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学霸级的麦克阿瑟,为什么弃考西点军校?答1886年,6岁的麦克阿瑟上了小学,但跟随父亲东奔西颠的军营生活,早已养成了天马行空、为所欲为的性格,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课,成了一...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麦克阿瑟身高,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学霸级的麦克阿瑟,为什么弃考西点军校?

学霸级的麦克阿瑟,为什么弃考西点军校?

1886年,6岁的麦克阿瑟上了小学,但跟随父亲东奔西颠的军营生活,早已养成了天马行空、为所欲为的性格,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课,成了一件最难受的事情,学习成绩可想而知,好几门功课都不及格,但打打杀杀是他最热衷的游戏。

2年后,其父亲调任华盛顿陆军司令部,麦克阿瑟也进入了一家富人学校,尽管生活安定了下来,但同学们非富即贵,让他从小养成的优越感一下子消失,极不适应。更由于一次大病后,麦克阿瑟说话变成了口吃,成为同学们耻笑的对象。

作为一个要强的孩子,最在意荣誉和赞扬。而在富家子弟云集的学校里,由于初来乍到和口吃病,麦克阿瑟的自尊心第一次遭到了无情的摧残,甚至连老师也“冤枉”他。更让人懊恼的是,因为口吃,他连“发飙的”回击能力都没有。

那段日子是小麦克阿瑟最黑暗的时光。细心的平克尼自然明白儿子的遭遇,她一面鼓励他树立信心,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面开始有针对性地通过朗读纠正儿子的口吃。

在母亲的关怀下,麦克阿瑟不再暴躁,默默忍受着同学们的羞辱和嘲弄,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学习和矫正口吃病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仅治愈了口吃,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同学不再嘲笑,老师也经常表扬,让他找到了“高人一等”的方法。

一次期末考试,当老师宣布开卷考试时,全班同学拍手称快、欢呼雀跃。当他们飞快地把试题做完后交卷,只剩下麦克阿瑟一人在继续答题,他没有翻书,独立思考地完成了考试。其表现出与同龄孩子不同的坚强意志力,让老师褒奖有加,从此刮目相看。

正是这个事件,显示了麦克阿瑟从小就有着非凡的抱负,培养了他绝不认输、勇往直前的品质,并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在他看来,在富家子弟云集的地方,唯有学习好,是保持和维护家族优越感的唯一途径。他十分享受被人夸赞的感觉。

“子承父业”,上西点军校。

1893年,13岁的麦克阿瑟小学毕业,在父母的安排下,他进入西德克萨斯军事中学读书。从小在军营长大的麦克阿瑟,很快适应了学校的严格管理,学习不是大问题,但体能是他的弱项。从不服输的麦克阿瑟,主动要求担任体育委员。

并且像小时候对付口吃病一样的,坚持锻炼身体,每天学习后就去操场跑步,下雨天就在健身房锻炼,伴随着发育,中学毕业时,麦克阿瑟身高已达1.80米,身材匀称,体能更是不在话下,足球、网球玩得都不错,多次获奖。

学习更是无人能及,年年在班级名列前茅,在其毕业时,他的成绩平均97.23分,几乎是满分了。更有意思的是,麦克阿瑟的演讲才华展现了出来,原因是新来的校长不仅降低教师酬薪,而且还裁员,引发了教师和学生们的不满。

作为低年级学生代表,他第一次走上讲台面对众人。尽管有些紧张,但他据理力争,每句话有条有理,抨击校方的软肋,赢得了师生们阵阵掌声。首次成功彻底激了发麦克阿瑟的演讲才能,并一发不可收,经常参加校方组织的演讲比赛。

4年后,麦克阿瑟以骄人的成绩从中学毕业。这样孩子在父母眼里简直就是骄傲,上西点军校成了全家人向往的地方。要知道,西点军校是美国将军的摇篮,也是其父亲的梦想,他把希望都寄托在麦克阿瑟身上,但西点军校不是那么好进的。

当时的西点军校,全校学生也不过500人,每一名学员必须有议员的人物推荐才能报考。恰恰这时,美西战争爆发,麦克阿瑟的父亲被晋升为准将,率部远征菲律宾,他决定放弃报考西点军校,参加父亲的部队,实现自己的军人梦。

但父亲拒绝了他,“仗有的是打,上军校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带兵打仗”。母亲平克尼更是和现在的许多家长一样,陪伴着儿子复习,并利用家族关系,争取到了报考名额。麦克阿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以高出第二名13分的成绩高居榜首。

那时的西点军校就像现在的国防科技大学一样。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可以说是天大的喜讯,自豪感和激动可想而知。作为父母的骄傲,麦克阿瑟自然承载了家族的优秀基因和优越感,更是他日后彰显目中无人、高傲和张扬个性的资本。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北京奥运会上拿着死去妻子照片哭泣的举重冠军是谁?

德国运动员马蒂亚斯·施泰纳

几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举重冠军携亡妻照片登领奖台:马蒂亚斯·施泰纳

8月19日,和德国运动员马蒂亚斯·施泰纳一同出现在最高领奖台上的还有他美丽妻子苏姗的照片。照片中,他去世的妻子甜美地笑着,而施泰纳却哭了。这位男子举重105公斤级的冠军要把这枚北京奥运会最“重”的金牌献给亡妻。

“我所有的期盼就是苏珊在今天可以看到我的成功。我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苏珊在注视着我,她在我的心里,给予我勇气和力量。这是一场献给苏珊的胜利。”在比赛中,德国力士在挺举的最后一次试举中奋力举起了258公斤的杠铃,这一重量超出他此前的最好成绩8公斤,从而使他顺利实现了大逆转。

施泰纳今年26岁,原是奥地利运动员,上届奥运会上只获得第七名。赛后,他和奥地利主管举重的部门产生分歧,萌生去意。正在这时,一个叫苏姗的德国姑娘将他的发展轨迹带到了德国。苏姗在一次看电视比赛时对施泰纳心生好感,于是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向他表露心意,两人很快坠入情网,不久结婚。施泰纳也转到德国凯姆尼茨体育俱乐部,今年初获得代表德国参加奥运会的资格。

不幸的是,去年7月16日,苏姗在一次车祸中丧生。这对施泰纳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对亡妻的爱,是他默默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坚持枯燥的训练,并最终参加北京奥运会的精神支柱。

施泰纳和苏珊相识于2004年,当时苏珊寄给了施泰纳一封交友的电子邮件。这对年轻人初次见面就坠入爱河,随后在2005年底,施泰纳与苏珊携手走进婚姻殿堂。而2007年7月的一起车祸却无情地夺去了苏珊的生命,

“这张我最喜欢的照片,是我和妻子在散步的时候拍下的。她跑在我前面,我从身后喊了她,她回头的时候我拍了下来。相片里她笑得很自然,她并不知道我要给她拍照。”从此施泰纳就一直随身带着苏珊的照片,“想她的时候,我就拿出照片来看看,训练的时候是她给我力量。”

获金牌后,他说:“我的亡妻一直在我身边,陪伴着我。比赛时我可能不怎么想她,但比赛前一刻她还浮现在我眼前。她的照片我一直带在身边。我希望,她看到了我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

“铁汉”施泰纳手举亡妻照片登上领奖台的“柔情”,无疑成为北京奥运会上感人至深的一幕。德国《世界报》网站评论,这是2008年奥运会最感动人的时刻之一。

从绝症中走出的王者:范德韦登

荷兰人范德韦登在21日成了北京奥运会男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的冠军,这也是奥运会历史上首个男子马拉松游泳冠军。如此意义重大的“首金”,与范德韦登的传奇经历相得益彰。

范德韦登剃着光头,脑门两侧皮肤上各印着“NED”(荷兰的英文简称)三个字母。你再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他头顶上有两个一元硬币大小的伤疤,说话喘气的时候都会翕动。

那两个触目惊心的伤疤,是白血病患者做化疗和骨髓移植的痕迹。

范德韦登生于1981年。还在十几岁的年龄,他就被公认具有很好的游泳天赋,参加过1999年的欧洲青年锦标赛和2000年的公开水域游泳世锦赛,一切都看似很顺利。他把自己的重点确定为公开水域游泳,因为这个项目不分泳道,“大家伙儿挤在一起,更像一场有意思的社交活动”。

然而,2001年,20岁的范德韦登被确诊患上了白血病,游泳生涯看似就要走向终点。“当你躺在医院里,忍受着巨大的病痛,你简直就不会去想下个月,下个星期,乃至下个小时的事情,”获胜后的范德韦登说。“我从白血病上学到了什么?就是凡事要一步一步来,要有耐心。”

幸运的是,范德韦登接受了骨髓干细胞移植,手术做得很成功。“我很幸运能够挺过来,感谢所有给癌症研究作出贡献的人们,要不是他们,我很可能就不在这里了,”他说。此后,范德韦登不仅重回赛场,而且热心公益事业,特别是为抗癌组织做了很多工作。

从病床回到赛场,范德韦登表现得更加出色。在2004年的公开水域游泳世锦赛上,他的25公里马拉松成绩是第七名,2005年和2006年提高到了第六名,今年更是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世锦赛上获得冠军。10公里马拉松是他的副项,但是世锦赛排名也从第七上升到了第四。

尽管有关阿姆斯特朗的书籍摆在他的书架上,范德韦登并不喜欢别人把他们互相比较。“我不是阿姆斯特朗,”他说。“阿姆斯特朗说积极的心态和大量运动能拯救你,我并不同意。我甚至认为这是危险的,因为这就暗示不这么做的人就输了。还是医生拯救了我,我很幸运,因为化疗很成功。就这么简单。”

“一步一步来,要有耐心”。范德韦登说,这个信条同样是他参加奥运会比赛的策略,“我待在大部队里,等待机会的出现”。在21日的比赛中,范德韦登在绝大部分时间里表现得毫不起眼,只是在最后500米时突然发力,超越领游的英国选手戴维斯夺冠,成绩是1小时51分51秒6。

范德韦登获得冠军后,伟大的荷兰游泳选手霍根班德走上前去,与他击掌拥抱。北京奥运会的游泳比赛至此全部结束。这场比赛之所以伟大,不仅是因为有菲尔普斯,而且是因为有一批直面巨大伤痛的强者。 单腿游完10公里的奇迹:杜托伊特

20日当一位只有一条腿的选手出现在北京奥运会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中时,观众再次感受到奥林匹克精神的伟大——她就是南非残疾人选手纳塔莉·杜托伊特。她也是这次北京奥运会南非代表团的旗手。

这位雅典残奥会5金获得者,是惟一同时参加北京奥运会、北京残奥会的运动员。20日她只获得了第16名,但比赛结束后冠军获得者伊利琴科说,“如果有可能,我希望颁给她一枚特殊的奖牌。”

杜托伊特曾是南非一位非常有天赋的游泳运动员,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只有16岁的她就跻身三个项目的奥运资格赛决赛。然而2001年2月的一次车祸让杜托伊特失去了左小腿。在截肢手术后三个月,杜托伊特重新投入到那一池碧水中,她没有放弃理想。

杜托伊特的努力很快就有了收获,在2002年英联邦运动会上,杜托伊特不但在残疾人自由泳上夺得两枚金牌,还闯进了健全人参赛的800米自由泳决赛。那一年,她力压索普,当选为赛事最佳运动员。2004年,杜托伊特参加了雅典残奥会,并且获得了5金1银。

杜托伊特在6岁时,就期待能够参加奥运会,即使在失去一条腿后,她也没有放弃为此而努力。在今年日本公开水域游泳锦标赛中,杜托伊特获得10公里马拉松游泳赛第四名,取得了北京奥运会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的参赛资格。

20日上午,杜托伊特最终以2小时0分49秒9的成绩获得第16名。比赛结束后,观众将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了她。

第16名的成绩对于杜托伊特来说并没有遗憾,“对我来说,我只是想参与比赛,因为我和普通人一样,有着同样的梦想。”杜托伊特赛后说,“这是奥运会上第一次出现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能够和大家一起比赛我很高兴,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失去了一条腿。”她希望所有人看到她所执著的东西。她说,“梦想是自己设定的,不是别人给你设定的。我要证明,即使只有一条腿,我依然能游得很远。” 在即将开始的北京残奥会上,杜托伊特仍然将参赛,在那个战场上她将是王者。说起未来的打算,杜托伊特笑着说:“下一个目标是出战伦敦奥运会!”

伟大的母亲:丘索维金娜

母爱的力量有多大?丘索维金娜可以告诉你,当33岁的她在体操场上拿到一枚跳马银牌的时候,她幸福地说:“我为自己得到这枚银牌而自豪,而我会将这枚银牌带回家,送给我的儿子。”

这是一个坚强的母亲的故事。在2002年前,丘索维金娜是个快乐的体操姑娘。1975年出生,16岁就代表独联体夺得世锦赛女团和自由操金牌、跳马银牌;1992年首次代表独联体参加奥运会,摘得女子团体金牌;1996年至2004年她代表乌兹别克斯坦三次参加奥运会。过去的日子是为了体操,是为了梦想,丘索维金娜快乐地在体操场上抛洒着汗水,收获着辉煌。国际体操联合会以丘索维金娜的名字命名了三个动作。

1996年,丘索维金娜功成与前苏联著名的摔跤运动员库尔班诺夫结婚生子,一家三口的生活本该平静而快乐。然而造物弄人,两个优秀运动员的爱情结晶竟先天不足,2002年,在一次突然的呕血之后,3岁的儿子阿廖沙被确诊为白血病。而后体操对她不再是单纯的比赛,而突然变成了一项为了儿子治病的工作。

“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这是我惟一的办法。”丘索维金娜说。丘索维金娜朴素的话语真实得让人听着落泪。

2002年,匈牙利德布雷森,那是丘索维金娜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届体操世锦赛,不是因为拿了金牌或者四个项目全都进入了决赛,而是深陷在极度矛盾情绪中的那几天实在太难熬了。

“如果我不参加比赛,阿廖沙就活不了,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我根本没有选择。”丘索维金娜说,“他只有三岁,我不能看着他就这样死去。”

就这样,为了赚取奖金,只要有参赛机会,丘索维金娜总会把四个项目全都报上。当别的小选手在场上专攻单项时,这位妈妈级的运动员却不得不逼着自己向全能型发展。但是,很快,她就得到了一个坏消息:一天,乌兹别克斯坦的医生告诉她,他们的医疗条件还不足以拯救阿廖沙。丘索维金娜知道自己不得不下个决定了。

当得知科隆医院的白血病化疗很有效果后,丘索维金娜和丈夫变卖了小公寓和汽车,来到了德国丰田科隆俱乐部。这个俱乐部的主教练彼得·布鲁格曼让丘索维金娜加入了他们俱乐部,并让阿廖沙住进了科隆大学医学院,还给了他们很多经济上的支持。

此后,不敢病,不敢伤,更不能言退,在2002年至2005年的三年间,丘索维金娜总是时刻记着这三点,因为自己任何小小的意外,都可能让病床上的孩子失去生的机会。

“我的生活很忙碌,要参加很多的比赛,每天还要坚持训练。我并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在阿廖沙身边。但是,这样的日子我过得更踏实,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让阿廖沙继续接受很好的治疗,这是我这个母亲能为他做的全部。”

就这样,丘索维金娜坚持着。“我现在所做的是每个女性都可以做到,你必须照顾好你的家庭、丈夫和孩子。最重要的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希望,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什么都能做到。”这就是丘索维金娜的人生观。在她看来,只要坚持,一切都会好起来。

阿廖沙的病情也开始逐渐稳定,现在除了定期的血检外,已经不用经常去医院了。在2006年,在国际体操联合会的“三年规定”到期后,丘索维金娜穿上了德国体操队的队服,并在今年体操欧锦赛的跳马项目上为德国拿到了23年来的首枚金牌。

在北京奥运会体操场上,她再次跳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动作“丘索维金娜”,并且最终摘得了跳马项目的银牌。在她这个年龄能完成成这样,已经非常了不起。

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用自己的努力证明,只要有爱,一切都有可能。为了对父亲的承诺——负伤拼命战至最后一刻:苏丽文

苏丽文今年二十八岁,今年二月父亲检查被发现患了鼻咽癌。在苏丽文出征北京前,父亲和她一同许下了诺言:“爸爸拼健康,女儿拼金牌。”

北京奥运跆拳道赛,苏丽文严重膝伤咬牙撑完三战,虽在铜牌战不敌克罗地亚的马丁娜,只得第五名,但她拚搏不退、铜牌战十一次倒下再起,奋战精神感动全场。

苏丽文在北京忍住痛,是为了与罹癌父亲的承诺。许多观众噙着泪水看电视转播,痛彻心扉的感动,她虽不能夺牌,价值却远胜一枚金牌。

苏丽文在对韩国林秀贞就伤了左膝韧带,原本得放弃比赛,但赛前,她承诺父亲:“我拚金牌、老爸拚健康。”输了首战,跟金牌无缘,心中还是想着这个承诺。

她说:“不管如何,我要踢下去。”经过六个多小时治疗,受伤的左膝包上厚厚绷带,第二战三回合六分钟的比赛,苏丽文顶不住痛楚与对手接连攻势,倒地七次,咬着牙,苏丽文勉强站起来,以一比零击败纽西兰锺罗苹,对手不禁称赞她是「勇敢的对手」。

准备铜牌战前,苏丽文说:「我是为父亲而战。」苏丽文腿已没有支撑的力量,全队都劝她放弃,苏丽文说:「不要剥夺我的梦想。」在一旁备战的宋玉麒忍不住掉泪。

她与克罗地亚的马丁娜争铜,含延长骤死赛的四回合中,苏丽文摔倒十一次。她利用右脚支撑、伺机以严重受伤的左腿进攻,前两回合竟成功两次上端进攻,四比四战平。

但她左膝痛到失去知觉,防护员数度进场,用冷冻喷雾剂狂喷苏丽文伤处,苏丽文在第三回合就倒地三次,她频频捶着地板。她赛后说,当时心想:「老天爷,请让我站起来,完成最后卅七秒。」

总教练侯纬星表示,第一场受伤,就劝她放弃,但苏丽文坚持上场,侯纬星说:「劝她下场,太残忍;看着她在场上拚命,心更痛。」

铜牌战第三回合。第三局是最艰难的两分钟。上场前,苏丽文抬头向天,双手捂住脸为自己祈祷,二十八岁的她,这是她最后的战场,她要坚持下这最后的一百二十秒。

马丁娜先踢中苏丽文有效部位再得两分。当苏丽文换腿时,伤腿不小心撑地,她的脸部因痛苦剧烈地扭曲。

教练目睹一切,又高又壮汉子的手在发抖,他掩住嘴,焦灼地站在后面微微踱步。第二次进行喷雾处理后,苏丽文示意继续比赛。她瞅住一个空挡,再踢中对后头部——四比四。这时,她又一次摔倒。教练忍不住要冲进赛场,被裁判阻止。

时间剩下最后三十四秒,裁判再一次问她,是否终止比赛,并叫来了边裁紧急磋商,最后同意苏丽文的意愿——继续比赛。

在观众一阵阵热泪盈眶的呐喊声中,苏丽文靠右腿作支撑,在终场前落后四分的极大被动情势下,竟然击中对手头部,绝境突围,奇迹般地扳平比分,将比赛拖入加时赛。进入加时战,马丁娜选择对苏丽文杀伤力最大的中端攻势,终结比赛,苏丽文趴倒赛场,她挣扎爬起敬礼,全场响起掌声。

她,没有让老爸丢脸,更带给中华台北队本届奥运最动人的光荣,向全世界演绎与展示了中华亿万儿女顽强拼搏的精神。

因为爱,所以我回来:栾菊杰

“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美国将军麦克阿瑟这句话,说的是战场,但也同样适用奥运竞技场。

在今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一批老兵继续上演新的传奇:67岁的日本盛装舞骑手法华津弘,58岁的加拿大女神枪手纳特拉斯,53岁的以色列长跑运动员萨塔因,49岁的法国女子自行车运动员让妮·隆戈…… 而已有50岁并长期与肾下垂疾病作斗争的栾菊杰无疑也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1984年8月4日洛杉矶奥运会女子花剑决赛,栾菊杰夺取中国击剑第一枚奥运金牌。

1989年,栾菊杰退役后与丈夫顾大进移居加拿大,在埃德蒙顿击剑俱乐部从事教练工作。在加拿大的前几年,为了提升俱乐部的名气和影响,栾菊杰经常去各地打比赛。她曾四次夺得加拿大全国冠军,一度排名北美花剑赛第一名。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后,栾菊杰因为身体原因,就再没参加过比赛。

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后,顾大进和栾菊杰都很激动,他们就商量着,看看能不能再进一次奥运会。“我想那肯定会是个奇迹,因为到那时我太太已经50岁了。”顾大进说。到了2006年底,栾菊杰当时的体重、身材都没太大变化,她决定试试。

“我始终没有十足把握拿到奥运资格,”栾菊杰说。从始至终,她并未否认自己在做一件风险系数超标的事,“但是,我做到了。”

到世界各地征战积分赛,首先付出的是经济代价。在加拿大,栾菊杰要自行承担训练和比赛费用,这笔费用对她一家的生活影响不少。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栾菊杰四处征战不得不放弃了工作,这意味着坐吃山空。结束积分赛回到家后,她便马不停蹄地赶去供职的埃德蒙顿击剑俱乐部上班,丝毫不敢耽搁。

但栾菊杰至今未计算过自己为此损失了多少钱,她笑着说,若计较这些还不如放弃算了。“钱少可以省着用,但梦想的价值绝非金钱可以衡量。虽然我不富有,但我所做的事是用钱也买不到的。我不想以后后悔。”

“如果在其他国家举办奥运会,我早就放弃了,我连奥运冠军也拿过。因为是在中国,全国都很重视,我觉得一定是世界上办得最好的奥运会,我这个50岁的人才有勇气去参加。”栾菊杰曾这样说,虽然穿着加拿大的击剑服,但她这次是来为中国人争光的。

8月11日,代表加拿大队的华裔剑客栾菊杰在赛后打出“祖国好”的布幅时,无数人为之感动。

赛后的栾菊杰显得轻松、惬意。“有人问我,参加奥运会是不是为了拿冠军,可能许多运动员都会这么想,但对我,这并不重要,我是来享受在祖国举办的奥运会给我带来的快乐,我就是累也感觉好爽!”

“因为爱,所以我回来”。这位昔日的中国英雄,以50岁的高龄、以长期与肾下垂疾病作斗争的意志,续写着奥林匹克神话:无论年龄,无论国籍,只要有梦,就有成功。

乒乓球场上的"独臂女侠 ":娜塔莉娅·帕蒂卡

在波兰,没有人不认识她。在北京,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开始关注她。在北京奥运会的乒乓球女团小组赛中,波兰队以3比1战胜了德国队。在这场比赛中,这位来自波兰的独臂女侠赢得了全场的尊敬和掌声。她叫娜塔莉娅·帕蒂卡,一个天生右前臂残疾的坚强姑娘,一个被誉为为乒乓球而生的波兰“维纳斯”。

8月13日,帕蒂卡代表波兰队,与中国香港队进行了女团小组赛的第一轮比赛。面对世界排名第十的中国香港选手帖雅娜,帕蒂卡毫不怯场,第一局就以11∶8取胜,经过5局苦战,最终以微弱分差惜败。赛后,帖雅娜由衷地表达了她对帕蒂卡的钦佩之情。紧接着,14日的一场比赛,波兰队又错过了进入铜牌附加赛的机会。但是,这并没有让帕蒂卡感到泄气。作为波兰乒乓球队唯一的“土著”队员,帕蒂卡雄心勃勃,她还要举起残臂,在22天后的残奥会比赛中让我们见识她的“刀光剑影”。

在波兰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147位的帕蒂卡,此前未获得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单比赛的参赛资格,但是波兰乒乓球队主教练还是将他们心目中的这位女英雄选入了女团参赛阵容,使得本届奥运会除了“单腿美人鱼”、南非游泳运动员娜塔莉外,又多了一个既参加奥运会又参加残奥会的“独臂战士”,“带着半截胳膊上阵”的帕蒂卡。

谁也不要小觑这个年仅19岁的独臂姑娘,她就像金庸笔下的“独臂刀客”。她从7岁起,就迷上了乒乓球,11岁参加残奥会,15岁赢得2004年雅典残奥会乒乓球冠军。今年年初,她还在世乒赛首轮小组赛中打败了世界排名第六的新加坡名将李佳薇。

帕蒂卡1989年出生在波兰一个富裕家庭,天生缺少右前臂。她的姐姐在她7岁那年,让她体验了乒乓球运动的美妙与乐趣。从此,帕蒂卡以姐姐为榜样开始了艰苦的训练历程,最终成为今天的进攻型乒乓球运动员。

这个乐观的波兰女孩说,“对我来说,从来就没有公不公平,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战胜弱点,发挥我的优势。在这一点上,我和其他人是一样的。”

麦克阿瑟身高

美国远东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已经到达了一个职业军人权力和荣耀的顶峰麦克阿瑟身高一米八0,腰杆儿永远笔直,军装永远笔挺,说话滔滔不绝,无论什么话题均能绘声绘色,诙谐而又条理分明。

麦克阿瑟身高一米八0

------摘自纪实文学 汉城大逃难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学霸级的麦克阿瑟,为什么弃考西点军校?》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