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国家队回国战机护送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克罗地亚国家队,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塞尔维亚的军事实力是前南国家里面最强的吗?军工实力如何?和波兰比怎样?
- 2、以色列卖战机被痛斥:没有这样抢生意的!
- 3、历史上的战争问题
- 4、瑞士是永久中立国,这个国家有没有军队?国防建设怎样?听说世界上有些国家和地区没有军队,是吗?
- 5、如果要评选出世界杯史上最强的5支球队,哪些球队能入选?
本文目录导航:
塞尔维亚的军事实力是前南国家里面最强的吗?军工实力如何?和波兰比怎样?
最佳答案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并于2006年解体,分裂成为塞尔维亚及黑山两个独立的国家。
塞尔维亚军队是2006年6月塞尔维亚和黑山解体后,在接受原塞黑军队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截至2008年底,塞军队总兵力约为2.8万人。2008年国防预算为12亿美元,占GDP的2.4%。
算是比较强的,其他的什么马其顿都很小,军事能力极弱。
而克罗地亚则和塞黑规模,但是克罗地亚分裂较早,经济发达。
和波兰没得比啊
波兰总兵力24.85万人(现役)。陆军18.87万人;海军1.78万人;空军/防空军5.2万人。
陆军武器装备:坦克和装甲车辆约4380辆;火炮3280作门。导弹:地对地导弹发射装置38部;陆航飞机:直升机173架。
海军武器装备:海军各型舰艇83艘。水面舰艇80艘;潜艇:常规潜艇3艘;海航飞机41架。
空军武器装备:空军各型飞机870余架。作战飞机约460架;支援保障飞机415架。导弹:空对空导弹若干枚;空对地导弹若干枚;防空导弹发射装置约200部。
以色列卖战机被痛斥:没有这样抢生意的!
最佳答案以色列卖战机被痛斥:没有这样抢生意的!
为对抗塞尔维亚的米格-29战斗机,克罗地亚尽管囊中羞涩,也欲采购战机迎敌!而以色列从中觅得商机,紧急推销自家F-16战斗机。两家你情我愿,本来快乐至极。不成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美国棒打鸳鸯,以色列和克罗地亚这笔交易被彻底搅黄了。
面对克罗地来的不解以及外界质疑,以色列坦诚表示,的确是美国极力反对,这笔交易才被迫取消的!
对于克罗地亚空军来说,除了从南斯拉夫分得的12架苏联时期米格-21作为空军主力之外,20年时间里,克里地亚空军核心战斗力都没有再升级。因此在面对塞尔维亚新到20余架米格-29战机时,克罗地亚空军是心酸又无奈的。
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克罗地亚才想要从以色列购入F-16战机的。要知道以色列12架F-16战机才开价5亿美元,这自然让克罗地亚感到欣喜无比,没想到却被美国搅局。
对于以色列空军来说,其空军不仅有F-15、F-16等美式战机,而且还正在引入美制五代机F-35,因此抛售一些相对较差的战机,赚点外快对于以色列来说是最为划算的。
可对于美国来说,以色列这无疑是在抢自己的生意,而且这生意抢的还非常不地道。因为以列空军的美制战机,几乎都是美军以军援性质出售的,价格之低是其它国家不能想象的,甚至白送的情况也是有的。
可以色列现在却大方地‘白菜价’抛售,而且别忘了美国才是F-16二手市场最大的商家,所以以色列被痛斥也是情理之中的。
美国曾以18亿美元的价格向斯洛伐克出售了14架F-16二手机,但以色列现在12架才售5亿美元,这简直让美国往后没法再去做生意。其它国家都知道以色列有渠道低价从美国获取先进战机,那么都去找以色列采购,而不再与美国做生意,那美国绝对不乐意。
所以才有了美国痛斥以色列,以色列不得以取消同克罗地亚之间有关F-16二手战机的消息,恐怕不止美国,换做任何一个国家都会痛斥以色列做法的。
历史上的战争问题
最佳答案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1200公里,长约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长期来两国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另外,宗教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两国虽然同属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
编辑本段起因
长期以来,两伊存在领土纠纷、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初,双方发生边境冲突。1975年在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的斡旋下,两伊签订《国界和睦邻条约》(即《阿尔及尔协定》),规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伊朗同意将克尔曼沙赫省的约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伊拉克。两国矛盾有所缓和,但未真正解决。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诺。1979 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执政后,两伊关系急剧恶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称要废除边界协定,双方边境冲突逐步升级。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伊朗政府强调要向所有伊斯兰国家“输出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革命”,公开号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叶派“进行伊斯兰革命”,推翻伊拉克现政权建立“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则支持伊朗境内少数民族如库尔德族的民族自决要求。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 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随着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边界武装冲突的加剧,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至此两伊战争就全面爆发了。自从战争爆发后,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密切关注。
编辑本段战争爆发
伊拉克在从苏联获得了很大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则提供了经济援助。 另外,美国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自1985年起,美国在出售给伊拉克武器的同时也出售给伊朗。这引发了后来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
这场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战争双方都常常使用类似于一战中的人海战术攻击。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剂在内的化学武器。尽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战争和使用化学武器, 国际社会对其并没有施加太大的压力。
1982年6月,伊朗发动的一系列反攻夺回了伊拉克在战争初期占领的土地。伊拉克鉴于可能被彻底打败,向伊朗提出休战的建议。此时,伊朗试图打垮伊拉克政权,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这样导致战争又进行了六年。
在此期间,西方海军力量介入该地区,试图保护海湾航道畅通。由此导致伊朗导弹攻击美国斯塔克号护卫舰;以及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击落伊朗民航客机,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丧生。
编辑本段停战
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战,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这项决议,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这项决议。在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后,两伊同意从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战。这是两伊从战争走向和平的重要转折。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情况。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战争结束时,它的外债是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贷款。战争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30万、伤60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 500亿美元。伊朗也欠外债450亿美元,死亡70万、伤110多万,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 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
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突出。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这场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编辑本段起因
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的。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伊、科两国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存有争端。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瓦解,伊、科争端又突出起来。从伊拉克方面来说,主要原因是,它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势 下,迅速实现国家的发展,具体说就是解决长期困扰它的出海口问题,免除两伊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务,成为海湾的地区性强国。1990年7月中旬,由于石油政策、领土纠纷、债务等问题,伊拉克与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之间的争端突然公开化。1990年7月,伊拉克在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 要求遭到拒绝后,定下了以武力吞并科威特的决心。
编辑本段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经过周密准备之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三个师越过伊科边界,向科威特发起突然进攻。与此同时,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从海上对 科威特市实施直升机突击。拂晓时分,东西对进的两支部队开始攻打市内目标。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仓促中携部分王室成员逃到附近美国军舰上。埃米尔的胞弟法赫德亲王在保卫王宫的战斗中阵亡。上午9时,伊军基本控制科威特市。 下午4时,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 并将科威特划归其第19个省。
编辑本段联合国制裁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极大震惊。联合国先后多次通过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对伊实施制裁的决议。反应最为强烈的当属在海湾地区具有巨大经济利益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8月2日和3日,美国总统布什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对策。会议最终决定,采取大规模军事部署行动,以迫使伊拉克撤军,并为必要时采取军事打击行动做好准备。根据这一精神,负责中东地区防务的美军中央总部拟定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8月7日凌晨2时(美国东部时间),布什总统正式批准了该计划。
“沙漠盾牌”行动计划拟分两个阶段向海湾地区部署部队。第一阶段用3至4个月时 间(17周)部署24万人的部队及其建制装备,以使该地区美军和其他出兵国家部队兵力 达到同伊军大致相抗衡的水平。第二阶段将视形势发展继续增兵,以使兵力达到足以将 伊军赶出科威特的水平。第一阶段部署,又将根据伊军有可能在短期内向沙特发动进攻的形势,首先在沙特的朱拜勒和宰赫兰一线部署快速反应部队和空中打击力量,建立机动防御,采取“以空间换时间”战略,挡住伊军可能的进攻,保证后续部队陆续抵达和部署。
计划确定后,美军制定了具体部署方案,最大限度出动了运输司令部所辖战略运输 工具,动员了后备和民用运输力量,同时,进行了后备役征召和编组。其他出兵国家也 展开了各自的部署行动。经过紧张行动,分别于11月8日和11月底完成了两个阶段的部署。是时,美军在海湾地区的总兵力达到43万人,其中陆军26万人,海军5万人,空军4万人,海军陆战队8万人。主要武器装备有:坦克1200辆,装甲车2000辆,作战飞机 1300架,直升机1500架,军舰100余艘。
连同其他国家出动的总兵力达50万人。部分未出兵国家提供了武器装备、舰船、飞机和 医疗队。 随着各国部队的部署,建立统一、协调的指挥机构的必要性日益突出。8月中旬, 经协商在多国部队最高层成立了协调性作战指挥机构。原则是,战区内所有部队均接受 沙特阿拉伯武装部队司令哈立德中将和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将的统一指挥, 但各国部队又分别接受本国最高当局的命令和指示。
因为面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出兵行动,以及国际社会的经济制裁,伊拉克采取了相应对策。总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拖延战争爆发,使海湾冲突长期化、复杂化,进而分化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阵营,打破对伊拉克的各项制裁,保住既得利益,同时,做好军事上防御作战的准备。为此,它在外交上打出了“圣战”的旗号,并将撤军问题同以色列从阿拉伯被占领土撤军联系在一起,以转移阿拉伯国家的矛头指向;在经济上采取了内部紧缩, 对外寻求突破口的政策;在军事上则加紧了扩军备战,恢复和新建24个师,使军队总兵 力达到77个师、120万人。同时加强了科战区的兵力部署,按三道防线共部署43个师, 约54万人,坦克4280辆、火炮2800门、装甲输送车2800辆。
美军在开始执行“沙漠盾牌”计划时,即已估计到伊拉克拒不撤军的情况,拟定了 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行动计划。12月20日,美国国防部长切尼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批准了这一计划。该计划的要点是,实施进攻作战,以达到:1.瘫痪伊拉克国家指挥当局;2.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3.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4. 尽量摧毁伊拉克的弹道导弹和核生化武器;5.帮助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
根据这一决心拟定了以下作战方案:实施协调一致的多国、多方向、空中、海上和地面攻击,首先以空中战局摧毁伊拉克重要军事目标,尔后逐步转移空中作战的重点, 在科威特战区实施地面作战,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用阿拉伯部队解放科威特市。整 个作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1.战略空袭; 2.夺取制空权;3.空袭地面部队;4.地面进攻作战。
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规定1991年1月15日为伊拉克撤军的最后期限。1991年1月9日,美国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在日内瓦举行战前最后一 次会晤,但是,双方都认为没有妥协余地,会谈没有取得结果。1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 上午10时30分,布什总统签署了给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国家安全指令文件, 命令美军向伊拉克开战。
编辑本段多国部队进攻
1月17日凌晨,美军的空袭行动开始实施。整个空袭包括“沙漠风暴”计划四个作 战阶段的前三个,美军称之为空中战局。按计划三个阶段同时开始,齐头推进,逐一达 到既定目标。通常的空袭模式是,由EF—111、EA—6B和EC—130H等电子战飞机先开辟 通路,担负攻击任务的F—117、F—111DAEAF、A—6、A—10、AV—8B、F—15E、B—52 等型飞机攻击各指定目标,F—14、F—15C、F—16和FAA18等飞机则担负掩护任务。日 出动量达2000至3000架次。据美军统计,至地面进攻开始时,科威特战区伊军部队54万 人中伤亡达25%,重装备损失达30—45%。
为了实施地面进攻作战,美中央总部陆军也制定了具体战役计划,这就是“沙漠军刀”计划。该计划事实上是“沙漠风暴”计划的组成部分。计划决定,由5个军队集团 执行地面作战任务。美第十八空降军在整个战线西部实施进攻,负责切断科战区伊军同 后方的联系;美第七军在战线中段担负主攻任务,重点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第七军右翼,依次是北线联合部队、美军中央总部海军陆战队和东线联合部队,他们将包围科威特后方及科威特市内的伊军部队,牵制伊军战术和战役部队,其中北线和东线联合 部队的阿拉伯部队将负责解放科威特市。计划制定以后,多国部队从1月17日空袭之日 开始至2月24日进行了大规模部署调整。美军两个军数十万人分别从原驻地向新的进攻 出发地隐蔽机动了200多和300多公里。
1991年2月24日当地时间凌晨4时整,多国部队向伊军发起了大规模诸军兵种联合进 攻,将海湾战争推向了最后阶段。多国部队首先在战线中部发起攻击,以吸引伊军统帅 部注意力。随后,东西两端开始行动,以造成西端“关门”,东端“驱赶”之势。在这 种情况下,担负主攻的美第七军发起决定性攻击。先向北,随后向东,歼击伊军主力部 队。伊军在多国部队进攻面前进行了顽强抵抗,后逐渐向北和西方向撤退,并点燃了科 威特油田的大量油井。28日晨,科威特城已全部被阿拉伯部队控制,多国部队也大多完 成了各自任务。鉴此,布什总统下达了当日当地时间8时暂时停火的命令。整个地面进 攻历时100小时。
编辑本段停火
暂时停火以后,伊拉克表示接受美国提出的停火条件和愿意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历次 通过的有关各项决议。在此基础上,联合国安理会于4月3自以12票赞成、1票反对、2票弃权通过了海湾正式停火决议,即687号决议。海湾战争至此宣告结束。据战后统计, 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方面参战的43个师共有38个师被重创或歼灭,6.2万人被俘, 3847辆坦克、1450辆装甲输送车、2917门火炮被击毁或缴获。107架飞机被击落、击毁 或缴获。多国部队方面共有126人阵亡(其中美军74人),300余人受伤,12人失踪。
海湾战争是世界两极体系瓦解、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它深刻地反 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时各种矛盾的变化,是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结果。它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主要是:武器装 备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打击方式已不再以大规模毁伤为主,而是在破坏力 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 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主要包括:空中作战已成为一种独立作战样式; 机动作战是进攻作战的基本方式;远程火力战是主要的交战手段;电子战是伴随 “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作战方式;夜战是一种富有新内涵的战斗方式。
海湾战争因多国部队在质量和技术方面占据的绝对优势,使其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代名词载入战争史册。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动用了12类50多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构成战略侦察网,为多国部队提供了70%的战略情报;多国部队集结了2790架现代化的固定翼飞机、1700多架旋翼飞机(其中600多架攻击直升机),6500余辆坦克装甲车辆以及大量自行火炮、火箭发射车、工程技术保障车辆等;多国部队虽然与伊军在数量对比上不占优势,人员比为1/2.4,火炮数量比为1/2.4,坦克数量比为1/1.44,但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1,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1,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在海湾战争空中作战投掷的8万多吨弹药中,精确制导武器仅占总投弹量的7%,但命中率却高达90%;伊军共被摧毁、被俘坦克3700多辆,装甲车2000多辆。海湾战争中所体现出的技术对战争的强烈影响使海湾战争预示了另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各种军事高技术应用导致的对信息的大量获取,也使与之对阵的敌人在战术运用方面困难重重。
波黑战争
1992年4月~1995年12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三个主要民族围绕波黑前途和领土划分等问题而进行的战争。1991年6月起,前南斯拉夫开始解体。波黑(前南6个共和国之一)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个主要民族就波黑前途发生严重分歧:穆族主张脱离前南独立,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克族也主张独立,但希望建立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塞族则坚决反对独立。1992年3月3日,波黑议会在塞族议员反对的情况下正式宣布波黑独立。4月6、7日,欧共体和美国相继予以承认。塞族随即宣布成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脱离波黑独立。波黑3个主要民族间的矛盾骤然激化,导致战争爆发。其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波黑三族展开大规模领土争夺战(1992.4~1994.1)战争最初在以穆、克族为一方和塞族为另一方之间展开,不久穆、克族关系破裂,彼此间也发生激战。各方先是抢占本族居民占多数的地区,继而塞、穆族之间在东部的塞尔维亚与波黑边界一线、西北地区及首府萨拉热窝,塞、克族之间在北部靠近克罗地亚边界地区争夺地盘。各派武装不断开辟新战场,战火迅速在波黑3/4的土地上蔓延。三族共有20多万人参战,其中穆族11万、塞族8万、克族5万。塞族由于得到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1992年4月由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组成)的支持,加之其参战部队中有4万是前南人民军1992年5月撤离时留下的波黑籍塞族官兵,装备有坦克、大炮、飞机等重武器(穆、克两族在战争初期基本无重武器),在军事上占有明显优势。到1993年底,占波黑人口31.4%的塞族控制全国约70%的领土,占波黑人口17.3%的克族控制约20%的领土,而占波黑人口43.7%的穆族只控制约10%的领土。为制止波黑战争,联合国安理会自1992年5月起先后通过对波黑塞族和南联盟实施全面制裁、向波黑派驻维和部队、在波黑建立“禁飞区”、为穆族设立“安全区”等一系列决议。北约对波黑实施全面封锁并对“安全区”提供空中保护。联合国和欧共体还曾多次进行调解,但均无结果。
第二阶段,西方加强对波黑干预,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94.2~1995.)北约对波黑的干预从对塞族进行军事威胁升级到实施有限空中打击,于1994年2月上旬向塞族发出限期从萨拉热窝周围撤走所有重武器的最后通牒,下旬以“违禁”为由击落塞族飞机4架。3月在美国敦促下,穆、克两族签署建立联邦和联邦军队的协议,使波黑战场再度形成穆、克族联合对付塞族的新态势。4月,穆族发动春季攻势,从“安全区”主动出击,试图收复失地,打通各控制区的联系。塞族予以反击,并围困“安全区”之一的戈拉日代。北约迅即作出反应,对戈拉日代的塞族阵地进行首次空袭,遏制了塞族的攻势。同年8月,南联盟为摆脱国际社会制裁,在塞族拒绝接受美、俄、英、法、德五国联络小组提出的波黑和平方案后与之断绝一切联系,使塞族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军事优势受到削弱,但仍掌握战场主动权。10月,穆族发动秋季攻势,攻占“安全区”比哈奇周围塞族大片土地。塞族实行全民军事总动员,并得到克罗地亚境内“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军队的支援,于11月中旬夺回全部失地并包围比哈奇。11月下旬,北约对克拉伊纳塞族控制的乌德比纳机场和波黑塞族的奥托卡导弹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空袭,但并未改变战场态势。年底,穆、塞双方达成停火协议。1995年3月,战事又起。7月,塞族相继攻占斯雷布雷尼察和热帕两个“安全区”,并继续围困比哈奇。
第三阶段,塞族丧失军事优势,被迫妥协(1995.8~12)8月上旬,克罗地亚出动10万军队攻占克拉伊纳地区后,美国提出和平解决波黑冲突的新建议。8月30日~9月14日,北约以萨拉热窝遭炮击为由,出动3400余架次飞机对波黑塞族阵地实施空中突击,并发射13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使波黑塞族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完全陷入瘫痪。穆、克族军队在克罗地亚军队配合下,乘机在波黑西部向塞族发动进攻。到9月下旬,穆克联邦和塞族实际控制的领土已接近五国联络小组为双方确定的比例。塞族丧失军事优势,被迫同意由南联盟代表其参加由美国主持的波黑和谈。11月21日,南联盟塞尔维亚、波黑、克罗地亚三国总统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达成《波黑和平框架协议》,并于12月14日在法国巴黎正式签署。协议规定,波黑继续作为统一的主权国家存在,由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组成,穆克联邦控制波黑领土51%,其余由塞族控制。
波黑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战争中,三族共动用近2000门大炮、600辆坦克、600辆装甲车以及一些战斗机等。波黑430多万人口中有27.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全国85%的经济设施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亿美元。波黑战争自始至终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和武装干预,特别是美国以北约为工具所进行的军事干预对战争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瑞士是永久中立国,这个国家有没有军队?国防建设怎样?听说世界上有些国家和地区没有军队,是吗?
最佳答案瑞士虽是永久性中立国家,但它的国防教育也有独到之处。 其一是预备役训练备受重视。瑞士是个少国小的中立国家,其国防建设的最大特征就是将民兵、预备役训练列入国家防务的重要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瑞士宪法规定:凡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都必须义务服兵役,受4个月军训后返回原单位,尔后定期复训,直到50岁。瑞士的专职军人仅1550人,义务兵18500人,而每年到部队或军事院校参加训练的预备役人员则多达30万到50万人。 其二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军事演习,扩大军队在群众中的影响,激发人民支持国防建设的热忱。在瑞士,除了空军和防空部队每年也要举行一次公从日,邀请当地群众观习行表演外,各驻军每年要在各大城市举行师、团规模的阅兵式以影响群众,就连军队组织营规模的军事演习,也没有忘记邀请当地政府官员参观,至于每年新兵学校17周的军事训练结束前,邀请新兵亲属和驻地群众参观、座谈就更不奇怪了。 其三是通过定期举办各种英雄纪念日活动强化国民的国防意识。瑞士自1837年以来,既无内战又无外战,人民连续过了150多年和平宁静的生活,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在国小人少、党派和各种民间组织众多且长期享受和平与中立的情况下,政府为了团结人民,培养人民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强化国民的忧患意识,每年都要举行几次较大规模的英雄纪念活动。例如:每年7月4日,政府要举行纪念1386年卢塞恩人民取得辛巴赫战役胜利的活动;每年11月15日,举行纪念1315年莫尔加尔腾人民取得莫尔加尔腾战役胜利的活动。每当举办纪念活动,政府不但拨给专门经费,还特意派主要官员参加,并向群众发表演讲。威廉·退尔是瑞士的民族英雄,瑞士每年都要为他举行一次全国性纪念活动。1986年,瑞士政府在举行威廉·退尔纪念活动时,要求在当时威廉·退尔抗击侵略者的地方,把威廉·退尔的英雄事迹重演一遍。当时有2万多人参加了演练,有的是自愿参加,有的则全家出动。为期两个月的纪念活动再现了当年威廉·退尔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率领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悲壮场面,真可谓"百年和平不忘战争"。 其四是组织方法日趋网络化。瑞士政府认为,培养公民的国防意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单靠政府部门发号施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动各阶层、各部门的力量,长抓不懈。在瑞士,除了四大政党在努力宣传国防教育政策和总体防御思想外,各地都成立了官方和半官方的国防教育机构,再加上社会、学校、军队、民防组织和各种宣传工具的介入,从而形成上下呼应,左右配合,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防教育网络。 中立了500年,200多年没打仗了,瑞士还需要军队吗? ■全民公决,78%的公民说:要! 正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有人减肥,有人饿死没粮”,这边,印巴边境剑拔弩张、巴以冲突愈演愈烈,那边,已经中立了500年的瑞士却对是否取消军队进行全民公决。 自宣布中立以来,瑞士人的最后一次战争是1798年抵御拿破仑侵略,从此的200多年间,他们没卷入过任何战争,包括两次世界大战。所以“无军队瑞士组织”说,“既然没有任何一支军事力量威胁我们瑞士,那么我们这个人口720万的国家何需国防军?国防军又防谁呢?” 更重要的是,瑞士国防军现在每年的军费开支是54亿美元,而瑞士政府的年总预算才280亿美元,加上不景气的经济,何不借机放弃这一沉重的负担呢?然而,前不久,其全民公决结果却是78%的人不赞成取消军队。 瑞士人的这种选择对我们这个饱经风霜的国家不无启示,为此我们请来了《世界军事》杂志的军事专家陈虎。 一国岂能无防无防岂有中立 中立的瑞士一直全民皆兵 主持人:瑞士东界奥地利,南邻意大利,西接法国,北连德国。可以说是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但是它依然能保持几百年无战事,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 陈虎:瑞士人有个“刺猬战略”,刺猬不去侵犯别人,但遭到侵犯就会浑身是刺。也就是说,以强大的武装来保障中立。瑞士武装部队参谋长的讲话最具代表性:“国防国防,一国岂能无防?无防岂有中立?瑞士要想保持永久中立的地位,要想继续享受百年和平,不但不能彻底废除军队,反而要把瑞士国防军建得更加强大!” 瑞士一直保持全民皆兵、全民动员的民兵制军队,其军队人数至今仍然高达36万,属于世界人均最高水平。按照瑞士宪法规定,20岁至42岁的男性公民只要身体健康,必须依法服兵役,新兵接受15周的基础训练后正式编入连队,在20岁至42岁期间还要不断返回部队复训和服役。 此外,瑞士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被确认为永久中立国之后,仍一直加紧备战,它建成了世界上最完善的地下掩蔽系统,可供全部长住人口使用。有人比喻瑞士像块满是洞孔的干酪,公路旁伪装的居民小屋实际是军事基地的大门,从里面可以开出坦克和装有导弹发射架的军用卡车,地下掩蔽工程里建有各种生活必须的基本设施,储存着可供生活10天的所需物资。 没有军事实力的中立常常被蔑视 几小时之内,50万瑞士男人穿上了军装 柳先生(市民):瑞士成功地躲过两次世界大战,它的中立政策是否有其他国家借鉴呢? 陈虎:其实,瑞士差一点被卷入二战。希特勒军队攻陷法国后,在瑞士东部边境部署了50个师团,但最终让希特勒放弃入侵计划的却不是瑞士的中立政策。 1937年7月的某天,几小时之内,瑞士的男人们穿上了军装,在一个只有400万人口的国家里竟动员了50万人的大军,他们准备在阿尔卑斯山脉的隐蔽阵地内长期固守,危急关头将不惜炸毁与德国和意大利相联的至关重要的哥大隧道和辛普朗隧道。 纳粹德国的情报机构向希特勒汇报说,如果德军入侵的话,将遭受重大损失!希特勒在权衡利弊得失后,最终放弃了入侵瑞士的计划。而欧洲其他小国没有这样的军事实力,所以它们的中立常常被蔑视。 瑞士军力 主要统计 面积4.1284万平方千米。人口709万人(其中,13~17岁男20.6万人,女19.8万人;18~22岁男20.4万人,女19.7万人;23~32岁男56万人,女56.6万人)。国内生产总值3890亿瑞士法郎,合2460亿美元(1999年)。国防费47亿瑞士法郎,约合28亿美元(2001年国防预算)。粗钢73.9万吨(1995年)。天然气105万立方米(1995年)。发电量609亿度(1998年)。粮食124.3万吨(1998年)。海运能力,商船(载重100吨)24艘、总载重量60.3万吨(1996年)。民航能力,固定航班机场5处,客运量197.25亿人千米、货运量15.08亿吨千米(1996年)。 国防体制 宪法规定,联邦委员会(联邦政府)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权属联邦委员会,联邦委员会主席为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是全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联邦主席由联邦委员会7名委员轮流担任,任期1年。联邦委员会是最高国防决策机构,成员包括全部7名联邦委员,由联邦主席主持。在联邦委员会中由联邦国防民防体育部长、司法警察部长和财政部长组成联邦国防委员会,负责处理日常重大安全事务。联邦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重大防务与军事问题均须经议会批准并立法。联邦议会的国民院和联邦院各设一个安全政策委员会,是议会有关安全和国防问题的最高咨询机构。联邦国防民防体育部为联邦政府中的一个部,是最高军事行政机关,负责领导国防和军队的日常管理工作。武装力量由民兵正规军、民兵预备役和准军事部队组成。正规军分陆、空两个军种。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为总参谋部。平时,联邦委员会通过联邦国防民防体育部和总参谋部对全国武装力量实施领导和指挥。战时,由联邦委员会提名,经联邦议会核准任命一名上将为总司令,直属联邦政府,统一指挥全军作战。同时,由总司令提名,经联邦委员会核准任命一名中将总参谋长和一名中将首席军法执行官,协助总司令指挥全军作战和执行军法。 领导人物 联邦主席兼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莫里茨·洛伊恩贝格(2001年1月上任)。联邦国防民防体育部长萨穆埃尔·施密特(2001年1月上任)。总参谋长汉斯-乌尔里希·舍雷尔中将(1998年1月上任)。陆军部长雅克·杜斯中将(1997年1月上任)。空军司令费尔南德·卡莱尔中将(1992年3月上任)。 武装力量 兵力 民兵现役部队4.25万人。战时经48小时动员后可达35.1万人。 陆军 民兵现役部队3.35万人(战时经48小时动员后可达32.1万人)。编有3个野战军军部和1个山地军军部、6个野战师、3个山地步兵师、4个国土防御师、5个坦克旅、3个要塞旅、2个国土防御旅和2个通信旅。 坦克:PZ-68/88型186辆、“豹”2型370辆。 步兵战车:M-63/73型192辆、M-63/89型315辆。 装甲侦察车:“鹰”Ⅱ型233辆。 装甲输送车:M-63/73型812辆、“剪刀鱼”型291辆。 自行炮:155毫米558门。 火箭炮:60毫米和83毫米13484门。 迫击炮:81毫米1469门、120毫米534门。 反坦克导弹:“龙”型3012具、“陶-2”自行型303具。 高炮:20毫米630门。 地空导弹:B/L-84型(“轻剑”)型56部、“毒刺”型若干部。 直升机:“云雀”Ⅲ型60架。 巡逻艇:“宝瓶座”级10艘。 空军 民兵现役部队9000人(战时经48小时动员后可达3.02万人)。编有1个航空兵旅、1个机场旅、1个防空旅、1个通信旅、12个战斗机中队和8个空中运输中队。作战飞机154架。 战斗机:“虎”Ⅱ/F-5E型89架、“虎”Ⅱ/F-5F型12架、P/A-18C/D型33架。 侦察机:“幻影”ⅢRS2型16架、“幻影”ⅢDS型4架。 运输机:PC-6型16架、“利尔杰特”36型1架、DO-27型2架、“猎鹰-50”型1架。 教练机:“隼”MK-66型19架、PC-7型38架、PC-9型12架。 直升机:AS-332M-1(“超级美洲豹”)型15架、SA-316(“云雀”111)型10架。 文职人员 1.5万人 预备役部队 35.1万人 准军事部队 民防部队28万人 部署 陆军野战部队兵力主要部署在北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山地部队全部部署在阿尔卑斯山地区;4个国土防御师全部沿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边境地区部署;空军部队的航空兵旅和机场旅驻中部地区;防空旅部署在重点保护目标、主要军事设施和军用机场附近地区。共有军事基地40处。 兵役制度 实行“全民皆兵”的普遍义务民兵制。宪法规定,凡年满20周岁至42周岁的男性公民必须服兵役。女性公民可志愿服兵役。凡年满19周岁的男性青年必须到就近征兵处报名并体检,合格者20周岁入伍。入伍第1年在所属军兵种新兵学校接受为期15周的军事基础训练,此后直到42周岁每隔1年到部队参加1次复训,共10次,每次19-20天,总受训时间为300天,士官的总受训时间为460~670天,尉官为770~900天,校官为1050-1300天,将官视情况而定,一般高于1300天。各级军官最高服役年限,将官为52岁(可根据需要服役至62岁)。校官为52岁,尉官为42岁(其中上尉可根据需要服役至52岁)。民兵军人退出现役后自动转为民防役。自1999年1月1日起,公民服民防役的年限由原来的52岁降为50岁。 军衔 分5等18级:将官4级(上将[战时]、中将、少将、准将),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军士6级(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兵2级(上等兵、列兵)。 驻外兵力 驻克罗地亚联合国观察团军事观察员1人;驻格鲁吉亚联合国观察团军事观察员3人;驻中东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军事观察员9人;驻马其顿联合国预防性部署部队军事观察员1人;驻韩国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军官5人;驻刚果(金)联合国观察团军事观察员1人;驻波黑欧安组织履约民事行动非武装志愿“黄盔”部队50人;驻南斯拉夫科索沃和平协议执行部队瑞土连130人。
如果要评选出世界杯史上最强的5支球队,哪些球队能入选?
最佳答案五、法国是C组的优秀队伍之一,目前为止已经连续取得两场胜利,并提前晋级下一轮。本届世界杯,法国队一球两胜,秘鲁队被淘汰出剩下的三支队伍,丹麦队领先澳大利亚队三分。澳大利亚要想晋级,需要法国在他们赢秘鲁的时候帮助他们击败丹麦。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四、克罗地亚是D组的优秀队伍之一,目前为止已经连续取得两场胜利,并提前晋级下一轮。本届世界杯,克罗地亚整体表现不错,净胜球达到5个,而阿根廷是剩余3支球队中最不可能晋级的。当然他们还有一些晋级下一轮的希望。
三、比利时是G组比赛的优秀队伍之一,目前为止已经连续取得两场胜利,与英格兰队提前晋级下一轮。本届世界杯,比利时两战六球全胜。球队之间的整体配合非常顺利,让球迷兴奋不已。当然,相比其他超级强队,比利时整体上还是处于一些劣势。
二、英格兰 他们和比利时同在G组,两连胜也决定了他们会顺利晋级下一轮比赛。和比利时一样,在本届世界杯上,他们也取得了6个进球的差距,这是在普遍寒冷的天气下夺冠的热门球队。当然,随着德国等球队的复兴,英格兰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还是需要保持现在的状态。
一、俄罗斯算得上本届世界杯东道主也是目前为止最好的球队。本届世界杯之前,很少有球迷会猜到俄罗斯能打出现在的表现,他们以自己强大不屈的表现彻底征服了自己的球迷。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收看,如果有什么想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哦!明天我们再见,喜欢的记得点赞或者是分享出去哦!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克罗地亚国家队回国战机护送》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924231.html