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使用了哪些新材料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2022年北京冬奥会,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冬奥会建设中哪些方面是超标准的建设?
最佳答案肯定是冰立方,冰立方不仅仅只是造型独特且美丽,并且还有独特的建筑效果。
散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远远就能看到“冰立方”美轮美奂的灯光秀。夏天“水立方”,冬天转换成“冰立方”,为实现精彩奥运与可持续利用的双目标,中建一局项目建设者为“冰立方”注入了众多黑科技。
“冰立方”是世界最大膜结构工程,场馆由3216个各异的膜结构“气泡”构成,每个“气泡”由内外两层 ETFE 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组成,ETFE 膜是一种轻质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学性能和透光性,助力场馆实现冬季保温、夏季散热,可以节电30%。既有高新材料的应用,也有智慧系统的加持。为满足同一场馆不同的湿度和温度条件,项目引入智慧调控平台,将制冰系统、除湿系统、空调系统集成,通过可视化界面,对场馆所有设备系统进行智慧调控,保证在同一个比赛大厅内的冰面、冰面上空1.5米处、观众席三个区域的温度和湿度同时满足不同需求。
这样的突破性创新,在冬奥场馆建设中屡见不鲜。北京冬奥会第一个竣工的新建场馆——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工程(“冰坛”),拥有国内首个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冰场,可实现冰壶场地与速滑场地自由转换。中建二局项目团队发现,相比传统的乙二醇制冷系统,二氧化碳跨临界系统无污染、纯天然、易提取,还能直接蒸发制冷,使冰面各点温度无温差,冰面温度恒定,提升能效40%。
惊艳世界的北京八分钟背后是如何艰难的?
最佳答案25日晚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导演张艺谋的“北京八分钟”惊艳世界,标志着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
高科技手段和文艺巧思结合,光影之间,传递出真挚的心声,“欢迎到长城下来滑雪”。
张艺谋在接受北京2022冬奥组委官网专访时表示, 对于“北京八分钟”,他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基本设想。基于韩国这次在演出中大量采取地面投影,北京的地面投影力求简约,用线条来描绘,强调设计感,而非泛泛地“放”电影。
开场是24位轮滑运动员和两位熊猫队长,以及24个智能机器人,象征着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借助高科技影像的变幻,轮滑运动员在舞台上滑出的轨迹形成一幅幅画卷:长城、鸟巢、国家大剧院,标志性建筑令人叹为观止;五彩祥龙和凤凰腾飞的画面,传统图腾文化美不胜收;中国的高铁、飞机、“天眼”依次出现,勾勒出成长中的现代化国家图景……
“北京8分钟”在北京昌平进行了几个月的排练,为了尽可能减少误差、贴近实战,排练场地全部按照1:1模拟实际场地布置。
但低温和大风是无法准确模拟的“环境意外因素”。表演当天,平昌寒风刺骨,气温只有零下14摄氏度,风速为每秒10米,而体感温度更是低至零下24摄氏度。
为了做好演员的防寒保暖工作,主创团队采用了石墨烯智能发热服饰,来确保演员在穿着较薄的演出服时不会被冻伤,还可以保证动作舒展。
石墨烯团队负责人、深圳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月秋表示,“最初对我们的设计要求是在零下5度的环境中,持续发热8分钟,后来考虑到候场等因素,调整到在零下20度的条件下,发热4小时。”在“北京8分钟”的整个演出过程中,有48名演员只出现在正式表演前,他们两人一组,推着机器人和“冰屏”最先上场,机器启动后迅速下场。
惟妙惟肖的熊猫木偶给演出增加了生机,但他们的“减肥”却曾是个大难题。
舞台上,演员要穿着目前国内最大尺寸的熊猫木偶进行轮滑表演,选材上先后尝试了人造纸藤、天然白藤、竹篾条、铝合金丝、碳纤维条、PVC仿真藤条等多种材料,反复对比,进行了上百次测试,才最终确定了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相结合,配合LED灯的制作工艺。
高科技道具同样是这场演出的重头戏。
“冰屏”研发团队负责人、深圳壹品广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文艺表演项目总监黄庆生介绍,屏幕上要的效果是雪花洁白、冰花透明。这对LED显示屏技术来说是前所未有的难度。为了保证屏幕可以抗风扛冻,所有屏幕都经过了风洞和冷库测试,达到了风速每秒15米的要求。
“目前的冰屏技术我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次做出了三米长的屏幕而且中间没有横梁,这种工艺目前在世界上我们应该是第一家。”
张艺谋表示,中国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不需要在八分钟这么短的时间内表达太多东西。
克服重重困难,惊艳世界的“北京八分钟”将2022北京冬奥组委的心声凝聚成了最朴实的一句话:“欢迎到长城下来滑雪”。
这届北京冬奥会有哪些引人瞩目的黑科技吗?
最佳答案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取得了历届冬奥会的最好成绩,以9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共15枚奖牌的总成绩,排名奖牌榜第三,在多项记录上均创造新的历史。
在为奥运健儿加油助威,以及欣赏冬奥会开闭幕式的时候,我们注意到此次冬奥会充满了科技感,从奥运火炬、现场装饰、展示模型,到运动员使用的比赛器具,都能发现新材料与新制造工艺的身影。
要论最具现代感的材料与制造方法,怎么能少了3D打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梳理一下这项「黑科技」是如何为本次冬奥会助力的。
冬奥会火炬!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造型如丝带飘舞,旋转上升,最终呈现为飞扬的火焰,饱含着美好的寓意。充满艺术感的造型进一步压缩了内部空间,增加了火炬设计、加工和制造难度。主火炬的“高颜值”需要过硬的技术支撑,既要展现火炬的轻盈,又要实现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为实现燃烧零排放,这支火炬燃烧的是氢气,它内置了一个高压储氢装置,用的是火箭液体发动机的氢能技术,里面有复杂的格栅、燃气管等精密部件。
雪车头盔!冬奥会上有一个很受欢迎的项目——雪车比赛,它被誉为“冰上F1”,雪车跑起来风驰电掣,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雪车比赛的胜负常在毫秒之间,这就对运动员身上的主要装备——头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头盔要尽量轻,减少运动员的负荷;另一方面,头盔又必须有极强的抗冲击能力,最大限度保护运动员的安全。可以说,雪车运动既是运动员的比赛,也是各国科技制造企业的竞技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使用了哪些新材料》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889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