把当官当回事,而是一心想从事学业,认为只有“学业有成”才是人生之大成,所以感到“岁月不待”。
书中“皆吾所以势有不容已也。”可见,自己想独其身,辞官从文,在封建时代以读书做官为唯一路径的社会,这是与时代截然不同的,也是自绝于社会的,所以才发出这个哀叹吧。
书中“老祖而下,意皆不悦。”对于这一句的解读,五花八门,各执一词。 有的解读为地下的老祖宗,有的解读为年岁大的老太爷,有的解读为族中辈份大的人,说法不一。大意就是家中从在世老人以下都不同意我弃官从文吧。并不是“不同意我不去当官”这一理解。
最后,书中“今亦岂能决然行之徒付之浩叹而已!”面对所处的时代,加上家中族人的反对,再想想弃官以后生活来源呢家中老小如何照顾
在这里我想到了我一个朋友的事情。在2000年前,我与朋友在一起喝个小酒时,一位当老师的朋友说,谁看起这点工资,现在在外面做个小生意,一个月就比我们一年赚的钱都多。并说他一位朋友在曲阜师范大学开了个小书店,相当赚钱。
当时的背景是,全民创业,都想“下海”捞一把。我当时就想,人家也许能赚到钱,真放弃这个工作,不要这个工资还真不行。要是“下海”真那么好的话,为什么还都拼命考学考工作呢
我的那位同学不但没有“下海”,还靠着这个工资过得很滋润。现在回头一看,幸亏当时没有弃教从商。
我朋友当时的心情,一定也很纠结,是从商还是教学呢一直没敢“下海”,这样忧虑忧虑到现在也没成行。
书归正传,我想,阳明先生也如我那位同学一样的心情吧,“今亦岂能决然行之”弃官不是,不弃官又想从方,真的是“徒付之浩叹而已!”
此文,仅是个人见解,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兖州,陈涛,2020.3.7.09:44
庚辰年是明代哪一朝?
明朝:1368-1644,共经历5次庚辰年,分别是1400年(年号:建文),1460年(年号:天顺),1520年(年号:正德),1580年(年号:万历),1640年(年号:崇祯)。
惠帝(朱允炆) :公元1398年登基--公元1402年去位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年号“建文”.
成祖(朱棣):公元1402年登基--公元1424年去位
出生:公元1360年--去世:公元1424年(在位22年),为朱元璋的第四子,年号“永乐”.
仁宗(朱高炽):公元1424年登基--公元1425年去位
出生:公元1378年--去世:公元1425年(在位1年),为明成祖长子,年号“洪熙”.
宣宗(朱瞻基):公元1425年登基--公元1435年去位
出生:公元1398年--去世:公元1435年(在位10年) 为仁宗长子,年号“宣德”.
英宗(朱祁镇):公元1435年登基--公元1449年去位
出生:公元1427年--去世:公元1464年(在位14年),为宣宗长子,年号“正统”.
代宗(朱祁钰):公元1449年登基--公元1457年去位
出生:公元1428年--去世:公元1457年(在位8年),宣宗次子,年号“景泰”.
英宗(朱祁镇):公元1457年登基--公元1464年去位
出生:公元1427年--去世:公元1464年(在位7年),年号“天顺".
宪宗(朱见深):公元1464年登基--公元1487年去位
出生:公元1447年--去世:公元1487年(在位23年) ,英宗长子,年号“成化”.
孝宗(朱佑樘):公元1487年登基--公元1505年去位
出生:公元1470年--去世:公元1505年(在位18年) ,宪宗三子。年号"弘治"。
武宗(朱厚照):公元1505年登基--公元1521年去位
出生:公元1491年--去世:公元1521年(在位16年) ,武宗,孝宗长子,年号“正德”。
世宗(朱厚璁):公元1521年登基--公元1566年去位
出生:公元1507年--去世:公元1566年(在位45年) ,宪宗孙,父兴献王。年号“嘉靖。
穆宗(朱载垕):公元1566年登基--公元1572年去位
出生:公元1537年--去世:公元1572年(在位6年),世宗第三子。年号“隆庆。
神宗(朱翊钧):公元1572年登基--公元1620年去位
出生:公元1563年--去世:公元1620年(在位48年),穆宗第三子。年号“万历”。
光宗(朱常洛):公元1620年登基--公元1620年去位
出生:公元1582年--去世:公元1620年(在位0年) ,神宗长子。年号"泰昌。
熹宗(朱由校);公元1620年登基--公元1627年去位
出生:公元1605年--去世:公元1627年(在位7年),光宗长子。年号“天启”.
思宗(朱由检):公元1627年登基--公元1644年去位
出生:公元1610年--去世:公元1644年(在位17年),光宗第五子。年号“崇祯”.
王阳明年谱
王阳明年谱原文及翻译有以下内容:
1472年 宪宗成化八年壬辰夏历九月三十日亥时,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龙泉山附近瑞云楼。先生母亲怀胎14个月,在祖母岑氏“神仙驾祥云送子”的梦中,先生诞生。祖父竹轩翁给先生取名“云”。
1473年 成化九年癸巳,二岁,余姚。
1474年 成化十年甲午,三岁,余姚。没有咿呀学语,父母很着急,爷爷竹轩翁(1421-1490,名王伦,字天叙)坚信“贵人语迟”。
1475年 成化十一年乙未,四岁,余姚。
1476年 成化十二年丙申,五岁,余姚,仍未开口说话。有神僧过而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竹轩翁为先生更名 “守仁”,即能说话,且能背诵竹轩翁所读之书。
1477年 成化十三年丁酉,六岁,余姚。
1478年 成化十四年戊戌,七岁,余姚,沉迷于中国象棋。母亲反对,在一次震怒后把象棋扔进河中,先生写《哭象棋》诗。
1479年 成化十五年己亥,八岁,余姚。
1480年 成化十六年庚子,九岁,余姚。
1481年 成化十七年辛丑,十岁,余姚。父龙山公王华中状元,入京师。
1482年 成化十八年壬寅,十一岁,入京师。竹轩翁因龙山公迎养,携先生入京师。途经金山寺,先生赋诗《过金山寺》和《蔽月山房》。
1483年 成化十九年癸卯,十二岁,京师。请教老师:何为人生第一等事。师说:读书登第,汝父也。先生说:恐未是,当读书做圣贤耳。
1484年 成化二十年甲辰,十三岁,京师。生母郑氏去世,先生为母守孝三年。先生叹生命有限,为先生后来修道家神仙养生术埋下伏笔。守仁“被窝藏鸟”智斗继母,迫使继母态度大改善。
1485年 成化二十一年乙巳,十四岁,京师。
1486年 成化二十二年丙午,十五岁,京师。先生出居庸关(今北京昌平区境内),逐胡儿骑射,凭吊古战场,缅怀先辈于谦,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经月始返,夜梦拜谒伏波将军马援庙。
1487年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十六岁,京师。先生感慨时事,屡次欲上书皇帝,被父龙山公止之。
1488年 孝宗弘治元年戊申,十七岁,洪都。七月,与诸氏完婚于江西洪都(今南昌)。诸氏名“芸”,浙江余姚人,父诸养和时任江西布政使参议。新婚日,偶入铁柱宫,与道士相对而坐忘归。新婚期间,潜心书法,书艺大进。
1489年 弘治二年已酉,十八岁,寓江西,先生始慕圣学。十二月,携夫人归余姚,乘船路经广信(今江西上饶),识理学大儒娄谅(号一斋),信“圣人必可学而至”。一改活泼性格,严肃求成圣人。
1490年 弘治三年庚戌,十九岁,余姚。受一斋先生所授“格物致知”之学,遍读朱熹著作,思宋儒“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格竹七日,无果,患咳嗽病。是年,竹轩翁在京仙逝,王华扶竹轩翁灵柩归余姚,丁忧三年。龙山公嘱咐弟王冕等人为守仁讲经析义,先生学业大有长进。
1491年 弘治四年辛亥,二十岁,余姚。王家搬迁至山阴(今浙江绍兴越城区王衙弄19号),余姚老宅由钱氏居住。
1492年 弘治五年壬子,二十一岁,在越城。杭州秋闱,中举浙江乡试。孙燧和胡世宁同举,后宁王造反,“三人好做事”。父王华丁忧期满,回京复命。
1493年 弘治六年癸丑,二十二岁。京师春闱,会试不第,首辅李东阳戏曰:待汝做来科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先生拈笔而就。有忌者曰:此子若取第,目中无我辈矣。归余姚,结诗社于龙泉山寺,对弈联诗。
1494年 弘治七年甲寅,二十三岁。龙泉诗社,吐故纳新,吸收了很多当地知识分子。
1495年 弘治八年乙卯,二十四岁,越城。
1496年 弘治九年丙辰,二十五岁,京师。春闱,竟为忌者所抑,会试再不第。先生曰: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是年,钱德洪(1496—1574)出生于余姚瑞云楼,后撰《瑞云楼记》。
1497年 弘治十年丁已,二十六岁。寓京师,时边关甚急。苦学诸家兵法,以果核列阵为戏,想借雄成圣,但被人讥笑为赵括“纸上谈兵”,且无施展舞台。
1498年 弘治十一年戊午,二十七岁,京师。接受现实,立下探究理学之志,苦读朱熹《四书集注》,循序致精,居敬持志,然物理吾心终若判而为二。偶闻道士谈养生,产生遗世入山的念头。
1499年 弘治十二年己未,二十八岁,京师。春闱会试第二名,殿试赐进士出身,二甲第七(全国第十名),观政工部,全国第217名是伍文定。结交李梦阳等前七子。秋,钦差督造威宁伯王越墓,竣工,出威宁伯宝剑赠先生,与梦相符,欣然接受。是年,因“会试泄题案”,唐伯虎落第,不得为官。
1500年 弘治十三年庚申,二十九岁。在京师,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上书《陈言边务疏》。
1501年 弘治十四年辛酉,三十岁,在京师。奉命到直隶、淮安审决积案重囚,平反多件冤案。游九华山,出入佛寺道观,做《九华山赋》。
1502年 弘治十五年壬戌,三十一岁。五月复命,八月告病归越城,筑室会稽山阳明洞天,静坐行导引术,能先知,后因其簸弄精神,不能成圣,摒去。自号“阳明子”,人称“阳明先生”。是年,先生渐悟二氏之非。
1503年 弘治十六年癸亥,三十二岁。来杭州西湖疗养,劝归虎跑寺已闭关三年的得道高僧回乡孝母。
1504年 弘治十七年甲子,三十三岁,京师。秋季,主考山东乡试,撰写《山东乡试录》,拜谒孔庙,登泰山。九月改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正六品)。是年,穆孔晖(1479~1539,今山东聊城人)中解元。
1505年 弘治十八年乙丑,三十四岁,京师。开门授徒。与湛若水(1466~1560,号甘泉,广州府增城人)定交,共倡圣学。后,若水为阳明撰写墓志铭。
1506年 武宗正德元年丙寅,三十五岁,京师,徐爱拜师,未收。刘瑾擅权,二月,先生为南京言官戴铣上疏,下诏狱,廷杖四十,贬谪贵州修文龙场驿驿丞。父王华明升暗降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1507年 正德二年丁卯,三十六岁,南下赴谪,刘瑾派刺客追杀,至钱塘江,假言投江脱之,过武夷山,去南京看望时任南京吏部尚书的父亲。十二月回越城,正式收徐爱为首席大弟子。
1508年 正德三年戊辰,三十七岁。春,至贵州修文县龙场,途中收多名弟子,包括冀元亨(1482-1521)。大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龙场作《瘗旅文》和《象祠记》收录于《古文观止》。
1509年 正德四年己巳,三十八岁,贵阳。受提学副使席书聘请主讲文明书院,始揭“知行合一”之旨。
1510年 正德五年庚午,三十九岁。刘瑾伏诛,三月,任江西庐陵知县,路过辰州、常州时教人静坐工夫。十一月入京,住大兴隆寺,和若水、黄绾(1477-1551,字宗贤、号久庵,浙江省黄岩县洞黄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订终日共学。十二月升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
1511年 正德六年辛未,四十岁,京师。正月调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二月为会试同考官。十月升文选清吏司员外郎。
1512年 正德七年壬申,四十一岁,京师。三月升考功清吏司郎中,穆孔晖、黄绾、徐爱等几十人同受业,讲学内容由徐爱记录整理,名《传习录》。十二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赴任南京便道归省,徐爱升南京工部员外郎,与先生同舟回越城。
1513年 正德八年癸酉,四十二岁,二月回越城。十月至滁州,督马政。地僻官闲,日与门人游琅铘山水间。新旧学生大集滁州,教人静坐入道。
1514年 正德九年甲戌,四十三岁。四月,升南京鸿胪寺卿,五月至南京,在南京教人“存天理、去私欲”。
1515年 正德十年乙亥,四十四岁,京师。上疏请归,不允。八月写《谏迎佛疏》,用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衬托出了佛家思想的各种不足,未上。立正宪为嗣子,时年八岁。
1516年 正德十一年丙子,四十五岁,在南京。九月,经兵部尚书王琼特荐,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十月,回越城看望祖母和父亲,祖母岑氏九十七高龄。
1517年 正德十二年丁丑,四十六岁。正月至赣,二月先平漳寇,四月班师驻军上杭,五月奏设福建平和县,六月上疏请疏通盐法,九月改授提督南赣汀漳等处军务,得旗牌,可便宜行事。十月平横水、桶岗等地,行十家牌法,自此,伍文定并肩作战。十二月班师,闰十二月奏设江西崇义县。
1518年 正德十三年戊寅,四十七岁。正月,征三浰,三月上疏乞致仕,不允,平大帽山、浰头,四月班师,立社学教化沿途当地百姓。五月奏设广东和平县。历经一年又三月,危害多年的四省流民暴乱被阳明先生平定。六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世袭百户,辞免,不允。七月,刻古本《大学》、《朱子晚年定论》。八月,门人薛侃在赣州刻《传习录》。九月,修濂溪书院,四方学者云集于此。徐爱卒,先生为之恸哭。十一月,再请疏通盐法。
1519年 正德十四年已卯,四十八岁,在江西。六月,奉命勘处福建叛军,至丰城,闻宁王朱宸濠反,遂返吉安,起义兵,平宁王之乱。仅43日,宁王之乱宣告失败,先生安葬娄妃(娄素珍,宁王妃,一斋先生小女儿,始终劝说宁王勿反)。八月,武宗南下,与前来抢功悦君的宦官张忠、许泰群小周旋。祖母岑氏仙逝,乞便道省葬,不允。
1520年 正德十五年庚辰,四十九岁,在江西。王艮投门下,艮后创泰州学派。阳明自言在应付宦官刁难时全靠良知指引。十二月,武宗回驾入宫。
1521年 正德十六年辛已,五十岁,在江西。正月,居南昌,始揭“致良知”之教。三月,正德崩。世宗嘉靖上台,冀元亨先前被群小折磨,出狱几日卒。五月,集门人于白鹿洞。六月升南京兵部尚书。八月回越城,九月归余姚省祖茔,访瑞云楼,钱德洪等拜入门下。十二月,归越城为父王华祝寿,封“新建伯”,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兼两京兵部尚书。
1522年 壬午 世宗嘉靖元年。五十一岁,山阴。正月,疏辞封爵,二月,父王华仙逝,享年七十七,丁忧。首辅杨廷和旨意倡议禁遏王学。
1523年 癸未 嘉靖二年,五十二岁,山阴。来从学者日众。南京刑部主事桂萼大礼议得宠。九月,改葬龙山公于天柱峰,郑太夫人于徐山。
1524年 嘉靖三年甲申,五十三岁。山阴。正月,门人日进,南大吉拜入门下。四月,服阕,朝中屡有荐者,有人以大礼见问,不答。八月中秋,宴门人于天泉桥,盛况空前。十月,南大吉续刻《传习录》,增五卷。
1525年 嘉靖四年乙酉,五十四岁,山阴。正月夫人诸芸卒,四月祔葬于徐山。应门人绍兴知府南大吉邀请为嶯山书院书院撰写《尊经阁记》,收录于《古文观止》。六月,礼部尚书席书力荐先生入阁,未果。九月,归余姚省祖茔,会门人于龙泉山中天阁,决定每月四次在中天阁授课。十月,建阳明书院于越城。
1526年 嘉靖五年丙戌,五十五岁,在绍兴系统讲授心学理论。十一月,继室张氏生子正聪,七年后,黄绾为保护孤幼收为婿,改名正亿。十二月为“惜阴会”作《惜阴说》。
1527年 嘉靖六年丁亥,五十六岁,山阴。五月命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征广西思恩、田州。九月,出征广西思恩、田州。出发前夜,天泉桥上证道,与钱德洪、王畿立善恶四句教法,谓“天泉证道”。十二月,抵达广西梧州,开府议事。十二月命兼任两广巡抚。
1528年 戊子 嘉靖七年,五十七岁,在梧州。二月平定思田之乱,然后兴学校,抚新民。七月破八寨、断藤峡之乱。九月,冯恩奉钦赐至广州,赏思田之功。十月,病重,上疏请告,被桂萼压住。期间,拜谒伏波庙,祀增城先祖庙。
十一月,启程返家,二十九日辰时 (公元1529年1月9日8时)许,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庾县青龙铺码头舟上,年五十七岁,门人周积等人陪伴,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临终遗言。
1530年 嘉靖九年庚寅,十一月魂归浙江绍兴洪溪(今兰亭),苍天为之哭泣。洪溪离越城三十里,为先生亲自选择。
1567年 隆庆元年丁卯,五月,下诏赠先生为新建候,谥文成,永为一代之宗臣,实耀千年之史册。
1584年 万历十二年甲申,先生从祀于孔庙,奉祀孔庙东庑第五十八位。“立德、立功、立言”,先生乃“真三不朽”。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二
正德四年秋七月
○辛卯 朔,享太庙。
○遣内官祭司门之神。
○命前军·都督府·署都督·佥事 李玙 充副总兵,分守辽阳。
○命守备·宁远·署都指挥·佥事 刘晖 充右参将,分守开原。
○申刻,狭西金县天无云而雷。
○甲午 仁孝文皇后忌辰,奉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 黄镛 祭长陵。
○襄城伯 李鄌 卒。鄌,以弘治十一年袭祖爵,推管神机营操练,寻坐显武营。十三年,以有虏警推领兵,防守紫荆等关。寻提督五军营,管右府事。十五年,改后府。正德元年,修卢沟桥堤岸。二年,修海子行殿桥梁,皆以 鄌 督之。其年四月,命掌前府印。至是,疽发背卒。子 全礼 嗣,赐祭葬如例,以其总六师,加一祭焉。鄌,为人言行碌碌,晚与太监 魏彬 之弟 英 为婚,其家人为 英 所乱,丑不可言。
○乙未 升巡抚·宁夏·右·佥都御史 马炳然 为右·副都御史,以参官得宜也。
○雷震周府门柱,人有避雨而死者。
○丙申 升吏部·右·侍郎 柴升 为左·侍郎,改户部·右·侍郎 孙交 为吏部·右·侍郎。
○丁酉 命右春坊·右谕德 丰熙 署南京·翰林院事。旧例,两京翰林院掌印官缺,本院推一员请用。至是,大学士 李东阳 请敕吏部推举二员,量升学士以往。吏部具 熙 及侍读 朱希周 上请。时 刘瑾 久欲斥 熙,遂止以旧衔署印云。
○升福建·按察司·佥事 陶怿 为广东·布政司·右·参议。
○升狭西·按察司·佥事 俞振英 为尚宝司·卿。
○赵府·辅国将军 祐椋 奏:“迩来,宗藩多违法制,至劳圣谕戒饬,缘辅导官多不得其人。国初,以科贡任用,故嘉谏直言,有所匡捄。所谓近正人则心术定也。近年,或以年老监生,及保举舍人充之,逢迎取悦,无复箴谏,或交通外人,拨置取财。所谓近邪人则心术乱也。乞敕镇巡及巡按分守官,从公考验,各府长史以下官员,明报履历,但系保举及年六十已上者,尽革为民。”吏部议:“下抚按考验察访,如拨置生事,遗害地方者名,参究其年力衰惫者,令致仕。”上命镇巡等官分别款目,定拟去留以闻。
○荆王请授左·长史 施鲁 四品俸级,纪善、陈锦 长史职名。诏:“以王府官俸级职名,成宪具在,而越制妄请,累有禁例。鲁 等辄导王犯之,其黜 鲁 为民,锦 致仕,仍戒谕天下宗藩。”
○隆平侯 张禄 卒。禄,字天爵,其先为直隶临淮人。正德戊辰,嗣爵,寻赐蟒衣。己巳,持节册封益王长子,未成礼卒于道,赐葬祭,子 玮 嗣。
○南京·户部·尚书 张泰 卒。泰,字叔亨,广东顺德县人。成化丙戌进士,授福建·沙县·知县。时邓茂七初平泰,招集流移,抚绥有方,复成壮邑。入为监察御史,提督北直隶学校,有公明之誉。孝庙初,中官 何文鼎 以劾寿宁侯得罪。泰 与同官草极谏,坐夺俸,巡按云南。滇池涨溢,堤数十里,患遂息。蛮酋思揲为叛,先事谕降之。历升南京太仆少卿、大理少卿、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召为工部右侍郎,寻升南京右都御史,掌院事。正德戊辰,捧圣节表至京,俄改南京户部尚书,令致仕。盖 刘瑾 意也。抵家数月,卒。泰,矜严好礼,其清慎始终一节。故 瑾 不能害,后乃摘他事,下其家,罚米数百石。瑾 诛,子 珩 乞祭葬,诏如例予之。
○戊戌 先是,监察·御史 乔岱 往核两浙盐课,自弘治初元至今,亏折若干。拟令巡盐御史及运司官,以崇卑陪纳有差。御史至二千五百两降杀,至于判官犹一千五百两。寻又令给事中 郑裕、御史 舒晟,备查各官历年浅深及欠课多寡,以定陪银之数。户部覆奏:“裕 等所查甚明。内御史 张琎、王润、蓝章,已有旨除豁。彭程、黄世经、王温、饶榶 并同知 赵哲、判官 周思礼、黄昌 已如数追完矣。余如今拟陪纳,则御史 谢罃 为六百五十余两,张文 为一千二百九十余两,于茂 为一千两,刘绅 为一千六百一十八两,姚寿 为一千三百二十余两,汪璧 为一百六十余两,邢绍 为二千四百四十余两,方溢 为二千五百六十余两,运使 杨奇 为一千二十余两,晏辂 为三千九百九十余两,宋明 为九千四百八十余两,梁万钟 为二千四百七十余两,同知 亢通 为一千一百两,罗珦 为二千七百三十余两,郑洪 为三千两,副使 王迪 为一百六十余两,李文用 为七十余两,孙简 为一百余两,判官 李从辅 为一千一百余两,黎磐 为一千二百余两。岱 所参遗漏,若判官 王明、徐鹏举、张材、林芳、庄表,经历 余本正、邓海,知事 胡秉玉,虽署事未久,亦各负课。应陪者宜通行巡按御史照数追陪,果财产已尽,他无措办者,则具实上请。”得旨:“如所拟。岱 坐漏参,罚米八百石输边。”时 奇 已死,其妻诉家贫,旅榇未归,孤寡可悯。户部请矜贷之。诏:“必追不宥。”程以言事谪戍死久矣,有司奉例追并罄家产,犹不能偿,仅一孙女鬻之富民取价,不复议婚媾之礼,余复取办于姻戚,以足其数。闻者无不伤之,瑾 之苛虐如此。
○己亥 以旱命顺天府属祷于都城隍等神。
○命怀宁侯 孙应爵 掌前军都督府事。
○庚子 太监 刘瑾 奏:“旗校访核金华·知府 万福 老疾废事,苏州知府 鲍王□辇、同知 王卺 贪得无耻,并乞罢黜。”吏部覆奏:“福 年老,无他过失,宜令致仕。王□辇、卺 赃贪,宜罢为民。”因言:“王□辇 所理钱榖,宜行查筭。巡按御史 李廷梧 坐视不举,亦合有罪。”上是之,令查盘钱粮御史 王珝 逮 王□辇 查治之,廷梧 令自劾。
○壬寅 改浙江·布政司·左·参政 尚衡 为山西·左·参政,升湖州府·知府 何显 为浙江·左·参政。
○升按察司·佥事 查焕、何宗理、俞谏、汪获麟、王秩、吴廷举、陈珀 俱为布政司·右·参议。焕 山东,宗理 山西,谏 江西,获麟 河南,秩、廷举 广东,珀 浙江。
○命监察·御史 柳尚义 巡历顺天保定等府,居天津。甯杲 巡历真定广平等府,居真定。薛凤鸣 巡历应天淮扬等府,居高邮。潘锐,巡历苏松徽宁等府,居苏州。时以四方盗起,而屯田失实,故特设御史携家专理之。杲 狼贪肆恶,凤鸣 狂悖不检,锐 倾险凶暴,皆为 瑾 用,缙绅耻言之。
○甲辰 升南京·刑部·郎中 徐珤 为浙江·布政司·右·参议,专理粮储。
○升礼部·郎中 裘壤、户部·郎中 左唐、张瀚、侯启忠,狭西·按察司·佥事 李玑 为布政司·右·参议。壤 福建,唐 四川,瀚 湖广,启忠、玑 狭西。
○御史 苏锡 奏查盘蓟州永平山海等处仓库,草束银两侵盗浥烂,亏折数多,并参监收官户部·郎中 王勤、张鸾、何文缙、李杰、赵鹤,员外郎 刘乾、庄襗,永平府·知府 张祯、惠隆 俱有罪。内 勤鸾 已死,文缙 已致仕,祯隆 情罪为轻。得旨:“情罪轻者罚米三百石,重者五百石,致仕者减其半,病故者宥之。”
○三氏学生员 颜重礼 奏:“三氏子孙,自成化初年开贡,迄今颜氏未贡一人。乞定为资格,以均之。”礼部覆议,以孔氏子孙在学者十九,颜孟子孙在学者十一。若孔氏仍旧三年一贡,每及三贡,颜孟轮贡一人,则均矣。上是之,且曰:“轮贡既均,其勿令废学。当贡者,所司仍慎选以充。”
○乙己 中元节,遣驸马·都尉 蔡震、崔元、林岳 分祭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文武衙门分官陪祭。
○遣仪宾 周钺 祭 恭仁康定景皇帝陵寝。
○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升左·给事中 张贤、御史 胡晹、署郎中 杨惟康、员外郎 叚敏、金逵、同知 张文 俱按察司·佥事。贤、文 山西,晹 山东,惟康 浙江,敏 福建,逵 广东。
○令京官病满三月者,不许辄奏还乡调养,著为令。
○诏:“行洪武、永乐、宣德、弘治通宝等钱。”
○御史 苏锡 奏查盘蓟州永平山海等卫所仓库,银粮刍料亏折数多,并劾百户 刘通、千户 田锐、指挥 刘翰 等三十二员,侵盗等罪。时 通 已死。得旨:“通 侵盗情重,令御史拘系其家属,追偿罚。锐 等十五员,米各二百石,翰 等十六员各百石。”
○丁未 升工部·员外郎 边亿 为狭西·按察司·佥事。
○戊申 太宗文皇帝忌辰,奉先殿行祭礼,命驸马·都尉 马诚 祭长陵。
○命武定侯 郭勋 后军·都督府·佥书管事。
○礼部·尚书·致仕 张骏 卒。骏,华亭人,中乡试,以字学进除中书舍人,供奉文华殿。历验封员外郎,山东参议,太常少卿,光禄卿衔致仕。正德二年,起取。其草书狂怪,瑾 独喜之。会进呈通鉴纂要,间有讹字,令 骏 等再誊,遂以为劳,进礼部尚书,复乞致仕。至是卒,得赐祭。
○庚戍 升吏科·给事中 尹梅为 工科·都给事中。
○命庆云侯 周瑛 禄米如父 寿,例岁支一千三百石,本色一千一百石,折色二百石。
○命狭西守备阶文地方·署都指挥·佥事 张镐 充游击将军,升指挥·佥事 张鹏霄 为署都指挥·佥事,守备环庆都指挥·佥事 房怀 守备固原。从总制都御史 方宽 请也。
○狭西守臣奏:四川流贼 刘烈 等,转掠汉中有众二千余人。上命:“四川、狭西、湖广镇巡官随宜剿捕。其愿归乡里及自首者,免罪。其能自相擒捕者,一体给赏。并切责四川守臣,养寇致乱之罪。”既而又命三省并力夹攻,毋致滋蔓。
○辛亥 巡按·御史 赵应龙 奏查盘辽东预备仓粮,三年之内原数不足。盖边境无法措置,故也。又参沈阳等卫镇抚 赵聪、百户 徐英、张俊 收受钱粮,不以时晒晾。指挥同知 黄宁、指挥佥事 张勋、千户 刘斌,失于提调,以致浥烂亏折数多,俱合有罪。户部议覆,诏:“以仓粮积不及数者,姑置不究。聪 等各罚米三百石,宁 等各二百石,俱纳本仓。”
○壬子 升钦天监五官挈壶正 李源 为监正,中官正 周佐 为监副。
○命新宁伯 谭祐 总管五军营,会昌侯 孙铭 总管神机营操练。
○兵科·给事中等官 张龙 等奏查盘辽东各卫仓粮,正数之外附余米二千余石,其浥烂豆四石三斗,粗糙米五百七十余石。督管官员郎中 徐琏、指挥佥事 王道、参议 许淳、右副都御史·今致仕 刘瓛 俱有罪,宜逮问。户部议:“各官积出附余数多,浥烂数少,而粗糙又比浥烂不同,其罪似宜末减。”得旨:“免逮问,琏 罚米二百石,道、淳 各百石,瓛 以致仕宥之。”
○癸丑 命刑部·左·侍郎 张鸾 致仕,降印绶监·少监 李宣 为奉御,锦衣卫·指挥·同知 赵良 为百户,俱南京闲住。鸾 等奉命往江西,勘民间所愬不法事。至是还,宣 赂 瑾 银万两,良 赂亦二千余两。瑾 自觉奸赃狼藉,方欲自雪,乃以狥私纳赂,擅出人罪,及不参误事官员,为 宣等 罪而降黜之,所赂银输之内承运库。江西镇守、巡抚、巡按及该道守巡等官,俱以不能听讼结狱坐罪。于是,罢太监 姚举 回京,都御史 林俊 等三十一员,凡见任致仕者,俱罚米三百石,为民者半之。
○致仕·南京·工部·尚书 李孟晹 卒。孟晹,字时雍,河南睢人也。少负文藻,与弟 孟晊 同举成化壬辰进士,授给事中使。占城册封,古来王尝陈边事,朝廷纳之。历都给事中、湖广左参政、广西右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迁户部侍郎,南京工部尚书。言官数论其衰老可罢,遂致仕归。后科道勘边储还奏,孟晹 在户部时,经理夫职罚米八百石输边。时逆 瑾擅 权好诛人细过,焦芳 亦附 瑾,以怨中人。孟晹 与 芳 同省,雅不相协,以是甚自危。会卒,祸乃不及。孟晹 致位九卿,无大建白,然性行敦,谨 亦无可訾议。孟晊 稍峭,直终狭西按察使。
○甲寅 命署都指挥·佥事 鲁勋 辽东都司佥书。
○升太原·前卫·指挥使 刘宠 为署都指挥·佥事,掌山西都司事。
○降山阴王府·辅国将军 成鏸 为庶人,革 成镣 禄米三之二,赐书切责。逮典仗 张孝忠 等治罪,谪拨置人 崔淮 等松潘充军。鏸 以殴死平人,镣 以挟妓纵饮,故也。
○乙卯 鲁府·镇国将军 当浈 奏:“除王府积弊三事。一 亲王、世子、郡王、长子授封以后薨故,及为事降革。其嫡次庶长子比例请继封爵,其无嫡次庶子者,或以弟继兄,以侄继伯叔等。既有成命,宜停其原给禄米,侯册封之日,方与所应得之禄。正妃夫人生有子女病故,无人抚养,例得自娶一人,以为内助,不受继妃之封。其有僣用正妃冠服,及所生子女称为继出请封者,听镇巡等官参奏严禁,则粮储省而名分定矣。一 同姓及姑舅之亲为婚,律有明禁。今后王府结婚,若伦理失序,有乖律例,或以本府军校妄作别府,州卫籍贯外处流移军匠人等,妄作该里寄收带管,或父祖重刑之人,妄作家道清白,即使革退另选。仍将经该官吏并保勘人等,依律问治,营求拨置之人,发遣戍边,则人心警惧,而宗室不致有玷矣。一 郡王奏讨厨役,岁无虚月,宜行所在官司查勘。如有护卫仪卫司者,通行佥拨军厨,将民厨退回原籍。当差无军可拨者,以民籍补之。如有军可拨而占留民厨,及科扰累民者,宜禁治之,仍先罪其辅导官,则事不烦而民力亦少苏矣。”礼部议覆,俱从之,仍令镇巡等官查勘各王府有无前项情弊,奏闻区处。
○命镇守·辽东·左·都督 毛伦 充总兵官,镇守湖广。以分守·辽阳·署都督·佥事 李玙 充总兵官,代 伦 镇守辽东。
○丙辰 郑王袭兄康王封,请给禄米。得旨:“郑王系旁支袭封,岁给五千石,后有旁支袭封者,如例。”
○丁巳 刑部缺左侍郎,会推提督·南京·粮储·右·副都御史 张子麟,太仆寺·卿 屈直 以请。内批:“以右侍郎 刘璟 为左侍郎,子 麟 代 璟,直 代子 麟。”直,刘瑾 乡人,故并擢之。
○戊午 太监 刘瑾 奏:“校尉访察江西·左·布政使 马龙 贪滥,佥事 院宾 轻浮,俱宜罢黜。”吏部言:“龙宜 为民,宾 宜冠带闲住。”得旨:“从之。仍令今后有贪婪显著者,吏部指名具奏,抚按官不行紏举者,究治之。”
○命分守通州等处·署都指挥·佥事 王勇 领奋武营操练,以署都指挥 黄玺 代 勇 分守。
○己未 命辽东·游击将军·署都指挥·佥事 韩玺 充副总兵,分守辽阳,以都指挥佥事 高钦 代 玺。
○罚先巡按·直隶·监察·御史 夏时 米二百石,郭东山 一百石,以各边失事久不勘报。于是,时已升副使 东山 已为民矣。
○庚申 升翰林院·检讨 焦黄中 授庶吉士,邵锐、黄芳、刘仁 俱为编修。孙绍,先为检讨,仍令吏部会内阁,改定翰林院官额以闻。旧例,庶吉士读书及三年,始授职。黄中 与 仁 席父势,亟欲进取,故 仁 及 锐、芳,一年遂有是命。黄中,先已授检讨。至是,复附批改升编修。绍,先弘治十八年庶吉士,服阕仍准读书,故预焉。
○四川守臣奏:四蜀之西松潘,独当一边,且与吐蕃接境,甚为蜀患。松州南下叠溪、威茂为南路,东出江油为东路。自江油而入者,道路颇宽。番寨稍远,间有出没,我军犹可为备。惟南路由灌县而入,以溯叠溪地势险隘,番寨相联,粮夫经行,多被剽掠,不惟边人告病,而内地亦困。自洪武永乐以来,虽迭用大兵,终请平而罢。今各寨颇知向化,而南路之防为急,欲令每寨择其众所信服者,立为牌头、老人、名色,就令管束诸蛮。凡遇粮夫、使客、商贾经行,并官军送哨往还,各会同番僧剌麻官军,逐程护送。朔望赴所辖卫所,听参将兵备官查审用命不用命。量给茶酒布匹,以抚恤之。庶或因事捄弊,而道路可通矣。事下,兵部议:“如其言。”诏:“从之,仍令再行详审,务在得宜,以靖地方。”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正德戊辰年是哪一年》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861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