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怎么评价电视剧《孝庄秘史》?答值得一提是几位演员宁静,马景涛,邬倩倩,刘德凯等表演流畅,基本挑不出大的毛病。舒畅等几位年轻演员也是表现出色,至今舒畅扮演的宛如都是...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林丹是哪里人,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怎么评价电视剧《孝庄秘史》?

怎么评价电视剧《孝庄秘史》?

值得一提是几位演员宁静,马景涛,邬倩倩,刘德凯等表演流畅,基本挑不出大的毛病。舒畅等几位年轻演员也是表现出色,至今舒畅扮演的宛如都是观众津津乐道的佳话。背景音乐很有感觉,时而低沉细腻,时而慷慨悲壮,总有丝丝的忧伤拂面而来,和中剧人物的命运起伏紧密相连。也增加了整个剧作的厚度。

至今为止,可能观众能够认可的也只有这部的《孝庄秘史》了,虽然后面景甜和袁姗姗也有演过一代皇太后孝庄。但是似乎还是差了一点火后。这样一个有厚重感的角色,只有宁静这样气场十足,演技和颜值俱佳的演员方能驾驭的了的。

皇太极之后是谁继承皇位,皇太极把皇位传给谁了

皇太极把皇位传给谁了

皇太极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这就导致了死后豪格与多尔衮两派的斗争。当时皇太极嫡出的子女只有长子豪格、五子硕塞、九子福临和十一子博穆博果尔,其余的都是庶子。清朝初期大福晋和侧福晋都是妻子,所生子女都是嫡出。只有庶福晋才是妾,所生子女是庶出。长子豪格生母为皇太极的第二任大福晋乌拉那拉氏,后来因为获罪被休弃,早死,豪格军功卓著,但在关键时刻优柔寡断、放弃地位,导致后来被多尔衮整得很惨。硕塞生母为皇太极侧妃叶赫那拉氏,此女也是皇太极的表妹,后来因为调整后宫关系被改嫁他人,硕塞势单力薄。这就只剩下了福临和博穆博果尔。福临当时6岁,博果尔2岁,首先福临年龄上占优势。其次,福临的生母庄妃来自蒙古科尔沁,归降已有二十余年;而博果尔生母贵妃来自蒙古阿霸亥部,归降仅九年,人心不稳,且贵妃前夫是蒙古林丹汗,并未林丹汗生有一遗腹子阿布鼐,当时已9岁,后来做了察哈尔亲王。朝中大臣怕博果尔当上皇帝他同母异父的哥哥阿布鼐会权倾朝野、颠覆大清的基业,后来阿布鼐在康熙年间果然获罪,因此权衡之下拥立了福临为帝。

皇太极的大儿子最终为什么没有继承皇位?

清朝的规矩是即位之前“子以母贵”,即位之后“母以子贵”。

在宫中,皇太极的正式皇后哲哲,是庄妃(孝庄文皇太后)的亲姑妈,无子。 宫中四大妃之首的海兰珠和她的儿子早就死了。 四大妃之二 林丹汗的囊囊太后,叫娜木钟,生了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娜木钟的地位其实比福临要高,所以继承顺序也高。 四大妃之三 林丹汗的窦土门福晋,无子。 四大妃排位最后的才是庄妃,和她所生的顺治皇帝福临。庄妃身后是她自己的亲姑妈哲哲。所以如果娜木钟提出说自己的地位比庄妃高,所以博穆博果尔也就应该比福临更应该继承帝位,那么庄妃就会让自己的姑妈哲哲皇后认领福临为子,这样福临的继承顺序就又可以当皇帝了。所以娜木钟干脆就没提让自己儿子即位的事来白白的得罪人。 所以宫里就只能是庄妃之子福临即位。

皇太极病逝之后,哪位皇子继承皇位?由哪两位辅政?

崇德八年,皇太极突然病逝,清政权在继承问题上发生纠纷。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与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多尔衮争立,经调和解决,由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即清世祖福临)即位,改元顺治,而以两个叔父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后来,多尔衮的权势日盛,称皇父摄政王。

皇太极死后,为何没把皇位传给博穆博果尔

皇太极去世后,为什么没把皇位传给豪格或者博穆博果尔,而是传给福临呢?本人总结有以下几点。

第一:皇太极是突然死的,事前并没有什么长期生病而要死亡的预兆,所以他死前并没有留下遗诏!他是空留着帝位而去的!

第二:古代帝王之家都有一约定俗成的规定:在儿子即位之前,是子以母贵,在儿子当上皇帝后,才是母以子贵!就是说,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的出身是很重要的,虽然清朝没有定下“嫡长子即位制”。但是清朝当时还没有进关,满蒙联姻是基本国策!这个时候,实际上母亲的出身,对于一个皇子的地位高低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影响到日后是否能继承大统的问题!

所以福临的母亲庄妃博穆博果尔的母妃地位要高一点,毕竟博穆博果尔的母亲是林丹汗再嫁!

第三:福临年长于他的这个弟弟,当时的博穆博果尔还是一个不知世事是顽童!而福临则已经相对年长一些,懂事一些,而且福临的性格、品行都是不错的,与其让不知世事,不知道日后品行如何的小孩子即位,还不如福临来的稳重些,妥当些,他们也没必要冒这个险!万一博穆博果尔之后桀傲不驯呢。

第四,睿亲王多尔衮,拥护福临即位,这当中还光为流传着他与庄妃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事实上,当时多尔衮的势力要大于豪格,毫格只有一人,而多尔衮还有亲胞弟多铎的相助。为了防止宫变,维系满蒙的关系,在诸多因素之下,决定让福临即位!

关于这个问题也有这样的说法,就是当时在选继承人的时候,要考虑继承人的身体状况,当时福临已经得过天花了,而博穆博果尔还没得过天花,为了避免夭折,最后选了福临。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1642年—1656年),清太宗皇太极第十一子,生母为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顺治十二年(1655年)封襄亲王, 顺治十三年(1656年)去世,谥号襄昭,无嗣。有学者认为他是董鄂妃的前夫,并且由于顺治与其抢夺董鄂氏而死,这个传说不见于正史。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即清太宗(1626年-1643年在位),又译黄台、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兼任蒙古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即位。

参考资料: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百度百科

皇太极的生母不得宠,为什么皇太极继承了皇位?

虽然说皇太极的生母没有受到努尔哈赤的喜欢,但是皇太极这个人还是很受努尔哈赤喜欢的。当时努尔哈赤的儿子是非常多的,他的长子褚英曾经就被立为太子,但是褚英自己由于战功赫赫,年少轻狂。在被立为太子之后更加的猖狂,看不起任何人,

竟然逼着开国臣们和众贝勒一起向天发誓,他们会效忠自己,这个时候,大臣们就纷纷上书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知道了这个事情以后就废除褚英的太子身份,从那以后,努尔哈赤在太子的人选上就极为谨慎,皇太极是当时特别有实力的一个人,因为当时我们要知道,努尔哈赤是一个特别喜欢打仗的人,皇太极也跟随着努尔哈赤了不少战功,

而且皇太极是受大众所推崇的,等到皇太极上到皇位之后,他所做的也没有让其他人所失望。他在国内大力实行改革,也疯狂的对外扩张。他命令军队建造最具有杀伤力的武器,红衣大炮,并且将单一骑兵兵种改成一支由骑兵,炮兵和步兵多兵种的军队,

皇太极十分重视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明朝降将降官的作用,对他们采取的贿赂收买的政策,不仅招募了很多人,同时也为他的皇位巩固做出了不少的基础,皇太极的种种行为都在预示着,当时努尔哈赤选他为下一任皇帝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皇太极非嫡非长,为什么可以继承皇位?

皇太极非嫡非长却继承皇位,那么他继位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

一、推举继位。根据史料推测,努尔哈赤临终前,与岳托极有可能密谋过,因为努尔哈赤8月11日下午去世,群臣将他的灵柩抬到沈阳宫已是“夜初更”,随后岳托联合萨哈廉连夜动员代善立皇太极,因而“翌日”清晨“卯时”,以代善为首包括皇太极在内的大贝勒便召集诸贝勒会议,由代善提议立皇太极为汗。以此可见,皇太极继位,确实是诸贝勒按照努尔哈赤的遗训,经过众人推举最后确立的。

二、皇太极非嫡非长,为什么推举他呢?

1、父亲的喜爱。皇太极的母亲是努尔哈赤专宠的女人,因而努尔哈赤常常逗留其宫中,日夜的接触使皇太极得到了其他皇子得不到的来自父亲的关爱,日久天长,皇太极得到父亲的偏爱。

2、皇太极非常聪慧。《清太宗实录》卷一记述他幼年时“太祖钟爱焉,甫三龄,颖悟过人。七龄以后,太祖委以一切家政,不烦指示,即能赞理,巨细悉当。及长,益加器重。”《实录》所述虽多为溢美之词,但不会是毫无根据的编造。

3、与兄弟的关系密切。皇太极从小岳托、萨哈廉、济尔哈朗、德格类等关系很好。四人中皇太极的年龄最小,兄弟都非常喜欢他,因而他也让人易于接近。加上皇太极在后金中的显赫地位和父亲的青睐,自然就成为这些人追随的对象。在四大贝勒中,惟有皇太极可称得上是文武双全的英才。天命五年(1620)代善被废掉太子之后,皇太极在众人心目中无疑已被视为储位的最佳人选。

4、竞争对手不具备实力。努尔哈赤去世后,与皇太极竞争的对手情况是这样的:

阿济格三兄弟因其母大妃的地位而成为竞争汗位不可忽视的力量,其不利因素是年岁较小,最小的多铎年仅十三虚岁,他们军政实践经验很少,难当重任。阿济格虽已二十二岁,但此人有勇无谋,性格粗暴,很难入选。

其他各系中较有资格的是各系具有父亲或兄长身份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人也正是凭借他们的嫡出身份及政治经验,在竞争汗位上具有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但阿敏属于汗室旁支,而且与努尔哈赤发生过严重的矛盾冲突事件,在决定汗位人选的成员中,努尔哈赤子孙又占有绝对优势,所以阿敏根本不可能入选。

莽古尔泰在行政能力、战功方面,比起代善、皇太极并无突出之处。代善一系成员较多,且其宽柔性格及处理行政的能力也曾赢得不少人的好感,而且战功颇著。但天命五年(1620)九月其太子位遭到努尔哈赤的废黜,不能不对他以后汗位的入选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皇太极在后金诸贝勒中可称得上文武双全,而且人际关系也较好。

在议立新汗的十五个成员中,有七人属于皇太极一派,其他任何人也不具备这种优势条件。其他的诸人,阿巴泰、硕托有可能属于中立派。阿敏、莽古尔泰、杜度及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即使有不同意皇太极为汗者,也提不出在能力素质上优于皇太极的人选,更不可能获得如皇太极那么多的支持者。因而,皇太极最终以推举的形式入继大统,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皇太极继承皇位后,为何非要将两个哥哥干掉?

因为他刚继承王位需要在臣子门面前树立权威,而那些在众人面前当刺头的人肯定要被挑出来杀掉以敬效尤,其实也就是杀鸡儆猴。他杀掉的其中一个哥哥是他的堂哥阿敏,其实阿敏是推崇他做君主的,而且阿敏刚开始也对努尔哈赤非常的忠心,而皇太极作为努尔哈赤的儿子,阿敏肯定也是愿意效劳的,但是他之所以死就在于他的性格太莽撞有时候不知轻重,这也为他的死埋下了祸根。

也许是因为刚开始他追随的是努尔哈赤,看皇太极就像是小孩子一样,所以有时候把皇太极的话不放在心里,最重要的是在皇太极刚继位后,阿敏就想自己成立一国,这肯定让皇太极不舒服,因为他想的是统治的地方越多越好,所以虽然阿敏比较能打仗,而且非常的强悍,但依然不能留,因为他对皇太极是一种威胁。

而他之所以杀自己的哥哥也是因为莽古尔泰对自己大不敬,这其实就是挑战天子权威,对于皇太极来说肯定不能忍受。对于刚登上皇位的君主来说,最需要的就是稳定人心,当然也是收买人心的时候,而他最不放心的应该就是自己的兄弟们,所以在他登上王位之后发现莽古尔泰对自己不敬,他心里是非常恼火的,因此即使在莽古尔泰死后,他也依然不放过对他的处罚,这也能够看出君王的狠心。

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是对于当时刚登上王位的皇太极来说,他需要做的就是斩草除根。不然以后可能会更加后患无穷,而且他这样做也是给其他的兄弟们看,尤其是当时代善和多尔衮也都非常的有才能,他这样做大概也是想警醒他们不要和自己对着干。

太极(166)皇位(20)

敖汉公主,固伦敖汉公主是清朝第一位公主,13岁出嫁,为何最后结局却

固伦敖汉公主是清朝第一位公主,13岁出嫁,为何最后结局却令无数人羡慕?

一般和亲的公主都没有很好的结局,而固伦敖汉公主则和他的丈夫夫妻恩爱,生下五个孩子,所以令无数人羡慕。

固伦敖汉公主的身世要从努尔哈赤说起。在清朝皇上女儿的封号和她母亲的封号息息相关,一般来说皇后所生的女儿才能有固伦的称号,其他的妃子所生的女儿只能是和硕公主的称号。

根据固伦的称号来看这位公主的身份一定是很尊贵的,但是,他的母亲却是被皇太极休了。原因是努尔哈赤曾经想把自己心爱的大妃子送给儿子代善,但是却没想到他还没死两个人就有了私情,于是就将皇位传给了皇太极。

皇太极的大福晋也出自阿巴亥部落,于是就被皇太极给休弃了,那是固伦敖汉公主只有七岁,是皇太极的第一个女儿,皇太极登上皇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就将自己七岁的女儿许给了敖汉部落,在13岁的时候就嫁过去了,敖汉公主虽然是公主的身份但是并没有公主的高傲,由于从小受母亲的教诲使她温柔贤惠,与丈夫和睦恩爱,共生下五个孩子,正是因为固伦敖汉公主的温柔贤惠才让他的丈夫能够心无旁骛的忠心的跟随着皇太极,和皇太极一起东征西战,打江山立下战马功劳,为了巩固皇太极的政权做了很大贡献。

在顺治当上皇帝后,为了感谢大姐为清朝做出的贡献,就封她为固伦敖汉公主,享有皇后之女荣誉。

清朝第一位公主,13岁出嫁,固伦敖汉公主最后结局如何?

固伦敖汉公主最后的结局可以说是不错的了。自从班第娶了固伦敖汉公主之后,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很不错的。班第对敖汉公主也很好,对她很宠爱。从固伦敖汉公主孕育出了四男一女便可以看出来。

在固伦敖汉公主远嫁到了班第那里后,对班第也十分贴心。班第对固伦敖汉公主也十分体贴,他害怕公主思念家乡,于是就经常带着公主回娘家。从这一点来看,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还是很好的。

自从固伦敖汉公主嫁给班第后,班第对皇太极也更加的衷心,在多次的战争中也打了许多的胜仗。之所以这样,皇太极也就更为喜欢班第与固伦敖汉公主,对他们夫妻二人也是十分照顾的。每次固伦敖汉公主回娘家时,皇太极都会盛情款待。由此可见,皇太极对他们喜欢。

虽然固伦敖汉公主的感情生活还是不错的,但她依然没有逃脱悲惨的命运。在她34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不过她被葬在了公主园寝,且她的墓碑一直保留至今。她的贡献也一直被人们所牢记。

虽然固伦敖汉公主的童年并没有那么的完美,但她之后的生活可以说是不错的了。毕竟远嫁的公主一般命运都不是很好,固伦敖汉公主可以算是一个例外了。有丈夫的宠爱,有家人的牵挂,有巨大的贡献。这么看来,虽然固伦敖汉公主的生命很短暂,但跟其他远嫁的公主比起来,真的很不错了。

在古代,公主的女儿被称作什么?公主又怎么称呼自己的母亲和父亲?

公主称呼自己的母亲和父亲为父皇母后。

长公主也好公主也好,她们的女儿如何称呼主要取决于父亲,至少清朝是这样的。 汉朝诸侯王的女儿则称“翁主”,如果公主下嫁诸侯,那她的女儿也可如此称呼。至于清朝,史书有记载比较知名的三位公主之女分别是、固伦敖汉公主、和硕柔嘉公主的女儿和固伦荣宪公主的女儿。

这三位小姐的父亲,一个是朝臣,两个是蒙古郡王。两位郡王之女出嫁前皆呼“格格”。柔嘉公主的女儿耿氏的父亲虽然没有王爵,但是因为耿氏得到康熙皇帝的喜爱,因此被宫中上下敬称为“格格”。清朝公主大多下嫁蒙古王公,因而她们的女儿皆可以如上称呼。

如果下嫁普通朝臣,则称呼“小姐”,如悫靖公主女之例。

扩展资料:

格格,满语,意为小姐。是清朝满族对女性的一种称谓,为清皇族女儿的统一称呼。作为正式称号使用时,在后金时期,国君和贝勒的女儿称为格格。

清太宗起,逐步按照 *** 习惯,重新规定了封号。作为非正式称号时,被用于尊称其他地位高贵的女性。另外,清朝亲王的低阶妾有时也被叫做格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格格

清朝一共有几个最正宗嫡出公主?

清朝一共有六个最正宗嫡出公主。分别是: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皇后(嫡福晋)没有生过女儿,故无正宗嫡出公主。 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称为孝端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正宫皇后。生三女,是最正宗的嫡出公主。分别是:固伦温庄公主、固伦靖端长公主、固伦永安公主。孝庄文皇后是因为顺治继位尊称的,不是正宗的皇后,所生女儿不是正宗的嫡出公主。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没有嫡出公主。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没有嫡出公主。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没有嫡出公主。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孝贤纯皇后所生固伦和敬公主。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的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所生庄静固伦公主;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所生寿安固伦公主。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没有嫡出公主。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无子女。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无子女。 爱新觉罗·溥仪无子女。

皇太极的公主最后都怎样了?

皇太极时代长女其母为皇太极的继妃,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同母.13岁时嫁给蒙古敖汉部(班第.博尔济吉特氏),故又号敖汉公主,公主34岁时卒,二年后,额附亦卒.风评,两公婆一直被多尔衮压着,谁让他们是肃王的亲戚,哀怨指数:3颗星

二女马喀塔,10岁时就许配给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博尔济吉特氏.额哲)12岁时正式出嫁,额哲受封为察哈尔亲王.5年后,额哲去世.复嫁给额哲的弟弟阿布鼐,其后阿布鼐因“负恩失礼”被削去爵位并被处死,生有一子布尔尼。公主死后,布尔尼谋反被杀,阿布鼐亦连坐。风评,儿子丈夫全被侄儿给做了,哀怨指数:4颗

三女12岁时出嫁给蒙古科尔沁部的(奇塔特.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大玉儿的哥哥的儿子,科尔沁郡王.可惜小王爷短命,公主只能回京,玄烨可怜他姑姑,封了一堆封号给她,捱到59岁,总算解脱.风评,守了一辈子寡,哀怨指数:4颗星四女雅图,大玉儿的女儿,许配给哥哥吴克善之第三子弼尔塔哈尔.后来吴克善有罪,皇太极欲断此婚姻,由于吴克善入朝服罪,仍维持其婚配.13岁时出嫁,弼尔塔哈尔被赐封为固伦额驸,袭其父爵受封为卓礼克图亲王,也是早死,公主守寡到50岁.风评,也是守了一辈子寡,哀怨指数:4颗星五女阿图,也是大玉儿最喜欢的女儿,12时先是嫁给喀尔喀蒙古恩格德里之子索尔哈,索尔哈无福消受,病卒,复嫁给蒙古巴林部辅国公(色布防博尔.济吉持氏),色布腾为忽必烈21世孙,阿图自嫁色布腾后,接连进爵,孝庄有病,玄烨派人把公主接到北京探视,以后又多次到北京.69岁时卒于京师.风评,嫁的还行,可惜娘家事多,夫妻经常两地分居,哀怨指数:1颗星

六女自幼许配给都统阿山之子夸札.12岁时出嫁,小两口可算是两小无猜,过了五年幸福生活,17岁时,六公主首先化蝶,相隔不到一个月,额附也化了.风评,化蝶,哀怨指数:5颗星七女淑哲公主,大玉儿的女儿,内大臣俄尔齐桑之子(铿吉尔格).13岁时出嫁,先嫁其兄,兄死又嫁其弟喇麻思,3年后,公主亦死.风评,克夫命哀怨指数:4颗星八女12岁时嫁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巴雅斯护朗袭其父爵为土谢图亲王,是年八月去世.20年后,公主去世,时年59岁.风评,20年活寡哀怨指数:4颗星九女14岁时嫁给蒙古(哈尚.博尔济吉持氏).年哈尚去世后不到一年,公主亦去世,年仅18岁.风评,又一少年化蝶的,哀怨指数:5颗星十女17岁时嫁给瓜尔佳氏一等公辉塞.但是婚后不到3个月,辉塞就去世,公主一直没有再嫁,公主去世时年27岁.风评,克夫加强版,哀怨指数:4颗星

十一女,其母为皇太极懿靖大贵妃娜木钟,与博穆博果尔同母.12岁时嫁给蒙古阿巴亥部(噶尔玛索诺木),15岁时去世,噶尔玛索诺木与公主结婚后,授与一等精奇尼哈番(子)。公主去世后,皇太极之兄礼亲王代善之女复嫁给他.风评,墓尚未干,新人就登堂入室,哀怨指数:4颗星十二女,其母为皇太极之庶妃,15岁时嫁给蒙古头等侍卫班第.因公主是庶出,连累额附班第出任的都是理藩院侍郎,尚书等闲职,夫妻感情可想而知,去世时年42岁.风评,感情不睦哀怨指数:3颗星十三女,其母也为皇太极的庶妃纳喇氏,15岁时嫁给副都统瓜尔佳氏拉哈,5年后病卒.风评,丈夫是武人出身,不解风情,哀怨指数:3颗星十四女建宁长公主13岁时嫁给平西王吴三佳之子吴应熊.夫妻感情甚好,可惜因其父吴三佳反叛清廷,同其子吴世霖皆被清廷处死.吴应熊死后,公主63岁时郁郁而终.风评,天意弄人,哀怨指数:4颗星

养女一,皇大极从兄克勤郡王岳托之女,皇太极抚为己女.14岁时嫁给蒙古科尔沁部(曼珠习礼).是年即卒,时年23岁.风评,早死,哀怨指数:3颗星养女二,皇太极妃子所抚养的蒙古女(小玉儿?还是苏莫尔?偶个人比较看好胡静.嘿嘿),皇太极命其十四弟多尔衮娶之.风评,无间道,哀怨指数:3颗星。

清朝第一位公主尊贵无比,为何生母被父亲休弃

清朝第一位公主虽然尊贵无比,但那是因为她是皇家的子孙,而她的生母多为联络政治势力的工具,没了作用时,自然就被休弃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清朝的第一位公主,乃是固伦敖汉公主。这位公主在皇太极还未入主中原时就已经出生了,是皇太极的长女,而她的母妃是当时皇太极的继妃乌拉那拉氏。公主出生的时候,乌拉那拉氏是皇太极的大妃,身份尊崇。而乌拉部也是极有权势,是皇太极重要拉拢的对象,因此乌拉那拉氏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皇太极我们都知道,是清朝入主中原的开阔者,他是一个杰出的君主。在他还没有继位的时候,他的父亲努尔哈赤领导着满清逐渐的扩大自己的势力,最终建立了当时令旁人敬畏的一股力量。虽然努尔哈赤的势力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这位伟大的君主仍然野心勃勃。

他需要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进而达到逐鹿中原的目的。而扩大自己的势力,要么是联姻,要么是征服消灭。当时的努尔哈赤能消灭的都已经消灭了,剩下的一些,还需要相互的依靠对方的力量,这就要利用最常用的联姻来达到目的了,而乌拉那拉氏所在的部落就是满清需要拉拢的势力。

乌拉那拉氏最后成为了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继妃,可惜的是,政局千变万化,在争名夺利的局势里,没有了价值就会被随意丢弃。乌拉部逐渐的没落,也使得皇太极看轻他们,没有了母族的庇护,乌拉那拉氏这个联系政局的纽带,自然也成了无用之人,最终被皇太极休弃。

清朝嘉庆的哪位公主家嫁给敖汉王

嘉庆帝共有女儿9位,没有嫁到敖汉的。

皇长女(1780.4.11—1783.11.1),其母为颙琰简嫔关佳氏,时为藩邸格格。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月十一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十一月初一卒,年仅4岁,未封,无名。 皇次女(1780.4.30一1783.8.10),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时为皇子嫡福晋。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月三十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八月初十卒,年仅4岁,未封,无名。 皇三女(1781.12.1一1811.3.12)庄敬和硕公主,其母为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时为藩邸福晋。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十七生,嘉庆六年(1801年)十一月嫁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持氏索特纳木多布济,封庄敬和硕公主,嘉庆十六年(1811年)三月十二卒,时年31岁,葬于北京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东侧。索特纳木多布济,系科尔沁郡王齐默持多尔济之孙,乾隆四十八年袭父爵,封为郡王,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命于御前行走,娶公主后荐授御前大臣,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受顾命,道光五年七月初十卒,晋赠亲王,无嗣,以从子僧格林沁为嗣。 皇四女(1784.9.7一1811.5.7)庄静固伦公主,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时为皇子嫡福晋。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九月初七生,嘉庆七年(1802年)封庄静固伦公主,是年十一月嫁给蒙古族博尔济吉持氏玛尼巴达喇,嘉庆十六年(1811年)五月初七卒,时年28岁,葬于北京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西侧。玛尼巴达喇,嘉庆四年(1799年)袭封土默特贝子,历任前锋统领,蒙古都统,道光五年(1825年)授御前大臣,道光八年(1828年)加郡王衔,道光十一年(1831年)封贝勒,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一月初九卒。 皇五女(1786.11.11—1795)慧安和硕公主,其母为颙琰逊嫔沈佳氏,时为藩邸格格。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十一生,乾隆六十年(1795年)五月卒,年仅10岁,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三月追封为慧安和硕公主,嘉庆八年(1803年)十月,葬于西陵境内的张各庄公主园寝。 皇六女(1789.6.12—1790)其母为颙琰华妃侯佳氏,时为皇子侧福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六月十二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殇,未封,无名。 皇七女(1793.6.26—1795),其母为颙琰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子侧福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六月二十六日生,乾隆六十年(1795年)六月殇,年仅3岁,未封,无名。 皇八女(1805.2.8一1805.11),其母为颙琰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时为如贵人。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八日生,十一月即殇,未封,无名。 皇九女(1811.1.25一1815.5)慧愍固伦公主,其母为颙琰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时为如嫔。嘉庆十六年(1811年)正月二十五生,嘉庆二十年五月殇,年仅5岁,嘉庆二十年(1820年)五月追封为慧愍固伦公主,嘉庆二十年(1815年)九月,葬于西陵境内的张各庄公主园寝。

求清朝公主的名单

4清代各代公主编辑

清太祖 努尔哈赤系

皇长女(1578一1652),称东果公主,封固伦公主,谥固伦端庄公主。生母为清太祖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札青。明万历六年(1578)二月二十二日生。

皇次女(1587—1646),名嫩哲,称沾河公主,封和硕公主。生母为清太祖侧妃伊尔根觉罗氏,是第七子阿巴泰的同母姐姐。名万历十五年(1587)生

皇三女(1590一1635),名莽古济,称哈达公主,

皇四女(1595—1659),名穆库什,革和硕公主

皇五女(1597—1613),无封。

皇六女(1600一1646),无封

皇七女(1604—1685),封乡君品级

皇八女(1612—1646),名聪古伦,封和硕公主。

养女(1590—1649),名荪岱,称巴约特格格,封和硕公主

养孙女(1612—1648),名肫哲,封和硕公主

清太宗 皇太极系

皇长女(1621—1654),称敖汉公主,封固伦公主

皇次女(1625—1663),名马喀塔,封固伦温庄公主

皇三女(1628—1686),封固伦靖端公主

皇四女(1629—1678),名雅图,封固伦雍穆公主

皇五女(1632一1700),名阿图,称巴林公主,封固伦淑慧公主

皇六女(1633—1649),封固伦公主。

皇七女(1633—1648),封固伦淑哲公主,谥固伦端献公主

皇八女(1634—1692),封固伦永安公主,谥固伦端贞公主

公主(139)岁出(1)

贵妃娜木钟比庄妃尊贵,为什么她的儿子博果尔却没能继位?

在满清皇太极死之后的皇位之争,也是非常精彩的大戏。在这一场权力争夺中,最终就是庄妃的儿子福临,也就是后来顺治皇帝登基。贵妃娜木钟虽然比庄妃尊贵,儿子博果尔却没有获胜。

在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也就是农历八月初九的时候,清太宗皇太极在盛京清宁宫忽然猝死。

由于皇太极在死之前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于是在满清贵族中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争就这样爆发了。当时,最有实力的皇位竞争者就是两位,第一位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另一位就是皇太极的弟弟,也就是睿亲王多尔衮。

当时,豪格继承皇位的力量是很大,正黄、镶黄、镶蓝这三面旗都大力支持豪格,豪格自己也领导正蓝旗。

相比之下,支持多尔衮三兄弟却是两白旗,在八旗中却拥有很强大的实力,也是非常具有不可小觑的发言权。当时,皇太极二哥礼亲王代善父子掌握着两枚红旗,表面支持豪格,认为他死嫡长子应该继承皇位。可是,代善儿子与孙子,都支持多尔衮。

这样,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就这样展开了。豪格与多尔衮的力量都是势均力敌,很难分出胜负。由于争执不下,也必需拿出八旗都能接受的第三方案,由于大多数人都表示立皇太极儿子为皇帝。

当时,在皇位选择上,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立皇九子福临,另一个就是立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由于这两个皇子年幼,多尔衮都可以立为皇帝,然后自己当独揽大权的摄政王。

最后,多尔衮提出拥立皇太极九子福临为帝,由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与他一起辅助朝政,结果获得通过。

实际上,当时很多人好奇贵妃娜木钟虽然比庄妃尊贵,儿子博果尔却没有获胜。有些人觉得博果尔也是皇太极儿子,也享受继承权,而且年级比福临更加小,更利于多尔衮进一步控制。为啥最终博果尔还是敌不过福临呢?

从年龄上看,福临只有六岁,博果尔却是只有三岁的幼童。有一句话叫做主少国疑,如果立年级太小的皇子做皇帝,也引起很多外界的猜测,认为是皇帝是傀儡,更多闲言杂语说多尔衮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福临登基的流言蜚语可能性会小一些。

虽然福临才六岁,但这也是一个懂事的年龄,所以也是比博果尔有胜任皇位的条件。而且,根据史书记载,皇太极也曾经带领五岁的福临去打猎。“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当时福临年级虽小却能“射中一麅”,可以看到小小年龄也具有满族人的尚武精神。而且福临性格也比较稳重,具有成为天子的气质。

而且,福临母亲的娘家势力也强大。福临的母亲就是庄妃,庄妃的娘家就是蒙古的科尔沁部,满清贵族也注重与蒙古的关系,也多少看庄妃的颜色,福临也就这样能顺利登基做皇帝。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童哲老婆林丹哪里人)林丹是哪里人》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